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关系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夫妻关系比亲子关系更重要

1、夫妻关系是第一家庭关系 心理学家柏丞刚和郑委都明确指出,夫妻关系是第一家庭关系,要比亲子关系重要得多,原来家庭中父母的角色扮演对孩子的心理成长和亲子依恋关系的发展非常重要,在亲子依恋关系的发展中,男孩要从BABY时期的依恋母亲渐渐并彻底地走向父亲的世界;而女孩则要从BABY 时期的依恋母亲到分离母亲,走向父亲再离开父亲走向母亲。所以要想让男孩成长为男人,女孩成长为女人,在家庭生活中,父亲要帮助妈妈给女儿建立偶像形象;母亲则要帮助爸爸给儿子建立偶像形象。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生活;反之生活就是教育,而最始的夫妻关系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2、夫妻关系良好,教育更理想 很多母亲在生育后过多倾注在亲子关系的建立上,而忽略了夫妻关系的维护,在本质上给了孩子做了反面的示范。言谈身教,身教出了偏差,言谈又起的聊什么作用呢?当今社会,母亲越来越强势,甚至常常兼任父亲的角色,这对孩子尤其是男孩的人格特征、性别定位容易混乱和倒错。随着孩子的成长,亲子关系也只然面临挑战。 夫妻关系比亲子关系更重要2 如何经营夫妻关系 1、正视伤痛,而不是假装忘记 不要将感情复位的任务完全寄希望于对方,以自己的无为等待对方的有为,以自己的无所适从等待对方的完美表现。如果这样,那你永远也不会满足,因为你的.心本身是矛盾的,慌乱的。我们需要正视“事故”给自己带来的伤痛,以主动的行动来安抚伤痛,平复委屈。只有自己平静了、坦然了,从容了,才能有积极的行动拯救对方,拯救婚姻。 2、珍惜每一个可以努力的细节 把生活中互相的关爱当成一个好的开始,通过它,夫妻双方可以再建鹊桥。比如,让他和自己一起做饭洗衣服,虽然你可能会觉得自己做更方便,老公笨手笨脚的反而帮不上忙。但实际上,这样细微的家庭生活交流,是一种相当不错的黏合剂。老公笨手笨脚没关系,这可能会带给你们开心的欢笑。 不要忽略牵手、拥抱的作用,这样比较“初级”的亲密,可以潜移默化地消除女性心理上的阴影,同时也让你老公感受到妻子的努力,而不是无休止的责备。 3、积极沟通,但不总是重复往事 沟通是必需的,但没完没了地谈论过去的事情,无疑是在唤醒不愉快的记忆。不一定要他认错检讨才能让你感到平衡,这样的“沟通”只能让他望而却步,更加远离或者说真正远离你。 没有必要不断重复你受到的伤害,你更应该注意的是,如何给他一个弥补的机会,同时,彼此在这段时间互相体谅,尽可能地增进和加深感情。 如果长时间地无法调整好心态,建议你去求助于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同时,进行必要的健康检查,以确定是否有病理原因。 婚姻是需要两个人携手建设和维护的,有时候,外界出现的问题,只要完善地去处理,就可以将伤害弥补回来。

为了孩子,请您学会尊重和爱——谈家庭关系对育儿的重要性

我们都很认同并期望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然而我们却发现身边不少无依无靠,感叹子女没良心的老人。含辛茹苦养儿育女自己却孤独终老,原因何在呢?是人心变恶了,还是他们忽视了爱的教育?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如果孩子不能在心理上不断成长,那么原生家庭的不良影响将会伴随这个孩子的一生。 由此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而其中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好坏也会潜移默化地塑造孩子的品行。

