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阴阳命理法不准

阴阳和太极的关系?

阴阳就是太极中的黑白两面就是阴阳能生太极

命理阴阳失衡怎么补救?

你是说你的八字里面阴阳失衡是这个意思吗?如果是八字出现这种情况一般来讲,要用风水摆件来平衡自己的阴阳失调。当然也可以通过取名字取名字是最好的一种方法。因为名字会跟随你一生这样子你就有了一个后天补救的方法,所以取名字也是一个很关键的方法。然后还要带一些配饰之类的,比如说佛珠啊,长命锁啊,这种长时间佩戴的也是可以来调整你命里的阴阳失衡的方法。所以还是有很多种方法的,你可以自己看选哪一种方法。

为什么最好的易经大师也会有时算命算不准?

许多人坚信算命就是骗人,除了仍然没有摆脱曾经接受的教育的影响,认为算命就是封建迷信,就是伪科学之外,再就是也可能曾经让人算过命,而结果表明并不准确。 其实,算命算得不准完全是正常现象。街头巷尾,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摆摊算命的,面前铺一张纸,上面画着太极图,配着"周易预测"、"四柱预测"等等的字眼,搞得非常神秘。但这些人中,十有八九仅仅懂得一些非常简单的算法,以及一些并不复杂的面相、手相知识,再加上察言观色、能言善辩的本事,如果让他们来算,能准到什么程度呢?当然,也有一些确实懂得四柱或者周易的,但真正的高手,又有几个能碰巧遇到呢? 不过,即使是真正的高手,有时算不准也并不奇怪。 西药是现代科学的产物,但是,没有任何一种西药能够100%有效,一般来说,有效率能够达到70%至80%就不错了。同样一种感冒药,有的人一服马上就好,有的人却可能基本上不见效果,但我们却不能因此就说这药是假的。医药学属于自然科学,易经属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远比社会科学精确的多,运用起来也简单的多,一般药物的有效率能达到70%至80%就不错了,那么,对于测算命运的准确率,我们凭什么要有更高的期望呢? 至于算命术测算命运的准确率,自古及今,第一流的算命大师,一般也只能算到七八成准到八九成准。有的人可能要说了:最准也只能算到八九成准,那还算什么准呢!这就要看算什么事情了。譬如算先生男还是先生女,八九成准那就不值提了,因为随便测也会有五成的准确率!但是算一个人的孩子是抱养的,算一个人身体某个精确的部位有一个黑痣,算一个人哪一年搬过家,算一个人哪一年去世,哪年升官,哪年发财等等,八九成准是不是就很让人吃惊了呢?不过,有人可能要问了:算命为什么就不能百分之百地准确呢? 测算人一生的命运,四柱、紫薇等比较实用而且相对准确的算命术都根据的是人的出生时间(四柱就是用干支表示的出生年月日时,分别称年柱、月柱、日柱、时柱,每柱天干地支两字结合,共八个字,因此又称八字),如果算命能够百分之百准确,那就意味着有着同样出生时间的人,他们的命运就会完全相同。但这是不可能的。同年同月同时辰生者,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但功业、才华、经历完全一样者,有几个?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同样的种子,同样的生命基因,在不同的环境下就可能生长为有相当差别的生命体。与之相类,不同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以及自然环境,都可能对一个人的先天命运带来不同的影响和改变:在古人看来,一个人命运的秘密就在他的生辰八字里面,但是,因为后天不同环境的影响,有着同一个生辰八字的人,他们的实际命运却可能有着很多方面的不同,譬如,有三个生辰八字完全相同的人,一个是生活在现在的北京,一个生活在现在的,一个生活在石器时代(虽然那时还没有纪年,但这样的人却一定是有的)。根据算命术测算出来的结果,这个八字的拥有者应当有三个孩子,而实际上,只有的那个人有三个孩子,北京那个人因为大陆实行计划生育,只有一个孩子,而石器时代的那个人因为当时实行群婚制,没有属于自己的孩子。 另外,人的生辰八字是在人出生的那一刻决定的,而人遗传自父母的基因却应当是在母亲有孕的那一刻决定的;所以,生辰八字不能包含父母遗传的影响,而可以肯定的是,人遗传自父母的基因对于人的命运也必然会有很大的影响,这样,具有同一个八字的人,他们的命运先天必然地会不完全相同。 还有,面相、手相等不依赖出生时间的算命术,虽然更能看出个体特征,但这些算命术经验的因素更多一些,准确性相对较差;而且,面相、手相也是在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本身,也说明后天不断地改变着先天,命运并不总是一成不变的,长期的命运测算并不总是靠得住的。 最后再补充一点。不管是八卦、四柱、紫薇斗数,还是其他的预测术,它们都出自特定的时代,其中的许多推命依据都是根据当时的具体社会情况总结出来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许多在当时正确的东西在现在却不再完全正确,这样,如果完全按照古代流传下来的预测方法来测算现在的事情,自然就会出现一些不准确。譬如,四柱算命产生于封建社会,四柱算命中的六亲之一"官"在四柱中对于女性就是夫星,代表丈夫,因为在封建社会,"夫为妻纲",妻子是受丈夫约束、管制的;但是在现在,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大大提高,以"官"来代表丈夫,对于相当数量的现代女性,这个测算方法显然就会出现失误。 正是因为有这些因素以及其他更复杂因素的影响,即使是非常高明的预测师,也不可能一算一个准。这就给大家提了一个醒:测算将来的命运时,如果算命先生口气并不十分肯定,千万不要以为这是水平不高或是在骗人,相反,如果算命先生口气非常肯定,一般情况下反倒可以认定那就是在骗人。

