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记天干地支

文言文记时

1. 古文表示时间的词

岁:年。《捕蛇者说》:“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期年:满一年。《邹忌讽齐王纳谏》:“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积年:好几年。《张衡传》:“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曩:从前。《捕蛇者说》:“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向:先前。《捕蛇者说》:“向吾不为斯役.”

久之:很久。《狼》:“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良久:很久。《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

异日:将来。《黄生借书说》:“日姑俟异日观云尔。”

旦旦:天天。《捕蛇者说》:“岂若吾乡邻旦旦有是哉?”

旦日:第二天。《陈涉世家》:“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日:一天天。《捕蛇者说》:“而乡邻之生日蹙。”

翼曰:明天。《促织》:“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

翌日:次日。《(指南录)后序》:“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旦:早晨。《术兰诗》:“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

质明:天刚亮。《(指南录)后序》:“质明避哨竹林中。”

亭午:正午。《古风》:“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

宵:晚上。《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

暝:天黑了。《梦游天姥吟留别》:“迷花倚石忽已暝。”

即日:当天。《鸿门宴》:“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中夜:半夜。《祖逖传》:“中夜闻鸡鸣。”

失时:过时。《论积贮疏》:“失时不雨,民且狼藉。”

无何:没有多久。《促织》:“无何,宰以卓异闻。” '

尔来:从那时以来。《蜀道难》:“尔来四万八干岁。”

尝:曾经'。《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

素:一向,平素。《陈涉世家》:“吴广素爱人。“

既:已经。《曹刿论战》:“既克,公问其故。”

既望:阴历十六。《观潮》:“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适:刚才。《孔雀东南飞》:“适得府君书。”

几:将近。《论积贮疏》:“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

初:刚开始。《赤壁之战》:“初一交战。”

未几:没多久。《口技》:“未几,夫驹声起。”

寻:不久。《桃花源记》:“未果,寻病终。”

已而:不久。《醉翁亭记》:“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遽:立刻、马上。《察今》:“遽契其舟。”

瞬息:一眨眼。《活板》:“瞬息可就。”

顷刻:一会儿。《狼》:“顷刻两毙。”

少顷:一会儿。《口技》:‘‘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食顷:一顿饭工夫。《促织》:“食顷,帘动..片纸抛落。”

卒:同猝”,突然。《赤壁之战》:“五万兵难卒合。”

倏尔:忽然。《灌园叟晚逢仙女》:“如何半日上倏尔又变了?”

秋:时候。《出师表》:“此诚危急哿亡之秋也。”

朔:阴历每月初一。《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

望:阴历每月十五日。《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晦:阴历每月最后一天。《登泰山记》: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

今者:现在。《齐桓晋文之事》:“今者,有人语此,力足以举千钧。”

夜阑:夜深。《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

薄暮:傍晚。《岳阳楼记》:“薄暮冥冥。”

2. 中学生文言文日记,是励志的300字左右

某日而记

朝至,吾慵而起,慢衣缓着,铺榻叠衾。欲拖沓往漱室而洗梳,然漏箭催声,不由身行激起,速漱口洁面,瞥镜里容颜,欲放欢却已无嫣然矣。

奔而往公车小亭,侯车到来,车至,集亟而上,做前仆后仰时驻时进而往之,吾立箱中,思古之及笈棋琴书画雅趣盎然念今之妾身英科数社枯燥无味,由是悲从中来。

车轮向前,学馆已近,吾于车中手持箱里悬把,睨箱外车流,乃复思朝代往奔如驷白马之乘车中载君驰往隙间已无返哉!妾身以生于时长于此,唯有奋取思进,方无畏时代似群驹之宏奔以没妾身!

