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六十四卦亢龙有悔

潜龙勿用 见龙在田 飞龙在天 亢龙有悔

上述几词均出自易经六十四卦中的第一卦乾卦,“乾为天”.
卦名“乾为天”的卦象是乾上乾下,由六条线段叠合而成.它象征着天是至高至大,复盖万物又不偏不倚,天行健,君子当以自强不息.
原文:乾:元、享、利、贞.
其意为:天是创造万物的根元,通达顺利,端正适宜.阳刚开创,无所不利.
原文:初九:潜龙勿用.
其意为:潜龙指隐藏的意思,因为这一爻在最下方,称为“初九”,龙潜于渊,阳之深藏,应忍时待机,不宜施展才好利于下一步行动.
原文: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其意为:九二是指爻在卦中第二位,也就是在下卦的中间,也是阳爻.龙已出现在田野之上,有利于有才有德的“大人”出头露面,出人头地.(也有人解说为要主动去接近显贵伟人,必有所为.)
原文:九三:君于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其意为:君子的德才已经显现,会引人注目,但要奋发努力不懈,日日夜夜警惕戒备,以防灾祸,这样纵处危境,也可无咎.
原文: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解读:龙要么跃而上,要么退于渊中,见机行事即可无咎.重点在于把握时机.
原文: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解读:龙已飞腾在天上了,有自由自在的意思,居高临下,可以大展鸿图.
原文:上九:亢龙有悔
解读:“亢”字有穷尽至极的含义.龙到了极高之处,其趋势必然下降,知进忘退会后悔的.
从这《乾为天》的卦辞中我们可看到世间一切事物都是至极即生变,生生不息,循环反复.这是符合天地之道的,也是符合自然规律的.
“亢龙,有悔”是说亢龙(飞向尽头的龙)虽然当世无敌,但力终有尽时,力尽则悔,悔不可及.亢龙有悔,盈不可久的道理,此招重悔不重亢,后尽无穷.
我们可以将此喻为人生的六个阶段,即:潜伏时期—初露头角—勤学苦练—掌握时机—理想实现—功成身退.人的一生就是在这六个阶段中不断循环,谁能真正做到这几点,自然是完满而幸福,堪称完美!

“亢龙有悔”是怎么来的,有什么含义?

「亢龙有悔」一词是出自《易经》的乾卦.乾卦是《易经》六十四卦的第一卦.「乾」代表宇宙间阳刚进其的力量,分为六爻(yao2《周易》中组成卦的符号.“―”为阳爻,“--”为阴爻.每三爻合成一卦,可得八卦;两卦(六爻)相重则得六十四卦,称为别卦.爻含有交错和变化之意.),分别是:潜龙勿用、见龙在田、终日乾乾、或跃在渊、飞龙在天和亢龙有悔.
「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所以第一种意思是指龙飞升到九天之后,无法再往高处飞升,只剩下两种可能,一是原地不动,别一种是下落.第一种是非常难做到了,所以后果往往是第二种,也就是下落,离开显赫而崇高的位置,悔亦晚矣.乾卦的六爻代表事物由酝酿到开始,由发展到成熟,在由成熟而衰退的过程.按照《易经》的哲学,事物到了一定的阶段,就自然会由盛而转衰.
史记的范雎列传中,蔡泽在劝说当时的秦国丞相范雎应该功成身退时有这样的对话,引用的就是亢龙有悔.
曰:亢龙有悔,此言上而不能下,信而不能诎,往而不能自返者也.愿君孰计之!
应侯曰:善.吾闻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先生幸教,雎敬受命.
然而,「亢龙有悔」还有一层意思却是知其不可而为之.在关键时刻,奋力一击.还有一种解释是:“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通俗的理解是说英雄处于逆境时的无奈,但背后隐含着要奋发图强才能得救的意思.也就是明知要有悔的情况下,奋力一搏.这里有一种厚重博大的精神在其中.当然,对于《易经》的解释是很复杂.而乾卦的象辞就是一句我们常用的话: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很善于转化传统文化资源的金庸先生,在给纯阳一派的降龙十八掌命名时,我想也是想借此意吧……

亢龙有悔,盈不可久

《周易》乾卦,两个天相叠,表示“刚健而又刚健”。《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体以劲健刚强的方式运行,君子也应象天体的运行一样自强不息。
乾卦是易经64卦中唯一一个六爻纯阳的卦,“《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崇高而伟大的上天啊,阳气的始生,万物的统领。然而,如《道德经》所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乾卦做好,则”元亨利贞“,到达人生顶端"九五,飞龙在天”之时,却不可持续往上了,否则 进入上九爻,“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即老子所说的,”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怎么办?

