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普光明藏经发财

阿弥陀佛,请问师兄们那念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怎么求智慧学业呢_百度知 ...

这部经有三个翻译的版本,最早是元魏菩提流支译的《无字宝箧经》,其后是地婆诃罗翻译奉召翻译的《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再就是同样名为地婆诃罗翻译的《大乘遍照光明藏无字法门经》,这三个翻译的版本以《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翻译得最好,因为是奉召翻译,作为严格的翻译和审查程序,所以这种版本翻译得最好,表达得最准确,感应也最强烈,效果最好,并且在唐时即已入藏。而另外两个翻译的版本,尤其是《大乘遍照光明藏无字法门经》部分地方与三藏经典相违,文句亦多有舛错,学界多认为这个是奉召翻译前先打的草稿,而再译二字系后人添加。从持诵的情况来看,《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感应最强烈,非其他二版本可比拟。这部经如如意珠,如果至心持诵,其效果是很好的,且有求皆得,持诵到300部时效果尤其明显。亦建议读《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这部经功德极大,受持一遍即是对佛的法供养,对诸菩萨的法供养,比一般的七宝供养功德大许多,且又能所求皆得,这个是真实不虚的。因为受持这部经,佛见其人已成佛道,视为亲近之人,长加眷顾,所以后福无尽。一些此经的师兄认为300部之后,效果就越来越强,与念诵100万准提咒之后,做火供效果还肯定些,有缘人可以一试,此经很短,可以列入常课。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依龙藏校对标点版,可复制打印持诵)
唐中天竺三藏法师地婆诃(hē)罗奉敕(chì)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qi)阇(she)崛(ku)山中,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是大智精进善巧,证无言法获妙辩才,是处非处不相违反,善调身心具诸解脱,常游三昧不舍大悲,惭愧为身智慧为首,多所饶益如大宝洲,了知诸法善不善相,不著文字而有言说,于真俗门洞达无碍,深明实际不住其中,善能分别而无所受,虽厌生死常护世间,周遍十方有大名称,于真妙藏寂然宴息,虽现受身永出三界,而行诸有勉济众生,平等教诲志常贤善,平等怜愍心无染著,能令自他莫不清净,成就如是无量功德。其名曰胜思惟菩萨、法震音菩萨、妙身菩萨、法辋(wǎng)菩萨、辩积菩萨、持地菩萨、持世菩萨、大名称菩萨、具诸辩菩萨、千容相菩萨、功德山菩萨、莲华眼菩萨、莲华面菩萨、珠髻(jì)菩萨、妙音菩萨,如是等菩萨摩诃萨,皆如童子色相端严,于此众中而为上首。
尔时观自在菩萨与恒河沙等绍尊位者诸菩萨俱。殊胜见菩萨与无央数天帝释俱。虚空藏菩萨与无量菩萨及无量四天王众俱。大势至菩萨与无量亿梵天众俱。遍吉祥菩萨与无量婇(cǎi)女俱。普贤菩萨、不空见菩萨、星宿王菩萨、离疑菩萨、息诸盖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各与无量菩萨众俱。其中亦有无量诸佛,自变其身作菩萨像。尊者舍利弗、摩诃目揵(qian)连、摩诃迦叶,如是等大阿罗汉,各与无量声闻众俱。那罗延等无量天众,乃至恒沙国土日月诸天,威光照耀悉来佛所。至佛所已。彼天威光不能复现,犹如聚墨对阎浮金。婆楼那龙王、德叉迦龙王、阿那婆达多龙王、美音乾闼(tà)婆王、无扰浊迦楼罗王、各与无量诸眷属俱,来入此会。十方世界如恒河沙所有菩萨,咸于本土启请如来,与诸四众同时到此,各持种种出过世间殊好供事,奉上于佛诸菩萨已。即于会中坐莲华座。
尔时胜思惟菩萨摩诃萨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我今欲请二字之义,惟愿如来垂哀见许。”
佛告胜思惟菩萨言:“善男子,欲有问者随汝意问,如来不为一众生故出现世间。为欲利益无量众生而出现耳。于是胜思惟菩萨即白佛言:“世尊,何者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何者一法,是诸菩萨应常护持?何者一法,是诸如来现所觉了?”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以如来威神之力,乃能问我如是深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
“善男子,有一种法菩萨应离,所谓欲贪。善男子,如是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瞋怒。如是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愚痴。如是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我取。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疑惑。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憍(jiāo)慢。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懈怠。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惛眠。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爱著。善男子,如是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
“善男子,汝复问我,何者一法,是诸菩萨应常护持?善男子,谓诸菩萨非己所安不加于物。若诸菩萨守护此法,即是能持诸佛如来一切禁戒。何以故?自爱身命不应杀生。自重资财不应偷盗。自护妻室不应侵他。如是等行皆名一法。善男子。若有敬顺如来语者,于此一法常当忆念。何以故?无有众生爱乐于苦,凡有所作悉求安乐。乃至菩萨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为自他皆得乐故。善男子,以如是义我说此言。非己所安不加于物,如是一法是诸菩萨应常护持。
