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皇大帝第七签

玉皇大帝签谱

京剧玉帝脸谱如下,另请参见: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fr=&fmq=&pv=&ic=0&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d=%D3%F1%B5%DB+%C1%B3%C6%D7&s=0

求高手解签

意思是你的财运官运都在春天

玉帝灵签71签

七一签:辛甲~苏武还乡▼中平▼ (一本作“苏武还汉▼中吉▼”)
喜鹊檐前报好音,知君千里欲归心。 绣帏重结鸳鸯带,叶落霜飞寒色侵。 (“鹊”一本作“雀”。“飞寒”一本作“凋暮”)
【圣意】讼宜和,名渐通。婚再合,病主凶。问求财,时未同。凡谋望,在秋冬。(“同”一本作“至”)
【东坡解】好音报喜,远涉方回。交冬之际,家室和谐。凡事终吉,且待将来。自有成就,不必疑猜。(“将”一本作“时”)
【碧仙注】凡事要经画,须待好时来。到底方就成,何必致疑猜。(一本作“凡事要经画,求谋且待时。当年悲破镜,暮景得相随。”)
【解曰】此签先难后易,凡事守旧,谋望待时。心无挂碍,好行阴骘,神明来佑。遭保亨通,讼事有理,功名渐通,婚主再合,求财未遂,问病主凶。凡事谋望,宜在秋冬方知也。
【释义】功名多不遂意,所期在后,而谋事求财在深秋。早冬之际,必有成就。禽鸟得气之先,故鹊知远人有佳信至则报之,图事有成就则报之,但所惜者不久。若吉者处方亨之日,必有意外之祸,求全之悔。家宅主有阴人,疾病又当慎之。
【占验】一人妻子,深秋抱病,占此,其妻遂亡。第三句之应,直如面告也。
【故事】苏武还乡
汉•苏武,字子卿,杜陵人。东汉初为中郎将,奉命使匈奴,被留,手持汉节,牧羊海上十九年。初单于留武,诈以死报汉。后汉使至匈奴,侦知武所在,乃请单于放归,诈以雁传书至汉,知正在海上牧羊为请。单于惊为神。乃放归。
正所谓一波三折,坚持就会胜利。请问你71签 苏武还汉 是问什么的。我可以给你说更详细点。

玉皇上帝详细资料大全

玉皇上帝,全称 “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 ,源自远古时代的“天”、“天帝”崇拜。

殷、周以来,关于天帝的信仰即已广泛流行,在先秦文献中称呼“天”、“皇天”、“帝”、“上帝”,或称“皇天上帝”、“昊天上帝”。是华夏历代国家正统祭祀的最高神(天),被认为是执掌国祚之神,神阶至尊、神权至上。

基本介绍

  • 中文名 :玉皇上帝
  • 外文名 :The Yuhuang God
  • 别名 :昊天、天公、玉皇、玉帝、玉皇大天尊、皇天上帝、玉皇大帝、天帝
  • 国籍 :中国
  • 民族 :汉
  • 出生地 :昊天世界光严妙乐国
  • 出生日期 :龙汉初劫之先
  • 逝世日期 :永劫不坏
  • 职业 :天帝
  • 毕业院校 :“大道学府”
  • 信仰 :儒、道
  • 主要成就 :开天辟地,统御万天,执掌劫运。
  • 代表作品 :《高上玉皇本行集经》、《高上玉皇心印妙经》
  • 诞辰 :正月初九日
  • 居所 :大罗天太微玉清宫
万天帝主,元始与玉皇同体异号,玉皇与四御、六御的关系,弥罗宝诰,《玉皇经》功德利益,上妙功德,天真护持,《玉皇经集注》选,皇经集注启赞序,玉帝万法教主圣祖玄师出处世系考,玉帝圣号同异考,玉帝御莅推极考,玉帝清微天界考,玉帝尊次考,儒道崇拜之争,附:玄门玉皇圣号参真破迷指微,

