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师第六签

张天师七试赵升,终传大道

自古修炼人有一句话叫做:真法难遇,明师难求,所谓“饶君聪敏过颜闵,不遇明师莫强猜”。也有人求的是“名师”而不是“明师”,结果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是百年身。

有一则修炼故事,从中可以看看古代是如何考验择录弟子的。故事中的张那么神通广大,明明早就已经知道了赵升将来要成为承法重器,为何不痛快点收下他,反而在他拜师之时,故意指示门人对他诸多刁难侮辱,即使入门之后,也是多次考验试探,想想这是为什么?其实,这是张的一片苦心要玉成于他,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遇到一些羞辱挫折就打退堂鼓的人不能成为大器的。当年慧能第一次去黄梅寺求法,五祖大师是如何刁难他的?根本就不传法,让他去做下人杂役,而且是重体力活——臼米。再看看当年吕洞宾拜师之前,他的师父钟离权又是如何对他进行十次的考验,方才传授大道。当年王重阳在传道之时,丘处机来拜师,王重阳也是对他进行了好一番折磨,整天就是让他不停挑水、浇水。汉朝名将张良昔日落魄讨饭之时黄石老人是如何尖刻刁难于他,后来才传授道法的。难道慧能大师、吕洞宾和丘处机的品性不好,资质不高吗?当然不是。难道他们的师父没有大神通,不能查知他们是不是真正的修道之人吗?当然也不是。可为什么他们求法反而较其他人更加十倍甚至百倍的艰难呢?其实,正是因为知道他们是真正修道之人,所以他们的师父才故意百般的磨砺他们。因为师父知道,即使你可以被雕琢成美玉,也要看一看你有没有那样金刚不坏的决心,在被雕琢时受到刀割之苦时能不能欣然接受。你要不是那块料,他还懒得这样为你费心思呢。如果看看《传灯录》里那些祖师,拜师时都会受到极其强烈刁难辱骂,难不倒、骂不退、赶不走的才是大慧之材,知道真法明师的珍贵。刘备请诸葛尚需三请,何况求师修习大道呢?但若是一进师门,莫名其妙先挨一顿臭骂,几个耳光,几次被赶出来,有几个人受的了?一般人根本接受不了这种故意刁难,多半会因此而生怨生恨,所以对这些人索性就用不着去雕琢,随他们去好了,这种钝根废材,也不可能体悟真正的大道。

有很多的求法者。都觉得自己资质很高,都觉得自己诚心已经足够了,这是末世求法者的通病,个个感觉自己了不起,是大根器,可以说是我慢比天高。而师父的刁难,恰恰是为了消除弟子的我慢之心,同时也是为了不让弟子感觉法得来太易从而不懂珍惜。其实想想,资质好不好自己怎么能判断的呢?就算好,能比慧能大师、吕洞宾,丘处机还好吗?他们可都是日后成佛作祖的人物啊!后人尊称他们为六祖大师、吕祖和邱祖。六祖大师将禅宗之法弘扬天下,吕祖乃全真派之祖,邱祖开创了现在的龙门一派,他们都是了不得的人物,可就连他们都尚且老老实实经历各种痛苦磨难,以此来磨砺自己的道心,又何况是一般人呢?

所有求得真法的人,没有不经历磨难的。法是要“求”的。诚心用什么来表达?难道就是靠几句轻飘飘的话?就是靠捶胸顿足发誓赌咒的演戏?是不是有真正的诚心,就要经得起各种考验。下面,看看张是如何刁难考验赵升的,看看赵升又是如何通过考验的。希望求法的人能放下我执,老老实实的求法。只有这样,也许还有可为,否则,纵然终生追求,也只是浪费自己的时间,依旧和大道无缘。一旦遇了一个糊涂师父,修到哪里去就更难说了。

【简介】张道陵又称“张天师”“七试赵升”讲的是张道陵如何考验他弟子赵升的故事。这七试是:第一试,辱骂不去。第二试,美色不动心。第三试,见金不取。第四试,见虎不惧。第五试,偿绢不吝、被诬不辩。第六试,存心济物。第七试,舍命从师。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古人求道之诚心、对师父之正信和得道之不容易。
张道陵七试赵升

