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圣娘娘35号签

普宁后溪乡七圣宫怎样来历的?

  • 后溪七圣宫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古时有一只白鹤飞来落在一棵大松树下,白鹤来了之后,天上也飞来了一只玉石香炉在松树下,过了不久,香炉自然裂开了。于是人们认为这是神的旨意,在这里建起了七圣娘娘宫。

  • 关于七圣娘娘,我们通常的称呼是娘妈。相传她有七姐妹,她的法力最强。同供奉于庙中的有大妈,二妈,三王爷,五谷帝,文昌爷,千里眼,顺风耳等。

  • 其来源有点奇特。据说是第一任香公——即平时于庙中管理香火,遇到有问求小儿受惊吓,老体康健,出入平安,或是家宅,因缘,时运等等的时候,就替人请神的人——钟娘虎在溪中捞沙的时候无意中捡到七圣娘娘的灵牌。时间大抵在1985年左右。那时只有搭有一个简陋的沥青纸棚,一张长板木案,一个香炉而已。

  • 有石碑记载的七圣宫起建是乾隆36年,而七圣宫还有未史料记载的,在乾隆之前就已经有了。本还有一块古老的石碑,记载着七圣宫的历史,后被搬去垫桥,现已无从寻找。

  • 1957年公社化运动时七圣宫被拆毁,于1988年重建至今,建筑风格效仿广州文革楼的模式。

  • 每年的农历七月二十三日是七圣娘娘生日,便在此地搭起戏台演戏,同赏梨园三夜两天。通常是演潮剧,黄梅戏等。本地的木偶戏在本地人的眼里显然不是怎么的般配。大神要演大戏,棚子要大气,场面要热闹。此时农忙刚过,演戏对民众来说,也是一种娱乐放松。在二十二的那天就要做一种糯米为料,芝麻,花生,白糖等为馅的糍粑。既是拜神,也可款待客人。做糍粑的习俗只有后溪肚(当地俗称))有,即流行于埔楼,平洋,坑楼,矿坑几个管区,为何是这样,已经没有人能够说清楚。这样,趁这个好日子,加上得空闲,就是走亲戚的集中的日子。平时没有怎么联系的远房亲戚,出嫁的女儿,外出打工的乡人,都欢喜的聚在一起,交流点什么,融洽一下感情,增强亲属之间的认同。

封号与祭祀(七圣夫人、七星娘娘)

七星娘娘,分布更广泛,多见于闽南、客家,他地也多见如海南祀典的七星圣娘庙。

广东梅州客家有童谣《七星姑》。客家地区多建有七仙庙、七圣宫,里面供奉的多半是七星姑。

客家人也有「拜契」的习俗,但是原因截然不同:相传七星娘娘有七位,自从织女离开后,只剩下六星在一起,由於没有固定祭祀的庙,所以在神格上属於「闲神」,平时下凡来游游野野(即闲游乱逛之意)。相传七星娘会抓人小孩,因此八字低的就给她作契子, 以保平安。客家人祭祀七星娘时不用「七娘妈亭」,而是一张印就的「七星娘图」,以香炉压住。为子女求七星娘絭的父母须手持杯茭,口念:「红(白)花枝某姓某名,身体欠安,容易惊吓,现在要作你的契 子,带你的絭,以后若有遇到,就不要随便摸他,如蒙允许,请赐一杯茭」。直至七星娘允许「圣杯」为止。

在闽西长汀、上杭、永定等地均还有七姑庙,当地将她崇拜为守护乡土的英雄神。《长汀县志》:【七姑神】宋代巳有,称七姑子,全县城乡都建庙奉祀,其庙称七圣官或婆太庙,有的庙中塑七尊小偶像。客家人聚居处多立此庙,清道光年间有人误将惠利夫人当作七姑神,因惠利夫人原名莘七娘。
《重修府志》:

七夕,呼为巧节。家供织女,称为七星娘。纸糊亭,晚备花粉、香果、酒醴、三牲、鸭蛋七枚、饭七碗,命道士祭献;

《苑里志》:

七日为七娘妈生辰,家家设牲醴、花粉、果品于中庭以祝之;有曰乞巧会。

七娘妈的信仰,在闽南及客家两个族群中又有着不同的传说。闽南 的传说中织女的姐姐们由於同情牛郎、织女两人被王母娘娘拆散, 便暗中保佑那两个孩子,使他们平安健康的长大。由此才发展出七娘妈是儿童保护神的说法。为人父母者,为了能让神保佑其子女,便把子女送给七娘妈为义子或义女,称为「拜契」。
闽南泉州东岳庙,天后宫有配祀七星娘娘,尚待更详细查找资料。

别处有 眼光圣母惠照明目元君、子孙圣母育德广嗣元君(卫房圣母)、痘疹圣母主毓隐形元君、斑疹圣母保佑和慈元君、送生圣母锡庆保产元君、催生圣母顺度保幼元君、乳母圣母哺婴养幼元君、引蒙圣母通颖导幼元君。

七圣夫人,主要见于广东潮州的女神,他地也有,有时与陈靖姑混淆。

汕头潮阳和平镇的七圣古庙, 现存有〈七圣古庙碑记〉:

七圣古庙,乃吾和平八大宫庙之一,建于宋宣和丙申年间。时逢宋大峰祖师建和平大桥,显名遐迩之际,玉封七圣夫人,云游此间,祖师点教吾八堡五乡信士迎驾建庙以纪。四月初八日为成道吉日,奉为地头妈。宫前碑文,令‘文官下轿,武官下鞍',护国祐民,神恩浩荡,威震远近。及至日寇铁蹄践踏吾潮,古庙被焚毁,万民徨岌不安,欲图兴复,有心无力。今逢盛世,景运新机,蒙林族世戚余和生先生仰沐圣恩之古迹,独力捐资造庙。圣德重光,香火万古矣。(9

此外,〈七圣夫人诞辰日〉碑记详细记录七圣夫人的籍贯与诞辰,将其诞辰精确到时辰:

大妈陈氏:山东清州人,七月初七日丑时生。二妈林氏:南京应天府人,四月初二日子时生。三妈张氏:福建泉州府人,十二月十五日丑时生。四妈李氏:江南封城县人,五月初五日未时生。五妈黄氏:广西桂林府人,九月九日戌时生。六妈关氏:湖广荆州府人,九月十三日子时生。七妈蓝氏:河南开封府人,三月初三午时生。造福于世。(10)

七位夫人以姐妹相称,民间称为大妈、二妈、三妈、四妈、五妈、六妈、七妈。其中大妈陈氏夫人,山东省清州人氏,辛未年七月初七日丑时生,玉封三十三高楼洞主朝曵顺拯清夫人;二妈林氏夫人,南京应天府人氏,壬申年四月初二日子时生,玉封居耿水日月清惠齐化夫人;三妈张氏夫人,福建省泉州府人氏,癸酉年十二月初五日巳时生,玉封遇山显现日月灵通感应清明夫人;四妈李氏夫人,江南封城县人氏,甲戌年五月初五日未时生,玉封直遥自在化现云间威显清惠夫人;五妈黄氏夫人,广西桂林府人氏,乙亥年九月初九日戌时生,玉封显灵秉空化现书录福清顺夫人;六妈关氏夫人,湖广荆州府人氏,丙子年九月十五日子时生,玉封灵通宇宙神威肃清广济清德夫人;七妈蓝氏夫人,河南开封府人氏,丁丑年三月初三日午时生,玉封治下文武官员僚助威猛将兵马奏事直符夫人。

