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结婚趋势图

结婚登记人数逐年下降为什么

结婚登记人数逐年下降为什么

结婚登记人数逐年下降为什么,我国国内婚姻登记率连续走低这件事,从身边越来越多适龄青年未婚就可以看出。在中国沿袭千百年的“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习俗,结婚登记人数逐年下降为什么

结婚登记人数逐年下降为什么1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显示,2020年的婚姻登记情况已连续7年下降,去年结婚登记人数创17年来新低。不过,离婚率则是罕见回落,止住了多年来的上升趋势。

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统计的结婚登记人数共计814.33万对,较2019年减少了113万对。这也是自2013年达到1346.93万对后,连续7年下降。2020年814.33万对的结婚登记人数,也创下了自2003年以来,近17年中的新低。2020年,涉外及港澳台居民登记结婚人数也创下了多年来的新低。不过,离婚数据方面,2020年共有433.9万对人离婚,较2019年减少了36.16万对。离婚率则是罕见回落。从省份来看,离婚率最高的省份是天津,最低的省份是西藏。

国民的结婚数字和生育数字,一直都是两项重要的社会数据,因为这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发展乃至国运强盛。最近有关部门公开了一组数据,成为继三胎话题之后的新的讨论热点。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我国的结婚登记人数已经连续七年一路下跌。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为什么结婚的人越来越少?

作为婚姻家事律师,赵律师帮大家分析一下,主要有下面几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生育妇女的数量在逐步减少。前些年,70后和80后妇女是生育主力,但是现在70后已经全部迈过40岁门槛,80后已经全部迈过30岁门槛,现在的育龄妇女主力军是90后和00后,可是这部分女性的数量,相比70后和80后,已经大幅度减少。简单说,就算想多生,也没有那么多适龄女性来生。

第二个原因,生活压力成本逐步增大。随着我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国民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衣食住行各项成本一直在攀升,尤其是安居乐业的住房成本更是居高不下,为了应付高成本生活,很多年轻人的结婚年龄被迫不断推迟,原来普遍的20左右步入婚姻,现在就算30多岁还没结婚,在众人眼中也变成了平常事。

第三个原因,传统观念受到了现代观念的严重冲击,年轻人的婚姻观念逐渐淡泊。首先男性的传宗接代意识逐步淡漠,原来社会推崇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已经难以让年轻人信服和接受。其次,随着女性的经济独立意识逐步提升,广大女性普遍进入社会赚钱养活自己,不再依附于男性。于是,男性觉得结不结婚无所谓,女性觉得结不结婚不重要,导致婚姻从原来的生活必须品变成了可有可无的鸡肋,导致青年男女对结婚的愿望逐年降低。

第四个原因,因为广大农村的男多女少问题,导致结婚礼一直是居高不下,水涨船高,有些男性付不起高额礼,只能推迟结婚的计划。

第五个原因,随着我国社会福利的完善和到位,尤其是大城市养老项目服务工程的逐步推进,“养儿防老”的观念也受到了冲击。对于有些新潮的年轻人想法,既然没有儿子将来也可以老有所养、老有所依,那貌似结婚也变成了多余。

第六个原因,离婚率的逐年攀升,让还没有步入婚姻的人越来越多的看到了婚姻的真相和纠结,导致了他们的恐婚心理,为了避免自己也落入婚姻的围城,于是他们选择谨小慎微的先观察,不急着结婚。

最后,结合现实情况看,恋爱市场一直是人满为患,但是结婚市场却日益萧条,这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棘手社会问题。结婚年龄一再推迟,不想结婚的人越来越多,这个现状必然会推动国家在生育补贴,教育补贴,住房改善上逐步为大家创造新的福利,创造新的条件,从而为广大年轻人营造出更好的结婚条件。

结婚登记人数逐年下降为什么2

近年来,人口问题一再被提及,人口老龄化、低生育率备受关注。想要克服老龄化的影响,自然需要从生育率着手。在低生育率的背后,又牵扯着结婚人数持续减少、结婚平均年龄日渐增长、单身群体日益扩大等相关问题。

不得不说,近些年来,结婚现状确实令人堪忧。10月29日,民政部发布了2021年前三季度各省社会服务统计数据,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我国共有588.6万对新人登记结婚。2020年同期,这一数据为589.4万对。相当于较2020年同期减少了0.80万对,同比减少0.1%。