万天帝主

道教认为,玉皇上帝乃“道”的人格化,存在于龙汉始劫之先,亦是三清所化身的太极界第一位尊神,道体即三清祖炁。《高上玉皇本行集经》中元始天尊普告四众云:“是帝身,即道身也,非常体也。是无量功德之身,是清净自然之身,是神明坚固、不坏真空、无上法身。”,恒在金阕利济群生、普垂教法;资始万物,运化乾坤。 玉皇上帝居于大罗天太微玉清宫,妙相庄严、法身无上、统御诸天、宗领万圣、主宰宇宙、开化万天;行天之道、布天之德、造化万物、济度群生;权衡三界、统御万灵、而无量度人,为天界至尊之神,是万天帝主。 “先虚无而后妙有”,玉皇上帝承无极而用太极,以至道之身启后天、渡人天。故以金阙四御为辅、东极太乙救苦天尊与南极玉清真王为佐护、北极四圣永镇通明殿前,总执太极、无极界一切人、神、仙、圣的升降;统辖三界十方,四生六道的一切神、仙、地祇、鬼神。如:天地始祖五老上帝、四御、三十六天上帝、周天二十八宿、五斗星君、北极院、雷部神将、三官大帝、神霄九宸大帝等;地祇就是属于主宰地面上所有自然物的神仙,包涵城隍、地府、土地神、社稷神、山岳、河海、五祀神,以及百物之神;鬼神就是历史上的人物死后神化的,如先祖、先师、功臣、名将,以及其他历史人物。 玉皇上帝的塑像或画像,一般是身穿九章法服,头戴十二行珠冠冕旒,手持玉圭,旁侍金童玉女,周匝天相神将围绕,一般示现秦汉帝王之象。

元始与玉皇同体异号

在六朝时期,道教虽已将三清确立为最高神,然而按照人们的习惯,人间的最高统治者为皇帝,天界的最高统治者理应为天帝。大概是考虑到人们的传统习惯,一部分道经开始把玉皇或玉帝从泛称变为特称,并将其神格提高,使之与三清联系起来。有的经书认为玉皇与元始天尊同时生成。如《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所收齐·严东注曰:“玉帝讳廊奕,治玉京玄台之中,与元始同生,为玄元之范,开灭度之门,教学仙之人也。”有的经书径直认为 玉皇即是元始天尊之别号 。《上清太上开天龙蹻经》将元始天尊称为“至道玉帝”,卷四说:“生天元始,是称天尊,无上法王,号为玉帝”,把元始天尊与玉帝合为一人。经中还称,元始天尊有十号,一号自然,……九号玉帝,十号陛下。《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所收唐·李少微注以及《道门经法相承次序》均谓 元始天尊有十号,第九号为玉帝 。《一切道经音义妙门由起》引《宝玄经》说元始天尊第九号为玉皇。《太上洞玄灵宝十号功德因缘妙经》也称元始天尊有十号,第六号为玉帝。并解释说:“玉帝者,位居玉阙之中,尊极万天之帝,凝然真性,妙相具足,巍巍荡荡,出众真之中,同星拱月,故称玉帝。” 根据道经所载,我们可以肯定,玉皇(玉帝)在唐代已被奉为至尊天神。《一切道经音义妙门由起》引《太上太真科》说:“虚皇金阙玉帝,最贵最尊,无生无死,湛然常住。”经中径称玉皇天尊是道教最高神元始天尊之别号或 三世之一 。其《明天尊第二》引《天师请问经》曰:“道为最尊,常在三清,出诸天上,以是义故,故号天尊。或号玉帝,或号高皇,随顺一切也。”又引《灵宝斋仪》云:“过去高上玉皇天尊,未来太极天尊,见(现)在元始天尊。”《道门经法相承次序》卷上也载有三代天尊说,但排列顺序及名称不同。该经卷上说:“三代天尊者,过去元始天尊,现在太上玉皇天尊,未来金阙玉晨天尊。然太上即是元始天尊弟子,从上皇半劫已来,元始天尊禅位。”与前一种说法相比,后一种说法看来更被普遍接受。《云笈七签》卷三《道教三洞宗元》即沿用了《道门经法相承次序》的三代天尊说。

