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天干地支表

十二天干,十二地支是什么?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
十天干:甲(jiǎ)、乙( 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
天干与五行、方位的关系:
甲为栋梁之木,东方。乙为花果之木,东方。丙为太阳之火,南方。丁为灯烛之火,南方。
戊为城墙之土,中方。己为田园之土,中方。庚为斧钺之金,西方。辛为首饰之金,西方。
壬为江河之水,北方。癸为雨露之水,北方。
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其中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此以奇偶分阴阳。寅、卯、辰、巳、午、未为阳支,申、酉、戌、亥、子、丑为阴支。此以四季分阴阳,春夏为阳,秋冬为阴。
十二支与五行的关系:
寅卯属木,寅为阳木,卯为阴木。巳午属火,午为阳火,巳为阴火。申酉属金,申为阳金,酉为阴金。子亥属水,子为阳水,亥为阴水。辰戌丑未属土,辰戌为阳土,丑未为阴土。未戌为干土,丑辰为湿土。干土者其中藏火,湿土者其中藏水。
十二支与四时方位的关系:
寅卯东方木,已午南方火,申酉西方金,亥子北方水,辰戌丑未四季土。
十二支月建:
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四月建巳,五月建午,六月建未,七月建申,八月建酉,九月建戌,十月建亥,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
十二支配十二时辰:
23-1 点为子时, 1-3 点为丑时, 3-5 点为寅时, 5-7 点为卯时, 7-9 点为辰时, 9-11 点为巳时, 11-13 点为午时, 13-15 点为未时, 15-17 点为申时, 17-19 点为酉时, 19-21 点为戌时, 21-23 点为亥时。
十二支配生肖: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十二支配人体:
十二支配身体:子为耳,丑为胞肚,寅为手,卯为指,辰为肩、胸,巳为面、咽齿,午为眼,未为脊梁,申为经络,酉为精血,戌为命门、腿足,亥为头。
十二支配脏腑:寅为胆,卯为肝,巳为心,午为小肠,辰戌为胃,丑未为脾,申为大肠,酉为肺,亥为肾、心包,子为膀胱、三焦。
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这六十个基本单位依次是:
1. 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到了61,又从甲子开始算起,就是这样周而复始的。所以。60年为一个周期!