不过我们还要知道的是,受疫情的影响,2020年前三个季度的结婚数量下降幅度较大。因此,如果我们与2019年前三季度的713.1万对结婚人数相比,就会发现,今年前三季度的结婚人数比2019年同期减少了高达124.5万对,减少17.5%。此外,要知道,2020年我国的'结婚人数创下了17年来的新低,可就在此情况下,今年结婚人数依旧出现了下降。

再看看近些年的情况,根据民政部的数据显示,自2013年结婚登记突破1346.9万对,创下近十年的历史高位后,其后六年连续减少。2014年降到1306.7万对,2015年降至1224.7万对,2016年减少至1142.8万对,2017年减少至1063.1万对。2018年继续保持在1000万对以上,但到2019年,跌破了1000万大关,降至947.1万对。2020年更是夸张,直接下跌到了813.1万对。

显然,目前我国结婚人数下降是一个明显的趋势,而且还是一个明显加速的趋势。结婚人数的减少将不可避免地对出生人口产生重大影响。在未来一段时期,育龄妇女和已婚育龄妇女数量的下降,也是影响出生人口数量增长的重要客观原因。

为什么结婚人数不断减少?

事实上,这本身就是一个闭环。如今适婚的人群总量在减少,这也与我国出生人口下降有关。如今90后可以说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但在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我国出生人口就开始不断走低,1991年出生人口为2250万人,1992年下降到2112.6万人,1994年跌破2100万大关,到1998年跌破2000万大关。按照这个基数来看,未来几年结婚人数可能还将继续走低。

另一方面,就是人们对于婚姻观念的改变。如今,平均结婚年龄线越来越高,晚婚甚至不婚者越来越多。根据光明日报今年10月报道的针对2905名18~26岁的未婚城市青年问卷调查显示。对于“你将来会谈恋爱吗”的问题,12.8%的青年选择“不谈恋爱”,26.3%表示不确定。

对于“你将来会结婚吗”,25.1%的青年选择“不确定”,8.9%的青年选择“不会结婚”,也就相当于有34%的青年不再认为结婚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此外,我们还发现女性的结婚意愿明显低于男性。女性“不结婚”和“不确定会不会结婚”的人数占到了43.92%,比男性多出19.29%。

究其缘由,主要是因为当前很多人受教育的年限比较长,比如读了硕士、博士,结婚普遍较晚。就比如硕士毕业,一般都25、26岁了,工作几年就接近30岁了。之所以女性比较多,也源于女性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据2019年的数据显示,在高等教育阶段,在校女学生数量已经明显超过了男性。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女性都以结婚生子作为己任,男性方面也讲究“三十而立”,以及“孝文化”与“家族文化”。如今传统婚恋观也在时代的变迁下改变。新兴思潮的涌进以及素质教育的公平性的提升,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用新颖的视角来审视婚姻,审视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随着自我意识的提升,让大部分年轻人开始反思婚姻的意义,在这一情况下年轻人自然不再认为结婚是一件必须的事情了。这也造成了现代青年越来越独立,特别是女性青年都更愿意选择单身。

当然,思想国人再怎么转变,多少都会有家族情怀。但是由于城镇化快速提升,人口加速向大城市、中心城市转移,这也导致在城市生活的人们,住房、交通、消费等等都面临巨大压力。更多的人并非不想结婚,而是不敢结婚或者结不起婚。

大城市的高房价、高经济压力等因素,劝退了很多人的结婚意愿。尤其是男性,车、房、礼成为了结婚必备新“三大件”。即使是在小城市,最起码在结婚上都要花费上百万,结婚也给不少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

显然,如今结婚人数持续走低已经成为了社会一大难题,其中牵扯的问题太多,人们的婚恋观念、生育观念都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不过,想要促进生育,还是必须得从婚恋方面入手。

结婚登记人数逐年下降为什么3

最近,国家在《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公布了关于我国2020年的婚姻登记情况,其主要信息来自于国内民政系统以及国家医疗保障系统。

我国国内婚姻登记率连续走低这件事,从身边越来越多适龄青年未婚就可以看出。在中国沿袭千百年的“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习俗,在世俗面前,正在走向边缘。

数据显示,自2020年起,统计的结婚登记人数共计814.33万对,较2019年减少了113万对。这次自2013年1346.93万对后,连续7年结婚率下跌。而且这个数字也创下了自2003年811.4万对以后的17年历史新低。

为什么大家对于结婚这件事,不感兴趣了?