算命可信吗?哪种方法比较准?

算命是通俗说法,其实应该是叫数术,应该叫数术的规律。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根本不存在信则灵不信则不灵的问题!占卜之术自古传承已久,流派繁杂,方式各异,太乙,奇门,六壬,梅花,四命,紫微,金钱,鸟占,风觉,文王卦,马前课,以及广为民间流传的各种杂占等等等等。。。。。。哪种学好不需要多少年的寒暑之功? 我国古代先哲们集大智慧将宇宙无比繁复的道理进行精简进行归纳,然后将这些现象背后最本质的东西以太极,阴阳,五行,八卦等等符号来进行代表。这些符号所代表的象意非常广泛,例如五行的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符号,并不是指金属,木头,液体,火,土地这么简单。简单的来说一切性质坚硬的皆可为金;一切表现为生长,成长的都可为木;一切体现为流动,周而不息的现象都可称水;如此种种,在于人事的应用时,根据时间,空间等诸多因素,将这些符号反向拓展,以求发现事物发展的方向和规律(民间的请仙算命不算,那实在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可能真有鬼神吧。。。。。)。所以不管你信也好不信也罢,这些规律不会因为你来改变。 鲁迅先生说过:中国的根本尽在于道教。而道教的思想是什么呢? 我们中国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文化核心无非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切都是围绕着自然的道理来运作和发展的。 所以不要轻易的就去否定这些东西。 一般是按生辰八字的,属于先天性的,还有按推盘布局报数的算法,像梅花易数等。当然还有别的像‘铁板神数’就不是以上两种,当然还有厉害的‘奇门遁甲’不过目前我还没听说身边的人会的,但劝你不要随便学‘奇门遁甲’有人说算命的,算以前的准,但算没发生过的就不准啦。其实不是的,有句话叫做‘信命不要任命’相信接触过易经和占卜的都知道的,因为发生的事不能改变,但没发生的事有很多变数的,虽然能预测出来但因为某些原因会改变,但也不是随便改变的,但是像街上的那些先生只能算娱乐而已【也有高手】 命运是人生的轨迹,它与生俱来,沿着大致的方向发展,但在一定的范围,程度内,人生环境,人生方式,人生态度,会发生改变,由量变到质变,个别的还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识命者,能了解人生的大致趋向,正视未来的凶吉祸福从,而改善自我,使命运向好而更好的方向发展 还有日本注重手相算命,而中国看手关键是看病 手相和占卜是两码事

太极阴阳图说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

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唯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

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1]

原文解释

上篇

第一节:自无极而太极。

周子原书有‘自’,朱熹删订之。是知无极无自故。

极,言对待之极至也。与‘仪’类同,然仪以用身外易知,极乃天地造化之极,有自于其中,难以言也,故异之。

无极,极化谓太极,去极化达无极。两极并举,对立之成也。两极调和谓中,然中庸,非此无极也,中庸之尽也必以此,故以异乎彼者言之于道源也。道者万物玄同圆觉之修,尽归者此无极也。所谓无极,即非无极,是谓无极,而凡夫之人贪着其事;所谓凡夫者,即非凡夫,是谓凡夫。

