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河流域的占卜方式

通过考古发现了两河流域占星术士在进行医疗活动时所用的什么桃么

用占卜卡,它是6种卡牌随机抽取一张。
美索不达米亚是西方世界的占星学源头,占星医学这种思想,也可以从古老的两河流域找到它的萌芽。古代迦勒底人、巴比伦人与希腊人的星象的故事讲的是公元前3000年前,迦勒底人在今天的伊拉克境内建立了国家。他们深信占星术。迦勒底人发现天上的星群是随季节不断变化着的,他们以此来占卜吉凶祸福形成最早的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狮子、室 女、天秤、天蝎、人马、摩羯、宝瓶和双鱼这12个星。

星座是谁发明出来的?怎么推算的呢?

关于星座,听说是起源于古巴比伦,他们在公元前1000年前就已经提出了星座的概念。

星座与生肖到底哪个更准 到底是星座准还是生肖准

星座和生肖都是一种流传很广的文化,喜欢研究这类文化的人不在少数,十二星座是西方的一个词汇,是把黄道化为十二宫,每个月正好一宫,而中国则有十二生肖,也就是属相分别以12个动物为出生年份的代表,接下来我就为各位小伙伴带来到底是星座准还是生肖准。
【星座与生肖到底哪个更准】

生肖和星座

十二生肖,又叫属相,是中国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融合到相生相克的民间信仰观念,表现在婚姻、人生、年运等,每一种生肖都有丰富的传说,并以此形成一种观念阐释系统,成为民间文化中的形象哲学,如婚配上的属相、庙会祈祷、本命年等。

在西方占星学上,黄道12星座是宇宙方位的代名词,一个人出生时,各星体落入黄道上的位置,说明了一个人的先天性格及天赋。黄道12星座象征心理层面,反映出一个人行为的表现的方式。于是将黄道分成12个星座,称为黄道12星座。依次为白羊座、金牛座、双子座、巨蟹座、狮子座、处女座、天秤座、天蝎座、射手座、摩羯座、水瓶座、双鱼座。

这两个有一个相同的点,都是划分为十二个,中是用年份,走完一轮需要12年,正好和地理上的十二地支相匹配,每个生肖依据先后驯化的时间作为代表,都会有一个固定的地支,譬如卯兔、子鼠、丑牛等。

而西方则是用月份,正好一年,把黄道分为十二宫,每个宫的星星连线之后正好是12种动物,然后把这种动物就当做一个人的运气的代表。譬如天蝎座、巨蟹座等等。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两种迥然不同的文明,两种不同的文化,但是都以十二为为基本参数,显示在天文学上有着一样的认知,根据现有的记载,生肖早在先秦战国时期就有了完整的体系,在汉朝时候已经很成熟。

西方的星座也差不多,在公元前古希腊时期就已经有了毕竟成熟的星座学说,它的理论也相当成熟。虽然都成熟,但是都没有多少可以信服的东西,缺乏足够的科学理论支持!

不管是生肖还是星座,都融合了上古时期和先民原始信仰的一部分理论,都认为出生时和的代表会和未来一辈子的命运密切相关,很多人于是想法设法的趋利避害,不管咋样,这种向往好运、躲避灾祸的心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歪史以为,不管是星座还是生肖,都是来自原始的认知,那时候科学不发达,古人只能用一些玄乎的东西阐述自己对世界、人生的理解,然后一辈又一辈的增加论述,最后形成完整的体系,而且在民间都会有大量的人信服这套理论。

星座与生肖的相同之处:

太阳星座和属相都是12个。 都存在三合。位置差4个。比如:火相的白羊、狮子和射手,分别都是相差4个星座;属相的虎、马、狗也是相差四个属相。

西方的星座一种分类是:四相法,火相、风相、水相、土相。中国的属相基本上也分为这四类。比如:虎马狗是火相的三个属相。

星座与生肖的相似之处:

中国的民俗专家说中国的属相同样适合西方人,现在的星座专业人士也说星座同样适合东方人当然包括中国人。更有甚者:星座+属相+血型的所谓“完全攻略”。其实这样都自古到今,经过漫长的岁月研究而来的,只是用的比方不一样,但最终的理念是相同的。

那么但到底星座和属相哪个准呢?我个人认为,两个都有准的方面,但也有不完全整的方面,毕竟生在这个世界上,事情没有绝对的,也不会有永恒不变的,哪能说谁准谁不准呢?只是个人的喜欢爱好,风俗罢了。

【到底是星座准还是生肖准】

关于星座:

星座特别是我们现在讨论的星座一般是欧美国家的星相学的一部分!最早起源于古代两河流域的巴比伦。后经埃及、欧美国家继承和发展形成了完善的星相学。伦敦就有星相学院。

西方星座根据太阳历、黄道把星座分为12个,48个区,这里所指的星座仅指太阳星座。包括火、风、水、土相四类星座。

我们要正确的看待星座,星座作为流行于世界各地的一种占卜方式,肯定是有一定的原理和独到之处的,就像伦敦就有专门研究星座的星相学院。

关于生肖:

生肖是东方主要是东亚东北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与天文历法、农业和社会生产、文化历史等有密切关系。

