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命的说我的孩子是讨债鬼

快认清你的孩子是不是个讨债鬼

快认清你的孩子是不是个讨债鬼?
当生了一个孩子,是来败坏家财,甚至让一个家分崩离析,倾家荡产,习俗的说法,会说这种人生来就是要来讨债的。也有些地方年幼的儿童死了就会被称作“讨债鬼”,意指父母欠了前世他人的债,他人投胎于此,以早夭为讨债手段。究其根源,我们可以从中找到佛教里因果报应的影子。
先来看个故事,《聊斋志异》新城王大司马家有个账房先生,虽然一辈子没做过官,可在大司马府管钱粮,几年下来也是家底殷实。一天做了一个怪梦,梦见一个人走来,说道:“你欠我四十千钱(相当于四十两银子),快还我!”帐房先生一愣,还没来得及回答,那讨债的就径直进了家门。醒来之后,老婆生了儿子。帐房先生恍然大悟,知道儿子就是那个讨债鬼,但也是前世夙缘,无可奈何。于是,他就拿出四十千钱,另外放在一个地方,只要是给儿子吃饭抓药买衣服等等的所有花费,都从那里取用。等儿子三四岁时,再去查看余钱,就只剩下七百钱了。恰巧,奶妈抱着儿子过来,跟帐房先生调笑嬉闹,帐房先生开玩笑似地说道:“儿子,你那四十千快花光了,我看你怎么办啊?”话音刚落,儿子脸色突变,脖子一歪大眼圆睁,已然气绝。随后,用剩下的钱给儿子安葬妥当,连一文钱都没剩下。
旧时常有年迈而无子的,求教于高僧,高僧笑道:“你不欠人钱,别人也不欠你钱,哪儿会有儿子?”看来,生个好儿子就是来报恩的,生个顽劣不孝子可就是讨债的了。生者勿喜,死者勿悲啊!
看完后很感概吧,那么,你见过身边的那些被称为“讨债鬼”的人吗?
怎样的孩子叫讨债鬼
讨债鬼的几个特征易经智慧罗列如下:
1、不孝。我们现在习惯把孩子的不对归类到父母教育问题,但事实上同一个父母有时候会教出不同的孩子,有孝有不孝的,冥冥之中,还是有点特别的东西在作祟。
2、经常有特别浪费钱财的事。比如山东济宁金乡县高河街道尚楼村农民王留田的儿子小贺,就是一个不断的消耗父母钱财精力的典型,他到处惹事,到处犯案,每次都涉及大笔资金的开销。而马来西亚净宗学会的电影《讨债鬼》里小商贩江吕的孩子,就用疾病这个方式将江吕的家财败尽。一切如以多灾、多病、总输还好赌、好丢贵重东西、好盲目投资借钱等特别费家财的事都算此例。
3、债务还清即死或立刻脱离亲属关系。这个概念和佛教的因果关系紧密衔接,说的是债务清楚,就不再有牵连了。

俗话说:儿女都是讨债鬼脱生的,真是这样吗?

```不是的,带孩子是很累的一件事
如果没有准备好
那便不要生下他们
否则你会累得虚脱
甚至觉得想死的心都有了
但同时你也会明白为人父母的那种辛苦
就像别人像你讨债
你很反感 但同时
你也明白了自己不能欠别人的债
所以也就会更加用力地去赚钱了
说明你会更加努力地去带孩子
爱你的孩子吧~
他们是一个小讨债鬼哦
可爱的客气的小讨债鬼

孩子为什么是讨债鬼?

