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周易中蕴含的哲学思想

《周易》的哲学思想是什么?

现存的《周易》一书,是由古代占卜书改造过来的,它不成于一人一时代。《周易》一书包括《易经》和《易传》两个部分。《易经》由六十四卦的卦辞和三百八十六爻(yáo)的爻辞构成,形成于殷周之际,是记载向神秘的“天”或鬼神问人间吉凶的占筮(shì)的书。《易传》由《十翼》(《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序卦》、《说卦》、《杂卦》构成,形成于战国后期到秦汉之际的儒家后学所作,是一部对《易经》基本思想的阐发和对卦辞、爻辞的解释的书。这部书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作了大量的观察和解释,其中包含着不少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值得后人研究。

周易有哪些哲学思想?

《周易》是中华文明史上一部内涵精深、影响广泛、流传久远的典籍,有“群经之首”和“大道之源”之称。几千年来,《周易》以其外在的魅力(奇特的结构形式和抽象的符号显示),以及博大精深的内涵(千古永辉的义理和复杂神奇的运算机制),吸引着人们在各个领域对其进行研究和应用,形成了庞大的易学研究体系。
《周易》一书有《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所构成,从总体上看它是一部指导人们和利用自然规律及社会发展规律的哲学著作。其中,《易经》是我国古代先哲通过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长期观察,以及对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及其结果进行高度总结概括后而形成的。它集中反映了宇宙万事万物的现象和发展变化的饿规律。《易传》则是对《易经》进行解说,用来阐发义理的哲学典籍。
《周易》历经数千年之沧桑,已成为中华文化之根,《周易》的品格和精神深藏于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中。易道讲究阴阳相济、刚柔有应,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五千年文明史上,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久历众劫而不覆,多逢畏难而不倾,独能遇衰而复振,不断地发展壮大,根源一脉传至今,是与我们民族对易道精神的时代把握息息相关的。
《周易》是我国古代—部指导人们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哲学典藉,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构成。对其书名含义,历代有多种各有一定道理的解说,其中东汉易学家郑玄说:“《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是讲“日月之道普照周天。”
一、阴阳:《易传·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观念指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万物万象,在其内部同时存两种相反的属性,它们互相依存、互相为用,处个不断的变化之中;其运动是以彼此消长的形式进行的。并始终处于彼消此长,此进彼退的动态平衡状态之中。保持着事物的正常发展变化态势。阴阳观念是一种朴素的唯物思想和辩证法思想,《周易》的主旨,就在于指导我们在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关系上保持阴阳的动态平衡。
二、爻:在《易经》中,爻是组成卦的基本单位,其中“—”称作阳爻。“--’称作阴爻。
三、卦:由阳爻和阴爻按照一定规律分别组合,进而说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变化规律的排列符号,就叫做“卦”,卦是为特定目的《占筮》而组成的符号排列,是《易经》的基本组成单位。
四、八卦:八卦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个卦的统称:是由阳爻和阴爻按不同的组合规律.以三个爻为一组分别组成的八种符号排列,《易传·系辞·上》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八个由三个爻组成的卦,也叫经卦或单卦。
五、六十四卦:由八个单卦以不同的次序两两重合、就产生了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分别由六个爻组成,也叫别卦或重卦,其中由八个单卦自身相重所成的六爻之卦,也叫做纯卦,其卦名同单卦。
--------------------------------------------------------------------------------
-- 作者:泰山
-- 发布时间:2005-6-15 20:11:43
--
《易经》的构成:《易经》有其特殊的文字体裁,即不分篇章节次,而是由六十四卦组成。而每个卦又由内外卦,卦画,卦名。卦辞、爻题、爻辞几部分构成。《易经》分为上、下经两部分,上经计三十卦,起于乾卦,止于离卦;下经计三十四卦:起子咸卦;止于未济卦。宋代大儒来熹所著《周易本义》载有《上下经卦名次序歌,内容如下:
乾坤屯蒙需讼师 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谦豫随 蛊临观兮噬嗑贲
剥复无妄大畜颐 大过坎离三十备
咸恒遯兮及大壮 晋与明夷家人睽
蹇解损益夬姤萃 升困井革鼎震继
艮渐归妹兼未济 是为下经三十四
--------------------------------------------------------------------------------
-- 作者:泰山
-- 发布时间:2005-6-15 20:12:12
--
《周易》名言录: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乾、象传》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乾、象传》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文言.坤》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易传.系辞下》
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志。 《困.象传》
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 《益.九五爻辞》
易,穷则穷,变则通,通则久。 《系辞.下》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家人.象传》
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迂,有过则改。 《益.象传》
一阴一阳之谓道。 《系辞.上》
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说卦》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文言。乾》

