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武侯图

诸葛亮八阵图是什么电视剧

神鬼八阵图
《神鬼八阵图》是由海南周易影视制作公司出品的电视剧。该剧制作班底是2005年火爆荧屏的神话剧《水月洞天》的原班人马,由蔡少芬、陈法蓉、于波、杨俊毅、周海媚等明星主演。
剧情简介
编辑
《神鬼八阵图》电视剧截图(21张)
公元两百年间,群雄并起,魏、蜀、吴三分天下,诸葛孔明穷毕生精力完成的“八阵图”,因为他的骤然辞世而不知所踪,但后人坚信,这部变化莫测的阵法兵书,会如诸葛武侯预言的,在六百年后再度出世,而且,“得八阵图者,得天下”。
转眼六百年将至,时当唐玄宗晚年。峻峭高耸的定军山中,世代守护着八阵图的“玄武门”门主马云风,不愿战乱再起,联合门中长老封印蠢蠢欲动的八阵图,谁知女魔头罂素闯入,打破封印,八道光冲天而起,刹时间地动天摇,山谷四壁上八将现形,各持兵器,分别为天灵针、闻悲琴、孔明扇、夜磷刀、龙腾鞭、紫薇剑、黄金戟、和后羿弓。
奄奄一息的马门主,交代门中最不成材的徒儿荀日照,尽快找到八位将军的后人和八种兵器,以免八阵图复出后落入奸人之手为祸苍生。
纯真善良但武功低微的荀日照,垂头丧气的回到靖国将军府,当家作主的荀老太君暗自担心,因为荀家数百年来隐姓埋名为的就是因应八阵图复出后的巨变,而继承这一重责大任的荀日照,恰是体内流着诸葛武侯血脉的传人,也是唯一能够开启八阵图的钥匙。

请专家鉴定一下这本书价值 诸葛武侯行兵遁甲金函玉镜图

民国时期石印版图书,后人臆造,并非诸葛亮所撰,刻印精美,应有一定收藏价值。

诸葛亮乃一谋士,文人是谁封他为诸葛武侯的,为什么

武侯是他的谥号。根据古代谥法,“武”有以几种:刚强理直曰武,威强澼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穷曰武。诸葛亮一生除了作为丞相主导蜀国内政以外,更多的是领兵作战。所以他死后,会根据他一生的表现给予一个评价,给了他的一个“武”的谥号。曹操死后的谥号也是“武”,也主要突出他的功绩是武功,而不是文治。当然曹操更喜欢的“文”这个谥号,但是这个他说了不算。还有,诸葛亮乃一文士是《三国演义》给世人的一个错觉。我们看《三国志》,那些统兵的将领,单纯由武人充任的还真不多,大多数将领还是文人出身。猛将张飞就是当时有名的书画家,擅画美人图,跟《三国演义》中的张飞简直就是云泥之别。