比如说,”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无论是在生活中,工作中,还是创业守成,或是二级市场,都是如此。得意易忘形,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则已。
亢龙有悔,盈不可久。道德经,与易经,是如此相通。

易经里的飞龙在天,潜龙勿用,亢龙有悔,群龙无首是怎么意思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251118/answer/168582559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初爻:潜龙勿用

什么是潜龙,其实就是,还不是真龙的龙。还记得电影 “风云” 里面那句台词吗,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所以呢,潜龙这时候,只是一条锦鲤而已,呵呵~。它还没有能力去承担责任,和没有实力去办任何事情的,这时候的潜龙是用不得的。

还有, “潜” 字的古义,除了潜水的意思之外,还有另一个含义,就是隐藏。但潜龙的意思不是指,隐藏起来的龙,而是指龙把自己的 “能力” 隐藏起来,意思是隐藏能力的龙。龙不想做去做的事情,谁都逼不了,就算你逼迫它去做了,也会坏你的大事。比如:你叫张三去办事,他推三托四的,如果你硬要他去做,那结果必然是 .......办不好,或者给你搞砸了。

然后, “用” 字的古义,是占卜中了,可施行的意思。以前远古时候,人们遇到什么大事情都要去问天,都要占卜,占出来的结果可行了,才敢去做。所以 “勿用” 还有一个隐藏的意思,就是不需要占卜,都知道结果是不行的。举个例子:为什么招聘广告都喜欢写 “有经验者优先” 呢?因为,但凡有阅历的老板都知道,招新手是要冒很大风险的,有经验的熟手员工所创造的价值,肯定会比新手多很多,值~!而新手这种 “潜龙”,一旦出了意外,作为老板的那个欲哭无泪啊~,我现在想起来都心塞。所以 ....... 潜龙勿用,真的是至理名言。

另外,潜龙指的是谁呢? 既可以是你自己,也可以是别人或者对方。如果是自己,“勿用” 可以解释为 “不要意气用事”。如果是别人,“勿用” 则可以解释为 “不要使用或者任用” 这个人。 这就是易经辞语的玄妙之处了!就如同上面的 “潜” 字和 “用” 字一样,都是模棱两可,既可以这样解释,又可以那样理解。 所以,这也是很多人,都不会用《易经》来占卜的一个原因 ....... 起卦容易,解卦难啊!.........  而同时,这也是很多人,都会用《易经》来占卜的一个原因 ......... 随你怎么说都行,哈哈!

最后归纳:潜龙这种人,有能力也好,没能力也罢,没必要去了解他,直接不用就是了,没有什么可惜的。而如果你是这条 “潜龙” ,那你就不要去心存幻想,继续潜你的水(提升自己的实力做好准备),等待风云的际会,到你有能力化出龙身再说。


第二爻: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到了第二个阶段,龙离开了水面,游走于田间,这个时候 “龙” 见(现)身了,但准确来说,它还不是龙(还不能飞,也不能呼风唤雨),只是一条在地上爬行的小蛇而已(地头蛇)。接下来,对它最有利的做法,就是等 ....... 直到被大人物发掘。

另外,“田” 字的古义,不是种庄稼的农田,而是纵横有序,整齐排列的意思。所以 “在田” 的引申之意,就是进入了有秩序讲规则,不能乱来的新环境。

为什么见(现)龙在田,会利见大人呢? 很简单,在田的龙,因为守规矩,被田约束着,就像听话的小孩,自然会被大人喜欢。比如:在各大公司里,都有 “办公室” ,你一个小职员,想升迁,就得听话,懂规矩,这就是“在田” 的最好证明,只有你乖乖地 “在田” 了,才会被大人物重用。

而见龙在田,也可以理解为 “要见(现)龙,就要先在田” ,“龙” 想要展现出龙的本领,就必须在田(接受管理,听话.....)才行。在 “田” 的这个新环境里,“龙” 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游来游去了,必须遵守规定,接受被约束,要听话才会被某些大人物欣赏(这才是重点),不然你以为贵人为什么会任用你呢。

最后归纳:如果你是龙,现身于田间,就好比去到一个新的环境,想要玩的开,就得先遵守新的规则,只要你乖~,听话~,自然就会有机会上位。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你见到别人这条龙,现身在田间,是一条懂得 “遵守游戏规则” 的龙,那你就要注意了,他一定会慢慢上位的(要先跟他搞好关系喔)。