十天干的先后顺序排列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唐朝年号的历年干支纪年对照

618至907年历年干支纪年对照: 高祖李渊,义宁二年五月废隋恭帝,自立为帝,国号大唐,建元武德。武德九年八月禅位李世民。贞观九年五月崩于垂拱前殿,年七十一,在位九年。上元元年,改谥神尧皇帝。天宝八载,谥神尧大圣皇帝;十三载,增谥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公元干支大唐梁萧梁郑楚夏燕许618戊寅武德元年永隆二年鸣凤二年太平三年五凤元年始兴元年天寿元年619己卯武德二年永隆三年鸣凤三年开明元年太平四年五凤二年始兴二年天寿二年620庚辰武德三年永隆四年鸣凤四年开明二年太平五年五凤三年始兴三年621辛巳武德四年永隆五年鸣凤五年开明三年太平六年五凤四年始兴四年622壬午武德五年永隆六年太平七年始兴五年623癸未武德六年永隆七年始兴六年624甲申武德七年永隆八年始兴七年625乙酉武德八年永隆九年626丙戌武德九年永隆十年注:
1、许,宇文化及所建。武德元年(618年)九月自立为帝,建元天寿。武德二年(619年)闰二月被窦建德击败擒杀。《资治通鉴》载:武德元年九月,化及自知必败,叹曰:“人生固当死,岂不一日为帝乎!”于是鸩杀秦王浩,即皇帝位于魏县,国号许,改元天寿,署置百官。
2、夏,窦建德所建。大业十三年(617年)正月自称长乐王,建元丁丑。后改成夏王。武德四年(621年)五月为李世民所俘杀。
3、郑,王世充所建。武德二年(619年)四月废杨侗,自立为帝,国号郑,建元开明。武德四年(621年)五月为唐所灭。
4、萧梁,南朝梁宗室后裔萧铣所建。大业十三年(617年)十月反隋自称梁王,建元鸣凤。次年称帝。武德四年(621年)十月与唐战败投降,被杀。
5、楚,林士弘所建。大业十二年(616年)十二月壬辰自立为楚帝,建元太平。武德五年(622年)十月为唐所灭。
6、燕,高开道所建。武德元年(618年)十二月自称燕王,年号始兴。后降唐。寻复叛,屡犯幽州。武德七年(624年)二月其将张金树反,高开道自度不免,遂。
7、梁,梁师都所建。大业十三年(617年)三月即皇帝位,国号梁,建元永隆。贞观二年(628年,永隆十二年)为唐所灭。 高宗李治,太宗第九子。贞观二十三年六月继位,次年改元永徽。高宗在位期间频繁改元,凡14个年号。永徽六年后改元显庆,显庆六年三月改元龙朔,龙朔三年后改元麟德,麟德二年后改元乾封,乾封三年二月改元总章,总章三年三月改元咸亨,咸亨五年八月改元上元,上元三年十一月改元仪凤,仪凤四年六月改元调露,调露二年八月改元永隆,永隆二年九月改元开耀,开耀二年二月改元永淳,永淳二年十二月丁巳改元弘道,弘道元年十二月丁巳夕,崩于贞观殿,年五十六,在位三十四年。谥曰天皇大帝。天宝八载,改谥天皇大圣皇帝;十三载,增谥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纪年永徽元年永徽二年永徽三年永徽四年永徽五年永徽六年显庆元年显庆二年公元650651652653654655656657干支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纪年显庆三年显庆四年显庆五年显庆六年
龙朔元年 龙朔二年龙朔三年麟德元年麟德二年公元658659660661662663664665干支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甲子乙丑纪年乾封元年乾封二年乾封三年
总章元年 总章二年总章三年
咸亨元年 咸亨二年咸亨三年咸亨四年公元666667668669670671672673干支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纪年咸亨五年
上元元年 上元二年上元三年
仪凤元年 仪凤二年仪凤三年仪凤四年
调露元年 调露二年
永隆元年 永隆二年
开耀元年 公元674675676677678679680681干支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纪年开耀二年
永淳元年 永淳二年
弘道元年 公元682683干支壬午癸未 则天顺圣皇后武瞾,天授元年(690年)九月即皇帝位,改国号为大周。武则天在位期间频繁更改年号。天授三年(692年)四月改元如意,如意元年(692年)九月改元长寿,长寿三年(694年)五月改元延载,次年(695年)正月改元证圣,证圣元年(695年)九月改元天册万岁,天册万岁元年(695年)十二月改元万岁登封,万岁登封二年(696年)三月改元万岁通天,万岁通天二年(697年)九月改元神功,次年(698年)正月改元圣历,圣历三年(700年)五月改元久视,久视二年正月(701年)改元大足,大足元年(701年)十月改元长安,长安四年(704年)后改元神龙。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张柬之等发动政变,中宗复位。同年十一月崩。年八十二,在位十五年。神龙本为武则天年号,中宗沿用不改。史家记载武则天神龙元年事时作长安五年 。 纪年光宅元年 垂拱元年垂拱二年垂拱三年垂拱四年永昌元年
载初 元年 载初二年 公元684685686687688689690干支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纪年天授元年天授二年天授三年
如意元年
长寿元年 长寿二年长寿三年
延载元年 证圣元年
天册万岁元年
万岁登封元年 万岁登封二年
万岁通天元年 万岁通天二年
神功元年 公元690691692693694695696697干支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纪年圣历元年圣历二年圣历三年
