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和人生

浅析《周易》的人生社会价值观

《周易》是中华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于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其内容博大精深,中外研究易学的很多哲学家、物理学家、生物学家、企业管理人士等等,都从中得到过宝贵的智慧启迪。易经中也包含着大量关于人生社会的价值追求和获得途径,这些观点熠熠闪亮,伴随着炎黄子孙走过了 2000 多年的历程,对此做进一步的研究吸收,将帮助人们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理清发展目标和方向,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走向光明的未来。

1 和谐

在周易中,和谐是基本的价值观,并且其中包含丰富的和谐哲理,例如,在《彖传乾》中写到: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其意思就是说,宇宙中的万事万物在大自然的运行变化过程中,都能各尽其用,各得其所,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构成和谐的整体,进而推动万物的持续发展。

天人和谐作为万物和谐的前提和基础。在周易中,宇宙被认为是秩序井然的有机整体,通常情况下该有机体以太极为本原,其中任何事物与他事物,甚至宇宙整体都存在一定的联系。在《系辞传》第九章中写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中所蕴含的宇宙观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周易的和谐观。

当今社会,人和人,人和社会自然,富裕和贫穷,人的内心的不和谐现象比比皆是,周易的和谐智慧可以在处理这些问题时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序卦曰:颐者,养也,不养则不可动。对于一个好的管理者来说,在管理过程中,不能只管不养,也不能只养不管。通常情况下,需要养中有管,管中有养,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才能更好地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养乃管理题中的重要之义。在《益彖》曰:益,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其意思就是说损与益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如果没有损,也就没有益。

2 顺应变化、主动变化

《系辞上传》说: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退,变在其中矣。在这系卦中,对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进行了清楚地阐述。通常情况下,这一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变化过程中,当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不能再发展时,在这种情况下它到所能容载的极限,那么它必然通过变通,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产生质变。

在系辞传中,明确地阐述了人类的生产、生活都要遵守天地生生之德的规律,并且在一定程度需要将此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生生之谓易、日新之谓盛德,主体以其创造活动与创造精神与天地合其德。易传中大量阐述了这种创造性顺应和主动性变通,如系辞传中的变而通之以尽利,通其变使民不倦,变通者,趣时者也,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揭示了变通的重要性,同时证明了变通是事物生存发展的根本。通常情况下,管理之道也就是所谓的变通之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与时俱进是人类获得生存、发展的基础,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与社会环境,以及变化发展的宇宙自然相互适应,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天人的和谐与统一。

3 自强不息

《乾》卦列为《周易》首卦,《象传》概括《乾》卦卦义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其中自强通常情况下需要有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以及百折不挠的精神。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无咎。

复卦彖辞曰: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利有攸往,刚长也。复其见天地之心乎!其意思是说,阳被阴剥至尽处,就要复生于下,虽然最初的力量是微弱的,但它代表新生的、发展的力量,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遏制住它的势头,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它昭示人们,要坚持真理,顺应时代潮流;要树立信心,从长计议,看到事物的发展趋势。

4 贵中趋时

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时间当中进行的,易学深刻地指出,时间时机的把握对人活动的结果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周易》特别强调中,一般来说处在中爻的,大部分都是吉利的。中国古人曾经说过,易道深矣,一言以蔽之,曰时中,又讲知时中之意,则思过半。在《周易》中,也有思过半,这句话,其意思是说只要你懂得时中的内涵与本质,在这种情况下,就懂得了它的精神实质,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周易》中所阐述的道理,你基本把握了一半。

易学还讲要明时,一方面需要察时,另一方面需要待时而动。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把器具、器械等工具打磨精良,但是隐而不发,等待相应的时机。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旦时机来临,这时我们就要坚定果敢,立即采取相应的行动,这样我们获得的成就将会是非常大的。对于与时俱进来说,按照乾卦文言中传讲,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其意思就是说白天奋勉努力,从来不懈怠,但是到了晚上,你就应该放下所有的负担进而安闲休息。在这种情况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你才能取得巨大的成就。损卦讲:损益盈虚,与时偕行。益卦讲到凡益之道,与时偕行,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管你是减损,还是增加,盈满还是亏缺,通常情况下都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不同的时机,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采取相应的措施。要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5 真诚

