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看身体疾病

身体器官对应的五行

身体器官对应的五行

身体器官对应的五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的事情都是有讲究的,而且大部分的讲究都是随着我们的发展慢慢的积累和传承下来的文化内容,以下了解身体器官对应的五行。

身体器官对应的五行1

天干地支所代表的身体部位

一、天干地支所代表的身体部位:

(一)、木:肝、胆、头、项、关节、筋脉、眼、神经、肢体、毛发

甲:头、胆,神经。

乙:肝、项,肩。

寅:臂、肢、胆、筋、脉、发、毛、风门穴,神经系统、关节炎。

卯:肝、胸、目、手、爪(十指) 、筋,颜面神经、神经衰弱。

(二)、火:小肠、心、肩、血液、经血、脸部、牙齿、舌头、腹部、神经、血管、血压

丙:肩、小肠,额。

丁:心、舌,齿,血液

巳:面、牙齿、心.心胞络、三焦、咽喉,感冒。

午:心腹、小肠、目、舌、神气

(三)、土:脾、胃、肋胁、腹、背、胸、肺、肚、皮肉、肿块

戊:胃、肋胁(天干);背、肺(地支)

辰:背、项、肩、消化系统、脊髓、皮肤、胸腔。

己:脾、腹

丑:肚、腹、脾、肌、肉,四肢。

未:脾、胸、胃、腹、口、唇、齿,消化系统、健忘症、容易倦怠。

戌:命门、胸、筋、臀、腿、膝、足,下半身患疾、老年防风湿病痛;男命,疮;女命,子宫。

(四)、金:肺、大肠、肝、脐、股、声咳、气管、鼻、皮肤、痔疮、呼吸系统、骨骼、牙齿

庚:气管,支气管,喉,鼻,大肠、结肠,脐

辛:肺、胸,牙齿,股

申:声咳、肺、大肠、筋骨、经络、音声、呼吸系统。

酉:肺、鼻、皮毛、声

(五)、水:肾、膀胱、胫、足、头、会阴、尿道、阴气、腰、耳、子宫、疝气、生殖系统、血液、汗

壬:膀胱、胫

癸:肾、足、精

子:会阴、膀胱,生殖器官,耳、腰、液、溺。

亥:肾、头、阴囊、髓、精,尿道炎、排泄机能。

(六)、古诀:

天干: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

庚是大肠辛属肺,壬系膀胱癸肾藏。

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络同归入癸方。

甲头乙项丙肩求,丁心戊肋己属腹。

庚是脐轮辛属股,壬胫癸足一身由。

天干外支所属:

甲头乙项丙肩求,丁心戊胁己属腹,

庚系人脐辛为股,壬胫癸足自来求。

地支:

子属膀胱水道耳,丑为胞肚及脾乡。

寅胆发脉并两手,卯本十指内肝方。

辰土为皮肩胸类,巳面齿咽下尻肛。

午火精神司眼目,未土胃脘隔脊梁。

申金大肠经络肺,酉中精血小肠藏。

戌土命门腿还足,亥水为头及肾囊。

地支所属:

子疝气,丑肚腹,寅臂肢,卯目手,辰背胸,巳面齿,

午心腹,未脾胸,申咳疾,酉肝肺,戌背肺,亥头肝。

部位象:

午头巳未两肩均,左右二膊是辰申。

卯酉双肋寅戌腿,丑亥属脚子为阴。

乾首坤腹坎耳俦,震足巽股艮手留。

兑口离目分八卦,凡看疾病此中求。

五行疾病与脏腑>

疾病发生的原因是因为是身体的精、气、血所对应的部分的不谐和引起的,在内是脏腑,在外是肢体。八字中干支五行生克中,干支太旺或不及,都是发生疾病的内在 原因。

金主刀刃、刑伤;水主溺舟水而死;木主悬梁自缢; 或遭毒蛇猛兽侵噬;火主夜眠颠倒、蛇伤、汤火伤;土主山石崩压、泥陷墙崩。

木】命见庚辛申酉多的人,多见肝胆之疾,易惊、虚、怯、痨、呕、血、头眩目昏、咳喘、头风、脚气、瘫痪、口眼歪斜、风症、筋骨疼痛等疾。外主眼疾、皮肤干

燥、发少、损伤之患。女亦主坠胎、血气不调等。小儿夜 惊啼、急慢惊风、咳嗽等。《经》云:筋骨疼痛,盖因木被金伤。

【火】命见水及亥子旺地主小肠心经之患,内则颠疯、惊风、斯哑、心痛、口舌生疮、潮热发狂;外则眼浊或失明、小肠走气、毒疮坏血;小儿痘疹;女人经血不止等疾。火命性燥。

【土】命见木甲寅卯于旺乡,主胆胃经受伤,内则反胃、气噎、鼓胀、泄腹、黄肿、不能吃东西、呕吐伤脾;外则皮肤干燥和小儿疳积、脾疾、口舌生疮、左手有毛病;土性主温,多则淹滞,面色黄、精神不振。《经》云: “土虚乘木旺之乡,脾受伤论。”

