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对运气的影响

我天天晚上念般若菠萝蜜多心经为什么还是运气不好

假的

写了心经之后运气一直很差?

改变运程的18种方法:
1、默默无闻地努力工作。运气好的人专注于行动,他们把时间花费在重要的事情上,而非自夸和炫耀。他们总是专注于更好的工作表现。
2、与积极乐观的人相处。
3、每一天向自己的头脑中注入积极的想法。有时我们可能会随机地想到一些消极的想法,然后它们给我们的行动产生了负面的影响。有意识地去选择正确的语言和行动要求我们有意识去选择正确的思想。比如,每天清晨醒来时对自己说,“每一天,不论从哪一个方面来看,我都变得越来越好。”
4、不要想太多,立刻行动。对面前的选择举棋不定,这是许多人经常会碰到的情况。事实上,最糟糕的决定是不做决定。成功来自于好的判断;好的判断来自于经验;经验来自于糟糕的判断。所以,即便你现在作出了一个糟糕的判断,它最终会将你引向好的判断力,只要你吸取了教训。
5、有一个明确和清晰的目标。运气好的人有一个极其明确的目标。并且不论发生什么,他们都会始终如一地紧盯他们的既定目标。
6、接纳不完美。他们不会说,“现在不是最佳时机”。但他们会说,“此时此刻是最好的时机。”他们知道对的时候永远不会自动向他们走来,他们会立刻去创造最好的时机。
7、不去在乎别人的批评。运气好的人不会受到反对者、怀疑者或憎恨者的言语的分心。他们不允许消极的想法影响他们的头脑。他们积极地去尝试和进步。
8、多听从自己内心的指引。运气好的人常常受到他们的情绪的激励。思考是很重要的,但我们常常要依靠我们的内心来为自己指明方向。当我们面对难题时,我们的思考与我们的感受常会产生冲突,运气好的人趋向于听从他们的内心而非他们的头脑的指引。
9、专注于结果,而非计划。计划会发生改变。突发事件可能会让最好的计划泡汤。但结果不会。快乐的婚姻,聪明的孩子,有意义的工作和事业有成——这些通常是我们不变的目标。
10、采取大量行动。运气好的人勇于尝试,即便他们可能会失败。他们不会按兵不动,而是经常去尝试直到一切变得清晰明了。
11、不论何时都乐意与他人交流。运气好的人会热情欢迎任何愿意倾听他们的想法的人,并与他们畅谈自己的想法。往往一个想法会指向另一个新想法。
12、每一天都专注于当天。放下过去并专注于当下时刻,运气好的人把他们的精力放在此时此刻他们能够改变的事情上。他们不担忧昨天或明天。
13、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念。运气好的人也会遇到挫折,但他们会继续前进,因为他们坚信只要坚持到底他们就能从失败中走出来并取得自己想要的结果。
14、相信自己。他们不自负。运气好的人相信我们每一个都拥有强大的内心力量,这种韧性力量能够让我们取得伟大的成就。
15、充满好奇心。他们会向任何认识的人询问一些关于简单的事情的问题。他们渴望理解事物的运作原理。他们是刨根问底的探索者。他们欢迎新的想法,理念或观点。
16、心怀感激。运气好的人把生活看作一份礼物,他们做事时总是怀着一颗感激之心。
17、承认自己并不聪明绝顶。运气好的人通过不停的尝试去学习新的东西并变得更加聪明。他们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并能马上吸取教训和继续前进。他们知道生活中的幸福与成功来自于持续的学习。
18、服务别人、帮助别人。运气好的人不论在工作上还是个人生活中都非常慷慨地去帮助别人和服务别人。他们知道全力去帮助别人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自己的需求也将会得到满足。

常听心经的好处

好处:与佛法结缘。
有人说可以消业障、积福报之类的。但是,经文主要作用在于去理解其内涵,并非当做祈福用。所以有人宣扬读经有多少的功德,实在是外行话。
释迦摩尼佛当年没有读经,是弟子提问,佛陀说法。经文是在佛陀圆寂后,由阿难和500弟子回忆佛陀的话而写成的,其目的是让后人读经能理解佛陀当时讲法的意思。并不是让人去不动脑子照本宣科,并不是每天读它多少遍就能成就的。
六祖慧能大师也不读经,他连字都不认识,但是他听闻《金刚经》就理解其中的含义,成为一代大德。
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六祖坛经》中,法达(人名)读诵《法华经》3千遍都没有悟,六祖说他没看过了《法华经》,让他读诵,读了几章,六祖就让他停下来,然后为法达讲解,法达顿时就明悟了。所以说“心悟转法华“。
因此,一般人听经读经,只是与佛法结缘。只有明白其意,才能对自己有真实的益处,也就是他们说的有功德啊。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作用和好处是什么?

