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的祈福是什么

2022年春节太原哪里有庙会

如下

一、时间:

1月25日-2月9日(农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六)

二、地址:

太原动物园

三、票价:

庙会期间,太原动物园临时门票价格为20元/人/次、学生票价10元/人/次。

市民除了在北门和南门可以现场购票外,还可通过太原动物园微信公众号“太原动物园动象”及美团APP搜索“太原动物园”进行网络购票,实现快速扫码入园。

(庙会期间的门票需在1月24日17: 00后调价才可以进行购买。)

四、活动内容:

1、民俗印象:

①在锦带廊、大象馆东侧广场,每天上、下午各有一场民俗歌舞,经典爱国歌曲轮番上演;

②南门通道的集市街有“拉洋片”“吹糖人”“拨浪鼓”等情景演出,展现集市文化;

③石虎山三角区有背棍及铁棍表演,北门广场有麒麟舞、戏装高跷及锣鼓,三角区至灯廊有全天花轿巡游,猿猴馆餐厅有晋剧,熊猫馆有民间社火,大象馆有皮影戏,分别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演绎不同的民俗文化。

2、福聚满园。园路两旁的祈福区,可以踩元宝、摸貔貅、走鸿运,还有幸运树可以祈福。

3、在科普馆东侧及开心农庄北侧有游艺嘉年华,开心农庄北侧的VR航空航天嘉年华和杂技嘉年华,可以进行轻松愉快的玩耍、高格调的科技体验,观看惊险刺激的表演。

4、开心农庄北侧还有雪道竞技比赛、坡地滑雪、堆雪人等游戏活动。南门内广场东侧,将有卡通人偶全天巡游。

太原台骀山庙会

祈福的意思是什么?

酬神与祈福分别什么意思

酬神与祈福分别什么意思,很多人都会去里面祈福的,祈祷自己和家人来年都可以身体健康的,很多人都以为酬神与祈福是一样的意思的,下面是酬神与祈福分别什么意思。

酬神与祈福分别什么意思1

最根本的区别为对象不同。两者的主要区别如下:

1、对象不同。

“祈福”是指祈求神明降福或设醮还愿之事,其对象包括活着的人,有实际的现实目的;祭祀”则为敬神、求神和祭拜祖先。原始时代,人们认为人的灵魂可以离开躯体而存在。祭祀便是这种灵魂观念的派生物。

2、社会学地位不同。

书生、仕人、平民常祈福神佛,消除自己一切烦恼,护佑自己考试成功、事业顺利、生活安康。

相比之下祭祀是华夏礼典的一部分,是儒家礼仪中主要部分,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是以事神致福。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只、人鬼。天神称祀,地只称祭,宗庙称享。

古代中国“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祭祀有严格等级。天神地只由天子祭。诸侯大夫祭山川。士庶只能祭己祖先和灶神。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是祭祖日。

3、形式不同。

祈福之人,入庙烧香叩首即可,心中祈福,或作口念。若得心满意足,须来还愿。

祭祀活动,进贡上香,叩拜行礼,庄重肃穆,一丝不苟。祭祀礼节祭品有一定的规范。旧俗备供品向神灵或祖先行礼,表示崇敬并求保佑。

酬神与祈福分别什么意思2

老黄历术语:酬神是什么意思

酬神就是还愿,答谢神恩。

如何酬神还愿

一、还愿,一般的信众在神前许愿完毕,事后愿望实现的时候都需要到神明面前酬神答谢,这里所说的答谢无非就是礼拜神明,供奉些瓜果,添些香油钱,至于所给多少,全凭心意。这是一种文化。

二、在哪里许的愿,就要回哪里去还愿,这是规矩,必须严格遵守。许愿成功之后,一定要还愿。如果过了许愿期限之后,愿望成真了,建议也要选个日子去还愿。因为当初许愿时承诺过了,所以算是一个诚信问题。

三、没有规定多长时间还愿的,原则上是愿望达成后要在一年内来还愿。如果在许愿期限内没有顺利成就愿望,则是不需要还愿的。

四、根据佛教的传统,没有吉日与凶日之分。还愿的日子相对来说只有一点需要谨记,就是一定要在期限内还愿,尽量不要刻意拖延。

酬神与祈福分别什么意思3

一、老黄历祈福是什么意思

1、祈福的起源地

祈福是阴阳师中的'名词,起源于中国,是占卜师,或是幻术师,懂得观星宿、相人面,还会测方位、知灾异, 念咒、施行幻术。对于人们看不见的力量,例如命运、灵魂、鬼怪,也都深知其原委,并具有支配这些事物的能力。

2、老黄历祈福是什么

老黄历祈福是指祈福酬神,是人们为了梦想之事的达成,而去各种神庙中祈求神明降福或设醮还愿的行为。其中的形式有多种,譬如到庙里烧高香,请“天官”赐福。如到寺里烧高香,请佛祖保佑、请菩萨保佑。

