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晚年有所成就

形容人晚年生活好的成语有哪些?

安享晚年 、老当益壮、老有所依、老蚌生珠、老有所为、天伦之乐

形容到晚年还幸福的成语有哪些?

鹤发童颜,含饴弄孙,天伦之乐,儿孙满堂,老当益壮,大器晚成,老蚌生珠

形容晚年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晚年的成语有:

桑榆暮景:夕阳的余辉照在桑榆树梢上。指傍晚。比喻晚年的时光。

含饴弄孙:含着糖逗小孙子玩。形容晚年生活的乐趣。

迟暮之年:比喻晚年。指人至老年。迟暮:黄昏。

暮景桑榆:夕阳斜照在桑树和榆树顶端,一派黄昏景象。比喻晚年的时光。桑榆,古人以为是日所入处。

钟鸣漏尽:晨钟已经敲呼,漏壶的水也将滴完。比喻年老力衰,已到晚年。也指深夜。漏:滴漏,古代计时器。

风烛之年: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

风烛残年:指在世不太久。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风烛:被风吹的蜡烛,容易熄灭;残年:残余的岁月。

残年暮景:指人到了晚年。

壮心不已:指有抱负的人到了晚年,雄心壮志仍不衰减。壮心:宏大的志向;已:停止。

告老在家:指因年老而辞职在故乡安度晚年。告老:因年老而告退;家:故乡、故里。

告老还家:因年老而辞职回归故乡安度晚年。告老:因年老而告退;还:回,返;家:故乡、故里。

描写老年有为的词语

1.描写晚年的词语

描写晚年的词语有:老态龙钟、鹤发童颜、老当益壮、暮景桑榆、迟暮之年

1、老态龙钟

读音:lǎo tài lóng zhōng

释义:指行动不灵便。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

出处:宋·陆游《听雨》诗:“老态龙钟疾未平;更堪俗事败幽情。”

译文: 年老体衰身上的疾病还没有痊愈,又有世间的烦心事打乱自己的幽静的心情。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状语、定语;用于人等。

例句:他虽然已经是老态龙钟了,走路时却仍然步履矫健。

2、鹤发童颜

读音:hè fà tóng yán

释义:仙鹤羽毛般雪白的头发,儿童般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出处:唐 田颖《梦游罗浮》诗:“自言非神亦非仙,鹤发童颜古无比。”

译文:说自己不是神也不是仙,鹤发童颜自古以来无人能比。

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例句:我看见一些鹤发童颜的科学家,奋发挺进,拾级而上。

3、老当益壮

读音:lǎo dāng yì zhuàng

释义:形容年纪虽大但志气豪壮。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译文:大丈夫的志气,不得志的时候应当更加坚定,年老的时候应当越发豪壮。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例句:在六七十岁的老前辈中,我们可以看到富有斗争精神、老当益壮的伙伴。

4、暮景桑榆

读音:mù jǐng sāng yú

释义:夕阳斜照在桑树和榆树顶端,一派黄昏景象。比喻晚年的时光。桑榆,古人以为是日所入处。

出处: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诗:“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

译文:岁月抵达桑榆之年的迟暮,光影和声响都已无法追回。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例句:桑榆暮景的人总爱回忆往事。

5、迟暮之年

读音:chí mù zhī nián

释义:比喻晚年,形容人至老年。

出处:近代孟森等《清朝野史大观·第九卷·两大文章》:“痛思臣母迟暮之年,不幸身婴残疾。”