某某

某年某月某日

较难之处,我译一下:1.“漏箭”古代放在漏壶中用来记时的标尺,文中指时间。

2.“瞥”匆匆看一眼。

3.“集亟”‘集’聚集、‘亟’急、赶快,在文中应指两层涵义A 众人聚集在侯车亭等车B 公交车来了众人急切的动作。

4.“做前仆后仰时驻时进而往之”指乘客随公交车的颠簸而前后摇摆着,公交车一会儿停一会儿开地前往学校。“之”指学校。

5.“睨”斜视,这里做中性词解。

6.“乃复思朝代往奔如驷白马之乘车中载君驰往隙间已无返哉!”于是又想到时代发展就象是一辆用四匹白马拉的马车,马车中载着你快速地向山间的缝隙里奔过去就再也不会回来了啊!

7.“方无畏时代似群驹之宏奔以没妾身!”才能不怕社会的发展就象是万马的雄伟奔腾把自己给淹没!

3. 【记母教铨时(文言文阅读)记母教铨时,组绣纺绩之具,毕置左右;

记母教铨时,组绣纺绩之具,毕置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③,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日:“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诸姨尝谓母曰:“妹一儿也,何苦乃尔!”对日:“子众,可矣;儿一,不肖,妹何托焉!”解释下列加点词相间(相互夹杂在一起 ) 以( 让、叫 )被(被子) 旋( 不久 )复(又) 俄而(一会儿) 【加点词分别为:间、以、旋、俄而】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母坐于床,已被覆双足,解衣胸温儿背.母亲坐在床上,拉起被子盖住双脚,解开自己衣服用胸口的体温暖我的背用一个四字短语给本语段加一个恰当的标题:深夜教子.结合全文,说说“铨亦泣”的主要原因.母亲为他读好书付出了太多了.。

4. 文言文中的“时”是什么意思

详细字义 〈名〉1. (形声。

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

本义:季度;季节)2. 同本义 [quarter (of a year);season] 时,四时也。——《说文》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

——《释名》谓其三时不害。——《左传·桓公六年》。

注:“春夏秋也。” 三时者,成岁之要时。

又,天时不如地利。——《孟子·篇叙》。

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

——《孟子·梁惠王上》时事之征也。——《左传·闵公二年》时者,所以记岁也。

——《管子·山权数》四时者,天之吏也。——《淮南子·天文》四时和谓之宝烛。

——《尔雅·释天》。注:“道光照也。”

敬授人时。——《书·尧典》。

马注:“羲和四子掌四时。”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谓其三时(指春夏秋)不害,而民和年丰也。——《左传·桓公六年》3. 又如:时气(时令,气候);时若(四时和顺);时食(四季应时的食品);时耕(春耕);时夏(夏季);时暑(夏天的炎热);时景(春景);时禽(随节候而出现的鸟);时享(宗庙四时的祭祀);时序(季节的顺序,时间的先后);时祀(按四季所举行的祭祀);时田(四时田猎。

指古代帝王、贵族四时到野外打猎,并行军事训练);时令病(在一定季节流行的疾病);时衣(四时的衣服);时芳(应季节而开放的花)4. 时辰 [one of the 12o-hour periods into which the day was traditionally divided],计时单位,一昼夜的十二分之一(古时一昼夜分为十二时) 时,时辰也。十二时也。

——《韵会》觯俟时而酌。——《仪礼·既夕记》。

注:“朝兮也。” 以时启闭。

——《周礼·阍人》时数辞违。——《太玄·玄数》一日思亲十二时。

——黄庭坚《思亲汝州作》时已过午,奴辈适至。——《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从已时直杀到未时,周瑜虽得利,只恐寡不敌众,遂下令鸣金收住船只。

——《三国演义》5. 又如:报时;此日此时;时辰钟(时钟,钟表);晡时(下午四时左右);午时(白天11点至1点);子时(夜间11点至1点)6. 时间;时候 [time]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庄子·养生主》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心屈。

——汉· 贾谊《论积贮疏》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女时昔作儿,生小出野里。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7. 又如:费时(耗费时间);多时(很长时间);时晌(时饷。时间);时子(时候);时目(时下的眼光);时出(得其时而出)8. 时尚,时俗 [fashion] 李氏子 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 唐· 韩愈《师说》9. 时运;命运 [fortune] 死之短长,时也。——《左传》杀身有地初非惜,报国无时未免愁。