讨债鬼孩子投胎的小时候特征

讨债鬼孩子投胎的小时候特征,在日常生活中,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小孩子是回来讨债的这个事情,有些家长在照顾孩子的时候,有些小孩子是很难带的,所以一些家长就说这个宝宝是来讨债的,下面我分享讨债鬼孩子投胎的小时候特征,一起来看下吧。

讨债鬼孩子投胎的小时候特征1

从小就是个磨人精,爱哭,还不好哄

这爱苦的孩子,不管遇到什么时,只要不顺心、不满意,脾气就上来,以哭闹的手段来达到小目的,小的时候,不会讲话,饿了、尿了、不舒服的哭是正常的表达方式。可三岁之后,孩子已经可以通过语言清楚表达自己的一些意愿了,而有些孩子却不让人省心。

想要玩具,不买!就开始哭闹、耍泼!想要吃的,达不到目的同样开闹!很多父母都没辙,感叹: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小祖宗!如果你的孩子有这个特征,有可能是孩子“讨债”来了,需要父母付出极大的耐心,来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以及管理情绪的能力。

挑食,吃饭不好对付,身体弱,容易生病

“讨债型”的宝宝吃饭就是一个让家长很头疼的事情。小时候吃奶的时候就不泼辣,常常的会闹肚子,肠胃消化功能弱,很是让大人操心。等到能吃辅食了,又会挑三拣四的,不对胃口的饭菜是连看都不会看一眼的。到了三四岁的时候,吃饭会很挑食,偏食的现象很严重。

虽然宝宝的体质弱,但精神却很充沛,睡眠少,活泼好动

孩子的健康无疑是父母最关心的事。如果孩子身体虚弱,经常生病,动不动就往医院跑,孩子受苦,父母受累,心力憔悴。一位同事的孩子,是早产儿,刚出生就在保温箱,长大后身体就很虚弱,经常感冒,还容易带起肺炎,别人的孩子感冒什么的3-5天就好看,她的孩子光挂水就得2周,搞得她都看上去老了十岁。同事每次提起,总半开玩笑地说她是生了个“讨债鬼”。

凡是都是各有利弊,没有绝对的事情,“讨债型”的宝宝虽然是让家长养起来很费劲,很累,但他身上也是有很多的优点的,在未来也是能回报家长的。

小时候难养的宝宝,长大了反而能更孝顺。宝宝小时候和家长的种种过招,还有成长上父母操的心,他是会都记着的,等到长大了,就懂得父母的不容易,能体会到父母的付出,所以更能回报父母,孝顺父母。可以说养育一个“讨债型”的宝宝,有苦也有甜,都是值得的。

家有“讨债型”宝宝,也是父母最爱的孩子,养育孩子的感受就是痛并快乐着。

讨债鬼孩子投胎的小时候特征2

上辈子欠债来讨债的孩子有什么特点?

1、性格暴躁偏执的孩子

有些孩子随着年龄的成长,会逐渐出现一些暴力倾向,而且他们通常都非常偏执自我,这些孩子当中有一些是因为青春期的原因,经过父母的引导之后可能慢慢就会走上正轨。

但是还有一部分孩子不管父母再怎么教育他们,他们都不会听父母的话,不仅如此,父母一开口教育,他们孩子可能就会炸毛,跟父母顶嘴,父母道理说了一大通,孩子最后还是我行我素,这种孩子可能天生就是未来磨砺父母脾气的。

2、不知感恩不懂孝顺

孩子不知感恩、不懂孝顺,有的是因为父母宠溺过度的.原因,但除了这种情况以外,有一些孩子天性就是比较薄凉,不管父母为他付出了多少,他都不会放在心上。

父母如果对他不好,孩子也会觉得是理所应当,而父母为他倾尽所有,孩子也不会有一丝感动。这种孩子上辈子大概就是父母的仇人吧,当父母的无论为孩子做出多少,都无法温暖孩子的心。

3、从出生就开始“吃钱”

现在大部分人,一家都只有一个孩子,做父母的在孩子身上花大笔的钱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但是有些孩子一出生就身患重病,毕竟是妈妈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做父母的不可能放着孩子不管,就算倾尽所有、四处借钱也会不断的为孩子搭进药费。有这种孩子的父母可能上辈子欠了孩子的钱没还吧,所以孩子自出生起就开始要债。

4、爱哭爱闹型

从孩子出生开始算起,让父母感到最痛苦的时间段应该就是孩子还未学会说话,躺在床上嗷嗷待哺的时候。有些小孩子天生觉多吃了睡、睡了吃,不吵不闹的,但是有些小孩子天生就比较闹人,但凡醒着就会哇哇大哭,有时半夜睡不着觉也会一直哭闹不止。夫妻二人第二天还要早起上班,养到这样一个孩子,当父母的内心真的是崩溃的,但是又打不得、骂不得,只能好生哄着。

5、喜欢依赖父母,总也不成熟

还有一种来讨债的孩子,他们没有太大的问题,也很少给父母制造麻烦。但是,似乎心智总也成熟不了,喜欢依赖父母,像小孩子一样,什么事情都让父母帮忙。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差,总拿自己的事情给父母添堵。

家有化骨龙,应为讨债鬼,“化骨龙”指的是什么?

