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在生活中的体现

如何理解阴阳概念,请举生活中实例说明

事情有俩面,相对论。

浅谈“五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若对中国传统文化追根溯源,阴阳、五行、八卦等名词历历在目。有些人对这些名相不屑一顾,有些人则片面的认为五行八卦等名词是属于道家文化而已,事实上阴阳、五行、八卦等文化早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易经》一书中已经充分体现。
虽然如今各家国学宗派都推崇自家的某部经典为“文化起源”,但是《易经》一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依旧是不可撼动的,《易经》文化也融入到了之后中国国学的各宗各派。《易经》是儒家经典,孔子更是“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中国佛家也不乏精通《易经》的高僧,例如茶仙陆羽的姓名就是其师傅智积大师依据《易经》中渐卦而得,所谓“上九,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是名陆羽;道家更是将《易经》中阴阳、五行、八卦的名相用到了极致。

佛家说纳须弥于芥子,真正的智慧都是可大可小、可深可且,且看对象的根性和程度。要精研易经文化当然很不容易,若只是五行八卦在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应用的话却也不难。本文中笔者就“五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做一个浅析。

一、五行的相生相克

大家都知道五行之间有相生相克的道理,其实五行相生相克也是“平衡”理念的具体落实,脱不掉阴阳之道。西方三权分立的制度便是一种制衡的原理,如果与五行之道相比,三权分立重“相克”轻“相生”。

平时谈到五行,我们都会说是“金木水火土”,其实相对标准的顺序应该是“木、火、土、金、水”,因为这样的顺序与五行的生克顺序一致,请见下图:

这里有必要说一句,相对生、克之外,还有一种关系叫“泄”。例如木生火,反过来火就泄木。“泄”与“克”有异同,相同的是两者都有压制的意思,不同的是“泄”来的比较温和,“克”则来的比较凶猛、生硬。
二、五行的常见分类

五行可以与日常很多分类相结合,例如:

1、 五行与天干:甲乙为“木”,丙丁为“火”,戊己为“土”,庚辛为“金”,壬葵为“水”。

2、 五行与地支:寅卯为“木”,巳午为“火”,辰戌丑未为“土”,申酉为“金”,亥子为“水”。

3、 五行与生肖:亥猪为“小水”,子鼠为“大水”,丑牛为“带水的土”,寅虎为“小木”,卯兔为“大木”,辰龙为“带木的土”,巳蛇为“小火”,午马为“大火”,未羊为“带火的土”,申猴为“小金”,酉鸡为“大金”,戌狗为“带金的土”

4、 五行与五方:东为“木”,南为“火”,西为“金”,北为“水”,中为“土”。

5、 五行与颜色:青、绿、蓝为“木”,红、紫、粉为“火”,黄、米、深咖为“土”,白、金、银为“金”,黑、深灰、黑蓝、黑绿、黑紫等为“水”

6、 五行与形状:直条、细长为“木”,三角、尖形、中空、虚形为“火”,正方、长方为“土”,圆形为“金”,曲形、波浪形为“水”。

五行所对应的分类有很多,此外与五脏、五音、五味、五体都可以配对。下文将专题讲解五行在五色和五形上的应用,因为笔者认为日常生活中颜色和形状往往是最容易上手的五行知识。
三、五行在色上的简单应用

上一节中我们已经知道五行所对应的颜色,颜色是我们接触最多的事物之一,掌握颜色中的五行生克之理对我们日常生活会带来比较直接的帮助。本文主要从招牌和服色两个方面来浅论五行色的运用。

1、五行色在招牌上的应用。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招牌而言“底色为客”,“字号和商标为主”,因此一个招牌如果“客色生主色”或“主色克客色”则吉,反之“客色克主色”或“主色生客色”(即 “客色泄主色”)则凶 。此外,招牌上的字号和商标往往不止一种颜色,我们一般参考面积最大的颜色。笔者就从常见的招牌上举例(以下纯属个人意见,仅作参考或娱乐)。