增长大智慧,福报,能去除贪、嗔、痴。小学生至大学生常诵增长记忆力,学业、事业、婚姻顺利、心想事成,功德无量。


相关延伸: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是佛教大乘教典中,一部文字最短少,诠理最深奥微妙的经典。仅以二百六十个字,浓缩了六百卷大般若经的要义,摄尽了释遵二十二年般若谈的精华,即阐明宇宙人生缘起性空的原理,同时显示般若真空妙理的体用与功能:实是般若的核心,佛法的心要!

心经的宇宙观,能令你通过背诵,慢慢感染到宇宙就是我,我便是宇宙的智慧,万物皆在我的宇宙之内,世界的财宝,皆在我的口袋之中,自己去不去拿来用,决于自己而已。因为自己追求心中富有,是精神世界的满足。

因此,有没有钱并不是最最重要的事。心中富有就是一切了。这是背诵心经,其中一些行者所领略到的道理。但另一些行者,却有较积极的领悟。

一个人开始修炼心经之后,会有一种胸襟开阔的思想。所谓“有容乃大,无欲则刚”,一个人能容人容物,才可以做大事业。这种容人观,乃来自心经的修持。因为一个人心胸一开,必然会有一种博爱的精神,一定人缘好。

就算自己不想做大生意,也会被环境及良好的人际关系迫做大!因为每个职员都乐意为这个人打工,每一间公司都觉得与你合作最快乐。自然发旺致富,享受名成利就得福气。因此,心经一修之后,人的世界观就会改变。运气也自然会变。

念佛改变命运真实故事

;     念佛改变命运真实故事
      导语:认真的对待生活,努力的积德行善,念佛改命。记得一位大师说过,佛号是真正的财富,人生在世,转瞬即逝,希望大家一定要抓住每分每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念佛改变命运真实故事,欢迎借鉴!