在家庭关系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夫妻关系。夫妻双方对彼此的态度和行为直接影响着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地位。 如果一个妻子为家庭兢兢业业地付出,却得不到丈夫的认可与尊重,那孩子也很难认同妈妈的付出,更不会尊重和爱戴她;同样,如果一个妻子在家里太过强势,在言行中不尊重和肯定自己的丈夫,那孩子也极有可能会效仿妈妈,对爸爸蹬鼻子上脸。因此,和谐的夫妻关系至关重要,不仅能让夫妻双方更舒适,而且能给孩子提供温馨的家庭氛围,孩子自然也能从中悟出爱的真谛。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给父母的建议》一书中,讲述了一个非常温馨的故事。一位医生每次做完大手术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后,妻子都会让他躺在凉亭里歇歇,但是医生却对妻子说:“ 世界上最辛苦的是母亲。母亲的工作最繁重,最劳累,也最光荣。我解救人脱离痛苦,而你却在创造幸福,创造人 。”为了表达对妻子的爱意,每天清晨医生趁妻子和孩子们还在酣睡的时候,悄悄起床来到花园,剪一枝玫瑰插在妻子床头的花瓶里。几十年如一日。孩子们渐渐长大了,也学着父亲,每天早上剪下一枝玫瑰花送给母亲。父亲去世后,孩子们每到母亲生日的时候,都会从全国各地飞回来探望她,为她插上玫瑰花,也替父亲送上一枝玫瑰花。在这样的家庭里, 温馨友爱的夫妻关系潜移默化地教会孩子如何去爱,也为他们未来的美好婚姻生活奠定了基础。

除夫妻关系外,另一个影响孩子品行的重要家庭关系便是 父母与长辈的关系 父母对爷爷奶奶是否尊重和关心,不仅影响孩子对爷爷奶奶的态度,而且可能影响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 举个身边的例子:一位妈妈不喜欢爷爷奶奶,总会在儿子面前说爷爷奶奶的坏话,并告诉儿子回家不要去探望他们。平时自己对他们也欠缺尊重,总会起冲突。虽然爷爷奶奶尽力去讨好儿媳妇,但也总是热脸贴冷屁股。有时候,这位妈妈居然还会动手打老人。后来儿子长大结婚了,娶了媳妇,没想到儿媳妇跟她性格相似,对她也不尊重,总起冲突,闹得家里鸡犬不宁,就像因果报应似的。可曾想过,妈妈在自己的婆媳关系中对儿子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最终却导致儿子娶了跟妈妈性格相似的人? 做父母的不懂得尊老敬老,孩子也可能会学着变得冷漠和无情。今天孩子看着你怎么对待爷爷奶奶,将来他就可能忍受媳妇用同样的方式对待你,因为他已经习以为常了。

我们都期望自己的家庭和睦幸福,也期望自己的孩子懂得尊重和爱。如何让孩子学会尊重和爱,其实也需要我们停下奔波的脚步多反思自己,是否给孩子提供了尊重与爱的家庭氛围,是否给孩子提供了友善的土壤让他去成长。荀子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时常反省自己,才能在提升自身尊重与爱的能力的同时,为孩子们提供正确的价值取向。

夫妻关系融洽对孩子的性格形成有哪些关键性的影响?

孩子从出生起就和父母一直紧密相伴,和父母在一起大概要生活二十年的时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孩子每天耳濡目染都是父母的一言一行。那么孩子会长成什么样子呢?就是父母让他看到的样子。

夫妻关系的和谐度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和睦的家庭,父母说话的方式,相处的方式必然都是充满了温情和礼貌,所以孩子也容易长成温文尔雅的样子。在孩子自己组建家庭时,也会自然向着父母的示范去发展自己的家庭关系。

父母恩爱,感情深厚,能给孩子良好的家庭环境,孩子性格开朗,健康,有充分的幸福感。父母在德智体美劳及身心发展的教育是健全的。父母感情淡薄,经常有矛盾,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有可能会衍生出更可怕的情况,孩子有可能自私,任性,孤僻,没有安全感,不愿与人交流。

家庭里夫妻双方能够彼此尊重,彼此关心,彼此恩爱,孩子自然会有样学样,耳濡目染,学会关心他人,形成良好的性格体系。在这样的家庭中,父母意见基本上一致,尤其是在孩子的教育方面,需要达到一致,父亲把握教育原则,方向与格局,母亲具体的负责生活习惯,虽然不是绝对的,但是父母肯定能配合好。