中国农业银行招牌的底色为白色,属“金”,字号为黑色属“水”,LOGO为绿色属于“木”,所以金为“客色”,水和木为主色(其中字号黑色的面积比较大,所以主色以水为主)。所谓“金生水”,农业银行这个招牌“客色”生“主色”。而字号(黑色属水)又生商标(绿色属木),“金生水”、“水生木”形成一个循环相生的能量。虽然底色对logo颜色相克,但是由于LOGO面积较小,所以农业银行这个招牌总体属于吉利的,事实上农业的业务也一直很好。
中国工商银行招牌底色为白色(或淡银色)属“金”,字号黑色属水,商标红色属“火”。所谓“金生木”,底色生字号颜色,“火克金”商标色又克底色,所谓是生财加克财,所以中国工商银行的业务一直很大。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客色生主色”与“主色克客色”虽然都是吉利的,但是前者来的更加温和、细水漫流,后者来的更加猛烈、急功近利。对于银行而言,笔者认为还是以“客色生主色”为最佳,因为银行求得是长远利益而不是一时的利益。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招牌中,底色为绿色属于“木”,字号和logo为黄色属“土”,所谓“木克土”,“客色克主色”,恕笔者直言此招牌从五行上讲对组织的发展并不有利,所以邮政储蓄银行的业务现实中也一直平平淡淡。
开车的朋友对上图肯定不陌生,该招牌底色为蓝色属“木”,字号为白色属“金”,logo太小可以忽略。所谓“金克木”,该招牌是简单明了的“主色克客色”,一句话——赚你没商量。
2、色在服饰上的应用

其实五行的生克原理在服装颜色上也能起到作用,比较明显的应用是在竞技比赛时双方的服饰颜色上。 必须指出的是所谓“人定胜天”,竞技双方的比赛结果最主要依靠的还是双方的技能和排兵布阵,只有当双方主客观条件都比较对等时服饰的色才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这里笔者不做详细的介绍,只举几个例子:

上图是2016欧洲杯决赛,葡萄牙(红色)VS法国(蓝色)。

红色属“火”,蓝色属“木”,“木生火,火泄木”,比赛结果葡萄牙1:0胜法国。

上图是2015女足世界杯决赛,美国(白色)VS日本(蓝色)。
白色属“金”,蓝色属“木”,“金克木”,比赛结果美国5:2胜日本。

上图是2015美洲杯决赛,智利(红色)VS阿根廷(蓝白色)
红色属“火”,蓝色属“木”,白色属“金”,“火克金”、“火泄木”,比赛结果:智利点球大战4:1胜阿根廷。

上图是2014世界杯决赛,德国(白色)VS阿根廷(蓝色)。
白色属“金”,蓝色属“木”,所谓“金克木”,比赛结果德国1:0胜阿根廷。看着梅西的样子好心疼,估计他自己也搞不懂怎么就又输了……建议换件衣服试试。

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去印证一下其他比赛,但是必须再次强调一点:两队比赛的实力必须相仿,比如说中国队如果对上巴西队,那中国队穿什么都没用……

四、 五行在建筑形状上的简单应用

从上文可知,五行与形状的关系是:直条、细长为“木”,三角、尖形、中空、虚形为“火”,正方、长方为“土”,圆形为“金”,曲形、波浪形为“水”。

五行形状常用于建筑设计方面,是建筑风水的基础之一。既然是五行在日常中的应用,那么笔者就随俗一下,从大家比较感兴趣的金融行业建筑入手做一下浅析(个人意见,仅做参考):

金融行业的组织和钱打交道,都希望赚钱,“金钱”属于“金”,赚钱也就是“生钱”,“生钱”就是“生金”。 根据五行的基本原理,想“生金”只有“土生金”或“金帮金”(同性相帮),因此金融行业的建筑物形状一般来说都以方形(属土)或圆形(属金)为主。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国际性金融组织大楼:

左上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大楼,左下是世界银行大楼,均是以方形“土”属性为主的建筑物。右上为国际清算银行大楼,为圆柱形“金”属性的建筑物。而右下角为欧洲投资银行大楼,是圆形和方形的结合体,属于“土”和“金”两种属性的结合。
我们再看一下国内具代表性的金融组织大楼:

左上图为中国人民银行总部大楼,为巧妙的圆柱形为主的建筑物,属“金”。右上图为中国建设银行浙江分行大楼,圆柱形建筑物,也是“金”性属性。下图为中国工商银行总部大楼,方形建筑物,属“土”属性。
我们再看一下澳门赌场的建筑物:

上图是澳门三大赌场建筑物,分别是皇冠、金沙和,其建筑物均为圆柱形,属“金”。“土生金”和“金帮金”之间的差别在于,“土生金”相对温和,便于长线投资,而“金帮金”更有利于短线投资、立竿见影。对于赌场而言,赌徒心理都是希望立竿见影、一夜暴富,澳门三大赌场均以“金”属性的圆柱形为建筑物,这应该不是一个巧合。
以上是五行知识的简单介绍,以及日常生活中五行颜色和五行形状的简单应用。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笔者本文也只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在此笔者也希望再次告诫各位,千万不能将五行知识应用于、敛财等方面,因为阴阳五行八卦之术也属于中国国学,中国国学无论什么门派技能追根溯源都立足于一个德字,违反这个根本原则的话自然“反受其咎”。

生活中怎样利用五行理论

五行的理论在中医及生活中都是有着广泛的应用,你知道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到五行的吗?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生活中的五行,供大家学习借鉴,希望对你有帮助!

生活中利用五行理论

中医的五行理论,是祖先从老百姓生活中总结来的。用五行理论来保健养生很有必要,举个例子,有一些人有些脾虚,叫脾虚之人。脾虚之人怎么能够保健脾?让它不能老虚,我们的祖先告诉我们,中医的脾在五行里,主土,脾土。在五色里面脾是黄的,主黄。你在生活中,你就要吃从土里面出来的黄色物质,这个东西就一定健脾。我们老祖宗多么伟大,这个叫同气相求之说。脾虚的人要吃什么?土豆、白薯、山药、芋头,都是从土里出来的黄色物质,从土里面出来的黑色物质别吃,不健脾,黄色物质健脾,很有意思。这就是平时生活中用五行理论给我们提出保健、养生、延寿,一些具体的方法。同样,你这人肾不好,我为了保证我的肾,我们餐桌上什么黑吃什么。多喝黑米粥、多吃黑木耳,我们的黑豆,种出来的黑豆,你拿铁锅炒一炒,炒十分钟。刚刚开皮,行了放在一个瓶子里。看电视时候抓一把炒黑豆,坚持吃,你的肾一定会好。因为黑豆属黑,入肾。这就是我们说的五行理论和人体的五脏关系十分密切。

五行学说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

1. 诊断诊断

诊断包括诊察与推断疾病。中医学在四诊之中,根据阴阳五行为基础的整体观念,按照“有诸内必形诸外”的依据,对内在脏腑病变反映到体表组织,表现在色泽、形态、声音、脉象等病理变化,运用五行归类表与五行生克乘侮关系诊断病情,往往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如患者面青、喜食酸味、脉弦,可以诊断为肝病;患者面红,舌赤、口苦、脉洪数者,可断为心火亢盛。从五行生克看色脉是否相合,也是古人判断疾病顺逆的一种根据。例如,脾病色黄,为本脏色,色赤,为心火旺,母来顾子。肝病色青脉弦,为色脉相符,以上皆为病顺。色脉不符,已现其色,不得其脉则逆。但又有得生则生,得克则死之分。如肝病色青,得沉脉则生,因沉脉为肾水滋养肝木之象,而得浮脉则死,因浮脉为肺金克乘肝木之象。

2. 指导治疗

五行学说指导治疗主要表现在确定治则治法、诊断脏腑用药、指导情志疗法等方面,现分述如下。

(1)确定治则与治法

①按相生规律确定治则与治法

根据相生规律确定的治疗原则包括“虚则补其母”和“实则泻其子”。前者主要用于母子两脏虚弱之证;后者主要用于母子两脏俱实之证。

根据相生规律制定的具体治法有:

滋水涵木法:又称滋肾养肝法或滋补肝肾法。指通过滋肾阴以养肝阴的方法。

培土生金法:又称补脾养肺法。指通过培补脾气以助肺气的方法。

金水相生法:又称补肺滋肾法、滋养肺肾法。指通过肺肾同治以纠正肺肾阴虚状态的治法。

益火补土法:又称温阳健脾法,通过温阳以补助脾胃。应当指出,这里的阳,原本指心火,但自从命门学说兴起后,随着对肾的重视,临床上多将此专指为肾阳或命门之火。

体现“实则泻其子”治则的具体治法有:

肝旺泻心法:是指用清心火以治疗肝火旺的方法。

肾实泻肝法:是指用泻肝火以治疗肾功能偏亢的方法。应当说明的是,古代医家强调“肾无实证”,肾实主要是指相火偏亢。

②根据相克规律确定治疗原则:引起相乘相侮的原因,不外乎一方过强,表现为机能亢进;另一方偏若,表现为机能不足。因此,治疗就是“抑强”、“扶弱”。所谓“抑强”,指抑制功能过亢之脏;所谓“扶弱”,即扶助虚弱之脏,从而纠其偏颇,使双方力量对比恢复均衡。

阴阳五行与人体的关系

阴阳五行与人体的关系

阴阳五行与人体的关系,在生活当中,相信很多小伙伴都会去了解阴阳五行,阴阳五行学说起源于数千年前,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深刻的影响,下面我整理了阴阳五行与人体的关系。

阴阳五行与人体的关系1

一、何为阴阳学说?

阴阳是中国古人认识客观事物哲学概念上的一对范畴。阴阳最初的含义十分朴实,意指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慢慢被引申为自然界中一切现象的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作用的关系:诸如光明与黑暗、生长于死亡、正面与反面、躁动与宁静、强大与弱小等等。

无疑,任何的事物都可以用阴阳的概念来划分与分析,但是必须建立在一对事物相互关联亦或一个事物两个面相互关联的前提下,这样才会有实际意义。倘若被分析的两个事物互不关联亦或统一个体不是两个对立面,那么就不能用阴阳概念来划分其相对属性及其相互关系。

阴阳学说最早是在夏朝时形成,有着“阴阳相合,万物生长”之说,它认为天地万物的源泉来自于阴阳两种相对的气,这两种相对的气在天便形成了风雨雷鸣等气象、在地便形成了山川河海等形体、在气候便形成了春夏秋冬等四季、在方位便形成东南西北等四方。

人有耳口眼鼻与天之四象对应,人有肉骨血气与地之四象对应,人还有三百六十骨节与周天之数对应,因此天有四时、地有四方、人有四肢与指节,这样我们便能观天、掌纹,便能察天、地、人合一。

阴阳学说认为,世间万物都存在着阴阳两个相互对立面,而这两个对立面又相互统一着。阴阳对立统一的运动,是自然界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及消亡的根本原因。

因此说,世界本身就是阴阳两种对立并统一的气所运动的结果,而这种运动的结果是固有的一种规律。卜易居老师在此提醒,所有事物的阴阳属性并不都是绝对的,而是一种相对的存在。

这种相对的可能性,一方面表现为在一定的因素影响下,阴阳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即阴可以化阳,而阳也可以化阴;另外一方面则体现在任何事物的无限可分性。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对立、阴阳消长、阴阳互依、阴阳互含、阴阳互生和阴阳互化等六个方面。

1、阴阳对立:阴阳互相对立、互相矛盾,诸如上下、动静、天地、男女、日月、昼夜、奇偶、大小、开合等等。

2、阴阳消长:阳消阴长、阴消阳长,消字意指削弱、消减的意思,而长字意指增强、增长的意思。诸如四季的变化,夏天白天长晚上短,而冬天白天短晚上长。

3、阴阳互依:无阴不阳、无阳不阴,意指相互依存,没有阴不存在阳,也没有阳不存在阴。

4、阴阳互含: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恰似一对夫妻的感觉,相互交融。

5、阴阳互生:阴极生阳、阳极生阴,犹如乐极生悲、塞翁失马焉知祸福等含义。

6、阴阳互化:一定条件下,阴转化为阳、阳转化为阴,好比六道有轮回。

二、何为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是继阴阳学说之后,又一种客观认知、观察世间万物的哲学概念。古人在长期生活与实践中发掘了金、木、水、火、土是世间万物必不可少的基本物质,由此也引申世间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元素运动变化所生成的;