玉皇与四御、六御的关系

四御是仅次于三清尊神的主宰天地万物的四位天帝,一般为昊天玉皇上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和后土皇地癨。四御大概与道教经书的“四辅”说有关。因为三清对应三洞,故构造四御来对应四辅。四御的出现,不会早于宋代,因为玉皇与后土均是在宋代受到皇帝的崇封后,其地位才得以确定。《修真十书》卷七《丹诀歌》有“九九道至成真日,三清四御朝天节”的诗句,明确地提出了“四御”的名称。宋代王契真编《上清灵宝大法》将三清四御合称为“金阙七宝至尊”。明清以来,由于玉皇的地位日益尊崇,有的宫观把玉皇提到四御之上,另将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南极长生大帝、后土皇地癨作为四御,主流观点认为, 四御乃辅佐玉皇上帝的四位天帝 。现今北京白云观的四御殿即是如此。还有的经书以“四极天帝”为四御,即北极紫微大帝、南极长生大帝、西极天皇大帝、东极青华大帝。不过此说并未被普遍采用。 六御大概与中国古代的“”观念有关。《道门科范大全集》卷二四有“昊天六御宸尊”的说法。南宋金允中编《上清灵宝大法》卷三九在三清之后,列有昊天玉皇上帝、中宫紫微北极大帝、勾陈星宫天皇大帝、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癨、南极长生大帝、东极青华太乙救苦天尊等六位天帝。南宋蒋叔舆编《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六在三清之后所列六位天帝名称亦同,但后三位天帝排序不同,分别为东极太乙救苦天尊、南极长生大帝、后土皇地癨。《道门科范大全集》将三清六御称为“大罗九皇至尊”。综上所述,从唐宋以来,玉皇上帝作为天界至尊的地位牢固地树立起来了。

弥罗宝诰

至心皈命礼! 太上弥罗无上天,妙有玄真境。渺渺紫金阙,太微玉清宫。无极无上圣,廓落发光明。寂寂浩无宗,玄范总十方。湛寂真常道,恢漠大神通。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

《玉皇经》功德利益

上妙功德

元始天尊演说了供养礼拜玉皇上帝所得功德:又设复世间众生,曾闻是经,心常渴仰。能于家中择清净处,画帝尊像,日夜虔虔,晨昏济济。香花灯果,尊重供养,称名瞻礼,是人当得三十种上妙功德:一者诸仙赞重,二者先亡生天,三者宿殃解脱,四者所往通达,五者无盗贼事,六者所求遂心,七者除水火厄,八者横事潜消,九者夜梦吉祥,十者疾病不临,十一者智慧聪明,十二者人见欢喜,十三者衣食丰盛,十四者子孙荣贵,十五者六亲见喜,十六者门族和睦,十七者除三恶报,十八者转女成男,十九者形容端严,二十者为国大臣,二十一者生为帝王,二十二者鬼神钦仰,二十三者得宿命通,二十四者诸神护念,二十五者九族受荫,二十六者处世长年,二十七者有情赖善,二十八者魔王保迎,二十九者决超三界,三十者白日上升。