第一试:辱骂不去

张道陵法力广大,但徒弟中只有王长一人是大根器,得到的传授最多。其余弟子纷纷议论,全都疑偏向,有吝法之心。曰:“你们根基浅薄,传上根之法,只会害了你们。明年正月七日午时,有一人从东方来,方面短身,貂裘锦袄,此乃真正道中之人,不弱于王长也。”到来年正月初七日,时当正午,对王长说:“你的师弟来了,可使人如此如此。”私下教他如何折磨欺辱来人。王长私下对诸弟子曰:“吾师将传法于此人,若来时,切莫与他通禀;更加辱骂,不容他入门,这样他就会自动离开了。”诸弟子相顾,觉得是个好办法。那人到门,自称姓赵,名升,吴郡人氏,慕道法高妙,特来拜谒。诸弟子回言:“吾师出游去了,不敢擅留。”赵升拱立伺候,众人四散走开了。到晚,闭门不纳。赵升只好露宿于门外。

第二天,大家开门看时,赵升依前拱立,求见师长。大家劝说:“我们师父很小气的,我们服侍他数十年,都没有丝毫秘诀传授,想你来了又能怎样呢?”赵回复说:“传与不传,惟凭师长。但可怜我远踄而来,只愿一见,以慰平生仰慕耳。”诸弟子又说:“你如果硬要见,那也由你,只师父确实不在此。我们哪里知道他何日还山?你就别再痴等了,有误前程。”赵升说:“我来这里,确实出于积诚。如果十日不归,愿等十日;百日不来,愿等百日。”

众人见赵升连住几天,并不转身,愈加厌恶。渐渐出言侮慢,以后竟把赵升作乞丐看待,恶言辱骂。赵升却愈加和悦,全然不计较。每日,只于午前往村中买一餐,吃完便来门前伺候。晚上,众人不容进门,就只好在阶前露宿,如此四十余日。诸弟子私下议论说:“虽然赶他不走,好在却瞒过师父,现在还不知道这件事呢。”只见在法堂鸣钟集众,说:“赵家弟子到此四十余日,受辱已足了,今日可召入相见。”众弟子大惊,才晓得师父有前知之灵也。王长受师命,去唤赵升进见。赵升一见,涕泣交下,叩头求为弟子。已知他真心求道,但是还要考验。过了数日,差往田舍中,看守黍苗。

第二试:美色不动心

赵升奉命来到田边,只有小小茅屋一间。一天夜里,赵升独坐茅屋中,只见一女子,美貌非常,走进屋来,说道:“妾乃西村农家之女,随伴出来玩月,迷路至此。两足走得疼痛,寸步难移,你就可怜我一下,让我在这里留宿一夜吧,”

赵升正待推阻,那女子直接往他床铺上,倒身睡下,莺啼婉转,只称脚痛。赵升以为她是真的如此,没办法,只好让她睡了。自己另铺些乱草,和衣倒地,就这样睡了一夜,第二天,那女子又说脚痛,故意不肯行走,撒娇要茶要饭。赵升只得照顾她。到晚上,她先自脱衣上铺,引诱赵升与她一起上床。赵升心如铁石,干脆连茅屋也不进了,只在田边露坐到晓。至第四日,那女子已不见了,只见土墙上,题诗四句,道是:“美色人皆好,如君铁石心。少年不作乐,辜负好光阴。”赵看罢,大笑道:“少年作乐,能有几时?”便脱下鞋底,将字迹挞没了。

第三试:见金不取

赵奉之命,担了樵斧,去山后砍柴。偶然砍倒一株枯松,松根迸起。赵升将双手拔起松根,看时,下面显出黄灿灿的一窖金子。忽听得空中有人云:“天赐赵升。”赵升想道:“我出家之人,要这黄金何用?况且无功,岂可贪天之赐?”便将山土掩覆。收拾了柴担而去。

