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多岁出山

诸葛亮什么时候出来的

诸葛亮什么时候出来的

诸葛亮什么时候出来的,很多人都喜欢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吧,不管是在网上还是在实体书上,因为阅读可以学习到很多有用的东西,那么大家都知道诸葛亮什么时候出来的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诸葛亮什么时候出来的1

诸葛亮在辅佐刘备之前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他结交了几个好友,与陇田之下,弹弹琴、吟吟诗,交流交流学习心得,表面上是不谙世事的,但其实,诸葛亮在年轻的时候便是优秀的军事人才,诸葛亮虽在朝廷之外,但是,诸葛亮能够清楚的'审时度势,并且,能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全面的思考问题,所以,那个时候的诸葛亮,便被广泛的招揽人才的刘备发现,刘备也三次登上隆中,为请诸葛亮出山,最后,诸葛亮也因为刘备的诚意而被打动,顺利的出山。

所以,诸葛亮生于181年,出山时年二十七岁,就是208年春出山帮助刘备。

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公元207年冬至公元208年春,刘备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去南阳邓县隆中拜访诸葛亮。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知什么时候回来。刘备只好回去了。

过了几天,刘备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雪又来到诸葛亮的家。刘备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行礼。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他告诉刘备,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刘备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说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平定天下。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日子,又一次来到隆中。这次,诸葛亮正好在睡觉。刘备让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办法。

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刘备一听,非常佩服,请求他相助。诸葛亮答应了。那年诸葛亮才27岁。

诸葛亮什么时候出来的2

诸葛亮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襄阳隆中隐居。 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

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

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几岁出山的?

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出生于琅邪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建安十二年,即207年,刘备前往南阳三顾茅庐(南阳卧龙岗或襄阳古隆中),26岁的诸葛亮随即出山辅助刘备。诸葛亮出山时为26岁。刘备46岁。关羽45岁左右张飞39岁。

易中天:
但是我觉得还有一个问题非常重要,就是年龄。我们要知道诸葛亮出山的时候是多少岁?26岁,刘备三顾茅庐的时候多少岁?46岁,那么将心比心,让一个46岁的身经百战的天下枭雄把一个26岁的从来没有表现过自己什么特殊能力的年轻人奉若上

诸葛亮多少岁出山的?

26岁 书上都说是26岁

诸葛亮是多大出山相助刘备的?

诸葛亮27岁跟刘备出山,建安12年,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诸葛亮哪年出山

问题一:诸葛亮哪年出山t 您好
是建安12年,公元207年,以下是诸葛亮年谱。
诸葛亮年谱
年号 公元 年龄 生平及事迹
光和4年 181 1岁 诸葛亮诞生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
中平6年 189 9岁 诸葛亮生母章氏去逝。
初平3年 192 12岁 诸葛亮父亲诸葛去世。
兴平元年 194 14岁 诸葛亮与弟诸葛均及妹妹由叔父诸葛玄收养, 其兄诸葛瑾同继母赴江东。
初平2年 195 15岁 诸葛亮叔父诸葛玄任豫章太守, 他及弟妹随叔父赴豫章(现南昌)。
建安2年 197 17岁 诸葛玄病故。诸葛亮和弟妹移居南阳。
建安4年 199 19岁 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水镜先生司马徽。
建安12年 207 27岁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对刘备陈说三分天下之计, 即著名的“草庐对”。旋即出山辅助刘备。
建安13年 208 28岁 诸葛亮说服孙权与刘备结盟,参与赤壁之战获胜。
建安14年 209 29岁 诸葛亮任军师中郎将。
建安16年 211 31岁 诸葛亮与关羽、张飞、赵云镇守荆州。
建安19年 214 34岁 诸葛亮留关羽守荆州,与张飞、赵云率兵与刘备会师。刘备进成都,掌管巴蜀。诸葛亮任蜀军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兼任大司马府事。
建安20年 215 35岁 诸葛亮整顿巴蜀内政。
建安23年 218 36岁 诸葛亮留守巴蜀,筹集军粮,供应在汉中作战的刘备。
蜀章武元年 221 41岁 刘备登基,建立蜀国。诸葛亮任丞相。
蜀建兴元年 223 43岁 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 刘禅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蜀建兴2年 224 44岁 诸葛亮调整巴蜀内政,稳定因刘备战败而混乱的人心。
蜀建兴3年 225 45岁 诸葛亮率军南征,稳定南部四郡。
蜀建兴4年 226 46岁 诸葛亮准备兴师讨魏。
蜀建兴5年 227 47岁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呈交《出师表》进行北伐。
蜀建兴6年 228 48岁 北伐失街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自贬为右将军,行丞相事。
蜀建兴7年 229 49岁 诸葛亮再次北伐夺取武都、阴平,恢复丞相职位。
蜀建兴8年 230 50岁 诸葛亮再次北伐。
蜀建兴9年 231 51岁 诸葛亮北伐攻祁山,破司马懿,大败魏将张A。
蜀建兴11年 233 53岁 诸葛亮在斜谷修造邸阁,屯集粮食。
蜀建兴12年 234 54岁 诸葛亮于再次北伐中病故于五丈原。
望采纳!

