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太岁僭越

《易经》讲适,中,正,顺,应是什么意思

仅从卦象上说,中是2与5爻位。正是阳爻居1.3.5爻位,阴居2.4.6。顺爻位无凶咎,能行进。
人则是做事
中正
无私
不偏
有能力。在其位能谋其政
中正
无私
不偏
无僭越。无凶咎,能行进,可持续发展...

《易经》第二十二卦 贲 山火贲 艮上离下 婚姻

嗑者合也。 物不可以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贲;
嗑是合的意思,万物都不可以苟且求合,所以接着是贲卦

庄重审美 以德服人
22、贲卦山火贲
《贲》(下离上艮) 第二十二
君子察时成天下,文明盛世典狱罢;
修饰脚趾走徒步,梳理胡须受造化。
光泽柔润常守正,阴居当位聘婚嫁;
饰山修圃有吉庆,亨通无碍往无诈。
【原文】 贲bì。亨。小利有攸往。
【译文】 贲卦:通达。有所往则有小利。
贲,饰也,文饰之貌。
贲卦象征文饰之意,有实质的事物,再加以必要的文饰,则文质彬彬,可致亨通。惟文饰之道乃在衬托事物的本质,过分的文饰则有害于其本质,故能以阴柔的方式行其文饰,适当的衬托阳刚的本质,是有利于从事的。
本卦阴阳相杂则有文,称为斑称为文饰。古代传称龟三足就称为“贲”。卦象内为“离”,占动物为‘龟’,另占数字为‘三’;外卦“艮”,占人事为“守静”亦有龟行之象。而3、4、5互为“震”,占身体为‘足’,占数字为‘三’;正应龟三足之数。所以本卦的爻辞,皆是以龟色、形、象来喻示吉凶。
“亨”是称谓六二爻,居中为内离的主爻,按易理“离”为夏所以称为“亨”。
这一卦主要是讲文饰之道。初爻不乘非“义”之车,安步徐行,喻不尚华饰;六二上承九三,以柔文刚,喻文而附质;九三下比六二,相饰相润,互成其文,但处下卦之终,须永久守持方吉;六四以白为饰,纯洁淡美,又下应初阳,故不须疑虑,往必有得;六五上比阳刚,质朴柔美,犹礼薄而意厚,持中而成君子之交;上九下亲六五,素白无华,不劳文饰,归趣本真,自然为美。可见文饰之道:一是刚柔相杂而成文,二是不慕华丽而尚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人类原始的本性――质――是比较直爽的,我们看一个小孩子所表露的动作,纵然打破了东西,做错了事,他那个样子都蛮可爱的,因为他没有加上后天的颜色,还是人性的本质。假使人长大了,都还是这样,好不好呢?且看我们流传的一两则哲学性的笑话,供给大家做研究性的参考。
还是老虎可爱
有一个老和尚,收养了一个很小的孤儿,才两三岁就带到山上。关着门不使他与外界任何人接触,也不教他任何事,到抚养成人了,有一次老和尚下山去,一个朋友来访,问这个小和尚,师父哪里去了?这个小孩傻傻地说师父下山了。来客奇怪地问,你是他的徒弟,怎么什么事都不会?小和尚说,什么叫做“会”呢?客人就教他见了人,要怎么讲礼,要怎样讲话,师父回来时应该怎样对师父行礼。客人把这许多事都教给了小和尚,这小和尚已经是二十多岁的青年了,越学越会。客人没等他师父回来就先离开了,等到师父回来时,小和尚到山门外老远去迎接,行礼问好。师父看见,奇怪极了,问起这一套举动是哪里学来的。小和尚说出经过,这个师父气坏了,找到那位朋友大吵一顿。他说我二十多年来,不让他染污上任何是非善恶的东西,保留一副人性原本的清白。结果给你这一搞就搞坏了,我二十几年来的心血白费了。我们听了这个故事,其中所包括的内涵很多,不妨从各方面去理解。