【金】命见火及巳午于旺乡,主大肠肺经之病,主咳欧、 哮喘、呕吐、肠风痔痿、胆怯、失魂落魄、易疲乏、外则皮燥、烂鼻、鳞背、脓血等病。《经》云:“金弱遇火炎

之地,血疾无疑。”

【水】命见土及四季旺月,主膀胱肾经得病,内症有遗、白浊、盗汗、虚损、耳聋、伤寒、感冒;外有牙痛、疝气、偏坠、腰疼、肾气淋漓、吐泻疼痛等疾;女人有胎崩、白带等。水性属寒,面红或黑。《经》云:“下元冷疾,只缘水值土伤

身体器官对应的五行2

一、木

1、在五体上代表:四肢、手指;

2、在五官上代表: 目,也就是眼睛。

二、火

1、在五体上代表: 脉;

2、在五官上代表:舌。

三、土

1、在五体上代表:肉;

2、在五官上代表:唇。

四、金

1、在五体上代表: 皮肤;

2、在五官上代表:鼻子。

五、水

1、在五体上代表:骨髓;

2、在五官上代表:耳朵。

扩展资料:

五行相克:形成一个循环,这就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如用木来说,木是克土的`,金是克木的;用土来说,土是克水的,木是克土的,在五行中任何一行,都有“克”,和“被克”两个方面。

五行不是狭义上的金属,树木,泥土等,而是根据宇宙间有形之质及无形之气在特性和运化规律上具有大致相同的属性和特点,归结为一类,如把具有曲直,生发,调达这一特性所有的气与质,归为一类,这一类气与质与自然界中“木”的特性相符合。因此都用“木”来代表。

身体器官对应的五行3

金木水火土五行是如何相生相克的

木生火, 是因为木性温暖, 火隐伏其中, 钻木而生火, 所以木生火。

火生土, 是因为火灼热, 所以能够焚烧木,木被焚烧后就变成灰烬,灰即土,所以火生土。

土生金, 因为金需要隐藏在石里, 依附着山,津润而生, 聚土成山, 有山必生石, 所以土生金。

金生水,因为少阴之气(金气)温润流泽, 金靠水生,销锻金也可变为水, 所以金生水。

水生木,因为水温润而使树木生长出来, 所以水生木。

金克木,因为金属铸造的割切工具可锯毁树木。

木克土,因为树根吸收土中的营养,以补己用,树木强壮了,土壤如果得不到补充,自然削弱。

土克水,因为土能防水。

水克火,因为火遇水便熄灭。

火克金,因为烈火能融化金属。

扩展资料:

五行相生相克与养生

袅袅兮秋风,洞庭彼兮木叶下”。秋为肃杀之季,阴气渐盛,阳气渐收,天高气急。景物萧条,是处红衰翠减,冉冉物华休”。人的身心保养也应随之奉收。秋属西方,五行归金,在人主肺。

故秋季养生以养肺为主。《素问·四季调神大论》说。“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

邱处机《摄生消息论》说:“秋三月、主肃杀.肺气旺,味属辛.金能克木,木属肝,肝主酸。当秋之时.饮食之味.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肺盛则泄之。

立秋以后,稍宜和平将摄、但春秋之际故疾发动之时,切须安养,量其自性将养、“孙思邈《摄养论》也说:“上月,肝心少气,。宜安宁情性,增咸减辛,助气补筋.以养脾胃。无冒极热,无发大汗,勿食朱臾。令人气壅。勿食猪肉,损人神气。

如何从八字看身体疾病

从古医卜相通。古代许多医家同时大多数也精通卜筮命理。中医与命理均遵循着相同的五行原理:五行所对应的五脏,金应肺,木应肝,水应肾,火应心,土应脾。不过中医是通过望闻问切等来观察诊断病症,命理则是从四柱干支来分析推衍病因。比如我们算命时常常也会给客户疾病的预防说明。

命理典籍《金玉赋》有论疾病一节:

"木逢金克,定主腰肋之灾。火被水伤,必是眼目之疾。三合火神旺盛克庚辛,损头面及脓血之疾。如伤日干,及财官太盛,折肢体眷属之灾。心肺喘满,亦本金木相刑。脾胃损伤,盖因土木战克。支水干头有火遭水克,必主腹满心朦。支火干头有水遇火旺,则内障睛盲。火土焦蒸四曜,则发秃眼昏。润下纯润充气,返神清骨秀。荧惑乘旺临离巽,风中失音。太白坚利合兑坤,兵箭落魄。"

《滴天髓》论疾病章:

"五行和者,一世无灾。血气乱者,生平多疾。忌神入五脏而病凶。客神游六经而灾小。木不受水者血病。土不受火者气伤。金水伤官,寒则冷嗽,热则痰火;火土印绶,热则风痰,燥则皮痒。论痰多木火,生毒郁火金,金水枯伤而肾经虚,水木相胜而脾胃泄。"

四柱干支还可以判断内外关系,一般天干在上主外,地支在下主内,天干代表面板及身体外部特征,地支代表身体内部特征。这跟我们预测其它事项是一个道理,天干五行相生为喜,说明这个人外部人际关系好,如地支刑冲为忌,多半家庭内部关系不融洽、亲人多伤损。天干也代表表面现象,地支代表内部情况。天干五行组合好,说明这个人身体表面看起来健康强壮,地支组合不好,则说明这个人内脏器官健康状况较差,所以,天干组合好就很少有外科方面的伤残疾病,地支组合不好易犯内科方面隐性疾病。

八字天干地支配人体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是大肠辛属肺,壬系膀胱癸肾藏。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络同归入癸方。甲头乙项丙肩求,丁心戊肋己属腹。庚是脐轮辛属股,壬胫癸足一身由。

十二支配身体:子为耳,丑为胞肚,寅为手,卯为指,辰为肩、胸,巳为面、咽齿,午为眼,未为脊梁,申为经络,酉为精血,戌为命门、腿足,亥为头。

十二支配脏腑:寅为胆,卯为肝,巳为心,午为小肠,辰戌为胃,丑未为脾,申为大肠,酉为肺,亥为肾、心包,子为膀胱、三焦

子属膀胱水道耳,丑为胞肚及脾乡。寅胆发脉并两手,卯本十指内肝方。

辰土为皮肩胸类,巳面齿咽下尻肛。午火精神司眼目,未土胃脘隔脊梁。

申金大肠经络肺,酉中精血小肠藏。戌土命门腿还足,亥水为头及肾囊。

午头巳未两肩均,左右二膊是辰申。卯酉双肋寅戌腿,丑亥属脚子为阴。

泰明在实际算命中,网上算命占了很大部分,所以你不能有面相辅助那些,一切都只能从八字去观察。

比如还是这个八字,戊午 戊午 甲子 丁卯

我们分析一下整个八字火炎土燥、甲木柔弱。火土为忌神,木主肝胆。土为脾胃。地支子卯相刑。所以她有肝胆脾胃方面疾病。好在坐支逢水润木。所以这病拖拖拉拉。逢水旺年就好了。火旺的年份又加重了。其实只要在家居风水工作环境调节好了。也不是很严重。

乾造:丁巳 丁未 丙戌 丙申

如何根据人体五脏属性,辨证治疗疾病?中医这样说!

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中医药用途也是比较多,早已经渗透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中医药治病救人, 养生 保健,饮食茶饮等。因此中医还是有它的优势和独到之处的,学习中医了解中医药还是有很多益处的。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学好中医的,首先应该必须重视中医基础理论。是的!就是这些最基本的东西,却时时刻刻指导着临床工作,如果想真正走进中医这所神圣的殿堂,这些就是入口的大门,如果你看着门而不入,或者不相信这就是门,那很难真正成为一个中医,也很难深入了解中医精髓。


在临床中,我们很多医生遇到疾病时,首先想到的是疾病的病理属性,是痰?是瘀?还是湿?有的甚至想到是细菌,还是病毒?其实,属先想到的应该是五行归类,这个疾病应该从哪个脏器入手,源头在什么地方?

