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基础知识

十二地支的由来及天干地支的关系分别是什么?

天干地支不分家,前面介绍了十天干的基础知识,我们再继续介绍十二地支。十二也是本专题的最后一个重要数字,至此本专题也将逐渐接近尾声。

十二地支分别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地支首尾相接,循环不已。

地支的由来

地支的起源并没有定论,一种说法是我们在天干部分提到的"大桡作甲子",还有一种说法是认为地支起源于古巴比伦的黄道十二宫。

在天文学上,以太阳为中心,地球环绕太阳所经过的轨迹在星空中的投影称为黄道。黄道宽18度,环绕太阳一周(一年)为360度,黄道面包括了所有行星运转的轨道,也包含了星座,而且恰好约每30度范围内都各有一个星座,总计为十二个星座,因此又被称为"黄道十二宫"。十二地支分别对应十二宫,也对应着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十二个月。

十二地支与黄道十二宫和二十四节气的关系

"黄道十二宫"起源于古巴比伦,是阿拉伯占星术中的术语。后来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应该是在夏商时期传到中国,并与中国的河图、五行和天干等概念结合,演化出了十二地支。郭沫若先生在《释干支》一文中就持有这个观点,认为十二地支不是中国原创的,而是源自古巴比伦。

郭沫若先生的这个说法与我们前面所提到的《世本》以及《五行大义》中"大桡作甲子"的说法相矛盾,而且我们知道轩辕黄帝大概生活在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而古巴比伦大概在公元前1894年~公元前1595年,与中国的夏朝(约前2070~前1600)相当,据此可以知道大桡作甲子的时间比巴比伦提出黄道十二宫的理论至少要早上700年~1100年。

不过毕竟我们不是专业的研究人员,不必纠结这个黄道十二宫到底是从古巴比伦传过来的,还是中国古人在更早时期就独立发现的,但地支起源于黄道十二宫,起源于对天象的观测("仰则观象于天"),是人们基本都能接受的观点。

根据《说文解字》的观点,十二个地支描述了宇宙万物生老病死、成住坏空的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各个地支的含义如下:

  • 子是兹的意思,指万物兹萌于既动之阳气下。
  • 丑是纽,阳气在上未降。
  • 寅是移,引的意思,指万物始生寅然也。
  • 卯是茂,言万物茂也。
  • 辰是震的意思,物经震动而长。
  • 巳是起,指阳气之盛。
  • 午是仵的意思,指万物盛大枝柯密布。
  • 未是味,万物皆成有滋味也。
  • 申是身的意思,指万物的身体都已成就。
  • 酉是老的意思,万物之老也。
  • 戌是灭的意思,万物尽灭。
  • 亥是核的意思,万物收藏。

地支与黄道十二宫的关系也印证了孔子在《系辞传》中所说的"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这个说法,印证了地支与天象之间的关系。孔子在这里所说的"变化见矣"就是指由天干地支所表示的时间和空间生生不息、循环不已的演化,以及宇宙万物由生至死,由死复生的生命周期循环。

地支与天干的关系

天干与地支中,十天干是在天上所成的象,十二地支则是这十个天象在地上所成的形。干是主干,支是分支,地支就是支持、配合天干的意思,是支持天干运动的力量。

天干为象,地支为形;天干为阳,地支为阴;天干为体,地支为用。天干地支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由天干和地支所表示的时间与空间同样是不同分割的统一整体。

天干有十个,是河图之数,也是五行生成之数、五行阴阳之数,所以天干按照河图和五行的格局分布,分别居于东、南、西、北、中这五个方位。但天干在地上所成的"形"(地支)在五行方面就与天干有了分别。

1.五行金木水火的异同

天干中金、木、水、火各有两个,前后相连,且一阴一阳,一生一成。相应地,地支中的金、木、水、火同样各有两个,且同样前后相连,一阴一阳。天干与地支中的金木水火四行有着高度的一致性,但也有着细微的差别,主要体现在空间分布上:

天干中甲乙均位居正东,地支中寅居东北,卯居正东;天干中丙丁均位居正南,地支中巳居东南,午居正南;天干中庚辛均位居正西,地支中申居西南、酉居正西;天干中壬癸均位居正北,地支中癸居西北,子居正北。

2.五行土的异同

天干中土有两个,分别为戊己土,一阴一阳,位居中央。而地支中土有四个,分别为辰戌丑未土,比天干中多了两个,两阴两阳。

地支中五行土的空间方位分布也发生了变化,由天干中的中央位置分散到了地支中的四隅(四个角落)位置。且四个土分别隔开了金木水火,体现了土生养万物的转化功能。

天干与地支的对应关系如下:

天干与地支的对应关系

阳木在天成象为甲木,在地成形为寅木;

阴木在天成象为乙木,在地成形为卯木;

阳火在天成象为丙火,在地成形为午火;

阴火在天成象为丁火,在地成形为巳火;

阳土在天成象为戊土,在地成形为辰土和戌土;

阴土在天成象为己土,在地成形为丑土和未土;

阳金在天成象为庚金,在地成形为申金;

阴金在天成象为辛金,在地成形为酉金;

阳水在天成象为壬水,在地成形为子水;

阴水在天成象为癸水,在地成形为亥水。

3 .地支藏干

除了这种表面上的对应关系外,天干地支之间还存在着另一种关系,就是把天干藏在地支之中,叫做地支藏干,主要用于命理学之中。

地支藏干关系有十二种形式,分别是子藏癸、丑藏己癸辛、寅藏甲丙戊、卯藏乙、辰藏戊乙癸、巳藏丙戊庚、午藏丁己、未藏己丁乙、申藏庚壬戊、酉藏辛、戌藏戊辛丁、亥藏壬甲,每个地支中都藏有一个到三个天干。

地支藏干

地支藏干的口诀如下:

子藏癸水在其中,丑中癸辛己土同;

寅藏甲木和丙戊,卯中乙木独相逢;

辰藏乙木兼戊癸,巳中庚金有丙戊;

午藏丁火并己土,未中乙木加己丁;

申藏戊土庚并壬,酉中辛金独丰隆;

戌藏辛金及丁戊,亥藏壬甲是真踪。

由于地支藏干主要用于命理学,在六爻、梅花、奇门等其它理论体系中很少应用,所以暂不作为重点(除非有志于命理学),只要知道有地支藏干这么个概念就行了。

关于“天干地支”的知识?

天干地支
中国在汉武帝以前用天干地支纪年;
从汉武帝到清末,用皇帝年号加天干地支纪年;
民国初期用民国诞生时间来纪年兼或使用公元纪年,
民国以后广泛采用公元纪年。
天干(Heavenly Stems) 表示次序 地支(Earthly Branches) 计算时日






