第四试:见虎不惧

赵在山中砍柴,觉得身子困倦,少憩片时。忽然山凹里跳出三只老虎。赵升安坐不动,那三只虎攒着赵升,咬他的衣服,只不伤身。赵升全然不惧,对虎说道:“我赵升生平不作昧心之事,今弃家入道,不远千里,来寻明师,求长生不死之路。若前世欠你宿债,今生就应该被你们啖嚼,不敢畏避;如其不然,便可速去,休在这里恼人。”三虎闻言,皆低头而去。赵升说:“此必山神遣来试我者。死生有命,吾何惧哉!”当日担柴而归,也不对师兄弟说知见金、逢虎之事。

第五试:偿绢不吝、被诬不辩

分付赵升往市上买绢十匹。赵升买了以后,取绢回山。行至中途,忽闻背后有人叫喊云:“劫绢贼慢走!”赵升回头看时,乃是卖绢主人,飞奔而来,一把扯住赵升,说道:“你买绢的钱一点都不给我,把绢赶快还我,万事全休!”赵升也不争辨,但念:“此绢乃吾师要用的物品,如果还了他,如何回复师父?”便脱下貂裘给他,以抵绢价。卖绢主人嫌太少,又脱锦袄与之,卖绢主人方才离去。赵升持绢献上。问道:“你身上衣服,何处去了?”赵回复道:“偶然病热,不曾穿得。”叹道:“不吝己财,不谈人过,真难及也。”

第六试:存心济物

赵升和同辈地田间收谷,忽见路旁一人,叩头讨饭,衣裳破烂,两脚皆烂,不能行走。同辈人人掩鼻,叱喝他去。赵升心中独怀不忍,乃扶他坐于茅屋之内,问他的疾苦。饿着肚子将自己饭食,省给他吃。又烧下一桶热水,替他洗涤臭秽。赵升解开布袍,卸下里衣一件,给他遮寒。夜间又担心他一个人寂寞,亲自作伴。谁料想那人疮患渐渐好转,竟然忽然不辞而别。赵升并无怨心。

第七试:舍命从师

一日会集诸弟子,同登天柱峰绝顶。让众弟子于峰头往下看,有一桃树,傍生石壁,下临不测深渊。那桃树上结下许多桃子,红得可爱。对大家说:“有人能摘取到桃子,我就告诉他修道秘诀。”

那悬崖深不见底,崖边往下一看,头晕目眩。那时诸弟子除了王长、赵升外,全部站在悬崖边上汗流浃背,连脚头也站不定。只有赵升一人,挺然而出,看准了桃树之处,往下便跳。谁想这一跳刚好跨于桃树之上,将桃子任意采摘。看看石壁光滑的如同镜子,爬不上去,乃以所摘桃子,向上掷去。用手一一接之。接完桃子,自吃了一颗,王长吃了一颗,把一颗留与赵升,恰好余下二百三十四颗。分派诸弟子,每人一颗,不多不少。

问:“诸弟子中那个有本事,引导赵升上来?”诸弟子面面相觑。自临岩上,伸出一臂,接引赵升。那臂膊忽长二三丈,直到赵升身边。赵升随臂而上,众弟子莫不大惊。笑着说:“我今天也想跳下去看看,看能不能摘个大桃。”众弟子都劝说不要去。只有王长、赵升,默然无言。不听从众人之劝,纵身跳下。

众人急去看下面的桃树上,不见踪迹;再看着下面,茫茫不见底,眼见得坠于深谷,凶多吉少。赵对王长说道:“师父就如同我们的父亲。现在师父跳下悬崖,生死不知,我怎么能心安?不如一同跳下去,看看师父的下落。”于是两人奋身投下悬崖,没想到刚好落在之前。只见端坐于磐石之上,见他们坠下,大笑曰:“吾料定汝二人必来也。”于是传以大道秘诀。

道教四大天师是管什么的?