译文:悲痛的思念承德母亲晚年,不幸身患残疾。

用法:作宾语。

例句::他虽然到了迟暮之年,但是学习的热情丝毫不减。

2.描写老人的词语

【年华垂暮】垂:将,快要;暮:晚,老年。快要到老年。

【不知老之将至】不知道老年即将来临。形容人专心工作,心怀愉快,忘掉自己的衰老。

【宝刀未老】形容人到老年还依然威猛,不减当年。

【白发红颜】头发斑白而脸色红润。形容老年人容光焕发的样子。

【白首相知】白首:白头发,引申为时间长。意谓老年知己。

【白首之心】老年时的壮志。

【迟暮之年】迟暮:黄昏,比喻晚年。指人至老年。

【垂暮之年】垂:将,快要。暮:晚,老年。快要到老年。

【返老归童】由衰老恢复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满了活力。同“返老还童”。

【反老还童】反:回。由衰老恢复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满了活力。

【返老还童】由衰老恢复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满了活力。

【风前残烛】比喻随时可能死亡的老年人。也比喻随时可能消灭的事物。

【风中之烛】在风里晃动的烛光。比喻随时可能死亡的老年人。也比喻随时可能消灭的事物。

【黄发垂髫】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垂髫:古时单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指老人与儿童。

【黄发骀背】指长寿的老人。后亦泛指老年人。同“黄发台背”。

【黄发台背】指长寿的老人。后亦泛指老年人。黄发,指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台背,指老年人背上生斑如鲐鱼背。台,通“鲐”。

【黄发鲐背】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后常指老年人。鲐背;鲐鱼背上有黑斑,老人背上也有,因常借指老人。指长寿老人,也泛指老年人。亦作“黄发台背”、“黄发骀背”。

【鹤发童颜】仙鹤羽毛般雪白的头发,儿童般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关于老人、描写老年人的成语词语 您还可以直接在搜索框中输入关键词进行查询。

(当前是第2页) 上一页

【皓首苍颜】皓:白色的样子;首:头发;颜:面孔。雪白的头发,灰暗的面孔。形容老年人的容貌。

【矜贫恤独】矜:怜悯;恤:周济;独:老年无子的人。怜悯救助贫苦和孤独的人。

【君子三戒】戒:戒规。君子有三条戒规:少年时戒美色;壮年时戒殴斗;老年时戒贪图。

【老蚌生珠】原比喻年老有贤子。后指老年得子。

【老马恋栈】恋:留恋。栈:马栈。老马不妒忌离开马栈。比喻老年人恋念旧情。也指年老还贪恋官位。

【老天拔地】形容老年人动作不灵活。

【老妪能解】妪:老年妇女。相传唐朝诗人白居易每作一首诗就念给老年妇女听,不懂就改,力求做到她们能懂。形容诗文明白易懂。

【日薄桑榆】犹日薄西山。比喻老年的时光。

【日落西山】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人到老年将死或事物接近衰亡。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悲伤也没用了。

【童颜鹤发】颜:脸色。仙鹤羽毛似雪白的头发,孩子似的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雪鬓霜鬟】白发。借指老年人。

【雪鬓霜毛】指老年人。同“雪鬓霜鬟”。

【西山日薄】薄:逼近。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事物接近衰亡或人近老年。亦作“日薄西山”、“西山日迫”。

【养儿代老,积谷防饥】指养育儿子以防老年无依靠,保存谷物为防备饥荒。同“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养儿待老,积谷防饥】指养育儿子以防老年无依靠,保存谷物为防备饥荒。同“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养儿防老】养育儿子是为了防备年老。亦泛指养育子女以防老年无依靠。

【养儿防老,积谷防饥】指养育儿子以防老年无依靠,保存谷物为防备饥荒。

【养子防老,积谷防饥】指养育儿子以防老年无依靠,保存谷物为防备饥荒。同“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尊年尚齿】年:年龄。尚:崇尚。齿:岁数。指尊重老年人。

【朱颜鹤发】朱颜:红润的脸。红润的脸和像鹤羽毛一样白的头发。形容老年人精神焕发的样子。

3.描写老年生活的词语

1、白发红颜

成语典故: 头发斑白而脸色红润。形容老年人容光焕发的样子。

成语出处: 宋·佚名《宣和画谱·道释四》:“(徐知常)旧尝有痼疾,遇异人得修炼之术,却药谢医,以至引年,白发红颜,真有所得。”