——宋· 陆游《登慧照寺小阁》10. 又如:时衰(时运衰落);时道(时运;机会);时蹇(时运不佳)11. 时机;机会 [opportunity]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 李白《行路难》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孟子·梁惠王上》12. 又如:失时;时乖运蹇13. 动词的时态 [tense]。如:过去时;将来时14. 钟点 [o'clock]。

如:三时三十分十五秒15. 片刻,一会儿或瞬间 [moment]。如:一时找不到;时暂(短暂时间);时霎(片刻,很短的时间);时复间(一时间,暂时)16. 岁月,光阴 [days] 时不久留。

——《吕氏春秋》17. 指时势或时局 [current situation] 救时应仗出群才。——秋瑾《黄海舟中》18. 又如:时化(时势的变化);时艰(时局的艰难困苦)19. 代,朝 [dynasty]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吕氏春秋·察今》变法者因时而他。

——《吕氏春秋·察今》20. 又如:时世(时代,时局);时年(时代)21. 气候 [climate]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今天时顺正,死者尚稀。

——清· 方苞《狱中杂记》22. 姓 〈形〉1. 合时宜的,适时的 [fashionable] 时雨降矣。——《庄子》2. 又如:时豪(穿着入时;时髦);时谚;时文;时服(当时通行的服装;时兴的服装)3. 当时的 [current;present]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4. 又如:时忌(当时的忌讳);时辈(当时的名流、贤达);时彦(当时的英才);时人(当时的人);时势;时语(当时的口语);时豪(当时的豪强);时俊(当代或当时的贤俊)5. 通“是”。善,好 [good] 尔酒既旨,尔肴既时。

——《诗·小雅·怡弁》〈副〉1. 相当于“常常”、“经常” [now and then] 时与出游猎。——《史记·吕太后本纪》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

——陶潜《归去来兮辞》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

——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2. 又如:时闻(常常聆听);时常(常常;经常);时形(经常出现)3. 相当于“有时”、“偶尔” [sometimes] 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明· 徐宏祖《游黄山记》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

——《明史·海瑞传》4. 按时,到时候 [according to 。

5. 文言文中表示时间词语有哪些

一、表示动作行为已经发生或曾经发生,如:尝,其意思相当于“曾经”。

①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魏学洢《核舟记》) ②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吾尝疑乎是。(柳宗元《捕蛇者说》) 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范仲淹《岳阳楼记》) ④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司马迁《陈涉世家》) 二、表示动作、状态在继续进行或持续存在,如: 1、会,意思是“恰逢”、“正赶上”。 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司马迁《陈涉世家》) ②会宾客大宴。(林嗣环《口技》) 2、方,意思相当于“正”、“刚”。

①方欲行,转视积薪后。(蒲松龄《狼》) 3、正,“正好”、“恰好”的意思。

①正沉吟间,夏侯敦入帐,禀请夜间口号。(罗贯中《杨修之死》) ②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论语/述而》) 三、表示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发生,如:是时。 ①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林嗣环《口技》) “当是时”,即“正在这个时候”的意思。 四、表示事件或动作行为突然发生,异常迅速,出人意料,如:忽,忽然,暴,急。

①忽一人大呼:“火起。” (林嗣环《口技》) ②忽一彪军撞至面前,大叫:“魏延在此!” (罗贯中《杨修之死》) ③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林嗣环《口技》) ④屠暴起,以刀劈狼首。(蒲松龄《狼》) ⑤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执之。

(干宝《宋定伯捉鬼》) ⑥急令医士调治。(罗贯中《杨修之死》) 例①~④“忽”“忽然”“暴”都有“突然”的意思。

例⑤⑥“急”是“急忙”的意思,除表示动作的急促之外,它还着重表示仓促、忙乱的意思。 五、表示同时发生,如:一时。

①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林嗣环《口技》) “一时”译为“同一时候”,表示行为、状态存在的时间短暂。