“善男子,如汝所问何者一法是诸如来现所觉了。善男子,无有少法是如来觉。何以故?如来觉者无所觉故。善男子,一切法无生是如来觉。一切法无灭是如来觉。一切法离二边是如来觉。一切法不实是如来觉。善男子,诸业自性是如来觉。一切法从因缘生,是如来觉。因缘之法犹如电光,是如来觉。以因缘故而有诸业,是如来觉。善男子,一切法性普光明藏,是如来觉。善男子,何故法性名普光明藏?善男子,世出世智依之以生,如母怀子故名为藏。若智生时反照其本,如是法性为般若波罗蜜之所摄藏,是故名为普光明藏。善男子,一切法如幻如焰,是如来觉。善男子,诸法实性一味解脱,是如来觉。一味解脱是即名为普光明藏。善男子,一相法是如来觉。云何一相?所谓诸法不来不去、非因非缘、不生不灭、无取无舍、不增不减。善男子,诸法自性本无所有不可为喻,非是文辞之所辩说。如是一法,是诸如来现所觉了。”当佛说此庄严王离文字普光明藏法门之时,有十地菩萨所见微尘数众生,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复有如是微尘数众生,皆发声闻辟支佛心。复有如是微尘数众生,在地狱者皆得离苦生人天中。无量菩萨得入初地。无量菩萨得百千三昧。无量众生悉蒙利益无空过者。
尔时佛告罗睺(hóu)罗言:“善男子,我此法要汝当受持。”说是语时,会中有九十亿菩萨摩诃萨,承佛威神即皆避座,白佛言:“世尊,我等誓当受持如来所说法要,于此娑婆国土最后时中,见有其人流通为说。”
尔时四天王白佛言:“世尊,若有能持此经典者我当拥护,令其志愿皆得满足。所以者何?能持此经是法器故。”尔时世尊,普观众会而作是言:“诸仁者,我此所说甚深方广希有法门,非诸众生有少善根而能听受。能听受者即为承事供养于我,亦为荷担无上菩提。是人当得辩才无碍。决定生于清净佛土。是人临终定得亲见阿弥陀佛菩萨大众而现在前。我今在此耆(qi)阇(she)崛(ku)山诸菩萨众所共围绕。彼临终时亦如是见。当知是人即为已得无尽法藏。当知是人得宿命智。当知是人不堕恶道。善男子,我今说此一切世间难信之法,设有众生作五逆罪,闻是经已书持读诵为人解说,所有业障咸得消除,终不受于恶趣之苦。斯人即为诸佛菩萨之所护念,在在所生诸根具足,蒙佛灌顶五眼清净。善男子,取要言之,我见是人已成佛道。”
佛说此经已,胜思惟等一切菩萨,及诸声闻天部,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一般300部后,来财会比较猛。因这个法会中持世菩萨发愿流通此经,而佛嘱咐诸佛菩萨护念持经之人,当然,持世菩萨会竭力去护念诵经之人,因为持世菩萨就在这个法会上,而雨宝陀罗尼的主尊就是持世菩萨,圣持世经里讲只要念持世菩萨的名字,这个人便可以得大财喜,所以这部经实际有雨宝陀罗尼的效果(雨宝陀罗尼因读音尚待定,目前持诵较少听到受益的声音)。另外,这部经里还有虚空藏菩萨、妙音菩萨,都是管聪明的,对求学业和事业很有帮助。持地菩萨是地藏菩萨的眷属,自然于求财有助益,而药王菩萨和药上菩萨具有助益消业、治病、长寿的愿力,所以这部经进财非常猛,不比寻常。加之念这部经就是供养诸佛菩萨,且是法供养……自然这些菩萨会加持念诵之人。从求财来讲,要念持世菩萨名达六个月才会进财,所以这部经念到300-500部才开始起效,也就不奇怪了。多的就不说了……
五度如盲,般若如眼,般若的功德是不可小觑的。何况这部经就是对诸佛菩萨的法供养,法供养功德大于世间的那些金银供养。此经甚短,适合持诵。
此法门系做地藏七时,师父所推荐,师父说这部经其实才是积累福报求财最猛的经,当时我们都不信,一些师兄回来后查出了这部经的三个版本,我最开始念的是《无字宝箧经》每天5部,300部后没什么效果,放弃了一段时间,因为身体问题,修了一段时间的佛顶尊胜陀罗尼。而念《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的师兄,这个时候竟然发生了质变,几乎是,回来念《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这个版本的师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持诵其他几个版本的师兄则无甚明显变化(念其他两个版本的,有的人甚至念到了700多部),于是就去问师父,师父开示说,这部经一定要持《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这个翻译的版本才有效,这部经是如意珠,求什么得什么。他老人家一生专持这部经,如今情况有目共睹,我们有什么求他解决的,他都是为我们念这部经,他就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几乎没有他老人家解决不了的问题,这部经后面有几句话其实就包括了整个《心经》和《大威灯光仙人问疑经》的内容,自然也包含了这两部经的功德。近一年来,我闭门专持这部经,如今已能背诵如流,哪一天能达到师父那个境界就好了。不多说了,大家修吧,实修最能说明问题了。
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然后回向自己的所求。至于和其他经文的比较,我只能说,这部经是如意珠,功德非常大!求什么得什么,这一点可以肯定!很多求财的法门都只是小惊喜,不能改变一个人的富贵层次,温饱的人即使求得一点财也始终在温饱的范围,不会跃升为小富,小富的人始终在小富的范围,虽然得财,但是富贵层次没变,这部经是一部可以改变富贵层次的经,300-500部念下来,你就会知道结果了。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之我见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读诵也有一段时间了,一直想写点体会与各位师兄进行交流,但之前一直担心自己才疏学浅,恐师兄们笑话。今晚自己硬着头皮,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就当抛砖引玉,如有错误的话,希望各位师兄不吝指正。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一.学佛不可贪多,精修一门足以。

