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的原理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是谁根据什么发明的?

中国的传统《易经》文化,博大精深,但万变不离其宗,始终离不开12天干和地支的循环搭配。

这些天干和地支是怎么来的?

宋朝易学大师徐子平,编写的古籍《渊海子平》一书中谈到,这与上古时期的圣贤智慧有关。

“盖闻天地未判,其名混沌,乾坤未分,是名胚腪,日月星辰未生,阴阳寒暑未分也。在上则无雨露,无风去,无霜雪,无雷霆,不过杳合而冥冥。在下则无草木、无山川,无禽兽,无人民,不过昧昧而昏作。是时一气盘中结,于是太易生水,太初生火,太始生木,太素生金,太极生土。”

上述文言中谈到,在此天地混沌如胚胎状的生命一样,自然万物一切还处于蒙昧状态。太易指的是一片虚无阶段,先天生出了五行水,故水数为“1";太初指的有气无体阶段,先天生出了五行火,故火数为“2”;太始指的是有形无质阶段,先天生出了五行“木”,故木数为“3”;太素指的是有质无体阶段,先天生出了五行金,故金数为“4”;太极指的是形体兼具阶段,先天生出了五行“土”,故土数为“5”。




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分出阴阳二气,阳气轻清上天,阴气重浊为地。阴阳相承,是生“两仪”,化成天地万物,随后圣贤愚昧两分,遂有君臣父子之分,礼乐衣冠之制。

一、天干地支系轩辕黄帝命史官大挠氏制定的

上古时期,自从圣贤出现后,人们从和睦安宁、无忧无虑、平等自在的原始生活,进化到了尊卑、贫富有别的时代,也开始为了名利而争斗不断。

轩辕黄帝为了解苍生之苦,与蚩尤大战涿鹿,即使流血百里,也不能取胜。于是黄帝向上天斋戒筑坛祭祀,方丘礼地。于是上天降下“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天干,同时降下了“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地支。

黄帝受天地感兴启发,将天干布象于天形,将地支布象于地形。因此,天干,又称为“天”的形态,地支又称为“地”的形态。天干地支融合一在起,用来治理天下。

当时,担任史官的大挠氏,将干支组合搭配,确定了干支的阴阳和五行。




那么,古人为何将10天干以“甲”为首,12地支又以“子”开头呢?每个干支各代表了什么,所包含有哪些寓意?今天,“源易缘”就总结传统文化知识来谈谈这些话题。

二、天干排列大有讲究

10个天干中,每一个天干,都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

古籍《群书考异》中称,甲者,坼也,言万物剖符甲而出也。乙者,万物初生曲孽而严未伸也。



什么意思呢?《易经》中说,“甲”、“乙”五行属木,有万物撕裂外壳萌芽而出之意,各种草木开始生长,但枝蔓弯曲还没有伸展。

“丙言万物炳然著见,丁言万物壮实之形。”《易经》中丙丁二干的五行属火,丙丁指的是万物蓬勃发展、壮实的阶段,犹如人已成年。

戊和己的五行属土,土主稼墙 。古书称:“戊者,茂也,万物开始茂盛;己是纪,言物有形,万形各有自己的形状。”

天干中的庚和辛五行代表为金,指万物茂盛之时,就会受到萧杀和克制,也就是收割的阶段。

天干“壬”通“妊”,阴阳之交,万物怀妊至而萌也。“癸”代表着收藏,冬天的土壤已经平复,万物也可以被估量了。

开卷有益,原创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写成,感谢大家订阅专栏,阅读完整内容。如果喜欢,欢迎转发和评论,留言或私信互动。

参考文献:《易经》、《四库全书》等;

日柱干支的原理是什么

干支之间是君臣关系。以天干为君,地支为臣,天干可以克地支,而地支不能克天干(干支自合时除外);
2.
干支之间可以互生。即天干可以生地支,地支也可以生天干;
3.
同一柱的干支自合,强者可以制去弱者,判断强弱看气势。当局中地支旺或有气势时,地支可以合克制去天干;天干旺或有气势,则天干可以制去地支。如丁亥柱,亥中壬水旺则合克制去丁火;当局中火旺或有气势时,丁就可以合克制去地支亥水。

地支藏干有什么用 八字原理和规律

八字可以解锁人生的各种奥秘,命运的终极答案,四柱八字由天干地支共同组成,其中地支藏干也是八字命运分析的一个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略。那么地支藏干有什么用?地支藏干的原理和规律。根据对命运学的分析,来一探究竟吧。

地支藏干有什么用?