这里的“化骨龙”指的是家里的孩子,正所谓龙生九子,子子不同,而这里的化骨龙就是指龙的第九子饕餮了,饕餮的话是一种异常凶猛的猛兽,而且这种猛兽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的贪婪好吃,按照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无疑就是个大胃王了,而且是那种永远都不会满足的大胃王,其中胃口大到连自己都给吃了,着实也是令人震惊,可以说饕餮一生当中都是在吃,不然就是在去吃的路上,所以最后连自己的身子都给吃了,只剩下个脑袋,而脑袋上还剩下大嘴。所以这里的讨债鬼其实也是指家里的孩子像饕餮一样能吃,往往都会被吃穷了。

在农村有个说法叫“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其实这往往也是被人当做笑话般调侃,其实这无疑也是对孩子胃口大的一种描述罢了,而说孩子是讨债鬼的话,其实就是比如孩子这么能吃,那么往往就像讨债鬼来讨债一样,家里有钱的话最后也会被孩子给吃穷的,其实这更多的也是关乎到一种父母的爱,因为每个人孩子基本生下来也像是讨债的一样,父母要供你读书、供你吃饭,还不求你要回报,所以基本上这句话更多的也是属于调侃的形式。

而之所以用化骨龙来形容饕餮的话,其实主要是饕餮的形象不好所致的,因为饕餮过于贪婪,把自己吃剩到就只有一个脑袋和一张嘴,这样的话往往也是被人们当做是贪婪的象征,所以基本上在老一辈看来是犯了忌讳的,而化骨龙的话好歹也是有龙的特征,作为一种神兽,更多的则是代表着吉祥,所以在这点更多的则是关乎到迷信。

这样的俗语流传到现在也有很多,但是对于这句话在现在这个社会而言,其实更多的则是代表着溺爱,因为很多家长巴不得孩子吃得越多越好,往往孩子喜欢吃什么就买什么,造成的局面就是孩子越来越胖,这样的话往往对于身体健康是非常不好的,因此对于吃我们要学会适量。

孩子若是讨债鬼,父母的反省应始于前世。

暑期的北京,时而燥热时而阴霾,孩子们回姥姥家避暑去了。前些天,我去接他们回来,顺便探望父母,也在家里小住了几日。如果不是放下工作和一众琐事全心围绕在父母和子女身旁,我可能很少会有机会去发现和想想这些日常小事。
和孩子们分别将近1月,见面甚喜,他们抱着我亲了左脸亲右脸,亲了额头亲鼻子,抢着让我抱抱。各自还不停的念叨“这是我的妈妈,不是哥哥(妹妹)的。” 孩子们表达爱的行为总是这么直截了当的让人感动又想笑。然而,只是在家里呆了两天,我就有点吃不消了。除非孩子们睡觉,否者我需要全程陪护不间断,就算是他们各自独立玩耍,哥哥也喊着让妈妈坐在旁边看着。出门玩一会儿,妹妹就会来要求我抱抱,跟我谈判“妈妈只抱我1分钟好不好?” 这个请求是很难拒绝的,更难的是我常常把1分钟忘掉,然后一直抱了很久。第二日晚上睡觉时,已经觉得胳膊腿都有些酸疼了。心里暗暗佩服起姥姥和奶奶来。

到了第三天,我竟有些不耐烦了,只希望能自己安静的待一会儿,不过这个“一会儿”一般不会超过10分钟。孩子们好像总是在你最不愿意他们出现的时候出现,比如你打电话的时候,你上厕所的时候,你困得要死想睡觉的时候,你拿起书刚看了一行字的时候,还有你刚刚把房间整理好的时候。自从有了你的孩子,你好像永远没有自己的时间了。
在回北京火车上,和我们坐一个包厢的是一对儿老人和一个5岁的男孩,还带了3个超大的行李箱,看上去并不像去旅游。聊起来得知,两位老人是孩子的姥姥姥爷,孩子的父母在日本工作。每年只有过年时才回家一次,平常两位老人会带孩子去日本看望父母1次。一年大约有三个月时间孩子能够见到父母。我以为孩子已经到了要上学的年纪,应该会去日本上学跟父母团聚了。姥姥说“不,还是回来上学。”

听上去这对儿“父母”好像已经形同虚设名存实亡了似得,不晓得他们在忙什么“惊天伟业”,竟能如此舍得。我心里各种羡慕嫉妒恨他们这般待孩子“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自由洒脱。脑子里演练了一番如果是我,会如何“忍受”或者“享受”这份自由的。得出结论,我可能在保证“有自己的时间”方面,做不到这么“放手”,且不说对孩子成长有否益处,就对于我的成长而言,很大可能会倍受“思念之苦”而不能自持影响了“正经事”也未可知。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亲子关系,多多少少也反应了我们渴望得到怎样的双亲之爱。哪一种都无论对错,那就是我们希望被父母对待的方式。