浅谈《易经》的哲理

说起《易经》可能有人可能会想到《周易》,其实《易经》不一定是《周易》,而《周易》一定是《易经》。而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易经》,其实就是《周易》。原本《易经》分为三部易书,分别是《连山》、《归藏》、《周易》,其中两本已经失传(连山与归藏),现在流传在世的只有《周易》这本易书。所以小编才会说《周易》是《易经》,当然还有另一个说法,至于真假小编并不知晓。
传说先圣伏羲发明六十四卦,卦辞主要应用在占卜上面,每一个卦都有着非常深刻的内涵,人们可以根据卦的含义来推断事情的吉凶祸福。而后来发展到周代,周文王将伏羲的六十四卦演变成三百八十四爻,使其占卜的功能更加全面。当了春秋时期,儒圣孔子对周易进行解释,所以后来才会被称为易经。其实《易经》是中国古代思想中的自然哲学跟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中国民族智慧的结晶。内容非常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经济等各个领域都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大意: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应该不屈不挠;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就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
这句话想必大家都非常的熟悉,经常被我们当作人生的名言警句。这句话在民国的时候,被清华大学任教的梁启超引用在《论君子》的演讲当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后来清华人便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八个字写进清华的校规里面,慢慢演变成了清华的校训。其实简单点来理解就是:我们应该像天一样,自强不息,同时我们也应该像地一样,可以对别人宽容厚道。
2、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大意:当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只有发生变化,才会让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断的发展。
其实不管是我们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还是从我们身边的一些小事来件,就会发现世间万物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比如一个朝代,当他达到发展的顶峰的时候,就开始会衰败。比如古代中国的三大盛世,都没能避免这种“盛极而衰”的结局。而能够改变这种现象的只有改革,就像宋朝的时候,如果不是那场变法,估计宋朝早就被灭亡了。而日本在清朝时期,可以说跟当时的清很像,不过因为一次改革,成为当时的亚洲的日不落国家。(明治维新)