天真护持

尔时昊天上帝,闻说经法,从座而起,长跪帝前,白言玉帝,愿为大众及诸人天持是经人,说利益事。尔时玉皇尊帝与方便意,开利益门,宣玉匮科,传灵宝法,告于昊天上帝言:“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受持功德。扶危拔苦,利益存亡,神妙之事。 ”众真稽首,俱发声言:“ 第子等今日幸闻湛然常住之法,莫不上福三界诸天,下消三涂毒害。惟愿慈悲愍臣等,故演斯妙义。 ” 玉帝告曰:“若有众生孝养父母,恭敬三宝,竭忠于君;不杀不盗,不淫不妒,不嗔不恨,不骄不诈;奉戒持斋,冥心大道;生尊重心,持诵是经,我即敕下周流沙界,遍传十方无极世界。我敕东方东华帝君青骑、神仙兵马、无鞅数众,悉命下降,覆护受持是此经者。我敕东南扶桑大帝、与其部众、神仙兵马、无鞅数众、悉令下降,覆护受持是此经者。我敕南方朱陵大帝赤骑、神仙兵马、无鞅数众,悉令下降,覆护受持是此经者。我敕西南太华元老、与其部众、神仙兵马、无鞅数众,悉令下降,覆护受持是此经者。我敕西方皓灵皇老白骑、神仙兵马、无鞅数众、悉令下降,覆护受持是此经者。我敕西北皇天上帝、与其部众、神仙兵马、无鞅数众,悉令下降,覆护受持是此经者。我敕北方 紫微帝君 黑骑、神仙兵马、无鞅数众,悉令下降,覆护受持是此经者。我敕东北冲虚天君、与其部众、神仙兵马、无鞅数众,悉令下降,覆护受持是此经者。我敕中央天皇大帝昆仑苍老黄骑、神仙兵马、无鞅数众,悉令下降,覆护受持是此经者。我敕上方来和天君、名山大洞、神仙兵马、无鞅数众,悉令下降,覆护受持是此经者。我敕下方一切金仙、四众八部、及诸眷属,悉令下降,覆护受持是此经者。我敕十方飞天神王、飞天大神、三官四圣、二曜九星、北斗南斗、东西中斗、二十八宿、周天众星、金刚力士神王等众,各与部众,悉令下降,覆护受持是此经者。我敕降魔力士、四天门王、五岳四渎、及余诸山四海、九江十二河源、山林川泽、一切主者,令与眷属,覆护受持是此经者。诸险恶处,令得安稳。我敕所在一切土地灵官并沟渠等,一切诸大力鬼王,皆令覆护受持是此经者。令众魔外道,悉皆慑伏,潜形遁迹,高飞海外,远避他方。如是山林社稷、廊庙血食之宾,一切鬼神当自消灭。五方行病瘟疫鬼帅、诸恶鬼神,并风王水怪、孽龙妖神、土精木魅,尽自消灭。 ”

《玉皇经集注》选

皇经集注启赞序

天猷副元帅和应善天尊制 原夫大道无形,妙万物而资始;至真罔象,摄群心而自归。机若洪锺,扣之立应。邈哉上圣,至诚遂通。恭惟《本行经》者,玄皇之秘言,穹昊之枢要。浮黎真境,纪谈授道之初;紫微上宫,显露缄藏之迹。实诸天之隐韵,乃大梵之仙章。八角垂芒,本由于宸翰;千真列卫,普度于人灵。年劫孰究,世数莫知。盖大地众生迷谬,丧失真宗,自坏形体,耽惑情欲,不能洗涤,圣文遂隐。今日昆山玉显,巨海珠分,获睹琼文,伏增惊叹。所谓幽囚重系,慕妙义以荐原;痼疾沉疴,仰德音而顿愈。昏衢惠炬,溟渤舟航,保国宁家,济生度死。金编玉轴,浩渺难量。非慕真风,曷契斯理?聊叙大要,以化未萌云耳。

玉帝万法教主圣祖玄师出处世系考

师以度世,破迷拔苦,传道授经,开来继往。大道玄师,统三教,包万法,居天中之天,为圣中之圣,无始无终,本莫穷其自,在万象之先。但道妙分真,现生光严妙乐国中,乃往昔劫中化显也。世人观天道阳明,阳主施,其机常张,尊帝曰张大帝。迷徒不达此理,妄以今北直隶真定府行唐张氏族,为玉帝之后。岂知行唐张族,乃张果之支裔,张仙之后也。奚可混作一论哉?此姓氏世族之考耳。若论世系, 玉帝为大道之首分,浩劫之古祖,焉有死生姓名耶? 若玉帝圣后、圣子、眷属,皆化光严太子时宫眷。帝复登升,宫眷悉证道耳。要之,帝后宫眷非实女身,皆天至真。为度群生,显化女身,经已言之。即佛成道,妻子证圣也。目玉帝为道祖,累劫众生万类,皆天地之生意,道脉之支分。孰非玉帝之眷属统系?若大罗宫眷证道后,皆天真圣身。如文殊掌无垢世界,龙女成道而化男身,义同。今之僧道世人,不观此理,妄以为玉帝有宫眷,有轮回,为二乘果。 岂知诸天可尽,三清境大罗天无尽;诸天帝轮回,玉帝不轮回。盖玉帝乃道身,道无穷,玉帝岂有穷乎? 信乎,玉帝最上一乘诸佛之师,万天之王,宫眷皆道化之妙矣。玄系之略若此。学者勿妄论,请详是考。