关于诸葛武侯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杰出的家、战略家、外交家、军事家、发明家、科学家。诸葛亮生于公元181年4月14日,卒于公元234年8月28日,谥曰忠武侯。诸葛亮在生前留下遗嘱:“葬于汉中定军山,就在山坡中挖一个坟,坟坑可装下棺材便行了。穿平常的衣服,不随葬器物。”
【军事才能】
史书评价:
《默记》:孔明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方之大国,其战士人民,盖有九分之一也,而以贡贽大吴,抗对北敌,至使耕战有伍,刑法整齐,提步卒数万,长驱祁山,慨然有饮马河、洛之志。仲达据天下十倍之地,仗兼并之众,据牢城,拥精锐,无擒敌之意,务自保全而已,使彼孔明自来自去。若此人不亡,终其志意,连年运思,刻日兴谋,则凉、雍不解甲,中国不释鞍,胜负之势,亦已决矣。
《袁子》:其用兵也,止如山,进退如风,兵出之日,天下震动,而人心不忧。
陆法和:诸葛孔明可谓名将,吾自见之。
李靖唐太宗问对
李靖:臣前所进黄帝、太公二阵图,并《司马法》、诸葛亮奇正之法,此已精悉。历代名将,用其一二,成功者亦众矣。但史官鲜克知兵,不能纪其实迹焉。臣敢不奉诏,当纂述以闻。 太宗曰:兵法孰为最深?
太宗曰:然!吾谓不战而屈人之兵者,上也;百战百胜者,中也;深沟高垒以自守者,下也。以是较量,孙武着书,三等皆具焉。
靖曰:观其文,迹其事,亦可差别矣。若张良、范蠡、孙武,脱然高引,不知所往,此非知道,安能尔乎?若乐毅、管仲、诸葛亮,战必胜,守必固,此非察天时地利,安能尔乎?其次王猛之保泰,谢安之守晋,非任将择才,缮完自固,安能尔乎?故习兵之学,必先由下以及中,由中以及上,则渐而深矣。不然,则垂空言,徒记诵,无足取也。
诸葛亮战绩
《三国志》:先主自葭萌还攻璋,亮与张飞、赵云等率众溯江,分定郡县,与先主共围成都。
《三国志》: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
《三国志》: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眉,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长明,南安、天水、永安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 。
《三国志》:冬,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亮粮尽而还。魏将军王双率骑追亮,亮与战,破之,斩双。
《三国志》:七年,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魏雍州剌史郭淮率众欲击式,亮自出至建威,淮退还,遂平二郡。
《三国志》: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邰交战,射杀邰。
《三国志》: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
《资治通鉴》:汉诸葛亮至南中,所在战捷,亮由越巂入,斩雍闿及高定。使庲降督益州李恢由益州入,门下督巴西马忠由牂柯入,击破诸县,复与亮合。
《资治通鉴》:孟获收闿馀众以拒亮。获素为夷、汉所服,亮募生致之,既得,使观于营陈之间,问曰:“此军何如?”获曰:“向者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赐观营陈,若只如此,即定易胜耳。”亮笑,纵使更战。七枞七禽而亮犹遣获,获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亮遂至滇池。益州、永昌、牂柯、越巂四郡皆平 。
《资治通鉴》:亮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使镇东将军赵云,杨武将军邓芝为疑军,据箕谷。帝遗曹真都督关右诸军亮身率大军攻祁山,戎陈整齐,号令明肃。始,魏以汉昭烈既死,数岁寂然无闻,是以略无备豫;而卒闻亮出,朝野恐惧。于是天水、南安、安定皆叛应亮,关中响震,朝臣未知计所出。
《资治通鉴》:亮之出祁山,参军姜维诣亮降。亮美维胆智,辟为仓曹掾,使典军事。
《资治通鉴》:春,汉诸葛亮遣其将陈戒攻武都、阴平二郡,雍州刺史郭淮引兵救之。亮自出建威,淮退,亮遂拔二郡以归;汉主复策拜亮为丞相。
《资治通鉴》:汉丞相亮命李严以中都护署府事。严更名平。亮帅诸军入寇,围祁山,以木牛运。于是大司马曹真有疾,帝命司马懿西屯长安,督将军张郃、费曜、戴陵、郭淮等以御之。斋暝三月,邵陵元侯曹真卒。至自十月不雨,至于十月。司马懿使费曜、戴陵留精兵四千守上邽,馀众悉出,西救祁山。张郃欲分兵驻雍、郿,懿曰:“料前军能独当之者,将军言是也。若不能当而分为前后,此楚之三军所以为黥布禽也。”遂进。亮分兵留攻祁山,自逆懿于上邽。郭淮、费曜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麦,与懿遇于上邽之东。
《资治通鉴》:懿敛军依险,兵不得交,亮引还。懿等寻亮后至于卤城。张郃曰:“彼远来逆我,请战不得,谓我利不在战,欲以长计制之也。且祁山知大军已在近,人情自固,可止屯于此,分为奇兵,示出其后,不宜进前而不敢逼,坐失民望也。今亮孤军食少,亦行去矣。”懿不从,故寻亮。既至,又登山掘营,不肯战。贾诩、魏平数请战,因曰:“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懿病之。诸将咸请战。夏,五月,辛已,懿乃使张郃攻无当监何平于南围,自案中道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吴班逆战,魏兵大败,汉人获甲着三千,懿还保营。
