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易经用易经

易经如何入门 怎么学易经

太阳落在宝瓶座(10度);在命盘的第9宫
月亮落在牡羊座(22度);在命盘的第11宫
水星落在宝瓶座(13度);在命盘的第9宫
金星落在摩羯座(25度);在命盘的第9宫
火星落在天秤座(16度);在命盘的第5宫
木星落在天蝎座(9度);在命盘的第6宫
土星落在天秤座(22度);在命盘的第5宫
天王星落在射手座(4度);在命盘的第6宫
海王星落在射手座(26度);在命盘的第7宫
冥王星落在天秤座(26度);在命盘的第6宫

凯龙星落在金牛座(17度);在命盘的第12宫
榖神星落在天蝎座(18度);在命盘的第6宫
智神星落在天秤座(21度);在命盘的第5宫
婚神星落在射手座(23度);在命盘的第7宫
灶神星落在摩羯座(3度);在命盘的第8宫
北交点落在巨蟹座(21度);在命盘的第3宫
莉莉丝落在射手座(14度);在命盘的第7宫
福点落在狮子座(19度);在命盘的第4宫
Vertex落在天蝎座(3度);在命盘的第6宫

学易经有什么用?

问题一:读《易经》有什么用处? 测人和断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高招,尽管从古到今,所用的方法众多,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和易经紧密结合的。海内外很多朋友想跟郑博士学测人和断事,郑博士自然很愿意教授。但是,测人和断事是一门综合功课,换言之,不仅仅需要你的理论功底,同时也需要你的“临床经验”。而这前提是你对易经的领悟如何,是透彻还是一知半解。 《易经》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如果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天人合一”是一种宇宙思维模式,它是《易经》哲学思想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郑博士念了十年哲学书,1992年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其洋洋20万字的博士论文也是从“天人合一”这个重要概念出发来论人的非理性行为学说。 郑博士认为,《易经》的最高理想,就是实现“天人合一”的境界。《易经》中用乾、坤二卦代表天、地,天、地便代表了自然界。在《易经》看来,天地间的万物均“统”之于天,地与天相辅相成,不可缺一。但地毕竟是“顺从天”的,所以,天可以代表整个自然界。尽管人作为天地之所“生”、只是万物中的一个自然成员,但人毕竟不同于万物。因为人有“仁义”之性、有“性命”之理,所以这就决定了人在天地万物之中,负有一种神圣的使命。 当人们去掉了各种各样的社会角色,就还原到最基本的人――一男一女,或一女一男。《系词》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是我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思想之一,也是《易经》的总体哲学思想,是《易经》内涵的核心所在。那么,阴阳是什么?在自然界为天与地,在天象为日和月,在地球为山和水,在人类为男和女。这其实就是“易”了。 即是说,《易经》认为:无论是社会生活,还是自然现象,都存在着对立面,而这个对立面就是“阴阳”。最近,媒体爆出,央视新大楼的建筑形状就是阴阳,朋友们可以从网上找来看看,颇具讽刺意义。 如果简单说,一女一男,一阴一阳,就可以组成“易”。易经中的八卦: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分别代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以推测自然和社会的变化。这八个卦看起来似乎很简单,只是8个不同的模式而已,其实每一个卦都有无穷变化的可能;而8个卦之间相互组合,又变出64个更加复杂的模式。概括起来说,这一切因阴阳的相互作用而变,阴阳乃产生万物万变的根源。 那么,易经的精神是什么呢?朋友们请记住了,很简单就是:变易、不易、简易。 无论阴阳还是八卦,其第一根本精髓所在是“变易”,即变化,也就是奥巴马就这演讲反复主张的“change、change、change”。不过,郑博士赞同一种说法: 世界与人生其实绝不简单、绝不单纯,把人生提炼成维生素C,或者是提炼成氨基酸16,并不准确;因为,人生永远是丰富的、复杂、变化的,只有复杂的体系才能包容一切,而这种复杂又要简单。《易经》非常奇怪,它的64卦恰恰和人的64个DNA遗传因子的排列完全一样。把复杂的世界“提炼”为八卦或64卦之类,这就是“简易”,简化、简单、抽象,便以“模型化”去运用。