玉帝圣号同异考

玉帝圣号,崇自浩劫前,中古复尊上,重称赞耳。世主好道,感玄.恩,各就所见闻、所皈重。事与时会,功以世显,随其彰著,人人共睹听者,敬上诸神之号,以定称谓。玉帝有四:一太微玉帝,汉武帝上太薇垣星主号也;二梵天玉帝,汉宣帝上天市垣帝主号也;三焰华少微玉帝,汉哀帝上先天定位号也;四紫极玉帝,汉光武上后天干号也。皆非此玉帝。此玉帝号:“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又曰玄穹高上玉皇大帝。 是帝宰诸天,永不毁沦, 世不详考,谬谓帝即帝释,不知玉帝名号,各有不同。其四玉帝,俱属高上玉帝统御。今言四帝天皇同列者,亦非是玉帝。达天者详之。

玉帝御莅推极考

葛仙翕曰:世界之天,所见皆同。儒家言一天地,一上帝。道教言三十亿万大法界,界有三十六天,天各有帝,俱属高上玉帝统摄。释教言三千大千世界,界有三十二天,界各一玉帝。三教之论若殊。然言一天者,天外言太虚,称其不可穷,言三十亿万。自是之外,亦言不可思议。言三千大千者,自此之外,亦言无尽量。故儒言顺帝之则。又曰圣希天。天体无穷,至元会运世,此理亦在。是以上帝为不变迁也。道言高上虚无,真帝不毁;佛言真如自在,永不退转。是俱言玉帝无毁沦也。故言一天者,非遗大也,举总名而言之,与玄、释不二矣。言三十亿万,三千大千,非谬说也。析分数而言,与儒者相同矣。至于释言各一玉帝,一界各一极也。道言共此玉帝,众界同一无极也。曰太虚,曰不思议,曰无尽量,皆知道不变,玉帝常在耳。苟以世界分而谓玉帝殊,岂以无极之理有二乎?或以元会迁而上帝段,岂无极之理有坏乎?知道不坏,则玉帝常在。信矣,毋持魔说以谤圣。

玉帝清微天界考

王重阳曰:清微,天之最上玄微处,即道家所谓种民天,儒家所谓冲漠之表,苍苍不毁,释教所谓不退转之地。今禅之杂文内,误言玉帝在须弥山顶,乃日月天四王天,或有毁坏,惟弥勒内院为不退处。又言弥罗垣,又言弥来园,此三个异名,是道经无上元君分出,即弥罗玄真境玉帝所居清微天也。其日月四王天,盖太微玉帝之居,非此大天尊高上玉帝也。故道经言:玄谷山顶有帝君,上礼玉皇大天尊。玄谷山,即禅家须弥山,日月天主,管理此天之神。即今帝都京兆尹也。是以释经言如来说法,帝释张盖,即此时状元及第。金殿传胪,礼部举觞,京兆尹张盖,以示朝廷旌贤之意。邪流遂以张盖之帝释为高上玉皇,是以张盖京兆尹为皇帝也。其谬甚矣,惟讹谬若此。斯杂文中,言昆仑山有八处。不知方向虽有八极,八极总有一西北,西北乾首昆仑,儒家所谓天柱地维,即道之玄谷山、释之须弥山,岂有八个之理?世人讹言己久,故因考清微天界,并言而戒误论者。

玉帝尊次考

刘海蟾云: 玉帝,在道教即三清之化。道家先三清者,先虚无而后妙有,所谓无极、太极,非有尊卑之殊。 在释教即燃灯古佛,显化释迦佛身。禅家先佛而后玉帝,即外国尊其主而后中国皇帝之义也。若考道之尊处,《金轮经》云:玉斗玄命驾,神游上极,前行五星为使者,后以释梵作威仪。释梵,仙佛菩萨也。帝信三清与佛者,显身度众生使皈道也。世流妄分乘位,不考源流,以玉帝为次尊,是世人有大于帝王者矣。甚至以三清、佛尊比太上皇,又悖玉帝先后显化之意。而以异姓异号拟父子,其罪尤甚。噫,世不能无玉帝,犹生必有宗祖、父母也。谤上帝而别立门户,是舍宗祖、父母而自尊也。奚可哉?