反之,夫妻长期吵闹,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一般是比较极端的,要么胆小怕事,要么脾气暴躁,爱挑剔,不合作,消极退缩,游戏人生。这样的家庭,父母对孩子教育观念想法不一致,他说东,我说西,因为不一致,所以经常有分歧,以致吵闹,甚至暴力。

孩子的教育至关重要,夫妻和谐程度直接会影响到孩子的未来,性格和三观的形成,习惯的养成。用爱和欣赏跟家人相处,赞美是一种修养,一种能力,一种品德,用爱和包容来教育孩子,父母恩爱上进,孩子的好人生,不是一一教出来的,而是言传身教影响出来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家庭和谐的氛围,需要夫妻双方来维系和创造,这样孩子的教育就是美满的,对他以后的人生会有很大帮助的。

良好的夫妻的关系对一个家庭来说重要的吗,为什么

1.父母恩爱会促进家庭的和谐,孩子在轻松有爱的家庭氛围中能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从而增加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亲密度。
2.父母恩爱能让孩子时时处于幸福的家庭氛围中,孩子在父母的举动中会感受到父母对彼此的爱意,让孩子知道自己是父母相爱的结晶,会提升孩子的幸福感。
3.父母恩爱让孩子在充满爱意的环境中长大,有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性格,让孩子在遇到任何事情时都能知道用乐观的心态积极应对。
4.父母恩爱会对孩子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这种作用在孩子以后的感情中体现得越发明显。孩子因为受到父母的影响,和自己的伴侣也会亲密恩爱。
父母良好的夫妻关系会给孩子最大的安全感。
孩子有了安全感才会对万事万物产生好奇情绪;孩子对万事万物产生了好奇情绪才会热爱生活、热爱人生、积极进取。
所以,父母关系和谐是孩子进入良性发展循环的基础和前提。

为什么说,夫妻恩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很多有了孩子的宝妈在群里聊天的时候戏称:“生了孩子之后,懒得多看他一眼。”“有了孩子发现最没用的是孩子爸爸。”

一方面,有了孩子之后,女性一般都把精力放在孩子身上,连正眼看一眼老公的时间都没有,忽略了与老公关系的维护。

另一方面,女方包揽了育儿中大部分工作,丈夫在育儿中的责任严重缺失。没错,这是很多中国家庭中存在的问题——“丧偶式育儿”。

                                                                                   01

在一个健康的家庭中,夫妻关系一定要高过亲子关系。 父母恩爱的家庭里成长的孩子,拥有更加健康的人格。

在《情感依附——为什么家会影响我的一生》书中,作者经过30年的研究,发现促进孩子心理健康的因素中,重要的一点是:父母两情相悦,感情深厚甚于彼此爱慕。

都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他们表现出来的,往往是在家庭中接受到的讯息。在家庭里,父母恩爱教会孩子爱与被爱,学会善待自己和他人。

黄磊和妻子孙莉是娱乐圈里的模范夫妻了,黄磊更是“宠妻狂魔”,结婚20多年对妻子依旧宠爱如初,连厨房都不让妻子进。

在《爸爸去哪儿》节目里,黄磊的女儿黄多多俨然一个大姐姐的样子,照顾弟弟,安慰妹妹。她给他们讲道理,温柔地对他们说“别怕,有姐姐在。”日常生活里的多多,也是个温暖的孩子,她和爸爸一样喜欢下厨,妈妈生日的时候,还给妈妈手工DIY礼物。

陈小春和应采儿的恩爱也是娱乐圈的典范,在《爸爸去哪儿》里Jasper因其甜萌的小暖男形象圈粉无数,网友都说:得多么有爱的家庭里,才能培养出这么暖的孩子呀!

