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智慧乾卦六龙御天

易经的智慧的名称:易经的智慧

规格:34盘DVD易经的智慧(共150集)
出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出版社:定价:590
版权信息
刊号:ISBN 978-7-88912-181-1
目录
第一集.阴阳之道
第二集八卦定乾坤
第三集易经与命运
第四集破解占卦
第五集.乾坤易之门
第六集乾卦六龙
第七集六龙御天
第八集孔子文言传
第九集.阳极成阴
第十集地道柔刚
第十一集.乾坤之道
第十二集始生之难
第十三集蒙以养正
第十四集需要等待
第十五集待机之道
第十六集争强好胜
第十七集化除讼累
第十八集师忧比乐
第十九集师出正道
第二十集亲比和谐
第二十一集情投意合
易经的智慧2
目录
第二十二集 卦有次序
第二十三集 小有畜聚
第二十四集 以小养大
第二十五集 实践天道
第二十六集 柔能克刚
第二十七集 天下太平
第二十八集 君子的责任
第二十九集 否从泰来
第三十集 无道则愚
第三十一集 否极泰来
第三十二集 一视同仁
第三十三集 万众一心
第三十四集 为富要仁
第三十五集 谦恭合礼
第三十六集 谦谦君子
第三十七集 乐极生悲
第三十八集 择善而从
第三十九集 整治腐败
第四十集 临事而惧
第四十一集 亲临现场
第四十二集 观察瞻仰
第四十三集 见微知著
第四十四集 慎始善
易经的智慧3
目录
第四十五集 序卦之道
第四十六集 文化与文明
第四十七集 铲除梗碍
第四十八集 治狱之道
第四十九集 人文精神
第五十集 装扮得体
第五十一集 贲极剥始
第五十二集 硕果不食
第五十三集 剥极而复
第五十四集 复兴之路
第五十五集 无妄而正
第五十六集 避祸成事
第五十七集 大畜德性
第五十八集 慎始敬终
第五十九集 颐养之道
第六十集 自作自受
第六十一集 大过大悟
第六十二集 化解大过
第六十三集 处险不惊
第六十四集 用险止险
第六十五集 向上提升
第六十六集 光明大道
第六十七集 易经体例
第六十八集 上经综述
易经的智慧4
目录
第六十九集 无心之感
第七十集 心心相印
第七十一集 致恒之道
第七十二集 天长地久
第七十三集 退隐山林
第七十四集 全身而退
第七十五集 大壮之道
第七十六集 严防非礼
第七十七集 光明磊落
第七十八集 宽以待人
第七十九集 忧患人生
第八十集 心地光明
第八十一集 诚信齐家
第八十二集 忠厚积善
第八十三集 多疑之害
第八十四集 和而不争
第八十五集 越挫越勇
第八十六集 止于至善
第八十七集 化险为夷
第八十八集 待时而动
第八十九集 崇尚自然
第九十集 二合为一
第九十一集 损以修己
第九十二集 为道日损
第九十三集 损极而益
第九十四集 为学日益
易经的智慧5
目录:
第九十五集 决所当决
第九十六集邪不胜正
第九十七集不期而遇
第九十八集宣扬文化
第九十九集聚合之道
第一百集 聚少离多
第一百零一集 积小成大
第一百零二集 适时上升
第一百零三集 处困之道
第一百零四集 坚持正理
第一百零五集 不变而通
第一百零六集 供养无穷
第一百零七集 革新之道
第一百零八集 顺天应人
第一百零九集 革故鼎新
第一百一十集 礼贤上士
第一百一十一集 奋发警醒
第一百一十二集 长治久安
第一百一十三集大忧大定
第一百一十四集 止其所止
第一百一十五集 循序渐进
第一百一十六集 悠久稳健
第一百一十七集 情理难决
第一百一十八集 知敝永终
第一百一十九集 永丰宝丰
第一百二十集 出丰之道
.........
《易经》是中国最古老、最深邃的经典,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纵览几千年中华文明史,易学始终贯穿于中国文化脉络之中,大到安邦治国,兼济天下,小到独善其身,明达君子之志,历代大儒无不躬身研易。

