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佑国寺祭太岁文

拜太岁的方法及流程

拜太岁的方法及流程如下:

拜太岁时间一般为每年正月初八;首先去太岁庙去进行礼拜要先准备好一个太岁衣包,并且要将自己的姓名、年龄、出生日期、生辰八字写在衣包之上。这样太岁可以认准人进行保佑和庇护,效果也会更好。

在礼拜时要摆放四种以上的新鲜水果,三炷香进行供奉。在点好香和蜡烛之后,向太岁三鞠躬,并在内心祈祷:“当值太岁大将军,弟子今年犯煞星,特向将军祈福,望太岁军帮助弟子逢凶化吉,好运常来,身体健康,事业顺利,事后一定诚心酬谢。”

在进行祈愿参拜之后,将刚才拜太岁的疏文与纸钱一起焚化,拜太岁的仪式就完成了。

拜太岁需要准备的贡品

贡品多数是用水果蔬菜,鲜花,糖果,花生这类的,水果最好有不同颜色的,六种八种都可以,如果少点四种都无所谓,通常都有香蕉(招财)苹果(平安)。然后于太岁殿门口的香炉先上3柱大香,及9柱细香,最重要先拜60个太岁的首领,就是斗姥元君拜拜先。

再拜本命年太岁,就由当年太岁(全年的守护神)开始,记得斗姥元君、当年太岁及本命年太岁是三支香,其他太岁是一支香。

里的“送太岁”是什么东西,怎么个送法?

楼上的 太岁也不是迷信 佛经中记载也有很多神例如善神 恶神 阎罗天子 大王 难道也是迷信吗 太岁也属于与他们差不多同一天道的 六道众生 至于送太岁 就是说今年要是犯太岁可以请一张太岁符贴在干净的位置以求保佑自己吉祥 到了年底腊月二十四再将太岁符随一些供品火化送回天上 大概如此吧

拜太岁怎么说吉利话?

这个跟你平时一样,说一些平时比较积极的话语就行了,也不用刻意去表达。

送太岁疏文应该怎样写?

送太岁疏文的例文如下:

值年太岁年年不同,年底应该谢太岁。继善篇云∶年头拜太岁,年尾送太岁,可得功德圆满。送太岁(亦称还太岁、谢太岁)应在农历小年(腊月廿三日或廿四日)举行,以酬谢神明一年来的庇佑。送太岁方法可繁可简。

送神早、接神晚,送太岁应在早饭前进行,地点可以在家中的厅堂、阳台向着正南方(2014年的太岁方)将太岁符焚化送返天庭,并默念感谢太岁神的护佑(例如:弟子xxx ,出生于××年××月××日××时,居住在xxx,酬谢神恩)。如果家中供奉有神位,也可直接在神位前送太岁。

比较正式的方法,是准备清茶、四种水果、香烛、送太岁疏文,安好供桌,点燃蜡烛,然后烧三柱香,等香烧到约剩三分之一时,开始参拜,宣读送太岁疏文,答谢太岁星君一年的照顾,供奉完毕后取下太岁符,与疏文一起焚化,拜谢太岁神一年来的庇佑。来年若有家人再冲犯太岁,必须另行请太岁符。

拜太岁的写法

选择往大庙参拜:进大庙和进细庙的拜祭方式略有不同,如欲到大型庙宇参拜,首先到庙外庙一份太岁衣,太岁衣的作用有如一份表格,要将自己的名字、年龄及出生年、月、日写在上面,以知会太岁应保佑哪一人。先向六十太岁的统领上香。向该年太岁上香。再向自己出生年所属的太岁上香。然后逐一向其余太岁上香。最后将太岁衣化掉。

选择往细庙参拜:因为细庙的地方浅窄,很多时会将六十位太岁放在一起,所以拜祭方式比大庙较为简单。到庙外购买寿金。在寿金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及出生年、月、日,寿金数目按自己的岁数多少而定,向庙中的太岁上香参拜,将准备好的寿金放到属于自己年岁的太岁像下,最后化掉其余衣纸。

