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吝厉悔咎凶解

如何理性看待《周易》中的卦辞与爻辞隐藏着的吉凶祸福信息?

当人们心中有疑惑时总希望提时知道吉凶,从而让自己心里得到安定或是以此来决定下一步的行动。在《周易》的卦辞与爻辞中就隐藏着关于吉凶祸福的信息。

六十四卦中,第一卦为乾卦,其卦辞为元亨利贞,其中亨利就有吉的意思。六十四卦众卦辞和爻辞中对吉凶所下的断语可分为九个等级,按从吉到凶的排列依次是:吉、亨、利、无咎、悔、吝、厉、咎、凶。

卦辞与爻辞吉凶图解

吉凶详解

“吉”是吉利、祥和;“亨”是畅通、顺利;“利”是合适、有益;“无咎”是无功也无过;“悔”是指小过错,但是犯错的人能及时反省;“吝”也有过错的意思,但是犯错的人因为不知反省与羞愧,“厉”是危险,但吉凶未定,要深思熟虑,方能逃过劫难;“咎”是指出了不小的闪失,要承担责任;“凶”是凶险,极度危险的意思。

在这些对于吉凶的断语中,有不少是可以靠人为来改变的。比如说“悔”、“吝”,两个是介于吉与凶之间的,都偏向于“凶”,然而两者之间因为犯错后的意识不同而导致了不同的结果。“悔”为办错事后后悔了,但及时地反思了自己,从而使凶向吉转变;而“吝”是办错事后还不知道后悔,没有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从而变得更凶。所以,当一个人-旦陷入“悔,或“吝”这种介于吉与凶之间的状态时,要及时地悬崖勒马,从而明哲保身或化险为夷。

没有绝对的吉凶

从阴阳学说的角度来看,《周易》每卦分阴爻和阳爻,即柔爻和刚爻,当刚盛柔弱时则吉,当柔盛阴弱时则凶。然而吉与凶是不可避免的,就如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处在安逸或居大忧患中,有得必会有失,有吉必会凶。既然吉凶难料,那么一个人在遇到烦心事时想超脱世外,就要练就自己处变不惊的心态。

吉凶不是绝对的,“甲之蜜糖,乙之砒霜”,一件事情对于甲来说可能是很好的一件事,而对乙来说可能就是很棘手的一件事。孔子在研究《周易》时说:世界上的事物从来就不是绝对的,没有绝对的吉凶、善恶、是非和好坏。对于同种事物,吉凶也同时存在,就如一盘食物,因人和人之间的口味不同,对甲来说是美味佳肴,对乙来说却难以下咽。

1.请问曾国藩家书中:悔字如春,吉字如夏,吝字如秋,凶字如冬 。悔,吉...

我似乎更喜欢两楼中间的大花园.我迈着轻快地步伐走进鸟语花香的花园,一阵桂花 香扑鼻而来,桂花树的枝头长满了黄灿灿的桂花,象满天璀璨的星星.园栏周围长满了石榴树,好像在欢迎来学知识的学子们,茂密的树林里,有许多不知名的小花,因为秋天到,有的花叶和树叶开始变色,树林里不时传来鸟鸣声.噢,花园中间还有一座假山立在池塘中央,好像一仙女在沐浴.
又让我的视线久久不能离开的是竹林,它穿着翠绿的军衣,头看蓝天脚踩大地,不停地生长.我站在竹下仰望,可爱的竹子们又向我点头,时而发出沙沙地笑声.在阳光下显得更加美丽.
参观完校园,才知道郁郁葱葱的常青树将整个校园包围,煞是好看.
校园,美丽的校园,我爱你.

易:凶、悔、吝、忧、咎

凶,悔,吝,咎

凶:恶也。象地穿交陷其中也。指事。小篆字形,“凵”象地陷形,读 kǎn。“乂”表示这里可陷人。“凶”是会意字,从儿(人),在凶下。本义:不吉利。

悔:恨也。自恨之意。

吝:恨惜也。贪而不施,顾惜,舍不得。

忧:心动也。本字古作上“页”(音斜)下“心”。会意。心中有了忧愁,必然在脸上(用“页”即人头代表)反映出来。后加“夊”( suī 表示行走),形成“忧”字。“忧”是形声字。本义:担忧;发愁。

咎:灾也。天火曰灾。引伸之凡失意自天而至曰灾。会意。从人,从各。从“各”,表示相违背。违背人的心愿。本义:灾祸,灾殃。

悔、恨都是形声字,左形右声。悔从心每声,恨从心艮声。个人认为有会意的意思。每者草盛上出也,加心字表示心上长草,可以理解为心中各种念头滋生,心思乱。艮=(目)+(人),表示目视。造字本义:回望怒视。金文突出"目在背后"的形象,强调回头看。艮加心表示心往回看,即回忆。