第二个故事大家都知道的,一个老和尚也是这样收了一个小孩。到了二十几岁,要带他下山,但很为他担心。就告诉他,你没有到人世间看过,现在我带你去。在城市中很热闹,五花八门,不过什么都不必怕,只有一个东西――老虎,你要注意,那是会吃人的。小和尚问老虎是什么样子,老和尚就把女人的样子告诉他,说这就是老虎。老和尚带他走了一趟,回到山上以后问徒弟,到了闹市里最喜欢的是什么?小和尚认为一切都很好,没有什么特别可动心的。老和尚又问那什么东西最可爱呢?小和尚说,最可爱的还是老虎。
这两个故事都涉及了人性,所以讨论到《论语》上的这个质字,一定要说怎样才是人的本质,也是很难下定论的。
如果质胜文,缺乏文化的修养就不美。倘使文胜质便很可能成为书呆子。学识太好的人,也很可能会令人头大。谈学问头头是道,谈作人做事,样样都糟,而且主观特别的强。所以文与质两个重点要平衡。
山火贲异卦相叠(离下艮上)。本卦下卦为离,离为火,上卦为艮,艮为山。山下有火,一片艳红,花木相映,锦绣如文。喻男婚女嫁,国政家制,都有仪礼制度,构成了复杂的社会人文关系,用以维护现存的社会秩序。这正是所谓贤德君子“观乎天文,察乎时变”神道设教的结果。所以卦名曰贲。
近来运转锐气周,窈窕淑女君子求,钟鼓乐之大吉庆,占者逢之喜临头。
“贲”就是修饰、文饰的意思,可引申为文明、文化。“文明”“文化”“人文”这几个词即出自于这一卦的《易传彖传》。贲卦专谈文饰美化的道理,涉及《易经》的美学思想。适当的文饰有助于发挥积极作用,但是文饰要恰如其分,不可太过。因为文饰只是促进事业成功的助因,不是主因,只起辅助作用,不起决定作用。决定因素仍然是内在的实质。如果文饰太过,不符其实,那就适得其反。文过盛,实必衰,这是必然的道理。贲卦上为山、下为火,山下有火,形象很美。离、火又代表一种动物——野鸡,山里的野鸡很漂亮.
【原文】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
《象》曰:舍车而徒,义弗乘也。
【译文】初九:脚穿花鞋,舍车不乘,徒步而行。
贲,文饰。贲其趾,犹言用花鞋套脚。
本卦多记录婚嫁之事,礼聘迎娶都有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对偶婚制的简单的风俗图景。读者可从这个角度体察各爻意义。
初九阳刚得位,比二应四,然位为庶民,不敢贪求富贵,乘坐大夫之车马而僭越本分,故仅徒步而行,安步当车,犹如贲饰其足以明其心志。
初九上应在六四,3、4、5互为“震”,占身体为“足”所以称为“贲其趾”。
2、3、4互卦为“坎”,坎占静物为“攻轮”为车;初九位在车下,当然是有车不苟乘,“舍车而徒”的卦象。初九为阳爻,正当潜龙勿用之时,安于徒步行进,是志行高洁以遂其志的象应。
初四应,四震足,故曰“贲其趾”,“其”指四,四互震为趾为动。四可与三二为互坎,坎为车,但初四应则有震而坎不成,坎车无故谓“舍车”。
舍车,因四杂于上、三两刚爻之间,下与三成震,震为行,故曰“徙”,徒,步行;上与上爻成艮,有艮舍,没了坎车。舍为双关,即为艮舍象,亦是坎车的否定。
《象辞》说:舍车不乘,徒步而行,为显示鞋子之美丽,理应不乘车。
“徒”谓为徒步行走,“义弗乘”是言君子志行高洁,不肯苟乘合流。
“义弗乘也”,言四不成坎车,车本无还言什么乘车?故谓“义弗乘”。
在贲之始,以刚处下,居於无位,弃於不义,安夫徒步以从其志者也。故饰其趾,舍车而徒,义弗乘之谓也。