这五种物质既相互滋生也相互制约,并在不断相生相克的运动中保持一个动态的平衡。下面,卜易居老师教大家如何看五行相生相克的命相学基本知识。

1、五行相生

1、金生水。古时候的方士会在炼完丹后,将金属制成的丹炉放在户外,一夜过后,丹炉上会附上一层薄薄的露水,因此有金生水之说。另外一种说法是,金属经过高温达到一种熔点之后就会转为液体状态,因此金生水之说也成立。

2、水生木。大自然的植物都需要水的灌溉滋养才得以生长茂盛,相反则会无法生长直至枯死,因此水可以生木。

3、木生火。古代柴火就是指用木材来生火的概念,因此木可以生火。

4、火生土。万物经过火燃烧之后变成了灰烬,灰烬转为土,因此火可以生土。

5、土生金。各种金属、矿物都是在土里面挖掘而出的,因此土可以生金。

2、五行相克

1、金克木。从古至今砍伐树木都是用刀斧锯子等金属工具,因此金可以克木。

2、木克土。自然界的植物需要成长,都需要入土并从中吸取大量养分,因此木可以克土。

3、土克水。古语有云水来土掩,意指水一到土地后,便被吸干无影无踪,因此土可以克水。

4、水克火。古往今来水可以用来灭火,因此水可以克火。

5、火克金。炼金等需要用高温火烧,因此火可以克金。

阴阳五行与人体的关系2

一、阴阳与人体解剖部位的关系:

人体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背部为阳、胸部为阴;四肢外侧为阳、内侧为阴;皮肤为阳、筋骨为阴;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六腑属阳,肝、心、脾、肺、肾五脏属阴。

阴阳也涵盖表里,表属阳,里属阴;譬如屋外为阳,屋内为阴;水果的果皮为阳,果肉为阴;以植物而言,枝叶为阳,根部为阴,树皮为阳,树干为阴;以人身而言,背部为阳,前部为阴,右侧为阳,左侧为阴;

男为阳,女为阴;气为阳,血为阴;心包、小肠、胆、胃、大肠、膀胱等六腑为阳,肝、心、脾、肺、肾等五脏为阴,故曰:“小肠与心脏相表里,胆与肝相表里,胃与脾相表里,大肠与肺相表里,膀胱与肾相表里。”由于表里关系密切,因此五脏有了病变将累及六腑,六腑失调也将引起五脏有了病变。

二、阴阳与人体生理的关系:

人体的健康与否,决定于阴阳是否调和。人体生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可概括为阴精(物质)与阳气(功能)的矛盾运动。属阴的物质与属阳的功能之间的关系,就是这种对立统一关系的体现。营养物质(阴)是产生功能活动(阳)的物质基础,而功能活动又是营养物质所产生的机能表现。

人体的生理活动(阳)是以物质(阴)为基础的,没有阴精就无以化生阳气,而生理活动的结果,又不断地化生阴精。没有物质(阴)不能产生功能(阳),没有功能也不能化生物质。

这样,物质与功能,阴与阳共处于相互对立、依存、消长和转化的统一体中,维持着物质与功能、阴与阳的相对的动态平衡,保证了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三、阴阳与人体气血关系:

人体之中气为阳、血为阴。这里的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它流行于全身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无处不有,推动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这里的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中医及养生保健学说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能生血、行血、摄血,气和血密不可分。

阴阳五行与人体的关系3

一、阴阳学说与人体

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并在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下滋生、发展和变化。阴阳又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

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和相互转化四个方面。中医学及中国养生保健学说认为,人体阴阳失调是各种不适和疾病发生的基本原因之一。

(一)阴阳与人体解剖部位的关系:

人体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背部为阳、胸部为阴;四肢外侧为阳、内侧为阴;皮肤为阳、筋骨为阴;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六腑属阳,肝、心、脾、肺、肾五脏属阴。

(二)阴阳与人体生理的关系:

人体的健康与否,决定于阴阳的是否调和。如《内经》所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人体摄取饮食后,经过脾、胃的腐熟运化,将营养物质运送至全身各处,使肉体增长强壮、使生命活动力旺盛。食物消化后有形的废料,由前后二阴排出。人体之阴阳若是保持在平衡的情况下,人体就健康。

(三)阴阳与人体气血关系:

人体之中气为阳、血为阴。这里的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它流行于全身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无处不有,推动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这里的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中医及养生保健学说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能生血、行血、摄血,气和血密不可分。

(四)阴阳与人体病理的关系:

人体阴阳失去平衡后,就会表现出各种不适和病症,而古人对症状的分类,也是用阴阳来代表和说明的。阳证,一般表现的症状是:发热、口渴、脉数(快)等,这类症状,古人又称为热(即阳)证。

阴证,一般表现的症状是:不发热,口不渴、手足冷、脉迟(慢)等,这类症状,古人又称为寒(即阴)证。这就是《内经》所说的:“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另外,阴阳偏衰是指阴或阳低于正常水平的失调,其一方低于正常水平,而另一方保持正常水平,或双方都不同程度的低于正常水平,故出现虚证。阴不足,阳正常则阴虚生内热;

阳不足,阴正常则阳虚生外寒;阴阳双方都不同程度的不足,则虚寒、虚热并见或阴阳两虚。这就是“内经”所说的“阴虚生内热,阳虚生外寒”、“阴阳两虚”证。

(五)阴阳在养生保健上的应用:

阴阳是养生保健的总纲。身体各种不适虽然很多,但其属性不外阴阳两类,如从发展部位来看,不在表(阳)就在里(阴);从性质来看:非热(阳)即寒证(阴);从发展趋势来看:不是实证(阳)就是虚证(阴)。总之,阴阳可以概括各种不适的属性。

养生保健的总原则为“调整阴阳,以平为期”,这也是养生保健的基本出发点。针对阴阳盛衰,采取补其不足,泻其有余,使阴阳偏盛偏衰的异常现象得到纠正,恢复其相对平衡状态。

日常,我们可以用医疗器械及保健用品的阴阳之正,来纠正人体阴阳之偏,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滋阴潜阳,滋阴助阳,使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阴阳五行八卦的应用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阴阳五行八卦在生活中都有什么的应用呢?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阴阳五行八卦方面知识,供大家学习借鉴,希望对你有帮助!

阴阳五行八卦的应用

手相:

五行八卦分为阴阳五行和八卦理论,“五行”具体是指金行、木行、水行、火行、土行,而八卦是阴阳、五行的延续,也或将万物分作为八卦,八卦最初是无极(无极是混沌之地),传说盘古开天,劈开无极,轻的上升,重的下降,然后有两仪(两仪:就是指阴阳两股气,阴气聚集化成了水,阳气聚集化火,水与火就是阴阳两气的精华),接着是四方(四方:东木南火西金北水),四方两两成象就是四象(四象:东南木火西南金火西北金水东北水木),而四方加上四象就形成了八卦,这就是五行八卦的由来。

手相中参照八卦的卦象,以掌心为名堂,将手掌分为乾宫、坤官、震官、巽宫、坎官、离官、艮官、兑官八个官位,这就是掌中八卦的划分;同时,手相之中参照阴阳五行的学说,按照五行参照手的掌形将手掌分为木型手、火型手、金型手、水型手、土型手五种手型,每种手型都依照其五行的划分揭示了不同的命理信息。

五行与起名:

以五行理论命名始于秦汉时代。当时,主要是把商殷的干支命名法与五行观点配合而命名。在周秦时代,人们除了有“名”外,还要取“字”,因此主要是以天干配五行,取出“名”和“字”来。如楚公子名壬夫,字子千辛,即以水配金,则水生于金,刚柔相济。

到了宋代,以五行理论对名更为风行,然而,那时却不重视八字的欠缺,只取五行相生之义用来序辈。

五行与健康:

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和所有事物都分不开的,人的长相、身材、性格等方面也和五行息息相关,根据生辰八字五行分析可以知道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一、金形之人。金形之人,从体形上看多较削瘦,骨态较露,节突出。头,肩,腹,手,脚都较小。从五官看,脸形偏方,肤色较白.金形之人,较强悍,多心急,能当机立断。但也能沉稳观察事态发展。金主肃杀,严而有威。因此,金形人多官将之材。金耐寒,畏火,不耐暖热,所以,要特别小心春.