中孚卦辞说: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彖传说:论《周易》的人生社会价值观及其实现途径王玉平 (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豚鱼吉,信及豚鱼也。这两句话的意识是: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一方面要求人们要真诚待人、真诚事神,另一方面还需要真诚待物。俗话说:若要牲畜钱,就要和牲畜眠。这句话虽然说的比较难听,但是表达的道理可谓至诚。事牲畜都需要真诚,更何况对待人和事呢。对于一个人来说,如果内心真诚坦荡,对于虚伪的言语和行为,这种人总是显得格格不入。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如果人要想得到真正的朋友,获得真正的友谊,在这种情况下就要真诚地奉献自己,用自己的真诚对待它人。

文言传说: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君子需要以仁爱为本,行为美好善良,符合礼仪规范,牢固地保持仁爱的种子,坚持不懈地去恶行善,始终不改变利人利物的立场。

上面这些价值观即可以说是内容层面的,也可以说是方法层面的,目的和方法是统一的。除此而外,易学中也论述了一些一般性的思想及行为途径,据此而行则可以开启人的智慧,使人们聪明起来,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达到自己所追求的价值取向。

第一,一阴一阳之谓道。所谓一阴一阳通常情况下就是又阴又阳。阴阳两者之间相互相互联结,相互作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相互转化,这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规律,也就是所谓的道。因此,在观察事物性质的过程中,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方面要看到阳的一面,另一方面需要看到阴的一面,在这种情况下,才能不会出现偏废。阴阳作为事物的两个方面,一般是相反相成,互济互补,同时可以作为天地万物存在、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动力。

第二,阴阳不测之谓神。事物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一方面要遵循规律,有规则就有确定性,这就是所谓的常另一方面存在变数,在一定程度上行具有偶然性,这就是所谓的神。所谓神就是神妙不测之意。

第三,日新之谓盛德。事物在变易过程中,总是存在生生相续,新新不停,通常情况下,这是永无止境的。在天地间,每日更新是最大的德行,生而又生,不断地进行着创造,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称得上变易。在变易过程中,通过进行不断的变革和创新,只有变革才有出路,只有创新才能实现进一步的发展。

第四,树立忧患意识。事物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方发展到极点,必然导致自身走向相反的方面,这就是所谓的物极则反。因此,需要随时保持忧患意识,防患于未然,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处于主动地位。即使处于逆境,自己的信念也不要轻易的动摇,而是采取相应的措施,不断改变自己的现状,进而迎接未来

从周易“乾卦”看人生奋斗的六个阶段和最佳应对策略!

中国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周易》或《易经》这本千古奇书的,四书五经中的《易经》在古代是广大学子进学的必修课。在现代,大部分人对《周易》可能都没有完整看过,更别说熟悉《周易》中的六十四卦了。

1、乾卦在《射雕》里的应用

不过倒有一个例外:很多七八十年代出生的朋友对“乾卦”的卦辞应该比较熟悉,这主要得益于八十年代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的盛行。射雕中丐帮帮主洪七公闻名天下的降龙十八掌大家都知道吧,降龙十八掌好几招的名字就是直接引用乾卦的卦辞,比如潜龙勿用、见龙在田、飞龙在天、亢龙有悔等,大家听起来是不是感觉很耳熟?

实际上,乾卦——以及紧随其后的坤卦,可以说是周易中最重要的两卦了,所谓的“天地定位,山泽通气”中的天地就是指乾卦和坤卦。

2、乾卦蕴含的人生哲理

从乾卦,我们可以领悟出我们人生奋斗的六个阶段,以及在每个阶段我们的最佳应对策略。这些策略,不管你是上班还是创业,人人都可以使用,一旦深刻领悟,必然受益匪浅。

乾卦的卦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上面从初九、到上九的六行文字,具体含义江南易林就不一一翻译了,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自行查询。关于周易的卦辞,因为都是文言文、比较难懂。江南易林的建议是:大家既然不是专门研究周易的,不用寻章摘句,只需要领悟其含义、能运用即可。

江南易林重点讲述它们蕴涵的哲理:这六句话讲述的其实就是万事万物——当然也包括我们人类命运,发展的六个阶段。大家对这些句话中提到的龙,不必有什么神秘感或认为其迷信,其实周易这里说的”龙“只是一个比喻而已,用龙来比喻天地之间流转不息的阳刚之气。

第一个阶段:潜龙

潜龙,勿用 :这个阶段一切还是刚刚起步,好比事物初生、萌芽状态。这个时期,我们力量还不足。

应对策略 : 我们要像卧龙潜伏在水中那样,养精蓄锐,低调行事,等待着寻求发展机会,这个阶段切记不可性急。

第二个阶段:现龙

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这个阶段已经崭露头角,心态平和,能守持正道,行事稳妥,其才能和人品已经被大家了解。