《资治通鉴》:六月,亮以粮尽退军,司马懿遣张郃追之。郃进至木门,与亮战,蜀人乘高布伏,弓弩乱发,飞矢中郃右膝而卒。
《资治通鉴》:诸葛亮劝农讲武,作木牛、流马,运米集斜谷口,治斜谷邸阁;息民休士,三年而后用之。春,二月,亮悉大众十万由斜谷入寇,遣使约吴同时大举。诸葛亮至郿,军于渭水之南。司马懿引军渡渭,背水为垒拒之,谓诸将曰:“亮若出武功,依山而东,诚为可忧;若西上五丈原,诸将无事矣。”亮果屯五丈原。雍州刺史郭淮言于懿曰:“亮必争北原,宜先据之。”议者多谓不然,淮曰:“若亮跨渭登原,连兵北山,隔绝陇道,摇荡民夷,此非国之利也。”懿乃使淮屯北原。堑垒未成,汉兵大至,淮逆击却之。亮以前者数出,皆以运粮不继,使己志不伸,乃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
《资治通鉴》:司马懿与诸葛亮相守百馀日,亮数挑战,懿不出。亮乃遗懿巾帼妇人之服。懿怒,上表请战,帝使卫尉辛毘杖节为军师以制之。护军姜维谓亮曰:“辛佐治杖节而到,贼不复出矣。”亮曰:“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亮遣使者至懿军,懿问其寝食及事之烦简,不问戎事。使者对曰:“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已上,皆亲览焉;所啖食不至数升。”懿告人曰:“诸葛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亮病笃,汉主使尚书仆射李福省侍,因谘以国家大计。福至,与亮语已,别去,数日复还。亮曰:“孤知君还意,近日言语虽弥日,有所不尽,更来亦决耳。公所问者,公琰其宜也。”福谢:“前实失不咨请,如公百年后谁可任大事者,故辄还耳。乞复请蒋琬之后,谁可任者?”亮曰:“文伟可以继之。”又问其次,亮不答。斋之。是月,亮卒于军中。
《资治通鉴》:是月,亮卒于军中。长史杨仪整军而出。百姓奔告司马懿,懿追之。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将向懿者,懿误亮诈死敛军退,不敢逼。于是仪结陈而去,入谷然后发丧。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懿闻之,笑曰:“吾能料生,不能料死故也。”懿案行亮之营垒处所,叹曰:“天下奇才也!”追至赤岸,不及而还。
【治国成就】
《三国志》: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於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三国志》: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於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於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三国志》:黎庶追思,以为口实。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孟轲有云:“以逸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忿。”信矣!论者或怪亮文不艳,而过於丁宁周至。臣愚以为咎繇大贤也,周公圣人也,考之尚书,咎繇之谟略而雅,周公之诰烦而悉。何则?咎繇与舜、禹共谈,周公与群下矢誓故也。亮所与言,尽众人凡士,故其文指不得及远也。然其声教遗言,皆经事综物,公诚之心,形于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补於当世。
《三国志》:“黄沙屯,诸葛亮所开也。”
司马炎:善哉,如我得此人以自辅,岂有今日之劳乎!
《三国志》:诸葛丞相弘毅忠壮,忘身忧国。
贾诩:诸葛亮善治国。
刘备: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水经注•江水》:“诸葛亮北征,以此堰农本,国之所资,以征丁千二百人主护之,有堰官。”
《普洱府志.古迹》:“武侯遍历六山,留铜锣于攸乐,置铜镘于莽枝,埋铁砖于蛮砖,遗木梆于倚邦,埋马蹬于革登,置撒袋于曼撤,固以名其山。”
诸葛亮在汉中休士劝农期间,充分利用了汉中优厚的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生产的得力措施,使北伐军资基本上就地得到了解决,诸葛亮死后,蜀军撤退,魏军还在蜀营中“获其图书、粮谷甚众”。这正说明了诸葛亮休士劝农,实行军屯耕战的效果是显著的。当地人民生活好了,就可以招来更多的人口,使地广人稀的汉中重新得到发展,逐步到达人多、粮多的良性循环,使百姓“安其居,乐其业”。只有富国强兵,才能维护统治阶级的长治久安。
经诸葛亮“踵迹增筑”的“山河堰”等水利工程至今还是汉中地区灌溉面积最大的水利工程。据李仪祉先生考察而知,“山河堰尚灌褒城田八千余亩,灌南郑县田三万零六百余亩,灌酒县七千余亩,共四万六千余亩。”汉中市的六大名池,至今仍被利用。据考古调查统计,全区至今尚保留有汉以来的古堰七十多处,一些堰渠经历代使用维修,一直延用至今。同时各地在继承和学习古代开发利用水利资源经验的基础上,又不断增修了大批塘、库、陂池等水利设施。仅勉县就增修了能蓄十万立方水的水库三十七个;塘与陂池达三百多个;冬水田至今仍有五万多亩。从出土的塘库,水田模型与今比较,足以说明本地区自汉以来,在广泛开发利用水利资源,发展农业生产方面,就一直因地制宜,以小型为主的形式修筑堰渠、塘库,逐步将丘陵地带改变为良田。上述实事说明,汉中盆地古代农田水利设施至今所产生的实际效用和不断改进利用,与诸葛亮当年在汉中休上劝农时,开拓农田、兴修水利、发展生产的丰功伟绩是分不开的。