一百二十年阳历/干支/五行/生肖对照表
第一循环开始 第一循环结束 第二循环开始 第二循环结束 干支 五行 生肖
1900年 1月31日 1901年 2月18日 1960年 1月28日 1961年 2月14日 庚子 金 鼠
1901年 2月19日 1902年 2月7日 1961年 2月15日 1962年 2月4日 辛丑 金 牛
1902年 2月8日 1903年 1月28日 1962年 2月5日 1963年 1月24日 壬寅 水 虎
1903年 1月29日 1904年 2月15日 1963年 1月25日 1964年 2月12日 癸卯 水 兔
1904年 2月16日 1905年 2月3日 1964年 2月13日 1965年 2月1日 甲辰 木 龙
1905年 2月4日 1906年 1月24日 1965年 2月2日 1966年 1月20日 乙巳 木 蛇
1906年 1月25日 1907年 2月12日 1966年 1月21日 1967年 2月8日 丙午 火 马
1907年 2月13日 1908年 2月1日 1967年 2月9日 1968年 1月29日 丁未 火 羊
1908年 2月2日 1909年 1月21日 1968年 1月30日 1969年 2月26日 戊申 土 猴
1909年 1月22日 1910年 2月9日 1969年 2月27日 1970年 2月5日 己酉 土 鸡
1910年 2月10日 1911年 1月29日 1970年 2月6日 1971年 1月26日 庚戌 金 狗
1911年 1月30日 1912年 2月17日 1971年 1月27日 1972年 2月14日 辛亥 金 猪
1912年 2月18日 1913年 2月5日 1972年 2月15日 1973年 2月2日 壬子 水 鼠
1913年 2月6日 1914年 1月25日 1973年 2月3日 1974年 1月22日 癸丑 水 牛
1914年 1月26日 1915年 2月13日 1974年 1月23日 1975年 2月10日 甲寅 木 虎
1915年 2月14日 1916年 2月2日 1975年 2月11日 1976年 1月30日 乙卯 木 兔
1916年 2月3日 1917年 1月22日 1976年 1月31日 1977年 2月17日 丙辰 火 龙
1917年 1月23日 1918年 2月10日 1977年 2月18日 1978年 2月6日 丁巳 火 蛇
1918年 2月11日 1919年 1月31日 1978年 2月7日 1979年 1月27日 戊午 土 马
1919年 2月1日 1920年 2月19日 1979年 1月28日 1980年 2月15日 己未 土 羊
1920年 2月20日 1921年 2月7日 1980年 2月16日 1981年 2月4日 庚申 金 猴
1921年 2月8日 1922年 1月27日 1981年 2月5日 1982年 1月24日 辛酉 金 鸡
1922年 1月28日 1923年 2月15日 1982年 1月25日 1983年 2月12日 壬戌 水 狗
1923年 2月16日 1924年 2月4日 1983年 2月13日 1984年 2月1日 癸亥 水 猪
1924年 2月5日 1925年 1月24日 1984年 2月2日 1985年 2月19日 甲子 木 鼠
1925年 1月25日 1926年 2月12日 1985年 2月20日 1986年 2月8日 乙丑 木 牛
1926年 2月13日 1927年 2月1日 1986年 2月9日 1987年 1月28日 丙寅 火 虎
1927年 2月2日 1928年 1月22日 1987年 1月29日 1988年 2月16日 丁卯 火 兔
1928年 1月23日 1929年 2月9日 1988年 2月17日 1989年 2月5日 戊辰 土 龙
1929年 2月10日 1930年 1月29日 1989年 2月6日 1990年 1月26日 己巳 土 蛇
1930年 1月30日 1931年 2月16日 1990年 1月27日 1991年 2月14日 庚午 金 马
1931年 2月17日 1932年 2月5日 1991年 2月15日 1992年 2月3日 辛未 金 羊
1932年 2月6日 1933年 1月25日 1992年 2月4日 1993年 1月22日 壬申 水 猴
1933年 1月26日 1934年 2月13日 1993年 1月23日 1994年 2月9日 癸酉 水 鸡
1934年 2月14日 1935年 2月3日 1994年 2月10日 1995年 1月30日 甲戌 木 狗
1935年 2月4日 1936年 1月23日 1995年 1月31日 1996年 2月18日 乙亥 木 猪
1936年 1月24日 1937年 2月10日 1996年 2月19日 1997年 2月6日 丙子 火 鼠
1937年 2月11日 1938年 1月30日 1997年 2月7日 1998年 1月27日 丁丑 火 牛
1938年 1月31日 1939年 2月18日 1998年 1月28日 1999年 2月15日 戊寅 土 虎
1939年 2月19日 1940年 2月7日 1999年 2月16日 2000年 2月4日 己卯 土 兔
1940年 2月8日 1941年 1月26日 2000年 2月5日 2001年 1月23日 庚辰 金 龙
1941年 1月27日 1942年 2月14日 2001年 1月24日 2002年 2月11日 辛巳 金 蛇
1942年 2月15日 1943年 2月4日 2002年 2月12日 2003年 1月31日 壬午 水 马
1943年 2月5日 1944年 1月24日 2003年 2月1日 2004年 1月21日 癸未 水 羊
1944年 1月25日 1945年 2月12日 2004年 1月22日 2005年 2月7日 甲申 木 猴
1945年 2月13日 1946年 2月1日 2005年 2月8日 2006年 1月28日 乙酉 木 鸡
1946年 2月2日 1947年 1月21日 2006年 1月29日 2007年 2月17日 丙戌 火 狗
1947年 1月22日 1948年 2月9日 2007年 2月18日 2008年 2月6日 丁亥 火 猪
1948年 2月10日 1949年 1月28日 2008年 2月7日 2009年 1月25日 戊子 土 鼠
1949年 1月29日 2005年 2月16日 2009年 1月26日 2010年 2月23日 己丑 土 牛
1950年 2月17日 1951年 2月5日 2010年 2月24日 2011年 2月2日 庚寅 金 虎
1951年 2月6日 1952年 1月26日 2011年 2月3日 2012年 1月22日 辛卯 金 兔
1952年 1月27日 1953年 2月13日 2012年 1月23日 2013年 2月9日 壬辰 水 龙
1953年 2月14日 1954年 2月2日 2013年 2月10日 2014年 1月30日 癸巳 水 蛇
1954年 2月3日 1955年 1月23日 2014年 1月31日 2015年 2月18日 甲午 木 马
1955年 1月24日 1956年 2月11日 2015年 2月19日 2016年 2月7日 乙未 木 羊
1956年 2月12日 1957年 1月30日 2016年 2月8日 2017年 1月27日 丙申 火 猴
1957年 1月31日 1958年 2月17日 2017年 1月28日 2018年 2月15日 丁酉 火 猴
1958年 2月18日 1959年 2月7日 2018年 2月16日 2019年 2月4日 戊戌 土 狗
1959年 2月8日 1960年 1月27日 2019年 2月5日 2020年 1月24日 己亥 土 猪