六、表示过了很短的时间就发生,如:顷之,俄而、未几、少时,顷刻、少顷、间,相当于“一会儿”“过了一会儿”的意思。 ①顷之,客请与予对局。

(钱大昕《弈喻》) ②俄而百千人大呼。(林嗣环《口技》) ③未几,夫齁声起。

(林嗣环《口技》) ④少时,一狼径去。(蒲松龄《狼》)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蒲松龄《狼》) ⑥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林嗣环《口技》) ⑦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韩非《扁鹊见蔡桓公》) 七、表示动作、行为或状态在前不久发生或完成不久,如:初,甫。 ①大儿初醒声。

(林嗣环《口技》) ②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钱大昕《弈喻》) 八、表示两件事相继发生,其间相距的时间较短,如:既而,寻,相当于“不久”“旋即”的意思。

①既而儿醒,大啼。(林嗣环《口技》) ②未果,寻病终。

(陶渊明《桃花源记》) 九、表示某种情况或行为动作就要发生或完成,如:将,意思是“快要”“就要”“将要”。 ①不治将恐深。

(韩非《扁鹊见蔡桓公》) ②季氏将伐颛臾。(《论语/季氏》) 十、表示过了一些时候才发生。

如:已而。 ①已而太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十一、表示时间过了很久,如:久之,“很久”的意思。 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蒲松龄《狼》) ②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司马迁《陈涉世家》 二是用干支记年。

干,即“天干”(天干依次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即“地支”(地支依次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是我国古代用以记录时间的一套专门的序数系统。

干、支按顺序两两相配,至六十次为一循环,称为一个“甲子”(或“花甲子”):甲子、乙丑、丙寅……辛酉、壬戌、癸亥。如: ③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

(四册·《西湖游记二则》) ④己亥之二月也。(五册·《满井游记》) ⑤天启壬戌秋日。

(四册·《核舟记》) 三是用国君的年号记年。我国古代帝王年号,从汉武帝刘彻“建元”年号开始,此后多以年号记年。

如: ⑥晋太元中,武陵人为业。(二册·《桃花源记》) ⑦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三册·《记承天寺夜游》) 二、记月 古代记月的主要方式有三种: 一是用地支记月。按阴历,寅为正月,卯为二月,其余(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依次类推;二是在春夏秋冬各季前(分别)依次加上孟、仲、季等字,组成孟春、仲春、季春……孟冬、仲冬、季冬,古人用它们作各季中相应月份别称;三是如同现代记月,在月前加数字记月。

初中文言诗文中常见的是第三种,如: ⑧胡天八月即飞雪。(四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⑨五月人倍忙。

(五册·《观刈麦》) ⑩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六册·《墨池记》) 三、记日 古代记日的主要方式亦有三种: 一是用干支记日。

如: 是月丁未。(旧教材·《登泰山记》) 二是用特定的节日、节气名称记日。

如: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一册·《过故人庄》) 三是在一月之内,古人常用“朔”(农历每月初一)、“月出(fěi)”(农历每月初三)、“望”(农历每月十五)、“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等表示日期。

如: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三册·《观潮》)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旧教材·《登泰山。

6. 在文言文中,表示时间的词有哪些

来日

累日

连日

旦旦

天天

昔日

望日

既望

质明

平明

侵晨

东曦既驾

日中

晌午

亭午

日暮

薄暮

日将暮

莫夜

希望采纳,您的采纳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7. 求

是日为日曜日,晨7时,日尚未出,甚凉爽。吾校召志愿者扫街,约一小时许而毕。即各自回家,为街坊作微不足道之小事,而余私心窃喜也。午饭后,稍憩,为突发冷所惊醒,以余尚有甚多课业未完也。盥洗后,食水果。即作课业,尚差一项,又松散而观电视至深夜矣,猛忆尚差一项之作业——要画核舟记,遂上网查资料,甚难,画毕即眠矣。

我来评论:你这种日记,记流水账,枯燥之至!但能画完甚难的《核舟记》,确实很有一记之必要。为何不记是如何画“核舟”的呢?是用电脑画的吗?用什么软件,“画图”?"photoshop"?还是

3D MAX?或是利用网上的图片来拼接?