2、白首相知

成语典故: 白首:白头发,引申为时间长。意谓老年知己。

成语出处: 明·孙仁儒《东郭记·顽夫廉》:“君家朋友何须道,翻腾云雨都常套,抵多少白发相知,按剑同袍。”

3、白首之心

成语典故: 老年时的壮志。

成语出处: 唐·王勃《滕王阁序》:“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其他:

反老还童

返老还童

皓首苍颜

鹤发童颜

黄发垂髫

老蚌生珠

老马恋栈

迟暮之年

垂暮之年

风前残烛

风中之烛

老天拔地

老妪能解

童颜鹤发

雾里看花

4.形容人到老年的成语

形容人到老年的成语有:老骥伏枥、老成持重、倚老卖老、七老八十、老态龙钟、老当益壮、老泪纵横、老气横秋、耄耋之年、暮景残光。

老骥伏枥

[ lǎo jì fú lì ]

解释: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老成持重

[ lǎo chéng chí zhòng ]

解释:老成:阅历多而练达世事;持重:做事谨慎。办事老练稳重,不轻举妄动。

倚老卖老

[ yǐ lǎo mài lǎo ]

解释:卖:卖弄。 仗着岁数大,摆老资格。

老态龙钟

[ lǎo tài lóng zhōng ]

解释:龙钟:行动不灵便的样子。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

老当益壮

[ lǎo dāng yì zhuàng ]

解释:当:应该;益:更加;壮:雄壮。 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

5.形容老人的词语

原发布者:欣雅网络科技

形容老年人的词语

篇一:形容老年的成语【1】

白发红颜

读音:báifàhóngyán

释义:头发斑白而脸色红润。形容老年人容光焕发的样子。

出自:宋·佚名《宣和画谱·道释四》:“(徐知常)旧尝有痼疾,遇异人得修炼之术,却药谢医,以至引年,白发红颜,真有所得。”

白首相知

读音:báishǒuxiāngzhī

释义:白首:白头发,引申为时间长。意谓老年知己。

出自:明·孙仁儒《东郭记·顽夫廉》:“君家朋友何须道,翻腾云雨都常套,抵多少白发相知,按剑同袍。”

白首之心

读音:báishǒuzhīxīn

释义:老年时的壮志。

出自:唐·王勃《滕王阁序》:“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迟暮之年

读音:chímùzhīnián

释义:迟暮:黄昏,比喻晚年。指人至老年。

造句:痛思臣母迟暮之年,不幸身婴残疾。(《清朝野史大观·第九卷·两大文章》)垂暮之年

读音:chuímùzhīnián

释义:垂:将,快要;暮:晚,老年。快要到老年。

出自:宋·张元干《庐川词·醉落魄》:“年华垂暮犹离索。”

反老还童

读音:fǎnlǎohuántóng

释义:反:回。由衰老恢复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满了活力。

出自:汉·史游《急就篇》:“长乐无极老复丁。”《旧唐书·宦官书》:“可愈痿弱重膇之疾,复能返老还童。”风中之烛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老练而自负的神态姥爷,祝您永远快乐健康,笑在

6.形容老年人的成语

鹤发童颜、老态龙钟、老骥伏枥、和蔼可亲、慈眉善目

一、鹤发童颜 [ hè fà tóng yán ]

【解释】:仙鹤羽毛般雪白的头发,儿童般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出自】:唐·田颖《梦游罗浮》:“自言非神亦非仙,鹤发童颜古无比。”

【翻译】:说自己不是神也不是神仙,仙鹤羽毛般雪白的头发,儿童般红润的面色古代没有可比的。

二、老态龙钟 [ lǎo tài lóng zhōng ]

【解释】:龙钟:行动不灵便的样子。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

【出自】: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六十九回:有一位老态龙钟的工兵营营长吴某到站台迎接,并且报告锦州形势混乱,火车不能开过。

三、老骥伏枥 [ lǎo jì fú lì ]

【解释】: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出自】: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翻译】:年老的千里马虽然躺在马棚里,但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

四、和蔼可亲 [ hé ǎi kě qīn ]