天干和地支分别是什么?

这个天干地支的话:
天干: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地支怎么算的啊

天干地支是四柱八字的根本,为了方便记忆其留下来很多的口诀,下面为大家介绍十天干十二地支口诀表。
十天干十二地支口诀表
命理预测学是自然五行旺弱变化当中寻找兴衰的过程,十天干十二地支是五行的演变,也是预测学中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
天干地支
1、地支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
辰—龙、巳—蛇、午—马、未—羊。
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因猫沉思无谓神游四海。
2、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甲乙丙丁无计更新人亏。
天干地支计算方法
1、年干支计算公元后年份的口诀
公元年数先减三,除10余数是天干,基数改用12除,余数便是地支年。
2、月干支月的地支
固定的如正月起寅之类,只计算月干。月干=年干数乘2+月份例:2010年(庚寅)三月(辰月)的天干=7*2+3=17,天干10为周期,就去掉10,得7,天干第7位为庚,则此月干支为庚辰。
3、日干支
1900——1999年日干支基数=(年尾二位数+3)*5+55+(年尾二位数-1)除42000——2099年日干支基数=(年尾二位数+7)*5+15+(年尾二位数+19)除4(只用商数,余数不用,数过60就去掉60)例:2010年4月12日星期一日干支基数=(10+7)*5+15+(10+19)/4=47(已去掉60的倍数)这就是1月1日的干支数。从1月1日到4月12日为47+31(1月天数,下类推)+28+31+12=149,去掉60的倍数得29、天干去10的倍数余9为壬,地支去12的倍数余5为辰,今天的干支就是壬辰。
4、时干支时干
日干序数*2+日支序数-2五。倒推年龄法从今年的干支推出任何年龄的干支,即年龄去掉60为基数,去掉10的倍数为天干倒推数,去掉12的倍数为地支倒推数。如今年为庚寅年,56岁生年的干支这样推:56去50余6,天干从庚倒推6位是乙,地支为56去掉48余8,从寅倒推8位是未,生年就是乙未年。65岁生年去掉60余5,从今年的天干倒推5位丙,从今年的地支倒推5位戌,生年就是丙戌年。
十天干歌
1、阴阳属性歌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天干共十数,阴阳各有配。
单数即为阳,阴方在偶位。
五阳利客不利主,做事谋为宜先行。
发兵征战安国邦,远行求财必有赢。
2、五行方位歌
甲乙东方木,南火是丙丁,
戊己中央土,庚辛西属金,
壬癸北方水,五行方位真,
相位各有序,属性分阳阴。
3、四季对应歌
甲乙属春丙丁夏,戊已属于长夏中,
庚辛属性为金秋,壬癸所属在于冬。
4、体脏对应歌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
庚是大肠辛属肺,膀胱三焦在壬方,
若问肾水心包处,二者皆在癸中藏。
甲头乙项丙肩求,丁胸戊肋己腹收,
庚是脐轮辛为股,壬胫癸足一身周。
5、天干所为吉凶歌诀
甲为天福行恩惠,乙为天德抚恤为,
丙是天威发号令,正气一身彰雄伟;
丁为太阴宜静居,勿要嗔谪他人非。
戊占天武传律令,行诛屠戮正法规;