怎么理解《易经》中的哲学

潘守宇在易经研究会上的发言提纲

易的3种含义是简易、变易、不易!
易字的组成时上日和下月,易经是用日月的运动规律来研究世界上一切运动规律的一门学问。易经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经典中的经典,是智慧中的智慧,是人生事业的指南,是趋吉避凶的宝典。
孔子在《系辞下传》中说:“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二、解析(个人浅见,抛砖引玉)    伏羲氏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其实,反映的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外,观察天地万物,在内,观察自身奥妙,明白了外在“大宇宙”与自身“小宇宙”的奥秘,然后才“发明”了“八卦”。    这一点(“天人合一”的思想)在《易经》中被反复论证——《易经》每一卦都有“卦德”,这就是以”自然之道(天道)”解释“人道”,《易经》也因此成为一切古代典籍、诸子百家思想(也是华夏民族思想)的源头。    只要看一看“乾”、“坤”
两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就知道,观察天地(“远取诸物”),得天地之德,天地何德?乃人之德(“近取诸身”)。故学习《易经》,是一种知识的积累,
更是一种道德的自省!别的不说,想想“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两者一阳一阴,相辅相成)两句,如真能理解并践行,受用终生!
《易经》曰:夫大人者与天地和其德,与日月和其明,与四时和其序,与鬼神和其吉凶。
研究周易的目的,就是要明了事物发展的规律,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向天学,向地学,向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学,向古人学,向今人学,把内求与外求相结合,进行自身修炼,通过‘悟’而达神明。适生存,趋吉利,图发展,追求知‘道’的境界,达到最终与自然界的和谐。
人是之然的产物,要因天之序,中国就是心国,一切从心开始,您我的良心就是上帝,您我的灵魂心灵 一旦觉悟了,就是宇宙的主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物我一如,也就是后来佛传入中 国的梵我一如!
为了使您的事业家庭运行在恰当的地位;恰当的限度;恰当的时间 (即最佳、最好、最合适)。使您的事业臻至完美,并保住完善状态。一定好好研究体悟易经。
一人之身有天地之象,一人之身有宇宙之象,一人之心有宇宙真理,我心即是真理,真理即是我心。
身家国同构,天地人合一。李时珍《七经八脉考》说:“内景隧道,惟反观者能照察之”,用一人之身体天地之象,宇宙之象,用一人之心追求宇宙真理,自觉了再去觉他,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一个好好修身的人才能够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一个珍爱生命,好好修身的人,您不会把破坏江山,破坏宇宙和谐当事业干!你们往那里一坐,你要学过《皇帝内经》,就是一个小周天,坐在那如果腿盘上的话就是一个标准的小周天,这个地方从会阴学穴开始到这里,这个地方叫做督脉,下面的叫任脉又到会阴穴,舌头一抵上颚,天池穴一打开整个身上的任督二脉一通,那就是一个周天。地下的24快骨头督脉上对应着24个节气,心为火,肝为木,肺为金、脾为土、肾为水。人身体上就是个小宇宙,小天地。我讲到这里你就知道为什么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就知道为什么大学里面讲: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老子告诉你:修之以身,其德乃真。庄子告诉你:先有而后有真知。一个不认识自己的人,一个不向内关照的人,你离真理越来越远,你离宇宙的本相越来越远