问题二:诸葛亮是什么时候出山的 1、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2、人物简介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3、个人成就
①提出三分天下的构想;
②治蜀;
③刘备死后,稳定了蜀汉的局面;
④平定南中;
⑤对魏国的军事压力。

问题三:诸葛亮哪年出山的 《资治通鉴》中记载建安十二年11月(公元207年),刘备请诸葛亮出山,当时诸葛亮27岁。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正合意电脑

问题四:诸葛亮多大年纪出山的 答:27岁
诸葛亮年谱
年号 公元 年龄 生平及事迹
光和4年 181 1岁 诸葛亮诞生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
中平6年 189 9岁 诸葛亮生母章氏去逝。
初平3年 192 12岁 诸葛亮父亲诸葛去世。
兴平元年 194 14岁 诸葛亮与弟诸葛均及妹妹由叔父诸葛玄收养, 其兄诸葛瑾同继母赴江东。
初平2年 195 15岁 诸葛亮叔父诸葛玄任豫章太守, 他及弟妹随叔父赴豫章(现南昌)。
建安2年 197 17岁 诸葛玄病故。诸葛亮和弟妹移居南阳。
建安4年 199 19岁 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水镜先生司马徽。
建安12年 207 27岁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对刘备陈说三分天下之计, 即著名的“草庐对”。旋即出山辅助刘备。
建安13年 208 28岁 诸葛亮说服孙权与刘备结盟,参与赤壁之战获胜。
建安14年 209 29岁 诸葛亮任军师中郎将。
建安16年 211 31岁 诸葛亮与关羽、张飞、赵云镇守荆州。
建安19年 214 34岁 诸葛亮留关羽守荆州,与张飞、赵云率兵与刘备会师。刘备进成都,掌管巴蜀。诸葛亮任蜀军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兼任大司马府事。
建安20年 215 35岁 诸葛亮整顿巴蜀内政。
建安23年 218 36岁 诸葛亮留守巴蜀,筹集军粮,供应在汉中作战的刘备。
蜀章武元年 221 41岁 刘备登基,建立蜀国。诸葛亮任丞相。
蜀建兴元年 223 43岁 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 刘禅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蜀建兴2年 224 44岁 诸葛亮调整巴蜀内政,稳定因刘备战败而混乱的人心。
蜀建兴3年 225 45岁 诸葛亮率军南征,稳定南部四郡。
蜀建兴4年 226 46岁 诸葛亮准备兴师讨魏。
蜀建兴5年 227 47岁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呈交《出师表》进行北伐。
蜀建兴6年 228 48岁 北伐失街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自贬为右将军,行丞相事。
蜀建兴7年 229 49岁 诸葛亮再次北伐夺取武都、阴平,恢复丞相职位。
蜀建兴8年 230 50岁 诸葛亮再次北伐。
蜀建兴9年 231 51岁 诸葛亮北伐攻祁山,破司马懿,大败魏将张A。
蜀建兴11年 233 53岁 诸葛亮在斜谷修造邸阁,屯集粮食。
蜀建兴12年 234 54岁 诸葛亮于再次北伐中病故于五丈原。