其中以中国的属相文化为代表,实际上属相文化是土生土长的中国文化,亚洲的其它国家属相文化或多或少都受中国属相文化的影响!特别是朝鲜、韩国和日本!其12属相与中国一样,关于属相在命运、婚姻、感情、事业等方面的“占卜”预测基本一样。

十二生肖是按照年份来划分的,而十二星座是按照月份来划分的,在性格判断上,主要是根据孩子在出生时的气候,周围环境,和宇宙中的星球对小孩子的引力产生的磁场有关,不同的月份,磁场不同,引力不同,气候不同,所以对小孩子产生的先天影响不同。

所以在判断性格方面,生肖和星座并不矛盾,需要相互结合才能够更为准确的判断出一个人的性格。

星座与属相可以说是东西方文化的一个缩影,它凝结了东西方古代先民的传统与智慧。属相是华人众所周知的,有五千年历史,它的理论也是深入民心。

大部分人谁都认为属相可以决定命运,随着慢慢长大却开始从对属相的兴趣转移到星座,因此才会产生星座跟属相究竟哪个更为准确,哪个更为科学的疑问。

最后声明一点,生肖也好,星座也好,信则有,不信则无。性格判断和运势推算,作为信仰也好,爱好也罢,谁都无法断言准或不准,这或许也是生肖和星座有意思的地方。

十二生肖各属什么星座

其实十二生肖跟十二星座的话,也是可以相对应的,因为可以通过他们的五行来对应起来:

子鼠对应水瓶座,因为这两个都是属于五行属水的。

丑牛对应摩羯座,这两个五行都属土。

寅虎对应狮子座,那这两个都属于五行属卯兔对应天蝎座,同属于五行属木。

辰龙对应天秤座,同属于五行属土。

巳蛇对应处女座,同属于五行属火。

午马对应射手座,同属于五行属火。

未羊对应巨蟹座,同属于五行属土。

申猴对应双子座,同属于五行属金。

酉鸡对应金牛座,同属于五行属金。

戌狗对应白羊座,同属于五行属土。

亥猪对应双鱼座,同属于五行属水。

古代两河流域文化是如何发展的?