二、木形之人。木形之人,从体形上看如树型,身材多挺直瘦长,头较小,身背较宽。手足也小,皮肤略青.木形之人届于劳碌型,命中多操劳,有任劳任怨之佳行.木喜春夏,畏秋冬。所以,木形之人如感风邪极易伤肝,而且多在秋冬季。因为肝属木,故木形之人在秋冬时,一定要加强肝的保护,注意营养,不要过于疲劳,以防染上肝疾。

三、水形之人,适合于秋冬,秋冬之季,金水相生.春时,木泄水气显枯;夏时,火蒸水气呈涸。所以,春夏时,水形之人容易染病,而且多属腰肾,不可不防。

四、火形之人。从体型上看,火形人面尖头小,肩背宽,身体强壮,手足也较小.火形之人肤色偏红。火形之人,脾气易暴躁,不重视钱财,变化无常,信用较差,能从全面考虑问题,但缺乏做的勇气,耐力较差。火喜春夏,不耐秋冬。夏火惧冬水,一旦秋冬感子外邪,容易生心脏方面的病症。心脏病的人多怠于秋冬,与此有关。

五、土形之人肉饱满,四肢匀称。土形人脸圆头大,肤色较黄。土形人,心地温和,不喜欢趋炎附势,也不弄权玩势,适合于做慈善事业。土性不而春夏,得时于秋冬。所以,当春夏之时,土形人感染疾病,容易伤脾,导致消化吸收方面的疾病。

心理健康:

八卦是古代汉民族的基本哲学概念,是古代的阴阳学说,所谓“无极生有极,有极是太极,太极生两仪(即阴阳),两仪生四象(即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四象演八卦,八八六十四卦”,此为伏羲八卦,也叫先天八卦。中国古代汉族医学家们根据四象划分人体阴阳之气,并以此与人的生理特点和外表形态来解析人的个性类型。

一、太阴型人。心理特征是贪而不仁,表面谦虚正经,内心城府很深,好得而恶失,喜怒不形于色,坐看别人成败,再决定自己的动向。这种人体内阴阳不和,缓筋厚破,面色阴沉暗黑,双目常下视,故作卑躬屈膝,春夏易患病。

二、少阴型人。心理特征是贪图小利,常存害人之心,对他人失败而满足,为他人有获而嫉妒,缺乏情感。这种人六腑不调顺,行动鬼祟,站时躁动不安,行时俯伏难直立,春夏易患病。

三、阴阳和平型人。心理特征不计名利,心境安宁,不贪欲妄想和过分欢欣,不与人争,善适时令,以德感人而无所畏惧。这种人阴阳之气和谐,血脉调顺,举止大方,态度严肃,目光慈祥,开朗坦荡,光明磊落。

四、太阳型人。心理特征是过于自信,意气用事,高谈阔论,好高骛远,且庸俗平常,不知改过。这种人多阳而无阴,挺脗凸肚,身躯向后反张而两膝曲折的样子,秋冬易患病。

五、少阳型人。心理特征是自尊心强,爱虚荣,善交际,不愿默默无闻,自我炫耀。这种人经脉小而络脉大,气外泄,立时爱仰头,走路时摇晃,喜欢两臂肘反挽在背后,秋冬易患病。

阳五行八卦理论

阴阳五行和八卦理论。“五行”具体是指金行、木行、水行、火行、土行,“五行”学说同今天的数学、物理、化学一样,一直是中国古代先贤从事各种研究的工具与方法,无论道家、医家、兵家、儒家、史家、杂家、历算家都必须精通“五行”。八卦,是阴阳、五行的延续,也或将万物分作为八卦。八卦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和兑。八卦通常运用在方位、测卦、风水等学科上。而最能将八卦发挥得淋漓尽致是梅花易数这学科。

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用“—”代表阳,“— —”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组成八种形式,叫做八卦。阴阳五行八卦图给大家以图形的形式绘制出来了.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图中的符号按照顺时针下来依次是:坤(代表地),震(代表雷),离(代表火),兑(代表沼泽),乾(代表天),巽(代表风),坎(代表水),艮(代表山)。八卦互相搭配又得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列为上面是坤卦,下面是坎卦就叫“地上有水,是师卦”,而如果是上面是坎卦,下面是坤卦,也叫“地上有水”但却叫比卦。在《易经》里有详细的论述,我就不多作叙述了(其实我也弄不太明白,呵呵)。八卦相传是伏羲所造,后来用来占卜!