高亨的著作

高亨先生把大量精力用于古籍整理和国学研究,留下了总计约五百万字的学术著作,涉及《周易》、《诗经》、《楚辞》、先秦诸子、文字学、上古神话等诸多领域,享誉学术界。高亨先生的学术生涯长达六十个春秋,他的著作的写作与出版,跨涉漫长的岁月,有的因出版较早而流通未广,如今已不易求索,《高亨著作集林》的出版,解决了其著作搜寻难的问题,对全面地了解、评价其学术成就,学习其治学精神及研究方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集林》共计汇收专书十五种,又辑散见论文为一种,共十六种,分为十卷。在编排上,内容相似、相近的专书,置于同卷。新辑论文十七篇的编排顺序,则完全按照发表时间先后为准。所收十六种论著,每种均设“本册说明”一篇,或点明原作主旨,或简介成书过程,或说明版本的演化,或交代整理的情况,为读者了解本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编末“附录”部分,收列《高亨先生传略》与《高亨先生生平年表》两种,向读者提供关于高亨先生及其学术成就的必要的参考资料,颇有助于读者了解其为人治学,加深对其著作的理解。 周易古经今注
(含《周易古经通说》)
周易古经今注
重订自序
旧序(摘录)
述例
本书引用周易书目
周易古经今注卷首
周易古经通说
提要
第一篇周易琐语
第二篇周易卦名误脱表
第三篇周易卦名来历表
第四篇周易筮辞分类表
第五篇元亨利贞解
第六篇吉吝厉悔咎凶解
第七篇周易筮法新考
周易古经今注卷一
周易古经今注卷二
周易古经今注卷三
周易古经今注卷四
周易杂论
小序
《周易》卦象所反映的辩证观点
《周易》卦爻辞的哲学思想
《周易大传》的哲学思想
《周易》卦爻辞的文学价值
《左传》《国语》的《周易》说通解 诗经选注
楚辞选
上古神话 老子正诂
老子注译 诸子新笺
庄子今笺 墨经校诠
商君书注译 文字形义学概论
古字通假会典(存目) 高亨先生传略
高亨先生生平学术年表

“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 求解释

6,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系辞传》)
相得则吉,不相得则凶的“情”当然是情感之情。韩康伯云:“近,况比爻也。《易》之情刚柔相摩,变动相逼者也。近而不相得,必有乖违之患也。或有相违而无患者,得其应也。相须而偕凶,乖于时也,随事以考之,义可见矣。”[17] 韩氏的诠释相当深刻,把阴阳、刚柔、仁义与“时”的摩荡中,“情”的相违、相须而导致的吉凶悔吝说得很有生活的厚重感。近而不相得,故凶。为什么不说“远而不相得”呢?因为只有“近”,情感才会产生真正感应的作用,喜怒哀乐,才会引起应有的反应。阴与阳、刚与柔,都只有在一个能够引起彼此排斥或吸引的范围之内,才会相推、相荡,这与情感的感应形式是完全一样的。
将“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之“情”解释为情感的另一个重要佐证,就是在这个表述的后面,《系辞传》紧接着就写道:“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金景芳先生针对这几句话说:“这段话与《周易》没有丝毫关系。总的来看,这一章语无伦次,杂乱无章,肯定不是孔子做的。”[18] 金老的这几句话说得过头了一点,笔者认为值得商榷。第一,这段文字也见于马王堆汉墓帛书之《系辞传》,说明这几句话已经由来已久,属于先秦文字的可能性很大。第二,我们说《易传》传承了孔子的思想,但是并不是说就一定是孔子亲笔所作,二者的区别是相当大的;孔子的后学良莠不齐是难免的,即便是写得差一点,难道就不是孔子的后学?尤其是,难道就不是传承孔子的学问?第三,这几句话实际上是围绕着“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而发的,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凶、害、悔、吝”,另一方面也是总结相得与不相得之情有哪一些表现的方式,与“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乾·文言》)、“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系辞传》)的思想理路基本上是一致的。也就是说,“辞”是人的性情的直接表现,在它的惭、枝、寡、多、游、屈的背后,隐藏着各种各样的情绪与动机,所以,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爱恶相攻
“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
人类为什么会信仰?为什么要卜卦去求不可知的一面?为什么八卦每一卦都谈变动?这都是就人类自身利害与需为有关者而讲的,也就是“变动以利言”。而吉凶呢?则是根据人类心理的需为而定。同是一卦,在你看起来是大吉,在我看起来说不定是大凶;在别人看起来是大凶的,在我用起来说不定却是大吉的。所以说吉凶是因个人的需要而定,人们对变动的看法是着眼于利害关系的,“吉凶以情迁”,是看个人心理情绪的需要来讲的。
《易经》最后还是回到人文文化上来。什么情况才叫吉与凶呢?“爱恶相攻而吉凶生”。你不喜欢,给我好了,对你是大凶,因为你不喜欢嘛!你厌恶它,而我喜欢它,我们两个爱恶相反,爱恶因矛盾而相攻,古凶由爱恶心理而来。孔子研究《易经》到这里,所得的结论是: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吉凶,没有绝对的善恶,没有绝对的是非,也没有绝对的好坏……一切都是跟着人义文化,跟着人们的需要来的。所以“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肚子饿的时候面包摆在面前就很喜欢,不饿的时候摆在面前便很讨厌;需要的时候,一伸手就拿得到就很高兴,需为而得不到会很痛苦,所以“远近相取而悔吝生”。其道理就是如此。
“情伪相感而利害生”,“情”就是真实的,“伪”是虚情假意的。一个人不要只听一句话“我爱你”便高兴起来,有时候这句话是真的,有时候是假的。“情伪”互相有感应,其实都不能骗人,也骗不厂人的。“情伪”互相感应而发生利害关系,这是孔子研究《易经》的最后的报告,非常重为。
“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
我们研究《易经》以后,了解了人情世故,《易经》所谓的人生,“近而不相得则凶”。譬如夫妇两人刚结婚好得不得了,那当然是大吉大利了,最怕是“近而不相得”,那便是凶了。所以我也经常告诉大家,打垮自己的人,不是敌人而是你自己或最亲近的人。如果“近而不相得”,就是说越亲近越不能合作,这是最坏的最危险的。因而变成大害,即使不至于大害,但至少也是悔吝,那就很糟糕了。这些都为注意。

吉凶悔吝生乎动,是啥意思

凡是一动,就会发生或吉、或凶、或悔、或吝的结果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