久视元年 久视二年
大足元年
长安元年 长安二年长安三年长安四年公元698699700701702703704干支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 中宗李显,高宗第七子。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甲子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嗣圣。嗣圣元年(684年)正月被废为庐陵王。二月睿宗立,改元文明。武则天圣历二年(699年)复为皇太子。
神龙元年(705年)张柬之等发动政变,武则天退位,中宗复位。二月甲寅,复大唐国号。神龙三年(707年)九月改元景龙。景龙四年(710年)六月壬午崩,年五十五,在位六年。谥曰孝和皇帝。天宝十三载,加谥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 。 纪年嗣圣元年(睿宗、武则天在位)公元684干支甲申纪年神龙元年神龙二年神龙三年/景龙元年景龙二年景龙三年景龙四年公元705706707708709710干支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 睿宗李旦,高宗第八子,中宗弟。嗣圣元年(684年)二月为武后所立,改元文明。文明元年八月武后废文明年号,以自己名义改元光宅。次年(685年)改元垂拱,垂拱四年(688年)后改元永昌。永昌元年(689年)十一月改元为载初元年正月,用子正。载初二年(690年)九月武后废睿宗帝位,称帝,改国号为周。光宅、垂拱、永昌、载初年间,睿宗未废,但武后实际操控朝政,史家一般将此四年号视做武则天的年号。
景龙四年(710年)六月,韦后弑中宗,立温王李重茂为帝,改元唐隆。七月李隆基等发动政变(唐隆政变),睿宗再即皇帝位,复李重茂为温王,改元景云。景云三年(712年)正月己丑,改元太极。太极元年五月辛巳,改元延和。延和元年八月庚子,禅位太子李隆基,是为玄宗。甲辰,玄宗改元曰先天。开元四年六月,崩于百福殿,年五十五,谥曰大圣真皇帝。天宝十三载,增谥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 。 纪年文明元年(武则天、中宗在位)公元684干支甲申纪年景云元年景云二年景云三年/太极元年/延和元年公元710711712干支庚戌辛亥壬子 肃宗李亨,玄宗第三子。天宝十五载(756年)七月即位于灵武,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改元至德。至德三载二月改元乾元。乾元元年(758)二月复“载”为“年”。乾元三年闰四月改元上元。上元二年(761年)九月二十一日去年号,但称元年,以建子月(十一月)为岁首。元年建巳月甲寅(762年四月初五),玄宗崩。乙丑(四月十五日),皇太子李豫监国,复以正月为岁首,改元宝应。宝应元年四月十六日,肃宗崩,年五十二,在位七年。谥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四月二十日,代宗即位,沿用宝应年号 。 纪年至德元载至德二载至德三载
乾元元年 乾元二年乾元三年
上元元年 上元二年元年
宝应元年 公元756757758759760761762干支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 代宗李豫,肃宗长子。宝应元年(762年)四月二十日即皇帝位。宝应二年(763年)三月改元广德,广德二年(764年)后改元永泰,永泰二年(766年)十一月改元大历,大历十四年(779年)五月辛酉崩于紫宸内殿,年五十三,在位十八年。谥睿文孝武皇帝。 纪年宝应元年宝应二年
广德元年 广德二年永泰元年永泰二年
大历元年 大历二年大历三年大历四年大历五年公元762763764765766767768769770干支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大历六年七年八年九年十年十一年十二年十三年十四年公元771772773774775776777778779干支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 顺宗李诵,德宗长子。贞元二十一年正月丙申,顺宗继位,沿用贞元不改。贞元二十一年八月庚子,顺宗被迫禅位太子,次日,下诏改元,改贞元二十一年为永贞元年。元和元年(806年)正月崩于咸宁殿,年四十六,在位八月。谥曰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大中三年,增谥至德弘道大圣大安孝皇帝。
永贞元年,乙酉年,805年八月—十二月。 僖宗李儇,懿宗第五子。咸通十四年(873年)七月即皇帝位,十五年(874年)十一月改元乾符,乾符六年(879年)后改元广明,广明二年(881年)七月改元中和,中和五年(885年)三月光启,光启四年(888年)二月改元文德,文德元年(888年)三月癸卯崩于武德殿,年二十七。在位十五年,谥曰惠圣恭定孝皇帝。 纪年咸通十五年
乾符元年 乾符二年乾符三年乾符四年乾符五年乾符六年广明元年广明二年
中和元年 公元874875876877878879880881干支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纪年中和二年中和三年中和四年中和五年
光启元年 光启二年光启三年光启四年