趾是脚趾,人体的最低部份。初九阳刚,下卦“离”是明;所以,刚毅贤明,甘心在最下位,一心美化自己的行为,择善固执。这是装饰脚趾的形象,脚趾用来行走,行走与行为相通。像这样贫贱不移,洁身自爱的人,就是送给他不应当有的华丽的车,也不会坐,宁愿舍弃车,徒步行走。象传说:初九舍弃乘坐车马,仅徒步而行,安步当车者,乃以其位为庶民,应固守本分,不宜乘坐大夫之车马。
本卦记录婚嫁之事,礼聘迎娶描写生动,每一爻都展现了对偶婚制的简单的风俗图景。
给加个采纳,呵呵,谢谢了,太多了写不下了。

解卦《易经》第十卦 履 天泽履 乾上兑下

【原文】 (履)①。履虎尾,不咥人②,亨。
【译文】 (履卦):踩着虎尾巴,老虎不咬人,吉利。
【注释】 ①履字当重,原经文无,据补。履,卦名。本卦是异卦相叠(兑下乾上)。上卦为乾,乾为天;下卦为兑,兑为泽。上天下泽,尊卑显别,从而以天喻君,以泽喻民,君民有别,这是封建社会礼节的重要体现,也是统治阶级强制人民要履行的社会原则,所以卦名为履。履,《说文》:“足所依也。”即鞋,名词,这里用如动词,意践履。②咥(dié碟),噬,俗语说咬。
【原文】 《彖》曰:履,柔履刚也①。说而应乎乾②,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③,光明也。
【译文】 《彖辞》说:履,意为六三之爻居予九二之上,是为柔履刚。兑处乾下,意义是以和悦的态度对待强暴之人,所以卦辞说。“踩着虎尾巴,老虎不咬人”。“亨通”,因为九五之爻居于上卦中位,像其人有刚健中正之德。卦象还显示:上卦为乾,乾为天,九五居乾卦中位,即天位,像君王品德正大,因而身居帝王之位而心安理得,自然前途光明。
【注释】 ①柔履刚也,此以六三爻像、爻位为据。六三阴爻,为柔,处于九二,初九阳爻之上,所以说柔履刚。②“说而”旬,此以上下卦象为据。下卦为兑,兑义谦逊,喻软弱无势之人;上卦为乾,乾义刚键,喻指强暴有的人。兑处乾下,喻指弱者以和悦的态度应和强暴之人。③疚,《释文》引马云:“疚,病也。”此处当指心病,即愧疚。或说疚,灾害,译文不取。
【原文】 《象》: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
【译文】 《象辞》说:本卦上卦为乾,为天,下卦为兑,为泽,上天下泽,尊卑显别,这是履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从而分别上下尊卑,使人民循规蹈矩,安份守纪。
【原文】
初九:素履往①,无咎。
《象》曰:素履之往,独行愿也。
【译文】
初九:以朴素坦白的态度处世,没有灾害。
《象辞》说:以朴素坦白的态度处世,是说能独行其志愿。
【注释】
①素,白色无文采。履,用于名词,犹言行为。素履,行为纯洁。往,进入(社会)。
【原文】
九二:履道坦坦①,幽人贞吉②。
《象》曰:幽人贞吉③,中不自乱也。
【译文】
九二:行道之人,胸怀坦荡;隐居之人,长逢吉兆。
《象辞》说:隐居之人洁身守正,因为他们秉性中正,不被世俗所惑。
【注释】
①履道,履行道义。②幽人,这里指隐居不仕者。③《象辞》释“贞”为正,与经意有别。
【原文】
六三:眇能视,跛能履①,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大君②。
《象》曰:眇能视,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与行也。咥人之凶,位不当也③。武人为于大君,志刚
也。
【译文】
六三:瞎了眼睛却要看物,跛了脚却要行走,这是勉为其难,犹如踩着虎尾巴,终将为虎所伤。这是凶险之事。武人纂夺国政,同样是凶险之事。