      我要讲述的,是一个女孩的传奇故事。
      她本是一个从小就生活在单亲家庭、没有任何家庭背景、相貌平常、再普通不过的女孩子,但是,在她18岁那年,幸运地遇到一个特殊身份的人,和一种特别的方法后,短短的5年之间,她的人生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高考差点考不上重点大学到与牛津大学老师考察,再到接二连三地获得高额奖学金,再到到哥本哈根参加气候大会,再到由本科直接保送到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这一连串的奇迹,让她一下子成为了命运的宠儿。
      究竟是什么人、什么方法与什么力量,使她改变了原有的人生轨迹,从而拥有如此美好光明的命运呢?
      下面就讲述她的神奇经历,以及故事背后的故事。
      这个女孩其实就是我。
      我在18岁以前的人生,可以说是暗淡无光的。我从6岁开始就生活在一个残缺的家庭里,爸爸很少来看望我,和同龄孩子相比,我缺少了很多欢乐,性格也比较孤僻。
      虽然有母爱的支撑,但我经历的毕竟是一个不完整的童年,18岁之前的我一直是一个内向、自卑、怯弱的孩子。
      因为从小生活在单亲的环境里,知道妈妈抚育我的艰辛,所以我一直很努力地学习,成绩虽然还不错,但我其实并不聪明,靠的只是勤奋和努力。
      唯一和别的孩子不同的是,我似乎与生俱来就对一切的动物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爱,我希望自己长大后能成为一名动物学家,保护全世界的野生动物,并让人们学会爱护动物,敬畏每一个生命。
      我想也许就是这一份爱心,让我成为了一颗楠木的基因而不是一株芦苇的基因,最重要的是后来遇到了这个特殊身份的人,是他浇灌来这颗种子,使她生根发芽,逐渐地向着一棵参天的大树成长。
      高中进入理科班后,智力上并不占优势的我学习变得越来越吃力。虽然是理科生,可是我的数理化成绩全都不好,特别是数学,我上课几乎听不懂老师讲的内容。不但如此还完全集中不了注意力,经常不由自主地走神,练习题稍微难一点脑子就转不过弯,非得请教同学才做得出来。
      虽然我们班是全年级数学成绩最好的班,教我们的是全校最优秀的数学老师,可我却是班上数学最差的几个人之一,小考几乎没及格过,数学老师差不多已经对我失去信心了,这导致我一见到数学题甚至数学老师就充满了恐惧。
      2005年4月,我上高二,妈妈在成都参加美国陈昭妃博士营养免疫学讲座,遇到了一个上文提到的这个特殊身份的人,他就是“寂静师父”。
      而我是因为受到妈妈的影响,才无比幸运地认识了他,并在他的引导下成为一名正信的佛弟子。
      其实说起来,当时才18岁的我哪里懂得什么是信仰,也完全不明白佛法中那些深奥的道理,只是师父教我怎样做我就听话地照着做而已,没想到,做着做着奇迹就发生了。
      陈昭妃博士,营养免疫学创始人,丞燕国际机构。1962年出生于中国嘉义,10岁时随家人移居海外,幼年有段被当作“弱智女孩”的特殊经历,然而这却激励她比常人更加刻苦用功。陈昭妃19岁便从美国杨伯翰大学毕业,是该校最年轻的大学毕业生;21岁,获得微生物学硕士学位;24岁成立丞燕国际;25岁博士毕业,致力于癌症与免疫系统的研究。今天的丞燕国际已发展成为一间遍及欧、亚、美三洲达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跨国企业。
      针对我上课走神、成绩不好的问题,师父教我每天早上诵21遍《心经》,并常诵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的圣号。
      于是我每天早上提前到教室半个小时,跑到人少的地方背诵《心经》,虽然不明其意而且常常一边背一边打妄想,但是背得还是非常认真的。
      我那段时间,晚上睡眠非常不好,一闭上眼睛脑海中就总是会出现各种奇形怪状的恐怖的脸,所以总是失眠。当时爷爷病重住院,师父和妈妈说我脑海中出现的那些形象很有可能是爷爷的冤亲债主,因为我有佛缘所以来找我期盼能得到超度,教我每天晚上诵地藏王菩萨的圣号108遍回向给爷爷和自己的冤亲债主。
      一段时间后,我脑海里的这些恐怖形象果然少多了,上课也慢慢地能够集中精力了。
      不可思议的是,有一次晚自习,我正捧着文殊菩萨的圣像看,突然觉得眉心一阵剧烈的胀痛,像是头要裂开一样,又像是有光明要从眉心之间放射出来,这种非常奇妙的感觉持续了大概有5分钟才慢慢消失。
      从那之后,我在专心念佛、甚至听师父开示的时候,都能感应到这种神奇的力量,我猜想这可能是一种能量,科学暂时还无法证实,但它是真实存在的。我对这种能量的亲身感知加深了我对佛法的信仰。
      说来也怪,期末考试中我的数学竟然考了130多分(满分150),其他几门科目也考得很好,名次一下子由原来的20多名进入到班级前10名,还得到了500元的奖学金!
      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笔收入,对我当时的家庭条件来说,这笔钱也算得上是大数目了。我迫不及待地将好消息分享给妈妈,妈妈很高兴,问我:“这笔钱是属于你的,你打算怎么花呢?”
      我当时心里马上冒出了一个念头,我想我的成绩提高肯定和诵《心经》以及佛菩萨圣号有关,而这多亏了师父的教导,所以我应该用这笔钱供养师父。
      于是我毫不犹豫地对妈妈说:“妈妈,那就把这500块钱全部供养师父吧!” 我当时心里竟然完全没想过要把这些钱留下来给自己买衣服或是别的用品,要知道我在高中时一年四季几乎都只穿校服,这对于17、18岁的女孩子来说实在是太罕见了。妈妈反倒有些舍不得了,她认为师父是出家人不需要用很多钱,供养师父300块就足够了。