二、祈福有什么注意事项

1、在家祈福的注意事项

祈福的正确方法应该是双手合十,默念你最信任的名号,百遍千遍万遍,看你的诚心,然后说出你的愿望。

2、在寺院祈福的注意事项

去寺院游览祈福的,通常是两种人,一种是外出游玩的人,因好奇或敬仰这才来祈福,另一种则是目的明确,就是专门去某个寺院祈愿纳福的。

在寺院中祈福,首先是不要在中嬉戏打闹,因为是佛门净地,除了干净之外,还需要安静。其次是千万不要带食物进去,尤其是肉类或者是酒等等,毕竟是个吃斋念佛的地方。

祈福是什么意思呢

祈福 [qí fú]
基本释义:向神祷告求福
详细释义:是指祈求神明降福或设醮还愿之事,是善男信女向神明表达自己的心愿,希望得到神明庇佑的一种祈求赐福方式。通常读书人士、职场人士等等祈福文殊菩萨,消除自己一切烦恼,护佑自己考试成功、事业顺利。诸佛、诸菩萨中,每个菩萨、佛都有自己的功德、神通、法门。当我们礼拜、朝佛时,心诚向佛时,都会受到佛祖、菩萨的护佑。其每个菩萨、佛的护佑都是不一样的,如文殊菩萨是诸佛之师,代表着智慧,礼拜文殊菩萨则意味着智慧的提升。

太原是个古老的城市,有哪些祈福呢?

有双塔寺,有晋祠,还有蒙山大佛,太原历史悠久,欢迎来玩儿

太原正月十五好玩的地方

2023年正月十五太原好玩的地方有:太原古县、大同古城、忻州古城、贾家庄古城、平遥古城。1.太原古县:随着电影《满江红》的火爆,太原古县也迎来了一波又一波前来打卡的游客。在这里,你不仅可以大饱眼福的“满江红影视基地”和拍照的沈腾和杰克森易相同的场景,还可以享受一年一度的太原古县灯会。2.大同古城:今年的大同“赢了麻”!春节期间,大同古都灯会盛大开幕,古都灯火通明,向世界各地游客发出邀请。“大年景,大不同”!以红灯组为主的华严广场主灯组,有23组兔灯,遍布华严广场、下寺坡街、鼓楼西街、春阳广场。3.忻州古城:从热闹的龙腾鼓乐开始,忻州古城正式开启了精的“年”。国风舞、剧闪轮番上演;篝火晚会,龙狮祈福,叫座;城门上打铁时闪闪发光的花朵最令人难忘。4.贾家庄:作为北方元宵节的“天花板”,贾家庄恐龙灯会可谓是新年必看的灯会。今年的灯光秀因其独特的构思和娴熟的手法,声、色、光、动的结合,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而颇具看点。5.平遥古城: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平遥古城就张灯结。以奋斗目标为主题的北城墙,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晋文化为主题的东城墙、点将台,以晋商文化为主题的西城墙,都展现了平遥这座古城独特的人文景观和浓郁的民俗风情。