可见,夫妻恩爱的家庭,才能培养出有爱的孩子。

                                                                                02

育儿不只是妈妈的事, 让爸爸也参与进来。

下班后,爸爸在沙发上打游戏。妈妈陪孩子玩游戏、哄睡……这样的情况一点也不少见。

“丧偶式育儿”是现代很多家庭的通病,很多男人在婚姻里扮演的角色就是一个还没有断奶的孩子,即使做了爸爸,也没有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反而把所有的责任都留给了妻子。

在《情感依附——为什么家会影响我的一生》一书的作者的研究中,无论是成功还是不成功的人格,显然都能在童年里与父母的关系里找到答案。

父母的行为、情绪、防御机制和整体风格等盲目的点点滴滴,是孩子人格的基石。 显然,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双方缺一不可。如果在这个过程中,父亲应该承担的责任被妈妈承担了,孩子的人格中必然有一部分是缺失的,不利于各方面的发展。

根据专家的研究发现,缺乏父爱的孩子容易产生不良倾向大概反应在4个方面:

1、 认知发展受阻

5-6岁的儿童在父母离异而缺乏父爱两年后,其认知力与完整家庭孩子相比有差异明显,突出表现为前者在方块设计,走迷宫和算术等智力测试中落后,操作分数与全量表智商分数低下。

2、 产生个性缺陷

如软弱、胆小,意志力薄弱,缺乏信心和毅力等。

3、 情感障碍的比例加大

如抑郁、焦虑、自尊心不强,缺乏热情,自制力弱,有依赖性。

4、 体格发育障碍

据美、英、德等国专家进行的最新研究显示:少时患“父爱缺乏综合征”的孩子,长大后成穷人的可能要比一般孩子高5倍,中学辍学率高两倍,犯罪率高两倍。如果是女孩,长大后成为单身母亲的可能要高出3倍。

所以,妈妈要和爸爸一起,陪伴孩子成长。

                                                                               03

良好的夫妻关系是孩子两性情感关系的第一课,也是孩子未来自己家庭中扮演角色的老师。

美国前总统老布什过世,他的儿子小布什在父亲的葬礼上的悼词令人感动,同时又引人深思。小布什说:他教会了我们究竟如何成为一位非常棒的父亲、祖父和曾祖父。……在他73年婚姻的每一天,父亲都教会了我们成为一个伟大的丈夫意味着什么。他迎娶了他的挚爱。他崇拜她。他和她休戚与共。他对她完全无私地奉献。”

毫无疑问,孩子自己成家之后,身上都带着原生家庭里相应角色的影子。如何做父亲、祖父、曾祖父,也学会了如何做一个伟大的丈夫,这些,都是小布什从父亲那里学到的。

小布什最后说:“你是作为儿女可以拥有的最好的父亲。”不禁让人潸然泪下,但是从父亲那里得到的,将永远不会失去。

父母和睦亲密积极沟通,孩子自然知道如何应对婚姻中的疑难杂症;如果父母在家庭关系中争吵不断、负面互动或冷漠逃避、缺乏连接,孩子也就很难自然习得正确的情感互动模式。

当然,也有从伤痛中挣扎着学习的例子。在美剧《我们这一天》中,杰克的父母关系很差,父亲经常酗酒、家暴以至于年轻的他不得不努力赚钱独立,为了带母亲离开那个家。在有了自己的三个孩子之后,他记住妈妈说的不要成为你父亲那样,挣扎着努力着不让孩子们重蹈他的覆辙,做一个好父亲。可想而知,为此他付出了多大的努力。更多的人,一边厌恶着一边活成了父母当初的样子。

所以,当为人父母之时,也时刻不要忘记去反思和维护夫妻关系,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爱的成长环境。

和睦的家庭是教育成功的基石

和睦的家庭是教育成功的基石

家庭教育是人们在家庭中所受到的教育。家庭教育非常重要,它是人出生后受教育的第一站,是个人成长的源泉,对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深远,还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惯,从某种意义上讲家庭教育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前提是拥有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正如著名学者傅佩荣所说:“人若没有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就很难展开一个正常的生命。”自从我上大学接触到了教育学和上家庭教育学这门课,再加上回顾我自身成长的家庭环境,我越来越坚信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是教育成功的基石。