儒道崇拜之争

玉皇上帝的地位虽然崇高,然而在道教中,其位序仍然在三清之下,在斋醮请神仪式中,总是先奏请三清,然而才奏请玉皇。道教的如此安排,曾遭到儒家学者们的非议。朱熹说:道家之徒欲仿佛教所为, “遂遵老子为三清: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而昊天上帝反坐其下,悖戾僭逆,莫此为甚!” 面对儒家的批评,道士们曾作过许多解释。《皇经集注·玉帝尊次考》云 :“玉帝,在道教即三清之化,道家先三清者,先虚无而后妙有,所谓无极而太极,非有尊卑之殊。” 林灵真所编《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对醮神时先列三清,后列玉皇的安排作了具体解释,说 :“盖玉清为教门之尊,昊天为三界之尊,各居一列,各全其尊故也。” 意思是说,醮坛中间是两列神位,是两个首席,并无尊卑之别。 立庙奉祀玉皇,始于宋代。 最初只是在皇室的宫观中供奉玉皇,后来各地宫观相继建有玉皇庙。当时的儒士对道教建玉皇庙,曾颇有微词,认为不合礼法。因为按古代礼法, 只有天子才能祭天(上帝) 。黄震在为平江府修和观撰写《玉皇殿记》时曾质疑 :“礼惟天子祭天南郊,坛而不屋。道家者流谓天玉皇,屋而祠之遍州县。礼乎,否耶?” 并进一步质问说:上天本来无形无象,道教为玉皇塑像,是拟天之象,还是把他当作人来看待?对此,道士张一雷解释说:“天亦气之为尔。自天而万类,皆气聚则成形,明之为人,而幽之为鬼神,夫岂有二理?……且昔梦诉于帝,梦得请于帝,梦至钧天帝所,或登天门入重者,彼皆何所指而言?故主宰之谓帝,其来尚矣,又岂吾道家者敢诬。”其辨解主要有个两论点:一、天乃气化而成,聚则成形,故可拟象。二、古人、古书多有关于上帝的记载,并非道教所杜撰。黄震对这一解释基本上是满意的,并对道教尊天表示赞赏,认为其神道设教,可端肃人心。他说:“老子之说本天,而凡鬼神事借之,甚者淫祠附庸,林立廊庑,春秋之箫鼓骈阗,往往不之正而之他,是又何为者?故丛于老子之祠者虽不一,余又独取玉皇殿之尊上帝。俨上帝之如在,肃人心之正敬,使天下崇饬香火者皆如玉皇殿之为,则亦庶乎足以裨世教。” 不过,直到明朝,仍有儒士对道教建玉皇庙或昊天宫表示惊异。 如据《云门山新建昊天宫碑记》,有道士名王仲一者,请儒士陈珩撰云门山昊天宫修建记,陈珩“骇而疑,疑而诘之”,说,周礼大宗伯之职,以礼祀昊天上帝,惟天子举之,王侯莫与,你怎么能够建昊天宫呢?王仲一回答说:“斯宫之建,俾人因宫以知天,因天以生惕,因惕以戢忒,其于警世摩俗,未必无补,有可益时,何泥旧章哉?”陈珩然其辞。可见,儒家之士认为道教建昊天宫,虽然与古礼不合,然而从神道设教的社会功能来看,是有益的,故而也就默许了。 明清以来,祭祀玉皇逐渐成为民俗。正月初九日为玉皇大帝圣诞,俗称“天公生日”。是日道观要举行盛大的斋醮仪式,成千上万的香客携带香烛、供品前往庙中祈福,称为“玉皇会”。有的地方在庆祝玉皇圣诞时,还举行“赛玉皇”的活动,即以比赛演戏、杂耍等文艺活动来酬神。又传说每年腊月(十二月)二十五日为玉皇出巡日,说这一天玉皇降临下界,亲自出巡考察人间善恶,以便赏善罚恶。是日,道观于子时举行迎接玉皇御驾的仪式。民间则上演玉皇出巡的活动,即抬着玉皇神像沿着街道或村庄巡行,一路上鼓乐齐鸣,热闹非凡。此活动一直延续到正月十四日,然后将玉皇御驾抬到当地的玉皇殿前焚化,称为“送玉皇”。 有认为,正月为一年之初,四季之首,木气之始,一切生命因而萌发;九为数字之极尊,代表“极大、极多、极高”的意义,所以一年中第一个初九(上九)为玉帝圣诞,正与他至高无上的地位相呼应。明代王逵《蠡海集》中说:“ 神明降诞,以义起者也。 玉皇上帝生于正月初九日者,阳数始于一,而极于九,原始要终也。”