问题二:学易经有什么用 首先,《易经》中我国古代文化的基础,可以说,我国古代的许多思想家的思想理论出发点都是《易经》,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无论是孔孟之说,老庄之道,还是孙子等兵法家,他们思想的理论基础都是《易经》,孔子曾说“不学易,无以知”的感慨,老子更不必说,在他的道德经中,通常都是《易经》的成分,如“大圆若缺”等语言,几乎就是《易经》的本质精华之所在;
其次,《易经》是人们修身养性蕴德、提高思想的最好著作之一,《易经》中的许多语言是相当富有深刻含义的,是非常发人深省的,比如,《易经》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识是天道按照一定的规律运行不休,君子应该象天道一样,自我坚强,不断地追求进步,通过不停止不休息的努力,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道德修养;而乾卦的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意思是为学为道的君子,要效法乾无如日经天的精神,一天到晚都要刚健中正地前进,虽然到了夜晚,也要像白天一样警惕自己,就不会有过失了.
其三,《易经》告诉了我们科学的思维方法,即唯物辩证法,如其“近取诸身,远取诸身”,既是《易经》的来源的解秘,同时,不也是告诉我们如何思考问题吗?即观察事物要用联系的观点,从自我出发,联系身边的事物,做到周详.
最后,《易经》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作用,将在下面具体论述.

问题三:学易经有什么用? 易经有两派吧,分文理派和预测派,文理派一直研究周易理论上的东西,预测派研究周易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比如测婚姻,财运,健康等

问题四:学《易经》必须先学什么? 先学易理

问题五:学周易有什么用 建议你去看百家讲坛中曾仕强教授的《易经的奥秘》 每集都很有意思,看完你就知道学习易经有什么作用了。 我们家开始爸爸看,看到后来全家老少一起看了,不错。就算不学习易经,看看这个对你也是有帮助的。

问题六:易经入门要先学什么? 视频搜索 输入 曾仕强

问题七:学习周易要看什么书,有什么书才能正确引路入门 这个很重要!
选书如选老师,因此选择书籍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在此,向给大家推荐相关书籍,让你少走弯路,成为大师级高手!

重要叮嘱
易学、佛经是迷宫,进门后一定要学会出得了门。正如紫钦天老师在《太极博弈原理》里面 “信息对抗:命越算越薄,知命与宿命” 提到的,其实现在才最真实的,人要克服的是未来信息对现在的影响!很多人能懂一点点了,以为天下无敌,但是如果未来的信息,没有百分百准确,都是误导人的。最怕三分真,七分假。人依然会迷茫,犹豫,错失。
另外,易曰:知得也要知丧,当你得到了一些东西的时候,你也会失去一些东西。诚然,人生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绝对的好、坏、善、恶,而在于你的选择。为什么还要特别提醒呢?因在现实中接触不少易友,一学什么易或练什么功,就顾及不到其他方面,给家庭社会造成一些不好的影响。古曰:平常心是道!不要把自己标榜成与别人不一样,否则你会一事无成。要明白你只是一个凡人,不要以为自己学易了就有什么了不起。法、侣、财、地(简单讲就是方法、同道、财力、环境)是学好功法,其实也是学好易经的最好指导。千万不要指望学易来发大财,否则你将走上不归路。以此为职业的人,是有宿因的。薄迦梵歌曰:要把成与败、得于失等同看待。患得患失不是学易人应有的心态。好好工作,养家糊口,业余修习,平凡一生这是吾师给本人的开示和指导,希望易友也能从中得到启发!
最后以一句话与大家共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众善奉行,诸恶莫作最为紧要!
1、基础书
(1)周易原文注解类:
如果不读周易原文,而想彻底搞懂周易基本是不可能的,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越牢,对后面的学习帮助越大。
建议采用中国易经协会会长、哲学教授刘大钧著的《周易概论》,其他如上海古籍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等较大的出版社出版的《周易》都是比较可靠的。
南怀瑾老师倡导的儿童经典导读中心出版的原文《易经》,可以帮助大家认识和听懂一些难读的字。
(2)周易精华思想融汇类:
应该说,目前只有紫钦天老师的《太极博弈原理》一书能做到这点,全书中是没有解释卦象的。但是如果对于一个研究周易几十年的学者来说,一看这书,应该明白其实里面是是蕴含了周易的推演过程,也就是即是你不懂周易,没有看过周易相关的书籍,也能从中培养到周易的思想,对理解现在所有文化(玄学,易学)都会个统一的思路,增强第六感判断力。可以说,这本书的研究意义十分珍贵!建议入门,进阶,和自我升华阶段研读一番。