十天干十二地支怎么记

它是天干地支四柱八字的基础。为了更容易记住它剩下的许多公式,这里列出了十天十二支的公式。

十天干十二地支公式表

命理预测是在自然五行的盛衰变化中寻找兴衰的过程。十日十二支是五行的演变,也是预测中不可或缺的基础知识。

天干地支

1.地球枝

子鼠,丑牛,阴虎,毛兔。

辰-龙,巳-蛇,午-马,非-羊。

申-猴,尤-鸡,狗,海-猪。

子毛寅的辰巳中午没有打电话来拜访,子丑因为他的猫的冥想而在世界各地游荡。

2.天干

A,B,P,E,吉,庚,辛,任,桂,A,B,P,D没有计划更新人的损失。

天干地支计算法

1.公元后逐年计算的公式。

公元年数减三,余数除以10后为天干,基数除以12,余数为地支年。

2.月支由月支支持。

如果是固定的,比如正月初,就只算月活。月=干旱年数乘以2+月数。例:2010年3月(庚寅)(陈悦),天干=7*2+3=17。如果天干10是循环,去掉10就得到7。天干的第七位是庚,所以这个月的干支是。

3.日常支持

从1900年到1999年,每日主干分支的基数=(年末两位数+3)*5+55+(年末两位数-1)除以42000-2099,每日主干分支的基数=(年末两位数+7)*5+15+(年末两位数+19)除以4(仅用1月1日到4月12日的商,则为47+31(1月的天数,以此类推)+1如果去掉60的倍数,就得到29;如果从天干中去掉10的倍数,就得到9的数;如果从地支中去掉12的倍数,就会得到5这个数;今天的干支是仁辰。

4、干的时候,擦干。

日数*2+日支数-2五。倒龄法从今年的支引入任意年龄的支,即年龄减60为基数,倍数减10为天支倒数,倍数减12为地支倒数。比如今年是庚寅年,56岁的支是这样推的:56到56,天支从庚戌推回6+2,地支是56去掉48+8,本命年不是。65岁时,去掉60多个5,从今年的天干向后推5个C,从今年的地支向后推5个C。出生年份是C生日的年份。

十首天歌

1.阴阳属性歌曲

a,B,B,C,E,C,C,C,C,C,C,C,C,C,C,C,C,C,C,C,C,C,C。

一共十天,阴阳相合。

即单数为阳,女在偶位。

五利客不利主,先做事为宜。

如果你派兵打安国邦,你为钱出行就赢了。

2.五行方位歌

东方木,南方火为丁,

戊土中央,庚欣Xi属金,

桂仁北方的水,五行的方位是真的,

相位有序,属性分阴阳。

3.对应四季的歌曲

a、B、C、D属于春夏,E属于长夏。

庚欣的属性是金秋,而桂仁属于冬季。

4、体脏对应宋

胆囊,乙肝,小肠,胃和脾,

庚属大肠辛肺,膀胱三焦属任芳,

你问肾,水,心包,两者都藏在肾的中间。

a,B,C,肩,虎豹,肚,肚,

就是脐轮是辛,壬胫是满腿。

5、天干是首好坏歌

a是上天的祝福,B是上天的养老金。

下达命令的是C天威,堂堂正正,威风凛凛;