附:玄门玉皇圣号参真破迷指微

混沌初开。五劫轮转至今无量。为判法界。乃以先天后天而分先后。定阴阳。自始祖元始以来。立道经师三宝以为修真根源。位列无极界。大量玄玄也。然众生颠倒于三界。万神仰止于神王。此天地开万物生之后天。太极界也。 故有无之间。尚有一玄关。 此玄关直承先天而用太极。先后天之枢纽所在。即“玉皇上帝”是也。是故帝尊乃万神之祖。神明之宗。三洞太极之总执。斡旋先天无极后天太极之间。以促圣凡升降轮转。然玄风颓废。市井多有讹化之说。玄风真味变矣。乃为述玉皇圣号之内义。理阴阳于神域。度人天以参真。正乾坤于圣名矣。 玉皇上帝。圣号全称 “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 以此20字圣号为全真正一之宗。何以故?以其圣号含玉皇大天尊神威功德主体。玉皇其他圣号。皆从此号中出也。今叙于下。 昊天金阙。 此表玉皇神格之处。昊天者。古意天之最高处。九天之上也。盖日为阳。阳数之极。九也。玉皇总执三界。宣化正道。如日光之出。高居天顶。以破阴迷。而度人天。以阳御阴也。煌煌之火。洞照幽玄。无所不被。天之道也。故昊天。性火。金阙者。性金。火金交并。大药出矣。是以能救济三界众生。广度神人阴鬼于长夜。乃:真火炼真金。九阳火之中蕴一金体。万劫不坏之所在也。又此金乃极阳之中所生。能杜绝一切阴性邪患之微机。神人升格。莫不经由此阙而审。警示三界。昭然神圣矣! 无上至尊。 无者。有之始。道德经云:无,为天地之始。有,为万物之母。帝尊于三界之中。遍化十种德相。以度含灵。更治运天地大运,轮替之职。若非已参天地之始。如何能够。故“玉皇经”中说。是帝身。即道身也。上者。形而上者曰道。无上者。义昭然矣。至尊者,强调得此道者。有无数之众。而独此帝尊。乃众中至尊。所以堪为两界之总执。 自然妙有。 自然者。帝身即是道身。无形无相。为度众生。化现形象。与世间经历劫数运足。而后始证“大觉”之果。依此而具备庄严清净之报身。众生乃能有所凭籍。此即《玉皇经》中本行之内容。然虽有色身后天之修持相。却是道体自然显现之相。故其有形修持。异于俗人。因本性自明。一切功行。皆依此本来朗明清静之性而为,故蕴含“自然”德性。与其他觉者。都从迷中修行而后而觉绝不相同。妙有者。无中生有。造化是也。帝尊化现有形修持,是生有也。有形帝尊累劫修行而证报身之帝尊相,是生有也。从此帝尊亦具三身而度众生,生有也。然此种种皆禀自然而生。故具“自然妙有”性德。 弥罗至真。 弥者。弥漫,充满之意。罗者,覆盖,收摄之意。至者,无所不至,至则极致。真者。真实。永在之意。大罗之天。高居三十二天之上。帝尊于处广运神威以度阴阳众生。其功德力。威神力。种种妙音,神光,俱从此处而遍覆一切处。如大海水充实一切处。故云:弥罗。其功德力神威力万劫无坏。真实常在。故云:至真。 玉皇上帝。 玉者。天地灵气自然凝聚之物。天然之物。皇者。承天运之大圣人。释迦号”觉皇“。盖以后天修持而成觉悟之圣人也。玉皇者。自然而成大觉之神圣也。上者。形而上无形之物。帝。主宰也。 此玉皇圣号。全称20字。 依古文结构而成五部分。此五部分正是天地之根精华所在。分列五方。由此五方功德力之汇聚联合覆盖。方显玉皇”神奇堂堂”之宗风也。 然此圣号。虽然总持元始天地自然灵根之秘文。却尚有上下承转之妙义。一者。前一句必然承下一句之妙义。如此连承五转。其义宏深矣。如“昊天金阙”之中有“无上至尊”者是后乘于前句。即前承后也。即前句在下。后句在前句之基础上。如此五转重叠。此是由下而上。归于玉皇上帝之果德修持法。反之亦然。故持玉皇圣号之法。持之者。思其圣号内义而持,方是玄门正行之法。挨其含义熟悉非常。乃可无思而持。神威灵感大用也。能持此圣号者。除也“玉皇经”中所载之功德。尚有余德之相。一者:周天星宿围绕护持。二者,身中透紫气。其气纯阳纯干。恒出身而与天连。三者。能除历劫含识藏中阴邪变异不正之气。 故,白玉蟾祖师云:“大凡教人课诵,不如《灵宝度人经》玉皇天尊号为愈也。”