【解释】:和蔼:和善。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出自】:老舍《四世同堂》二:假若有人愿意来看他,他是个顶和蔼可亲的人。

五、慈眉善目 [ cí méi shàn mù ]

【解释】:形容人的容貌一副善良的样子。

【出自】:老舍《老张的哲学》:“圆圆的脸,长满银灰的胡子,慈眉善目的。”

7.想要一些描写老人的词语,越多越好

【年华垂暮】垂:将,快要;暮:晚,老年。快要到老年。

【不知老之将至】不知道老年即将来临。形容人专心工作,心怀愉快,忘掉自己的衰老。

【宝刀未老】形容人到老年还依然威猛,不减当年。

【白发红颜】头发斑白而脸色红润。形容老年人容光焕发的样子。

【白首相知】白首:白头发,引申为时间长。意谓老年知己。

【白首之心】老年时的壮志。

【迟暮之年】迟暮:黄昏,比喻晚年。指人至老年。

【垂暮之年】垂:将,快要。暮:晚,老年。快要到老年。

【返老归童】由衰老恢复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满了活力。同“返老还童”。

【反老还童】反:回。由衰老恢复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满了活力。

【返老还童】由衰老恢复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满了活力。

【风前残烛】比喻随时可能死亡的老年人。也比喻随时可能消灭的事物。

【风中之烛】在风里晃动的烛光。比喻随时可能死亡的老年人。也比喻随时可能消灭的事物。

【黄发垂髫】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垂髫:古时单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指老人与儿童。

【黄发骀背】指长寿的老人。后亦泛指老年人。同“黄发台背”。

【黄发台背】指长寿的老人。后亦泛指老年人。黄发,指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台背,指老年人背上生斑如鲐鱼背。台,通“鲐”。

【黄发鲐背】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后常指老年人。鲐背;鲐鱼背上有黑斑,老人背上也有,因常借指老人。指长寿老人,也泛指老年人。亦作“黄发台背”、“黄发骀背”。

【鹤发童颜】仙鹤羽毛般雪白的头发,儿童般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关于老人、描写老年人的成语词语 您还可以直接在搜索框中输入关键词进行查询。

(当前是第2页) 上一页

【皓首苍颜】皓:白色的样子;首:头发;颜:面孔。雪白的头发,灰暗的面孔。形容老年人的容貌。

【矜贫恤独】矜:怜悯;恤:周济;独:老年无子的人。怜悯救助贫苦和孤独的人。

【君子三戒】戒:戒规。君子有三条戒规:少年时戒美色;壮年时戒殴斗;老年时戒贪图。

【老蚌生珠】原比喻年老有贤子。后指老年得子。

【老马恋栈】恋:留恋。栈:马栈。老马不妒忌离开马栈。比喻老年人恋念旧情。也指年老还贪恋官位。

【老天拔地】形容老年人动作不灵活。

【老妪能解】妪:老年妇女。相传唐朝诗人白居易每作一首诗就念给老年妇女听,不懂就改,力求做到她们能懂。形容诗文明白易懂。

【日薄桑榆】犹日薄西山。比喻老年的时光。

【日落西山】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人到老年将死或事物接近衰亡。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悲伤也没用了。

【童颜鹤发】颜:脸色。仙鹤羽毛似雪白的头发,孩子似的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雪鬓霜鬟】白发。借指老年人。

【雪鬓霜毛】指老年人。同“雪鬓霜鬟”。

【西山日薄】薄:逼近。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事物接近衰亡或人近老年。亦作“日薄西山”、“西山日迫”。

【养儿代老,积谷防饥】指养育儿子以防老年无依靠,保存谷物为防备饥荒。同“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养儿待老,积谷防饥】指养育儿子以防老年无依靠,保存谷物为防备饥荒。同“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养儿防老】养育儿子是为了防备年老。亦泛指养育子女以防老年无依靠。