《象辞》说:瞎了眼睛却要看物,其视力不足以辨物。跛了脚却要行走,其脚力不足以行路。老虎之所以伤人,因为六三阴爻而居于阳位,所处不当。武人纂夺国政,这是僭越犯上,以六三之位而行九五之志,必遭祸殃。
【注释】
①眇(miǎo秒),目盲。能,读为而。《集解》本作而?转折连词,犹却。②大君,国君。武人为子大君,犹吉武人纂政称君。③位不当也,此以六三爻象、爻位为据,六三,阴爻而居阳位(第三爻为阳位)是所处不当。
【原文】
九四:履虎尾,愬愬①,终吉。
《象》曰:愬愬终吉,志行也。
【译文】
九四:踩着虎尾巴,但能遇险知惧,最后仍吉利。
《象辞》说:恐惧警惕,终归于吉,说明虽历磨难,但志愿得行。
【注释】
①愬愬(sù诉),恐惧的样子。
【原文】
九五:夬履①,贞厉。
《象》曰:夬履贞厉,位正当也。
【译文】
九五:行为急躁莽撞;卜其行事有危险之象。
《象辞》说:行为急躁莽撞,卜其行事有危险之象,但九五阳爻居上卦中位,正当其位。因而虽险不凶。
【注释】
①沙少海先生说:夬(guai怪)是快的本字。从夬得声的字,如决等字,大都含有快速的意思。
【原文】
上九:视履①,考祥其旋②。元吉。
《象》曰:元吉在上③,大有庆也。
【注释】 ’ 。
①视。察看,审慎。履,行为。视履,犹言行为申慎。②考祥,古本作考详。郑玄说:“详,周密也,考详,考察周密也。”其,犹而。旋,犹反复。③元吉在上,此以上九之爻位为据。上九居一卦之首,像人身居高位,登高招远,意得志行。
【译文】
上九:行为审慎,遇事周密面反复地考虑,大吉。
《象辞》说:大吉大利,因为上九之爻居全卦之首。预兆其人将有重大喜庆之事。

易经64卦384爻故事:古代名人用易启示的本书目录

[乾卦 第一]
乾下乾上
1.舜耕历山做潜龙
2.四岳举舜于尧帝
3.舜历诸险受重用
4.武王盟津退大军
5.舜受禅让为天子
6.殷纣穷欲命归天
[坤卦 第二]
坤下坤上
7.献公宠姬乱晋国
8.吕端直方拜宰相
9.晋文匡王成霸业
10.司马德操善括囊
11.周公尽忠辅成王
12.曹髦交战司马昭
[屯卦 第三]
震下坎上
13.高祖盘桓夺天下
14.绝色贞正浪荡子
15.陈婴坚决不称王
16.张良自韩往归汉
17.项羽屯膏成败寇
18.霸王刎血洒乌江
[蒙卦 第四]
坎下艮上
19.成王始觉周公诚
20.庄玉包蒙绝缨会
21.黄歇娶女遭杀身
22.群佞困蒙周幽王
23.阿斗童蒙依诸葛
24.吕蒙击蒙败关羽
[需卦 第五]
乾下坎上
25.诸葛用恒需于郊
26.苏秦终成合纵计
27.曹操中计需于泥
28.相妻出穴得重生
29.韩信得食助刘邦
30.汉王礼敬莽项羽
[讼卦 第六]
坎下乾上
31.廉颇相如将相和
32.管仲义夺伯氏邑
33.冯异事王不居功
34.虞芮复命不克讼
35.秦香莲遇黑包公
36.王莽无常败改制
[师卦 第七]
坎下坤上
37.秦军无律败崤山
38.召公得王三锡命
39.赵括为将舆载尸
40.围魏救赵师左次
41.荀林父帅师舆尸
42.陆贾建议高祖纳
[比卦 第八]
坤下坎上
43.桓公劫后守信用
44.庄子遥逍比自内
45.谷永比匪交王氏
46.伊尹丑夏比于商
47.晏子显比谏景公
48.比干谏纣比无首
[小畜卦 第九]
乾下巽上
49.陈元复道孝亲母
50.召公牵复不离王
51.夫妻反目成仇敌
52.范雎逃秦拜宰相
53.文景有信富庶民
54.昭公兵败于季孙
[履卦 第十]
兑下乾上
55.卧虎董宣终无咎
56.文王脱幽履坦道
57.灵王眇跛履虎尾
58.万石父子想想吉
59.夏桀央履杀龙逢
60.袁滋考祥平冤案
[泰卦 第十一]
乾下坤上
61.除恶不尽害太子
62.鲍管之交不遗朋
