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的人最忌讳的东西

信佛的人忌讳什么 信佛人修行的七条大禁忌

1、永远都要记住学佛就是修心;就是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就是诸恶不做,众善奉行,这个方向永远不能忘记和改变。

2、可能有的同修深入经典后,把阅读经典当成阅读小说一样作为谋求阅读快乐的一种方式而忽略了自心的修行,应当要行门(实修)和解门(读经、看开示)并重,否则可能走偏成为佛学爱好者、或者佛学研究者,这样对佛经的真实义理就可能理解偏。

3、对于弘扬佛法的、大德、居士,不要轻易评价,守好口业,除非你已经开悟证果,否则造了地狱业都还不知道。

4、永远不要障碍别人(尤其是高僧大德)行持善法。例如自己对放生有看法,但不可以对别人放生造成障碍,那会间接形成杀生。

5、千万不能自赞毁他,执一非余,特别是对于修学法门,佛说的任何法门都要尊重、赞叹,自己在实修中深入自己有缘的法门就行了。

6、自己修行一段时间后,如果反观自己发觉自己有些骄傲、有些傲慢、觉得自己有点了不起,这个一定要非常警惕,这个是不好的现象,可能会由此吃大亏。这个时候魔会很容易入侵,所以一定要警觉!

7、学佛修行千万不能贪神通、贪感应,这个又是一大修行忌讳,魔同样会很容易入侵,一定要警觉。

学佛的众生需要忌口的几种食品

学佛修行应忌口,严戒酒肉蛋五辛
(一)今生一直吃肉,死了到哪里去?
《楞严经》:「食肉之人,死堕恶道,受无量苦。」恶道指的就是地狱道、饿鬼道、畜牲道。
(二)自己不杀生,买别人杀好的来吃可以吗?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这是每一个人都能体会得到的。至于这些「不如意」的原因在那里?就很少人去探索了!《楞严经》上说:「食肉之人,所求功德,悉不成就。」动物和我们都是血肉之躯,由于我们的购买,便有人帮我们杀好,这种借刀杀人的间接杀生,使我片想求的功德都求不到,而造成家庭不平安、身体不健康、儿女不孝顺、事业不顺利...等,种种的不如意。从另一方面说:吃肉对修学佛法,也会产生很大的障碍。《入楞伽经》上说:「夫血肉者,众仙所弃,群圣不食......夫食肉者,诸天远离,口气常臭.... ..肉非美好,肉不清净,生诸罪恶,败诸功德,诸仙圣人之所弃舍!」《楞严经》上也说:「食肉之人,诸天远离,众生怖畏!」因此,一个吃肉的人,是得不到天部的护持的,所以他的道业很难有所成就,人生的不如意事,也自然的增多了!
(三)三净肉可以吃吗?
前面已经说到杀生食肉的果报,其中当然包括「三净肉」。为了让大家有个具体的了解,我们还是从经典上,去追寻三净肉的本未原委吧!《涅盘经》肉迦叶问佛:「何故先听食三种净肉,乃至九种净肉?」佛说:「是因事渐次而制,当知即是现断肉义。」以声闻乘来说,佛涅盘前听许吃三净肉,佛涅盘后,便是一切肉不可食。以菩萨乘而言,佛涅盘前后,一切肉皆不可食用。如今释迦牟尼佛已涅盘二千多年了,那有允许他的弟子吃三净肉的道理?这可在《楞伽经》中的一段经文,得到强而有力的证明──佛说:「未来之世,有愚痴人,妄说毘尼 (戒律),坏乱正法,诽谤于我,言听食肉,亦自曾食。」又说:「大慧!我于诸处,说遮十种,许三种者,是渐禁断,令其修学。」这种情形,是佛还在世的时候,为引度众生,而采用「渐进」的方式,让众生修学佛法,为不了义。当他要离开这娑婆世界的时候,又把三净肉的事情交代得非常明确,他说:「今此经中,自死他杀,凡是肉者,一切悉断。」告诉修学佛法的弟子「凡是肉者,一切悉断」。假如还有人不明白佛陀的旨意,而说三净肉可以吃,那他要背什么样的因果呢?佛说:「若有痴人,谤言如来,听人食肉,当知是人,恶业所缠,必当永堕不饶益处。」因此,不但我们自己不能吃三净肉,也要告诉别人三净肉不能吃。
(四)肉边菜怎么吃?
既然一切肉都不能吃,那么在交际应酬中,不吃肉,只吃肉边的菜──肉边菜,行吗?涅盘经内迦叶问佛说:「若乞食时,得杂肉食,云何得食?应清净法。」佛说:「当以水洗,令与肉别,然后乃食。」由这段开示可知,肉边菜是需要将肉和菜分将,再把菜洗得干干净净的,才能食用。但这是僧人乞食的时候,在客观环境上,一点变更的方法都没有的情况下如此。
(五)鸡蛋可不可以吃?