中医治病治疗的对象其实不是“病”,而是人,是五脏六腑!明白了这句话,才能够体会到“治病必求于本”的“本”在什么地方。今天就浅谈两点,第一就是人体五脏五行属性,第二就是如何运用这些中医五脏理论治疗临床疾病。#长江 健康 计划# # 健康 科普大赛#

肝:肝属木,主疏泄,主藏血,肝藏魂,为谋虑所出,开窍于目,肝主筋,其华在爪,在志为怒,在声为呼,在液为泪。

心:心属火,主血脉,心藏神,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声为笑,在液为汗。

脾:脾属土,主运化,布津液,主统血,主肌肉和四肢,脾藏意,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声为歌,在液为涎。

肺:肺属金,肺主气,司呼吸,主皮毛,主治节,主宣发肃降,开窍于鼻,在志为悲,在声为哭,在液为涕。

肾:肾藏精,主生殖,主水,主纳气,主骨生髓,为先天之本,司二阴,开窍于耳,其华在发,在志为恐,在液为唾,在声为呻。


(一)人体的五行属性与疾病

让我们通过几个例子,来看看人体五行在临床中的运用。

第一个例子

与头发相关的疾病有不少,比如常见的脱发、头发焦黄、白发等。在寻求治疗时,常常会受到西医思维的影响,没有溯本求源,效果往往差强人意。

其实明白了下面三句话,这一系列病都好办了!

第一句:发为血之余。

第二句:肺主皮毛。

第三句:肾之华在发。

从这三句话,可以看出,头发的疾病与肺、血、肾密切相关,临床中找到了这个大方向,治疗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头发干枯、分叉、早白的患者,通过养血、补肾精,可以收到很好的疗效,生发养血胶囊就是代表性的药物,其处方组成为:熟地黄、当归、羌活、木瓜、川芎、白芍、菟丝子、天麻、制何首乌。

其中熟地黄、当归、川芎、白芍为四物汤,是补血代表方;制首乌、菟丝子则是补养肾精佳品;配上羌活、天麻、木瓜祛风除湿,自然适用于斑秃、全秃、头皮发痒、头皮屑多、油脂多与病后、产后脱发了。

对于脂溢性脱发,通过调理肺脏的宣发肃降功能,就能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这句话可能现在无法理解透彻,在后面谈临床的章节,我会专题论述。


第二个例子

口腔溃疡在临床上经常遇到,中医称为“口疮”,许多医生认为是虚火上炎,建议病人服用“知柏地黄丸”,有效有不效,有些顽固性病例,反复长期发作,患者非常痛苦。 其实在治疗时,如果首先想到“脾开窍于口”,从脾的角度入手,清化脾之湿热、积热,往往可以收到很好的疗效。

对于舌上生溃疡,则以“心开窍于舌”作为依据,从心的角度论治,就能起到很好效果。

如果口、舌均生疮,则从心、脾两脏入手……

第三个例子

三四十岁的女性,经常面部长斑,治疗时,有时一时无法辨证,是血虚?气虚?肾虚?肝郁?

有的中医给病人诊断“肝斑”;有的诊断“肾斑”;有的干脆诊断“内分泌失调”,这是对病人的不负责,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因为内分泌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几乎所有疾病在病理变化过程中,都会出现内分泌的异常变化。“内分泌失调”不等于“肝肾阴虚”!下“内分泌失调”的诊断过于笼统!

其实只要我们想想人体的五行属性,记住“心主血脉,其华在面”;“肺主气,主皮毛”,将面部的疾病归纳为“面”与“皮”的问题,主要从心、肺入手,调理气血,温通血脉,自然就会康复,当然有时候心肺的问题与肝肾也有关系,对于肝气郁结、肝肾阴虚的患者,在从心肺入手治疗的同时,调理肝肾也是有必要的,但最终别忘了心、肺才是“面部”的老板!

第四个例子

临床中遇到腰椎间盘突出、骨质疏松、骨质增生、骨折延迟愈合等病人时,别忘了“肾主骨”,肾才是这类疾病的源头,所有与骨头有关的疾病,从肾入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临床中我们看到,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采用牵引的办法可以很快缓解症状,严重者,采用手术的办法可以溶解或切除突出的椎间盘,理论上可以治愈,但都很容易复发。因为患者肾虚的状况没有解决,借用患者的话说,“手术后腰不疼了,但还是感到腰部酸软无力”。这样的患者,自然过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旧病复发。“腰为肾之府”,只要从根本上治疗肾虚,自然可以降低复发率。

这样的例子很多,只要理解透了上面讲的人体中的五行属性,学习中医就会很轻松,因为上面的每一句话,都对应着一系列疾病,抓五行,就好比撒网时抓住了渔网的拉绳一样。阴阳五行是中医纲领性的东西,这也是学习的捷径,也算是大门吧!

