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哪个写的

易经是谁写的

易经是三大作者写的:伏羲、周文王、孔子

《易经》是古代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如此浩大的工程,根本不可能某个人或某几个人完成的。但是,其中伏羲,周文王,孔子这三位大圣人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伏羲最大的贡献就是发明了“先天八卦”,《易经》从无到有,并有了雏形,可谓“一画开天”。

误区:

不少人误以为《易经》就是《周易》,《周易》就是《易经》。其实这观点是错误的,简单的说周易和易经的区别就是从属关系上的不同,《易经》包含了《周易》。

关于“三易”,《周礼春官大卜》中说:“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易经》有“三易”,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

易经是谁写的

《易经》的作者是姬昌。

《易经》又称《周易》,《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易经》是远古文明的产物,是我国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融为一体的哲理性很强的著作。《易经》分为三部,天皇氏时代《连山》、《归藏》,秦汉时期的易书《周易》,一起称作“三易”(另有一说三本书均作于远古),是远古时代人们定天象、法地仪、观象授时,创制历法与易书等,文明肇始。

扩展资料

姬昌(前1152年―前1056年),姬姓,名昌,是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周朝奠基者,其父死后,继承西伯侯之位,故称西伯昌。西伯昌四十二年,姬昌称王,史称周文王 ,在位5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

周文王在位期间,“克明德慎罚”,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拜姜尚为军师,问以军国大计,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收附虞、芮两国,攻灭黎(今山西长治)、邘(今河南沁阳)等国,建都丰京(今陕西西安),为武王灭商奠基,旧传《周易》为其所演。除此之外,创周礼,被后世儒家所推崇,孔子更是称文王为“三代之英”。

易经是谁创作的,易经是谁编写的

1.《易经》是周公所著。

2.他是为了辅助周文王的儿子著写的《易经》据史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故古人多依司马迁之说而认同《易经》乃周文王所著,今人则有不同观点。

3.由于成书很早,文字含义随时代演变,《易经》的内容在春秋战国时便已不易读懂,为此古人专门撰写了《易传》以解读《易经》。

4.《易经》是中国古代一部神秘的著作,因为流行在周朝,所以叫《周易》,并被儒家尊为群经之首。

易经是谁写的

《易经》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据说是由伏羲的言论加以总结与修改概括而来(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周易讲的是什么内容?

《周易》讲了如下:

第一,宇宙是从无到有的,这个无却又不是一个绝对的无,所以我们所面对的世界是一个非空非有、非非空非非有的世界。后世的学者经过不懈的努力,初步描绘出《周易》的宇宙生成论。

第二,万物之间皆有联系,宇宙是全息的。

第三,宇宙从创生开始,就处在永不停歇的变化之中,也就是说宇宙是永动的。反过来说,宇宙中分布的所有时空点又都是绝对静止的,是我们的认知把这些时空点串连起来,所以宇宙才表现为永动。

第四,宇宙和宇宙中万事万物永不停歇的变化有它自身的规律。比如物极必反,比如阴阳互根,比如有阳必有阴、有生必有死、有利必有弊。生活当中,有所得就必有所失,此刻的好事未必是他时的好事,对甲有利的事未必对乙有利,等等。所以勿求完美,因为完美是毁灭前最后一道绚丽的光焰。

第五,宇宙以及宇宙间万事万物的运动和变化都是采用一种旋转方式,无论是球形、弧形,还是螺旋形,都是一种旋转,并在旋转中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周易》由两部分组成:

《易经》:共六十四卦,每卦的内容包括卦画、卦词、爻题、爻辞。

形象地说,六十四卦如同著作的六十四章;卦画如同每章的序号;卦辞如同每章的题目和主旨;每卦六爻如同六个小节,爻题如同每节的序号;爻辞如同每节的内容。六十四卦共384爻,但为首的两卦乾和坤各多一爻,所以共386条爻辞。

《易传》:有十篇,又称“十翼”,是对《易经》的注释。

《十翼》包括:一、彖上传(《周易》每卦有“象辞”,《彖传》就是解释“彖辞”的话);二、彖下传;三、象上传(又称“大象”);四、象下传(又称“小象”);五、系辞上传;六、系辞下传;七、文言传(文言是解释二卦经文的言语);八、序卦传;九、说卦传;十、杂卦传。

《易经》讲的是什么内容?

中国儒家经典之一,分《经》、《传》两部分,《经》据传为周文王所作,由卦、爻两种符号重叠演成64卦、384爻,依据卦象推测吉凶。今本《易经》通过释经表达哲学观点,包含世界观、伦理学说和丰富的朴素辩证法,从而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