文德元年 公元882883884885886887888干支壬寅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申 昭宗李晔,懿宗第七子。文德元年(888年)三月即皇帝位,次年改元龙纪(889年)。逾年再改元曰大顺(890年),大顺二年(891年)后改元景福,景福二年(893年)后改元乾宁,乾宁五年(898年)八月改元光化,光化四年(901年)四月改元天复,天复四年(904年)闰四月改元天祐,天祐元年(904年)八月壬寅崩,年三十八,在位十七年。谥曰圣穆景文孝皇帝。哀帝即位,沿用天祐至四年。 纪年龙纪元年大顺元年大顺二年景福元年景福二年乾宁元年乾宁二年乾宁三年公元889890891892893894895896干支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纪年乾宁四年乾宁五年
光化元年 光化二年光化三年光化四年
天复元年 天复二年天复三年天复四年
天祐元年 公元897898899900901902903904干支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甲子 以年号称呼的唐朝历史事件:
武德之治、贞观之治(贞观盛世)、贞观遗风、永徽之治、龙朔科案、神龙政变、景龙政变、唐隆政变、开元盛世(开元之治)、天宝战争、天宝之乱(安史之乱)、贞元之盟、永贞革新、永贞内禅、元和中兴、长庆会盟、会昌中兴、会昌灭佛(会昌毁佛、会昌法难)、大中之治(大中暂治)、乾宁越州之战、 渤海国(698年—926年),始于698年靺鞨族大祚荣在敖东城(今吉林敦化西南)建立震国。731年迁都上京龙泉府(今黑龙江宁安西南东京城),改称渤海国。926年为契丹所灭。渤海国自武王大武艺时始建年号仁安,大彝震咸和二十七年(857年)之后,渤海国尚有大虔晃、大玄锡等王,不详世次,年号均无考 。 君主年号时长干支起止大唐纪年高王大祚荣——22年戊戌698——719武周圣历元年——唐玄宗开元七年武王大武艺仁安18年庚申720——737唐玄宗开元八年——开元二十五年文王大钦茂大兴57年戊寅738——794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唐德宗贞元十年成王大华玙中兴01年甲戌794唐德宗贞元十年康王大嵩璘正历15年乙亥795——809唐德宗贞元十一年——唐宪宗元和四年定王大元瑜永德03年庚寅810——812唐宪宗元和五年——元和七年僖王大言义朱雀05年癸巳813——817唐宪宗元和八年——元和十二年简王大明忠太始01年戊戌818唐宪宗元和十三年宣王大仁秀建兴12年己亥819——830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唐文宗大和四年?王大彝震咸和27年辛亥831——857唐文宗大和五年——唐宣宗大中十一年?王大虔晃?14年戊寅858——871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唐懿宗咸通十二年?王大玄锡?23年壬辰872——894唐懿宗咸通十三年——唐昭宗乾宁元年?王大玮瑎?12年乙卯895——906唐昭宗乾宁二年——唐哀帝天祐三年?王大諲撰?20年丁卯907——926唐哀帝天祐四年——后唐明宗天成元年注:
1、渤海废王大元义(794年)在位时间较短且未建年号,不列入。
2、据渤海《贞惠公主墓志》,大钦茂于公元774年曾改元宝历,其卒年又书“大兴五十六年”,说明大钦茂晚年不用宝历年号仍用大兴,此宝历非唐敬宗年号,具体使用时长未知,或言八年。 南诏立国始于738年皮逻阁统一六诏,受唐玄宗册封为云南王。878年,隆舜改国号为大封民。902年,汉臣郑买嗣杀舜化贞及南诏宗族,建立大长和国,南诏灭亡。
南诏历代国王及年号一览: 君主年号时长干支公元起止大唐纪元细奴罗——26年己酉649——674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唐高宗咸亨五年逻盛炎——38年甲戌674——712唐高宗上元元年——唐睿宗延和元年盛逻皮——16年壬子712——728唐玄宗先天元年——开元十六年皮逻阁——20年戊辰728——748唐玄宗开元十七年——天宝七年阁罗凤——04年戊子748——751唐玄宗天宝七年——天宝十年赞普钟17年壬辰752——768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唐代宗大历三年长寿11年己酉769——779唐代宗大历四年——大历十四年异牟寻见龙04年庚申780——783唐德宗建中元年——建中四年上元?甲子784——?唐德宗兴元元年——?元封???——808?——唐宪宗元和三年寻阁劝应道01年己丑809唐宪宗元和四年劝龙晟龙兴07年庚寅810——816唐宪宗元和五年——元和十一年劝利晟全义04年丙申816——819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元和十四年大丰04年庚子820——823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唐穆宗长庆三年劝丰祐保和16年甲辰824——839唐穆宗长庆四年——唐文宗开成四年天启20年庚申840——859唐文宗开成五年——唐宣宗大中十三年世隆建极?庚辰860——?唐懿宗咸通元年——?法尧???——877?——唐僖宗乾符四年大封民
878年,世隆之子隆舜改国号为大封民。902年,汉臣郑买嗣杀舜化贞及南诏宗族,建立大长和国,南诏灭亡。 君主年号时长干支公元起止大唐纪元隆舜贞明?戊戌878——?唐僖宗乾符五年——?承智????大同???——888?——唐僖宗文德元年嵯耶09年己酉889——897唐昭宗龙纪元年——乾宁四年舜化贞中兴06年丁巳897——902唐昭宗乾宁四年——天复二年