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由西北流向东南,注入波斯湾。它们所流经的地区叫做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古代两河的定期泛滥,给这一区域带来了适宜农耕的肥沃泥土。这里有优越的自然环境,并地处东西交通要冲,因此,在公元前5000年以前,苏美尔人就开始在这里定居繁衍,并逐步开创了两河流域文化的先河。此后,这里成为民族融合。商业贸易和文化碰撞的热点地区。来自不同区域的不同民族,交替统治这一地区,他们互相借鉴、融合,共同创造了具有多元文化特色的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自然科学与艺术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是自然科学发展的主要原因。古代两河流域农耕文明的发展,需要比较准确的历法。人们通过对月亮盈亏规律的长期观察和研究,制定了太阴历。即把两次新月出现的间隔期作为一个月,一个月29天或30天,一年分12个月,全年共354天。这与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差六天多,于是,他们又设置闰月来解决。即有些年份为13个月。太阴历的制定和实施,进一步促进了两河流域农业文明的发展。
古巴比伦时期,人们不仅能将恒星和五大行星区别开,还绘制了星象图,把天上的星体按方位划分星座,共12站,每站30度。现在我们说的黄道带,就是由此产生的。这些星座的名称如天蝎座、狮子座、巨蟹座、双子座、天秤座等一直沿用至今。
新巴比伦时期,两河流域的人们确立了星期的概念。他们把一个月分成四周,每周七天,每天由一个星神主管,即日、月。火、水、木、金、土。这种计日的方法,广为流传,沿用至今。
由于地处交通要道的地理位置,两河流域的人们很善于经商。商业贸易要求精确的计算,河流泛滥需要每年丈量土地,这些都离不开数学,数学也因此发展起来。
古代两河流域的人们运用10进位法,同时兼用60进位法。10进位法为圆和时间的计算提供了便利。当时,人们把圆分为360”肥一天分为12时,每时30乌斯,一天共360乌斯。他们不仅掌握了四则运算、分数、三元方程,还能测算不规则多边形面积和梯形面积,并求出圆周率为3。
当时,王室还规定并公布了长度、重量和容量的标准。
古代两河流域的雕刻艺术成就非凡,其中,圆柱印章是他们的杰出成就之一。
所谓圆柱印章,是在名贵的圆柱形小石材的表面刻上阴文,在胶泥上滚转以留下印记的一种印章。现在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圆柱印章,刻于公元前3400—前2900年。印章的内容丰富多,有几何图形、符咒图案、神话故事等。印章的用途,由驱凶避邪,逐步发展为私有财产的标记。
体现古代两河流域石雕艺术成就的,还有《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上的浮雕和著名的猎狮浮雕。
文字与文学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为两河流域多元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公元前3500年左右,苏美尔人在石头上刻下了图形文字,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他们创造性地用声杆或棒把简化了的图形文字压刻在半干的泥板上,或晒干或烧干,其笔划由粗到细,很像木楔,所以,我们称其为楔形文字。楔形文字发明后,在两河流域不同时期的不同民族中得到承袭和改造,在西亚地区广泛流行,形成了以苏美尔为中心的“楔形文化圈”。不仅如此,它还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古代埃及文字和腓尼基文字,为腓尼基文字过渡为世界通用的字母文字,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历经3000多年的风风雨雨,楔形文字被两河的泥沙覆盖,公元前后,更先进的字母文字取代了楔形文字。1835年,英国学者罗林生在伊朗发现《贝希斯敦铭文》,并于1857年释读成功,楔形文字的神秘面纱才被揭开,从而诞生了亚述学。
1621年,意大利商人瓦拉在伊朗高原古波斯帝国柏塞波里斯王宫的遗址中,发现了楔形文字并把它拓了下来带回欧洲,但这并未引起学术界的重视。1764年,丹麦人尼布尔出版楔形文字的拓片,并作了释读,从此,学术界的研究和破译工作开展起来。19世纪初,德国学者格罗特芬释读取得重大突破,确认了波斯楔形字的9个字母。1835年,英国驻波斯外交官、著名东方学者罗林生,在伊朗西部的悬崖上发现了《贝希斯敦铭文》,并冒着生命危险把它制成拓片。经过长期艰苦的研究,1857年,罗林生在格罗特芬研究的基础上,首先释读了古波斯文,继而与巴比伦文相对照,最后释读了西亚和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同时,英国的塔尔波特,法国的奥波特、爱尔兰的辛克斯也分别破译了楔形字,从此,楔形文字的神秘面纱被揭开了。
复杂的地理环境、民族构成和经济样式,频繁的民族冲突和多变的格局,使两河流域积淀了丰富的文学素材,智慧的两河流域的人们利用成熟的文字,创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寓言、神话、诗歌和箴言。著名的如《埃努玛·埃立什》、《洪水的故事》等,文学成就最高是的《吉尔伽美什》。
史诗《埃努玛·埃立什》是一部关于世界起源的神话故事。它叙述了马尔都克与女妖决战后,创造了日、月、星座以及江河湖海和万物,又创造了为神服务的人。《旧约》中创世纪说,基本上源于这个神话故事。《洪水的故事》就是《圣经》中“洪水灭世”和“诺亚方舟”的故事蓝本。《吉尔伽美什》起源于苏美尔时代,经过历代传诵,成书于约公元前2000多年。该史诗共3000余行,用楔形文字分别记述在12块泥板上。该史诗文字泥板,现今藏在英国大英博物馆里。史诗描写了英俊勇武的乌鲁克国王吉尔伽美什,为修筑城墙和神庙而引起民怨,遭天神使者思启都暴力干涉。交战中,二人不仅结成生死之交,而且在除暴安良时,救女神伊什塔尔于困厄中。之后,吉尔伽美什拒绝了女神的爱情,遭因爱成恨的女神的报复。英雄杀死女神的使者后,众神为惩罚他,使恩启都染病身亡。为救朋友,他历尽艰辛求得复生仙革,却不慎被蛇吞食。史诗故事曲折动人,它既反映了两河流域的多神观和神的拟人化,也反映了人类与命运抗争的精神,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与法律由于地域环境、民族构成的复杂和格局的多变,两河流域及周围地区的信仰呈现出地方性、狭隘性和时代性的多样性特征。这一特征,决定了这一地区的不可能发展为世界性的大,但这并没有妨碍它为世界性大的形成提供丰富的养料。
两河流域的人们关于世界起源、上帝造人、洪水灭世、诺亚方舟等传说,成为犹太教和基督教经典《圣经》的来源,也为伊斯兰教的创立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两河流域的特点,还使这一地区形成了完备的占卜体系,西方的很多占星术源于两河流域。
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民族构成和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决定了这一地区的统治者为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而注重立法的习惯,这也是两河流域的人们为人类文化事业作出的一项特别重要的贡献。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苏美尔人首先跳出习惯法的圈子,制定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部法典,可惜的是,这部法典只有片断流传至今。此后的历史岁月中,两河流域的人们制定了《乌尔纳姆法典》、《苏美尔法典》、《俾拉拉法典》、《汉谟拉比法典》、《亚述法典》等等。其中,影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就是《汉漠拉比法典》。
1901年,J·摩尔根指导的法国考古队在伊朗埃兰古都苏萨遗址发掘时,发现了刻在石碑上的《汉谟拉比法典》。据考证,埃兰人入侵巴比伦时,将石碑作为战利品运回了苏萨,并磨刮了其中部分碑文,日后史学家根据其他泥板文字上的法典抄本片断,大体补上了磨损的部分。现在,该石碑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
《汉漠拉比法典》由三块黑色的玄武岩合成,高2.25米,顶部周长1.65的米,底部周长1.90米。法典是由楔形文字书刻,共3500行,282条,由序言、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内容广泛,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充分体现了奴隶主阶级的意志。《汉谟拉比法典》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两河流域文明发达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不仅对以后两河流域乃至古代希腊、罗马法典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还成为研究两河流域和西亚社会状况十分珍贵的资料。
城市与建筑古代两河流域是西亚商路的必经之地,优越的地理环境和发达的社会经济,使这一地区率先由城邦进化为城市。但由于战乱频繁,城市一再被毁。两河流域最著名的城市代表,是新巴比伦王国(前626—538年)第二位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投人巨大力量重建的千年古城巴比伦城。城市规模宏大,设施齐全,宫殿、庙宇无数,最著名的就是“空中花园”。
巴比伦城建有3道城墙,城墙分别厚为7米、7.8米、3.2米,城墙上能四匹马并行。主城墙长达74公里,内侧两道砖砌城墙略呈方形,方圆16公里,共有3000多座塔楼。城外挖有深沟,还有一套复杂的水利建筑工程,平时作灌溉交通用,战时可淹没城周围地区。
所谓的“巴比伦空中花园”,实际上是尼布甲尼撒二世为取悦他的米底宠妃而在土台上建造的假山花园。假山每边长120米,高25米,用石柱和石板一层层向上堆砌,直达高空。远远望去,像是空中花园,故名。假山共分上中下三层,每层都用大石柱支撑,层层盖有官室。为防止渗水,每层铺上浸透柏油的柳条垫,上面再铺两层石砖,还浇铸一层铅,然后在上面培上肥沃的土壤,种植奇花异草,并设有灌溉的水源和水管。
文化影响两河流域多变的格局、复杂的民族关系和地处西亚商路要冲的地理位置,不仅使这一地区成为人类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而且还使这一地区成为周边地区文化的集汇地和中转站。
古代埃及和古代印度的建筑艺术,明显受到两河流域的影响。古代埃及的早期建筑几乎全用石料,后期出现了砖,而砖的大小和形制与两河流域几乎完全一样,有些建筑的扶壁也像苏美尔的样式。晚于两河流域的古代印度城市文化,在很多方面与两河流域相似。
处于两河流域边缘的波斯(今伊朗),无论是城市建筑、机构,还是、文字、教育制度等,都深深地受到两河流域文化的影响。
两河流域的信仰,对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影响尤其巨大,《圣经》中的很多故事、神话传说和教义,大多源自于两河流域。
两河流域的文学、天文学、法律、数学以及商品观念等,对西方世界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这里应当指出的是,两河流域的文化在形成、发展和传播的过程中,一方面基于自身文化的特点,也吸收和借鉴了一些外来文化,这是不容置疑的。另一方面商人的商业联结和文化联结,起到了相互促进的作用。因此,早期的商人在商业活动中,客观上起到了文化交流的作用。