问题五:诸葛亮几岁丧父?哪年出山?出山那时他多少岁? 建安二年11月(公元207年),27岁出山 ,也有说是28岁出山的,早年丧父,应该是10岁左右吧,

问题六: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几出祈山? 六出祁山

问题七:诸葛亮六出祈山是哪六山? 希望对你有帮助:一出祁山 诸葛亮恢复与吴联盟、平定南中后,就准备北伐曹魏。第一次北伐在蜀汉建兴六年(228年)春,他令赵云等作疑兵,摆出由斜谷(今陕西眉县南)攻d城(今眉县北)的态势,以吸引魏军;自己则率主力向祁山(今甘肃西和县祁山堡)方向进攻,陇右的天水、南安、安定等郡相继叛魏降蜀,又收服了姜维,一时关中大震。可是马谡违背诸葛亮部署,为张A所败,丢了街亭;赵云等出兵也不利,诸葛亮只得退回汉中。不久,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又叛汉附魏。 二出祁山第二次北伐是同年冬,诸葛亮乘陆逊在石亭打败曹休之机,出散关,包围陈仓(今陕西宝鸡西南),攻打二十多天未破,魏的援军赶到,他不得已又退回汉中。 三出祁山第三次北伐是建兴七年,亮进攻武都(今甘肃成县)、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打败魏援军,占了这两郡,留兵据守,自己率部回师。次年,魏军进攻汉中,诸葛亮加强防守,又增调援军,再由于连续大雨,子午谷、斜谷等道路不通,魏军撤退。 四出祁山第四次北伐是建兴九年,蜀军包围祁山,魏军统帅司马懿迎击,诸葛亮准备决战。司马懿知蜀军远来,军粮不多,凭险坚守,拒不出战。诸葛亮想用退兵的办法引诱敌人,但司马懿追赶很谨慎,蜀军一停,他就扎营拒守。此时李严假传刘禅要求退兵的圣旨,加上蜀军粮草将尽,诸葛亮只得班师,在归途中以伏兵杀了魏国名将张A。 五出祁山第五次北伐是十二年春,诸葛亮率十万大军出斜谷口,到达d县,在渭水南岸五丈原扎营。司马懿也筑营阻拦,不与蜀军作战,料知蜀军远来,粮草运输困难,想把蜀军拖垮。诸葛亮也有准备,在渭水分兵屯田,作长期战争的打算。诸葛亮在这次出兵前曾与孙权约定同时攻魏,五月吴军十万攻魏,不胜,撤回江东,所以蜀军只得与魏军单方面周旋。八月间诸葛亮积劳成疾,病情日益严重,不久就与世长辞。死后,姜维等遵照他的遗嘱,秘不发丧,整军退入斜谷。诸葛亮出师北伐共为五次,真正出兵祁山只有二次;还有一次是魏军进攻汉中,不是诸葛亮出击。后世概而言之,说成是「六出祁山」。 正史中诸葛亮没有六出祁山 先引凌云雕龙关于祁山、岐山地理位置的片段: “祁山与岐山不同,岐山为山名,位于今日陕西省岐山县东北附近,古公父曾率领周室迁居于此,兴建开创周朝八百年天下。祁山亦为山名,位于今日甘肃省西和县西北。光从地图鸟瞰,一个在天水以南,一个在陈仓以东,两地航空距离超过一百公里,实际山路弯涎,更胜于漫漫途遥。”

问题八: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出生和逝世是哪年?什么时候出山跟刘备打江山? 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后来的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诸葛亮在后世受到很大的尊崇,成都有武侯祠,大诗人杜甫也有赞扬诸葛亮的《蜀相》名篇传世。 207年冬至208年春,当时驻军新野的刘备在徐庶的建议下,三次到隆中(今襄阳市襄城区古隆中)拜访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诸葛亮,第三次终于得见。《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出山成为刘备的军师,刘备集团之后的种种攻略皆基于此。