63.吴隐之艰贞有信
64.百万不富以其邻
65.帝乙嫁女祉文王
66.哥舒翰用师遭吝
[否卦 第十二]
坤下乾上
67.荐贤救贤以其类
68.阳虎包承遇孔圣
69.元帝包羞用石显
70.若虚连发成巨富
71.周文王被囚几死
72.姜子牙先否后喜
[同人卦 第十三]
离下乾上
73.同人于门桓氏荣
74.晏子景公论和同
75.景公复霸终难成
76.邾人一语却晋攻
77.刘备救援北海笑
78.晋重耳同人于郊
[大有卦 第十四]
乾下离上
79.玉堂春遭艰无咎
80.刘晏车载天下钱
81.董卓僭越遭杀身
82.管子明辨匪其彭
83.诸葛挥泪斩马谡
84.刘邦斩蛇得天佑
[谦卦 第十五]
艮下坤上
85.曹彬谦谦涉川吉
86.孟尝鸣谦得贞吉
87.大禹劳谦诒洪水
88.晋周为谦登君位
89.禹征有苗无不利
90.亚夫鸣谦用行师
[豫卦 第十六]
坤下震上
9lI吴起杀妻鸣豫凶
92.张允知变为名士
93.叔宝吁豫悔又悔
94.文王由豫建灵台
95.李元纥贞疾无害
96.始皇冥豫何可长
[随卦 第十七]
震下兑上
97.官有渝文翁化蜀
98.范伯因小害亲弟
99.贾县令髓有求得
100.刘备随获有孚在
101.赵子龙孚嘉有吉
102.纣王用享于西山
[蛊卦 第十八]
巽下艮上
103.昭帝干武帝之蛊
104.干母蛊征舒招祸
105.干父蛊世民登基
106.裕父蛊二世亡国
107.刘聪用誉干父蛊
108.伯夷叔齐不事王
[临卦 第十九]
兑下坤上
109.黄霸临民志行正
110.诸葛威临蜀国治
111.汉用黄老政无咎
112.徙木十金至临民
113.虞舜中道智临民
114.鲁恭敦临吉无咎
[观卦 第二十]
坤下巽上
115.富僧童观小无咎
116.偷儿闻观命丧西
117.孔子进退不失道
118.淮南王观国之光
119.商汤由民观我生
120.观其生伊尹无咎
[噬嗑卦 第二十一]
震下离上
121.徐叔嘉灭趾无咎
122.陈平灭鼻终为相
123.噬腊肉周瑜遇毒
124.吴用智取生辰纲
125.噬干肉刘秀得当
126.秦二世何校灭耳
[贲卦 第二十二]
离下艮上
127.贲其趾王三踢球
128.雍齿贲须于刘邦
129.子路终莫陵孔子
130.冯衍皤如光武疑
131.商汤五聘伊尹出
132.西施白贲鱼沉溪
[剥卦第 二十三]
坤下艮上
133.厉王剥足用荣卫
134.剥床干忠良遭害
135.董贤被罢剥无咎
136.陈氏剥肤齐姜凶
137.邓后得宠无不利
138.王宣望食果丧命
[复卦 第二十四]
震下坤上
139.不远复颜回获吉
140.朱元璋休复立国
141.穆公频复终败晋
142.管宁中行独复道
143.陈重敦复得富贵
144.楚灵王迷复招凶
[无妄卦 第二十五]
震下乾上
145.宁世基无妄得妻
146.白圭不耕而大获
147.无妄之灾降林冲
148.昌邑不贞废皇位
149.魏绛无妄佐新军
150.梁冀妄行遭灭族
[大畜卦第二十六]
乾下艮上
151.有厉利己唐姚崇
152.舆脱辐完颜被诛
153.李广艺高不得志
154.孟母三迁童牛牿
155.太祖酒席释兵权
156.商汤伐桀道大行
[颐卦 第二十七]
震下艮上
157.舍灵龟邯郸学步
158.州吁伐郑实征凶
159.成济杀帝无攸利
160.论功行赏众将安
161.僖公居贞旱不害
162.王翦惕厉多置田
[大过卦 第二十八]
巽下兑上
163.杨震不受午夜金
164.重耳得婚秦怀赢
165.天下中庸有胡公
166.脱脱栋隆得宰相
167.秦太后丑配缪毒
168.关龙逢过涉灭顶
[坎卦 第二十九]
坎下坎上
169.投董卓吕布失道