第三爻: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历无咎

第三个阶段,龙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 “君子”  .........  咦~,奇怪了?  好端端的一直都在说着 “龙”,怎么就忽然来了个 “君子” 呢? 其实啊,之前的两爻,说的也是这个君子。只不过,如果说君子在水里游来游去,还不用呼吸,就好像说不过去了。或者,说君子在田里,这也不好啊,很容易被误会是一个农夫的。所以呢,只好用龙来比喻了,况且这样也容易被人们接受,因为自古以来 ,我们都喜欢自称为 “龙的传人” 。

终日乾乾,就是整天都处于朗朗乾坤,自强不息,勤勤恳恳的状态。

“夕” 的意思是黄昏的时候太阳西下,“历” 指的是旱石,坚硬的石头,引申义为 “长久坚持”。

“夕惕若,历无咎” 的意思就是,到了太阳下山也保持着警惕,毫不松懈,长久坚持下去是没问题的。

最后归纳:走到这一步,龙就处于忙碌的状态了,整天都要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工作,就算是空闲的时候,也要保持着警惕性,不能有松懈,这样才不会有问题。虽然这时候 “龙” 很累,但在其位必谋其政,这是没办法逃避的责任。

(注:易经的64个卦,都是分为上下两卦的,前面解说的三爻,是下卦,如果用来占卜的话,那就是前因,是已经发生的事情。接着要解说的三爻,则是上卦,是以后将要发生的事情。)


第四爻:或跃在渊,无咎

来到这里(现在),龙就会从或(域)跃升到深渊,没问题。

为什么会没问题呢? 深渊对人来说,不是险地吗! ........ 呵呵,这你们就不懂了。“渊” 的古义是回旋之水的意思,用白话来说,“渊” 就是,一个有大漩涡的地方,你们觉得 “ 江,河,湖 ” 这些地方能有大漩涡么,能出现大漩涡的只能是 “海” (龙的老家),也就是说,龙的这次跃升,是一次在自己熟悉领域的考验,是机会,是好事。当然,“渊” 也的确是险地,但对于龙来说,毕竟是自己擅长的,所以风险是可以承受的,就问题不大了。

另外,“或” 的古义,是域也,邦也,国也。“或跃在渊” 就是从一个小的地方,一个小的领域,去到深渊接受磨砺,这种离开,不是降级,而是跃升,是好事。古人云: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 "。  所以或跃在渊根本就是上边(老天)安排给 “龙” 的提升机会,只不过 “龙” 要先过了这关,才会有以后 ......... 的一切。

最后归纳:这时候的龙,会出现一个大的转折,会离开他原先的领域,离开他熟悉的岗位,然后还要去面对上边安排的考验,经历一番磨砺。


第五爻: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这时候,龙终于可以飞升天际,成为九五之尊了。由于龙本来就有神通的本领,再加上他是 “归于本位”(龙本来就应该在天上),所以龙的上位,是理所当然,名正言顺的,自然就会被众人所支持和爱戴。

这时候,他利见的大人,就不是在它上面的贵人了,而是在他下面的那些协助他的人,是自己人,是一大片支持他的下属,和基层群众。

为什么 “在天” 可以 “利见大人” 呢? 首先,这 “大人” 不是指某个人,“大” 字的古义,是 天大,地大,人亦大。就是说,“大” 可以形容一切东西,这个时候,龙已经是 “最上” 的人了,他的上面已经没有人了,能够比他 “大” 的,就只能是下面的一群人,所以这个时候,“大” 所指的就是一个范围了。而龙在天上,当然就容易被众人所见啦。(我们也可以这么理解:只有当你展现出 “飞龙在天” 的实力之时,其它人才愿意去协助你和帮你。或者,只有当你身居要职的时候,别人才会重视你,才会鞍前马后的追随你。)

另外,“天” 的古义,是颠,是最高的。所以,在天上的龙是没有上边的贵人相助的,他已经是最高者了,故此 “在天” 之意,也就是暗示: “龙” 在此刻正处于 “高处不胜寒” 的孤独之中 。 连一个能够理解他的朋友都没有,是很 ........(无法形容这种感觉,只能用省略号)

题外话:易经的核心思想是 ,“阴阳” 不可分割,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而《易经》的每一卦,也都是没有好坏之分的,既好也坏,好中有坏,坏中有好。每一卦和每一爻,都只是用一个画面或者一个故事情节,去预测你的事情。所以,《易经》里面的卦,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最后归纳:“龙” 到了最后,终于可以游弋于天际,得到天时地利与人和的帮助,高高在上了。这时候,就好比一个人,处在本该属于他自己的位置上,做着该做的事一样,一切都是那么的顺 ............