我很想了解诸葛亮!因为他是民间智慧的化身。我所学的历史知道他的有:他...

诸葛亮被人没传诵,并非他历史上真的智慧那么高,而是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楼主有什么不解的可以提出来,大家探讨。关于他错用马谡的事情,确实是他的问题

有谁了解中国古代的凶神从辰?请不要复制夏达风息的那个衰神本的宣传词...

择吉术内容广博,概之不外时、空、人、神四大方向。主要体现为符咒法术、占卜择吉、宗教择吉等几大方面,而互有融汇。今简介后二种。
易卜择吉——除了传统的大宗日课,四柱为中心的命理、风水择吉之外,还有:
奇门择吉—作为选时抉地为要的奇门,在这方面历来就有许多运用。分年、月、日、时四家,一般事用时家即可,大事则要配合年家等综合选用。
大六壬择吉——历来典籍论述较少,所见只有伍剑虹先生有较明确的、案例配合的解析。
六爻择吉——这个论述也不多,运用却日益广泛。在刘汶德、邵伟华等君的书中都有案例配合的实解。
宗教择吉——包括念佛、放生、布施、特殊止观等多种法门,具体可参看相应论著。
比较看来,易卜择吉灵活性高,可以随时、随地、随人的进行。宗教择吉影响深广,后劲大。能融合自然最好。
择吉之术同其他预测术一样,派别很多,大约有以下几种方法:
1、从辰法:就是以神煞吉凶为主的选择法。“建除法”亦属之。这些神煞的设定,主要是根据易理八卦、河洛之数、阴阳五行生克等。就时间的本身的吉凶神煞而言,则分为“年家”、“月家”、“日家”、“时家”神煞的不同。就空间因时间不同而造成的吉凶,称之为“山家”。
2、禄命法:亦称“造命法”。与子平法排八字、取格局相似。其理论基础,谓造葬课八字,犹如生人八字。如果财官有气,再得禄马贵人,合得拱夹大格局,未有不得富贵,故“造葬”甚重视“造命法”。
3、天星法:亦称“七政四余择日法”。所谓“天垂象示吉凶,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故克择要合天星,而天星当以“七政”、“四余”为主。
——以上三者,最为重要,除此而处尚有:
4、斗首法:以坐山斗首五行与四柱化气观生克关系。
5、运气法:亦称“五运六气”。即基于五运六气的周期模式,以律气候之变迁,吉凶之肆应。
6、演禽法:亦称“翻禽法”。仿六壬法四课三傅,以“彼禽失位,我禽得地”为择日吉凶准则。
7、穿山法:即起山命之法,并仿人命起十二宫,而取“山命”、“房份”、“人丁”三者为主的择日法。
8、紫白法:亦称“九星法”、“三元九星”或“三元紫白”。三元九星以紫白为吉的择日法。多取年月紫白,故又称“年月紫白法”。
9、奇门法:以兵家奇门遁甲法应用于择日。
10、六壬法:以六壬二傅四课之法应用于择日。
11、太乙法:以太乙神数之法应用于择日。
——以上“奇门”、“六壬”、“太乙”,合称之“三式”。三式合一,得算者福,失算者灾,有其神奇之处,故云:“三式合一乃为神。”
12、三元法:乃曾子南先生所创之择日法。己有一段期间的实验,有些择日家也采用。
我国择吉术,产生于唐,成熟于宋。“黄历”之称始于清代,当时清下设的钦天监,每年都要编制和颁发时宪书一册,供全国臣民择用。这些被成为黄历的具注历本、择吉通书,将每日的喜神、恶煞及所宜所忌,标注得一清二楚,对于凡事都讲究趋吉避凶的中国老百姓来说,确实是非常方便的,所以极受欢迎,成为旧中国发行量最大、最能赚钱的实用图书。由于市场需求量太大,又经济实惠,许多人纷纷开始私下刊行,为了扩大影响促销其书,竞相标新立异、妄立神煞,自创推演之术,以便炫耀唯我独有,致使各种择吉通书泛滥成灾。
择吉术的百家争鸣,反而造成了具体选择时的混乱。一日之内,有吉神、有凶神,按这家说×时吉,以彼家云×时凶,让人无法适从。更有甚者,一个神煞弄出几个名目,方法异者其吉凶又同,致使许多择吉通书全无体统。所以,乾隆时修《四库全书》,学者们费了很大气力,统一义例,辨正神煞,删削谬妄,编成《钦定协记辩方书》,希望能纠正当时择吉市场的混乱状况,但这只不过是一厢情愿而已。时至今日,由港台社会印刷发行的“民历”诸书,可堪称我国黄历之集大成者。这类印刷精美的现代黄历,把历代多种择吉历书上的内容,不加选择地统统照搬进去,使人眼花缭乱,不知所措,就好似一锅花花绿绿的大杂烩,让人无法下口
汉代择吉术,以分为特征。诸家学说,自为一体。后世择吉术,以合为特征。各家学说,融为一体,而以黄历为表现形式。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择吉术以及黄历,是一个头绪纷繁复杂的择吉复合体。
1、干支系统。
2、阴阳五行学说:其中包括阴阳学说、阴阳与五行的配合、干支与五行的配合、五行和四时五方、五行的旺相休囚和寄生十二宫、正五行、中针双山五行、缝针三合五行、洪范五行等等。
3、八卦学说:其中包括河图、洛书、先天八卦、后天八卦、十二月辟卦、八卦纳甲三合、小游年变卦,大游年变卦等。
4、纳音纳甲。
5、十二直,即建、除、满、平、定、执、破、危、成、收、开、闭十二客。
6、二十八宿。
7、九星术,又称九宫算。
8、六曜,又称孔明六曜星。
9、黄道黑道。
10、风水堪舆学说。