      后来当妈妈把过程电话告知师父的时候,师父对我一个小女孩拿到钱没有首先想到吃的穿的玩的,而是想到报恩非常震惊,大加赞叹清净供养的功德无量。
      师父告诉妈妈:“不要算钱的.多少,而是要成全保护孩子这颗美丽的心。孩子全部的发心就是她全部的命运。你将扣200块,不是扣掉来孩子40%的命运了吗?应该让孩子把钱全部寄来。”
      妈妈听了师父的开示后恍然大悟,欢喜地帮助我把500元钱全都供养了师父。师父后来对我说,当他收到钱时,立刻在心底不自禁地涌出一个结论:这孩子将来一定处处畅通、前途无量!
      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当时我们真的把供养师父的钱打了折扣,那么我今天的人生想必也一定会被打折扣,当然也就不会有后面一连串的奇迹了。
      前面说到,我高中的成绩并不好,在诵《心经》和佛号之后我的成绩有了一些提高,但是因为之前的基础实在是薄弱,高三的几次模拟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越是临近高考我对自己越是没有信心。
      我的梦想是考上名校,但是能力的限制让我的这个梦想变得遥不可及,我甚至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考得上重点大学,甚至一度想过如果高考落榜就跟着妈妈去做小生意。就在这样的紧张和不安中,高考来临了。
      结果出来后,我发现自己的成绩只比重点线高出了25分,名校梦彻底破灭了。后来我被北京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录取,仅仅比录取分数线高了5分。
      我现在觉得,我当时考的这个分数以及我所选择的这个专业似乎都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全国仅有几所林业院校才开设了野生动物保护这个专业,北京只有林大一所学校开设,而且在我高考那年还是第一年招生。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我读的这个看上去很冷门的专业反而成为后来奇迹发生的基础。所以我总是在想,进入林大和读这个很少人知道的专业说不定也是佛菩萨特意为我安排的呢!
      进入大学后,我发现这个专业所学习的科目我都很喜欢,所以学起来也很有动力。由于我们是第一届本科生,整个年级就只有一个班才30个人,大一结束后我很轻松地就考了年级第二名,还获得了新生专业特等奖学金5000元!
      想当初,我在高中拿500块奖学金供养师父的时候,师父就说我下一次会拿5000块奖学金。没想到这个预言竟然应验了!
      我欣喜异常,马上把这个喜讯报告给师父。这次我跟师父说,想用1000元供养师父,1000元给妈妈,再留下3000元自己用。
      结果师父希望我把钱一分不留地全部送出去!
      我一听就愣住了,这次可是5000块呀,这回心里真有些舍不得了。
      师父为什么要让我把好不容易得来的奖学金全给别人呢?
      师父看我不能理解,就把道理告诉我:人在取得成就时千万要记得报恩,如果把生命比作一棵大树,那我们就是这棵大树上的花果,天地国家、父母祖宗、亲人朋友、老师同学以及一切成就帮助我们的众生都是这棵大树的根,所以一个人未来的命运和成就可以通过观察他报恩的成份来预知,就像观察植物的根土来预知花果一样。
      听了师父智慧的开示后,我豁然开朗,将5000元做了这样的分配:供养师父1000元,给爷爷1000元,给爸爸1000元,给妈妈1000元,剩下的1000元买了许多小礼物送给了其他的亲人朋友和学院里的老师同学。
      2009年12月15日,师父受北京大北农集团之邀在厦门参加年会。师父带我们同往体验。
      近500位的大北农集团中高层齐聚海滩,放生祈福。
      师父为大北农集团2010年目标在厦门海滩主持放生祈福仪式后与我们共赏朝阳升起。
      我发现,当我把自己获得奖学金的喜悦转化成奉献的喜悦分享给更多的人的时候,我自己也收获了快乐和满足,远远比我自己花掉这些奖学金要有价值得多。我猜我一定是北京林业大学有史以来使用奖学金最有创意也最有意义的人!
      我想,奖学金就像好比是农夫在辛勤耕耘一年后所丰收的粮食,绝大多数人将这些粮食吃掉了,也许会吃得很饱很开心,但却不能保证来年还有粮食吃,而我则是将这些粮食作为种子继续播种。舍得,舍得,不舍,怎么能够得呢?
      所以表面上来看,奖学金我自己一点都没得到,但是我用它们积累了看不见的功德,就像把钱存在了宇宙银行中,而这些功德的力量最后又回馈到我的身上,让我的生命变得越来越美好、吉祥、如意。这不正是验证了师父常常说的厚德载万物吗?
      师父很赞赏我依教奉行和敢舍的品质,在讲课中常常讲我的故事,还说:这个女孩下次一定能拿国家奖学金8000块。
      其实,我每次听到师父这样说,心里都直打鼓,因为国家奖学金是学校的奖学金体系里级别最高的,只颁发给每个年级最优秀的学生(一般就是年级第一名),而我一直保持在第二名,并且大二也不能再拿我前一年拿过的新生专业特等奖学金了,按正常情况来说,这一年我只能拿到1000元的奖学金。所以我很担忧。
      可是谁知道,奇迹竟然真的出现了。
      就在我已经确信只能拿到1000块钱的时候,偏偏大一的年级第一名平均成绩没有达到学校要求的85分,按照规定不能拿国家奖学金,为了不浪费名额,学院负责评奖学金的老师就把大一的这个国家奖学金名额分给了我!