了解了五行属性,对许多疾病的归属就有了认识,但这些认识还比较粗糙,比较肤浅,比如口舌生疮,你知道是“心、脾”的问题了,但为什么心脾会出问题,我们得追求其本,有时候单纯是心脾的问题,但有时候则不是,可能是其他脏器导致的。了解五行属性就好像进了大门,但还得进小门,这样才能曲径通幽,才能慢慢领略到中医的神奇之处!


四柱推测疾病,八字五行告诉你怎么测

四柱推测疾病
一、木
1、甲木遇火多,多犯神经之疾。
2、日干为甲木,流年与日柱天克地冲,多有伤头之灾。
3、甲乙居前见庚辛,忌为头面。庚辛克甲乙,头面有伤,破相。
4、甲乙无根、怕逢申酉、杀合逢此、双目定瞽。
5、木被金伤,筋骨腰肋疼痛。

6、木太旺而病乃悬梁自缢,虎啖蛇吸。
7、木太弱或死绝,多有头晕、目眩、气血不调、两鬓消疏而发稀、神经痛的现象,如果严重的话,多有肝胆疾病、腿足损伤等。
8、水木相生而太旺,应多注意胃虚、恶心、口臭、咯气,并有食欲减退、身体衰弱、脉沈弱、腹部软弱无力、颜面缺乏血色等疾病。
9、水木相胜,伤脾胃。
10、金水多而木腐朽,且甲木极弱,又无火疏通,易患胆结石、秃头之病。

11、土多木折,命局燥土过多,木气极弱者,头发分叉或断裂。
12、甲胆乙肝,甲乙木又代表毛发及交感神经。水泛木浮,甲木极弱,易患脾湿之病。严重者往往导致皮肤萎缩,轻者秃头无发。
13、火多木焚,木气弱者,不是肝虚就是目赤,眼经常发红。
14、八字木为喜用,而遭强金克冲损伤,大多数有交感神经方面的障碍,否则有肝胆之病,并防车祸外伤。
15、甲申、乙酉,小儿肝经风病。

二、土
1、戊己忌寅卯,休囚而生大疾。干有戊或己,见地支有寅卯,主家中有人患四肢风病、瘫痪之疾,或有卧病在床之人。日干为戊或己,防自身病。
2、一杀三财双火主目疾(己日)。
3、己日月戌、火神无气、多水多金、眼昏目闭。
4、火土相生而太旺,常觉症状有胃部胀满、食量虽不异常但稍进食即感饱满或重压、咯气、恶心等。
5、土虚木旺之乡,定伤脾胃。

6、火土烁蒸,则发秃眼盲。
7、土虚木盛必伤残。
8、土多疾呆
9、土太弱或死绝,时有面黄、减食、肢体怠惰、喜卧嗜睡、多思足虑、不喜动作的现象,并常有浮肿、脚气、口臭、齿痛的毛病。如果严重一点的话,有患消化系统、皮肤病的可能。
10、四柱或岁运遇两辰冲戌或两戌冲辰,易患胃病、脾湿病、花柳病。

11、四柱或岁运遇两丑冲未,两未冲丑时,易患脾疾病或肝气不和,浮肿之症。或有饮食不振,中气不足的小毛病。
12、戊土丁火两弱,而局中湿气太重,易患胃溃疡、胃出血之症。若戊土遭甲木克绝,或被癸水合化,而戊土为喜用神被冲者,也有胃出血之症。
13、戊土弱、金旺多,泄气太过,患胃下垂之病症。
14、四柱中火旺土衰,或水多土弱都是易患皮肤病的标志。
15、门中有土,土金而腰脚须沈滞。己卯、己酉,日时见之,此乃受湿气,主腰脚沈滞。
16、壬辰、戊辰为天罡只位,戊己土命或壬水命,逢寅卯木、再逢一辰位,则主男儿小肠疝气、急腹症,女命经血症。

如何根据人体五脏属性,辨证治疗疾病?中医这样说!

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中医药用途也是比较多,早已经渗透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中医药治病救人, 养生 保健,饮食茶饮等。因此中医还是有它的优势和独到之处的,学习中医了解中医药还是有很多益处的。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学好中医的,首先应该必须重视中医基础理论。是的!就是这些最基本的东西,却时时刻刻指导着临床工作,如果想真正走进中医这所神圣的殿堂,这些就是入口的大门,如果你看着门而不入,或者不相信这就是门,那很难真正成为一个中医,也很难深入了解中医精髓。


在临床中,我们很多医生遇到疾病时,首先想到的是疾病的病理属性,是痰?是瘀?还是湿?有的甚至想到是细菌,还是病毒?其实,属先想到的应该是五行归类,这个疾病应该从哪个脏器入手,源头在什么地方?