 因为如来的慈悲,我等学佛之人在末法之际,依旧能接触到如此宏大的佛学经典,这不能不说是我辈之人从前积累福报之深。佛学经典浩烟如海,就算穷究一生,也无法学完,而且每一个法门都如同瑰宝一样,光芒四射,我辈不可能不动心。像佛号就可以念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药师佛、南无地藏菩萨等等;佛咒更是不可胜数。求财的,求健康的,求子女的,各位师兄,有没有一种进入大宝库而不想空手而归啊!确实,每一个都太好了,让人不舍得放下。一位高僧对于这种心态说的很直白,说这就是“贪法”。对于这种心态,师兄们其实不必那么执着,如来一法就是万法,一法通万法自通。譬如佛法就是一棵大树,所选法门就是树根,树根不需要多,而需要强壮坚实,树根壮则树干必壮,果实也会丰硕。至于果实不必在乎是苹果还是桔子,那种水果不含丰富的维生素A,B,C,D,E,F,G呢?况且通过树枝嫁接还能生出“苹果梨”这种水果呢!

  二.佛法很简单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就揭示了佛法的真谛。何为佛法?佛告胜思惟菩萨:离欲贪;离嗔怒;离愚痴;离我取......(详见经文)。如来后面说得更加直白:不偷盗;不杀生;不侵他人妻。大家看看,佛法就是很直白,很平易近人的,一点也不玄幻。如来就是这种慈悲告诫众生:佛法就是生活,就是要大家好好活着,以慈悲快乐的心态活着。而且菩萨也不是那么高高在上,离人十万八千里,菩萨为什么要修行成大菩萨乃至成佛,就为了自己和他人得到大快乐,一切就这么简单。