应对策略 :这个时期就不必在藏着掖着了,就应该一展身手了。

第三个阶段:惕龙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大家可能有点奇怪了,前面现龙阶段已经可以一展身手了,为什么到三个阶段,反而要警惕了呢?因为惕龙阶段比较特殊,它处于一个临界点,将要从一个阶过渡到一个更高的阶段。好比龙刚刚飞起来在半空,下虽然脱离了地面,但上还没有直上云霄。

这个阶段,自己的事业成就还没有得到大众公认,不能一往无前的上进,恐怕被人讥讽小人得志。退又不能退回地上而使事业半途而废,搞不好还有无妄之灾。创业过的人应该都能明白这点:当你的事业发展到一个阶段,虽然整体来讲在上升,但有瓶颈,这个时候一举一动都可能招致重大影响。

应对策略 :这个时期必须居安思危,小心谨慎、时常反省,需要一些如履平地的本事。

第四个阶段:跃龙

或跃在渊,无咎 :它的意思是说“或者跃起上进,或者退处在渊,说明应该相机而动”。大家注意这个“或”字,表示不确定的意思,要审时度势、灵活处理。

因为这个阶段也比较特殊,惕龙是将要上升到进阶阶段,所以要警惕。而跃龙则是已经上升到高的阶段,但只是进阶阶段中的初级阶段,也是多忧惧之地,不可轻举妄动,以免遭受疑忌 。

历史上鼎鼎大名的汉代光武帝刘秀当年屈居在更始帝刘玄之下,就是采用的跃龙的策略。刘秀已经拥有一定的实力,但他没有冒然进取,他在更始帝刘玄杀死其兄刘縯(yan3)的时候,刘秀不得不委屈图存、储存实力。而他一旦得到了巡抚河北的机会,他立刻乘机而起,终于奠定了帝王大业,刘秀就如同跃龙一样,根据时机,或跃起在空中,或退伏在水中。

应对策略 :要审时度势、相机而动,根据时机和形势,当潜伏则潜伏,有机会则奋力一搏。

第五个阶段:飞龙

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这个阶段是六个阶段中最吉利、最得意的阶段。

乾卦六个爻的第五爻,一般称之为君位,皇帝被称为“九五之尊”,就是这么来的 。飞龙,其品德、才智、地位兼备,是一飞冲天、大展宏图的时候。这个阶段也是一切有志之士、一切企业家最向往的一个境界。

应对策略 :这是人生最得意的阶段,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才能,同时让自己的品德与才智、地位相匹配,如果德不配才,德不配位,往往有祸。

第六个阶段:亢龙

上九:亢龙,有悔 :所谓亢(kang4),就是高亢,是极其高的意思。

亢龙就是说龙飞得太高了,在主观意识上也已经志满意得了。亢龙有悔,是说你飞得太高,如果不知道急流勇退、不知道适可而止,往而不能返,则你的运势就会走向反面,所谓的物极必反就是这个道理。

历史上有多少人,在大功告成、意得志满的时候,却摔了大跟头,甚至一蹶不振。比如唐玄宗,本身雄才大略,将唐帝国推至了顶峰,但从此刚愎自用、昏庸腐败,结果招致了安史之乱,差一点丢了祖宗打下的江山。

应对策略 :事业发展到极致,务必戒骄戒躁,头脑要保持清醒,最好急流勇退,不可得意忘形,以免乐极生悲。

大家看到这里,应该能从乾卦体会到《周易》这本千古奇书的辩证哲学体系,乾卦完美的阐述了事物发展的六个阶段,揭示了物极必反、阳极生阴的道理。

那么各位朋友,你自己的事业、你自己的人生,现在是处于哪个阶段呢?大家清楚自己在目前这个阶段应该如何正确的应对了吗?