四大天师,即张天师张道陵,许天师许逊,萨天师萨守坚,葛天师葛玄,道教尊为四大天师。
张天师为道教的创始人张道陵,又称“降魔护道天尊”,“高明大帝”,“正一”,“祖天师”。
张道陵本名张陵(34-157年),字辅汉,号天师,道教尊称为张道陵。他于东汉末年创立五斗米道,后被道教奉为创教者,正一是太上老君授与他的封号。《清微仙谱》、《历代神仙通鉴》和《列仙传》传其为汉留候张良的八世孙,沛国(今江苏丰县)人。其父张翳,字太顺,曾客居于天目山。其母一夜梦见北斗魁星下降授以蘅薇香草,即有孕在身。回沛后,于建武(25-56年)
甲午上元(五月十八日)生陵。生时黄云笼室,紫气盈庭,空中光如蛋。张道陵从小聪明颖慧,七岁时遇河上公,得授《道德真经》通晓五千言精微义理。成年后相貌奇异,身长九尺二寸,庞眉广颡,朱顶绿睛,隆准方颐,目有二角。通四书五经,晓天文地理、河洛图纬之书。曾入太学,博学诸经。年二十六“举贤良方正极谏科”。东汉明帝时(58-76年)曾为巴郡江卅(今重庆市)令。后遁隐于北邙山(今河南洛阳北)修长生不死之道。据传魏伯阳曾收其为徒,授其秘旨。朝廷征为博士,称病不赴。和帝(89-105年)征为太傅,封冀县侯,三诏不出。其志在精诚修炼,得黄帝九鼎丹法。后又携弟子住云锦山修玄玄之道,炼龙虎大丹。又居嵩山静心冥思,得《三皇内文》《九鼎太清丹经》于是遍访名山,以寻道修真。顺帝时(126-144年),一为四川朴素民风所吸引,二为蜀中峻峰秀岭、涧溪泉瀑所吸引,连入四川,在鹤鸣山(一名鹊鸣山,在今四川大邑县境内)烧炼九鼎神丹,历三年而丹成。服后返老还童,于是继续西行探访仙源,求得五岳摄召万灵神龟秘文,精思修炼以至法术无边,世莫能测。据《列仙全传》称,张陵擅用符水治病,功渎渐著。后得太上老君正一盟威秘箓、三清众经、符箓丹灶秘诀印剑、法服等,奉治蜀地八部鬼神、六天魔王,命令五方八部六天鬼神会盟于青城山黄帝坛下,使人鬼分治,把鬼神的牢狱变成二十四福庭。即为二十四治,每治立阴官一人,仙官一人,分别掌管人事祸福。后到苍溪县云台山修九还七返之功,准备升天,但因其杀鬼太多,终未成功,太上老君又让他修行谢过,仍居留人间。于是返回鹤鸣山,著作道书二十四篇,创立五斗米道,后世又称天师道、正一道。后又度率弟子游历诸山,修行谢罪,大功告成,太上老君引领张陵升天,元始天尊,封为正一平气大,令其重返人间,劝化尚未悟道者,遂降临人间演法,治鬼,成为驱鬼避邪的天师,一旦灵至神到,鬼怪立除。永寿(155-158年)二年(156年),功成道著,天神来迎,白日升天。
此后,张陵的子孙世袭天师道法,历代皆受朝廷封号:唐天宝(742-756年)六年(747年)册封天师为“太师”,唐僖宗封天师为“三天扶教辅元大”;宋理宗册封天师为“三天扶教辅元大正一静应显佑真君”;元成宗加封天师为“正一冲元神化静应显佑真君”;明供武(1368-1355)元年(1368年)改封天师为“”。
天师之名,始见于《庄子·徐无鬼》文日:“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实指尊敬之辞,然天师之名即源于此。李膺《蜀记》称张陵入鹤鸣山,自称天师。北魏有寇天师(谦之),刘宋有陆天师(修静),唐有杜天师(光庭),宋有萨天师(守坚)等等。“天师”之号始称张道陵的,最早见于《晋书·郝超传》《传》云:“愔事天师道,而超奉佛。即称张陵之道为天师道。虽然明代朝廷不用天师之号,但后世仍称天师,一直沿至今日。
张道陵为道教的创始人,加之其是道法高深、阵魔伏妖、神通广大,白日飞升的仙人,故在道教中的地位十分崇高。又为历代神仙故事所烘染,其在民间的影响也十分显著,奉祀一直至今。