自人类诞生至今,历史车轮的前进一直伴随的就是两个主线任务“生下来”和“活下去”。

婚姻是繁衍的前提,而后代则是保证国家健康发展的根基。之前我们常说“有国才有家”,但却忽略了家庭这个个体单元才是组成国家机器的零件,家庭如若崩溃,那后果是难以想象的。

而抛出所有外因背后,结婚率走低的必然结果就是出生率的降低,而随之高涨的人口老龄化意味着,中国的人口增长已经拉响了警报。

在前不久对于90后的收入调研也反馈,不少90后在适婚年龄都是“负债生活”的,自己都难以养活,更何况是2个人,甚至3个人。

而导致90后负债的最大根源就在于“房价”,所以之前有人说“房价是最好的避孕药和拆婚药”。

在水涨船高的结婚成本面前,即使看似坚不可摧的爱情,在现实面前也脆弱了。结婚前,双方老人见面,有多少因为礼和房子的事情拆散了鸳鸯。

先说礼,虽说国家现在出台了政策,对于“天价礼”的势头有所遏制,但部分地区的礼还是几万到十几万不等,再加上酒席等一系列费用,这就是一笔不少的开支。

但是,对于房价来说,这些付出又是杯水车薪。就目前各个城市的房价来看,百平米的房子就要几十万上百万,而且在农村结婚,女方也要求在城市有房,有的甚至会要求在房产证上署上双方的姓名,这人人都往城市跑,房价自然就是水涨船高。

所以,结一次婚,可能是耗尽了一家人半辈子的积蓄,按照普通工薪家庭的收入,这一门亲事,可能要在孩子15岁的时候就开始攒钱了。

抛去物质方面,就目前中国适龄青年对于婚姻的态度来说,更多的人对于婚姻持中立态度,这婚可结可不结,自己过得也不错,这种想法无疑是加剧了结婚率持续走低的现状。

过去结婚是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而现在结婚倒像是把城门打开了,你看了周围人结婚,自己反而不那么想进城了。

但无论如何,人类总在进化,繁衍一直在持续,在国家出台的促婚政策也可以看出,未来结婚的压力会越来越小。如果没有了礼、没有房贷,你愿意结婚吗?

全年结婚人数首次低于800万对,未来选择结婚的人会越来越少吗?为什么...

我认为未来选择结婚的人会越来越少,因为很大部分人无法承受结婚所带来的经济压力,结婚观念不同,他们更喜欢单身生活。

从2022年8月26日民政局公布的相关数据中可以看出,结婚人数已经跌破了800万大关,而且有专家预估,在未来这个数据可能会呈持续下降的趋势,其实不难发现,自己周围身边结婚的人也越来越少,很大一部分人到30都不选择结婚。

未来结婚的人可能会越来越少。

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因为我感觉现在身边结婚的人就已经越来越少,再加上大家对于结婚与之前的人拥有不同的态度,很大部分人认为单身要比结婚更幸福,而且不需要承担任何的经济压力,也不要负担责任,自己一个人生活会更加的自由自在。

无法承受结婚带来的经济压力。

现在很大部分人之所以选择不结婚,主要是因为他们根本无法承受结婚所要面临的各种经济压力,首先结婚需要买房子,需要缴纳大量的首付,而且还要面临每个月高额的房贷需要偿还。其次结婚的礼以及结婚生孩子的教育经费等许多金钱都是一般人无法承受的,特别是对于现在的年轻人,他们仅仅只有几千块钱的工资,如此之大的经济压力,根本不敢去结婚。

受教育程度不同。

之前之所以选择结婚的人很多是因为他们大部分人所受到的教育程度比较低,很大一部分人还没有读大学就已经早早的结婚,甚至是没有上过大学就结婚。现在的这一部分人的受教育程度非常的高,他们一般都不会舍得考虑结婚,更想去做的事情是继续接受教育,并且找一个比较好的工作,稳定之后再考虑结婚。

江苏2021婚姻大数据公布,结婚登记量逐年下滑

江苏2021婚姻大数据公布,结婚登记量逐年下滑

江苏2021婚姻大数据公布,结婚登记量逐年下滑,江苏省2021年共结婚登记466947对,从年度趋势来看,近5年江苏省结婚登记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江苏2021婚姻大数据公布,结婚登记量逐年下滑。

江苏2021婚姻大数据公布,结婚登记量逐年下滑1

2月14日,江苏省民政厅公布了江苏2021婚姻大数据。2021年,全省民政部门共办理结婚登记466947对,2021年全省共受理离婚登记申请240435对。90后成为结婚主力军,2021年全省结婚登记平均年龄为31.22岁,初婚平均年龄为27.29岁。