1、地支藏干作为天干的根系伏藏于地支中的旺衰

作为命运载体和轨道的四柱八字,它的地支不单纯是简单的子、午、卯、酉及仅仅作为天干之根存在。地支中的藏干就为伏藏状态,这些天干虽伏藏于地支之中,但在一定条件下就会透出来,原局就相当于一个信息库,信息何时出现,就要看大运流年何时引动。

2、地支藏干在大运流年被引动透出

如对命局起到平衡、流通、和顺状态作为命主的用神出现时,则为吉。反之则为凶。其所主之事有可能就是被引动藏干之类别。如命局构成战局则凶,所主之事有可能就是土五行所代表的意象。若戊己土未透,则只有刑之意而无刑之事。

3、地支藏干是衡量地支五行有根及无根

(1)有根是指天干五行在地支藏干中有同类天干五行,又称天干通根地支。如天干甲木,见地支有寅木,或卯木,或辰土,或未土,或亥水,都为甲木有根。天干有根,又有强弱之分。如寅卯亥为甲木的强根,强根者为旺,辰未为甲木的弱根,弱根者为衰,余仿此。

(2)无根是指天干五行在地支藏干中没有与自己相同的五行,又称天干虚浮。就是天干甲木无根,表示甲木虚浮。

地支藏干的原理和规律

1、子午卯酉四支

子宫为纯水之地,藏癸水之精;

午宫为纯火之地,藏丁火之精;

己土随母寄藏。卯宫为纯木之地,

藏乙木之精,酉宫为纯金之地。

2、寅申巳亥四支

寅宫为木之本气、火之长生,藏甲木、丙火,戊土随母寄藏。

巳宫为火之本气、金之长生,藏丙火、庚金,戊土随母寄藏。

亥宫为水之本气、木之长生,藏壬水、甲木。

3、辰戌丑未四支

辰宫为土之本气、木之余、水之库,藏戊土、乙木、癸水。

戌宫为土之本气、金之余、火之库,藏戊土、辛金、丁火。

丑宫为土之本气、水之余、金之库,藏己土、癸水、辛金。

未宫为土之本气、火之余、木之库,藏己土、丁火、乙木。

天干地支是什么?

在一些古典书籍当中,经常会看到什么天干地支话语,或者盗墓笔记中以天干地支为原理而设置的机关。仿佛给这天干地支蒙上一层神秘面纱,那什么是天干地支呢?

远古时代古人以天干地支来作为载体。天干承载的是天之道,地支承载的是地之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人成运;天道与地道决定着人道,故设天干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运。天地定位,干支以定时空,时空以定世界。干象天而支象地,万物虽长于地上,但是万物的荣盛兴衰却离不开天。

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的组合,形成了六十甲子,用以阐述天地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从文献记载来看,太古时代就已有天干地支,其中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分别代表着每年十二个不同的月令、节令。

殷商时期出现了十个计算和记载数目的文字,称为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并与地支结合运用(如甲子、乙丑等),用于纪年、月、日、时。天干地支,是应用易学在实践方面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很多事物的发展规律都是通过它来认知。

干支纪年怎么算?

干支纪年法,我国传统的纪年方法。

1.干和支的含义: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

十大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2.干和支组合后用于纪年。即: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干支,用于纪年。按此排法,可构成60干支(即为一花甲)。续排下去又将恢复原状,周而复始,永无止尽。

3、计算方法如下:

(1)将十大天干、十二地支编号。如下: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4 5 6 7 8 9 0 1 2 3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4 5 6 7 8 9 10 11 0 1 2 3

(2)计算时,年最后一位的数对应天干的编号、用年数除以12,得到的余数对应地支的编号,合起来就是该年的干支纪年法。

如2011年:最后一位是1,对应的天干的编号就是“辛”,再用2011除以12得到167余7,对应地支编号为“卯”合起来即2011年为“辛卯”年。

怎么样,今天这个天干地支整明白了吗?欢迎点赞、转发、评论哦!!

什么是天支地干??