170.扬雄小得坎险世
171_入坎陷庞德勿用
172.车千秋纳约自牖
173.王导为臣坎不盈
174.丛棘三岁案不得
[离卦 第三十]
离下离上
175.祢衡无敬遭杀戮
176.苏武持节得元吉
177.早晚宴乐何可久
178.王烧饼突如死如
179.勾践涕沱得大吉
180.平七国有嘉斩首
[咸卦 第三十一]
艮下兑上
181.关公虽感志在外..
182.佯顺帝意救县令
183.执其随中宗遭吝
184.灌夫窦婴相朋从
185.咸其胜膊元恭不语
186.方孝孺直言遭祸
[恒卦 第三十二]
巽下震上
187.王义方求深被贬
188.马后久中保悔亡
189.京房冒进承之羞
190.守株待兔岂得禽
191.不恒其德婆惜凶
192.田蚧振恒遭厉鬼
[遁卦 第三十三]
艮下乾上
193.遁尾妄动蓝玉死
194.周成王坚留周公
195.齐姜乘醉遣重耳
196.姜子牙垂钓皤溪
197.李泌善遁全身名
[大壮卦 第三十四]
[晋卦 第三十五]
[明夷卦 第三十六]
[家人卦 第三十七]
[睽卦 第三十八]
[蹇卦 第三十九]
[解卦 第四十]
[损卦 第四十一]
[益卦 第四十二]
[夬卦 第四十三]
[姤卦 第四十四]
巽下乾上
259.勾践尝粪夫差迷
260.刘备爱民得蜀地
261.刘邦次且张良扶
262.卫懿公好鹤亡国
263.苻坚王猛如神交
264.谅毅巧说秦赵和
[萃卦 第四十五]
坤下兑上
265.萧鱼会郑国服晋
266.狄仁杰荐张柬之
267.太宗以魏征为镜
268.曹操让皇终大吉
269.苻坚玉立德志光
270.光绪血泪洒瀛台
[升卦 第四十六]
巽下坤上
271.林则徐慷慨禁烟
272.张玄素回天有力
273.诸葛亮心若虚邑
274.文王顺时建西周
275.狄青建功得升阶
276.寇准至刚不利贞
[困卦 第四十七]
蓁坎下兑上
277.韩信寄食处幽谷
278.孔子断粮终行道
279.梁武帝饿死台城
280.吕布缓兵终殒命
281.秦王除奸方亲政
282.齐桓公斥奸用贤
[井卦 第四十八]
巽下坎上
283.不用魏延孔明误
284.庞士元非百里才
285.云台廿八光武兴
286.武后三任徐有功
287.东晋砥柱谢安石
288.魏孝文变法利国
[革卦 第四十九]
离下兑上
289.明帝守光武成法
290.燕王待机乃靖难
291.刘秀三就立东汉
292.霍光有孚废昌邑
293.赵武灵胡服骑射
294.城濮战晋文受策
[鼎卦 第五十]
巽下离上
295.和珅倒嘉庆吃饱
296.郑伯相机诛共叔
297.死范雎变活张禄
298.杨坚信杨素覆悚
299.汤斌贤德如金铉
300.宋太祖恩威兼施
[震卦 第五十一]
震下震上
301.刘备虎穴暂栖身
302.舜登荒山成大业
303.萧何避忌贱赊贷
304.范仲淹三黜自励
305.包拯执法铡皇亲
306.苏世长冒罪进谏
[艮卦 第五十二]
艮下艮上
307.澶渊盟止于当止
308.徐阶巧斩严世蕃
309.赵高裂秦利熏心
310.陶渊明独善其身
311.唐太宗纳言正行
312.孟尝君厚重止祸
[渐卦 第五十三]
艮下巽上
313.甘罗十二为丞相
314.于成龙不吃白饭
315.诸葛恪失道被杀
316.刘墉受挫巧周旋
317.齐襄除佞信田单
318.王文端清风峻节
[归妹卦 第五十四]
兑下震上
319.桃叶桃根嫁献之
320.鸳鸯幽闺自守贞
321.小周后嫁李后主
322.天马媒终成眷属
323.解忧公主去乌孙
[丰卦 第五十五]
[旅卦 第五十六]
[巽卦 第五十七]
[兑卦 第五十八]
[涣卦 第五十九]
[节卦 第第六十]
[中孚卦 第六十一]