【养儿防老,积谷防饥】指养育儿子以防老年无依靠,保存谷物为防备饥荒。

【养子防老,积谷防饥】指养育儿子以防老年无依靠,保存谷物为防备饥荒。同“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尊年尚齿】年:年龄。尚:崇尚。齿:岁数。指尊重老年人。

【朱颜鹤发】朱颜:红润的脸。红润的脸和像鹤羽毛一样白的头发。形容老年人精神焕发的样子。

8.求:形容老人安享晚年的词语,例如:儿孙满堂,儿孙绕膝之类的成语

形容老人安享晚年的词语有:含饴弄孙、儿孙绕膝、安享天伦,儿孙满堂、晚景如春

1、含饴弄孙

读音:hán yí nòng sūn

解释:指含着糖逗小孙子玩,形容老人自娱晚年,不问他事的乐趣。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吾但当含饴弄孙,不能复知政事。”

译文:我应当含饴弄孙,自娱晚年,不问他事,不能再过问朝政的事。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例句:名人老了写回忆录,凡人老了含饴弄孙。

2、儿孙绕膝

读音:ér sūn rào xī

释义:子孙围绕膝下。多用于形容子女侍奉父母。

例句:他如今家业有成,儿孙绕膝,可以说是幸福美满。

3、安享天论

读音:ān xiǎng tiān lún

释义:安然享受家庭和谐,儿孙满堂的幸福生活。

例句:孩子长大了,就应该多陪陪父母,陪伴他们安享天伦。

4、儿孙满堂

读音:ér sūn mǎn táng

释义:指家族人丁兴旺,子孙后代多。也指老人晚年生活现状比较好。

例句:爷爷说他一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儿孙满堂。

5、晚景如春

读音:wǎn jǐng rú chūn

释义:晚年的境况像春天一样,形容晚年生活幸福美满。

例句:只有这样,我们的老年光阴,才会更加风平浪静,而渐渐老去的我们,才能晚景如春,颐养天年。

姜子牙八十岁拜相,还有哪些大器晚成的历史人物?

姜子牙在八十岁的时候才拜相,除了他,还有晋文公重耳,黄忠,慕容垂,屈原,汉武帝刘邦等等。他们这一生都非常有才华和抱负,但是因为早年间的无人欣赏,在加上各种原因,让他们英雄无用武之地,虽然前半生没有得到重用,但是他们后半生可以说是非常辉煌了,这也让我相信,只要不放弃,千里马终究会遇到自己的伯乐。

一、伟大的文学家屈原

屈原的文学上的成就也可说是非常大了,但是也是在晚年间才得到人们的认可,早些年间,屈原心系国家,只想做一名为国争光的好大夫,但是无奈遭到奸臣的排挤,他空有一身抱负却得不到施展,最后投身文学革命,他的代表作《离骚》 至今是我们学习的典范,他把自己的抱负全都给予诗中,表达了他想为祖国做贡献但是郁郁不得志的心情,同时也侧面反映了他热爱祖国,誓于祖国共存亡的伟大精神,后来屈原在端午节的时候投身于汨罗江中,至今我们还有端午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就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屈原。

二、汉武帝刘邦

刘邦可以说是典型的大器晚成,他除了运气非常好,自己的本领更是非常重要,在他沛县带领农门公起义的时候,已经47岁了,在古代,六十多岁就已经快要入土了,可见他将近五十还能带领大家推翻前朝的,是多么伟大了,他在起义之后,迅速发展自己的,仅仅用了三年的时间就灭掉了秦国,后又与项羽大战,最后项羽于乌江自刎,自此之后,刘邦在洛阳建都,后来又迁到长安,建立西汉,汉朝从建立以来,大力发展,行成鼎盛的局面。

古往今来,能人异士层出不穷,虽然好多人是大器晚成的,但是我们要相信,只要自己有才华,就一定能过得到别人的赏识,是金子总会发光, 我们要不断的充实自己,这样才能顺应社会的潮流,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大器晚成的名人(盘点大器晚成的牛逼历史人物)