希腊文明受到什么古文化影响?而又影响后者??

希腊与两河流域的交往以亚历山大东征为界,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始于公元前约6500年;第二阶段始于亚历山大东征之后,双方进入了直接的交往。两河流域文明对希腊文化的影响主要反映在以下方面:(1)语言文字。(2)文学。(3)科学与占星术。(4)史学。(5)。(6)建筑艺术。
众所周知,辉煌灿烂的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摇篮。然而,在希腊文明的童年时期,它也曾经从邻近的世界文明发源地——近东,尤其是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吸收大量丰富的养料,从而形成自己卓尔不凡的独特文明,为西方文明的崛起奠定了基础。本文试就古代两河流域对希腊文化的影响作一简略分析。
纵观旧大陆的上古史,我们可以看到人类的早期文明主要产生于从地中海沿岸到黄河长江流域的广阔地域。上述地区基本上可分为近东—地中海、南亚和东亚三大区域,而南亚的东西两翼(恒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又分别与东亚和近东文明相联系。在近东文明区,两河流域和埃及是两大文明中心,尤其是两河流域,它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这里产生了世界最早的村落、城市和文字,因而对邻近地区产生了强大的幅射影响。而位于地中海东北角的希腊,其文化在许多方面与近东不同,但因其发源较晚和地理的邻近而受到近东、尤其是两河流域文化的长期熏陶。在地理上,希腊半岛的西岸较为平直,而东岸则曲折多港湾,从而有利于与近东的交往,雅典、科林斯等城邦均位于半岛的东岸并非偶然,面临爱琴海的小亚的希腊殖民地爱奥尼亚(尤其是米利都城)更成为希腊文化的中心之一。
希腊与近东文化交往的主要渠道是小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地区和塞浦路斯,上述地区本身即受到两河文化的强烈影响,[1]它们因此成为东西方文明的交汇地区,发展起自己融汇各方的独特文化,成为名符其实的“黄金海岸”。从交往的方式上看,则有移民、通商、战争、联姻、传教、旅行等等。以通商而言,近东古代国家的一大特点是商业的极端重要性,两河流域和腓尼基的古代文字均产生于商业会计的需要即可证明(而埃及文字和中国的甲骨文在起源上则与密切相关)。从文明的初创时期开始,两河居民已开始与阿富汗、中亚及叙利亚地区进行着长途贸易,并逐渐发展到克里特岛、塞浦路斯。另外,亚述国家早期也已在小亚建立起商业殖民点,拥有完善的组织网络。[2]而且,大批希腊人很早即从半岛来到西亚,或者定居做工,或者从军,如亚述军队中即有不少希腊人。到希腊化时期更在包括巴比伦在内的近东建立了大批希腊城市,巴比伦和底格里斯河的塞琉西亚成为亚历山大帝国和塞琉古王朝的首都。这一时期,包括王室成员在内的许多希腊人与当地人通婚(如塞琉古王朝的一位君王曾立巴比伦妇女为妃)。至于旅行,许多著名希腊学者像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色诺芬均曾到两河流域广泛游历,记载了当地的许多历史传闻和风土人情。
希腊与两河流域的交往以亚历山大东征为界,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始于公元前约6500年,当时来自西亚的居民大量迁移到爱琴海诸岛和希腊大陆,带来了发达的西亚农业文化。他们的住房仍保持其家乡习惯,以泥砖为材料,新旧更替,其基址逐渐堆积形成方丘(此类方丘也广泛分布于近东地区,阿拉伯语为“特尔”),克里特岛上克诺索斯的方丘遗址在青铜时代已达7米之高。此后,在本地区渐次形成了与近东极为相似的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当时希腊人曾经与近东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约公元前1200年以后,来自大陆的多立亚人大量向半岛移民,在部分吸收原有文明的基础上形成了以荷马史诗为标志的新的希腊文明。然而,新的希腊人长期闭关自守并从事“纯粹”的农业经济,直到几个世纪后才恢复与近东的交往。[3]如上所述,这一时期与两河流域的交往是间接的。在亚历山大东征之后,亚历山大帝国和塞琉古王朝的建立使双方进入了直接的交往。两河流域文明对希腊文化的影响主要反映在以下方面。
一、语言文字
两河流域在世界上最早产生文字,早期为图画文字,后发展为楔形文字,其字母为西亚、中亚许多语言所借用。希腊最早的文字为克里特岛和迈锡尼的线形文字,它是在两河古文字(苏美尔语和阿卡德语)的间接影响下产生的,但属于印欧语系的多立亚人的入侵使这一文字归于消失。在地中海的彼岸,正在酝酿着一场文字变革,受到埃及文字和两河文字影响的西奈和腓尼基产生了一种简便的字母体系,其中腓尼基的毕布勒字母包括22个辅音字符,它更适合商业活动的需要。约公元前1000年,希腊人借用腓尼基字母,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包含辅音和元音字母的字母表。希腊字母最初也如闪族字母一样,是从右到左书写(今天的阿拉伯语和希伯来语仍然如此),后来演变为从左到右,形成了“西方文明第一种伟大的语言”。[4]除了字母间接受楔形文字的影响以外,由于希腊人引进了两河流域的一些技术发明和生物物种,希腊语的单词也因此吸纳了若干楔形文字的单词。例如,锄头的希腊单词为marron,阿卡德语为marru;亚麻的希腊单词为chiton,阿卡德语为kitu;樱桃的希腊单词为kerasos,阿卡德语为karshu。[5]另外,希腊语的一些药名也源于阿卡德语。下面为一些作为药物使用的植物和矿物名的比较:[6]
