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兑艮卦卦

《易经》八卦中“乾、坤、离、坎、震、巽、艮、兑”各代表什么意思

《易经》八卦中“乾、坤、离、坎、震、巽、艮、兑”其实还有许多的意思的,说几天几夜都说不完。但是大多数是指方位、六亲。大意如下:
1、乾卦,为西北方,主父亲。
2、坤卦,为西南方,主母亲。
3、离卦,为南方,主中女。
4、坎卦,为北方,主中男。
5、震卦,为东方,主长男。
6、巽卦,为东南方,主长女。
7、艮卦,为东北方,主少男。
8、兑卦,为西方,主少女。

《易经》八卦中“乾、坤、离、坎、震、巽、艮、兑”各代表什么意思

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巽(xùn)代表风,震代表雷,坎代表水,离代表火,艮(gèn)代表山,兑代表泽。

八卦是中国古老文化的深奥概念,是一套用三组阴阳组成的形而上的哲学符号。

其深邃的哲理解释自然、社会现象。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八卦成列的基础是易象,重卦的基础则在于爻变,“爻在其中矣”便是易道周流的内在动因。

八卦表示事物自身变化的阴阳系统,用“一”代表阳,用“- -”代表阴,用这两种符号,按照大自然的阴阳变化平行组合,组成八种不同形式,叫做八卦。八卦其实是最早的文字表述符号。

扩展资料

八卦的起源:

伏羲画八卦于卦台山,后来甘肃天水和河南还有伏羲画卦台。

卦台山又名画卦台,相传为伏羲氏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始画八卦的地方,处于三阳川西北端,现辖于麦积区渭南镇。当然,很多现代学者不相信,认为是后人把一些发明托于古名人;

另外,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江苏东部海安县青墩遗址,1979年出土了八个六爻的数字卦,在远古那种人口稀少、部落林立、交流工具很差的环境里,文化传播到遥远的江苏东部,需要漫长的过程。

根据史料记载,八卦的形成源于河图和洛书。传说是伏羲所明的,伏羲氏在天水卦台山始画八卦,一画开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八卦

坤卦变艮卦的吉凶

凶,坤卦的先天在坎卦(壬子癸三山),先天位主人丁,宜来水忌去水,先天水朝堂及从坎卦来水、震卦(甲卯乙)出水,则主人丁兴旺、品行端正;如果是坎卦的子山来水、震卦的卯山(天元龙)出水,则一、四、七房必出不正派之人,因子午卯酉为桃花;如果此水来自于坎卦的壬山(地元龙)经明堂从震卦的甲山(地元龙)流出,则二、五、八房必丁财两旺,因甲山是正窍,是最吉的出水口;从震卦的卯山(天元龙)流出,则一、四、七房会遭殃,因卯山犯正曜煞;从巽卦的辰山(地元龙)流出,则二、五、八房子孙会败绝,因辰山犯天曜煞。如果坎卦山无来水,有优美俊俏之山也应吉。如果坎卦位有水流出,则称为流破先天,流破先天必伤丁,水从坎卦的子山流出,不利一、四、七房子孙;水从坎卦壬山流出,不利二、五、八房子孙;水从坎卦癸山流出,则不利三、六、九房子孙。

“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经分别代表什么?

乾代表天。天以3个阳爻留有一定的空间垒叠而成为“乾卦”,三是个概数,以此表示不知天有多高,即天有看不见的上空。

坤代表地。地字以3个阴爻垒叠而成为“坤卦”。意思是,不知地有多深。地上也有沟壑、山川、河流、湖泊、崖石山洞等。

震代表雷。当时人们最敬畏雷,所以,以2个阴爻覆盖着1个阳爻表示。意味着雷声震耳、电光闪闪,能撕破天的形象。

巽代表风。当时人们认为风在天下流动,所以,以2个阳爻覆盖在1个阴爻之上表示。因为人们最清楚洞穴里有风,山川里有风,山头上有风,广阔的平地上也有风。

坎代表水。坎卦中间1个阳爻,上面1个阴爻,下面1个阴爻。中间的阳爻象征河道,上、下面的阴爻就象征是流淌着的水。离代表火。离卦中间1个阴爻,上面1个阳爻和下面1个阳爻。离卦意会为燧人氏的钻木取火,两个阳爻是为两条树木,阴爻是从中钻出来的火苗。当时人们看到山火的肆虐,火山的爆发,以及木棍上火苗的飘动,普遍认为火是流动的。所以,用2个阳爻夹着1个阴爻表示。

艮代表山。艮卦是1个阳爻在上,2个阴爻在下面,突出的是天底下的山,地上的山。艮卦不仅可以理解为“山在天底下、天底下的山”还可以理解为“山上面是天,地上面是山”等等概念。