      后来听老师说,林大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过哪一个年级同时有两个人能拿国家奖学金的呢,以后估计也不会再有这种情况了。
      直到沉甸甸的烫金证书发到我手上的那一天,我才真正相信这不是梦境,我真的出乎意料地得到了一份作为本科生来说至高的荣誉和8000元钱!
      我非常非常地清楚,这绝对不可能是偶然,不然怎么没有发生在别人的身上?
      在这次神奇的事情发生之后,我就有了一种很强烈的感觉:如果我没有遇到佛法,或者没有遇到一位这样好的师父,又或者没有对师父的话依教奉行,那么我的人生应该像一般人那样平凡地走下去,可是当我不断地累积福报、增长善业的时候,我的命运就开始改变了。
      六祖惠能大师曾说,一切福田,不离心念。所以,我想这些奇迹之所以能够发生,是因为我内心的智慧福报的增加反映在物质上的一个表现。也就是佛家所谓的“依报随着正报转”。
      2008年底,师父到北京大北农集团总部讲课,我跟着同去了。
      我请教师父,这8000块又怎么用呢?
      师父说,上次他已经教我怎么用那5000块钱了,这次就让我自己决定。
      因为尝到了播种福报的甜头,我把这8000块钱也全部用来在我的福田上播种,自己还是一分钱都没有留。现在的结果您是否能猜到呢?
      我在保送进入北京大学后,第一年的奖学金已经高达33000元了,不但不需要自己交学费,加上每个月学院发放的助研津贴和助教工资,算下来每个月有3000多元的生活费。不仅妈妈不再需要负担我读书的开销,我还能每月寄给妈妈1000块钱。
      想当初,师父曾让妈妈放下自己做的生意,到寺院里专心修行。当时妈妈还很担心我以后生活没有保障,师父就对妈妈说,你放心,佛菩萨会帮你抚养孩子的!
      我想妈妈当时肯定也是半信半疑地照着师父的话做了,没想到结果竟然真的如此神奇!佛法真是不可思议,太了不起了!
      妈妈(法名:瑞莲)和我在南宁马山县灵阳寺参加千人念佛修行
      要说我经历过的最神奇的事情,要算被保送北京大学的经过了。
      到北大读书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不仅因为北大是内地最好的大学、有一流的师资和学习环境,更是因为北大的生命科学学院有我深深崇拜和敬仰的一位生物学家――吕植教授。
      她是一位著名的大熊猫研究专家,并因为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上的杰出贡献而享誉国内外。
      她还曾经被《纽约时报》评为21世纪中国最值得关注的5位青年之一,曾获得过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和中国环境保护杰出贡献奖等许多荣誉。
      如果能追随这样一位优秀的老师学习,该有多么幸运啊!
      吕植,北京大学保护生物学教授、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主任,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国际保护生物学学会理事,中国科协常委,世界经济论坛Global Agenda Council 成员。
      可是,我也深知,虽然我有保研的资格,但是要从林大一个新成立的几乎没有办学经验的专业保送到北大实力强大的生命科学学院,就像一步登天一样困难,更何况,吕植老师每年只能招收一名保送的研究生,而这一届加上我一共有4个人想保送到吕老师那里,另外3名同学都是出身名校,非常优秀。
      竞争这么激烈,可独木桥只能由一个人通过,我该怎么办呢?是退宿放弃还是继续勇往直前?
      我心里很清楚,如果凭我自己的能力保送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我能借助佛菩萨的力量来帮助我达成心愿吗?
      我跟师父说了我的愿望和困境,师父非常支持我去北大继续深造。
      师父还提醒我,一定要弄清楚去北大的目的,不要仅仅为了读研究生而去北大,而是要想着借助北大这块响亮的牌子将来能够更好的传播真理,一定要把利益自己的想法转化为利益众生,这样才能得到众生的拥护和加持。
      同时,师父教我如何加强修行,说诵地藏经和多忏悔是消业障最快最好的办法。
      在09年的3月份到5月份,由于学校的课程很少,我基本坚持做到了每天读诵一部地藏经,还为报答母恩抄写了一部地藏经。
      在这期间,妈妈为我也放下万缘,到寺院里念佛修行,为我积累了许多福报和功德。
      诵地藏经时,我常常会被地藏王菩萨的大悲大愿感动得痛哭,我总是对自己说,你也是有大愿的人,菩萨一定会加持你的。
      于是,我常常在地藏王菩萨和观世音菩萨面前发愿,今后要不仅要保护野生动物,更要去救护那些在养殖场中的生活悲惨的家养动物,还要弘扬佛法,度化众生。
      大三后的那个暑假,我到师父所在的寺院――四川德阳万佛寺参加了“般舟经行”法会,在法会上师父教我去整理人们脱在大殿门口的乱七八糟的鞋子。
      于是我就每天照着去做。刚开始在众目睽睽之下摆鞋子的时候,我还很难完全放下自己,总是觉得很难为情。毕竟大家都在大殿里绕佛,只有我一个人孤单地在门口摆放鞋子,很多人都向我投来好奇不解的目光。
      有很多老居士还对我说,别摆了,快进来念佛,反正你摆了之后很快就又会被弄乱,还是念佛要紧。
      但是,我想既然师父说把鞋子摆整齐可以让道场更加清净庄严,那我牺牲一下自己念佛的时间,为大众服务又有何妨呢?