中文 阿卡德文 希腊文 英文
角豆树 kharuba charrouba carob
藏红花 kurkanu Krokos crocus
欧莳萝 kamanu kuminon cummin
石膏 gassu gypsos gypsum
海索草 zupu hussopos hyssop
没药 murru murra myrrh
石脑油 naptu naphthos naphtha
二、文学
这一领域表现在文学的形式、素材和表现形式、风格三个方面。希腊早期古代文学作品包括史诗、谚语和格言,这些多与两河流域文学有渊源关系。例如,著名的荷马史诗《奥德塞》和《伊利亚特》分别描写了特洛伊战争中希腊英雄阿卡琉斯在特洛伊的战绩和俄底修斯还乡历险的故事,其中的情节显然受到了世界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的影响,而后者描写的是两河流域的传奇英雄吉尔伽美什的故事。美国学者罗伯特·格拉夫斯在《希腊神话》一书中指出了双方的相似,如希腊故事中提到衔有永生之草的蛇,这与吉尔伽美什最后找到的仙草为蛇偷走类似;猎户奥里安在到达日落之地后被巨蝎所刺而亡,而吉尔伽美什寻访先父时在天涯也遇到了一个蝎形人。[7]此外,阿卡琉斯的密友帕特洛克罗斯在战斗中阵亡,而吉尔伽美什的战友恩奇都也因获罪天神而死。而且,著名的希腊英雄赫拉克利斯也与吉尔伽美什有许多相似之处,如两人均为半人半神,战胜了许多鬼怪妖孽,连两人所立功绩的数目也均为12(据《吉尔伽美什历险记》)。非但如此,希腊与两河史诗甚至在装饰语、对偶、讲唱交替的方式等文学形式方面也存在着相似性。[8]最后,两部史诗反映了同样的时代气息。其一,天神的意志决定一切。无论是特洛伊战争的进程和胜负,还是吉尔伽美什的命运,都操诸天神之手。其二,强夺阿卡琉斯的女奴的希腊统帅阿加门农与早期身为乌鲁克统治者、为非作歹的吉尔伽美什相仿,二人均代表了国家形成时期权力日盛、独断专行的王,并受到史诗作者的抨击。其三,人类向自然界和神力挑战的精神。这表现在俄底修斯和赫拉克利斯的历险故事及吉尔伽美什不畏艰险、寻找永生仙草的历程上。两河史诗向希腊传播的途径可能是小亚,因为荷马史诗系以爱奥尼亚方言写成,而同在小亚的赫梯发现过阿卡德语、赫梯语和胡里特语三种文字的吉尔伽美什史诗版本。[9]
除了史诗,两河流域有世界上最早的寓言,它与著名的《伊索寓言》有一定联系,像“象与蚊虫”的故事即可能起源于两河。[10]
三、科学与占星术
两河流域的数学极为发达,它在世界上率先使用数字位值、十进位和六十进位制,其中六十进位制用于圆和时间的分割,计算简便。巴比伦人将一昼夜的时间分为6个区段,这(和埃及的时间分段法)也为希腊人所接受,诞生了24小时制。两河流域也产生了最早的阴历月和星期。在天文观测方面,巴比伦人积累了长期系统的观测资料,制定了黄道十二宫,它为希腊人全盘接受,一些象征各宫的神话形象也未变(如金牛宫的公牛、巨蟹宫的蟹、天蝎宫的蝎等)。[11]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曾运用巴比伦的天文观测结果和方法成功地预测了公元前585年的一次日食,当时吕底亚人正与米底人作战,备感震惊的双方立即停战言和。两河流域的天文仪器也为希腊人所引进,如阿那克西曼德曾将一个日晷带往斯巴达。在巴比伦广为流行的占星术也传入了希腊,尤其是在希腊化时代。所不同的是,巴比伦主要利用占星术来预测国王吉凶和国祚大事,而希腊人则光大了巴比伦占星术用于预言个人命运的一面。“迦勒底人”作为占星师的代名词因此在西方广为人知(迦勒底人是新巴比伦王朝的创立者)。在医学领域,如前所述,巴比伦的一些药名和药方为希腊人所采用,不过古埃及对希腊医学的影响要更大一些。
除了具体的科学领域外,两河科学对希腊的贡献还体现在科学的精神和方法上。法国学者让·波特罗指出,一般人很难想像巴比伦的占星术如何影响世俗的希腊天文学,而事实上巴比伦的占卜包含了丰富的科学精神。在迄今发现的大量两河文物中,约有3万件以楔形文字书写在泥版上的神谕,它们涉及到宇宙万物,显示出两河人百科全书式的广泛兴趣。其次,许多预兆是在经过大量的观察和总结作出的,例如羊肝的某些形状与历史事件的关系是在多次“验证”后得出的,因此占卜从最初的经验性观察发展到先验的可推理的知识。其三,对事物的抽象和科学的态度。这表现在一种强烈的系统化愿望上,像人的头和头发的形状的预兆就有66种,而且有时甚至作出完全虚构的预兆,如有7个胆的动物。因此,两河占卜的手段是科学的、先进的。[12]另外,大量的占卜“论文”拥有严密的体系,通过大量条件句和结论依次论及不同的内容,这是两河的医学、数学、辞典学、语法和法律(像著名的汉穆拉比法典)著述的共同体例。它充分证明了巴比伦人的科学精神,而这正是希腊人所借鉴的。