  三.众生皆可成佛

  这个观点如来在《妙法莲华经》讲得最清楚,清楚得让人不能接受,以致法华大会还没正式开始,就有人自动退场。学佛的师兄都应该明白这个道理了。在《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中的这一段:“世出世智依之以生。如母怀子故名为藏。若智生时反照其本。如是法性为般若波罗蜜之摄藏。是故名为普光明藏。”这一段就和《法华经》之宗旨如出一则,人都是带有佛性的,如怀孕一样,不管如何,他就是存在在那里,修佛成功就是消除业障,让佛性、佛智全部呈现,到时自己这个躯体就被佛性所笼罩,进入菩提。因此,修佛需要很强的信心和行动力。如同雕琢玉石一样,再价值连城的玉石最开始都是存在顽石之中,只有经过千雕万刻,挨上许多刀才能成为瑰宝。学佛很简单,但是能坚持却很难,能够每一世都坚持,那就需要现世的努力积累功德了。但是,你要坚定自己一定能够成佛。

 四.该经文功德强大

 如来说完该经,在地狱者皆得离苦生人天中,无量菩萨得入初地,无量菩萨得百千三昧等等。首先,末学所读佛经很少,但是看到如来讲经完后,在地狱者皆得离苦生人天中这种现象只有这部经中有记载,其他的好像只是在地狱者停止受苦;菩萨直接升级的这种现象貌似也没出现过,只有楞严经中记载,摩登伽女直接从一个凡夫得阿罗汉果。而且如来嘱咐罗睺罗受持该法。罗睺罗代表密行,就是我做了什么也不说,等你察觉时,我已经很强大了(貌似我们中国就属于这类,哈哈!)因此,我们能够读到这部经文就真的是有很大的福报了。

 五.关于该部经求财的说法

 佛法讲究一个缘字,说实话,我就是图财,才遇到这部经的。因此,大家也不要觉得自己俗气,佛法就是最大的财富。如果要往细说,就说生活中的,大家有没有觉得自己幸运过呢?比如开车时走神,差点撞到人或电动车?也许就在冥冥中菩萨拉了一把。比如末学本人,4岁时过马路,差点被一辆卡车撞飞,当时离车子距离不到两米(末学当时就感觉车子从身后擦过,司机当时吓呆了,车停了后半天都没回过神来)。还有一次在高速路上车子都翻进了沟里,但自己毫发无伤。现在就是觉得是菩萨拉了自己一把。财富不一定就是现实中的金钱,健康、家庭幸福、子女孝顺这都是财富,再说,想发财的话,自己一边努力,一边求菩萨保佑,肯定会发财的,而且这种财富才是能守住的正财,不是那种以损耗福报来交换来的钱财的。最可悲的就是:“钱没花完,人没了。”