干支纪年法怎么计算

公元前的算法:

年干=8-N(N_8)或8-N+10(N_8),N=年号/10的余数=年号个位数。

年支=10-N(N_10)或10-N+12(N_10),N=年号/12的余数。

公元后的算法:

年干=N-3(N_3)或N-3+10(N≤3),N=年号/10的余数=年号个位数。

年支=N-3(N_3)或N-3+12(N≤3),N=年号/12的余数。

根据是公元元年是辛酉年,辛8酉10,干的周期为10支的周期为12。天干按甲到癸的顺序为1~10,地支的顺序按子到亥的顺序为1~12。

扩展资料

新中国成立后,农历仍用干支纪年。各级重要的报纸、各种历书和众多的年历画,也都将干支纪年作为纪年辅助手段。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国内所有日报,其农历日期的干支纪年均在正月初一才得已变更。

而国内唯一研究和编修历法的单位——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其上的公农历查询,以及出版的所有天文历书和年历,干支纪年和生肖纪年岁首均始于正月初一。现代所有出版的纸质版日历,干支纪年也是在农历正月初一变更。

当代的春节的活动更直观的显示生肖年依据农历正月初一起算的规则。如历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均在正月初一零时举行倒数仪式,表达对新的生肖年的祝福。而2014年春节期间,国家领导人向全国各族人民和全球华人拜年,也会强调是农历马年。

终上所述,中国传统历法中采用“正月朔”,即农历正月初一作为生肖年的起点,这大量可见于历代正史和历书,以及现代的报纸和纸质版日历中。

解放以后,历法的编修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负责,其出版的所有历书,干支纪年的起讫点也表示为正月初一在公历的日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干支纪年法



天干地支万年历查询表,万年历60甲子查询表

提起天干地支万年历查询表,大家都知道,有人问万年历60甲子查询表,另外,还有人想问天干地支 查询,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月干支的计算方法,月干支查询表!,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万年历60甲子查询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天干地支万年历查询表

1、万年历60甲子查询表

戊子月星期日

农历十一月二十八算命专用万年历天干地支。

2、天干地支 查询

把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依次定义为数字4甲5乙6丙7丁8戊9己0庚1辛2壬3癸

把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地支日期计算器。

也依次定义为数字4子5丑6寅7卯8辰9巳10午11未0申1酉2戌3亥每日天干地支表。

天干就不用计算了,年份末位数字即是对应的天干。比如年,年份末位数字是0可得出天干是“庚”年,年份末位数字是1可得出天干是“辛”天干地支日历查询。

再来说一下地支,年份除以12看余数就行了。比如/12余数是6,可得地支是“寅”,/12余数是3可得地支是“亥”这样就可以算出年是农历辛亥年,而今年年是农历庚寅年,对吧?!

这样无论什么年份用上述算法均可1分钟内口算出准确的天干地支!

3、月干支的计算方法,月干支查询表!