2、易理及梅花六爻类
不懂易理,术数水平要想真正提高,绝不可能。学习易理有助于你搞懂自己学习的目的。

(1)易理类
张延生是一个易学实力派人物,张延生的作品(易学入门、易学应用、易象延、易与和谐、心易、气易)是研究易理者的首选,相信可惜能真正看懂的并不多。
易理方面建议还是看一些上海古籍出版社和中华书局出版的古籍影印本,原汁原味。

(2)梅花类
梅花的古籍可以看《梅花易数》,现代的可以看大陆的紫钦天老师《太极博弈原理系列》,黄鉴老师的《易魂》,邓海一老师的《俏梅花》系列,的梁湘润、王士文,都推荐阅读。

(3)六爻类
六爻的精华在古籍中很多,尤其是七大经典《易隐》、《卜筮正宗》、《增删卜易》、《易林补遗》、《易冒》、《火珠林》、《断易天机》。
推荐书目:陈圆《周易预测学入门》、邵伟华《周易预测学》或者《周易预测学讲义》、李洪成《六爻预测技术入门》。

日本人著的《高岛断易》是海外研究六爻和易理必读的一本好书,无论是作者还是译者水平都很高。
需要读现代人的书提高水平的可以看李洪成、王虎应、曲炜、李顺祥、吕......>>

问题八:学易经有什么用 首先,《易经》中我国古代文化的基础,可以说,我国古代的许多思想家的思想理论出发点都是《易经》,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无论是孔孟之说,老庄之道,还是孙子等兵法家,他们思想的理论基础都是《易经》,孔子曾说“不学易,无以知”的感慨,老子更不必说,在他的道德经中,通常都是《易经》的成分,如“大圆若缺”等语言,几乎就是《易经》的本质精华之所在;
其次,《易经》是人们修身养性蕴德、提高思想的最好著作之一,《易经》中的许多语言是相当富有深刻含义的,是非常发人深省的,比如,《易经》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识是天道按照一定的规律运行不休,君子应该象天道一样,自我坚强,不断地追求进步,通过不停止不休息的努力,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道德修养;而乾卦的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意思是为学为道的君子,要效法乾无如日经天的精神,一天到晚都要刚健中正地前进,虽然到了夜晚,也要像白天一样警惕自己,就不会有过失了.
其三,《易经》告诉了我们科学的思维方法,即唯物辩证法,如其“近取诸身,远取诸身”,既是《易经》的来源的解秘,同时,不也是告诉我们如何思考问题吗?即观察事物要用联系的观点,从自我出发,联系身边的事物,做到周详.
最后,《易经》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作用,将在下面具体论述.

问题九:学易经有什么用? 易经有两派吧,分文理派和预测派,文理派一直研究周易理论上的东西,预测派研究周易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比如测婚姻,财运,健康等

问题十:易经是什么?怎样才能学好易经 易经是破译宇宙天地物质存在的运动规律的它分六十四卦的组合类型(另含易传诠释的部分)必须要下十年苦功孜孜不倦地去学不能半途而废而打退堂鼓只有这样才能有希望能把它学会而学好……

怎样自学易经

弄懂的。另外很多人是图着算卦、预测的目的去学周易,那我劝那些人还是尽早放弃。周易是可以预测,但这只是周易庞大知识体系的冰山一角罢了。
>02
2.了解周易,知道它大概是什么、讲什么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了解的话请参见百度百科和维基百科)。
>03
3.寻找合适的入门书籍,周易的内容并不多,但是文字拗口晦涩难懂,所以作为入门最好选用有翻译的书。小编入门用的是中州古籍出版社的周易还算权威,现在市场上关于周易入门的书籍俯拾即是,但真正权威的并不多。我并不是说他们的入门书有多么多么错误,但总感觉他们的解释主观性太强,个人水平有限、不适合入门。还有大家要想再买点其他的书中华书局的书也不错,推荐购买,民国的那几个人还是很牛的。
>04
4.有了学习教材后就要刻苦学习了,先要了解周易八卦与六十四卦基本构成即卦象是怎么一回事(要知道周易也是一门符号学)。背诵八卦的卦画、名字、代表方位及实物。背诵六十四卦卦象、卦名、爻辞(这个最难)各宫归属。我说的背诵是指达到随意默写的程度,越熟练越好。最后强调爻辞最好结合着解释背诵。基础一定要打好打牢,这好比大厦的根基,根基稳了大厦才能更高。
>05
5.接着背诵系辞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不要怕辛苦,慢慢就会适应,随着了解的加深,慢慢的自己的感悟也会加深。背的同时可以结合着生活经历学习了,比如世间万物在八卦中各有所属,世间万事在六十四卦中都能找到原型,周易的一大功能就是教人趋利避害。
>06
6.基础打牢后,推荐三本进阶书,朱熹的《周易本义》、孔颖达的《周易正义》程颐的《伊川易传》,这三本是周易易理派的代表作。如要想学习象数,推荐读唐朝李鼎祚的《周易集解》,这部书收集了许多汉代的经典之作。另外儒家的《中庸》道家的《老子》《庄子》也是不错的选择。
>07
7.如果你对周易的学习如饥似渴,且前面的知识都已掌握。我推荐学习清朝修的四库全书的易类六卷及易类存目四卷共十卷。据说现在已有电子版,可以试着找一下。
>08
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就是最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交流,一方面可以互相监督,另一方面也可以相互讨论问题。当然了,如果能找到老师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09
最后希望大家能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学习周易,周易这部书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弄懂弄透的 ,但我敢保证周易学一点就能有一点收获。