 好了,末学也啰啰嗦嗦的说了这么多,我就是感觉这部经融合了《心经》、《法华经》、《金刚经》的精华,包含了从四谛到成佛的教义,大家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资质,从这部经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修习方法,直至从成佛。大家加油吧!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注音版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zang四声)经
  唐中天竺(zhu二声)三藏(zang四声)法师地婆诃(he一声)罗奉敕(chi四声)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qi二声)阇(she二声)崛(jue二声)山中,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nuo二声)由他(tuo一声)数。皆是大智精进善巧,证无言法获妙辩才,是处非处不相违反,善调身心具诸解脱,常游三昧(mei四声)不舍大悲,惭愧为身,智慧为首,多所饶益如大宝洲,了知诸法善不善相,不著文字而有言说,于真俗门洞达无碍,深明实际不住其中,善能分别而无所受,虽厌生死常护世间,周遍十方有大名称,于真妙藏(zang四声)寂然宴息,虽现受身永出三界,而行诸有勉济众生,平等教诲(hui四声)志常贤善,平等怜愍(min三声)心无染著(zhuo二声),能令自他莫不清净,成就如是无量功德。其名曰:胜思惟菩萨、法震音菩萨、妙身菩萨、法辋(wang三声)菩萨、辩积菩萨、持地菩萨、持世菩萨、大名称菩萨、具诸辩菩萨、千容相菩萨、功德山菩萨、莲华眼菩萨、莲华面菩萨、珠髻(ji四声)菩萨、妙音菩萨。如是等菩萨摩诃(he一声)萨,皆如童子色相端严,于此众中而为上首。
尔时,观自在菩萨与恒河沙等绍尊位者诸菩萨俱,殊胜见菩萨与无央数天帝释俱,虚空藏(zang四声)菩萨与无量菩萨及无量四天王众俱,大势至菩萨与无量亿梵(fan四声)天众俱,遍吉祥菩萨与无量婇(cai三声)女俱,普贤菩萨、不空见菩萨、星宿(xiu四声)王菩萨、离疑菩萨、息诸盖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各与无量菩萨众俱。其中亦有无量诸佛,自变其身作菩萨像。尊者舍利弗、摩诃(he一声)目揵(qian二声)连、摩诃(he一声)迦(jia一声)叶(she四声),如是等大阿罗汉,各与无量声闻众俱。那罗延等无量天众,乃至恒沙国土日月诸天,威光照耀悉来佛所;至佛所已,彼天威光不能复现,犹如聚墨对阎(yan二声)浮金。婆楼那龙王、德叉迦(jia一声)龙王、阿那婆达多龙王、美音乾闼(ta四声)婆王、无扰浊迦(jia一声)楼罗王,各与无量诸眷属俱,来入此会。十方世界如恒河沙所有菩萨,咸于本土启请如来,与诸四众同时到此,各持种种出过世间殊好供养,奉上于佛、诸菩萨已,即于会中坐莲华座。
尔时,胜思惟菩萨摩诃(he一声)萨从座而起,偏袒(tan三声)右肩,右膝著(zhuo二声)地,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我今欲请二字之义,惟愿如来垂哀见许。”
佛告胜思惟菩萨言:“善男子,欲有问者随汝意问。如来不为一众生故出现世间,为欲利益无量众生而出现耳!”
于是胜思惟菩萨,即白佛言:“世尊,何者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何者一法,是诸菩萨应常护持?何者一法,是诸如来现所觉了?”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以如来威神之力,乃能问我如是深义。谛(di四声)听!谛(di四声)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
“善男子,有一种法菩萨应离,所谓欲贪。善男子,如是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
“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嗔(chen一声)怒。如是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
“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愚痴。如是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
“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我取。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疑惑。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憍(jiao一声)慢。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懈(xie四声)怠(dai四声)。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惛(hun一声)眠。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爱著(zhuo二声)。善男子,如是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
“善男子,汝复问我,何者一法,是诸菩萨应常护持?善男子,谓诸菩萨非己所安,不加于物。若诸菩萨守护此法,即是能持诸佛如来一切禁戒。何以故?自爱身命不应杀生,自重资财不应偷盗,自护妻室不应侵他,如是等行皆名一法。善男子,若有敬顺如来语者,于此一法常当忆念。何以故?无有众生爱乐(yao四声)于苦,凡有所作悉求安乐,乃至菩萨求阿耨(nou四声)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为自他皆得乐故。善男子,以如是义我说此言:‘非己所安,不加于物。’如是一法,是诸菩萨应常护持。
“善男子,如汝所问,何者一法,是诸如来现所觉了?善男子,无有少法是如来觉。何以故?如来觉者无所觉故。善男子,一切法无生是如来觉,一切法无灭是如来觉,一切法离二边是如来觉,一切法不实是如来觉。善男子,诸业自性是如来觉,一切法从因缘生是如来觉,因缘之法犹如电光是如来觉,以因缘故而有诸业是如来觉。
“善男子,一切法性普光明藏(zang四声)是如来觉。善男子,何故法性名普光明藏(zang四声)?善男子,世出世智依之以生,如母怀子故名为藏(zang四声)。若智生时反照其本,如是法性为般若波罗蜜之所摄(she四声)藏(cang二声),是故名为普光明藏(zang四声)。善男子,一切法如幻如焰是如来觉。善男子,诸法实性一味解脱是如来觉,一味解脱是即名为普光明藏(zang四声)。
“善男子,一相法是如来觉。云何一相?所谓诸法不来不去、非因非缘、不生不灭、无取无舍、不增不减。善男子,诸法自性本无所有不可为喻,非是文词之所辩说。如是一法,是诸如来现所觉了。”
当佛说此庄严王离文字普光明藏(zang四声)法门之时,有十地菩萨所见微尘数众生,悉发阿耨(nou四声)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复有如是微尘数众生,皆发声闻、辟(pi四声)支佛心。复有如是微尘数众生,在地狱者皆得离苦生人天中。无量菩萨得入初地,无量菩萨得百千三昧(mei四声),无量众生悉蒙利益无空过者。
尔时,佛告罗睺(hou二声)罗言:“善男子,我此法要汝当受持。”
说是语时,会中有九十亿菩萨摩诃萨,承佛威神即皆避座,白佛言:“世尊,我等誓当受持如来所说法要,于此娑(suo一声)婆国土最后时中,见有其人流通为说。”
尔时,四天王白佛言:“世尊,若有能持此经典者我当拥护,令其志愿皆得满足。所以者何?能持此经是法器故。”
尔时,世尊普观众会而作是言:“诸仁者,我此所说甚深方广希有法门,非诸众生有少善根而能听受。能听受者即为承事供养于我,亦为荷(he四声)担(dan一声)无上菩提。是人当得辩才无碍,决定生于清净佛土。是人临终定得亲见阿弥陀佛、菩萨大众而现在前。我今在此耆(qi二声)阇(she二声)崛(jue二声)山诸菩萨众所共围绕,彼临终时亦如是见。当知是人即为已得无尽法藏(zang四声),当知是人得宿命智,当知是人不堕恶道。善男子,我今说此一切世间难信之法。设有众生作五逆罪,闻是经已,书持读诵为人解说,所有业障咸得消除,终不受于恶趣之苦。斯人即为诸佛菩萨之所护念,在在所生诸根具足,蒙佛灌顶五眼清净。善男子,取要言之,我见是人已成佛道。”
佛说此经已,胜思惟等一切菩萨,及诸声闻、天部,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1>