所念何经 ——张爱玲《心经》解读

一、 绪论
佛家《心经》要义其一:“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心经》本乃助世人明晓世间烦恼,照见智慧,破除执着,度离苦厄的经典。而在张爱玲的小说里,所有的人物都没有照见所谓的智慧,遑论破执着、空本性而出离苦厄。张爱玲以此为题,莫不是一种无形的讽刺。每个人都想要逃离一种人性所存在的生存的困厄,但却又不明白苦厄的根源,得不见慧照的妙用,“所以长劫沉沦于烦恼此岸。”

心经,心经。

又或是指,人心之经。

两个人,即便是生于同时,长于同地,环境大底也相似,也还难说命运有十之八九会相同的人。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地位,不同的社会条件,不同的教育,塑造出来的人绝不会类同。作为个体之人,每个人内心想必是一本独一无二的“心经”。

本文欲从小说人物的“心经”入手,继而对整部书进行探讨,一抒鄙陋之见。

二、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部经

许小寒

“我有什么不好?我犯了什么法?我不该爱我父亲,可是我是纯洁的!”

20岁的许小寒觉得自己是纯洁的,认为她对自己的父亲的爱是纯洁的,不似绫卿有着世俗的目的。她确实单纯,外表单纯的她只是单纯的想占有父亲。。不过十二、三的年纪,她能发现自己对父亲的感情变质,并且利用自己纯洁的外表,一步步瓦解其父母之间没有猜忌没有试探没有嫌疑的爱。其内心阴暗及性格上极具侵略性,不由得让人战栗。难以相信这是一个在“无暇完满”的家庭中成长出来的孩子。

成年之后的小寒更甚,因着一己私欲,改变了四个人的命运轨迹。撮合绫卿与龚海立时,所做之事,正展现了她作为一个在不伦之恋中挣扎的女子的聪明、心机,以及那份对爱的渴望与占有。从那一句纯真的“恭喜”,事起。她挑拨了龚海立于波兰之间的关系,使之与波兰绝无可能,替绫卿铲除情敌,为两人之好合铺路同时也使她父亲不怀疑她。方20岁的年纪便有如此深的心思。难得不让人惊叹其叵测之心。