七位夫人在庙中并不是以大妈排大位,其排座依次是五妈、大妈、二妈、三妈、四妈、六妈、七妈。据说,七位夫人中因五妈法力最大,所以坐主位。现庙中除五妈是武服装扮外,余者均为文服装扮。七位夫人的成道日均是农历四月初八。从中可看出,七位夫人原来都实有其人,她们虽相差一岁,但却是同日成道。而且,她们在世时都是本领高强的人,成道后仍继续保佑着百姓,才毎位都能得到“玉封”。

旧时和平上寨有八个社头,其中七个社头负责七位夫人的圣诞祭祀,分别是大妈桥头堡、二妈塘兜堡、三妈林莫堡、四妈李堡、五妈孔堡、六妈英才堡、七妈许蔡堡。另一叫和堡的负责七位夫人圣驾出游时神旌玉座等事宜。
潮州饶平浮山的七圣夫人庙
在潮汕的民间信仰系统中,女性神明比较少,就影响力来说,最突出的当属妈祖,其次是慈悲娘娘,再次是七圣夫人。(3) 七圣夫人信仰分布于今潮州潮安、饶平,汕头潮阳、澄海,梅州丰顺、蕉岭等地区,

的文本对七圣夫人信仰赋予了何种价值意义呢?目前来看,方志中记载的关于七圣夫人信仰的最早记录是雍正时期的《揭阳县志》:“七娘庙,在黄寨溪东,中塑上帝像,有田租给庙祝香火之费。”(14)《杂记》记录了显灵神迹,七圣夫人有功于总兵郭成顺利剿匪,郭成为之设庙祭祀,七圣夫人信仰因此在潮州府各地开始流传开来,

表明郭成立庙乃是潮州府七圣信仰的起点:“七圣谕师:嘉靖末年,山寇苏、刘等啸聚蓝田山谷中猖獗,其总兵郭成督师征之,至小滩,见七妇人渡水,语以贼窠所在,并授进剿日期。后平贼,果如其言,师旋立庙于滩上祀之。”

此后其他方志也沿用了这种话语描述方式。乾隆《潮州府志》记载:“七娘庵,在邓屋寨山,总镇郭成建。相传嘉靖末,土寇苏、刘等聚蓝田山谷中,总兵郭成督师征之。至小滩,见七妇人渡水,语以贼巢所在,并授进剿日期。后平贼,果如其言,为之立庙,至今里民崇祀,又称七圣庙。”(16)

值得注意的是,该府志将海阳县的七圣庙列入了祀典。

民国修的《新修丰顺县志》的话语描述亦基本不变,增加了对信众群体的记载:“七娘凡守猎者皆祀之,故近山村落多七娘宫,亦称七圣仙娘,所获野兽必祭之,而七娘七圣之祀,实始于郭成。”(25) 此处再次认定潮州府的七圣信仰起源于郭成设庙,信众群体多是猎户,凡有所得必定祭祀七圣夫人,而近山的村落多设七娘宫,可见该信仰在当地的发展一直延续,比较稳定。
湘西土家族的“毛古斯”舞的“敬梅山”中有七姊妹星化作梅山神的说法(康保成编:《傩戏艺术源流》),但此种传说的起源时间不详,又与“七夫人”信仰相接近。按:今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磷溪镇溪口一村尚有七圣古庙,供奉妈祖在内的十余位神灵,其间有七夫人配祀,在民间传说中为七仙女转世临凡的后身。

客家文化的福建省宁化县夏坊村(闽西)也有对于七圣的信仰,据学者判断至迟在明中后期已经形成,但当地人对七圣的认识,则不出《封神演义》梅山七怪的范畴[19]。难以判断其与湘西梅山女神的关系为何。

事实上,就梅山当地文化来说,以猎神、冥神为象征的男性形象占据主导地位,而广州福建反倒崇奉以妈祖为代表的女性神祇, 故在未找到确实的证据之前,不能贸然认定广东福建的七圣即来源于湖南梅山,只能说二者之间的交互影响是一定的 。