东汉末年,袁绍谋士崔琰有个叫崔林的堂弟,年轻时默默无闻,连亲朋好友都看不起他,觉得小林子给老崔家丢人了。可崔琰却不这么看,他说:“此所谓大器晚成者也,终必远至”,我堂弟是厚积薄发,迟早有一天,他会崭露头角!果然,崔林最终当上了大官。

“大器晚成”出自《道德经》,原话是“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字面意思是贵重的器物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常比喻大才之人取得成就的时间往往较晚。每当有朋友接近退休了,仍然一事无成,这个成语常常被用于安慰他们,“老兄啊!我掐指一算,你是大器晚成,再等等吧!”与之相对应的是年少成名,小小年纪,就取得了别人一辈子都无法企及的成就,比如霍去病,二十二岁击败匈奴,当上大司马,威震华夏;孙策,二十五岁占领江东,坐断东南;项羽,二十六岁杀入咸阳,自称西楚霸王;李世民,二十七岁扫荡天下,问鼎皇位。他们的年轻、业绩令人羡慕,尤其是大器晚成的,让我们看看有哪些老年得志的历史人物。

秦昭王五十一年,列国征战正酣,日后统一中国的嬴政当时只有三岁,他万万不会想到,埋葬秦国基业的人物刚刚出生,还是位普通的平民。后人总是会产生错觉,好像刘邦比秦始皇要小很多,两人不是同一个时代的,可事实上刘邦只比嬴政小了三岁而已。两人还见过面,有一次,刘邦去咸阳服徭役,远远看到了秦始皇,他是仰望的,感叹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满满的羡慕之情。秦始皇当然没有注意到刘邦了,他身为皇帝,俯视着脚下的芸芸众生,刘邦没钱没地位,只是他两千万臣民中很普通一个,根本入不了法眼。

唐朝名将李靖也是大器晚成的代表,在九嵕山脚下的昭陵李靖墓,有两座封土,分别代表着铁山和积石山,这是在贞观十四年,唐太宗下旨为李将军修建坟墓时特别关照的:“依汉卫、霍故事;筑阙象突厥内铁山、吐谷浑内积石山形,以旌殊绩”,为了表彰他对东突厥、吐谷浑的赫赫战功。虽然在南征北战中取得了成绩,那都是李靖五十岁以后玩命换来的,当时的五十岁不比现在,已经是晚年了,如果在这个年龄去世,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感觉早。

翻开两唐书的《李靖传》,五十岁之前的篇幅只有几句话,最主要的事迹都是从李渊攻入长安写起,当时李靖已经四十七岁了。尽管早年、中年没有特别重大的业绩,官职也不高,仅仅做到了马邑郡丞。但李靖早早体现出过人的军事天赋,他的舅舅隋朝名将韩擒虎,常常称赞外甥:“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能够讨论孙武、吴起兵法的人,只有这位了!左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也十分看好李靖,杨素摸着他的床对李靖说:“卿终当坐此!”你以后肯定可以干到我这个位子的!牛弘身为组织部部长,为国家选拔干部,阅人无数,他看中的人,必然不是等闲之辈。

年轻时,李靖曾前往西岳华山,在庙里向神仙咨询自己的前途,问的时候,声音特别大,周围的人全都听见了。可神仙并没有什么指示,无奈之下,李靖只好转身离去。刚走出庙门几百步,突然听见有人在背后喊话:“李仆射好去!”“仆射”是尚书省的长官,跻身宰相之列了。李靖连忙回头,却发现空无一人,不知道是幻觉,还是神仙真给了指示。