全年共办理结婚登记46.69万对

2021年,全省民政部门共办理结婚登记466947对(含补办登记80635对),较2020年结婚登记总数下降5.16%。其中,内地居民结婚登记466281对,涉外、涉港澳台居民及华侨婚姻登记666对。

从结婚登记量分年度趋势看,近5年全省婚姻登记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17年江苏结婚登记数为675508对,2018年为637705对,2019年569442对,2020年492373对,2021年466947对。

90后成结婚登记的主力军

2021年全省结婚登记平均年龄为31.22岁,其中男性31.88岁、女性30.56岁。

2021年全省初婚平均年龄为27.29岁,其中男性28岁、女性26.52岁。

从2021年全省结婚登记男女年龄段看:男性24岁及以下占比10.61%,25-29岁占比34.08%,30-34岁占比18.15%,35-39岁占比6.9%,40-49岁占比8.6%,50-59岁占比14.23%,60岁以上占比7.43%。

女性24岁及以下占比17.25%,25-29岁占比31.92%,30-34岁占比16.03%,35-39岁占比6.7%,40-49岁占比8.34%,50-59岁占比14.41%,60岁以上占比5.35%。

从2021年全省结婚登记男女年龄差看,男性较女性大1-4周岁的最多,占比达43.16%;女性较男性大1-4周岁的占比第二,为22.66%;男女同龄占比第三,为16.29%。

南京市登记量第一,结婚年龄最大

从国内居民结婚登记地域分布情况看:南京市、徐州市、苏州市结婚登记量位居全省前三。2021年,南京市59230对新人登记结婚,其次是徐州市,54187对登记结婚。苏州市45296对登记结婚,排名第三。镇江市2021年登记结婚人数最少,为14616对。

从结婚登记平均年龄上看,南京最晚,为33.19岁;泰州市最早,结婚登记平均年龄为30.5岁。

“520”成最受新人欢迎的结婚日

过去的2021年,有十个日子受到新人们的青睐,分别是5月20日、5月21日、6月1日、9月9日、3月18日、12月31日、11月12日、12月2日、2月19日和9月22日。其中,寓意“我爱你”的520最受欢迎,当天江苏有17663对新人登记结婚。

离婚平均年龄为37.98岁

自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民法典》实施以来,全省民政部门认真落实离婚冷静期政策。2021年全省共受理离婚登记申请240435对,当年完成离婚登记134943对,占离婚登记申请总数的56.12%;87635对离婚申请在冷静期内主动撤回或逾期未办理视为撤回,占比36.45%;17857对因处于离婚冷静期或登记发证期,尚未办结,跨年至2022年继续办理。

2021年全省离婚登记平均年龄为37.98岁,其中男性38.85岁、女性37.11岁。

江苏2021婚姻大数据公布,结婚登记量逐年下滑2

近日,多地发布2021年婚姻大数据,整体趋势为近五年结婚登记数量逐年下降、结婚年龄推迟,2021年离婚率降低明显。

2021年结婚率下降,专家:与人口老龄化、结婚意愿低有关

2022年2月14日,江苏省民政厅发布的“2021年江苏省婚姻登记大数”显示,2021年,江苏省共结婚登记466947对,较2020年结婚登记总数下降5.16%。从年度趋势来看,近5年江苏省结婚登记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图自江苏省民政厅

合肥市情况类似,据江淮晨报报道,合肥市民政局数据显示2021年共结婚登记57166对,较2020年结婚登记总数下降6.6%。从年度趋势来看,近8年合肥市结婚登记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表自江淮晨报

从登记年龄来看,2021年江苏省初婚年龄平均为27.29岁,其中男性28岁、女性26.52岁。与2020年相比,男性平均初婚年龄略有推迟,女性的略有提前。此外,2021年浙江温州市平均初婚年龄男性比上一年推迟0.4岁,女性推迟0.3岁。

为什么结婚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2月17日,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教授对健康时报表示,结婚率下降可能有多方面原因。

一方面是人口老龄化加重,年轻人减少,适合结婚的年龄段人口整体减少,进而导致结婚率降低。国家卫健委1月20日新闻发布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34岁女性年均减少340万,2021年相比2020年减少了473万。

二是适龄男女婚恋观念转变。苏教授表示,生育、养育、教育成本较高,导致生育意愿降低,进而对于婚姻的需求也随之降低。另外,年轻人生活方式和观念都发生了转变,如追求多样化生活,生育不再是必需品而成为一种选择。