一个孩子最初的教育就是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在和睦的家庭氛围中成长的孩子比其他成长在家庭氛围不和谐的孩子更有自信,也更容易和他人相处沟通交流。从许多青少年犯罪案例中不难发现,大多数的青少年有犯罪心理和倾向的原因很大程度来源于不和谐的家庭氛围,受父母偏激语言或者偏激行为的影响,使青少年在家庭中潜移默化的受到了不正确的价值观教育。所以,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孩子教育成功的基石,是让孩子健康成长的前提。

家庭氛围还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睦的家庭是教育成功的基石。对此我深有感触,我的原生家庭是不太和谐的,父母总是吵架,从我上小学开始我的父母就因为各种事一直吵到我上大学。小时候父母吵架对我的影响不是很大,因为那个时候的我还不明白他们为了什么事而吵架。渐渐的我上了初中和高中,有时候他们吵架,我貌似知道其中的导火线,我在中间左右调和他们的紧张关系。但是一次两次的劝架是没什么的,关键是我父母总是吵架,大事小事都要吵一架,有时还当着我和弟弟的面打架。到后面我就懒得去劝架了,只是带着弟弟回房间玩手机,让他们自己吵个明白,但是在房间里听他们吵架,我心里很难受,有种说不出来的烦躁。

小学的时候父母不经常在一起,父亲在外面工作,母亲在家里照顾我和弟弟,但是父母一在一起就开始吵架,小学时虽然我是个女孩子,但是从小受爷爷奶奶的溺爱,导致我很自私,胆子也大性格像个男孩子,有时很调皮,母亲就对我的要求很严格。要帮忙做家务,择菜,想喝豆浆就必须自己剥一碗黄豆、饭必须吃完,母亲总是喜欢做她小时候喜欢吃但是当时又没条件吃的东西,比如玉米粥和烫饭(就是把没吃完的饭菜放在一个锅里煮成粥),我小时候很不喜欢吃这种东西,但是母亲非逼我吃完,我就边哭边吃。直到现在母亲做饭也是偶尔做她认为有营养但是我和弟弟不喜欢吃的菜,还非得让我们吃,我很讨厌这样。上次上家庭教育学吴老师放家庭教育学书籍分享视频时,我听到书中对父母的建议中就有提到:“不要强迫孩子吃自己不喜欢的饭菜,让他们自己选择,如果孩子是偏食严重的话,父母再从中干预。”我觉得这个是好建议,要是我母亲早点看到这条建议的话,我小时候吃饭也不至于那样痛苦了。

五年级以后每天放学回家我都会被妈妈教育,母亲因为家里的一些琐事心情不好,我一犯错,母亲就会大声训斥我,导致我觉得在家里我干什么都是错的,性格也由原来的活泼开朗,慢慢变的唯唯诺诺。一段时间我的成绩也不怎么好,父母也不怎么担心我的成绩,只要我努力了就行,在学习方面父母没有给我太大的压力和关心,都是任由我自己努力发挥。但是我在家里天天被母亲骂,导致我有时候就不想回家,感觉家里氛围很压抑。我在母亲的呵斥下,脾气也慢慢变的暴躁,小时候和弟弟一起玩,只要他不听我的话,我就会学母亲一样大声呵斥他,让他听我的话,久而久之我发现弟弟的脾气有时候也很暴躁,也会在我和他意见不同时大声和我辩驳,我很反感这种大声呵斥的行为,但是也无可奈何,感觉母亲那种不正确的教育,已经在无形之中“身传”给我和弟弟了。可见家庭氛围和睦对一个人的教育影响有多大。但总体上来说我母亲对我严厉也是因为我小时候被溺爱宠坏了,有了弟弟以后,母亲想教育我成为她心目中好孩子的样子,给弟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再加上家庭琐事的劳累心情不好就容易冲我发脾气。现在想想小学的时候家庭氛围也没有太不和谐,因为很少见到父亲,只是我和母亲之间有些矛盾。