[小过卦 第六十二]
[既济卦 第六十三]
[未济卦 第六十四]

为什么庚子年必有大乱

2020年是农历庚子年,在过去的大半年里,人们经历着二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除了新冠肺炎疫情,我们还见证了非洲蝗灾、澳洲大火、奥运会延期、美股四次熔断,世界经济在疫情阴霾下遭遇严重衰退。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大众心理,加剧了社会的焦虑情绪,同时也唤起了人们对于历史上与庚子年相关的记忆。
例如清道光庚子年(1840)的鸦片战争、清光绪庚子年(1900)的庚子事变及20世纪50、60年代“三年困难时期”的农历庚子年,即1960年。于是有关“庚子多灾”之类的言论在网上广为传播。
然而,庚子年在历史上真的如此多灾多难吗?
如果我们再从1840年往前追溯两个庚子年,也就是1780年(清乾隆四十五年)和1720年(清康熙五十九年),当时正处“康乾盛世”,并没有“大灾”“大疫”发生。
再往前追溯,1660年为清顺治十七年,1600年为明万历二十八年,也都没有出现全国性的灾难。
那么,“庚子多灾”的预言是怎样形成的?
这就需要先了解我国古代的纪年法。在近代引入公元纪年之前,我国古人习惯以干支纪年,并以“六十甲子”为一个周期循环,庚子年在其中位列第37,其中“庚”为十天干之一,“子”为十二地支之一。
此外,干支还曾与五行等概念相结合,被用来预测吉凶、占知未来等, 在当时人的观念中,干支在不同场合、不同月份所对应的吉凶情况各有不同,但其本身并无吉凶的意涵,有类于流传至今的“黄历”,每日宜忌各不相同,是古代民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用干支来纪年的方式则大约始于西汉时期。到东汉以后,干支纪年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基于这些理论,此后一批预测干支年运势的民间图书应运而生。
如相传为唐代袁天罡、李淳风所作《推背图》,其中言及庚子年有谶语曰:“汉水茫茫,不统继统;南北不分,和衷和共。”颂曰:“水清终有竭,倒戈逢八月。海内竟无王,半凶还半吉。”展现出“半凶半吉”之象,明清之际的金圣叹在此批注道:“此象虽有元首出现,而一时未易平治,亦一乱也。”指出庚子年可能存在不祥的征兆。
而明代万民英所作《三命通会》论及干支生死属性时说“庚金生于巳而死于子”,指出庚金发展到“子”的状态趋于衰落,这就是所谓“金沉水底”。
形成于清代的谶书《地母经》,更是从农事的角度直言“庚子”将有大灾,其云“太岁庚子年,人民多暴卒。春夏水淹流,秋冬频饥渴。”描绘了农桑荒废、饿殍遍野的悲惨景象。凡此种种,都成为“庚子大坎”之类说法的某种历史渊源。
除了以上几种“庚子多灾”的预言,我们同时也能看到“庚子无灾”的说法。《吴医汇讲》刊刻于清乾隆年间,被认为是我国期刊出版物的雏形,其中收录有唐立三所作《申明三年中气候相乖化疫之说》一文,文中认为疫病“每发于阳年”(指干支中带有甲丙戊庚壬、子寅辰午申戌的年份),但庚子、庚午、庚寅、庚申、戊辰、戊戌这六年除外。
不论是“庚子多灾”还是“庚子无灾”的说法,实际上都体现了我国传统社会民众的认识,所预言的灾荒、兵祸是当时最为恐惧的景象,而预言的广泛传播,反映出百姓渴望掌握可能发生灾祸的信息,以期及时躲避求生的心态。对古代统治者来说也是一种警醒、警示,意在敦促其及时关注民生,安抚百姓。
“庚子”蕴藏了哪些集体记忆?