择吉术之所以难解、神秘,不仅在于它理论体系的复杂庞大,更在于它拥有一个由各种名称怪诞离奇的神煞组成的庞大队伍。择吉术及其黄历实质上是一个由神煞构成,由神煞主宰的世界。认识了神煞,就了解了择吉术和黄历。

择吉术的神煞由于来自不同的系统,所以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吉凶善恶,各不相同。时至今日,绝大多数的神煞已很难找到其原来的归属了,只能按其不同的运动周期,划分为年、月、日、时四大神煞系统。

年神类神煞决定一年中四面八方的吉凶宜忌,以太岁为魁首,剖分为善恶两大阵营。恶神类主要有岁破、大将军、太阴、黄幡、豹尾、岁煞、岁刑、金神、力士、蚕官、蚕宝、蚕命、丧门、吊客、死符、病符、劫煞、灾煞、飞廉、白虎、大耗、伏兵大祸等。善神类主要有岁德、岁德合、岁干合、岁支德、博士、奏书等。太岁本身并无吉凶。叠吉星即吉,叠凶星即凶。因太岁为众神之首,力大势猛,故凶星叠太岁则祸大而无可解救,吉星叠太岁则福盛而绵长。所以旧通书说:“若要贵,修太岁。”

月神类神煞决定一月诸方的吉凶宜忌,以月建为首,也分为善恶两大阵营。善神以天德居首,其下有月德、天德合、月德合、天赦、天愿、月恩、月空、要安、玉宇、金堂、敬堂、普护、福生、圣心、益后、续世、阴德、阳德、天马、五富、驿马等等。恶神则有月煞、月刑、月害、月厌、大时、土符、大煞、游祸、天吏、九空、地囊、九坎、九焦、天官符、地官符、飞大煞、月游火、阴府太岁、月克山家等等。月建和太岁一样,也没有绝对的吉凶,叠吉神则吉,叠凶神则凶。