选择在家中自行拜祭:不论大庙或细庙,新春前后总是人头涌涌的,如果不想往庙宇参拜,亦可选择在家中自行拜太岁,俗语称为拜当天。在红纸上写上该年的太岁资料,以本年为例,可写上丁亥年当年太岁之位]或[丁亥年封齐太岁位。将红纸放在家中的神明旁边,以六色果、煎堆及斋菜等作供奉,诚心地参拜,最后将衣纸化掉。

白瀑寺为什么叫邪寺

白瀑寺是一座拥有900多年历史的辽代古寺。它始建于辽代乾统初年,现尚存门楼、正殿三间,此塔建于金皇统六年(1146年)。塔高10米,六角实心,下半部为密檐式,上半部为覆钵式。塔身三层密檐,密檐之上双层仰莲承托覆钵,该塔是一种密檐到覆钵式过渡的塔形,是国内少见的珍贵塔种、金代密檐式塔中的杰作。
白瀑寺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雁翅镇群山环抱之中,始建于辽代,因背临两处瀑布而得名。白瀑寺鼎盛时期僧众有一百人之多,正殿供奉的是全国仅有的两尊其中之一尊的千佛绕比卢遮那佛,钟楼的大铜钟直径为一米五左右,有镇水塔、药师塔、覆钵式密檐塔各一座。
白瀑寺行经山门起,依山梯次建有天王殿、两序僚房、钟楼、鼓楼、客堂、法物流通处。大雄宝殿,辽代古塔在大雄宝殿右,新建的药师塔在大雄宝殿左,其两侧前建有伽蓝殿、药师殿、弥陀殿、祖师殿及僧僚。两侧环廊环抱殿堂蜿蜒至法堂、藏经楼。其环廊处左是方丈室,右是小石桥至放生池。斋堂及四层楼楼房。殿堂、斋堂、楼房处处贯通。寺院的西南山谷方向建有地藏殿、汉白玉观音像,接引殿,十米高的地藏王菩萨铜像,地藏王菩萨前是存放灵骨舍利的七层舍利塔。并建有财神殿、放生池、水井房、锅炉房。寺院的东侧建有二僧院,其后是弥陀村安养院。二僧院前是观音亭,亭内是海底樟木树化石雕塑的六米高的观音像。行经观音亭是蜿蜒的盘山石阶路至药师观音洞。白瀑寺是一座古树参天、梯田成片、果树成行,自然环境秀丽,寺院环境独特。