1900年是庚子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导致中国陷入空前灾难,陷遭列强瓜分,而9.8亿两白银的“庚子赔款”更是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灾难。“庚子”成为中国人心目中具有标志性的历史符号,并影响至今。
相较而言,同为庚子年的1840年也极为重要。这一年,清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由于林则徐“虎门销烟”是这场战争的导火索,因此不论是时人议论还是后世著作的叙述,大多都选择使用“鸦片战争”“鸦片之战”“鸦片肇衅”等表述,强调战争的诱因鸦片,而并未将该年的干支“庚子”与时局作特别的联想。
1960年的庚子年就更是如此。新中国实行公元纪年,干支纪年彻底退出了话语体系,因此在提及“三年困难时期”里的1960年时,也并未使用“庚子”之类的表述。
在近代以来各种形式的历史叙述当中,“庚子”成为1900年前后一系列事件的总称,与“国难”“赔款”等名词连称并举。
尤其在我国当代中学乃至大学的历史教育教学当中,深刻影响中国历史进程并给中国人民造成巨大灾难的重大事件如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签订,都发生1900庚子年前后,这无疑强化了与“庚子”相关的沉痛历史记忆。
以上种种,都促使我国民众对“庚子”形成符号化的联想,也塑造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关于“庚子年”的集体记忆。2020庚子年,新冠疫情发生、南方洪涝灾害侵袭,“庚子”与“灾难”再次相遇,自然激发了民众关于庚子年的伤痛记忆。
在追溯之下,1840、1900、1960等年的历史记忆又被发掘出来,“庚子多灾”之说重新被提起,这实际上是某种不安和焦虑情绪的集中反映。
那我们该如何理性认识“庚子预言”?
“庚子”作为干支纪年之一,随着历史的发展也被赋予了相关的种种民间传说和习俗。
当代国人对于“庚子”及“庚子年”有着双重印象,一方面是民间社会根据我国传统干支、五行理论而推断出“庚子大坎”的说法;另一方面则是受到近代历史教育后产生的屈辱历史记忆。加之“子”为十二地支之魁,“子鼠”更是民间熟知的十二生肖之首,象征新一轮更替的开始,故而此年发生的事件似乎更容易引人关注。
而“庚子有灾”的讨论,甚至由于2008年(戊子年)出现南方雪灾、汶川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衍生出“鼠年多灾”的说法,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人们的精神焦虑、不安和混乱。
从客观上来讲,由“庚子”引发的一系列讨论都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蕴,我们对此应该持有理性的认识。
就传统社会的“庚子预言”来看,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而这种忧患意识又促使人们保持清醒和理性,能够不畏艰难、自强不息、勇往直前。而各种自然灾害的存在、发展、消退也都是某种客观规律的反映。遭遇这些困苦和磨难,我们所能做的唯有勇于面对,积极应对,有效防范,奋力抗击。

谁能帮我解释下我算的易经四柱与流年神煞

兄弟,你走进迷宫了。四柱预测主要依据五行生克制化刑冲合害,神杀此言吉彼言凶,只在五行分析后应何人何事时参考而已。神杀是过去落第文人未能掌握五行变化算不准而求助的一种办法。至于你列出的神杀,去街上买本书查查就能弄清楚的,用不着在网上求解。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