问题九:历史上的 诸葛亮 “七出歧山”。是不是在作死? 诸葛亮北伐,确实从一开始就很难成功,几乎是不可能“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但并不是作死,他有不得已的苦衷。
诸葛亮的多次北伐,虽然也取得了一些胜利,比如夺得武都、阴平,杀了王双、张A,但总体上说,可谓劳而无功,得不偿失,离“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目标就更是相去甚远。这当然不是因为他没能力,更不是因为他不努力,而是势所必然。
这里说的“势”,也有二点。
1,曹魏非速亡之国。
在刘备和诸葛亮的跟里、嘴里、心目中,曹魏是“汉贼”,是“罪人”。这个立场,他们从来就没有放弃过(孙权则是放弃过的)。据《诸葛亮集》,刘备去世后,曹魏方面一些人,都先后给诸葛亮写过劝降书。诸葛亮并不一一作复,乃作《正议》一文,公开表明态度。文章写得气势磅礴、大义凛然,而最后一句话,则完全可以看作诸葛亮对北伐战争性质的认识,这就是“据正道而临有罪”。也就是说,诸葛亮认为他发动的,乃是一场正义的战争。
诸葛亮说这话并不奇怪。不说,反倒不是诸葛亮了。但所谓“据正道而临有罪” 这种说法,做口号可以,用来鼓舞士气也可以。当了真,那就是书呆子。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这个时候,无论谁出来收拾河山,一统天下,让人民重新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便都是正义的。三国鼎立以后,话就不好说了。从正面说,魏、蜀、吴三家都想统一中国;从负面说,他们也都想独霸天下。你总不能说只有由蜀汉来统一才是“正道”,曹魏来统一就是“有罪”吧,何况蜀汉自以为“正道”,无非因为姓刘。那么,刘备姓刘,刘表、刘璋就不姓刘?荆州和益州“江山易主“,难道是因为刘备“正道”,而刘表、刘璋“有罪”?不是吧!正如田余庆先生在他的《隆中对再认识》一文中所言,刘备终于并吞刘表父子及刘璋,靠的是“他自己闯荡半生的权诈”,靠的是“他的对手的愚昧和暗弱可欺”。算清了这笔账,孔明先生还能理直气壮地说什么“据正道而临有罪”吗?
实际上,曹魏方面也并没有什么“负罪感”。当年曹操确实是内外交困、困难重重,至死也不敢称帝。但其原因,却不是因为他自知“篡汉有罪”,而是与士族阶级有矛盾。士族既看不起他这个“赘阉遭丑”(陈琳语),也不喜欢他那个“唯才是举”。但是,这个问题已经被曹丕解决了。曹丕通过“九品中正制”,已经与士族和解,士族阶级已经支持曹魏政权了。他们那边,正是一片“安定团结”呢!这一点,诸葛亮其实是心里有数的。胡三省注《资治通鉴》时就说,人们都认为诸葛亮不用魏延之计是胆小怕事(皆以亮不用延计为怯),其实不然。打仗,必须弄清楚对方是什么君什么将(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诸葛亮之所以“不用延计”,就因为他很清楚“魏主之明略,而司马懿辈不可轻也”。曹魏,并不是一推就倒,可以摧枯拉朽的。
2,益州非进取之地。
众所周知,蜀汉虽以正统自居,实际情况却不过据守一州,偏霸一隅。请注意,不是“偏安一隅”,是“偏霸一隅”。偏霸,是田余庆先生的说法,我以为精准。这也是蜀汉和历史上其他那些地方割据政权的区别,即“小国而有雄心”,“北定中原,还于旧都” 的想法一直没变(至少口头上没变)。所以是“偏霸”,不是“偏安”。当然,这里说的主要是刘备、诸葛亮在世时的情况。诸葛亮去世后,事情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刘禅、蒋琬、费t,都对北伐不感兴趣。等到姜维来重操旧业,已是“偏霸”不得,“偏安”也不成了。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想当年(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至12年),公孙述在成都建号立国,盘踞蜀地12年之久,多次出入三峡,也未能跨有荆益。后来刘焉入蜀,就干脆是为了避世乱而求自保。原因就在于蜀这个地方,避难可以,守成可以,作为“北定中原” 的根据地和策源地不可以。看看地图就知......>>

诸葛亮几岁出山的?

公元207年,27岁的诸葛亮出山!
满意请采纳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