周易与人生的内容简介

一、根据《周易》之经、传本意选取其中与人生关系最为密切、最富于哲理性、思想性和概括性的句子及段落,按不同观点归类,分为十六篇,加以注释、阐发。既注意正本清源,在各家注释的基础上,揭示其准确涵义,又坚持古为今用,根据当代人们生存、立志、修养、为人处世、领导管理、成家立业等人生中的实际需要,进行阐发和敷衍升华,力求使读者窥一斑而知全豹,通过本书,了解《周易》这部中国古代典籍的丰富内涵,和深刻的人生菹义,从中受到文化上的启迪和理义上的熏陶,而不必花费太多的精力去啃读晦涩难懂的原著。二、结构:每篇分若干名目;每一条目包含的语录多少不一。每条均按原文、注释、原意和意义四个层次进行诠释、阐发。既突破了“我注六经”、“六经注我”的传统模式,又区别于当今流行的按原文逐条译解,互相转抄,大同小异的做法。
三、特点:第一,打破了原作的体系,按不同观点归类,是一本语录式的图书;第二,站在人类大多数人的立场上立论、行文,读者不受种族、国度、阶级(层)、党派、信仰、-职业和性别等的限制;第三,行文昼通俗、简明、使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人都能看懂。

《易经》是解开宇宙和人生密码的智慧宝典

无极生有极,有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父子,有君臣,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措。太极之道,大而无其外,小而无其内。《易经》是华夏古圣先贤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智慧结晶,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众经之首,“四书五经”之一,是中华民族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易经》是我国古代哲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一部经典巨著,历来被尊称为中华文化的百科全书。
《易经》也叫《周易》。《易经》的成书,“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三圣,即伏羲,文王和孔子。《易经》始作于伏羲,伏羲观象于天,观法于地,观水、火、风、雷、山、泽,近取诸身,远取诸物,遂作八卦。周文王被囚羑里,演易伏羲八卦即先天八卦为后天八卦,并将八卦推广而为六十四卦;最后孔子作《易传》,这才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易经》。
孔子在他的《易传》的《说卦传》中讲,乾坤就是父母,乾坤生三男三女,这就是八卦。父住西北,母住西南,长子住正东,长女住东南,次子住正北,次女住正南,少男住东北,少女住正西。

《易经》博大精深,广大精微,包罗万象,对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儒道两家,其思想体系无不出自《易经》——儒家学说以乾卦为起点,立论自强不息的刚健特性,以此推演对人生、对社会、对国家以至于对万事万物的看法;而道家学说以坤卦为起点,论说厚德载物的品性,以此推演对人生、社会、国家以至于对万事万物的看法。然乾极而阴生,坤极而阳至,说明物不可极,极则必反的道理。儒道虽立论不同,却异曲而同工。中国教育权威高校——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也出自《周易》乾坤两卦卦辞,即“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辟地概括了中国文化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辩证地处理方法,其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已经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
《易经》是一部探讨变化的书,是一部古老而又神奇的智慧宝典,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易经》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在2014年开始招收“《易经》与预测学”硕士生,而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也屡次出现关于《易经》方面的考题,201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将“《易经》与预测学”纳入2019年博士生(全日制)招生计划。此消息反映出,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人文社科方面的权威机构,已经重新审视“周易预测”的学术地位及影响,并将其纳入学科建制,开始着力培养掌握周易预测的人才。《易经》作为预测学的研究方向,被列入“中国哲学”专业之下,首次出现在国家权威学府的招生计划中。周易预测不再是某些人眼中江湖流传的迷信骗术。