初学者怎么学易经

学习《易经》首先看自己想学哲学理论,还是术数预测学。

哲学理论只需要学习阴阳五行的相生相克就好,术数预测学是以八字根据一个时间判断吉凶,主要学习的就是八字。哲学理论最先开始接触的是阴阳五行学说产生的源泉,只需要了解五行的生克之理,然后要开始六十四卦卦象和爻辞的学习。

六十四卦从开始到结束的演化都蕴藏深厚的哲理,可以通过对卦象的观察,可以进一步打开思维。学易经要先把基础知识和理论学好,基础扎实之后,才能为以后的灵活运用奠定坚实基础。自然本而立而道生,精熟之后也能助人、助己。

博大精深

倘若我们遇到自己解不开的困境,也不妨用易经占卜一下,为自己指条明路。在学习易经前可以针对易经的基础知识去学习,网上有很多入门书籍,建议多看几本。切忌看一本就觉得自己都懂了,多看几本入门书籍,其中不懂的地方勾画出来,然后找相关资料再去学习。

懂了再继续看,逐渐将自己的知识体系丰富起来,再去看卦的时候,很多地方便无师自通了。易经作为群经之首,它所蕴含的理论价值、思想价值、实用价值远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的。易经是人类思想的起源,是我们人类探索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开始,先秦的诸子百家,无不是从易学之中吸取了自己的学术需要。

学习易经有什么好处?

《易经》是一部总结预测规律的书.学习它,能够对未来的事态进行正确的预测让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它又是一部哲学著作,学习它.人们能认识更多 的深奥道理,掌握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
《易经》对人类社会有着非常大的价值 与作用。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对后世乃至当今社会的经济军事和人 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易经和中医建筑现代物理学现代遗传 学等学科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医易同源中医的理论经典《黄帝内经》充分吸取了它的精华,并把它创造性地与医学相结合,让中医称为一门具有很高哲理水平的自然科学。《易经》以其“意与“象”的思维模式和阴阳协调的原理,孕育了世界上独特的中国古代风水学。同时让这一学问在中国的建筑学领域发挥得淋漓尽致。
《易经》和物理学本来并不存在直接的联系,然而因为现代科学内部产生的新自然观和新科学观,使得一些科学家以为他们的新观念的发展方向与 《易经》的思想差不多一样。《易经》强调的生命演化思想,在卦爻的设置上采取 卦六爻的形式和西方新近兴起的现代遗传学里的遗传算法的精神和具体计算步骤内容相近。这一切皆说明《易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特别值得现代人学习及应用。

读《易经》能告诉我们什么?