中医治病治疗的对象其实不是“病”,而是人,是五脏六腑!明白了这句话,才能够体会到“治病必求于本”的“本”在什么地方。今天就浅谈两点,第一就是人体五脏五行属性,第二就是如何运用这些中医五脏理论治疗临床疾病。#长江 健康 计划# # 健康 科普大赛#

肝:肝属木,主疏泄,主藏血,肝藏魂,为谋虑所出,开窍于目,肝主筋,其华在爪,在志为怒,在声为呼,在液为泪。

心:心属火,主血脉,心藏神,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声为笑,在液为汗。

脾:脾属土,主运化,布津液,主统血,主肌肉和四肢,脾藏意,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声为歌,在液为涎。

肺:肺属金,肺主气,司呼吸,主皮毛,主治节,主宣发肃降,开窍于鼻,在志为悲,在声为哭,在液为涕。

肾:肾藏精,主生殖,主水,主纳气,主骨生髓,为先天之本,司二阴,开窍于耳,其华在发,在志为恐,在液为唾,在声为呻。


(一)人体的五行属性与疾病

让我们通过几个例子,来看看人体五行在临床中的运用。

第一个例子

与头发相关的疾病有不少,比如常见的脱发、头发焦黄、白发等。在寻求治疗时,常常会受到西医思维的影响,没有溯本求源,效果往往差强人意。

其实明白了下面三句话,这一系列病都好办了!

第一句:发为血之余。

第二句:肺主皮毛。

第三句:肾之华在发。

从这三句话,可以看出,头发的疾病与肺、血、肾密切相关,临床中找到了这个大方向,治疗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头发干枯、分叉、早白的患者,通过养血、补肾精,可以收到很好的疗效,生发养血胶囊就是代表性的药物,其处方组成为:熟地黄、当归、羌活、木瓜、川芎、白芍、菟丝子、天麻、制何首乌。

其中熟地黄、当归、川芎、白芍为四物汤,是补血代表方;制首乌、菟丝子则是补养肾精佳品;配上羌活、天麻、木瓜祛风除湿,自然适用于斑秃、全秃、头皮发痒、头皮屑多、油脂多与病后、产后脱发了。

对于脂溢性脱发,通过调理肺脏的宣发肃降功能,就能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这句话可能现在无法理解透彻,在后面谈临床的章节,我会专题论述。


第二个例子

口腔溃疡在临床上经常遇到,中医称为“口疮”,许多医生认为是虚火上炎,建议病人服用“知柏地黄丸”,有效有不效,有些顽固性病例,反复长期发作,患者非常痛苦。 其实在治疗时,如果首先想到“脾开窍于口”,从脾的角度入手,清化脾之湿热、积热,往往可以收到很好的疗效。

对于舌上生溃疡,则以“心开窍于舌”作为依据,从心的角度论治,就能起到很好效果。

如果口、舌均生疮,则从心、脾两脏入手……

第三个例子

三四十岁的女性,经常面部长斑,治疗时,有时一时无法辨证,是血虚?气虚?肾虚?肝郁?

有的中医给病人诊断“肝斑”;有的诊断“肾斑”;有的干脆诊断“内分泌失调”,这是对病人的不负责,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因为内分泌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几乎所有疾病在病理变化过程中,都会出现内分泌的异常变化。“内分泌失调”不等于“肝肾阴虚”!下“内分泌失调”的诊断过于笼统!

其实只要我们想想人体的五行属性,记住“心主血脉,其华在面”;“肺主气,主皮毛”,将面部的疾病归纳为“面”与“皮”的问题,主要从心、肺入手,调理气血,温通血脉,自然就会康复,当然有时候心肺的问题与肝肾也有关系,对于肝气郁结、肝肾阴虚的患者,在从心肺入手治疗的同时,调理肝肾也是有必要的,但最终别忘了心、肺才是“面部”的老板!

第四个例子

临床中遇到腰椎间盘突出、骨质疏松、骨质增生、骨折延迟愈合等病人时,别忘了“肾主骨”,肾才是这类疾病的源头,所有与骨头有关的疾病,从肾入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临床中我们看到,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采用牵引的办法可以很快缓解症状,严重者,采用手术的办法可以溶解或切除突出的椎间盘,理论上可以治愈,但都很容易复发。因为患者肾虚的状况没有解决,借用患者的话说,“手术后腰不疼了,但还是感到腰部酸软无力”。这样的患者,自然过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旧病复发。“腰为肾之府”,只要从根本上治疗肾虚,自然可以降低复发率。

这样的例子很多,只要理解透了上面讲的人体中的五行属性,学习中医就会很轻松,因为上面的每一句话,都对应着一系列疾病,抓五行,就好比撒网时抓住了渔网的拉绳一样。阴阳五行是中医纲领性的东西,这也是学习的捷径,也算是大门吧!