四、史学
两河流域在历史上留下了大量历史文献,其中有王室碑铭、通信、文件档案、条约、编年史等,并实行名年官制(以此官员的姓名命名年份),使人们得以大致了解历代君主的姓名、统治年代和主要“伟业”。其中,亚述帝国约自公元前1300年起即十分注意标明碑铭年份,并在其中记载了除土木建筑外的其他活动,主要是迄今为止的军事征战。到公元前1千纪,已形成了完备的编年史,此即著名的“亚述编年史”。它不限于堆积史料,而同时分析事件的动机,评判行动的过程,记载变革,总结地区史或民族的特征,以及地理、气候和战役的战略战术等不直接属于历史的内容。[13]在新巴比伦王国,同样形成了编年史,并延续至塞琉古王朝。上述传统对曾在两河流域广泛游历的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色诺芬等人均产生了影响。“史学之父”希罗多德所撰《历史》一书以专章记载希腊周边地区国家和民族如埃及、巴比伦、波斯和斯基泰人的地理、历史、民族、、经济、和风土人情等,并对这些国家的文明持赞赏的态度,指出希腊曾从东方国家借鉴了许多东西。在对希波战争的研究中,他表现出“从历史自身去解释历史”的倾向,而不是将历史归之于神意,这种人本思想开创了希腊、乃至西方史学的新时期。[14]更值得注意的是,塞琉古时期定居于巴比伦的希腊僧侣、史学家贝罗苏斯撰有《巴比伦史》一书(希腊文),该书叙述了两河流域的地理和自远古以来至亚历山大东征的漫长历史,直接宣称塞琉古帝国是两河传统和文明的继承人,从而论证了塞琉古家族的合法性。[15]