兑代表泽。兑卦是1个阴爻在上面,2个阳爻在下面。这两个阳爻,可以理解是盛水的地方或器皿。当时人们认为水是从天上落下来的,水流动、无孔不入,所以,一般薄的器皿盛不住它,会漏,需要用两个阳爻来代表盛水的木制、陶制器皿或厚实的泽地或湖库。

八卦图虽然能代表世间万物的8种基本性质,但世间具体的事物则是无穷无尽的,不可能只有8种,渐渐地,用于反映天道规律的伏羲先天八卦不能准确反映越来越复杂的人类社会规律了。

上震下坤是什么卦详解

豫卦的卦象。
这个卦是异卦(下坤上震)相叠,坤为地,为顺;震为雷,为动。雷依时出,预示大地回春。因顺而动,和乐之源。此卦与谦卦互为综卦,交互作用。
大象:雷出于地上,阳气奋发,万物欣欣向荣。
运势:如意安泰,可得长辈扶助,但须防色难,凡事应有备而战。

《易经》第二十四卦 复 地雷复 坤上震下 是什么意思

地雷复卦,上卦为坤卦下卦为震卦,所以说坤上震下。

剥者剥也。物不可以终尽,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复。

剥,就是剥落的意思,万物不可以终久的剥落,剥落至极上,则必定返下而生,所以接着是复卦

周而复始 循环再生

24、复卦 地雷复

《复》(下雷上地)  第二十四

雷在地中利静养,亨通无碍有攸往;

修身开悟识天根,寓动于顺阴复阳。

摇摆过度生险象,迷途知返德无疆;

‍敦厚复归尚中庸,邪道误国君遭殃。

【原文】 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

【译文】复卦象征阳气回复之意,为十一月之卦,此时阴气剥阳已尽,阳复生而起于初,故谓之复。阳气复返,则往来无碍,故可万事亨通。而微阳生长,生机畅旺,不受侵害,初阳上复,群阴引以为朋,复道畅通,毫无咎害。

复,反也。《复》卦上坤下震,一阳在下,五阴在上,有如一阳来复。《周易》以此象征生命剥落不尽,生生之理不穷,春回大地,生机更发的情状。

初九居下履正,不远而复,无灾无悔;

六二居中位正,比附初阳,有亲仁自益之美;

六三失正无应,乘承皆阴,但蹙眉求复,终无咎害;

六四当位应初,遵从正道,专心回复,物莫之犯;

六五居厚履中,自察不偏,笃诚向善,无所悔恨;

上六穷极于上,无应于下,迷不知返,终至于灾。

由卦形来看,就可以了解,剥卦的“上九”剥落,成为纯阴坤卦代表十月的;这时,阳又在下方酝酿,到了十一月的冬至,一个阳爻又在“初”位出现,成为复卦。这样阴阳去而复返,使万物生生不息,所以亨通。由上下卦分开来看,内卦“震”是动,外卦“坤”是顺,阳在下方活动,就自然而然的上升;所以说,出入没有妨碍,志同道合的朋友来,也没有灾难。

再由消息卦来看,一阴开始发生在五月的姤卦,逐步上升,经过全部变成阴的十月的坤卦,到一阳复来的十一月的复卦,前后经过七个爻,将一爻看作一日,所以说:一阴发生到一阳复来,历经“七日”。亦即,凶必定返回吉,危必定转为安,这是自然的法则,由这一卦开始,阳刚又开始伸长,所以有利于积极行动。

复卦是非常有名的一个卦,有一个成语就叫“一阳来复”,它给我们展示了这样一种图景:阳气开始复苏,春天即将到来。复卦在十二消息卦中代表农历的十一月,在这个月的冬至日白天最短、夜晚最长,阴气最盛、阳气最少。邵雍有一首诗:“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始。”

复卦的阳气是从阴气最盛的时候开始的。为什么是“七日来复”?因为阳气开始向上升,从姤卦开始到复卦,刚好经过了七个卦(姤、遁、否、观、剥、坤、复)。还有一种说法,月亮的盈亏规律(朔、弦、望、晦)有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是七天。可见第七天是一个关键的日子,是一个开始的日子。

‍《复》卦谈的是回复,实际上谈的就是改正错误之道。在此一卦里,其作者论述了回复的“亨通”、“无疾”、“无咎”;谈论了只要“不远复”,便“无祗悔”;也颂扬了“敦复”的“无悔”;亦肯定了屡犯屡改的“频复” ;并特别提出与指责了凶险异常的、若“用行师”,则“终以大败”,若用 “以其国”,则有“君凶”亡国的迷途不知返的“迷复”。这种坦诚的改正错误的态度,不要说出现在远在殷周之际的君王口中,就是在殷周之后至近代史的历代君王中,这一种见识与态度亦实属罕见的。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