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年初一行大运去哪好

阳江的春节的过法?

其实我们这边跟其它地方没多大区别的。年前:大扫除,这些很多地方都有的;还有就是会做一些面粉类的饼,阳江话叫”玛“。除夕那天就贴春联,吃团圆饭,晚上就行大运(就是逛街,表示接下来一年就好运连连)。初二开年(也有初一开年的),就是拜神。元宵也是放烟花之类的。貌似跟其它地方没什么区别。我们没有吃年例的习惯哦。摘自阳江网友

广东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1. 春节期间游神。游神习俗由来已久,每个村庄的游神时间不一样,有的是十五,有的是二十,在这一天非常的热闹。

  2. 烧香拜神。不管是年三十还是年初一,一般过年那几天都会到庙里每天上香,会带上鸡和水果一起去拜神,寓意祈祷新的一年心想事成。

行大运的介绍

行大运又称“出行”。汉族民间岁时风俗。流行于广东阳江地区。人们于正月初一清早,择定时辰,选好方向,到郊外去一遭,或沿着村边,或绕着田园巡行,据说这样在新的一年中就可万事如意。

年初一行大运是哪里的说法?

年初一“行大运”是( )
A、广州人的习俗
B、阳江人的习俗
C、客家人的习俗
D、中山人的习俗
答案:B、阳江人的习俗 

据2000年版《阳江县志》记载:“阳江城居民大年初一天亮之前,选定属大利方向环城周围绕一圈,称‘行大运’。”
“大运”是风水学术语,甲子六十年为一元,一元六十年为“大运”。旧时星命术士谓人之运命十年一大变,亦称“大运”。
阳江方言保留了许多古语,“行运”这个词中的“行”字就是古语的遗存之一。《现代汉语词典》里只见“走运”词条而不见“行运”词条。阳江话中的“行”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走”,阳江方言中的“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跑”。
“大运”又 指“好运”。《红楼梦》第43回,写到“凤丫头攒金庆寿”,大家都凑了份子钱。尤氏对凤姐说了一句:“你这么个阿物儿,也忒行了大运了。”意思是说:你这个东西(故意蔑称),怎么也会撞上好运气了?
阳江人过年,就常贴有“春夏秋冬行好运,东南西北遇贵人”等春联,意思为“一年四季都有好运相伴,出门都会遇到愿帮助、提携自己的人”。歌星祖海原唱的《好运来》中的“好运”,也含有“大运”的意思。
阳江城人“行大运”,就是大年初一以一种散步方式绕城走一圈,寓意新的一年事事符合自己的意愿,期盼新的一年能碰上个好时机,带来大好运气。


“行大运”的时间,过去是在除夕之夜燃放鞭炮“斥噩神”(驱邪之意)之后。至于线路,“行大运”的人都会经过学宫、青云路、朗星坊、扳桂巷、锦绣街等。素有“学宫起步(意在孔庙谒拜圣人),脚踏青云(意为青云直上),头顶朗星(意福、禄、寿三星高照),手攀丹桂(意为花开富贵、遇到贵人),锦绣前程(意为前程似锦)”之说,又取“学而优则仕”之意。
有一年,人们在“行大运”时,一位头脑机灵的农民担了一小担红薯,每条红薯都包上喜庆的红纸,遇见“行大运”的年青人,即上前拱手恭喜:“有薯(时)有运!有薯(时)有运!”随即送上红薯。“行大运”的年青人也乐得买一些,付钱时或许以一个红包酬谢,祈求“时来运转,鸿运当头”。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有了港澳的时髦东西涌进来,一些时尚青年还会携一台“双卡收录机”,边播放港台音乐边绕城行。还有一些未婚青年,在行大运时手捧一束桃花,以祈求新年行上“桃花运”。
行完城区大利方向的主要街道,最后落脚一站是“锦绣街”,这里靠近江城第一市场,人们顺便采购些食品回家,以示新年“发市”生财。回家后,陆续会有舞狮、舞龙、舞鲤鱼的人上门拜年贺岁,好不热闹。
随着阳江城市的扩展和旧城的改造,阳江市区铺设了许多通衢大马路,新年“行大运”也因为市民多是“有车一族”而以车代步了。人们自驾私家车,在城市周边兜风转行,不亦乐乎!“行大运”的新路线也许是东风路、漠江路、体育路、金山路等,甚至将车开进国道、高速路,兜个大运再回家。