五、
希腊与两河有许多不同点,但双方也有诸多相似之处。它们基本处于同一发展阶段,为多神教,但有主神;神灵既保留了自然崇拜的残余,同时也是地方保护神,如雅典娜兼为雅典的保护神和智慧之神,而马尔杜克也身兼巴比伦的保护神和战神。除了这些总体上的雷同外,其共同点至少还有下述具体方面。第一,严整的神灵体系。希腊起源于迈锡尼时代,当时的体制是独裁的王权,这与近东如出一辙。人间的体制必然与天上的体制相呼应,希腊的万神殿由此表现为一个秩序井然、尊卑有别的严密体系。这与两河相同,后者也是一个由最高神(苏美尔时代为苍天神安努,巴比伦时期为马尔杜克)统领的严整体系。第二,神灵的性质。希腊以“神人同形同性”说而闻名,这既是多立亚人的入侵破坏迈锡尼的王国体系,而代以民主的城邦的结果,也是早期的特征之一。神具有人形,他们也有性别之分,有喜怒哀乐,恋爱偷情,妻小亲友,所不同的只是他们可以长生不老。然而两河(及埃及)也与此类似。例如,安努之妻为安吐姆,他们的儿子为风暴之神恩里尔,后者也成为“众神之父”,许多神灵均为其后嗣,而诸神及神人间的爱情也是常见的(如爱神伊什塔尔与冥王塔尔木兹的故事和伊什塔尔对吉尔伽美什的钟情)。另外,两国的神话中均存在半人半兽的仙妖和动物化的神灵。第三,一些神灵的地位。希腊爱神阿尔芙洛迪亦是金星之神,而爱神伊什塔尔也是金星之神及和平与战争之神,为近东的许多民族、包括小亚的赫梯人和胡里特人所尊崇;宙斯是希腊的火星之神,而身为众神之王的马尔杜克也是火星之神。第四,一些神话故事的类似。除了前述史诗细节的接近外,希腊的洪水故事也与苏美尔的洪水故事相仿。
两国的创世故事也颇多相似之处。希腊神灵分提坦神系和宙斯神系,分别源自迈锡尼时期和多利亚时期,因而创世故事描述了宙斯神系战胜提坦神系的经过。代表原始混沌的提坦诸神败于宙斯之手,被关进了地下深渊,世界恢复了光明。这是地母神该亚与苍天神乌拉诺斯分离后的再次创世,而宙斯与堤丰的战斗则是战胜提坦之后的又一次创世,由此巩固了以宙斯为首的天神体系。这也揭示出万物循环的观念。西方学者F.M.康福德指出上述神话与巴比伦的马尔杜克战胜提尔马特故事的类似。马尔杜克被宣布为众神之王(这表明巴比伦成为两河统一王国的首都),他将同样代表混沌的海神提尔马特一斩为二,分别变为大地和海洋,世界由此诞生。考古学家发现的载有神谱的公元前14世纪的腓尼基泥版和赫梯文献均有类似的内容,从而验证了康福德假说的正确,并解释了希腊的赫西奥德神谱中的一些似乎文不对题或无法理解的细节,以及两河创世神话向希腊传播的渠道和时间。[16]在希腊化时期,两河流域成为包括波斯在内的东方向希腊传播的渠道,为希腊与东方的合流奠定了基础,预示着一神教在地中海世界的兴起。
六、建筑艺术
希腊与两河流域的地理气候及物产相差较大,如两河流域缺乏石料和木材,而希腊则在这两方面相当富裕,加上两国文化的差异,势必影响到双方的建筑风格。但希腊建筑在个别方面仍然受到两河建筑的熏染。例如,有学者认为作为希腊建筑象征的爱奥尼亚圆柱最初起源于两河原始文字时期的艺术象征,即一束扎起的芦苇,其顶端因捆扎而向侧翼成卷曲状,这发展为爱奥尼亚圆柱顶端两侧的涡旋形装饰。上述捆扎的芦苇在今天伊拉克南部沼泽地居住的阿拉伯人中仍可见到。[17]
其实,两河流域对希腊的影响不限于上述方面。例如,希腊人在衡制方面即使用两河人的单位米那和塔兰特,1塔兰特等于60米那。在上,希腊化时期的亚历山大大帝和塞琉古王朝君主均采用了东方的君权神授理论和专制体制,亚历山大的封号中并有“巴比伦之王”的头衔(巴比伦也是亚历山大帝国的首都)。当然,希腊文明在许多方面同时也受到近东其他文明如埃及的影响,但相比之下两河流域的影响更大一些。可以说,正是在吸收两河流域和埃及等东方古老灿烂文明的丰富营养的基础上,希腊文明才能更加完善,最终青出于蓝,为后日的西方文明奠定雄厚的根基。让·波特罗指出:“我们文化的所有方面大体上均是由发端于(公元前)4千纪、繁荣于3千纪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形成的。这一文明或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它无愧于这一称号。在其整个生存期间,它向周边地区幅射,使其邻国激发灵感而丰富自身:以色列直接受其影响,模仿其闪族同伴并与后者共事;希腊人则是通过赫梯人和小亚的前希腊人(即迈锡尼人和克里特人)而间接受其影响。”[18]总之,两河流域文明对希腊文化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希腊文化和同受两河影响的犹太文化则构成西方文明之源。
向希腊的文化传播不但极大地丰富了欧洲文明,而且使两河文明的不朽遗产得以永世长存,惠及世人。一种流行观点认为,世界诸古老文明中唯有中国文明从古至今、生生不息,而其他文明如两河流域、埃及、印度(哈拉巴文化)、希腊、罗马文明均如过眼烟云,辉煌不再。笔者以为,上述看法似乎失之偏颇。在欧亚大陆的大部分地区,文明的发展特点是规模较小、民族众多、经常性的民族迁徙以及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频繁激烈冲突,因此古老文明经常与其他民族碰撞,由于缺乏回旋的空间、庞大的人力储备以及气候的变化[19]等原因,它们不免于灭亡的命运。但是,古老的文明通过民族混血、上的传播和改宗、文化影响等途径而使入侵者接受自己的文化,或形成一种融合的文化。另外,通过对周边民族的影响也能间接保留古老文明的遗产,两河流域对希腊的影响即为一例。因此,上述古老文明虽然在形式上灭亡了,而其丰富的文化遗产仍然通过种种方式保留了下来,从各个方面深刻地影响了该地区的文明。例如,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均大量继承了两河流域、埃及、叙利亚和希腊等古老文明的遗产,伊拉克南部沼泽阿拉伯人的住房样式与几千年前的苏美尔人几乎没有什么两样。而且,正是在这种文明的激烈冲突、碰撞中,各个民族的发展加快了,许多古老的文明均兴起于该地区就很能说明问题。
至于中国,固然我们保留了祖宗的方块字和许多其他文化遗产,但中华民族本身即发源于多种文化(包括东夷文化和楚文化),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也融合了许多周边民族并吸收了他们乃至遥远的印度、中亚、西亚和欧洲丰富的文化,来自印度的佛教在华夏广为传播并对中国的哲学和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而且,文明的延续当然值得骄傲,但也意味着沉重的包袱,这一点我们已经深有体会了。总之,文明的延续与中断只能是相对的,“变”才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永恒法则。