李靖有军事才华,缺乏对外征战的机会,隋朝末年的群雄逐鹿,武德、贞观年间的少数民族入侵,为李靖运用平生所学提供了宝贵机会。如果没有萧铣、辅公祏、颉利可汗这些对手,李将军又怎么可能名扬青史?对手重要,居庙堂之高的皇帝同样重要,李靖很早便看出李渊有谋反意图,他决定去江都向隋炀帝举报,可惜兵荒马乱,滞留在长安,最终被李渊抓获。正常情况下,李靖必死无疑,李渊也是这样想的,临刑前,李靖大喊:“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话音刚落,李渊、李世民深受打动,赞赏他的言论,决定释放并为大唐所用。后来征讨萧铣,李靖的部队进展缓慢,李渊秘令硖州都督许绍将其斩首,许绍爱惜李靖才华,向高祖进谏,才免一死。两次经历,无论哪次李渊下定了决心,李靖都得死于非命,更不可能有后来的成就,这也是他的机遇。李靖的身体也非常好,活到了七十九岁,他的弟弟李客师也有长寿基因,活到了九十多岁。正因为持久,他才能熬到天下大乱的时候,才能在凶险艰苦的战场存活。

征讨完吐谷浑,六十四岁的李靖被人告发造反,经过调查取证,此事纯属子虚乌有,但年老的李靖转入幕后,不再驰骋疆场。

同样是六十四岁,张柬之的“春天”才刚刚到来。从出生到花甲之年,史书对他的记载可以用只言片语来形容:“张柬之,字孟将,襄州襄阳人。少涉经史,补太学生。祭酒令狐德棻异其才,便以王佐期之。中进士第,始调清源丞。”很小便涉猎经史,当过太学生,中过进士,被令狐德棻评价前途无量,但仕途上并没有什么亮眼的地方。

张柬之第一次展现才华是在永昌元年,当时朝廷召集了许多贤人到京城考试,老张已经六十四岁了,考了个第一名,被封为监察御史、凤阁舍人,这是他第一个机遇。狄仁杰和姚崇了解张柬之的能力,都向武则天大力推荐,这是第二个机遇。长安年间,女皇向狄仁杰求贤:“安得一奇士用之?”狄仁杰回答说:“张柬之虽老,宰相材也。用之必尽节于国”,于是把老张提拔为洛州司马。过了一段时间,武则天再次求贤,狄仁杰说我之前推荐的人都没用到位,明明是当宰相的料,现在只让人家做司马。姚崇也推荐张柬之:“沉厚有谋,能断大事,其人老,惟亟用之。”七十多岁的人了,再不用,恐怕没机会了!

老张的一生,最光辉的事情就是发动神龙政变,把武则天赶下了台,李唐的江山社稷得以恢复。每当提及这段历史,张柬之肯定是绕不过去的人物,他也因此被封为汉阳郡王。一个与皇族完全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得到王爵,真是祖坟冒青烟了。八十多岁的张柬之抓住了历史机遇,总算取得了重大业绩,一方面,武则天病势沉重,对朝政的控制能力显著降低;另一方面,张易之兄弟与李唐皇室关系恶化,剑拔弩张,政变是解决问题干净利落的手段。但他的行为没有改变武则天的部署,人家本来就是要把皇位还给李家的,老张发动政变只是把结果提前了。

大器晚成的人还有很多,比如姜子牙,七十多岁终于在渭水边“钓”到了周文王,最终辅助周室打败殷商,他本人也分封于齐地。

百里奚七十多岁遇见明主,帮助秦穆公成就霸业。

司马懿七十岁发动高平陵事变,夺取曹魏大权,为司马炎建立西晋奠定基础。他以过人的身体素质,熬死了曹操、曹丕、曹叡三代主公;他以过人的才能,击退诸葛亮,平定公孙渊;最后审时度势,抓住机遇,趁曹爽谒陵之机发动政变,一举成功。此前与吴、蜀的战争中,虽然也取得过成就,但远远没有高平陵之变那样重大。做了一辈子曹家的下属,总算等到反客为主的一天。

当然,不同人对于“大器”的标准是不一样的,范进认为中举就是大器,那张柬之早就成大器了,不存在晚成的问题。本文的标准是直接推动历史进程,并且获得成功,很多人其实具备成大器的能力,只是缺乏相应的资源和机遇。“大器”不是一两个人主观评价出来的,要通过客观、过硬的成绩予以证明。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