丁太银要安静的活着,不要怪别人。

詹天武通过法规,执行和屠杀积极的法规;

十天干十二地支

十天干,十二地支是怎样搭配完成一个循环 天干地支是早在公元前二千六百九十七年,於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
我国历法以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29.5306天)为一月,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 365.2419 天)为一年,为使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设置闰月。据记载,西元前六世纪中国开始采用十九年七闰月法协调阴历和阳历。
天干地支,是过去人建历法时,为了方便做60进位而设出的符号。对古代的中国人而言,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 *** 数字般的单纯,而且后来更开始把这些符号运用在地图、方位及时间(时间轴与空间轴)上,所以这些数字被赋於的意思就越来越多了。
古人(一说黄帝)观测朔望月,发现两个朔望月约是59天的概念。12个朔望月大体上是354天多(与一个回归年的长度相近似),古人因此就得到了一年有12个月的概念。在搭配日记法(十天干),产生阴阳合历,发展出现在的天干地支;较为成熟时应该是在夏商周这几个朝代。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历法用天干、地支编排年号和日期,天干共十个字,因此又称为「十干」,其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个字,排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以一个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对阳支,阴干对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得到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回圈。称为“六十甲子”或”花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天干地支这共二十二个的符号错综有序,充满圆融性与规律性。它显示了大自然运行的规律,即时(时间)空(方位)互动,和「阴」与「阳」的作用结果。中国历法包含了阴阳五行的思想和自然回圈运化的规律。
年:每个干支为一年,六十个干后,又从头算起,周而复始,循环不息。由甲子开始,满六十年称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称为干支纪年法。
月:正月是由寅开始,每个月的地支固定不变,然后依次与天干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从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刚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开始,按顺序先后排列,六十日刚好是一个干支的周期。
时:由甲子时开始,但记时的地支固定不变,每天十二个时辰。
补充典故:
相传黄帝时代,因有蚩尤神扰乱,黄帝忧民之若,遂与蚩尤大战於涿鹿之野,流血百里不能治之,黄帝於是斋戒沐浴、筑坛祀天、方丘礼地。天乃降十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帝乃将十干圆布像天形,十二支方布像地形,始以干为天,支为地,然后乃能治之。后有大挠氏将十天干、十二地支分配成六十甲子,并以黄来开国日定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此为天干地支之由来。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顺序谁知道?? 】“干支”,即“天干地支”的简称。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郸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
天干地支tiān'gāndìzhī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辞源”里说,“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枝”。
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注: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1]――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 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

什么是十二天干,十地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
望采纳!谢谢

十二天干地支怎么读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十天干:甲(jiǎ)、耽(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n)、亥(hài)(注: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 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

天干地支计年,十天干十二地支应该有120种组法呀,为什么却是60年一轮回? 呵呵你很会思考不茫从书本难得!如果不考虑别的,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确实有120个组合。但干支记数有个规则:单与单配,偶与偶合,单不与偶组合。举个例子,天干中第5个是戊,那么在十二地支中可以与戊组合的只有6个,单数的6个。明白了吗?呵呵欢迎追问