等我上了初中之后,父母就一起出去工作了,由奶奶在家里照顾我和弟弟,和父母接触的时间也少了点,后来初二母亲又回来照顾我和弟弟两年。家庭氛围也还算融洽,不过我父亲一回家,母亲就开始在吃饭的时候回忆他们年轻时的故事又扯到现在的生活,他们就开始生气和吵架。最厉害的是在我初三那一年,吵着吵着就开始打架了,还是当着我和弟弟的面打。我和弟弟在一旁哭着劝架,他们谁也不肯先低头,我太难受了就说“再吵我就拉着弟弟去跳楼”,直到他们听到我说这句话,他们才停止争吵。从那以后我似乎找到了“有效”的劝架方法了——就是用我和弟弟去威胁他们,迫使他们停止争吵,当时我年幼不懂事觉得这个方法确实有用,也不知道这种极端的想法会被年幼的弟弟“学会”。后来我弟弟一遇到我们和他沟通的意见不统一的时候,他就会哭着说“别逼我去跳楼”,我每次听到他说这个话,我就很恍惚,是我教给他的吗,这么小怎么会有这么极端的想法呢。大学后在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成长中明白,这是不和睦的家庭导致的消极思想,我在父母的吵架中运用了这种极端思想后,弟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用这种极端思想去解决争吵问题,直到现在我也会偶尔一次两次听到我弟弟仍然在用这种“方法”,让我觉得很心痛,心痛父母吵架带给我们心理和思想上的影响已经深根蒂固了,很难再去教育和改变弟弟这种极端想法了,不光是弟弟,就连我现在在面对很困难事情时仍然还有极端思想的念头闪过,但好在我是受高等教育的,可以约束自己,但是我担心弟弟,也在想办法尝试去教育弟弟改变这一想法,可见和睦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真的有很深的影响。

后来我去市里上高中,离家越来越远,回家的次数也越来越少。父母之间的关系还是没有得到缓和,尽管我在中间已经两头进行了调解,但作用还是微乎其微。我高中时父母在一起开店,我打电话过去问家里的近况时,母亲总是向我诉说父亲怎么怎么不好。我起初是安慰母亲,后来听多了,让我心里觉得父亲有些事确实不太好,处理问题很幼稚还赶不上我,我就很气愤,加上在学校里高考压力也大,我时不时的在晚上躲在被子里哭,后来想的越来越多,一边担心高考考不好,一边担心父母吵架影响到弟弟,又担心父母吵架店开不下去维持不了家庭经济收入。有一段时间我情绪特别低落,真的很压抑,就觉得自己像得了抑郁症一样,白天上课听不懂老师讲的内容时想哭,做题遇到不会做的时候也哭,反正眼泪就像是江海一样流不完,精神状态也特别差。不过好在我有一群好朋友,虽然他们不知道我家里的情况,但是和他们在一起我觉得很开心,有时也不觉得生活有多糟糕。

高三下半年,母亲为了我能安心高考,缓解我的焦虑和压力,就在学校旁边租房陪读,每天中午和晚上给我送饭送水果。那段时间吃母亲做的饭,我很满足,心情也渐渐变好,不过还是担心高考考不好,一见到母亲就哭诉复习不完了想复读,其实我只是想分解一下心里的压力罢了,也在认真备考,母亲不理解我这样想法,只是告诉我不要复读,踏实把这次考好。我就觉得母亲根本不懂我,到星期六放半天假的时候,我回到母亲租的陪读房里休息,有时也会敞开心扉和母亲聊很多事情。我以为合理沟通交流就不会吵架了,然而并不是,就母亲陪读的半年来我和母亲争吵过许多次,一次比一次厉害,我也不明白为什么别人就可以和自己的母亲和平相处,而我就不行呢,好像我也没做错什么吧,就在一次一次的争吵中,我和母亲心里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高考前一天我和母亲还在马路边上大吵了一架,我委屈的向车流冲去,母亲拉着我阻止我过去,就这样我和母亲闹了20多分钟,事后我和母亲之间的距离彻底拉开了,这件事至今回想起来我都觉得委屈和难过,觉得母亲根本不顾我的感受和前途,高考前一天还影响我情绪而且当时我还在生病,高考是坚持考完的,虽然上大学之后,母亲也多次向我道歉,但是我永远也忘不了那天争吵后我绝望的感觉。