而后,随着矛盾的激化,许峰仪借绫卿以期逃避,龚海立的再次告白,许太太的察觉和她逐渐浮出水面的秘密。许小寒终究是在这一场心灵与伦理的较量中败了下来。

她的命运仿佛是带着些许古希腊悲剧色,从开始注定有着不好的结果。她无法冲破这世俗的桎梏,无法打破固有的观念,无法透视自己内心,她只想不断的去获得,去占有。虽然出生在一个貌似幸福完满的家庭,但是家庭无法给予她一份踏实的安全感。内心的世界里,我相信许小寒是彷徨无依的,渴望找一个依靠,久之,便以为爱上了父亲。其实不然。

这着实是一个可怜的女子。

许峰仪

他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温文尔雅,温存风趣,健康自律,是当时社会成功男士的代表。虽然外表是刚强硬气的,但其内里却是十分自私懦弱。

如果他怯于世俗伦理,仅仅想要维持着父女的正当关系,他起先就应当斩断自己与许小寒过分的交往。但是七八年的时间下来,他一直怯懦着,从未直截了当的去解决,去斩断女儿对自己的恋慕,相反,他自己也在这种逐渐加深和成型的乱伦之恋中沉沦。

“你给我了精神上的安慰”。

这句短短的话,不得不说是一种残忍。这是这些年来他对她的态度,潜意识里接受她的感情,然而现实中一再逃避,嚷了“要搬到乡下去”七八年却始终没去。他日常中的默认给了许小寒一种希望,让她“满心只想越过篱笆去”因为“那边还有一个新的宽敞的世界”。然后最后终是许了她一个失望。不得不说是他的自私与欲望毁了自己的女儿。

许小寒的步步紧逼,矛盾深化,他却抛下妻女与段绫卿在一起,躲开这一段畸形之恋,岂不是懦夫?

段绫卿

许小寒实则是傻的,就个人的命运与选择来讲,段绫卿实在比她聪明得多。

受着新式教育却又被家庭封建礼教束缚的女性,她心思细腻,识得大体,勇敢坚韧,她深知自己身为女子在社会上的软弱性。对于改变命运,逃离人生的“苦厄”,她本能想去依靠一个男子,故在某个范围内她是“人尽可夫”的。

且不论她待许峰仪之情真假,但说她的选择。弃了原本世人看来最合适的归宿,选择和许峰仪,自己甘愿去背负世俗的议论。想来许峰仪是她所认为最可靠的保障,能够为她逃离生活苦厄做依靠,能够提供她所需要的“人生需求”。在这一个方面,她实在是一个勇敢坚韧的女性,纵然她命运的发展亦不会如何乐观。

也许在读者眼中,这个女人或许可怜或许可鄙,但于我,她是一个值得赞赏的勇士。

许太太

无名无姓的许太太一如张爱玲笔下的许多女性,没有自我的意识,受着封建思想的统治,在家庭宗族中埋没了自己的性情,逆来顺受,得过且过。

张爱玲笔下的母亲极少符合人们素来认知的无私高尚,许太太作为一个母亲,不算是一个纯粹的母亲。许小寒出生便被说“克母亲”,许太太虽没有送走她,却畏惧着不敢尽一个母亲的职责,没有给予许小寒足够的母爱,“不早管”她,致使许小寒在成长的过程中愈加依赖父亲继而感情变质,造就了最后的悲剧。