关帝灵签97签和第七签解签

不需要换,继续现在的岗位,只要时机一到你就能平步青云了。哈哈

直到天衢拜玉皇,承上威权镇四方,凡是有人知奉献,三灾九祸总消禳,有谁...

【诗解】 直到天衢拜玉皇, - 直接京都去晋见皇上, 承上威权镇四方, - 承接圣旨去镇守四方。 凡是有人知敬奉, - 凡是有人知道如何恭奉神明, 三灾九祸总消襟 - 三灾九祸总会消弭 拜玉皇 - 是不是要去见家长啦?或是去见某某人? 承上威权 - 得到家长的同意,或得到权威人士的支持。 知敬奉 - 要懂得如何敬奉长辈,如送礼、嘘寒问暖,以表尊敬、孝敬之心。 按签文,你需要懂得奉敬对方的父母,那么自然而然就成功。 【天衢】 解释 【1】天空。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驭飞龙於天衢,驾骐骥於万里。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天衢阴峥嵘,客子中夜发。 【2】京都。三国志˙卷六十二˙吴书˙胡综传:远处河朔,天衢隔绝。文选˙张衡˙西京赋:岂伊不虔思于天衢,岂伊不怀归于枌榆? 【3】帝京的辇道。唐˙李贺˙汉唐姬饮酒歌:御服沾霜露,天衢长蓁棘。 【4】星名。晋书˙卷十一˙天文志上:房四星,为明堂……又为四表,中间为天衢,为天关,黄道之所经也。 【玉皇】 解释 【1】玉皇大帝的简称。见玉皇大帝条。唐˙李白˙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诗:入洞过天地,登真朝玉皇。红楼梦˙第三十九回:你这样虔心,原本你该绝后的,如今奏了玉皇,给你个孙子。 【2】古代称皇帝为玉皇。唐˙温庭筠˙弹筝人诗:天宝年中事玉皇,曾将新曲教宁王。 【敬奉】 解释 【1】 恭敬的遵从与奉行。左传˙宣公十五年:后之人或者将敬奉德义,以事神人,而申固其命。 【2】以物赠人的敬辞。宋˙陆游˙戒杀诗:岂无园中蔬,敬奉君子宴。 【3】 表示接到长辈的信或上级公文的敬语。如:敬奉指示。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