我们知道,古时候的读书人以“四书五经”为标准来获得知识和修身养性,以达到传统道德的自我完善。这“四书五经”具体是指哪些内容?对我们今天的人来说,究竟有多大用处?现在,我们可以来作一些探讨。
古时候说的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这些都是延续了几千年的经典,是不是就过时无用了呢?回答是否定的。这些书虽然有封建文化的糟粕在里面,但主流是好的,除了少数“糟粕”,剩下的就是“精华”了。从古至今能用,将来仍然有用。
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原理,要求我们在对待封建文化和外来文化时,不能全部照搬,只能选择性地吸收一些“有用”的东西,归纳起来,就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如何去选?如何去用?其实就是一个辨别真伪、联系实际、得到感悟的过程,然后运用于生活、生产实践,去指导我们正确处理问题、解决问题,以免走更多的弯路。归纳起来,就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或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四书五经”这些典籍,不是写成之后就被奉为了经典,而是在中国这块古老大地上流传了一千多年后,才被一个叫朱熹的人确定为经典。那是中国的南宋时代,哲学家朱熹以“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为目的,对中国古代流传深远影响力巨大的典籍经过严格筛选,发现这些书籍是“修身养性”的顶峰之作,于是就把它确定为“经书”。
也就是说,从南宋时代起,封建社会所要求的读书人,应该从孩童时候起,先通过《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等进行基础教育,然后才能一步步进入“四书五经”的高级教育。
在“四书五经”中,有一种书有些特别,几千年来,有人一直把它作为“奇书”,甚至用它来占卜吉凶,预测未来,而且据说还很“灵验”。这本书就是《周易》,也被称作《易》或《易经》。现在,我们就来谈谈《易经》。
《易经》中的“易”,是“变”的意思。在“四书五经”中,这本书有些特殊,要读懂它,可能要费很大劲。因为在原著上,有很多字、词,晦涩难懂,这不是古人故弄玄虚,是因为上古的语言,就是这种风格,像《尚书》,也是这个特点。
《易经》里的文句,晦涩难懂,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第一,古人的语言习惯和今人不一样,它跳跃性大,字与字之间,词与词之间,乃自句与句之间,省略了很多。要读懂它,需要上下文逻辑推理,再填充合适的内容。第二,古人有古人的意思,今人按今人的意思去理解,显然不通。这是古今词义的差异造成。有的词的意思已经扩大,有的已经缩小,有的已经转移,也就是不是那个意思了。第三,年代久远,那时没有印刷的先进技术,一本书全靠手写传抄,这其间难免抄错。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就更难读懂了。
那怎么才能解决“读懂”这个问题呢?笔者认为,只有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去加以理解,可能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就是说,在别人讲《易经》时,也不妨去听听,懂得了一些基本的原理后,再去理解原文的词句,可能就不难了,而且学有所得,是完全可能实现“读懂”这个目标的。
《易经》本来是一本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哲学典籍。相传是六千年前的伏羲氏所著,当然这只是“相传”。认真考究起来,这有些不真实,因为那时中国还没有像样的文字呢。但《易经》成书于周代,那是肯定的,传说是周文王姬昌所著,所以又称《周易》。即使这样,也是很模糊,因为周朝就有八百年。所以又留下传说,春秋末年,此书经过了老子和孔子参与编定,因为里面的内容,道家的“对立统一”,儒家的“中庸调和”,都有所体现。
其实,一本“奇书”,它之所以“奇”,可能不是一个人的智慧。根据现实生活存在的可能性,它应该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而且这个集体里的人还不是同一时代的人。这可以从《易经》传到了汉代就分为了两派可以看出。到了汉代,有人就把《易经》发展成了一本“占卜”的书。因此,从汉代起,《易经》就分成了两大系列,一个是哲学研究,一个是占卜算卦。
那么,《易经》里究竟说了些什么?居然能让它如此神奇。其实,《易经》最初不是用于“占卜”,而是用于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以及遇事怎样“应变”的规律总结。《易经》的“易”,就是“变”的意思。
《易经》发现,世界是处于“正反”两个方面结合的平衡体。这“正反”两方面,是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矛盾统一体。如果有谁破坏了这个“平衡”,就会发生“裂变”,但“裂变”却是暂时的,经过一定的时间后,又会回到“平衡”。