1、月干序=(所求年尾数+2)*2+月(份取尾数)。

2、月支序=月份+2(大于12的时候同样减去12)。

例如:年5月份的干支,月干序=(5+2)*2+5=19取尾数9,则干序是壬。月支序=5+2=7则是午,则年5月份的干支是壬午。万年历查天干地支对照表。

月干支口诀

甲已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丙辛之岁寻庚起,

丁壬壬寅顺行流,更有戊癸何方觅,甲寅之上好追求。

月干支的计算方法,月干支查询表!

月干是什么意思?代表谁?

月地支节气时间段中气近似农历月份近似阳历月份甲或己年乙或庚年丙或辛年丁或壬年戊或癸年

寅月立春—惊蛰雨水正月2月丙寅月戊寅月庚寅月壬寅月甲寅月

卯月惊蛰—清明春分二月3月丁卯月己卯月辛卯月癸卯月乙卯月天干地支万年历表。万年历查询。

辰月清明—立夏谷雨三月4月戊辰月庚辰月壬辰月甲辰月丙辰月**天干地支日历表。

巳月立夏—芒种小满四月5月己巳月辛巳月癸巳月乙巳月丁巳月

午月芒种—小暑夏至五月6月庚午月壬午月甲午月丙午月戊午月

未月小暑—立秋大暑六月7月辛未月癸未月乙未月丁未月己未月万年历出生日干支查询。

申月立秋—白露处暑七月8月壬申月甲申月丙申月戊申月庚申月

酉月白露—寒露秋分八月9月癸酉月乙酉月丁酉月己酉月辛酉月农历年月日如何转换天干地支。

戌月寒露—立冬霜降九月10月甲戌月丙戌月戊戌月庚戌月壬戌月

亥月立冬—大雪小雪十月11月乙亥月丁亥月己亥月辛亥月癸亥月免费查日主天干。

子月大雪—小寒冬至十一月12月丙子月戊子月庚子月壬子月甲子月干支纪年法转换器。

丑月小寒—立春大寒十二月1月丁丑月己丑月辛丑月癸丑月乙丑月天干地支万年历。

以上就是我整理的关于月干支的计算方法、月干支查询表相关内容,月干支想要计算出来还是很简单的。

看八字命格可点击:

八字排盘

更多相关内容推荐:出生日期天干地支查询。

年干为劫财看如何?有兄姐吗?

年干为正官是什么意思?命运如何?天干地支万年历对照表。

年干为偏印是什么意思?祖业如何?

更多相关测试日期天干地支对照表。

以上就是与万年历60甲子查询表相关内容,是关于万年历60甲子查询表的分享。看完天干地支万年历查询表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十甲子年份对照表

1.根据“六十年甲子(干支表)”的公元年对应进行向上或朝下地反推。如:《辛亥革命》的辛亥年是1911年(48号干支),《戊戌变法》的戊戌年为35号干支,比辛亥年早13年,则“1911-13=1898”故《戊戌变法》是1898年。
2.应用公元年进行计算。应用公元年的某一年,除以60(指六十年甲子),余数小于60,再用余数减去3(干支纪年是从公元4年开始使用的),便知。如2002年:2002÷60,余数为22,再22-3,得数是19,查六十年甲子(干支表)19号干支,得知是壬午年。
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十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十二支,把干、支顺序配合。如甲子、乙丑等,经过六十年又回到甲子。周而复始,循环不已。我国农历现仍沿用干支纪年。
干支纪年萌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后期。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有人认为中国在汉武帝以前用干支纪年。可是,这就是太岁纪年,用太岁所在纪年,干支表示十二辰(把黄道附一周天分为十二等分)。木星11.862年绕天一周,所以太岁约86年多走过一辰,这叫做“超辰”。在颛顼历上,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是太岁在丙子,太初历用超辰法改变为丁丑。汉成帝末年,由刘歆重新编订的三统历又把太初元年改变为丙子,把太始二年(前95年)从乙酉改变为丙戌。还东汉的历学者没用超辰法。所以太岁纪年和干支纪年从太始二年表面一样。
六十年甲子(干支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己 壬午 癸未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