多地离婚率下降明显,可能与“离婚冷静期”相关

2021年,合肥市共有16851对夫妻办理离婚,与2020年同期的34591对相比降幅超50%,达51.29%。

2021年江苏省完成离婚登记134943对,比2020年(234497对)降低42.45%。具体情况为,2021年江苏省共受理离婚登记申请240435对,完成离婚登记134943对,占离婚登记申请总数的56.12%;在冷静期内主动撤回或逾期未办理视为撤回的占比36.45%,另有7.43%因处于离婚冷静期或登记发证期尚未办结。

值得注意的是,江苏省离婚数量在冷静期内主动撤回或逾期未办理视为撤回的占比36.45%,这可能与民法典新颁布的“离婚冷静期”相关,苏剑教授表示。

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七条,离婚冷静期自登记申请之日起30日内,任何一方不愿意离婚的可撤回申请。申请期满后30日内,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发给离婚证,而未申请的视为撤回离婚登记申请。该规定2021年1月1日开始施行。

江苏2021婚姻大数据公布,结婚登记量逐年下滑3

近日,多地2021年婚姻大数据相继出炉。

2021年婚姻登记和离婚登记数量有哪些变化?

结婚登记数量减少 年龄推迟

2月14日,江苏省民政厅发布2021年江苏省婚姻登记大数据。

数据显示,2021年,江苏省民政部门共办理结婚登记466947对(含补办登记80635对),较2020年结婚登记总数下降5.16%,近5年全省婚姻登记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2017年—2021年,江苏省每年的结婚登记量分别为675508对、637705对、569442对、492373对、466947对,呈逐年下降之势,2021年比2017年少了20.8万对。

从登记年龄看,2021年,江苏省初婚平均年龄为27.29岁,其中男性28岁、女性26.52岁。与前一年相比,男性平均初婚年龄略有推迟,女性的`略有提前。另外,江苏省再婚平均年龄为38.87岁,其中男性40.7岁、女性37.72岁;全省复婚平均年龄为39.76岁,其中男性40.57岁、女性38.95岁。

从江苏省结婚登记当事人情况看:678625人为初婚、159471人为再婚、95798人为复婚。

而从内地居民结婚登记地域分布情况看:南京市、徐州市、苏州市结婚登记量位居全省前三。

图源:江苏民政

据统计,江苏省南京市结婚登记人数位列全省第一的同时,结婚平均年龄也排全省之最。南京人33.19岁的结婚平均年龄全省最晚,泰州市最早,结婚登记平均年龄为30.5岁。

安徽省芜湖市民政局公布,2021年,芜湖共有21143对有情人终成眷属、登记结婚。

芜湖市民政局统计的数据显示,2021年,芜湖结婚登记的21143对情侣中,无为市人数最多,高达6664对。相比较2020年的24467对,2021年少了3324对。另外,数据显示,芜湖人的初婚年纪比较年轻,登记的平均年龄近几年来一直保持在26岁。

在安徽省合肥市,2021年共有57166对新人喜结连理,与2020年的61231对相比,减少4065对,下降幅度为6.6%。

2011年至2014年,合肥市结婚登记量呈现连续增长的状态。至2014年,合肥结婚登记量达到最高峰,全年办理结婚登记96926对。此后,结婚登记量开始逐年减少。至2021年,合肥的结婚登记量出现连续七年同比下降。与2014年的高点对比,近7年累计降幅达41%。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婚姻登记采用预约办理制度,2021年当事人通过预约系统预约婚姻登记业务6959件,共办理内地居民婚姻登记业务6748件,其中:结婚登记3241对,结婚登记办件量较2020年减少260对,同比下降7.43%;补领婚姻登记证1511件,较2020年增加395件,同比增长35.4%;复婚人数650人,占2021年结婚总人数的10.03%。

结婚登记男女平均结婚年龄分别为 31.7岁 和 28.3岁,与2020年同期相比,男性早1.9岁,女性早3.2岁。初婚平均年龄男性29.3岁,女性27.2岁,与2020年同期相比,男性无变化,女性晚0.2岁。

在浙江省温州市,2021年办理结婚登记的新人共有37027对(含跨区域办理结婚登记2483对),平均初婚年龄男性为29.1岁,女性为26.7岁,男性比上一年推迟0.4岁,女性比上一年平均推迟0.3岁。