山西春节习俗

太原年俗
生活中有节日,节目中有民俗;风俗使节日代代传承,节日使生活五斑斓。旧时,太原地区月月有节日,而最隆重、最热闹,风情最浓厚的要数过年了。
旧历年的正月初一日,民间称过年,为区别于公历元旦,后来又称过大年。旧日,腊八节过后,太原人就忙着准备过年了,气氛一日浓似一日。二十三日祭灶王,二十四日为大扫除之日,俗称“胡打扫日”。从这天以后,年事准备工作达到高潮。过去太原有一段谣谚:“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赶做活,二十七去赶集,二十八糊贴扎,二十九去打酒,三十日包饺子。”(贴扎,指各种对联、年画、窗花、门神等)天天有事做,日日有安排,一直忙到除夕下午,再将室外打扫一遍,即开始整点新衣帽,包饺子,准备迎神的香、灯等物品。
除夕之夜,各家通宵不眠,俗称“鏖岁’”。鸡鸣之时,开始焚香、燃灯、摆供品、放花炮、接神、祀祖,然后合家互相拜年。儿童向长辈叩头拜年,长辈则赐以压岁钱,以取吉利。按照传统习惯,太阳出来之前就要吃罢早餐。早饭之后,出门拜年,亲者登堂,疏者投刺,途中相遇,作揖点头,互道吉祥话语,无非“恭贺新禧”、“恭禧发财”、“一年如意”之类。
商户人家在过年期间对财神的祭祀最为虔诚。清末以前,每年三月十五和七月二十二为祭祀财神之日。民国以后仅在过年时于钱垛、钱柜或专设神位神龛致祭,焚香燃炮,供以鸡、鸭、猪、羊。祭罢财神,方赴有买卖往来的各商户家中拜年。
旧日过年,时间拖得很长,一直持续到二十五日天仓节之后。初五日俗称破五,民间俗言“破五不出门”,初六利出行,到初六商家举行开市,居民方始探亲。初七俗称人日,俗言是日天晴气朗则利人口繁衍。初八黄昏后祭星神,于院内点灯七盏,象征北斗七星,面北奠拜,以取一年顺遂吉利。初十俗称“十不动日”,相传是日老鼠娶亲。十三到十六为元宵佳节,几日之内,夜间灯火辉煌,社火秧歌,热闹非常,俗称“灯节”。二十俗称“小添仓”,二十五为“老添仓”,东西米市设立仓官神位,众往致祭,燃放火花。过了天仓节,新春期间的热闹方告结束。
郊县农家过年较之都市别有风情。晋阳一带,除夕要垒旺火、捆旺草,门上插柏叶。旺火用炭块垒成塔状,子夜钟声响过,点燃旺火,通村照亮,象征日子过得“旺火”。年初一,有吃煮南瓜的风俗。谓“吃翻身瓜”。在年终时,用小米煮熟,盛在碗内,用以祭祀祖先,俗称“隔年捞饭”。初五洒扫庭院,清理垃圾,俗称“扫穷上”。
在古交山区,春节期间的活动最为丰富。于除夕夜张挂祖先神幛,族内各户均要送供品一份,当年内生男孩之家要供鸡一只,生女孩之家要供酒一壶。初三上午,全族相聚共祭祖先,晚辈给长辈叩头,俗称“盘辈数”,然后欢聚一堂,食用供品。下午,送神幛于村口,面向祖茔,焚香叩头,鸣放爆竹,俗谓“送神’”。“隔年捞饭”之俗与晋阳多有不同,年终日用小米半碗煮熟,捞在碗内,上摆核桃一枚,供于皂君神位,一直到过了二月初二,方倒出晒干,搅在粪内,俗言可以虫灾。正月初五为“送穷日”。于初四下午清扫室内庭院,五日拂晓将脏士送到村外,烧香三柱,鸣放爆竹,表示送走穷气。这一日的饭食为蒸莜面或蒸馒头,俗谓“馏穷气”。正月初十清晨,在院内供献莜麦面制成的谷穗状食品,焚香敬纸,燃放爆竹,祷告天地,祈求五谷丰登。一些地方则须先称好五谷各一份,以纸包好,同时供于院内。供后复称,如某种粮食份量增加,俗谓是年收成最好。这一风俗事象,俗称“接籽头”或“抢籽头”。到正月十五,除进行灯节活动外,还有送瘟神的习俗。各村在五道庙或十字路供瘟神牌位,垒塔塔火,供以油面和馒头。活动开始,敲锣打鼓,抬一筐箩逐户收集一把五谷粮食,从衣服上撕一条布或棉絮和按每户人数剪的纸人,置于瘟神牌位前。下午,将牌位及收集的物品送到村外,烧香放鞭炮,以火燃烧,意谓送走瘟神,人畜平安,百病不生。正月二十五添仓节时,俗用谷面或软米面捏成仓官爷、谷囤、粮仓及各种家畜家禽形状的灯若干盏,内包煮熟的红枣豆子,灯芯用细谷梗裹棉花制成。入夜,灯内注油,将粮仓灯放在存粮处,牛灯放在牛圈窗台,鸡灯放在炕头,狗灯放在门上边,猫灯放在墙角等,一一点燃。仓官爷灯高五寸许,头戴红缨帽,左手执簸箕,右手拿斗,骑着马,马身上驮若干口袋。将仓官爷灯放置碗内,飘浮在水瓮内。放时要念:“仓官爷爷饮马来,银钱粮食(或麻子、黑豆)驮着来,麻子炸了油,黑豆喂了牛。”以此乞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清徐县一带的习俗,于年节之前准备祭品“枣山”(用面加枣蒸熟)。灶神之前供糯米粉制作的供品,长方形,分十二格(有闰月加一格),每格栽枣一枚,俗曰“谷根”。另一种供品用小米饭一盆,上加一枚柿饼和枣,俗称“隔年捞饭”。温饱之家还供以全牲之羊、猪头以及水果、核桃、柿饼、油面(用起面炸成)、黏之类。元日迎神与他处不同。按时宪书所载明的喜神方位,用柏叶、石炭捡到长竿上,矗立于屋上,同时用红纸贴于新帚放到屋上。供神的屋前用红纸条加十字于石炭上,两块石炭之间夹以百束香,点燃,俗称“嫩香”,表示敬迎一切吉神。元宵节的文艺活动从正月十四日开始,各村踩高跷、跑旱船、推花车、舞龙灯、垒塔塔火、打秋千、游九曲,一些大村集镇还有背棍、铁棍、桌棍、抬阁,扮演各种戏曲人物故事上街表演,制作精巧,装饰华美,舞技优美动人。
不仅都市乡村,各庙宇在过年时亦热闹非凡。晋祠各庙于五更大门洞开,张灯结、烧积薪、迎神,设饼饵枣梨祭祀。
旧日过年,太原一地尚有许多风俗故事,表现出那时人们的忙乱、繁琐、迷信心态。
好,没了,不过你要这东东干嘛~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