易经告诉我们对待小人

《易经》教我们如何认识和对待小人

君子和小人是相对的。君子不是没有缺点或过失的好人;小人也不是没有才华或优点的坏人。但对国家,民族,和君子来说,最可怕的是小人。做君子防小人是保证事业成功,保持人生顺利的重要学问。《易经》大量内容是教育人如何做君子,但也有教人如何认识小人和正确对待小人的内容。细读思考,很有见地。小人危害太大了。小人会乱国害国。军队是古代开疆拓土,保证国泰民安的重要工具。《师卦》认为要用老成持重,德才兼备的“丈人”即长者可获吉祥。《上六》说,“开国承家。小人勿用”。《象》说,“‘小人勿用,’必乱邦也”。用小人将危及国家。在承平的“大有”时期,用人要讲德行资历,这样有利于国家秩序。《大有。九三》说,“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象》认为“‘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害也”。王公朝见天子,要赐宴招待,小人不可当主持。小人担当此重任就会破坏秩序。(这里的小人可指地位低的人,也可指让王公们视为德行不好令人讨厌的人)。小人会腐蚀败坏社会风气。“剥”是“不利有攸往”即不利君子前进的卦象,因为“小人长也”,小人的增长。《剥卦。上九》说,“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象》解释说:“‘君子得舆’,民所载也;‘小人剥庐’,终不可用也”。硕的果实没被摘食,君子得到果实装到车中能济世;小人得到则剥蚀万家。小人得财,不会“富及其邻”,让人民怨恨社会不公,小人有财后的轻狂炫耀,也会败坏风气因而古人说,小人不可任用。殷高宗武丁是殷代中兴之帝,在他之前十多代帝王大概都是小人当政,国运垂危,“诸侯莫朝”(《史记,殷本纪》)。《既济卦。九三》说,“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在付说的帮助下,对内加强吏治,对外对那些背叛殷商王朝的诸侯进行讨伐,仅打鬼方这一部落就用了三年时间,终于使商王朝的宗主地位得到认可,而为此付出的代价也很大,国民疲惫。这可以说是血的教训。小人与君子区别在哪里?《泰卦》,《否卦》卦象很有意思,可以帮我们了解把握君子与小人的差别。前者是阴在上阳在下,或者说阴在外阳在内,后者相反。如果把阳视为君子之行或君子所处位置,阴视为小人之行或所处位置,那么,君子在国家处于内部重要位置,就意味着“君子道长,小人道消”(《泰卦。彖》)。国风正,君子之道渐长,小人之道渐消。反之,就是小人得意,君子失意的时期。另一方面我们还可将两卦象理解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是君子的表现;“内因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则是小人常见的特征。君子不是不食人间烟火,他们的君子品格主要表现在内在内心,刚健正直,光明磊落,纯正善良,而外在为了适应社会,也会表现出柔柔顺从。小人也不是处处都是让人厌恶的言行,有时小人在外表现甚至比君子还君子,故作刚正坚持己见,可内心是阴毒,阿谀逢迎,唯利是图。小人喜欢奉承,君子不会如此。《否卦。六二》说,“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象》说,“大人否。亨。”包承“就是接受奉承,小人喜欢人奉承,认为是吉祥;大人君子对歌功颂德,奉承拍马,头脑清醒,不予接受,因此亨通顺利。在春风得意的“大壮”期,“君子以非礼弗履”,小心做人,认真做事,更加遵守国家礼制法度,而小人则会狂妄无知,蔑视贱踏法制。《大壮。九三》说,“小人用壮,君子用罔”。小人以强壮骄人,我多伟大,多有能力,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你们能把握怎样?而君子用无为处世,尊重规律,不以强壮而胡为。在小人当道或功成名就之时,君子会明哲保身或见好就收,激流勇退,而小人因贪权贪利决不会隐退。《遯卦。九四》就指出,“好遯,君子吉,小人否”。《象》说,“‘君子好遯’,‘小人否’也”,君子喜好隐退,小人却做不到。《易经。系辞下传》引孔子之言,“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另外,“易经”中君子要做的行为,如果完全相反,则很多都是小人的识别条件。怎样对待小人?<<易经》也提出了一些方法:一是要有正确的心态。社会不可能都是小人,绝大多数是有缺点的君子或好人,小人只是少数。同时,社会发展的总趋是君子受欢迎,小人让人骂。二是要知道小人或恶人对君子的修养多少有帮助。《睽卦,初九》有“见恶人,无咎”之语,《象》理解为“‘见恶人’,以辟(避)‘咎’也。”遇见恶人,是避免灾祸的方法。三是要能感化。在困难时侯,要化解困难需要能容,《解卦。六五》说,“君子维有解。吉。有孚于小人”。《象》云,“‘君子有解’,‘小人’退也”。意为纠缠的困难艰险被君子解决,吉祥。君子要以诚信之德感化小人。因为小人遇到险困就会退缩。历史上就有这种例子。曹操官渡之战时,他手下不少人认为他必败,暗中写信给袁绍要投降。这些人是不是小人?但胜利后曹操将所获信件烧掉,那些人最后帮他不少忙。有时即使偶尔错了也无所谓。《兑卦。九五》有“孚于剥。有厉”。施诚信于失信之人,有危险,但孔子解释此爻时说“‘孚于剥’,位正当也。”(《兑卦。九五。象》)。施诚信于失信之人,这是因为正当君位的原因。上级,君子,诚信是道德要求,不能一人或一人偶尔失信而自己就不讲诚信。四是回避。《遯卦。象》说,“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远离小人,不要表现出憎恶之情,但又要使保持自己的威严,使小人感受到自己的威严。小人虽无人格,但还是人。他们憎恶君子,常因君子憎恶他们。他们也怕君子的威严正气。五是公开揭露,讲究策略。《夬卦》说,“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害。告自邑。不利即戎。”专家译为;夬卦象征决断。在君王朝廷上宣布小人罪状,心怀诚信地疾呼危害。告诫自己封邑中的人。不利于立即动用武力制裁。小人误国,公开揭露小人罪恶有利于弘扬正气。没有诚信的揭露,没人相信。古代诸侯有动不动用武力“清君侧”的恶习,说你是“小人”就杀就贬的事并不少。北宋亡国很大成度是党争之祸造成的,你说我是小人,我说你是小人。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及许多名相大臣都被作为小人,奸佞,被贬流放。揭露可以,要处罚制裁必须慎重。六是对少数极恶极坏的小人,要坚决依法处置。孔子说,“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易经。系辞下传》),对小人的小问题是否都要处罚,是否可以起到大诫的效果,值得怀疑,但必要的处理是不可缺少的。