同样的,在没有确实证据之前,也不能将二郎神神话中的眉山七圣和梅山教中的神祇等同起来,只能说《二郎开山宝卷》及《西游记》、《封神演义》等将“眉山七圣”写作“梅山七圣”,或许是受到了梅山教的影响。

可以把七圣娘娘图撕掉吗

不可以,神明的图不可以随便乱撕的

七圣娘娘是什么神

在我国许多地区包括一带,民间曾盛行崇拜七娘妈。七娘妈又叫七娘夫人,七星夫人,塑像或画像为七位端庄温柔的妇女。而白花尖大庙供奉的称七圣母,也即民俗所称的注生娘。
七圣娘娘本被奉为保护孩子平安的女神。古代医学不发达,孩童稚嫩抵抗力差,常受各种疾病侵袭,幼儿死亡率高。民间将命运寄托在神明身上。七星娘娘作为护子神之一,很受崇拜。孩童疾病缠身时,便去七娘庙中祈愿,有的还让孩子认七娘妈为“干娘”,有的家长还给孩童“请”来铸有娘妈名号的“长命锁”的护身符,以保平安。
民间流行一种“成丁礼',。男孩子长到16岁时,在农历七月初七那天,父母带着小伙子拿着供品去七娘庙酬神,感谢七娘妈保护自己孩子,度过了幼年、童年和少年时代,终于长大成人了。姑娘家长到16岁时,有的也要祭谢七娘妈,宴请亲朋好友,地庆贺一番。
大概人们感到七娘妈有如人间爹娘,把孩子拉扯大了,但还要帮着女儿解决完终身大事,才算对得起儿女。所以民间又有七娘妈将尘世成年的未婚姑娘小伙分门别类,呈报天庭的说法,传说每年七月初七过后,七娘妈就把造好的未婚男女花名册,送交月下老人。月老检点后,便仔细审察各人的品貌,脾气秉性,尤其是男女配合之间的缘分,把未婚男女排列组合为最佳配偶,然后登入婚书。月老还要用粘土将每对情侣塑成泥人,然后用红线把他们的脚拴上,晾干后再放入配偶堂,以待配偶。
当世俗中出现一些不匹配的婚姻和离婚现象时?说是月老在晾泥人时,突然天降大雨,有些泥人被淋得一塌糊涂,面目皆非,等月老把他们重塑后,因次序已乱,只好乱点鸳鸯谱。这些人成家后便出现了不少麻烦。当然这种传说很可笑,只能是给婚姻不幸者以安慰而已。
至于七娘妈的来历,原来七娘妈即七星娘娘,本来是织女星。织女被说成是天帝之女或天帝外孙,是专司桑木与织丝的女神。织女星被神化和人格化以后,与牛郎相爱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
但织女如何一分为七,成了七星娘娘。织女星在天琴座,共有三颗星而不是七颗星。织女星衍变为七星娘,大概是由民间流传的七仙女的故事附会而成。七星女本来是织女,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只要能保佑儿女平安长大,就崇拜她为神。

农历七月二十二日,二十三日这两天分别是什么日子?从阴阳五行,二十四个...

我们这边叫鬼节。

潮汕地区祭拜老爷的风俗是怎么形成的?

潮汕人的“拜老爷”,可以区分为两种对象:(1)道、佛两教中的神祗,如三清、如来、灶君、城隍,这类属于中国传统的佛道信仰,可以算是;(2)历史人物,如关羽、韩愈、文天祥、孔子,这些历史人物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已经逐渐被塑造成一种精神象征,这种塑造包括来自统治者的塑造(如孔子、关羽这两位文武圣人),也包括民间的塑造(如韩愈,因为对潮汕地区的开化,以及祭鳄等事迹,被潮汕地区尤其是潮州地区民间供奉,有韩文公祠),这种其实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即英雄人物死后立庙祭祀,这既不是,也不算信仰。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