周易解卦乾卦自强不息 六龙御天 元享利贞 阳固品健是什么意思

第一句不用解释了吧..发奋努力.
第4句因该是少近女色吧.哈哈.
其他的不知道.随便说说

时乘六龙以御天什么意思


六龙的解释

(1).谓《易》乾卦的六爻。《易·乾》:“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孔颖达 疏:“ 乾元 乃统天之义,言乾之为德,以依时乘驾六爻之阳气,以控御於天体。六龙即六位之龙也;以所居上下言之,谓之六位也。” (2).指太阳。神话传说日神乘车,驾以六龙, 羲和 为御者。 汉 刘向 《九叹·远游》:“贯澒濛以东朅兮,维六龙於扶桑。” 晋 郭璞 《游仙诗》:“六龙安可顿,运流有 代谢 。时变感人思,已秋复愿夏。” 宋 王安石 《休假大佛寺》诗:“六龙高 徘徊 , 光景 在我裳。” 明 薛蕙 《效阮公咏怀》:“六龙匿西山,蒙汜扬颓波。” (3).古代天子的 车驾 为六马,马八尺称龙,因以为天子车驾的代称。 汉 刘歆 《述初赋》:“揔六龙於驷房兮,奉华盖於帝侧。” 唐 李白 《上皇西巡南京歌》之四:“谁道 君王 行路难,六龙西幸万人欢。”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金鳌山》:“少焉,千乘万骑毕集,始知为六龙 临幸 。” 吴梅 《步北城狮子山访阅江楼遗址不得》诗:“六龙曾此驻云车,何处重寻帝子家。” (4).六兄弟的美称。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后贤志》:“ 宓 六子,皆英挺逸秀,号曰六龙。”《晋书·温羡传》:“父 恭 , 济南 太守,兄弟六人并知名於世,号曰六龙。”《晋书·卞壸传》:“父 粹 ,以清辩鉴察称。兄弟六人并登宰府,世称 卞氏 六龙。”

词语分解

六的解释 六 ù 数名,五加一(在钞票或单据上常用大写“陆”代):六书(古时分析汉字形、音、义而归纳出来的六种造字法)。六甲。六艺(.古时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 技艺 ;.六经)。六欲 龙的解释 龙 (龙) ó 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 动物 ,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龙舟。龙灯。龙宫。龙驹(骏马,喻 才华 出众的 少年 )。画龙点睛。龙蟠虎踞。 古生物学中指一些 巨大 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

易经的智慧的曾仕强《易经的智慧》

《易经的智慧》讲座长达150集,历时半年,曾教授将用他招牌式的微笑和轻松幽默的语言,引领观众和读者自在挖掘《易经》这座智慧的宝藏!本书由《易经的智慧》电视讲座整理而成。这是曾仕强教授首次讲授《易经》64卦,教授告诉我们,对《易经》原文晦涩难懂的语言进行了现代化诠释,赋予了《易经》全新的生命意义,这让更多徘徊在易学门外的人们,也能够轻松领悟那深邃而又简单易行的人生智慧。
第一部分
中华民族最古老的经典著作——《易经》,是中国哲学思想的起源,无论是老子“道可道非常道”之中的道,还是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中的道,都来源于《易经》中最基本的的思想,那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那么阴阳是怎么产生的?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阴阳的思想对中华民族,又有着怎样重要的影响呢?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但是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大家看过巴比伦的文化、希腊的文化,如果说这些文化明显不同,却仿佛又很相近,但是如果说它们相同,却又好像差得很远,那到底是近还是远,到底是同还是不同? 第1节:阴阳之道(1) 第2节:阴阳之道(2) 第3节:阴阳之道(3) 第4节:阴阳之道(4) 第5节:阴阳之道(5) 第6节:阴阳之道(6) 第7节:八卦定乾坤(1) 第8节:八卦定乾坤(2) 第9节:八卦定乾坤(3) 第10节:八卦定乾坤(4) 第11节:八卦定乾坤(5) 第12节:《易经》与命运(1) 第13节:《易经》与命运(2) 第14节:《易经》与命运(3) 第15节:《易经》与命运(4) 第16节:《易经》与命运(5) 第17节:《易经》与命运(6) 第18节:《易经》与命运(7) 第二部分
《易经》作为中华文化的群经之始,一方面从哲学的角度指导着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发展;另一方面,《易经》的占卜功能始终神神秘秘、隐隐约约。那么《易经》的占卜到底有多大的精准性?孔子是如何评价《易经》的占卜功能的?我们又怎样才能卜到属于自己的那一卦呢?《易经》的占卜功能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神神秘秘、隐隐约约,如果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某个人说自己会卜卦,那么我们会不由自主地觉得这个人顿时神秘起来。作为至圣先师的孔子,因为喜欢《易经》而韦编三绝,但他却忠告世人:不占而已矣。既然占卜是《易经》的功能之一,为什么孔子又劝我们不占呢? 第19节:破解占卦(1) 第20节:破解占卦(2) 第21节:破解占卦(3) 第22节:破解占卦(4) 第23节:破解占卦(5) 第24节:破解占卦(6) 第25节:乾坤易之门(1) 第26节:乾坤易之门(2) 第27节:乾坤易之门(3) 第28节:乾坤易之门(4) 第29节:乾坤易之门(5) 第30节:乾坤易之门(6) 第31节:乾卦六龙(1) 第32节:乾卦六龙(2) 第33节:乾卦六龙(3) 第34节:乾卦六龙(4) 第35节:乾卦六龙(5) 第36节:乾卦六龙(6) 第37节:乾卦六龙(7) 第38节:六龙御天(1) 第39节:六龙御天(2) 第40节:六龙御天(3) 第41节:六龙御天(4) 第42节:六龙御天(5) 第43节:六龙御天(6) 第44节:六龙御天(7) 第三部分
孔子批阅《易经》韦编三绝,绑竹简的牛皮都被翻断了很多次。他对乾坤两卦的卦辞进行了详细的注解,留下了旁通四达的《文言传》。《文言传》中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深邃哲理,何以被后世学者奉为“千古文章之祖”?包含着宇宙人生奥秘的“元、亨、利、贞”与儒家所讲的仁、义、礼、智、信,又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呢? 《易经》是谁创造的?它又是什么时候完成的?我们有两句话可以概括: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人更三圣是指:伏羲、周文王、孔子。但是真的是他们三个人完成了这么伟大的创作吗?我想不太可能。 第45节:孔子《文言传》(1) 第46节:孔子《文言传》(2) 第47节:孔子《文言传》(3) 第48节:孔子《文言传》(4) 第49节:孔子《文言传》(5) 第50节:孔子《文言传》(6) 第51节:孔子《文言传》(7) 第52节:阳极成阴(1) 第53节:阳极成阴(2) 第54节:阳极成阴(3) 第55节:阳极成阴(4) 第56节:阳极成阴(5) 第57节:阳极成阴(6) 第58节:地道柔刚(1) 第59节:地道柔刚(2) 第60节:地道柔刚(3) 第61节:地道柔刚(4) 第62节:地道柔刚(5) 第63节:地道柔刚(6) 第64节:乾坤之道