我意识到,其实我们永远也不会完全准备好等着孩子来“烦”我们,除非我们一开始就全然接受,欣然“享用”。心情只在一念之间。

2-3岁的孩子,各种敏感期交替“发作”,不让说的话非说不可,不让做的事那必须得做,“对着干”和“我就要”即是日常工作。有一天早晨起床番妹哼唧着说要到地库去玩儿,姥爷说“不行”,然后这个“哼唧”就连绵不绝了。瓜哥会无意识的把心爱的小汽车放到嘴里,姥爷会呵斥“这个不能放嘴里!快拿出来。”好了,这下变成“有意识”的了,他偏要放嘴里,看着你“表演”发怒。去少年宫书城看书,孩子们兴奋的大喊大叫。我说“不要大喊大叫..." 看着他们疑惑不解的愣着看我,我补充道“因为会打扰别人。” 这下安静了。

想起笑来老师曾经讲关于目标,去思考“什么最重要,什么更重要”,他在找妻子这个目标中,关注的最重要的点是能“讲道理” 。我觉得这一点也可以用在孩子们身上,养出个讲道理的孩子可不简单,至少说明孩子听力没问题,思考力也成,还很自律。可是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我们得跟孩子“讲道理”。我观察了自己家,小区的邻居,还有公共场合的陌生人都是如何跟孩子讲道理的。结果发现有三种模式:第一,讲军人的道理(服从命令听指挥,没有为什么),第二,讲主观道理(你不许做这件事,因为妈妈会生气)第三,讲客观道理(你不能玩剪刀,因为会不安全)。

从一到三,使用的人数递减,效率暂时递减长期递增,效果递增。这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我觉得是好事多磨。 我们很多父母(包括我)常常纠缠在情绪里,不肯向认知迈进一步。总是跟孩子简单粗暴的说“不行,不许,不准,别,”,却很少马上补上一句客观的“因为......”。我很认真的“采访”了几位家长为什么不跟孩子讲讲道理。回答多是这样的

听上去,好像他们知道孩子身上有个提醒装置,忽然到了那天就鸣笛告诉父母,从此以后该讲道理了哈。

最早的火车跑不过马,如果发明火车的人也这样想“费了半天劲还没有马跑的快,算了”然后,火车就没有然后了。

真希望我们都会读心术,而不是活在自己的想象里。再说难道人们真的不懂“吸烟有害健康” “此处禁止停车” “早睡早起精神百倍” 吗?懂得和做到之间还差一个温柔的鞭挞者和一个坚定的好榜样啊。

有一天下午,表妹家的一对儿双胞胎女儿要来家里玩,儿子说“我不想让她们来”,我说“好的,那你给她们打电话让她们别来了。 ” 他抿嘴坏笑着不说话了。戏路这么深是你妈教你的吗?

吃饭应有时,睡觉应有时,讲道理亦应有时。

没有被“讲道理”训练的认知往往会“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以前去婆婆家吃饭,婆婆总会在正常的饭菜之外端上一盘“点心蛋糕”来。其实那点心并不好吃,而且也不健康,我时常疑惑为什么会上这道菜,该不是吃不了了要坏了吧。这次回家,我爸妈也在婆婆家吃饭,又上了这道“菜”,妈妈吃了说“这蛋糕不如过去的做法了,吃起来干渣渣的。”婆婆说“就是,小时候每次路过卖蛋糕的地方,闻见可香了,特别馋那会儿,现在做的都不是那味道了。”

原来婆婆是用自己童年的最爱在招待上宾,而我从来没有问过一句“为什么会上这道菜”。我是不是脑子里有水。

这让我想起来我的姥姥,每次去姥姥家吃饭,她一定会炖骨头炖鱼,我觉得做的麻烦还劳神不让她做。她说我没礼貌有客人(指我先生,那时候是男盆友)在怎么能怠慢。以前上高中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抱怨说自己胖到没朋友了,全拜我姥姥的鸡鸭鱼肉所赐。这一回带着孩子们去探望她,她已经81岁了,心脏不好,记性也差了很多,还是照旧,炖了排骨和鸡给我们吃。饭后孩子们围着她斗嘴嬉闹。我说“姥姥咱们以后能不能只喝稀粥吃咸菜啊,吃肉睡不着觉啊,撑得慌。”我指着儿子圆滚滚的肚子逗她说“你看,这家伙已经吃到嗓子眼儿了,我真担心他晃荡两下要吐出来了。” 姥姥斜眼撇了我一下说“就我一个人,我就吃斋念佛了,你们来了也没有肉,怎么像样子。”