有关古代两河流域文化和古埃及文化 它们之间有哪些联系与区别呢?_百 ...

答案
:一、自然环境——两河流域东接西伊朗山脉,西与叙利亚草原和阿拉伯沙漠接壤,北靠尼亚高原,南邻波斯湾,自古兵家必争之地。两河下游冲积平原干旱少雨,充沛的两河水是灌溉农业唯一的生机,灌溉是当地的经济生活的命脉。埃及处在西亚大陆交界地区,终年少雨而干旱,适于人类生活的地区只有尼罗河沿岸和下游三角洲地带。尼罗河是一条狭长条带状的通道,其间没有破碎的地理单元,为交通和行洪提供畅通的孔道,人们在这条狭长的流域范围内依赖尼罗河定期泛滥而生存。由此可见,虽然两者都是灌溉农业,但由于地形环境的不同让埃及更容易形成统一集权体制,相对安全的位置环境不会像两河流域那样经常受到外族侵扰。二、形态——两河流域在最初国家形成中,出现了十二个城邦国家,直到公元前六世纪新巴比伦被波斯帝国吞灭才结束,两河流域政权更替不断,异族入侵严重。在亚述帝国时期,南部的加底特人入侵,重新建立了巴比伦王国。复杂的环境让统一的格局不停地改变,同时王权受到各种制约,因此没有君神一体的特征。埃及的状况不同于两河流域,埃及周围的地理坏境险峻复杂,形成了一个保护带,使埃及较少受到外族的入侵。同时,当地发展农业生产、建立水利设施的需要,要求有相对集中的统治,这为埃及形成君神一体的法老集权统治提供了基础和条件。三、经济形态——两河流域和古埃及文明在沿河地区发展农业,受河水定期泛滥影响;以麦子为主要农作物,都饲养牛羊等牲畜。但不同的是两河流域的商业始终比较发达,因为它多变的状况使它始终难以建立强有力的专制王权,因此民众拥有较多的自由,这十分利于商业的发展。在尼布甲尼撒时期,商品货币关系十分发达,出现一些著名的工商业中心城市。相反,古埃及由于状况相对比较稳定,王室力量强大,外患较少,统治者能够倾其主要力量,来加强对国民的控制,所以,农业始终是最主要的社会经济基础。
其次,我们再来看其他几个不同的地方,信仰上两河流域基本上是多神教,埃及是以一神教为特色。古埃及人特别关心来世,人们千方百计防止死者遗体消失,以木乃伊为代表。两河流域人们则似乎从未有过灵魂不朽之说,他们虽然也祈祷神灵,但求的是现世的福祉而非求永生和来时的享乐。法律上巴比伦人给人类最宝贵的文化遗产就是汉莫拉比法典,这一法典制定于古巴比伦国王汉莫拉比统治时期,是世界上第一步成文法典。而古埃及的法律观念上,法老就是最终裁决者。在文字方面,苏美尔人则创造了著名的楔形文字,它起源于象形字,后演变成音节符号和音素符号的集合体。埃及人创造了独特的象形文字,一般由表意符号、表音符号和字母符号三部分组成,这种文字虽有字母,但没有发展为字母文字。古埃及文学丰富多样,有神话、童话、诗歌、格言、教谕、传记等,尤其是短篇小说。苏美尔的文学作品中最具分量的《吉尔伽美什史诗》,这是屹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此外,还有一些情歌、圣颂诗等。古埃及的建筑与雕刻与方面追求来世不无关系,建筑主要是金字塔和神庙。苏美尔人的雕刻艺术长于金属工艺和宝石雕刻,这类工艺品可谓维妙维肖,极富想像力。巴比伦的建筑也继承了苏美尔的一些特点,著名的有巴比伦城,巴别通天塔和空中花园。
最后我们来看看数学天文学,两河流域的人们把一年分为三百六十五天,辅以四季的变化,创造了“太阴历”,数学上的六十进位法和十二进位法就都是从这一基础上引申出来的。埃及他们发明了计数法和几何法。在天文学领域,他们发明了“太阳历”,现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究其渊源,正来源于此。此外,埃及在医学方面也有巨大的成就。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