浙江省杭州市2021年结婚登记人数,比上年增加2135对。杭州市民政局工作人员说:“一方面杭州是人才流入地,且大部分是适婚年轻人;另一方面我省实行婚姻登记全省通办,很多人感觉方便,且在杭州登记,还能留下美好的回忆。”

杭州去年男女结婚年龄比前一年略有推迟。男性初婚平均年龄28.5岁、女性27.1岁,与去年相比分别晚0.2岁、0.3岁。

在湖南省岳阳市,2021年全市共有24672对情侣喜提“红本本”。2017年,该市共有39271对男女办理结婚登记,2018年35329对,2019年31545对,2020年29194对,结婚登记人数逐年减少。从年龄看,男性初婚登记平均年龄29.2岁,女性初婚登记平均年龄26.3岁。

在湖北省襄阳市,2021年度男女初婚的平均年纪男性为35.23岁,女性为33.96岁。2016年襄阳男女初婚的平均年纪为29.41和27.27岁,相比之下,5年里推迟了近5岁。襄阳日报评论称,难怪为人父母者如此着急了。所以,互相理解,也许才是和谐相处的不二法门。

在湖北省十堰市,2017年全市共有15699对男女办理结婚登记,2018年13411对,2019年11022对,2020年9146对,2021年8234对,平均每年减少2000对左右(初婚数据)。

图源:十堰晚报

十堰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办理结婚登记的主力军是90后。从社会原因来分析,9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人口基数小,加上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本科、考研,毕业时就已二十四五岁,工作两三年适应社会后,再恋爱一两年结婚,容易造成晚婚。除了客观原因,婚恋观念也在变化。作为目前结婚的“主力军”90后,对待结婚更是有想法。

多地离婚登记数量大幅下降

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民法典》正式实施,其中的30天离婚冷静期制度,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其中规定,自婚姻登记机关收到离婚登记申请之日起30日内,任何一方不愿意离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登记申请。前款规定期限届满后30日内,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发给离婚证;未申请的,视为撤回离婚登记申请。

“离婚冷静期”的实施以及婚姻辅导的有效开展,减少了冲动离婚的发生。

2021年江苏全省共受理离婚登记申请240435对,当年完成离婚登记134943对,占离婚登记申请总数的56.12%;87635对离婚申请在冷静期内主动撤回或逾期未办理视为撤回,占比36.45%;17857对因处于离婚冷静期或登记发证期,尚未办结,跨年至2022年继续办理。

也就是说,去年江苏近四成离婚申请在冷静期撤回。

图源:江苏民政

2021年,安徽省芜湖市共有6700对夫妻办理了离婚。但是相比2020年的11333对,离婚率呈现下降的趋势。侯主任表示,自从《民法典》设立离婚冷静期后,一些夫妻在提交离婚申请后的一个月,最终撤销了离婚。“这是因为其中一些人是冲动离婚,一个月冷静期过后,他们又打消了离婚的念头。”

鸠江区婚姻登记处的侯主任表示,婚姻登记处有婚前辅导室,对于有需要的情侣,工作人员也会让他们填写《婚前辅导问卷》,通过这种方式告知他们婚姻的责任与义务以及《民法典》中涉及夫妻关系的一般规定。“对于进入婚姻的人来说,婚姻登记仅仅是一个开始,在未来漫长的生活里,夫妻一定要相互包容、尊重,学习如何经营婚姻。”

在安徽省合肥市,2021年共有16851对夫妻在民政部门办理了离婚。这一数据与2020年同期的34591对相比降幅超过51%。

安徽省阜阳市也出现离婚数据较大幅度下降。据阜阳市民政局介绍,2021年全市办理离婚登记14105对,与2020年的28148对相比,减少了整整一半。以颍州区为例,去年1月份,离婚登记数为0,因为民法典去年1月实施,中间要经过30天的冷静期。2月份离婚登记为74对,相比往年同期有所下降。

在湖南省岳阳市,2020年有15856对夫妻办理离婚手续,而2021年为8259对,离婚总量减少7597对,降幅达48%。

在湖北省十堰市,2021年,全市有4600多对夫妻分道扬镳。但值得一提的是,自2021年实行“离婚冷静期”后,近5年来离婚人数首次出现骤减情况。

图源:十堰晚报

浙江省杭州市民政部门数据显示,2021年,男性离婚平均年龄40.3岁,女性离婚平均年龄37.9岁;婚龄6-9年的离婚数为最高,占总比的23.92%,婚龄在10-15年的占20.27%。