有关山西的民风民俗的作文500

山西境内“谷神节”风俗正月初八日,称为谷神节。春秋时代,古人曾以“木星”的运行规律纪年。由于木星11.86年运行一周天,接近于十二年,古人便将周天划分为十二次,木星每年行经一次,都有特定的名称。所以把木星称为岁星。我国道教发展后,受“岁星纪年”的影响,认为每年有一个值岁的神灵,职权很大,称为太岁。以十二地支为序,每十二年循环一次。扩散到民间,由“太岁头上不能动土”,演变成了土地的主人,当然也就是农业丰欠的主宰了。所以每逢谷日,民俗要进行祭星活动。晋北地区的祭星活动,讲究在天地神位前面,燃灯七盏,烧香、焚表。晋东南地区的祭星活动,一般是在院内向北设案,上置米面做的饼灯九盏,另置茶水九杯,进行祭奠。也有的地方,习惯全村会祭。集体筹集祭品、天香、焰纸,在公共场所设灯祭奠,祈求岁星,保护农业丰收。由岁星保护农业丰收,引申为保护众人安福。旧俗,和尚、道士要为附近民家赠送祥疏。民家则在初八日,到寺观上布施。僧道再回以果饼。至今,五台山仍有一些信佛教者,在初八日上布施,祈求保护。谷神节,民间还习惯祭祀五谷神,或是到后土庙祭祖拜神。是日太阳出山时,取五谷杂粮各一份,在田间地头,迎日扬洒,意喻五谷丰收。民间取八字的读音,将正月初八日演变成了敬八仙节。八仙即民间传说中的李铁拐、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八位神仙。因其不畏强权,藐视富贵,经常深入民间,解危济困,深受劳动人民喜欢。这一天,民间习惯备佳肴水果以祭祀八仙。山西民间立春风俗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俗称“打春”。立春,有时在农历十二月,有时在农历正月。一过立春,就意味着冬季结束,进入了春天。我国自古为农业国,春种秋收,关键在春。民谚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说法。旧俗立春,既是一个古老的节气,也是一个重大的节日。天子要在立春日,亲率诸侯、大夫迎春于东郊,行布德施惠之令。《事物记原》记载:“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后世历代封建统治者这一天都要举行鞭春之礼,意在鼓励农耕,发展生产。山西民间流行着春字歌:“春日春风动,春江春水流。春人饮春酒,春官鞭春牛。”讲的就是打春牛的盛况。旧俗立春前一日,有两名艺人顶冠饰带,一称春官,一称春吏。沿街高喊:“春来了”,俗称“报春”。无论士、农、工、商,见春官都要作揖礼谒。报春人遇到摊贩商店,可以随便拿取货物、食品,店主笑脸相迎。这一天,州、县要举行隆重的“迎春”活动。前面是鼓乐仪仗队担任导引;中间是州、县长官率领的所有僚属,皆穿官衣;后面是农民队伍,都执农具。来到城东郊,迎接先期制作好的芒神与春牛。到芒神前,先行二跪六叩首礼。执事者举壶爵,斟酒授长官,长官接酒酹地后,再行二跪六叩首礼。然后到春牛前作揖。礼毕,与来时一样热闹,将芒神、春牛迎回城内。第二天立春时分,地方长官仍率僚属、农民鞭春。阴阳官先要举行一定的传统仪规。地方官主持迎春仪程,初献爵、亚献爵、终献爵。然后执鞭击打春牛三匝,礼毕回署。众农民将春牛打烂。现在,城里已不再举行鞭春活动,一些农村却仍有打春牛的风俗。立春前,用泥塑一牛,称为春牛。妇女们抱小孩绕春牛转三圈,旧说可以不患症病,今已成为娱乐。立春日,村里推选一位老者,用鞭子象征性地打春牛三下,意味着一年的农事开始。然后众村民将泥牛打烂,分土而回,洒在各自的农田。吕梁地区盛行用春牛土在门上写“宜春”二字。晋东南地区习惯用春牛土涂耕牛角,传说可以避免牛瘟。晋南地区讲究用春牛土涂灶,据说可以祛蚍蜉。立春节,民间艺人制作许多小泥牛,称为“春牛”。送往各家,谓之“送春”。主人要给“送春”者以报酬。更实质上是一种佳节售货活动,然而却是皆大欢喜。也有的地方是在墙上贴一幅画有春牛的黄纸。黄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农事,俗称“春牛图”。