梁武帝问李兴业“太极”有无,李以“易有太极”对曰:“是有”。邵雍曰:“太极既分,两仪立焉。”“一气分而阴阳判。”(《观物外篇》),刘牧曰:“太极者,一气也。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一气所判,是曰两仪。”(《易数钩隐图》)

无极而太极,不明此而修者,必不得至易之门,谨此。

第二节: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太极动而生阳,是本自非动也。本自非动不谓静,有以别于后之谓静也。

一动一静,各一其性而言之也,以象观之谓一阴一阳。若非一之,则其一体而运,非相,非非相。为以一之,故得互为其根,成就两仪。两仪立,阳变阴合,化中偏正,万象成焉。

第三节: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

阳变阴合,化中偏正有差,万象成焉。如于道经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乃阴阳归极中也,偏正出万象。

五气(气):水、火、木、金、土。

四时(质):木、火、土、金、水。

气质并行,是生万化也。

五行一阴阳也,……:此明于生化之道,破五形相归阴阳,阴阳非相即归太极,极亦非,是则无极。

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一其性者是取定相而定之,故有以分之;所谓定相,即非定相,故得五行之周行也。

第四节: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无极之真者,非动,非非动之体也。

二五者,五气、四时也。二五之精者,精微稽极,感化之体也。

妙,玄玄所成也。通书之言‘几’者,当谓于此。

凝,凝滞,是成相体也。

乾坤、男女,分列《周易》上、下篇。序卦传有以述焉,是明于此四者,非二也。

道,乃述于此图上下通达之行也。故‘一阴一阳之谓道’,是明其行行之谓也。

第五节: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二气者:乾坤,天地之气也;男女,阴阳之气也。

化生万物之理,乃二气变合之道也。

生生之谓,乃各为阴阳、天地之效而变化也,是得无穷。所谓天地、男女者,即非天地、男女,是谓天地、男女。

第六虚节:

上述五节,可列五行欤?下亦一五节,其亦可列一五行欤?存之。

下篇

第一节: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

上篇言大象,此处究小宇也,形异理同。

惟人者,自居故成万执。灵秀为人,得者可造化,可成归。

一形一神,神变形合。善恶秉阴阳,万事类万物。

感动者,‘非幡非风,仁者心动’也。

此可谓‘生生’。

第二节: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

人极类太极。人极之先,不惟人得之。

中正,何非中庸,法于无极。仁义乃成生生之易, 法于阴阳。非动,非非动之体,有似于静,故主静焉。

天地、日月、四时、鬼神,圣人合之,成三之蕴也。调和之,尽象穷理。

此可谓之‘离明’。

第三节: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

吉凶生大业。

定吉凶者,明悖逆顺成也,以之一人性。

此可谓‘顺逆’。

第四节: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

天地人三才立矣,行于大化。

言道者,乃以明道之所成与归欤?!

原始,还原本始。反终,返终也。终始本一,至矣。

死生之说,历死生修者知之,吾等不知也。知之修练,谓之圣人。

此谓‘修道’。

第五节: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大者达也。易者死生反类之变也。本立而道生。

斯,化道也。其,通途。至,一行也。矣,止于至善。

此谓‘无形’。

第六虚节:

全书二百五十字,去一自,二百四十九字。

图与书:形而上者谓道,形而下者谓器。

余续博注

原图本是“动阳”与“静阴”,而“阳动”、“阴静”则为朱熹所改。

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其次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其次以为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庄子》

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有有也者,有无也者,有未始有无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无也者。俄而有无矣,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庄子》

乾坤其易之缊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周易系辞》

“形而上者是理,形而下者是物”(《朱文公易说》)。以其不紊而言,则谓之理。

明曹端,读《太极图说》、《通书》、《西铭》,曰:道在是矣。笃志研究,坐下著足处两砖皆穿。

重点解析

1、太极图中的倒"S"线将太极图清晰地分为两个关联部分,表明任何事物的内部都是有结构的。

2、太极图的两个部分用不同颜色相区别,分为阴和阳,以倒"S"线相隔,表明这两个部分是相互独立、不容混淆的。

3、太极图的两个独立块面各有一个对方的小点,即阳块中有阴小点,阴块中有阳小点,表明同一事物结构中的独立部分与对方有不容混淆的包含关系。也就是说,虽然阳中含阴,阴中含阳,互相包含,但是不论是块还是点,都是绝对独立的,没有混淆界线。