许天师,为晋代道士许逊,字敬之,南昌(今江西)人,又称“许真君”。按《十二真君传》:“许真君名逊,字敬之,本汝南人也。祖琰、父肃,世幕至道。”《三教源流授神大全》载,许逊生于吴赤乌(238-251年)二年(239年)正月廿八日,其母先梦金风衔珠,坠落怀中,遂受孕而生。弱冠之年,其事师大洞真君吴猛,受三清之法,博通经史,明天文、地理,历律、五行、谶纬之书,更喜欢神仙修炼之事。据《云笈七签》记载:一次许逊去打猎,射中一只有孕在身的母鹿,适时母鹿生下小鹿,中箭的母鹿不顾一切,折回头来伤心地舔小鹿,一会便死去了。许逊见状,心中非常难过,怅然感悟,折其弓矢,锐意神仙之道。晋太康(280-290年)元年(280年),许逊举为孝廉,时年四十二岁,拜为蜀地旌阳县令。从政期间,公正廉明,吏民悦服,民众感其恩德,遂立祠供奉其像,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为许旌阳。后来晋室纷乱,连弃官东归,遨迹江湖,寻求至道。此间与吴君同游江左,又与郭璞一同阴止五敦作乱。郭璞被五敦处刑后,他又与吴君共同隐遁,至庐江口,遇船工,化度之,教其服草,授以神仙之术。后遇上圣传授太上灵宝净明法,有斩邪擒妖之道法。不久游豫章,遇一少年名慎郎,乃蛟蜃精所化,数兴洪水危害江西,遂化为黑牛,率弟子杀之,为江西翦除水患。自此,许逊道法大显,声名遗迩,求拜弟子甚多。
东晋宁康(373-376年)二年(374年)举家从豫章西山(今江西南昌西山),白日飞升。乡人与其族人共立祠以祀之。其所遗诗一百二十首,均被刻于竹简,令人探取,以决休咎,名日“圣签”。北宋徽宗政和(1111-1118年)二年(1112年)封为“神功妙济真君”,因皇帝梦中显灵,为其疗疾,升观为宫,赐额为“玉隆万寿宫”(宫在今江西南昌西山)。南宋绍兴间(1131-1163年),相传西山玉隆万寿宫道士何真公祈请许真君降临解救战乱,因得许逊授《飞仙度人经》、《净明忠孝大法》等。元朝时,道士刘玉用“净明”作为教派名称,主要经典为《净明忠教全书》,并奉许逊为教祖,创立“净明忠孝道”。后来道教将其与张道陵、萨守坚、葛玄共为四大天师。
萨天师,又称萨,崇恩真君。相传为宋代著名道士萨守坚,号全阳子。一说为蜀西河(今四川崇宁县西)人,一说南华(南华山今广东曲江县南,南华山在今山东东明县东南)人。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云:“自称汾阳萨客。”
萨守坚少时本为医生,因医术不太高明,开错药而吃死了人,于是弃医从道。曾师从于第三十代天师虚静先生、林灵素及王恃宸。据《三教搜神大全》卷二、《列仙全传》卷八、《历代神仙通鉴》卷二十记载,虚静先生传其咒枣秘术,王侍宸传其雷法,林灵素传其宝扇一把。萨守坚学成秘法后,用咒枣术济贫拔苦,用雷法铲奸除害,用宝扇为民报冤。于是道法大显,闻名遐迩。后被称为“崇恩真君”,又被玉帝封为“天枢领位”。
相传萨守坚以法阵玉枢火府天将王灵官,收其为部将,传其符箓秘诀。然而在民间王灵官的名声远远要比其师响亮。明永乐(1403-1425年)中,供奉王灵官和萨守坚的宫观,香火盛极一时。在道教中其与张道陵、葛玄、许逊共为四大天师。
天师姓葛,名玄,字孝先。丹阳句容(今江苏句窖市)人。三国时的方士,据《抱朴子》记载,曾经从左慈学道,修炼道术,受《九鼎丹经》、《太清丹经》、《金液丹经》等,并受诸秘诀,后以之俱传郑隐。相传他曾在江西阁皂山修道,常辟谷服饵,擅符咒诸法,能用符箓为人驱病辟耶。道教尊其为“葛仙公”,又称“太极左仙公”。梁陶景《真灵位业图》将其列为第三层。
道教和民间关于他的传说很多,有的说他能将口中吐出的饭粒变成成千上万只蜂,能使顽石走路,蛤蟆、昆虫、燕雀能在他的指挥下台五音六律翩翩起舞,能从井里取钱请客喝酒,能箓为民祈雨,有的说他能拿妖捉怪,曾经在酒店鞭打妖邪,为一秀才解除蛇精缠身,焚邪庙恶,有的说他曾随孙权出游,沉于江中,数旬而归,有的说他曾给屈家二女仙丹,使二人服后成仙而去,有的说他曾在石壁炼食丹药,不小心掉下一粒,一鸟吃后,即成仙鹤,有的说他功行圆满后,东华帝君录其名入仙籍。总之,其仙迹十分广泛。
宋崇宁(1102-1107年)三年(1104年)封为“冲应”,淳(1241-1253年)三年(1243年)封为“冲应孚真君”。在道教中其与张道陵、许逊、萨守坚共为四大天师。