日神类神煞决定一日的吉凶宜忌,也分善恶两大类。善者有天恩、五合、三合、宝日、义日、鸣吠日、鸣吠对日、王日、相日、守日、民日、天巫、天医、福德、四相、阳德、时阳、生气、六仪、时阴、临日、不将、福生、母仓、天喜、吉期等等。恶者有四忌、四穷、四废、四绝、致死、八风、触水龙、四击、河魁、五虚、五离、厌对、招摇、血忌、归忌、血支、天罡、死神、孤辰、往亡、大败、咸池、行狠、了戾、反支等等。

时神类神煞只主一日中某时的吉凶宜忌。主要有日禄、日马、日破、日害、日刑、天乙贵人、喜神、天官贵人、福星贵人、五不遇时、截路空亡、日建、日合、青龙、明堂、天刑、朱雀、金匮、宝光、白虎、玉堂、天牢、元武、司命、勾陈、四大吉时、贵登天门时,等等。

众神煞的力量大小与强弱互不相同,而其所谓善恶吉凶,一般也各有所主,并非绝对。比如八风触水龙,最恨人乘船渡水;伐日专日,专给出军征伐者找麻烦;反支日不宜上奏章;四离四绝不宜出军远行;上朔日不宜嫁娶上官;归忌不宜远回;血忌不宜针炙,等等,都是有所司掌,有一定针对性的。超出它们的职责范围,干什么它们都不管。因此不但要掌握众神煞运行起止的规律,还应了解其所宜所忌,以定从违。

了解了众神煞运行起止的规律及其所宜所忌,接下来的择吉选方就没有什么奥秘了。它的基本原则就是八个字:“以事为纲,以神为目”,或者是“以事为经,以神为纬”。这两句话的意思都是说,选择吉日因事而起,根据所办事情的性质去寻找最能带来大吉大利的善神,同时明确最可能造成大灾大难的凶神恶煞,然后推算出善神所值之日与所理之方,这便是所需要的“黄道吉日”与吉山吉方。然后推算出凶神恶煞所值之日与所理之方,这便是所需避忌的“黑道凶日”与凶方。

因此,择吉的第一步就是要弄清择吉术都有哪些神煞?其运作轨迹、性情好恶如何?力量大小与善恶轻重之程度怎样?等等。接着,根据所要办理的事情,寻找最适宜于它的吉神,以及它最忌讳的凶神,趋吉避凶。从原则上说,每一位事情,都有一至若干个最适宜于它的吉神和为它所忌讳的凶神。所办事情明确,所宜所忌神煞清楚,然后根据诸神煞之所从起,逐一推排,即可获得所需的吉时吉方。

后世择吉术是由汉代各家择吉术不断发展融合而成的一个复合体,因此,其神煞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吉凶善恶,各不相同。几乎每年每月每日乃至每时,都是既有吉神,又有凶神,此吉彼凶,互相矛盾。如果一遇凶神辄回避,那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几乎没有可以干活的日子。因此,择吉办事绝不能完全拘泥于神煞的吉凶,而应有一个取舍原则和变通方法。择吉用日的取舍原则是:“凡吉足胜凶,从宜不从忌;凡吉凶相抵,德喜之事仍忌;吉不足胜凶,则从忌不从宜。”具体而言,吉凶神煞互相掺杂及其对待方法不外这样六种情况。其一,吉足胜凶,从宜不从忌。其二,吉足抵凶,遇德则从宜不从忌;不遇,从宜亦从忌。其三,吉不抵凶,遇德则吉胜,从宜不从忌;不遇,从忌不从宜。其四,凶胜于吉,遇德始相抵,从宜不从忌;不遇,从忌不从宜,其五,凶又逢凶,遇德从忌不从宜;不遇,诸事皆忌。其六,凶叠大凶,遇德仍诸事皆忌。并非一遇凶煞,不分力量大小轻重主次一概回避。
希望能帮到你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