现在的蛋,没有经过受精,也没有孵化,为了营养,吃了应该没关系吧?此言大错。显识论讲:「一切卵不可食。」因为生命的形态有四种,即胎生、卵生、湿生、化生。而蛋是属于卵生的有情生,只要有蛋这个形体在,便有一个具体而微的生命存在,所谓「有情之心识,灵妙不可思议。」因此,吃了一个蛋,就等于杀了一个众生的生命。这样日积月累,所造的杀业也是非常严重的。
「鸡卵之食否,聚讼已久,然明理之人,决不以食为是。好食者,巧为辩论,实则自彰其愚。何以故?有谓有雄之卵,有生不可食,无雄之卵,不会生雏可食。若如所说,则活物不可食,死物即可食,有是理乎?此种邪见,聪明人多会起,不知皆是为口腹而炫己智,致明理之人所怜悯也。」—《印光文钞三编上卷二》页346—347。复真净居士书。
「鸡卵,吃素之人不可食,以有生机故。即无生机,亦不可食,以有毒质故也。」—《印光文钞三编上卷一》页221、222。复罗智声居士书二。
(六)何谓五辛?食五辛的过患?
五辛指五种有辛味之蔬菜,又作五荤,与酒、肉同为佛弟子所禁食之物。关于五辛有诸多异说,然可约略归为如下二说:一、指大蒜、革葱、慈葱、兰葱、兴渠等五种,此为梵网经所举。二指蒜、葱、兴渠、韭、蔑等五种,为菩萨戒义疏卷下所举。现代多指蒜、葱、韭菜、元葱、薤等气味辛辣的蔬菜类。
《三藏法数》:
[一、大蒜],大蒜者,至荤至辛之物也。
[二、茖葱],茖葱者,薤也。其形似韭类,山葱也。
[三、慈葱],慈葱者,乃葱之正名也。
[四、兰葱],兰葱者,即小蒜也。杂阿含经云:非小蒜,木葱。是也。木葱即韭也。
[五、兴渠],兴渠者,叶如蔓菁,根如萝卜,生熟皆臭如蒜。出于阗国,华夏不产,故不翻也。
据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八所载,此五种之辛,熟食者发淫,生啖者增恚(恨、怒),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然诸饿鬼等则舐其唇吻,常与鬼住而福德日消;大力魔王现作佛身为其说法,毁犯禁戒,赞淫怒痴,令人命终为魔眷属,永堕无间地狱,故求菩提者当断世间之五种辛菜。
(七)喝酒的过失
戒酒为大、小乘共同的律制,出家、在家四众皆须恪守。不论为谷酒、果酒、药酒、甜酒、清酒,乃至酒酷、酒糟,皆在禁戒之列,饮咽则犯。戒律不仅禁止自己饮酒,而且禁止教人饮酒,不得操持、沾染任何酒业、酒缘。
关于饮酒的过失,三藏诸部经典有或简或细的归纳概括,根据对象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世间的在家人,多从一般现实生活、事业、财富的得失,利弊而言,以契合他们的层次。沉酒于酒,其失有六:一者失财,二者生病,三者易生斗争,四者恶名流布,五者悉怒暴生,六者智慧日损,唯有加以避免,才会财业日增,生活和乐。另一类是针对信人的四众弟子,特别是对出家众人的开示,不仅止于世间善恶得失,进而更上升至饮酒对出世的终极解脱的极大危害,阐说甚多,除函括前类过失加以更细密的分析罗列外,更从滋生欲求、造作恶业、破坏信仰、妨碍修行等方面数陈其罪,以为信持佛法者的警鉴。
总之,酒是昏狂之药,一切严重的过失都因此而生。能使人作四逆重罪,并能使人因酒醉而破犯一切戒,造一切恶,实是昏神乱思,放逸之本。故经律中每每将酒譬喻为毒药,甚至有宁饮毒药不可饮酒的教诫。

我想问问为什么说算命是学佛人忌讳

佛的戒律上是不允许学佛人算命的。虽然有一些书也写了一些类似算命的东西,还有《一掌经》等等的。现在有的电视片,拍的观世音菩萨也拿手指掐一掐,这都是后代人乱编的。
佛教诞生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参考佛诞)。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这使得很多人产生佛祖降生在印度的错觉,这让尼泊尔民众一向不满。佛教也是世界三大之一。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方法,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
更多关于为什么说算命是学佛人忌讳,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5b2f801615822128.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信佛的人忌讳什么