面对小人与君子,做到4不要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寻求为人处世之道,在生活中,我们碰到的不过是两种人,一种是小人,另一种是君子,对于每个人来说,自然是希望自己遇到的是君子,可事情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在这个文明的 社会 之中,小人也不在少数。

且不说咱们自己是小人还是君子,至少我们是在君子这条道路上努力着,所以,在这条道路上行走的时候,面对小人,面对君子,我们要做到4不要。

1、不要理会小人

为何不要理会他们,在这里我们来讲一个定律,此定律名为“垃圾人定律”,什么意思呢?我来给你打个比方,你看平时间你经过马路的时候,看见旁边的垃圾桶, 臭烘烘的,你会走前去一闻再闻吗?不会吧,恐怕是要多远走多远。

同样的,垃圾人就好比垃圾桶,也就是小人,他们身上臭烘烘的,你离他们越近,那么也就意味着,你需要忍受那无以言表的臭,如果说,你喜欢这个味道的话,那么你就理它。

2、不要与小人结怨

和谁结怨都不要和小人结怨,和小人结怨是最可怕的。什么是小人,小人就是为了利益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就算是天理不容的事情,在他们面前也能够变得轻描淡写,似乎就是在做一件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一旦你和他们结怨了,那么也就意味着,不是你死就是他亡,这是非常可怕的。

不过,如果你实力非常强大,那还另当别论。有人说,如果我在街上看见一条疯狗,他咬我,我不会跟他计较,我只会把它解决,你别看这非常的霸气,没有实力还真不行。 所以,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遇到小人,最好避而远之,不要与其结怨。

1、不要畏畏缩缩

君子最讨厌的人就是做事遮遮掩掩,畏畏缩缩的人,也就是说,你在与君子交往的时候,千万不要畏畏缩缩,尤其是遮遮掩掩,要光明正大,是怎么样的就怎么样,不要故意掩饰自己,不然君子会觉得你这个非常的虚伪,一点不真实,不坦诚,讨厌你是必然的。

自古以来,人人都喜欢君子,可是很多人借着君子的名号做着小人的事情,这样的人也数不胜数,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他们在前进的道路路上被利益迷失了双眼,丧失了良知, 完全是意志不坚定所造成的 ,所以你一定要擦亮眼睛,自己面前的人到底是君子还是道貌岸然的小人,要心中有数。

