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用梅花易数算卦

梅花易数数字起卦法

但是准确率实在不敢苟同,当你用报数起卦得到结果后可再用年月日时起卦,待当前测出的事情日后反馈结果时,对照后便可发现往往年月日时起卦法更加神奇、直观、准确。以上提醒为个人占筮经验,嗯。

首先你要明白梅花易数是心易,你想怎么就怎么,你比如说人家出158你可以用1为上卦58为下卦,则上卦为乾,下卦为58除以8余2下卦为兑,得到天泽履,动爻为1+58=59除以6,得出5爻动,则变卦为火泽睽,互见巽,离。

概括的来说,《梅花易数》中创造性的提出了两类起卦法,一种是“年月日时起卦法”,一种是“按数起卦法” ( 包括物数占,声音占,字占,尺寸占等等 ) 。相信广大易学爱好者对这两类起卦法都不陌生。

如果能够考虑随机的数字存在,又能够寻求动的时机支持,无疑是会增加起卦的准确性。梅花易数先天卦怎么解 假如用31和88两个数字起卦,则31/8=3余7,就以7数起卦,7为艮卦,以此作为上卦。

梅花易数该怎么起卦???

六爻起卦方法 最常用的起卦方法——铜钱摇卦法 铜钱摇卦法,是最常用的起卦方法,特别是在六爻预测中运用最多。

起卦时候取年干的数的时候要按节气,取月.日.时数直接取农历,不论节气。因为梅花易起卦讲究的是灵动。但是起好卦后批卦,论卦气之旺相休囚死的时候,就一定要考虑到节气。

梅花易数起卦怎么起?起卦的依据? 比如:农历壬申年四月十一日巳时起卦:申年9数,巳时6数。 上卦:(年+月+日)÷8,取余数。即:(9+4+11)÷8,这里没有余数。 下卦:(年+月+日+时)÷8,取余数。

求高手给一个完整点的用梅花易数算卦过程。谢谢!百科上的话我怎么读不

算卦只是周易很小的一个功能而已。所谓周易算卦,只是用一些方法得到一个卦,以及一些后续的变化。通过联系相应的卦爻辞和实际求测的问题给出一个参考的意见。用铜钱一般是火珠林法也就是六爻预测的一种手段。

起上卦的话(7+3)除以8,余数2,2的先天卦是兑,上卦就是兑。 接着如果是中午12点,在古代算是午时,数字也是下卦的算法就是阴历的(日数12+时辰数7)除以8,余数3,3的先天卦是离。

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九循环到乾,也是1,零不存在,但是为2,因为八卦里,卦以八分。

想学梅花易数,求师父,求懂得来教一下怎么入门

最好先买一本《梅花易数预测学》或在网上下载PDF版类似教材,如沈柏春、贾双萍等等著作的。认真研读搞懂基本原理、启卦方法及初步断卦程序。完成第一步之后,网上有不少“大师”的教学视频可下载观看进一步学习。

梅花易数是根据五行生克、万类物象来解卦,不是根据《周易》的文辞。如果知道一个人的生辰八字,那就根据命理学来解就是,梅花易数属于五术的“卜”,还不能涵盖命理,命理有专门的技法。 孔子说,善易者不占。

梅花易数的起卦方法 年月日时起卦:即以农历之年月日总和除以八,以余数为卦数求上卦;以年月日时总和除以八,以余数为卦数求下卦,再以年月日时总和除以六,以余数为动爻。

梅花易数的基础有几点:八卦、五行、起卦、体用关系、卦气旺衰(应期判断)。下面如一解说:八卦 a、八卦组成:《易传》中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

梅花易数快速入门法如下:数字起卦法。让求测者随机报三个数,第一个数做上卦,第二个数做下卦,第三个数做变爻。取卦时如果数大于八,则除以八取余数,取爻时,如果数大于六,则除以六取余数。

梅花易数自学入门推荐书目如下:梅花易数是一种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方式,你们可以通过梅花易数的简单算出你们的未来趋势或者预测你们的事业等等运程。

命局解说梅花易数测婚姻卦语

如何断婚姻卦 如何断婚姻卦:恳请高手,帮忙断此婚姻卦 这种起卦方法不适合用来断吧。用梅花易数来看看。主卦《泰》,有亨通、顺畅之意,且用卦坤土生体卦乾金,开始时,你们关系很好,而且沟通得也很好。

否为不通之象,坤为体受巽木之克,又有乾金之泄,初好后败,感情虽好,对方脾气太刚强,终因无法忍受而劳燕分飞。

主卦离、震,体卦震木,于秋天起卦,略见衰气,幸得用火生之,无咎。互见坎艮,体克用,必有损耗,且要担心口舌之事,闻而不见者为好。变卦震为雷,比合,吉。动爻上九,但见于爻辞:何校灭耳,凶。

用周易里来讲,婚姻是注定的吗?会八字算命的,来讲讲? 什么八字哟?有钱就是好八字。没有钱,就是八字合得起,这不是幸福的婚姻。

渐卦,风山渐卦的基本运势与卦义 渐卦不止嫁取可成,延伸到其它事情,凡事循序渐进也是自然可成;但反之,如果焦躁而贸然前进,反而无法成功。渐,女归吉,利贞。诸事: 进取可以有功,但应当循序渐进。爱情: 嫁娶大吉。

梅花易数解卦,最简单快捷的方法就是:有动爻的就是用卦,没有动爻的就是体卦,动爻变化之后的卦叫变卦,测算结果就是看体卦与变卦的关系。体克变诸事吉,变克体诸事凶,体生变有耗损之患,变生体有进益之喜。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