原本觉得我上大学后,可以不用再听父母吵架,也不用和母亲吵架了,然而争吵永远离不开我的家庭。今年寒假大年初一在奶奶家拜年,母亲因为和父亲闹矛盾,不愿去奶奶家拜年,就父亲和我还有弟弟回老家拜年,周围的七大姑八大姨都问我我妈妈怎么没来?我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搪塞过去,只是感觉到无助,心里仿佛看见了一个支离破碎被人嘲笑的家庭。大年初二一大早母亲和我还有父亲吵架生气,就自己提着行李箱回娘家了,我在房间里哭,觉得这个家一点温暖都没有,一点都不像个完整的家,在学校里每次放假室友都迫不及待买最早的票回家,而我对回家却没有一点期待甚至不想回家。三月本来是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就在这样一个美好温暖的三月,我父母离婚了,我对这个结果早有预料,当我母亲告诉我时,我已经麻木了,没有半点情绪。只是怕我弟弟知道后,影响他的学习,毕竟弟弟已经初二了,正值敏感的青春期,任何一件事都可能影响他的发展。

就这样我们一家三个人瞒着我弟弟“悄悄”的解散了,谁也没告诉他父母已经离婚了。我很羡慕那些家庭关系和睦的同学,他们成长在一个温馨又有温暖的家庭中,没有过多的争吵影响他们的情绪和学习。回顾我的家庭教育,我觉得和睦的家庭氛围是教育成功的基石,我父母的一些教育方式和方法是不太恰当的,当然也不能怨他们,他们只是缺少一些家庭理论的指导,合适的教育方法知道的太少了,所以才会以他们认为是好的方法去教育我和弟弟。虽然父母有些教育方法不对,但也有正确的教育方式,父母把我和弟弟都教育的很懂礼貌,三观都很正,也很少说谎,我们都知道好好学习才有好的未来,父母有时也会给我们讲一些社会上需要注意的事,让我们自己出去买东西去离家远的地方玩,培养我们的独立意识,父母也很尊重我们的选择,从小到大填报学校和专业志愿的事都是以我自己的想法为主,他们只是建议,是比较民主和自由的,所以我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上大学一到小组沟通交流做任务的时候,我就会有很多金点子,小组成员也很认同我的想法。

父母都是好父母,只是在教育孩子方面缺少一些家庭理论基础和合适的教育方法,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要格外注重家庭教育方法,现在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在2022年1月国家还颁布了《家庭教育指导法》,去引导广大家长采用合理且有用的方法去教育孩子。

在回顾中如果能穿越回小时候的话,我想给父母提几条教育建议:1.不要逼孩子吃自己不喜欢吃的东西,让他们自己选择,在严重偏食或吃对健康有影响的食物时,父母再进行干预。2.保持良好和谐的家庭氛围,不要老是因为一些鸡皮蒜毛的小事动不不动就吵架,吵架最好在孩子不在的时候吵,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吵架甚至打架。3.放下父母的“身份”多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孩子内心深处的想法,不要否定孩子的想法和建议一意孤行。4.给孩子树立起良好的榜样,夫妻和睦,建立温暖的家庭环境,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5.关注孩子在不同阶段的心理健康,顺通孩子内心的心结。和睦的家庭是孩子力量的源泉。生活在父母关系不和谐的家庭,重复暴露在充满矛盾、要求不一致的环境中,会增加孩子的不安全感,影响孩子的性格和学习。生活在和睦家庭里的孩子每天都在上着最生动的“心理健康”课,他们知道怎样处理压力,怎样解决冲突,这些都是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观察和学习来的。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