如果说,她不是一直在隐忍、旁观,能够给予许小寒一份正常的母爱,也许有些无奈便不会发生。

三、 冷峻的笔法与深沉的心思

“恋爱与婚姻是作者至此为止的中心题材”,傅雷评价张爱玲作品时如是说。

然我们看张爱玲笔下这许许多多的恋爱与婚姻,都暗藏各异的人性、意识与本能的欲望。张爱玲擅长通过对情欲本能与心理扭曲现象阐释和剖析人性的深处。《心经》便是典型。

张爱玲其人深受西方文化思想的影响,小说《心经》也有着浓厚的弗洛伊德理论色。弗洛伊德的“厄勒克特拉情结”(即恋父情结)中的感情依恋并不是一种纯粹的男女之情,而是一种父女之情的变态发展化。正如《心经》中的许小寒与许峰仪,生活中缺少母爱,把所有的依赖之情加于父亲身上,久而久之,情感注入过多便变了质。豆蔻之初,她便有着对爱欲的追求,而后渐渐迷乱其中。在这个过程当中,作为父亲的许峰仪并没有过阻止这段“不正常不健康的爱”,潜意识里他不愿以父亲的身份对待小寒,因着欲望和本能,选择与她共同沉沦。张爱玲对其语言、动作的描写,在字里行间透露出那些埋藏在人物内心的秘密。“我谁也不怪,只怪我糊涂了”、“仿佛给火烫了一下,掉过身去,不去看她”,这些描写间接的表现出一个男性本体对着恋慕自己女儿的情感的纵容,他自己抛却了儒家道德伦理,让女儿成为他和许太太情感消灭后的“精神上的慰藉”,然而最终还是压抑了所有的情感,桎梏在了现实里,他选择了逃避——与许小寒有七八成相似的段绫卿搞婚外情。关于小说最后的结局,张爱玲文中有着很多伏笔与铺垫,许峰仪第一次见到段绫卿就说二人十分相像,而后小寒亦把绫卿作为自己的替代介绍与龚海立。故后来许峰仪与段绫卿之间的婚外情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许小寒对于父亲的爱想来并非一种纯粹的男女之爱。“女人对于男人的爱,总得带点崇拜性”,小寒表明自己对父亲是崇拜的,殊不知她的爱有可能就是建立在这些基础上。父亲许峰仪,家道振兴,温存风趣,乃是当时社会成功人士的典范,是所有女人可依赖的对象。在这里,许小寒消解了他作为一个父亲的身份,而是纯粹把他看作一个具有身份地位的男人去崇拜依靠。到了极端以后,小寒自然地以为是爱。但这并非两个纯粹的个体之间的爱情,而是一种极端而扭曲的情感。她会占有,她会因此变得内心阴暗,她会变得倔强执着。“篱上的藤努力往上爬,满心只想越过篱笆去,那便还有一个新的宽敞世界。”但是“谁想到这不是寻常的院落,这是八层楼上的阳台。过了篱笆,什么也没有,空荡荡的,空的令人眩晕。”许峰仪是藤,躲开她又怎样?而那个矛盾爆发的夜晚,“她决定去找绫卿的母亲。这是她最后的一着。绫卿告诉她······”小寒的执著与单纯,细想来有些令人生畏,她对父亲的爱简直是近乎自恋的自信,近乎痴狂的占有欲,仿佛一切在她手中。这样具有现代主义色的人物心理与意识的描写在《心经》中有很多,尤其关于小寒,整个小说亦是以小寒为叙述角度,更为直接地呈现小寒个人的意识和心理状态,将表层的生活故事引向深层的 “心理现实”。从而引发读者对人性本能中的欲望与社会中的伦理关系思考,和对人与人之间关系异化的考虑,或者仅仅是对一个个体与社会属性的思索。

故事的最后,小寒是失败的、悲剧的,与母亲的较量失败,向父亲的索爱失败,与世俗伦理的斗争失败,想摆脱命运悲剧性的失败。也许她的命运从生来就带有着悲剧的色,她的作者张爱玲试图以她来阐述人性哲学,而她就是注定了的悲剧命运,一如古希腊悲剧人物一般。

继续深入命运的注定一说。母亲的恻隐,使她躲过了过继给三舅母的命运。母亲的疏离,父亲身份的消解,她和许峰仪有着日久生情的原始条件。父亲许峰仪的身份地位满足了一个少女对男性所有的渴求,她实在是难以逃脱爱上父亲的命运。命运为她编织的牢笼,内心无力打破的魔障注定了她的悲剧。张爱玲大概以“原欲”的目的写了这篇小说,情欲,肉体,盲目,挣扎,痛苦藏在每一字句里,她所想在小说中表达当是人性中欲望对人的影响操纵是人无法躲开的命运。而这欲望往往是丑陋肮脏对人性的发展有着消极的副作用,它改变人的气质性格,异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一点,在张爱玲《传奇》、《金锁记》等其他的小说中也有着体现,左右不过是人看不透玩不过逃不开的命运。

张爱玲之文“苍凉而悲壮”,这与她对世间的看法不无干系。她冷峻消极的眼睛打量着世间万千,转化为笔下种种不完满而暗黑的世间万象。她不同于鲁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后往往能提出一个疗救的方法,她只想借悲剧之手呈现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就如《心经》,揭露出被人性之中的欲望操纵是每个人逃不开的命运。而戏剧理论家阿·尼克尔说过:“所有伟大的都是提出问题,而不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张爱玲是个伟大的作家。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