姥姥小时候家里穷,常吃不饱饭,年节里才可能有肉吃。现在天天都能吃肉了,吃素反而成了健康饮食的象征。也许,在姥姥那一代的词典里,有肉吃,就算是最好的待客之礼了。

张爱玲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我觉得自己从前因为不懂,所以猖狂。

有小孩子的人家屋子里常常像龙卷风刚来过一样,汽车娃娃积木拼图散落的漫山遍野一眼望不到头。所以养成自己收拾自己的东西,自己打扫自己的卫生的好习惯尤其重要。然而有一天我和孩子们坐电梯上楼,瓜哥发现电梯里有一张纸,蹲下就要捡起来,我下意识的说“太脏了,快放下。” 这家伙抬头看着我,仿佛在说“说好的讲卫生呢”。气氛有点尴尬。我只好说“哦,你可以捡,但是外面没有垃圾桶啊。” 瓜哥说“拿回家。”呃...... 好吧。我觉得自己说的比唱的好听,关起门来让孩子怎么讲卫生都不嫌过,一到外面道理全变了。这道理没法讲,一说我就变成了“小人”,而且会把孩子弄糊涂。

同一天傍晚在院子里玩儿,儿子捡了个瓶盖跑来问我“妈妈,帮我找垃圾桶。” 我的思想“小人”又出来了。我耐着性子帮他找到垃圾桶,他辛苦走了那么远扔了瓶盖,回来满脸高兴的样子,对比我的自相矛盾和忧心忡忡,我可不就要短命了嘛。精于算计又开始了:如果到处捡垃圾扔到垃圾桶孩子会非常高兴自己做了贡献,我则成为了言行一致和孩子统一战线的好妈妈。而损失的是要花时间和水去洗手。如果不这样做好像全是损失。

晚上番妹要我给她读书,一本书读了二十来遍我实在不耐烦,也甚是乏累了,我开始讲条件:妈妈只给你读一本然后就睡觉好吗。女儿点头。读完一本,我倒头就睡,女儿自己继续读剩下的不知道多少本。她什么时候睡觉的我也不清楚。凌晨4点我睡不着自然醒来,想想自己天天口口声声说要培养孩子阅读习惯,孩子让我读书,我居然还讲起条件来。真希望我当时讲的是道理“妈妈今天很困就读一本,明天早晨一起来就把剩下的读完,好吗?” 而我所做的明显没有“鼓励”分。

“说的比唱的还好听” 讲的就是我这类的。为什么我们敏于言而讷于行?摆pose容易,做学问难。我可能并不真正理解那些“大道理”的现实意义。因为好像没有时间,忙着摆pose,以至于连为什么要摆这个pose的原因也没有好好想清楚。

还好现在有了。

有一天全家要去植物园赏花,早晨姥爷说中饭出去吃,我问为什么,他说因为孩子们喜欢,呃...... 待遇远胜于我小时候。中午吃饭期间孩子剩饭挑食,小动作不断又是上桌子又是用手抓,我脑盖开180度。姥爷却一点脾气没有。如果我小时候这样,爸爸一定得把我卸了。那一刻,我感慨道:“你们生在这样的家庭真幸福”。我小时候爸爸也常对我发出这样的感慨,当时不理解,心里总是不服气,觉得“没人要你生,生在哪个家又不是我选的。有什么好感慨的”。总感觉爸爸的意思是自己不配有这样幸福的家庭,有了应该感到庆幸。那天好像忽然理解了,其实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你们比我小时候幸福啊”的羡慕之情。绝没有尊卑鄙视的意思。

什么时候父母若能直抒胸臆放下自己,什么时候亲子沟通和理解的效率和质量就会提高好几层楼呢。

比如

正面管教说:纠正之前先连接,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如果表达的是感情而不是责备,孩子们会自我“反省”。因为自我整理成“发展模式”的前提是,孩子们获得了归属感。有人永远爱他们,是他们勇往直前变得更好的全部原因。

如果孩子们真的是父母的讨债鬼的话,那么想想自己的“为什么”应该始于前世。不过什么时候开始都是最早的不晚。

讨债鬼是什么

有些地方年幼的儿童死了就会被称作“讨债鬼”,意指父母欠了前世他人的债,他人投胎于此,以早夭为讨债手段。在日常生活中(例如江苏地区,在方言中比较常见)会作为对淘气小孩的称呼。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