年初一行大运的寓意

新年行大运,获得好兆头是我们在正月初一这天要获得的好寓意。正月初一这天是需要更多比较吉利的好运来增加我们新的一年的好兆头。

行大运,观察今年大年初一的财运方向,可以在新的一年拥有更多好运。根据这一天的运势来看,大年初一出行方位是喜神在西北,福神在东北,财神在正东。不仅仅是出行的方位,还有出行的注意事项我们也要重视。

新年讲究:

大年初一讲究要穿新衣、新鞋,代表着万象更新,新年有新面貌。一些地方还讲究内衣都要穿上红色,寓意着“鸿运当头”。

这个习俗尤其小孩子们最喜欢,因为每到过年就会有新衣服穿。讲究行大运的风俗,我们才能更容易获得好兆头。

年初一行大运是哪里的说法?

年初一“行大运”是( )
A、广州人的习俗
B、阳江人的习俗
C、客家人的习俗
D、中山人的习俗
答案:B、阳江人的习俗 

据2000年版《阳江县志》记载:“阳江城居民大年初一天亮之前,选定属大利方向环城周围绕一圈,称‘行大运’。”
“大运”是风水学术语,甲子六十年为一元,一元六十年为“大运”。旧时星命术士谓人之运命十年一大变,亦称“大运”。
阳江方言保留了许多古语,“行运”这个词中的“行”字就是古语的遗存之一。《现代汉语词典》里只见“走运”词条而不见“行运”词条。阳江话中的“行”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走”,阳江方言中的“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跑”。
“大运”又 指“好运”。《红楼梦》第43回,写到“凤丫头攒金庆寿”,大家都凑了份子钱。尤氏对凤姐说了一句:“你这么个阿物儿,也忒行了大运了。”意思是说:你这个东西(故意蔑称),怎么也会撞上好运气了?
阳江人过年,就常贴有“春夏秋冬行好运,东南西北遇贵人”等春联,意思为“一年四季都有好运相伴,出门都会遇到愿帮助、提携自己的人”。歌星祖海原唱的《好运来》中的“好运”,也含有“大运”的意思。
阳江城人“行大运”,就是大年初一以一种散步方式绕城走一圈,寓意新的一年事事符合自己的意愿,期盼新的一年能碰上个好时机,带来大好运气。


“行大运”的时间,过去是在除夕之夜燃放鞭炮“斥噩神”(驱邪之意)之后。至于线路,“行大运”的人都会经过学宫、青云路、朗星坊、扳桂巷、锦绣街等。素有“学宫起步(意在孔庙谒拜圣人),脚踏青云(意为青云直上),头顶朗星(意福、禄、寿三星高照),手攀丹桂(意为花开富贵、遇到贵人),锦绣前程(意为前程似锦)”之说,又取“学而优则仕”之意。
有一年,人们在“行大运”时,一位头脑机灵的农民担了一小担红薯,每条红薯都包上喜庆的红纸,遇见“行大运”的年青人,即上前拱手恭喜:“有薯(时)有运!有薯(时)有运!”随即送上红薯。“行大运”的年青人也乐得买一些,付钱时或许以一个红包酬谢,祈求“时来运转,鸿运当头”。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有了港澳的时髦东西涌进来,一些时尚青年还会携一台“双卡收录机”,边播放港台音乐边绕城行。还有一些未婚青年,在行大运时手捧一束桃花,以祈求新年行上“桃花运”。
行完城区大利方向的主要街道,最后落脚一站是“锦绣街”,这里靠近江城第一市场,人们顺便采购些食品回家,以示新年“发市”生财。回家后,陆续会有舞狮、舞龙、舞鲤鱼的人上门拜年贺岁,好不热闹。
随着阳江城市的扩展和旧城的改造,阳江市区铺设了许多通衢大马路,新年“行大运”也因为市民多是“有车一族”而以车代步了。人们自驾私家车,在城市周边兜风转行,不亦乐乎!“行大运”的新路线也许是东风路、漠江路、体育路、金山路等,甚至将车开进国道、高速路,兜个大运再回家。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