了解了五行属性,对许多疾病的归属就有了认识,但这些认识还比较粗糙,比较肤浅,比如口舌生疮,你知道是“心、脾”的问题了,但为什么心脾会出问题,我们得追求其本,有时候单纯是心脾的问题,但有时候则不是,可能是其他脏器导致的。了解五行属性就好像进了大门,但还得进小门,这样才能曲径通幽,才能慢慢领略到中医的神奇之处!


“上工”必修课:从五行传变看病机

在临床诊疗中,首先辩病,其次辩症,最后辩证。其中贯穿整个过程,由理论连向实际的最重要的纽带是“病机”。了解病机,才能理解整个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其有固定的病理基础,有其演变规律。对病机的了解从五行传变切入较为容易,是中医人的必修课之一。

提到五行,不得不提一下国医大师郝万山的关于气的观点,他认为:五行指气的五种运行趋势,或是气的五种运行状态。因此五行也叫五气、五运、五常。而不是指五种材料或物质。

内经认为,五行是指气的升降出入。《素问·六微旨大论》说:“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升降出入是生长收藏的根源,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的说法,其意在说四时五行是万物生长收藏的根源。因此,五行即生长收藏,结合内经关于“气”的理论(不理解这个理论,学中医到老也只是门外汉),五行即是气的升降出入。

理解了“五行是指气的升降出入”我们即可引入下一个点,五行的相生相克。

因为太阳光热辐射的恒定与地球自转公转的稳定,使得五行能保持稳态。而古人并不知道地球的公转和自转,他们认为是五行之间具有相互养助和相互制约的关系,才有生克的思考。

五行相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相邻的季节相生,相隔的季节相克。例如木为春,火为夏,木生火,春后则为夏,土则为长夏(土性濡湿)。

可以从气的运动趋势来解释五行的相克作用,如“相克者,制其太过也。木性发散,敛之以金气,则木不过散;火性升炎,伏之以水气,则火不过炎;土性濡湿,疏之以木气,则土不过湿;金气收敛,温之以火气,则金不过收;水性降润,掺之以土气,则水不过润。皆气化自然之妙也”所言。

五行相生相克,使五行之气交替运动,构成了繁华的世界。

下面,结合病机来讲讲五行生克及传变。

看一看这个图:

一、相生失常

1、母病及子

指母行相生太过或不及引起的子行病变。

母强则子强,如因土太旺,导致金太过,脾土痰湿过盛,传至肺金致咳嗽、咳痰,如“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所云。

母行过弱,不能生助子行,母弱致子弱,例如,肺金不足肺气虚损,引发肾不纳气,可生咳喘、气促,腰膝酸软、耳鸣等。

2、子病犯母

两种形式,子过强则母强和子虚令母虚。

子过强则母强,如过食肥甘厚腻导致脾土太过,则会导致心火症状“心气喘满”。

子虚令母虚,如肺金系统功能不行,肺气虚弱则“气短、自汗”会累及脾土不行,出现食少、纳呆、肌肉瘦削等症状。又如《素问·玉机真脏论篇》言:“肝受气于心,传之于脾,气舍于肾,至肺而死。”心火病则盗泻肝木从而导致肝病,肝病则不能制约脾土,脾土为病,若肾水仍有能力生助肝木则病气留止于肾水,否则就是肾水被脾土克伤,此时水、木、火三者均病,水病无以通关,火弱无法制金,最后肺金克尽虚弱的肝木,使人病亡。

二、相克失常

1、相乘发病

指某行被所不胜之行过度制约而发病(举个例子:老婆本克制老公,平时还好。有一天,老婆心情很郁闷,就打了老公,老公就受伤了,就发病了)。如《素问·玉机真脏论篇》有“五藏相通, 移皆有次,五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的描述。如风寒邪气侵袭人体,首先犯肺,出现咳嗽气逆等症,如果治疗不当肝木被肺金所乘,则出现胁痛等症,脾土被木乘克继出现腹中热、出黄等症。