狐仙宗坛

江西省鹰潭市龙虎山嗣汉天师府内的狐仙守护神与[白狐老人 ] 黎宜铭 的一段仙缘 :
(狐仙是阳传阴授道法给 黎宜铭 的师姐 , 因此白狐老人称呼 嗣汉天师府内狐仙堂的 狐仙大仙为狐仙师姐)..
又因为黎宜铭在魂游境内收了嗣汉天师府内狐仙堂的 狐仙大仙的女儿 白狐仙[小白仙] 为女和徙儿, 因此伍立群称呼黎宜铭为白狐老人..
狐仙阳传阴授道法给 黎宜铭,他又是 白狐仙[小白仙]的师父, 后来白狐老人创立了 道教 净明派的闾山的狐仙宗坛...
宗派是 : 中国道教 净明派的闾山的狐仙宗坛..

我求得一张张天师灵签,请精通的高人帮我解签,谢谢!

注意积德转命。避免与人争执,病时应念佛祈祷。能当官,别着急。是个清官,小康生活,婚姻幸福。若是干伤天害理的事,这些吉利的预言就不准了。修心为上!

月老灵签签文详解第一百签 花好月圆

月老在古人的神话中还是有着比较高的是地位的,而且我们都清楚,许多的青年男女在谈婚论嫁的时候无不都希望能有月老的相助。那么在命运学中, 月老灵签 签文详解第一百签讲得是什么?下面跟着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月老灵签100签解签
月老灵签第100签 上上
签诗:花好、月圆、人寿。
解签:本签者也。殿之最后之一首签。将周而复始之签。是大吉大利之签。爰之出之诗文曰。花好。月圆。人寿之三者。人生最高愿望皆出之。曰。花好耶。花盛开。月又圆。望月之时。盈满而毫无亏蚀。人寿也。人人愿百年人瑞而偕老。三者皆备。人生之乐亦至于此耶。抽得此签之君。就婚姻之面。亦将是两美之合。百岁团圆者。

关于月老灵签:
月老的形象最早典出《唐李复言续幽怪录定婚店》。唐朝韦固年少未娶,某日夜宿宋城,在旅店遇一老人,靠着一口布袋,坐在月光下,翻看着一本书,像在查找什么。韦固问老人家在翻查什么?老人答到:「天下人的婚书。」韦固又问袋中何物?老人说:「袋内都是红绳,用来系住夫妇之足。虽仇敌之家,贫富悬殊,天涯海角,吴楚异乡,此绳一系,便定终身。」----这就是流传千人的俗语「千里姻缘一线牵」的来历。

韦固十分惊奇,忙打听自己的婚事。月下老人翻书查看,笑着对他说:「足下的未婚妻,就是店北头卖菜的老太婆的三岁女儿。」韦固一听勃然大怒,悻悻返回店中。十年之后,韦固因立军功迎娶相州参军的女儿,韦固才知道此女正是过去月下老人提及的三岁小女。韦固见天意不可违,真是千里姻缘一线牵。宋城的县宰知道这件事后,把那间客栈定名为「定婚店」。牵红线的老人,从此称为「月下老人」。
古人认为,人的姻缘是命中注定,月老手中的红线能够将有情人联系在一起,因此,也有了千里姻缘一线牵的说法。