这是我们文化里非常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你们往那里一坐,学过易经的人知道,两个眼睛是断开的,断开的为阴爻,两个耳朵是断开的,阴爻,鼻子中间是断开的,阴爻,三个阴爻加在一起是坤卦。嘴断不开的,大小便断不开,乾卦。乾坤两挂中间的这个位置,人中穴。里面就是任督二脉的衔接点。所以清华大学的校训就是乾坤两挂的内容“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乾卦坤卦放在一起就是个泰卦,你坐在那儿就是个泰卦,地天为泰,我们都知道国泰才能民安。人一站起来又是一个大周天,脑袋是圆的,脚是方的,会打太极拳的人都知道,拇指走的经络是肾经,肾为水,水生木,
这是肝经,木生火,这是心经,火生土,这是脾经,土生金,肺经,所以打拳的时候,五行都是攒蹙的,再回来以后,阴阳又是深刻的,所以经络一通开,内外一抽合,这是太极拳,否则你打的那最多的是太极操,或者是太极舞,那根本都不是。太极拳是个修身的拳,是一个文化拳。最早的太极拳的拳谱,现在都没人打了,太极拳根本就是一个文化,几个动作一通,从无极打到太极,太极一出来两仪、两仪打完了,从少阴少阳太阴太阳,四象打完了,然后打八挂,从前挂打到空挂;从自强不息打到厚德载物,然后打六十四卦。所以孔子说:一个人一但把易经整明白了,人就没有什么疑惑了。所以虽然孔子史书记载他:过目成诵,记忆力强,但学易, 韦编三绝。把竹简用牛皮绳穿起来,三次,磨断多次。 
人是之然的产物,要因天之序,中国就是心国,一切从心开始,您我的良心就是上帝,您我的灵魂心灵一旦觉悟了,就是宇宙的主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物我一如,也就是后来佛传入中国的梵我一如!
朱熹提出"天即人,人即天,人之始生,得之于天也;即生此人,则天又在人类"的"天人合一"思想。鬼谷子在《阳符经》中更是深刻地阐明"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必定人也"。
善易者不占,道德一旦读懂了,阎王见了拱手,牛首马面结束皈依,十八层地狱狱逍遥,三十六宫,宫宫均在,所以说《道德经》章章解难,行行消灾,字字灭罪,悟一字得一字之果,悟一句得一句之功。
《道德经》是在所有的宗教之前,一部让人觉悟的经典!
心怀大梦,道可达人;心存大美,道不远人;心兼大爱,道必助人;心生大智,道定成人。
《黄庭经》∶尺宅寸田可治生!:尺宅是大脑寸田是心,先修心,再拜佛!
天人合一,人心静,四海静,人心安,众生安,人心平,天下平!
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
例如日本江本胜博士的《生命的奥秘水知道》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饥渴,寒暑不能使之疾,袄怪不能使之凶。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袄怪未至而凶。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荀子天论》
人养屋,屋养人,
精满神旺气足,当一个人活得精,激情,很有斗志,活得很美的时候,他的身与心,身心与周围的人和事,环境都产生了爱的共振,也就是佛家讲的梵我一如,也就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天人合一。
一、什么是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指天(即大自然)与人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相应相合的统一整体。天是一个超巨系统,人是一个子巨系统;人具足天的全部信息,天的信息亦可在人身上体现出来。研究人的生命现象不能从自然界剥离出去,只能在天人一体的整体关系中去把握。人身是一个小天地,宇宙亦是一个大人身。这是观察人体生命的根本立场和方法论。
天人合一理论是上乘修炼的理论基础。它既是天人整体观的哲学凝炼,也是修炼到高层次的境界。