2、相侮发病

是指五行中某行制约所不胜之行的一种反常的相克现象,但是其有所前提,某行比其所不胜之行强盛很多,如风热之邪致肝木旺盛,则可反侮肺金出现“木火刑金”,见胁痛( 肝胆经所过与肺金相争) ,咳嗽( 肺气上逆) ,痰中带血( 心火伤肺络) ,烦躁易怒( 心肝火旺) 等症。

3、胜复郁发

本是用来描述自然界五运和六气之太过、不及所引发的亢害承制的反馈调控,但是也适用于人体。“胜复” , 指五行学说中的胜气与复气。

凡五行中一行亢盛之气, 对“己所胜”的克制(即克我者), 称为胜气; 而对胜气进行报复之气, 称为复气。所谓五行胜复, 是指在五行系统中由于胜气出现, 必然遭到其所不胜之气的报复压抑, 从而使五行之间生克归复协调的动态过程。

由于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复气之母受到胜气所害, 而复气是其母之子又为母复仇将胜气压抑下去, 因而又将五行胜复称为“子复母仇”。

只要存在胜气, 必有复气以报复其胜, 因为五行为单数, 任一行出现胜气, 必有其复气制约。比如木气不及, 则受到金气克 伐, 称木虚金乘, 此时木能生火, 火气来复以制约金气, 实现子复母仇。如下:

再如木气太过, 作为胜气而克 制土气, 此时土气之子金气来复以制约木气, 实现子复母仇。现示意如下:

举个例子:素体肝木不及,则肺金胜之、乘之,可见“中清,胸胁痛,少腹痛”等症,这在一定时间内是固定的状态和症状,因为木之子火可能也是虚弱的状态。若木之子火来复母仇,则是发生变症的情况,可见“寒热疮疡、疿疹、痈痤”等火亢之征,这时病情实际上是减轻了,因为人体五行对其进行了有利的调控。

下面再结合病机讲讲五行传变所致证候

任何一种疾病,都是脏腑经络之阴阳五行的失衡所致,而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简单、有限的,又是复杂多变的。如五脏中“木”为起病,其只会与“我生的火行、生我的水行、我胜的土行、胜我的金行”发生关系从而令病情进展。以下以肝木为例子进行讲解。

1、木旺自病 五行中任意一行出现病变不会马上引起整个系统的失衡,其存在一个阈值,当达到或超过阈值时才会对其他五行造成影响。木旺自病指木的强度在阈值以下,只会造成肝胆系统的病变,如目红干涩(肝开窍于目),爪甲干瘪( 其华在爪) 等,证型多为肝血虚,肝阴虚等症。

2、木旺及火 木旺到一定程度,传变到子则生火。木气本性温,又感受热邪使其气旺,传变于心,更易伤经耗液。

3、木旺乘土 临床中发现,木旺极易乘土,例如肝气过旺者常出现脾土症状,如泄泻、腹痛等,前者属于肝气乘脾,后者属于肝气犯胃。用药常以泻肝实脾或者疏肝理气为主。

4、木旺侮金 木系统功能过于强旺就会影响到金系统。不仅有木旺自病的症状,还会产生金系统肺和大肠的咳嗽、肠鸣、肛门灼热、下齿痛( 大肠经为齿脉,且入下齿) 等症。

5、木旺及水 “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是说子行旺则不耗母行能量,母行变强。所以,木旺则水盛,造成肝肾阴亏,出现眼干(肝主目),耳轮干瘪( 肾开窍于耳) 、头发干枯( 肾华在发) 等症。

6、木弱自病 阈值未到,只会引起自身系统病变,如肝气郁结。

7、木弱及火 母弱子弱。阈值达到,下损及子,木弱不能生火,可见心虚胆怯(胆主决断),惊悸(心藏神),舌淡暗( 心开窍于舌) 等症。

8、木弱土侮 木弱不能乘土,受土所侮,例如溏泄就是由肝木之气升发不及,木虚土侮所致。证型如肝胆湿热证,就是脾土反侮肝胆出现身目发黄( 目主肝,黄为土色) ,腹胀厌食( 脾土壅滞) 等症。

9、木弱金乘 木弱不能制衡金,受其所乘,木虚金乘,可见中清(清燥邪犯) ,胠胁痛( 肝胆经所过) ,少腹痛( 肝经所过) 等症。

10、木弱及水 “实则泻其子”,木弱令水虚,如“肝木不能生肾中之水,则肾水日寒,必有腰脊难于俯仰之证”。临床见此情况较少。

以上10种只是举例说明,临床实际则有更多证型,望医者细细揣摩。了解五行传变即了解病机,对疾病的转归及预后了然于胸,是为“上工也”。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