最准月老灵签姻缘签,比较准月老灵签姻缘签

提起最准月老姻缘签,大家都知道,有人问比较准月老姻缘签,另外,还有人想问月老姻缘签介绍,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月老姻缘签解签,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比较准月老姻缘签,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准月老姻缘签

1、最准月老姻缘签:比较准月老姻缘签

没有比较准月老姻缘签的一说,只有比较适合善信你的才是比较准月老姻缘签;不过,想要求得好姻缘,单单有适合你的好姻缘签还不够的,平时可以多点烧香祈福,为你增缘;不过比较好是请一款好点的香,因为祭拜中,香不仅是礼敬的仪式,同时通过烧香,目睹一缕清香袅袅上升直达天庭的神境界,才能帮助你传递你的祈愿和诚敬之心。所以,请一款好香的作用是非常之大的,也是非常重要的,有心的话,建议你可以到无相铜炉根据自己的祈愿情况专门定制一款姻缘祈福香;这法香寓意缘定三生,是不少善男信女其求姻缘的好。还有,可以佩戴一些增加姻缘能力的配饰,如石榴石、粉晶等!月老第100签求姻缘。

比较后,祝你早日找到自己喜欢的另一半,开心如意!

月老姻缘签解签

2、最准月老姻缘签:月老姻缘签介绍

月老,说的就是月下老人,月老在中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主管着世间男女婚姻的,法器为红丝线,用来捆绑有缘的男女,而月老这一形象深入人心,在很多中都有他的身影,并且还有专为它而设置的月老,这跟其他求签大同小异,不过是专为求姻缘之人设定的。

月老介绍

月老主官人世间的婚姻,谁与谁能成夫妻,都是月下老人事先用红绳系足选定的,所以多有给他塑像、立,以求佑护的。而月老的签文都是由诗句组成,多是描写爱情的诗句,而签的支数各地不同。有的为七七四七九支,有的为六十一支,还有的为一百零一支。而多数签文都是精妙的指点亲爱的关键,有好有坏。月老100签能结婚吗。

其中有:“关关雎,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等,都极为巧妙地点出了人们对月下老人祈求的主题。“无缘分难轻入,敢与杨花燕子争”。“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床”。又诉说了无缘份、苦相思。

相传是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月下老人的诞辰,所以这时候会有很多还未找到对象的人,都会前往,祈求月下老人早日赐得一段好姻缘,有些得到愿望的,也会携带喜饼或是喜糖前往还愿。都是为求月老能够赐得一桩好姻缘。而月老能够占卜姻缘和感情。能够为你预知姻缘,所以这就是千百年来许多人月老的原因。月下老人16签寓意。

月老抽签须知

1、抽取月老须认真,秉除杂念,不可玩笑试之。不可随意抽签,要遵守“无事不占卜”的规则,心诚则灵。

2、而我们为求对其尊重。有说法是求签钱需要净身,也就是洗澡,而如无条件洗澡的,也必须把双手洗干净。

3、抽月老的时间:一般时间没有特定的规划,不过中午十二点左右和晚上十一点前或者后,晚上十一点阳相接之时,抽签得到的结果也会最为准确。

4、请求指点事情,如:婚姻、爱情,恋人,流年,婚配,桃花运势……等。其余的如发财、事业不属于月老管辖范围也就不要多问了。月老99签问姻缘。

5、抽签时候自己姓名、心中所求,祈求月老能够听到你的心声。让他能为你配的良好姻缘。

6、点击上面的签筒开始抽签。抽签完毕,需要掷出三次杯才算,否则需要重新抽签。人人都想求的一桩好姻缘,而本期我带来的月老姻缘签介绍正能够帮你忙,如何你也信月老,不妨去试试,看看你能够求的一支什么签。

以上就是与比较准月老姻缘签相关内容,是关于比较准月老姻缘签的分享。看完最准月老姻缘签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