中国现代医学、天文学、气象学、化学、算学、音乐等等,都是在《易经》知识体系中发展起来的。
长期以来,《易经》不仅仅被国人所看重,也被其它国家所推崇——韩国国旗的图案(太极旗)和蒙古国国旗中的太极图都出自《易经》。
十七世纪以来,《易经》还被译成多种版本,走向了海外,引起了世界各国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它不但推动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也给西方文明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注入了新的活力。
1626年,《周易》被法国传教士金尼阁译成拉丁文;19世纪30年代,法国传教士雷孝思用拉丁文翻译的第一部系统介绍《易经》的著作《中国最古的书》在巴黎出版。从此《易经》便走进了世界科学文化的殿堂,掀起了世界各地的易学热潮,从此,中国思维便潜入了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底蕴中。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说:“《易经》代表了中国人的智慧,我一生中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完全学透中国的《易经》。”
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他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盛赞古代中国是“世界文明的摇篮”,并将《周易》称为“万有概念宝库”。
英国学者克里斯多朵夫·巴特克曾经说:“易经令人惊奇地接近真理,更令人惊奇的是所有地球的生命秘密同易经的结构密吻”。六十四卦象严格地对应着遗传密码中六十四个脱氧核糖核酸(DNA)密码因子。四对硷基(八个数)恰巧与四阴四阳的八卦吻合,而384个阴阳键,与《周易》中384个阴阳爻严丝合缝。
丹麦量子物理学大师玻尔一生最得意的成就是发现了“并协原理”,这个原理与《易经》中的“阴阳互补”原理不谋而合,有着内在的深刻共通性。丹麦国王为了奖励他的特殊贡献,在授予他的荣誉勋章上设计了太极图图案。
1705年有人撰文称:“中国人失去了六爻的真正意义,一位欧洲天才为他们重新发现了这一知识。”欧洲历史上最后一个各学科的通才,德国启蒙运动中伟大的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语言学家莱布尼茨,在1703年发表的《二进制运算的解释》所用的例子里,便有伏羲先天八卦图和0——7八个数字的二进制表示的对应。莱布尼茨将二进制看作“宇宙语言”,但他的二进制系统却无法与后天八卦图建立联系,他只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八卦图的内涵远非二进制数系可以完全模拟。
莱布尼茨二进制的伟大意义,则被现代飞跃式发展的计算机科学和互联网络所证实——它们的信息处理和传输,运用的正是二进制表示和算法。
瑞士心理学家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受《易经》启发,提出了具有重大理论价值的“同时性原理”。荣格指出,同时性原理除了可以从心理分析的案例中获得佐证外,主要是《易经》提供了最为完美的理论基础。他说:“像中国人这样天赋异禀而又聪慧的民族,居然没有发展出我们所谓的科学,这真是奇怪。”
华人物理学家李政道、杨振宁从《易经》 的阴阳消长原理中得到启发,发现了弱相互作用条件下的宇称不守恒定律。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查理·威尔海姆评价中国的《易经》:“知识经济正在改变我们的时代,但是许多人并不知道:带给我们巨大冲击的这次革命,实在受惠于中国古代的伟大经典《易经》,《易经》中包含的信息论思想,不仅启发我们的科学家创造了计算机,而且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普遍西方人日常生活的决策指南。”
《易经》是解开宇宙和人生密码的一部宝典,它的表达方式是八卦,核心是阴阳五行。阴阳,是世界上所有事物中既对立又统一的两种力量;五行“木、火、土、金、水”是五种构成宇宙的基本物质。阴阳与五行属于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即阴阳的内容是通过木火土金水物象反映出来的,五行属于阴阳内容的存在形式。《易经》讲的就是宇宙间五种事物的阴阳规律。
维护五行和阴阳平衡是《易经》的制胜法宝,是获得万物和谐和生命活力的根本。生命是由阴阳运动、阴阳气化所产生。就拿人类来说,生命阴阳平衡的含义是脏腑平衡、寒热平衡及气血平衡。五脏为阴,六腑为阳;寒为阴,热为阳;血为阴,气为阳。脏腑中肝、胆属木,心脏、小肠、三焦属火,脾、胃属土,肺、大肠属金,肾脏和膀胱属水。如果人的脏腑阴阳能够平衡,那么人的气血就充足,精力就充沛,五脏平安,六腑康泰,健康状况就良好。
古人说:知命方能无忧。那要如何“知命”呢?人生命运都会在八字命局大运流年展现,八字包含人生方方面面的信息,可以从八字中准确预测出本人和亲人在不同的大运中吉凶祸福的信息情况,而且可以准确定性具体的事情,同样可以通过八字看居住的风水环境,这种居住环境也会直接影响人生的命运。
世间万物都是变化着的,只有天道规律本身不变,所以事物变化必须遵循天道运行的规律。学《易经》就是为了掌握这种规律,应用这种规律,顺应天道,顺应自然,顺天应人,趋吉避凶,把生活过得更美好!

《周易》中为人处世的智慧,受益匪浅,你怎么看呢?

周易是上古时期的一部传世奇书。从古至今,研究《周易》而卓有成就的人,都是经邦济世的大人物。他们中有——

圣贤、帝王:孔子说读懂了《周易》,人生就不会犯大错误;朱熹集北宋以来易学之大成,亲自注解《周易》。

名相、名将:刘伯温以易学术数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建立大明王朝;曾国藩床前案头都放着《周易》,时时研读。


名医、高僧:“药王”孙思邈提出“不知易,不足以言大医”;僧一行依据《周易》大衍之数创制了《大衍历》,沿用千年。

知名企业家:马云曾多次公开表示,自己的成功得益于比常人更早读《周易》。他还认为,职场人都该去《周易》里拜拜师。

如果说一生只读一本书,你会读什么?