4、太极图是圆形图,一是表示运动和结构有规则,二 是表示运动以旋转为基本形式,三是表示运动是流畅圆润的。

5、太极图是对称图,整个结构均衡对称,表明一个稳定的结构其内部能量是均衡的,独立的双方都有均衡的能量和平等的结构地位。

6、内部绝对对称的圆图也表明,太极的运动是无摆动、无震动的旋转运动。

7、太极图的阴块和阳块都有大头和小尾的形状,表明事物运动是有方向性的,可以显示太极图的正旋与反旋的旋转方向。

8、太极图阴块和阳块的大头与小尾,还表示阴块和阳块在旋转中的强弱变化,大头为强,小尾为弱,在大头处有对方的小点,同时与对方的小尾衔接,这就显示了太极内部两种能量的变化由小到大,又由大到互变的变易性,呈现出物极必反的状态,这就是易理产生的根源。

9、根据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我们能看到,太极图是由两个平衡对立的阴阳鱼组成的。阴阳互化而万物出。①太极图与道家的“物极必反”理论相对应。也就是说道家认为:事物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乐极则生悲就是这个道理。只有阴阳的平衡才能构成和谐的“道”。道家把阴阳太极理论整个运用到了其思想体系中。《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可见道家认为万物是由阴阳构成的,而阴阳又构成了“道”。②儒家同样认为阴阳是一个平衡的整体,太极图中阴阳各自参半,形成天平一样平衡,任何一方多或少都将破坏平衡。所以我们就必须要保证阴阳的和谐、平衡。这与儒教提倡的“中庸”理论相吻合。③

综上所述,太极图有七大含义:结构、规则、玄机、均衡、圆融、变易和方向。

关于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八卦天干地支的再思考

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八卦天干地支其本质是对可见的不可见的能量本体的描述,因为统摄“有”的“无”具有无限尺度和层次,所以具有可分割的无穷无尽的特点,就是说没有所谓绝对的广阔大高深,也没有绝对的狭窄小低浅,这些概念都是相对的,看其参照物而有的,当探讨到“无”的层次时便没有了参照物,因为参照物即是“有”的部分,所以变得“不可说”,语言便没有了可以说之的参照物。比如高山是以人为参照物说的,如果以地球为参照物,高山就不再显出其“高”了。就像逻辑学,人们都知道1+1是简单的,这是因为人们无意识状态下主观认为1作为参照物是天经地义,无需证明的,但事实上1下面还有东西,作为它的参照物,也就是有承载它的东西在下面。所以要证明1+1就需要顶级科学家。现代数学为科学的基石,哥德巴赫猜想是基石中的基石,中国的陈景润证明了其中的1+2。现在还不能证明1+1。可见,不可分的下面仍然是可分的,这就是相对论。也就是中国古语说的,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中国古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八卦天干地支中,无极是绝对的,即是无中生有是绝对的客观存在,但无是不可探讨的,因为没有保参照物,时空和逻辑语言思维在“无”面前都失去了其所有的功能。所以无是不可认识的,“认识”本身就是“有”的一部分,有其局限性。所以“无”是需要悟之,感之,体之,融入其中,成为其中一部分,所以要忘我,由有入无之境地,方能得着无中之有,才能不识而识。这也是圣经,易经,心经所说的真理,但经典不是真理本身。经典为名真理为实,经典是对真理的描述,还是“有”的范围,所以不能统摄“无”的范围。而“有”确是相对的,既太极阴阳五行八卦天干地支是相对的,是时空出现前后的相对概念。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八卦天干地支就是这个绝对论相对论的具体应用。具有实用价值的就是阴阳五行八卦天干地支,因为是属于后天的可操作的,无极太极属于先天状态不可操作的,只可顺从的遵循的,而先后天是同时存在的,先天为后天的承载者和能量供应者,是其母体,无时无刻不再加持后天的一切可见不可见的能量。阴阳五行八卦天干地支描述的后天的时空尺度不一样,其中有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也有交集。这就是中国古人的厉害之处,当然,国外的古文明应该也有相关的深度,只是认识工具不是用阴阳五行八卦天干地支来阐述,但认识的宇宙本体是同一个。即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八卦天干地支同时在阐述同一个真理,只是侧重点不同,需要相互配合更好认识真理本身。就像西方的十二宫即是中国的二十八星宿,但观察的确实同一个天空,因为主观性的东西不同所以,把乐观的星空区域做了不同的划分,其认识确是一致的,各有千秋。阴阳五行八卦天干地支也是如此。其应用的时空尺度是不一样的。真理是活的无时无刻在变化的,是能量,是信息,是物质,是有,是无的母体。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