2、不要向君子献媚

同样的,君子最讨厌的人就是那些墙头草,那边好那边倒,所以在和君子相处的时候,你一定要非常的注意,不要阿谀奉承,拍马屁,这一点不论是和谁相处,都是非常忌讳的,做人就要有骨气,要有自己的立场,不要一会这样,一会那样,对于这样的人,实在非常讨厌。

儒家的中庸之道告诉我们, 做人要不卑不亢,不要屈服于任何一个人,也不能献媚于任何一个人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必自卑,也不必讨好他人,对于自己,任何时候都要有最为基本的自信, 这样的人,才是值得尊敬的。

人要想立足于这个天地间,只能靠自己的努力,依靠他人只有死路一条。《易经》中讲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说的就是, 一个人想要有一番作为,想要在这个天地间站稳脚跟,就必须要靠自己,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还有,生活中,我们还可能遇到一种人,这种人思维认知和我们有着很大的差距,他们总是喜欢用自己的认知捍卫所谓的事实,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千万不要跟他们计较, 笑而不语就好,毕竟夏虫不可语冰。

《易经》中“大人虎变,小人革面,君子豹变”怎么理解?

原文:大人虎变,未占有孚。

译文:大人像老虎一样地变化,不占卜,有了信任。

解释:第五爻的爻辞,阳,表示客方素质良好。“大人”指客方,因为客方的素质良好,力量强大。尽管主客双方都各为自己的利益而积极主动地行动,如果主方取得客方信任,客方就有可能愿意帮助主方,客方的态度会有明显的变化,“大人虎变”。

如果客方对主方的态度有了明显变化,开始帮助主方,这肯定客方有了对主方的信任,“未占有孚”。

原文: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

译文:道德高尚的人,变化如豹,道德低下的人改变面孔;征伐有凶险,安定坚持吉利。

解释:第六爻的爻辞,阴,表示客方的态度阴,对主方随和。客方素质良好,态度随和,是位君子,改变迅猛而明确,如豹,豹的动作迅猛,直接显示出身上的斑纹。主方素质不佳,力量弱,比喻为小人。小人的改变在面孔上,变化不彻底。

另一层含义,“小人革面”是指主方对客方态度的改变,态度的改变是表面上的改变,但是对双方关系却影响很大。客方的态度是随和的,如果主方对客方态度粗暴,像个征讨者,则是凶险的。主方如果坚持安静地等待客方的帮助,就吉利。

扩展资料:

第五爻的位置是阳位,这条爻是阳爻,阳爻在阳位,当位,并且与二阴有应。既有应又当位,表明主方有从客方的良好素质获益的可能性,主方应当尽力利用和扩大这种有利的可能性。

第六爻的位置是阴位,这条爻是阴爻,阴爻在阴位,当位,又与三阳有应。既有应又当位,这是对主方有利的因素,主方应当利用这个好机会,取得客方的帮助。同时,主方也须要注意,不要傲慢,不要粗暴,要充分尊重客方。

易经怎么破小人

首先,您先成为君子才来谈破小人之谜

为什么说最有资格伤害你的人,其实就是你爱得最深的人?

因为那些你不爱的人呢,他做什么都不会伤害到你的,因为那些不爱你的人呢,你根本就不爱他,你不爱他了,他也不爱你,他不爱人它就伤害不了你,他就算他爱你的话,你不爱他的话就是他怎么说话也伤不了你呀,这就是爱情的法则。

为什么佛说,最伤害我的人,感激她磨练了我的心志..

这就是吃一堑,长一智的道理,当我们受到伤害的时候,仅仅想到自己,你永远也不会感激伤害自己的人,如果别人伤害了你,你如果是反思自己有没有诸如此类的行为,也曾经伤害了别人,这就是你的慈悲心,智慧心,这就说明你开悟了,这时候的你不会去憎恨伤害自己的人,反而会感谢他提醒了自己有错误的行为或语言,这也就良好的修行,把别人当作自己的镜子,每天只管自己,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就是看到有人被杀头,你也要能想到,他的行为和果报给自己提了个醒,就不会如他一样的坏事,那他不就成了你的菩萨了吗,在佛和菩萨的眼里,一切人皆是佛菩萨,而在我们的眼里,别人都是对自己不友善的人,其实是我们的心没有修行,才会这样的,锻炼自己的心志是很重要的一件事,让我们一起来锻炼自己的心志吧,长自己的慈悲心,灭自己的憎恨心,一切也皆会如我意的!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