论述<<周易>>的哲学思想

1、周易哲学思想的核心就是阴阳,也就是事物的两面性。包括阴阳互依、阴阳互立、阴阳互变、阴阳根、阴阳统一。
2、周易中的阴阳,就是说世上任何一种事物都有阴阳两面性,有阴的一面,相对来说就有阳的一面。就象有反面就有正面,有天就有地与之对应。其实就是现代哲学中的矛盾两面性是一样的。
3、阴阳互依,就是说阴阳是相互依存的,离开了阴就没有阳,离开了阳也就没有阴了。就象没有了上,也就不存在的谓的下了。
4、阴阳互立,也就是说阴阳又是相互对立而存在的。如正反面,内外,上下等等。
5、阴阳互变,也就是说阴可以转变成阳,阳可能转变为阴。就象是现代哲学中的矛盾两面性可以相互转化一样的。
6、阴阳互根,就是说阴阳相互是对方存在的根本和依据。离开任何一方,另一方就不成在了。比如没有敌人,也就不存在敌我之分了。
7、阴阳统一,就是说阴阳统一于一个事物之中,也就是说任何一种事物或物体中都有阴阳两个方面,是由这两方面组成的。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易经》中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现今国学之风甚旺,研<易>有成就者自五四以来不下百人,专著不下400部,论文无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易经的重视和研究更是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那么,如此众多的研究论著、论文,观点、新论,总不能面面俱到,拿来主义吧?我们在学习易经的时候怎样才能做到提纲挈领,应该如何把握其精髓主旨呢?根据我的学习体会,易经的精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如果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就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易经是一部研究宇宙自然规律的著作。
宇宙万事万物的生成与发展都存在于生生不息的运动中,《易经》的阴阳理论揭示了宇宙万物形成的根本原因,它的变化论也反映了宇宙万物的存在发展规律。我们可以通过六十四卦的排序看出易经对万物发展规律的认识。乾第一,先有天;坤为二,后有地;天地造万物。屯为三,人与万物共生,需要屯积,才能无忧;蒙为四,这个时候人处在蒙昧阶段,需要教育;需为五,人有了进步的思想,就会有更为高级的需求,或者说要有大的需求;讼为六,有需求就会有争讼……直到最后既济六十三,未济六十四,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到新的一轮开始。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就是按照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由低级到高级逐步递进的。
我们再来看它的爻变规律。易经是把一个卦的每一爻都动起来看的。从初爻一直动到六爻。当然也可以从六爻到初爻。按照阴变阳,阳变阴的成卦规律以观其玄机,这也同样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变化规律。一方面它是一种挖掘卦中深层次信息的方法,同时也是一种在运用六爻推断,运用互错综象来推断事物,看事物的内外,看事物的正反面,看事物的上下等等变化现象。由一个卦爻,我们可以一连看它的几个侧面和放大似的来看它的好几个变化,这样我们的联想力就加强了,思维也就更加活跃了,就不会把一个问题看死,这样六爻推断的思维才会顾此及彼,文思如涌,这正是六爻快速推断法所必须的。与此同时,我们对事物发展变化、各个层面各个方面的特点也都了如指掌了。
第二,易经是一部研究对立统一规律的著作。
易经号称无字经书,它最先是由两个爻象即阳”????????___”阴”__ __”构成八卦图,八卦两两相对。乾对坤、震对巽、离对坎、艮对兑。发展到文王演绎出六十四卦,也是由三十二对两两对应的卦象构成。由此可见,易经的整体构成就是“相对而出,统一成型”的。.易经阴阳对立统一论的精髓在于阴阳的相互作用产生运动,运动产生万物,(包括生命物)故生命在于运动。正如《易·系辞》中所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这既是易学的哲学基本原理,也是构成六十四卦的基本原则。《易·系辞》中还提出:"刚柔相推易生变化"。提示了阴阳两气的变化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易经还反映了时间空间上的对立统一。从时间而论:其阴极到阳极再从阳极到阴极,代表着一昼夜子时到午时,午时到子时;一年四季从冬至到夏至,从夏至到冬至的推移,阴阳消长循环交替。
从空间而反映:阴极象征着北方,阳极象征着南方。八卦方位与空间:震东、离南、兑西、坎北、艮东北、坤西南、巽东南、乾西北,卦与方位而对应。
易经从有图无字到有图有字,无不渗透着阴阳、刚柔、消长、动静、尊卑、贵贱、吉凶、祸福等等对立统一体。
第三,易经是一部研究如何做人做事的著作。
易经着重论述了做人的标准有三,那就是:自强不息具备乾德,厚德载物具备坤德,居安思危具备革德。人要有追求要有理想抱负,要有自己的事业;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要能海纳百川;要有居安思危勇于创新的精神。那么做事的前提条件就是要能够知文史、懂哲学、用科学、善预测*。
做事的方法和步骤易经是这样论述的:
“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系辞上》)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人能够善于观察事物并能通过事物的表象看到内在的规律,能够根据事物的变化采取适当的措施和行动,那么就象有老天保佑一样顺利无忧。这里强调了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观察。就是面对任何问题任何事情都必须先要进行观察,这个观察是全方位的,越细越全面越好,为分析打下基础;
2.分析。就是根据观察的结果,进行有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整理剖析,然后得出一个结论性的东西;
3.决策。就是根据分析的结论研究制定解决的方案。
这是一个做事的过程,这个过程其实也就是一个寻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过程。我们做任何事都必须这样,也只有这样才能无往而不胜。
问题说到这里,大家也许会问,易经不是算命的书吗?我的回答是:这是对易经的误解或者说是一种偏见。用易经作预测只是易经内容的形式,是易经内容里极其微小的一部分,而且这一部分内容已经事过境迁了。只有那些根据易经的哲学思想和思想精髓发展延伸的东西才是最有使用价值的。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