立春节,女孩子剪为燕,称为“春鸡”;贴羽为蝶,称为“春蛾”;缠绒为杖,称为“春杆”。戴在头上,争奇斗艳。晋东南地区的女孩子们,喜欢交换这些头戴,传说主蚕兴旺。乡宁等地习惯用绢制作小娃娃,名为“春娃”,佩戴在孩童身上。晋北地区讲究缝小布袋,内装豆、谷等杂粮,挂在耕牛角上,取意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一年四季,平安吉祥。立春节,民间习惯吃萝卜、姜、葱、面饼,称为“咬春”。运城地区新嫁女,娘家要接回,称为“迎春”。临汾地区则习惯请女婿吃春饼。山西民间风俗禁忌在山西民间称为忌讳。它是禁止同“神圣”或“不法”的事物接近,以避免招致惩罚,也就是对于某种神秘力量产生恐惧而采取的消极防范措施。与法律和道德规范不同的是,禁忌是建立在人们共同的信仰基础之上的,是对神灵崇拜和信仰基础上的民间信仰,人们用以规范自己的信仰行为。 禁忌一般通过口头传承和行为示范在民间流传,达数千年之久。 禁忌的事项五花八门,千奇百怪,可谓无奇不有。它渗透于人们生产与生活的各个方面 。从古籍记载的情况看,有的现在已经随着时间流逝了,有的则尚有残留,在今日文化与科学不发达的农村,在人们的心灵深处,它还有着一定的市场。这里,我们只将在山西农村现实生活中流传较广的禁忌习俗论列如下。 居住禁忌 住宅房舍是人们定居的场所,也是人们一生当中近一半时间内的栖息地。特别是在农村,住宅作为个人财产的一部分,房子的多少、好坏,院落的大小,是衡量一个家庭贫富和家庭成员是否能干的标志。所以,盖房子无论是对于结婚青年,还是家庭老小,都是一件头等重要的大事。 与城市建房一样,在自然环境中选屋建房要符合“大自然”的规矩。当然,农村住宅还要符合传统习俗的规矩。作为整个村庄的一部分,任何房舍的建设也要考虑与其他人家住房保持一种造型等方面的和谐。所以,住宅建筑不仅要处理好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也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家庭与家庭之间的社会关系。同时还要与习俗与信仰保持一致。和谐是问题的关键,民间以为,只有这样才能家业兴旺、子孙昌盛,否则,家道衰败,子嗣无继,灾祸横生就是不可避免的了。由此,在长期的历史风尘中就形成了一系列民俗禁忌、规矩和讲究。 山西农村的住房主要有两大类,一是窑洞式住宅,一是建筑式房舍。按照中国人的建房规矩,选地要顺应自然地势,坐北朝南,这是根据地理气候环境,为了避风、向阳而设计的。靠山面水是一般的建房规则。忌讳房屋建在干燥无水处,或背阴潮湿的地方,同时也避免选择那些草木不生及正当流水的地方。凡是处在山谷冲射处、城门口、监狱门外、百川口的地方,绝不是建房的佳址。 总之,宅基地的选择一方面顺乎了自然要求,即有水有阳光,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们求神话、避鬼崇、躲战乱、图清静、免灾害、多生殖、恐争讼的社会心理。 由于人口密度比较稀疏,也许还有受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山西民间喜欢散居,山西也是个多山少平原的地区,因而坐北朝南的规矩在山区也有些变型。 在山西北部山区及吕梁一带主房的方向是依地型而定的,并不一定是坐北朝南 。如在灵丘 ,一般东西南北哪面的山高,那一面就是土房的方向,其余面则是配房,这也许反映了人们的崇高心理。这当然是在四面环山的情况下的选择。 有些地方如临县,盖房子讲究对山不对沟,即背沟面山,以示吉利。但有些地方也不然,很多山区的房屋禁忌房子前面有高山和深沟,认为这是恶魔挡道,对主人不利。 晋南一些地方的房屋建筑忌讳“靠空”,如果房子背后靠山崖、窖、地坑、沟渠等都会犯“空”,甚至连水井都是会犯忌的。但犯忌也有法破解,如果要清除这种现象,修上一条路横在房子与被忌者之间,就可以化“空”为实,清灾避祸。