在浙江省温州市,2021年全市共受理离婚申请19762对,冷静期结束后未办理离婚手续的有9774对,实际办理离婚手续9988对,比上一年减少5547对。

在温州鹿城区婚姻登记处婚姻调解室辅导老师徐兰琴看来,不少前来办理离婚登记的夫妻都属于冲动型离婚,这时,离婚冷静期政策与婚姻辅导就派上了用场。“这几天,我就接触过这么一对夫妻,新年复工第一天吵闹着来离婚,一问原来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妻子认为丈夫生活大手大脚,年货买得太多,丈夫觉得妻子太过强势。经过我们一个小时的疏导,两口子最后手牵手回家了。”

浙江温州的数据则显示,去年男性离婚平均年龄40.6岁,女性离婚平均年龄37.8岁;婚龄10-15年的离婚数为最高,占总比的24.72%,婚龄在6-9年的占22.66%。

2021年,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共办理内地居民离婚登记申请1157对,离婚登记883对,离婚登记办件量较2020年减少425对,同比下降32.5%。从离婚当事人平均年龄看,总平均年龄为41.2岁,男性当事人平均年龄为42.7岁,女性当事人平均年龄为39.7岁。

浙江省衢州市民政部门数据显示,2021年,衢州市各婚姻登记处共受理离婚申请5227对,离婚登记3555对。其中,夫妻双方或者其中一方在“冷静期”内提出撤回申请的有5对,1136对为“自动撤回”,超二成夫妻“反悔”未离成。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经过冷静期后,“反悔”的夫妻还是比较多的,说明“离婚冷静期”起了很大作用。

此外,2020年,衢州市办理离婚登记的数量为5155对。“离婚冷静期”实施后,2021年离婚登记的数量下降1600对。

2022年结婚人数会是多少?

现在的时间是2022年,在2021年结婚的人数统计约为1527.2万,以25岁作为计算基准,1996年到1998年每年新生人数约为2000万,再排除2021年的二婚以上统计人数,我国仍有七成以上的人口仍然处于单身。
以目前这样的趋势,结婚的人数在未来会不会越来越少?结婚人数的趋势又和哪些因素密切相关。
自从1999年扩招以来,步入高校的人数逐年增加,直到2022年,我国高校毕业人数已达到1076万。大约计算下来,几乎同龄人中有一半都进入了高等学府。我国婚姻法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岁,高等教育似乎推迟了一部分人的结婚计划。
大学毕业后,找工作将是大多数人的首要任务。成家立业,在过去几千年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社会结构是合理的。然而,在2022年,找工作赚钱养活自己,是当下年轻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应届毕业参加工作以及一部分人需要2-3年的调整工作,这无形中也推迟了婚姻计划。
我记得我们那个时候,本科毕业或者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只要有结婚计划,父母会帮助子女全款买房或者部分按揭,上班之后,虽然收入不高,生活上也没啥压力,总之,在父母的庇护下,结婚也不是很难的事。而且过去十几年的一段时间,正是我国gdp飞速发展的阶段,各行各业都是生机勃勃。工资收入涨得也很快。结婚、生孩子、买车、换车、换更大的房子。主要是搭上国家上升的这列快车。一切似乎都没那么困难。
然而,最近这几年,对于刚毕业找工作的年轻人,似乎处处都充满了考验。很多人无耐的选择继续读书。继续读书似乎是不错的选择,可是仔细想想,无论读多少书,最终目的,还是需要回归社会。即便留在高校就业,那也只是一小部分人可以如愿的生活。拿到研究生学历后,在学历上虽然增加了找工作的砝码,但在工作经验上也缺失了更宝贵的实战经历。在很多工作岗位中,高中生经过一番培训,就完全可以胜任。在这里,并不是宣扬读书无用论。不过多读几年书,会客观地推迟了年轻人的结婚计划。
高房价,这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有人说,丈母娘推高了中国的房价。这样的说法是不公平的,房价的上涨,获利的可是开发商。丈母娘背了一段时间的锅,丈母娘也无法让房价下跌。如今的房价,动辄几百万,这让很多家庭无法承受。年轻人要结婚,需要房子,房子离年轻人也越来越远,婚姻也越来越远离年轻的人们。
当房子成为一项奢侈品后,人们对奢侈品的追逐越来越疯狂,衍生出的天价礼,以及苛刻要求,也成为抬高自身身价,鄙视他人的工具。越是得不到,越是疯狂追逐。婚姻甚至成为了一门敛财生意。
虚荣心是每个人都有的。一味的追逐虚荣、追求攀比,就会误入自己给自己设下的陷阱。脱离了现实生活,也会走上扭曲价值观的道路。于是,婚姻变味了。原本最基本正常的人类需求,变成了阻碍人类发展的障碍,结不了婚,就生不了孩子。更别提成家立业了。再退一步,找个工作养活自己,就是眼下唯一能努力去做的。
自从实际的结婚年龄一拖再拖后,未结婚先同居,似乎也成为了一种流行。如果同居后最终走入婚姻,这应该是一件不错的好事。
可是,好事并非总是能够圆满。有的女孩在经历多次同居,分手后,已经打掉好几个孩子。自己的身体也遭受了严重的伤害。这些发生过的故事,对结婚计划也产生了影响。
婚姻本该是严肃的。这些年,无论男女对性的放纵,也进一步改变了婚姻本该严肃、庄严的态度。过于随便的“性”观念,也使婚姻的抉择上过于草率。趁着年轻,多玩几年。这种物质化的观念,有时也使本该严肃的事情成了一门交易。
另一方面,这些年本该步入婚姻的年轻人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从小在长辈关心照顾下的孩子,变得享受生活、以自我为中心是理所应当的。其实他们的父母、爷爷奶奶辈的老人,没有这么幸福的人生,老一辈都是将自己人生的遗憾在孩子身上弥补。
年轻人们这些年的成长是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的一个时代,理所当然的认为生活就该如此,却不知道家人对自己的宠爱不是社会本来样子。在追求婚姻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包容他人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两个备受宠爱的人组成的家庭,也许无法为组成的家庭付出更多。对于婚姻来说,年轻人们的内心还不够成熟。还没有做好承担责任的准备。这也是很多人即便有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仍然无法走入婚姻的殿堂,无论男人女人,他们的内心还是尚未懂事的孩子。也无法担负起婚姻带来的责任。
到文章的结尾,我还想再提下这几年高居不下的离婚率。也许是生活的负担太重,每个人在婚姻中已经太疲惫。另一方面,诱惑太多,每个人看着自己的生活,总觉得是悲剧,看看朋友圈的别人生活,总觉得别人的像中了票。如果每天总是在自己的生活中挑毛病,那是为难自己,如果每天都向往别人的朋友圈,也要小心自己变成韭菜。
结婚的人数未来会不会越来越少,这个答案也许不会太乐观。如果还处在不切实际的幻想中,那结婚这件事也会更加困难。