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怎样记日 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也叫天干;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称十二地支。
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共有六十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起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1.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任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己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干支纪年法
如甲子为第一年,乙丑为第二年,丙寅为第三年……六十年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年起,周而始,循环下去。例如1929年是农历己巳年,1930年是农历庚午年……到1989年又是农历己巳年。我们在日历上看到的己巳年、庚午年,就是按干支纪年这种方法排列下来的。阳历年份除以60的余数减3便得该年农历干支序号数,再查上面的干支便是干支年纪。如果序号数小于、等于零则于支序号数加60。例如,求1991年干支;1991÷60=33余11,年干支序号数=11-3=8。查干支表知该年为辛未年。又如求1983年干支:1983÷60=33余3,干支序号=3-3=0,加上60,查干支表知该年为癸亥。
干支纪月法
干支纪月法未普遍实行,主要为星相家推算八字用。其方法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为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正月之干支知道了,其余月可按六十甲子的序推知。
干支纪日法
甲炎了第一日,乙丑为第二日,丙寅为第三日……60日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日起,周而复始,循环下去。例如农历己巳年(1989年)正月初一是丁酉日,初二是戊戌日……到三月初七正好是60天,因此三月初二又是丁酉日。
干支纪时法
一天中时辰的地支也是确定的,所以二十四小时配十二地支,由夜间十一点至一点为子时,一点至三点为丑时,其余照推。时的天由该日所对天干推求,其歌戾如下:
甲己还生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即若该日是甲或己的,在子时上配上甲为甲子;日是乙或庚的,在子时上配上丙为丙子;丙辛日子时配上戊为戊子;丁任日为庚子;戊癸日为壬子。知道了子时的干支,便可推知其余。

十天干十二地支怎样对照时间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两两相配(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一轮下来正好是六十,也就相当于钟表的时针,分针,秒针转一圈,用天干地支表示某一个特定的时间就是从甲子开始到癸亥结束每六十一循环周而复始,记年六十年一轮,记日六十日一轮,记时每十二一轮,这样下来年月日时就一目了然了

每月天数用十天干十二地支怎么表示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
天干地支纪日
干支纪日,60日大致合2个月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确定的文献指出干支纪日始于鲁隐公三年夏历二月己巳日(公元前720年二月初十)。 因为儒略历的平年有365日,而每4年一次,公元年能被4整除,闰年有366日,平均一年365.25日,所以4年1461日和一甲子的60日,最小公倍数是29220日,合80年。这就是说,每80年,干支纪日对应的儒略历月日日期会反复一次循环。(公元4年本来应为闰年,但因为公元前45年开始实施儒略历后,“每隔3年”加一次闰日被误为“每3年”加一次闰日,所以罗马皇帝屋大维下令前5年、前1年、4年停闰以修正错误置闰。) 因为格里历的平年有365日,而每4年一次闰年,但是如果遇上整百年,公元年能被400整除才能认定为闰年(这是因为按照现在立法计算,四年一闰的规定使每年多出0.0078天,经过400年大约会多出3天,如果在能被400整除年份的前面3个百年不算闰年,则正好平衡),闰年有366日,平均一年365.2425日,所以400年146097日和一甲子的60日,最小公倍数是2921940日,合8000年。这就是说,每80年,干支纪日对应的格里历月日日期若没有遇到能被100但非400整除的公元年,会反复一次循环,但整体而言,假设未来从不改格里历,每8000年,干支纪日对应的格里历月日日期才会反复一次完整的循环。1912年2月18日,合农历壬子年正月初一,以及9912年2月18日,都是“甲子日”。 干支记日比起记载某月某日,其优势是非常容易计算历史事件的日期间隔,以及是否有闰月存在。因为农历每个月29或30日不定(而且有没有闰月也不知道),故如果日期跨月,则计算将会非常困难。至于某月某日和干支的对应,则可以查万年历。 例:《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秦朝历法,每年的第一个月为十月,然后是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九月。也就是出游后过了9个多月(不算闰月),驾崩了。计算此次出游的总日期数。 解:从癸丑(第50天)到丙寅(第3天)总共是13天。所以总出游日期数一定是60n+13。9个月大约是270天,但270天并不是60的倍数,所以可以判断有一个闰月;从而,n=5,总共出行10个多月,日期数为313天。 用日期记日的失败例子:从洪武三十一年五月廿九日到六月初一日,一共多少天? 答:洪武三十一年五月有29天,所以只有1天。(错误) 原因:洪武三十一年有闰五月(共29天)。《明史》记载,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朱元璋驾崩。所以该问题答案应是1+29=30天。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