生活中怎样利用五行理论

五行的理论在中医及生活中都是有着广泛的应用,你知道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到五行的吗?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生活中的五行,供大家学习借鉴,希望对你有帮助!

生活中利用五行理论

中医的五行理论,是祖先从老百姓生活中总结来的。用五行理论来保健养生很有必要,举个例子,有一些人有些脾虚,叫脾虚之人。脾虚之人怎么能够保健脾?让它不能老虚,我们的祖先告诉我们,中医的脾在五行里,主土,脾土。在五色里面脾是黄的,主黄。你在生活中,你就要吃从土里面出来的黄色物质,这个东西就一定健脾。我们老祖宗多么伟大,这个叫同气相求之说。脾虚的人要吃什么?土豆、白薯、山药、芋头,都是从土里出来的黄色物质,从土里面出来的黑色物质别吃,不健脾,黄色物质健脾,很有意思。这就是平时生活中用五行理论给我们提出保健、养生、延寿,一些具体的方法。同样,你这人肾不好,我为了保证我的肾,我们餐桌上什么黑吃什么。多喝黑米粥、多吃黑木耳,我们的黑豆,种出来的黑豆,你拿铁锅炒一炒,炒十分钟。刚刚开皮,行了放在一个瓶子里。看电视时候抓一把炒黑豆,坚持吃,你的肾一定会好。因为黑豆属黑,入肾。这就是我们说的五行理论和人体的五脏关系十分密切。

五行学说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

1. 诊断诊断

诊断包括诊察与推断疾病。中医学在四诊之中,根据阴阳五行为基础的整体观念,按照“有诸内必形诸外”的依据,对内在脏腑病变反映到体表组织,表现在色泽、形态、声音、脉象等病理变化,运用五行归类表与五行生克乘侮关系诊断病情,往往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如患者面青、喜食酸味、脉弦,可以诊断为肝病;患者面红,舌赤、口苦、脉洪数者,可断为心火亢盛。从五行生克看色脉是否相合,也是古人判断疾病顺逆的一种根据。例如,脾病色黄,为本脏色,色赤,为心火旺,母来顾子。肝病色青脉弦,为色脉相符,以上皆为病顺。色脉不符,已现其色,不得其脉则逆。但又有得生则生,得克则死之分。如肝病色青,得沉脉则生,因沉脉为肾水滋养肝木之象,而得浮脉则死,因浮脉为肺金克乘肝木之象。

2. 指导治疗

五行学说指导治疗主要表现在确定治则治法、诊断脏腑用药、指导情志疗法等方面,现分述如下。

(1)确定治则与治法

①按相生规律确定治则与治法

根据相生规律确定的治疗原则包括“虚则补其母”和“实则泻其子”。前者主要用于母子两脏虚弱之证;后者主要用于母子两脏俱实之证。

根据相生规律制定的具体治法有:

滋水涵木法:又称滋肾养肝法或滋补肝肾法。指通过滋肾阴以养肝阴的方法。

培土生金法:又称补脾养肺法。指通过培补脾气以助肺气的方法。

金水相生法:又称补肺滋肾法、滋养肺肾法。指通过肺肾同治以纠正肺肾阴虚状态的治法。

益火补土法:又称温阳健脾法,通过温阳以补助脾胃。应当指出,这里的阳,原本指心火,但自从命门学说兴起后,随着对肾的重视,临床上多将此专指为肾阳或命门之火。

体现“实则泻其子”治则的具体治法有:

肝旺泻心法:是指用清心火以治疗肝火旺的方法。

肾实泻肝法:是指用泻肝火以治疗肾功能偏亢的方法。应当说明的是,古代医家强调“肾无实证”,肾实主要是指相火偏亢。

②根据相克规律确定治疗原则:引起相乘相侮的原因,不外乎一方过强,表现为机能亢进;另一方偏若,表现为机能不足。因此,治疗就是“抑强”、“扶弱”。所谓“抑强”,指抑制功能过亢之脏;所谓“扶弱”,即扶助虚弱之脏,从而纠其偏颇,使双方力量对比恢复均衡。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