已到达最后一页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此经出自《乾隆大藏经》大乘五大部单译经。《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汉文有四译。第一是元魏菩提流支于永平元年至天平二年间(508~535)译出,名《无字宝箧经》,一卷,僧朗笔受。第二是元魏佛陀扇多于元象二年(539)在邺都译出,名《无字宝箧经》,一卷。第三是唐地婆诃罗于永淳二年(683)在长安西太原寺归宁院译出,名《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一卷。第四是唐地婆诃罗重译出,名《大乘遍照光明藏无字法门经》,一卷。此四译中,第二译本阙佚。前面说了《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因是皇家下旨的翻译,翻译程序严格,被认为是最出类拔萃的翻译版本,历代受持感应也最强烈。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这是经题。普光明藏就是空如来藏,空如来藏又叫第九识,又叫庵摩罗识,又叫中道,又叫实相。《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四:「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说言,欲求常住,要与果位名目相应,世尊,如果位中,菩提、涅槃、真如、佛性、菴摩罗识、空如来藏、大圆镜智,是七种名,称谓虽别,清净圆满,体性坚凝,如金刚王,常住不坏」。空如来藏离言离相,所以说是离文字。
 大乘佛学有三个体系:第一是如来藏体系,第二是中观体系,第三是唯识体系。学大乘必须三个体系都要系统去学,以免受一非余。通常只学中观的人很容易执顽空见,排斥如来藏体系和唯识体系的经典,而只学如来藏体系和唯识体系的人又容易执成神我,所以,学佛最好是三个体系都要学。这部经属于方广类经典,什么叫方广,所谓方广就是最上乘之通称,讲一乘佛道的。我们知道《华严经》就是方广类的经典,其意义弘富、博大,所以遇到方广类经典需要比较大的福报。在碰到方广类经典字句时,我们要不惊不怖不畏。

回向怎么写

弟子***愿以所诵(所写)地藏菩萨本愿经之功德回向给***累生累世冤亲债主、六亲眷属、以及过去错杀、误杀、故杀的一切生灵。愿他们能够得闻佛法,随我学佛修行,争取早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恭请诸佛菩萨加持!
弟子***真心求忏悔!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怎么小回向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怎么小回向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怎么小回向
1.首先,您需要准备一本《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或者在网上下载相关电子版本。
2.接下来,您可以打开经文,仔细阅读,并认真记忆,以便在需要时能够回忆起来。
3.最后,您可以将所学到的经文反复背诵,以加深记忆,并可以和朋友或家人一起练习,以增进记忆效果。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