在平陆一带的很多村庄,细心观察可以发现,每个村庄的四个角上的房子往往略有变向,就是这种禁忌的结果,它反映了人们求“实”,求“稳”的心态。 “居不近市”,是山西民间习俗,这是中国传统主流价值观耻于经商的一种曲折反映。但农民们也非常忌讳自家的院落前面空旷而无遮掩,它往往给人以孤寂、单薄之感。 在晋中一带 ,我们进行田野调查时看到许多有趣的现象 ,一些村落中,那些建在村边及外围的院落,为了避免直对空野,他们所采取的办法是把院门转个方向朝村里开,不朝村外开。如果不得以朝外开,还有一个补救办法,即在大门顶上放一瓶子,叫“风水瓶”,把瓶口朝向空旷的门外,据主人说这样可以把野外吹来的邪气盛在瓶里面,以免影响住宅里人的平安。 今天,感兴趣的人在山西的许多农村都可发现,那些商店、学校等公共建筑往往都建在村庄的外围,背靠荒山野地,人们将这些建筑建在村庄外围,是要把原来处在村边的院落围在里面,禁忌的作用在这里是显而易见的。 在山西农村,建筑房舍很讲究格局,一般以一院四屋为定格,主房、偏房、院门、厕所各有定位,不可错乱,否则不吉。其中,特别忌讳把院落建成刀把形,刀把杀人不用刀,兆家败人亡。 在建房之时,门的设置属于“立门户”的大事,在建筑中是甚为重要的。院门被视为人的脸面一样是家庭的脸面,“立门户”甚至成了成家立业的代称,所以禁忌也最多。 一般讲,农村的院门忌冲河流、水井,恐被水射而生灾起祸。院门直对巷口也是不允许的,巷口是一支土箭,射向家中不祥。在晋南俗传“街门不走西北门,西北高而东南低,面向西北走脉气。有钱不住东南房,冬不暖、夏不凉。”如果不能避,就要在院门口上镶嵌一面镜子,即所指的“八卦镜”、“照妖镜”以破解,此种现象在晋南农村极为普遍。 此外,两户家门径直相对也是犯忌的,院门若如邻家相对,忌正冲,也忌门小。俗以为两门相对,双方都不吉利,尤其是门小的更遭其害。所以,在农村两门相接相对的现象极为罕见,即使有相对者也只是斜对,彼此错开。 对于一个院落来说,一般以向东的院门为善,向西的称阴门,除非万不得以一般不开西门,否则必须在门口安一屏障,或在胡同口正对的墙壁上镶块石碑,上面刻“泰山石敢当”之类的字样,以避邪风鬼魅的骚扰。 院门直对家门和窗户也是需要回避的。打对的门额窗额装镜子破解。此外,一般农舍院门之内也必有断壁墙以挡之。在吕梁一带,院门筑起来以后还要挂上桃木弓、柳木箭用以镇邪。 总之,这一类关于建房建院中门的开向 、方位的禁忌 ,一方面是与“开门卜凶吉”的俗信有关,另一方面也是由于“门为家防之用”,都是尽量力求避凶趋吉的。当然,也是建房格局定位之中最受重视的。 房屋修好后,主人们喜欢在空荡荡的院子里点缀一些花草树木。对于山区农家小院来说 ,最好是种上几颗树,在离石一带讲究最好不种开花树,而在交城一带又忌种桑树,除了当地俗传的桑仙树“伤心”之外,作为一种禁忌,桑与丧谐音,人们认为这都具有某种传染性,不吉利,桑往往被人们谐音为丧失人口,留不住后代,所以不种。晋南有些村庄则忌在院中栽种葡萄树,认为不吉。 在同一处聚居的各家邻里,建房的高度按习俗应大体一致,忌南邻和西邻的房子高过自已的屋子。在晋南俗传“北高不算高,南高压断腰,东高不算高,西高压断腰”。如果一家的房子比另一家低了,那么就要在中间的房屋顶上多筑一砖高,或修筑一个小小的类似庙宇的亭子,以保持平衡。居高不让者,显然有居高临下之势,以势压人,据说会压了别人的运气和吉利,甚至风水。大病小灾都会归因于此。这种情况在农村会导致邻里纠纷,甚至会结下世代怨仇。 厕所的位置也是要慎重考虑的;一般安置在西南角,有“五鬼头上安茅房”之说,排水沟也不能通过别人家的宅院,更不可正对别人的家门。邻家屋檐的水也忌滴在院中,认为是污水、憨水,影响自家运气。此外,房屋顶上如修建吉兽猛兽者,也不能让脊瞰吻兽张开大嘴面对人家,有吃掉别人之嫌。这类禁忌在山西汾河古地的人口稠密村庄中更为多见,不仅具有色,更有一些旧时代礼法的阴影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