第六爻:亢龙有悔

“亢” 字的古义,是指人的颈。“有” 字的古义,是指 "不该有而有之”。所以,亢龙有悔的意思,就是 “龙” 做了不该做的事,然后被降了一点点级,到了颈部,最后有了自责的悔意。

来到这里,大家都发现了吧,“龙” 只有在九五的时候,才是最完美的,一但过了,就会过犹不及和物极必反 ........ 有悔~! 正所谓   “ 势不可去尽,话不可说尽,福不可享尽,凡事太尽,缘分也势必早尽 ”, 而这也正是亢龙有悔的另一种说辞。

最后归纳:“龙” 飞天之后,再接下来的就是第六爻,也就是乾卦的最后一爻 ...... “尽头”。 到了尽头会怎样呢,是亢,是不升反跌,跌回 “头以下” 颈的高度,而且还会心生悔意。所以,这最后的一爻,既说出了一个事实,就是过犹不及和物极必反。同时也提醒着世人,凡事不要做尽,留有余地才是最好的。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在易经的64卦里,就只有 “乾卦” 和 “坤卦”,有这种与众不同的 “用” 爻辞。所以,这个 “用九” 就要特别注意了。

前面提到, “用” 字的古义,是指占卜中了,可以施行的意思。由于乾卦的六个爻都是阳爻,所以乾卦的最后,特别提到了 “用九”,意思就是:六爻皆九(阳爻),意见统一,可以实施执行,不用再征询任何意见了。

执行什么呢? 就是,群龙无首! ....... 但,这个 “群龙无首”,又不是我们现在,通常理解的那个 “群龙没有头领” 的意思。

“无” 字的古义,不是 “没有” 的意思,是指虚无之道,上通元气寂寞,是一种真正的虚无状态, 是指将   隐没于虚无之中,变成另一种存在的意思。如果你能够理解,佛教所说的 “无我”,那你就能理解 “无” 字的本义了。(说句题外话:在华夏,所有的典籍里,表达 “没有” 的意思,都是写 “无” 字的,只有《易经》是写这个 “无” 字。因为 “无” 是指没有,而 “无” 是指太虚,虚无里面,根本连 “没有” 都没有。所以,我们现在广泛使用的这个简体 “无” 字,应该是 “无” 才对。)

另外,“首” 字的古义,除了指 “头” 外,也指 “开始,本源”,可引申为最根本的源头或者来源之地。

所以,“群龙无首” 真正表达的意思就是:乾卦的六条龙(每一爻都是一条龙),他们都隐没进入了原来的出处(太虚)之中,消失了。

至于,为什么会吉呢? 因为,龙的消失,不是死亡,而是飞入太虚之中,回归本源而已(翻阅华夏所有的神话和传说,也没有提到龙的出处,所以我大胆推测,远古时代的人一定是认为,龙是从空虚而来的,是凭空出现的)。

就像抗战时期,烈士在英勇就义前,说到 “就算我倒下了,还会有千千万万个我,前赴后继去完成我的共产主义事业” 一样。就算龙消失了,但龙的精神还在。

而且,古人认为阴和阳是互动的,是相互影响的,消失在空虚中的龙,是会永恒地影响着阳间一切的, “无首” 之龙,只是以另一种形式,来存在而已。

另外,我估计,龙应该是以前古人看到闪电之后,臆想出来的。所以,龙才会生活在天上,而且能够呼风唤雨,神通广大(那~,如此说来,我们现在应该叫 “闪电的传人” 才对喔!)。所以,“见群龙无首”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古人将 “风雨交加,到处都是闪电” 的现象,说成是 “见群龙”,因为看不到云层上面的闪电,所以这群龙,就没有头了,再然后,暴雨停了, “群龙” 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至于龙消失了,为啥会 “吉 ”呢? 原因很简单,在那个以农耕为主的时代,消失的群龙最终化成了一场大雨,使得庄稼得到了灌溉,这当然是好事啦!

最后归纳:事情一直发展下去,所有的真龙都会消失在空虚之中,正如:天下无不散的宴席,龙的精虽不会永恒,但龙的精神会延续下来。只要秉承一身正气,其精神就会继续传承下去,结束并非真的结束,只是另一个开始。

易经中无咎是指事情办不成但是也没负作用的意思吗

我看说法有误,任何事都得辩证的看,任何事都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任何事都得辩证的看,任何事都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利弊并存
〈易经〉它所追求的是“无咎”,即人不要犯大的错误,不犯根本性的错误,不犯致命性的错误,当然了,小错误是人人所避免不了的。
是不要犯错误的意思

曾仕强说易经中的无咎什么意思

曾仕强教授说无咎意思是没有后遗症,也就是没有后患的意思。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