《易经》认为,整个世界不是静止的,而是运动的。同时,也不仅仅是“运动“,而是变化的。也不仅仅是“变化”,而是发展的。所以,这个回到“平衡”,肯定不是原来的平衡了,而是新的“平衡”。这和几千年后从西方传播过来的黑格尔辩证法哲学,几乎是“不谋而合”。显然,《易经》最初是站在朴素唯物主义的立场看问题的。
说具体一点,《易经》就是研究世界从“阴阳”调和的平衡状态在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下,出现了不平衡现象,经过一定的时间或条件,其内在一系列因素又重新组合,让它形成一种新的“平衡状态”。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间会出现几次反复,或反反复复好几次,但最终会重新达到“平衡”。
《易经》的中心是一个“变”字。易经,可以叫“变经”。它认为,世界上万事万物,不是静止不动,而是在不断的变化着。怎么变化?它认为,是“无极生有极,有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演六十四卦”。《易经》里看见的那个图,有人把它叫“太极图”或“八卦图”,就是按照这个意思展现给世人的。
极,是“极限”的意思,就是事物在一定范围内的存在状态。仪,是事物呈现的表面状态;象,是事物在大范围中的状态;卦,是事物在小范围中的状态。
“无极生有极,有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演六十四卦”这句话的意思,是既从事物存在的根源、走向、顶点的“纵”的方向去衡量(无极生有极,有极生太极)变化的过程,又从事物存在所表现的状态分类分层的“横”的方向去衡量(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演六十四卦)变化过程。
这里面有一个字需注意,那就是“演”。为什么从八卦到六十四卦,不叫“生”,而叫“演”。这就是和易经的“易”有很大关系了。所谓“演”,就是“变”。根据“变”的规律,还可以从六十四卦继续“演”下去,形成一根数字链条,即:128—256—512—1024,……其实,今天的电脑、云盘,就是按照这个规律去构建其单位容量的。也就是说,那个“太极图”或“八卦图”,我们看见的只是它起源的那部分,往下面可以是“无限延伸”。这一延伸,也就包罗了世界万象。
极,其实就是一个存在状态的“度”,或者说是所有事物存在的极限范围。“从无极到有极,从有极到太极”是说,事物存在的过程不是不变的,而是从一个“由无到有,由有到盛”的过程。太,就是到达“顶峰”的意思。当到达“顶峰”后,就会发生“质”的裂变,然后又从“无到有再到太”,周而复始,但不是简单的循环,而是台阶式,波浪式或螺旋式。显然,这是一个曲折的“纵”的演变过程。
“极生两仪”的意思是说,在每一个“极”中,有两种因素在操纵“变”的过程,它们是一对“冤家”,一旦碰见,就会爆发出火花,产生出能量。原来它们的性质不同,而且恰恰相反,一旦组合,就会“打架”,这样一个新的系统就“动”起来了。原来,它们一组合,就成了制造“变化”的原动力了。
这两种互为矛盾的因素,一直是让“变化”启动的原动力,一旦组合起来,就会“无中生有”、“有中催盛”,最后到“太”的顶峰。在这个过程中,它们完全处于“活跃”状态,谁也不闲着。当它们力量均衡时,事物就处于一种安定状态。当它们此消彼长,或此长彼消时,事物就处于动荡不定、风雨飘摇,甚至摧枯拉朽的状态。
这两种对立的因素,《易经》里把它叫“阴”和“阳”。《易经》认为,事物的构成,就是阴阳的结合,而且成为一切变化的原动力。世界上任何事物、任何现象从无到有到“太”的过程,都是由这两种因素的结合造成的。并且在长期实践中发现,一旦有一种力量能把这两种因素进行调节,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所以,我们读《易经》的目的,就是为了有这个感悟,然后在生活、生产实践中“为我所用”。
关于“阴阳结合”,那个“太极图”已经很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就是居于中心点的那个黑白交汇的“圆”。不知大家在看到这个“圆”时,其初步印象如何?可能认为,既然是一个“饼子”要平分,就应该在中间画一根平直的线,又何必绕一个弯子,让它变成奇形怪状,使两个半圆都不完美呢?
其实,这正是此图的高明之处。它说明了事物的发展不是平坦的直线,而是不平坦的曲线。这说明了什么?说明“阴”和“阳”两种东西,都是一个不完美的“单身”,只有当相互拼凑组合,才是一个完美的整体。更其重要的还有一点,阴阳的结合不是简单的拼凑,而是相互渗透,然后生成一种新的存在状态。我们今天的世界,难道不是这样吗?
整个“太极图”所表现的含义,就是在“阴阳结合”下,世界从“无”到”有”,再从“有”到“太有”,然后演变成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丰富多的世界!中心点“阴阳结合”的意思,意味着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这样结合而来的。如果缺了其中的一种,都不能构成新的事物,也不会有今天的世界。
所以,“阴阳如何结合”以及“阴阳如何调和”这些问题,应该是《易经》研究的主题,也是人类生存智慧的一门学问。只要我们读懂《易经》中的“阴阳结合”原理,把握好“阴阳结合”的时机,调节好“阴阳结合”的平衡,就会在遇到困难时,在新的方向为我们寻找开启通向成功的大门。
随笔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