未来10年内的结婚率

2021年,我国结婚率再度创下新低记录,仅为5.8%。预计未来十年,国内光棍的规模会持续增多。

新婚姻法结婚率暴降 结婚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结婚率降低了,那就表示出生人口少了,国家就会进入人口老龄化,这对生产和发展是不利的,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结婚率下降呢?

一、新婚姻法结婚率暴降:

2018年全国的结婚率是7.2%,这是自2013年以来,结婚率最低的一年。

其实结婚率降低,这是一种正常的趋势,这并不是婚姻法惹的祸。根据经济学家的说法,我国的GDP已经在逐渐的接近高收入国家的水平了,结婚率低这也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这是因为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对婚姻意志产生了双重的挤压,经济能力越高,人民的独立性就会越强。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的交流、碰撞和融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适婚人口的数量和结构的变化,多元化和个性化,让年轻人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结婚率将会持续走低。社会还是要尊重个人晚婚、不婚的选择。

二、结婚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1、适婚人口数量下降

社会经济一直在发展,不少人的婚姻观念发生了变化。还有就是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年轻人受教育的年限增加了啊,结婚年龄不断的被推迟,有一部分的适婚人口没有结婚。

2、社会压力

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养儿防老的观念已经改变了,国家将养老问题接过来了,年轻人来自家庭的压力就减少了,晚婚女或者是不婚现象就出现了。

还有就是推着城镇化的推进,很多年轻人选择了留在大城市,大城市的压力本身就很大,结婚和生育成本都比较大,这也导致了一部分年轻人选择晚婚或者是不婚。

3、文化交融

很多年轻人接受了国外独立自主的观念,不婚和丁克,甚至是婚前同居已经成为了普遍的现象了,这就导致了传统婚恋观发生了改变,这就导致了不婚晚婚现象频发。

总结:

结婚率降低,这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现象了,经济高速的发展,人们就会越来越独立。不过结婚,或者是不结婚,这毕竟是个人的选择,尊重个人选择就好。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