是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是早在公元前二千六百九十七年,於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
我国历法以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29.5306天)为一月,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 365.2419 天)为一年,为使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设置闰月。据记载,西元前六世纪中国开始采用十九年七闰月法协调阴历和阳历。
天干地支,是过去人建历法时,为了方便做60进位而设出的符号。对古代的中国人而言,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阿拉伯数字般的单纯,而且后来更开始把这些符号运用在地图、方位及时间(时间轴与空间轴)上,所以这些数字被赋於的意思就越来越多了。
古人(一说黄帝)观测朔望月,发现两个朔望月约是59天的概念。12个朔望月大体上是354天多(与一个回归年的长度相近似),古人因此就得到了一年有12个月的概念。在搭配日记法(十天干),产生阴阳合历,发展出现在的天干地支;较为成熟时应该是在夏商周这几个朝代。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历法用天干、地支编排年号和日期,天干共十个字,因此又称为「十干」,其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个字,排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以一个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对阳支,阴干对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得到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回圈。称为“六十甲子”或”花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天干地支这共二十二个的符号错综有序,充满圆融性与规律性。它显示了大自然运行的规律,即时(时间)空(方位)互动,和「阴」与「阳」的作用结果。中国历法包含了阴阳五行的思想和自然回圈运化的规律。
年:每个干支为一年,六十个干后,又从头算起,周而复始,循环不息。由甲子开始,满六十年称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称为干支纪年法。
月:正月是由寅开始,每个月的地支固定不变,然后依次与天干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从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刚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开始,按顺序先后排列,六十日刚好是一个干支的周期。
时:由甲子时开始,但记时的地支固定不变,每天十二个时辰。
补充典故:
相传黄帝时代,因有蚩尤神扰乱,黄帝忧民之若,遂与蚩尤大战於涿鹿之野,流血百里不能治之,黄帝於是斋戒沐浴、筑坛祀天、方丘礼地。天乃降十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帝乃将十干圆布像天形,十二支方布像地形,始以干为天,支为地,然后乃能治之。后有大挠氏将十天干、十二地支分配成六十甲子,并以黄来开国日定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此为天干地支之由来。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是谁根据什么发明的?

中国的传统《易经》文化,博大精深,但万变不离其宗,始终离不开12天干和地支的循环搭配。

这些天干和地支是怎么来的?

宋朝易学大师徐子平,编写的古籍《渊海子平》一书中谈到,这与上古时期的圣贤智慧有关。

“盖闻天地未判,其名混沌,乾坤未分,是名胚腪,日月星辰未生,阴阳寒暑未分也。在上则无雨露,无风去,无霜雪,无雷霆,不过杳合而冥冥。在下则无草木、无山川,无禽兽,无人民,不过昧昧而昏作。是时一气盘中结,于是太易生水,太初生火,太始生木,太素生金,太极生土。”

上述文言中谈到,在此天地混沌如胚胎状的生命一样,自然万物一切还处于蒙昧状态。太易指的是一片虚无阶段,先天生出了五行水,故水数为“1";太初指的有气无体阶段,先天生出了五行火,故火数为“2”;太始指的是有形无质阶段,先天生出了五行“木”,故木数为“3”;太素指的是有质无体阶段,先天生出了五行金,故金数为“4”;太极指的是形体兼具阶段,先天生出了五行“土”,故土数为“5”。




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分出阴阳二气,阳气轻清上天,阴气重浊为地。阴阳相承,是生“两仪”,化成天地万物,随后圣贤愚昧两分,遂有君臣父子之分,礼乐衣冠之制。

一、天干地支系轩辕黄帝命史官大挠氏制定的

上古时期,自从圣贤出现后,人们从和睦安宁、无忧无虑、平等自在的原始生活,进化到了尊卑、贫富有别的时代,也开始为了名利而争斗不断。

轩辕黄帝为了解苍生之苦,与蚩尤大战涿鹿,即使流血百里,也不能取胜。于是黄帝向上天斋戒筑坛祭祀,方丘礼地。于是上天降下“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天干,同时降下了“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地支。

黄帝受天地感兴启发,将天干布象于天形,将地支布象于地形。因此,天干,又称为“天”的形态,地支又称为“地”的形态。天干地支融合一在起,用来治理天下。

当时,担任史官的大挠氏,将干支组合搭配,确定了干支的阴阳和五行。




那么,古人为何将10天干以“甲”为首,12地支又以“子”开头呢?每个干支各代表了什么,所包含有哪些寓意?今天,“源易缘”就总结传统文化知识来谈谈这些话题。

二、天干排列大有讲究

10个天干中,每一个天干,都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

古籍《群书考异》中称,甲者,坼也,言万物剖符甲而出也。乙者,万物初生曲孽而严未伸也。



什么意思呢?《易经》中说,“甲”、“乙”五行属木,有万物撕裂外壳萌芽而出之意,各种草木开始生长,但枝蔓弯曲还没有伸展。

“丙言万物炳然著见,丁言万物壮实之形。”《易经》中丙丁二干的五行属火,丙丁指的是万物蓬勃发展、壮实的阶段,犹如人已成年。

戊和己的五行属土,土主稼墙 。古书称:“戊者,茂也,万物开始茂盛;己是纪,言物有形,万形各有自己的形状。”

天干中的庚和辛五行代表为金,指万物茂盛之时,就会受到萧杀和克制,也就是收割的阶段。

天干“壬”通“妊”,阴阳之交,万物怀妊至而萌也。“癸”代表着收藏,冬天的土壤已经平复,万物也可以被估量了。

开卷有益,原创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写成,感谢大家订阅专栏,阅读完整内容。如果喜欢,欢迎转发和评论,留言或私信互动。

参考文献:《易经》、《四库全书》等;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