006 乾卦六龙(学习总结)(续)

接前段: 006 乾卦六龙(学习总结)(未完待续)

下面,我们来讨论乾卦的每一爻以及对生活的启示。

乾卦有六条阳爻,分别对应六中不同的龙。他们自下而上分别是:潜龙、见龙、惕龙、跃龙、飞龙和亢龙。根据这六爻,我们可以分析出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下面我们可以根据爻辞来一爻一爻的分析。

初九描述潜龙,爻辞为“潜龙勿用”。这是整个八卦第一卦的第一爻,非常重要。它代表的是龙在刚开始时候的状态:潜龙。刚开始的时候,我们需要养精蓄锐,提高自己,不要轻易的表现自己的能力。“勿用”的意思不是说不用,而是说不要轻易的用。在这里,我们可以联想到两个人:孔明和仲永。一个是卧龙,养精蓄锐二十多年,一个是早早地表现自己的才华。后来每个人的发展大家也是十分了解的。

九二描述见龙,爻辞为“见龙在田,利见大人。”根据上一爻,我们不能轻易地表现,那我们是不是就一直“潜”下去呢?当然不是。当养精蓄锐当一定程度,我们就需要开始合理地展现自己的才华。那,如何判断自己应该到达“见龙”这一步呢?答案就是可以担当。也就是说,当别人给你一个任务,就能够顺利完成的时候。而不是说给你一个任务,你自己还需要准备准备,学习学习。

九三描述惕龙,爻辞为: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根据上一爻,当我们养精蓄锐到合适的时间之后,我们需要开始展现自己。然而,当开始展现自己之后,我们的处境就会变得比较危险。因为在一个团体中,你的展现肯定会引起某些人的不满,他们就有可能针对你。这时候就需要非常的警惕,事事都要小心,得夹着尾巴做人,不然就会被人抓住把柄。

九四描述“跃龙”,爻辞为“或跃在渊,无咎”。根据上一爻,当我们到达“惕龙”这一阶段的时候,其实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了。这时候,如果你还想更进一步,那处境就会更加危险。从“潜龙”到“见龙”再到“惕龙”这是一个相对自然的过程。但是从“惕龙”到“跃龙”,这需要更大的努力。这是一个质的飞跃,因为它从下卦到了上卦,是一种比较大的变动。到达“跃龙”之境之后。你有可能更进一步,到达“飞龙”的境界,也有可能一退千丈,重回“潜龙”之境。所以十分的危险。正是因为如此,有的人选择一直在“惕龙”这个阶段,而不打算再进一步,不打算冒险。在这里,进步不进步真的是没有对错,只是一种个人的选择。

九五描述“飞龙”,爻辞为:“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这是在“跃龙”之后的一个状态,几乎已经达到了顶峰,这时候一定要注意,一定要有大的度量,一定要懂得适可而止,一定不能脱离群众,毕竟,越优秀越孤单。这里的危险是因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脱离群众,那就会酿成大祸。

上九描述“亢龙”,爻辞为:“亢龙有悔”。这一卦描述的是一种物极必反的状态。在“飞龙”之后,还不满足,打算更进一步,然后导致脱离群众,最终就不会有太好的下场的。所以说要适可而止。

所以,在这儿我们可以看的是,乾卦的六爻分别是对“龙”各个阶段的描述。首先,有本事的人才可能被称为“龙”,我们大多数人还是好好努力提高自己的本事吧。一旦你成为龙,准备更进一步的时候,乾卦大致的告诉了你每一阶段需要注意的事情。如果你懂得这些道理,你会能在一定程度上趋吉避凶。所以说,《易经》真的是一部人生的宝典。

六龙在御在文言文什么意思

1.“六龙”,指乾卦的六爻。
2.指太阳。神话传说日神乘车﹐驾以六龙﹐羲和为御者。
3.古代天子的车驾为六马﹐马八尺称龙﹐因以为天子车驾的代称。
4.六兄弟的美称。
5.天干地支纪年中一个甲子60年的周期循环中,天干中的“甲”共出现了6次。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