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助理

问(易中天品三国)之魏延大义

应该是三顾茅庐中的吧 资料:(《易中天品三国》(十八) 隆中对策 2006-08-08 09:43 上一集讲到,刘备思贤若渴,真诚地来请诸葛亮,于是三顾茅庐成为一段千古佳话,而他们在草庐中的对话,就是大家所熟悉的《隆中对》。

就不带兵马,三人纯拼武力的话,基本上是曹操这边获胜。0纯比拼武力,曹操这边获胜。如果是按照演义的说法,那么双方估计是个五五开,但在这里我说的是正史,而不是《三国演义》这是为了防止一些杠精来杠我。

你曹操杀了我们那么多弟兄,我们难道不能骂你个狗血喷头!别以为读书人手无寸铁好欺负。告诉你,笔杆子的作用,有时候也不亚于枪杆子!第三个原因,就是中国人喜欢树典型,要有自己的崇拜偶像和反面教员。

诸葛亮的相府中有哪些官职啊

208年:出山,为左将军刘备幕僚。无职务。209年:军师中郎将。中郎将底于将军。军师中郎将属于杂号中郎将是中郎将中地位较底的。其负责“督零陵、桂阳、 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诸葛亮官职是:丞相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号卧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家、军事家、外交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文学家。

武官 :大将军是全军最高统帅 ,执掌朝政的人都有大将军的封号 。第二等的是 :前将军、右将军、左将军、后将军、车骑将军 。叫做 “五子良将” 。

诸葛家族有3兄弟,为何分别投靠了魏蜀吴?3兄弟最后结局如何?

为了避免如此严重的情况出现,各自效忠于不同的主,明显对整个家族要好一些 诸葛亮兄弟三人最后的结局。诸葛亮最后的结局(未完成汉昭烈帝遗命便追随汉昭烈帝而去),想必大家都是较为清楚的。

究其原因,诸葛家族并不强,因此家族人员不得不自谋生路,几个人分别在不同的阵营混出了名声。接下来,纵横就来跟大家讲讲这三人为何分别投靠了魏蜀吴,最后的结局又如何。

(2)诸葛亮跟随叔父,避乱荆州,交友大都荆州人士,公元208年春刘备三顾茅庐,正式出山,一直跟随刘备创立基业,自然就留在蜀国。

诸葛亮三兄弟人各有志,分别效力于不同的主公,三个人发展的都不错,只是最后的结果都比较的悲惨,诸葛瑾和诸葛诞在魏吴分别被诛杀三族,诸葛亮的儿子和其中一个孙子也战死了。就有一个孙子得以终老。

一般说法是诸葛亮三兄弟分别效力于魏、蜀、吴三国,但这其实是不对的。

241年,诸葛瑾逝世,享年68岁。公元252年,诸葛亮死后,诸葛亮掌管了东方的军事统治。253年,诸葛柯被孙军氏族杀死,三个部族被杀。诸葛瑾也在吴国被杀。

诸葛亮在助理蜀汉的时候,有没有什么令人称道的一些细节?

经济:“务农殖谷,闭关息民”,即发展农业生产,发展经济,推行与民休养政策,重视手工业生产,促进了盐、铁、锦业的发展。:厉行法治,赏罚分明。

第三就是战略失误,诸葛亮以《隆中对》回报刘备的三顾茅庐,可是《隆中对》的实用价值不高,战略思想虽然堪称完美,但是他高估了蜀国在当时的国情,可以说是先天畸形。

诸葛亮为蜀国呕心沥血,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不懂得或者不放心进行委任放权。诸葛亮没有注意培养接班人,以至于死后他的工作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替代人员来做。

刘备也在白帝城病逝。张飞和刘备的死,都是因为关羽,关羽的死是因为丢了荆州,如果荆州不是关羽守,是其他的大将,那么这个结果应该不会那么惨的,这个应该是诸葛亮最大的一个失误了。

确切地说蜀国是灭在诸葛亮手里,后世人只看到诸葛亮忠勇、事必亲躬;却没有看到正是诸葛亮的事必亲躬才导致蜀国迅速灭亡。凡五十以上者必有丞相亲自裁决。

辅佐阿斗 至章武三年(223年)二月,刘备病重,召诸葛亮到永安,与李严一起托付后事,刘备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够安顿国家,终可成就大事。

在蜀汉复杂的人事环境中,诸葛亮凭自己的文化素养和聪明才干,举贤用人,形成了有特色的举才用人之道,保证了蜀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的安定和团结,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姜维和蒋琬谁更厉害?谁才是蜀汉的栋梁之才?

即便如此,在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临战死前,还说自己内不能制黄皓,外不能制姜维,把他和黄皓看成一样祸国殃民的人物。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来,诸葛亮何曾把姜维当做接班人培养。

蒋琬大。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逝,蒋琬被任命为为尚书令,不久又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延熙元年(238年)刘禅下诏命蒋琬开府治事,加大司马。蜀汉大司马位在大将军之上。

诸葛亮的接班人,他选择的是蒋琬,而不是弟子姜维的原因,不是因为姜维他不厉害,而是说因为在性格上,将来他的性情比姜维更为稳重,在当时人心惶惶的蜀国更需要一个稳重的大臣来作证,去安定当时的军心。

诸葛瞻和姜维的关系,并不那么美好。所以,姜维其实是个夹缝中的男人:他有才华,私德也没什么可挑剔的,但落在他手里的,是一个诸葛亮都无法逆转的大局面,以及朝内不断的斗争。

诸葛亮的完美搭档是谁?他比司马懿还厉害吗?

诸葛亮也忙于北伐,所以这一回合是司马懿胜出了。文学作品的话显然诸葛亮的《出师表》更有名,而司马懿几乎没看到有什么作品流传于世。不过要说最后的成就,司马懿应该是三国当中无人能及的了。

所以军事上司马懿略胜一筹。在内政方面 诸葛亮在内政上是最为世人称道的。在蜀地原刘璋的基业上靠法治的严明,一系列务农、息民政策使蜀国积蓄了与曹魏抗衡的实力。在刘备死后,他能继续推行联吴抗曹操是非常的明智之举。

二:司马懿奠定了晋国王朝的基础 司马懿和诸葛亮两个人最大的历史成就,我觉得就是诸葛亮虽然一心想帮助自己的祖国光复汉室,但是最终却没有取得本质上的成功。

诸葛亮的左膀右臂是谁?

魏延对于培训士卒很有一套,而且勇猛过人,又心性矜高,自持功高,傲气凌人,当时大多人都迁就他,只有杨仪不服,魏延对此忿忿不平,两人有如水火。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兵出北谷口,魏延为前锋。

杨仪是谁?杨仪,曾经是荆州的一个小官员,后来投靠了关羽,并被关羽推荐到了成都。诸葛亮北伐时,他已经官至随军长史,是诸葛亮的左膀右臂。

诸葛亮北伐时期,魏延作为诸葛亮的左膀右臂,为蜀汉立下了汗马功劳。魏延为人孤高,善养兵卒,勇猛过人,但是和蜀汉重臣杨仪不和。诸葛亮死后,魏延率军欲杀杨仪,反被杨仪派马岱杀死。后魏延一门被夷灭三族。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