《周易》可能是你最好的选择。

这不仅是因为它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儒道两家共同的经典,对法家、墨家、阴阳家、医家的形成发展,也都有着深远影响。


还因为《周易》64卦蕴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它就像一本字典,你的所有人生课题都可以对号入座,从中找到答案。

可以说,读懂了《周易》就读懂了人生。读懂了人生,这世上90%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


《周易》中为人处世的智慧,受益匪浅!(曾国藩、马云力荐)

有人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人生就是选择题,面临着一个个重要节点。

只有做出正确的选择,未来之路才能越走越开阔。尤其是30岁后,步步都错不得。

“《周易》的智慧就是选择的智慧,为我们提供参考,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优项。”鲁洪生教授坦言道。

鲁洪生是首师大博士生导师、国际易经联合会副秘书长,多次受邀在各大国学栏目和顶级学府举办《周易》讲座,成为无数人的易经启蒙导师。

说到鲁教授和《周易》的结缘,要追溯到研究生时期。当时他的导师在易学方面造诣很深,有高人指路,鲁老师对易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真正意识到《周易》的价值,就不得不谈多年前鲁教授事业中的一次重要节点。

1992年鲁教授在沈阳师院任教,刚刚被评为副教授,全省只评上了两个人,这个职称对他很重要。


此时,北京一所高校向他抛出了橄榄枝,亲人朋友都在北京,但回北京副教授职称就没有了。

是走还是留,鲁教授陷入了两难之中。

他为自己起了一卦,是《艮》卦:“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艮为山,此卦主静止)


鲁教授开始冷静分析:

如果接受邀请回北京,副教授职称就没有了,一切都得从头开始。

但只要坚持做学术,钻研得够深入够专业,未来机会总是会有的。

想明白后,鲁教授选择安下心来认真教书做学术。

两年后他迎来了转机,收到首都师范大学的邀请,带着副教授的职称回到北京。


鲁教授说看似是自己运气好,实际上这“运气”是有迹可循的。

也就是综合各种主客观因素,分析每一种选择的可能结果,衡量结果,趋吉避凶。

这次经历之后,鲁教授开始了对《周易》长达数十年的系统研究和梳理。


研究过程中鲁教授发现,现如今对《周易》的解读,由于缺乏深厚的学术基础,大多曲解背离了《周易》的本意。

所以,鲁教授坚持用学术研究的方法,先后研究了上百种易学著作,翻遍数百万字文稿,贯通易经各派,集采各家之长。

再结合考古出土的帛书版《周易》,破解它的象数密码,了解它的思维方式,读懂《周易》的本意。

只有回归本源,你掌握的信息才是最原汁原味的,由此做出的选择才是最精准的。


最初学易经,鲁教授还会卜上一卦。随着易学修养的提升,对于如何做他早已了然于心,达到了“善为易者不占”的境界。

他讲职场、商场、官场中的处事之道,政商界人士都爱听:

他讲职场、商场、官场中的处事之道,政商界人士都爱听:

比如创业之初万事开头难,如何破局;

忧患之时如何应对才能走出困境;

进退两难之时,应该怎么做抉择;

成功时如何把握分寸,留有回旋余地…



通过解读《周易》的精髓和智慧,让你明白如何选择,如何应对,从中找到答案。


在鲁教授看来,《周易》不仅仅是在讲职场、商场、官场,也是在讲人生,讲生活。

鲁教授曾经有一个学员,事业很成功,气质容貌不错,眼界比较高,挑挑拣拣到了28岁。所以,最让她苦恼的是自己的婚姻大事。

《周易》对当代人的生活有何启示?

《周易》奠定了中华文化的重要价值取向,开创了东方文化的特色,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不可取代的重要价值和巨大影响。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作为占卜之用。《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春秋时期,官学开始逐渐演变为民间私学。易学前后相因,递变发展,百家之学兴,易学乃随之发生分化。自孔子赞易以后,《周易》被儒门奉为儒门圣典,六经之首。

儒门之外,有两支易学与儒门易并列发展:一为旧仍存在的筮术易;另一为老子的道家易,易学开始分为三支。

《四库全书总目》将易学历史的源流变迁,分为“两派六宗”。两派,就是象数学派和义理学派;六宗,一为占卜宗,二为禨祥宗,三为造化宗,四为老庄宗,五为儒理宗,六为史事宗。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易经》对后世影响:

1、《周易》不仅对中国哲学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对各个学科发展都发生了作用。《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易类小序》中说:“又《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音员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异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说愈繁。”

2、正如国学大师、新儒家开山祖师熊十力所言“:中国一切学术思想,其根源都在《大易》,此是智慧的大宝藏。”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周易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