民间通俗的信仰,有很多的禁忌,但那并不是正信的佛教,却被误认为是佛教的禁忌。如香炉里面残余的香棒,不可以每天清理,结果弄成脏乱和容易引起燃烧的危险。其实,我们寺院每一尊佛前的每一个香炉,在每天的清晨都必须清理收拾,经常保持像第一次烧过香的香炉一样清洁。
在家的女信徒,在生理期间,不敢进入寺院礼拜,甚至不敢到佛前上香、诵经、打坐、念佛,其实这是低级鬼神的禁忌。因为鬼神怕见血污,所以,容易见血发嗔。鬼神嗜血食,见血起贪,可是生理的经血,不是鲜血,因此而有被侮辱和作弄的反应;所以,生理期的女性,进入神鬼的宗祠、庙宇、殿堂,可能引起不良的后果。至于佛教的沙弥尼、比丘尼,以及近住优婆夷,都是生活于寺院,每天与经像、法物为伴的女性修行人,从未由于生理期间,发生所谓冲克的问题而带来灾难的。
在家供佛,设立佛坛,通常都先请人为佛菩萨圣像,同时要选择日期,勘定方位,这也是属于民间信仰或民间风俗的一种。以入乡随俗的观点而言,这无可厚非;表示慎重,择定日期和方位,表示祈求吉祥。但是从佛教的观点而言,诸佛菩萨无处不在,无处不应,一切方位有十方诸佛、十方三宝、护法龙天,当然没有民间信仰中所想像的那些问题,只要自己认为是最尊贵的位子,以最虔敬的心情和最适当的时间来为佛像安位就好。
有人认为某些经咒,在家人不可念,或者某一时辰不可以念某些经咒。其实,凡是经咒都要以恭敬心,于清净处来持诵,最好先洗手、漱口,并在佛前焚香、礼拜;但没有一定说在家人不可以念什么经或持什么咒,除了密宗的特定法门之外。
家里有人信佛,但也有人信神,是否可将不同的神佛在同案供奉?这应该没有问题,佛在中间,菩萨供在两边,诸神供于菩萨的外侧,做为三宝的外护,也让诸神亲近三宝,修学佛法,种成佛因。如果取得家人的同意,在改信佛教之后,可对原有的神像焚香、供养、祷告,然后收藏起来,以免供的偶像太多,形成杂乱。
香灰及损坏的经像、法物,有许多人不知道如何处理,甚至于送到寺院。其实,只要选择清净的空地和焚化的容器,用火焚化之后,埋入地下即可。若是金属制品,则收藏起来,过了若干时日,就可做为古董或破旧物处理。
佛前鲜花、水果、食物、茶水等供品,属于消耗品,必须每日更换;如果尚是可用可食,应该移作他用,或是家人食用,不得抛弃;如果腐烂、败坏,则做垃圾处理。至于供品的单数或双数,没有限制,以对称的美观而言是双数,如限于物力、财力、位置及场地的关系,单数也没什么不可。至于品类,质料是以各人的财力可能负担的范围为原则,不敷衍也不铺张。
在家修行的时间,以早上、晚上为宜,身心清净轻松,才能专注、虔诚;如果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当然也可以选定不同的时间。最好卧室不设佛像,床上不要打坐、拜佛、诵经;如果只有一间房子,最好平常将佛像用布遮盖,礼拜之时,要把床铺整理整齐、清洁,再揭开佛像;如果除了床铺没有任何位置,坐在床上,也可以做为修行场所。总之,是以恭敬、清净心来做到肃穆、庄严的程度为原则。
皈依三宝之后,对于其他,以及民间信仰的、道场,不得再受皈依,但仍予以尊敬;若进入教堂、、神坛,当以鞠躬合掌问讯为礼。不得作为信仰的物件,但还是可以作为友谊的联系;在对于佛法未有确实的认识之前,不可以阅读外道的书刊,否则会造成方向的误导。

信佛的女人有什么讲究

信佛的女人的讲究有:
1、衣着端庄
衣着得体,整洁端庄,落落大方才是修行女人应有的本色。
2、言行稳重
作为女居士,面对师父或僧人,要虔诚,要敬重。
3、少攀缘
不要轻易攀缘,随意说自己认识了很多,曾经出游,曾经合照,曾经开示。要有一个真正依止上师,真正参悟佛法,不要荒废了时间。
4、不要傲慢
不要傲慢,认为自己从来没有遇到一个真正可以依止的师父,非常挑剔,非常傲慢。在道场中,自以为是,认为别人没有可取之处,不听教导,嗔心起。
5、不能用情
这是女居士学佛的禁区。不管是哪一位师父,哪一位道友,真的不要轻易动情,遇见师父不思恭敬,护持百般皆为世间俗情。惦念师父容貌,思念师父远行,数日过日,胜过恋情。这样扰乱师父修行,就谈不上自身学佛解脱了。
6、注意口业
无论是共修还是交流,总是喜欢论人长短,语不惊人死不休!别人的恩情,全然忘怀,但是,别人的缺点,却一一道来。在无意之间,犯下了各种口业,而欠下了他人的债,一点一滴地漏掉了自己的福报。

女人去拜佛禁忌

千万别穿裙子! 否则是对佛的不敬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