难道是铅笔画,马克笔画?还是水?到了深夜才开始,画完还可睡觉,真是天才!比方东坡和佛印就不是容易画的啊!还有童子烧茶呢!为何不记一记呢。我真想你再补记一次如何?甚盼!

8. 记,古文中是什么意思

◎ 记

〈动〉

(1) (形声。从言,己声。本义:记住)

(2) 同本义 [remember;bear in mind]

记,疏也。——《说文》

记,识也。——《广雅》

记有成。——《礼记·内则》

记间之学。——《礼记·学记》

凡所经履,莫不暗记。——《后汉书·应奉传》

常记溪亭日暮。——宋· 李清照《如梦令》

吾记天圣中。——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望中犹记。——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又如:记混了;记错了;切记;牢记;铭记;记不清;记省(回忆,记忆);记心(记在心上,常用于叮嘱);记念(挂心;惦念);记忆(记在心里)

(4) 记载,记录 [record;write down]

记,书也。——《广雅》

宫之奇果谏,记曰。——《公羊传·僖公二年》。注:“史记也。”

受记考事。——《汉书·张敞传》

属予作文以记之。——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记之而去。——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文天祥《 后序》

览则省记。——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姚鼐记之。—— 清· 姚鼐《登泰山记》

(5) 又如:摘记(摘要记录);笔记(用笔记录);手记(亲手记录);记言(记录言论)

词性变化

◎ 记

〈名〉

(1) 记载事物的书册或文章 [note]。如:记书(传记及诸家之书);游记;日记;杂记;摘记

(2) 按时间顺序记述历史史实或事件 [chronicle]。如:大事记;史记;记传(历史传记);记牒(史册;文字记录);记府(古代国家收藏文书史策的府署)

(3) 标志,记号 [mark]

仓廒内自有官司封记。——《水浒传》

(4) 又如:标记;以红色为记;记色(凭据;证据)

(5) 胎记 [birthmark]

生那儿时,脊背下有一搭红记。——《警世通言》

(6) 又如:他身上有块记

(7) 古时的一种公文 [accounts]。如:奏记;残记。又指记述或解释典章制度的文字。如:十三经中的《周礼·考工记》和《礼记》

(8) 印章 [seal]

正其名,请铸铜记给之。——《宋史·职官志》

(9) 又如:戳记;图记;钤记;记室(官名。掌管章表书记文檄)

(10) 记叙文,一种以叙事为主的文体 [a written narration]。如:《桃花源记》;《岳阳楼记》

◎ 记

〈量〉

张开手掌迅速厉害地一击,掴 [slap]。如:一记耳光

天干戊土地支辰土,天干壬地支辰

天干戊土地支辰土

干支是天干与地之的总称,天干是指甲、乙、丙、丁、午、己、庚、辛、壬、癸,本来是表示十进位计数法由一到十的顺序数。古代(史前的考古时期)就使用,祖先为了方便起见,先用十手指计数,不够用时再加上脚趾来算。十进位法是相当简便而实用的计数法,虽然目前科技发达,但是古法的应用还是至今流传。

天干的始创用手记时,是中国历法的开创。愿意是取树木的生长衰老过程,其各自含义是:甲;树木的萌芽时期,尚未出土。乙;树木刚出土的幼苗,柔软鲜美。丙;幼苗开始生长,蒸蒸日上。

丁;进入中期,生长旺盛,壮实可观。戊;起也,形态完备,特色独出。庚;更也,开花结果,准备流传下去。辛;代表种子之特征,即物成后之味属。壬;妊也,种子埋于地下,待明年重新生育。癸;揆也,等待时机,准备萌芽。

自从四柱八字预测术创始以后,又进一步丰富了天干的含义,古代命理学家认为甲;属于雷木,因雷为阳气嘘出来的,所以甲木属阳,取象于雷。《札记·月令》中说:“仲春之月,雷乃发声。”

这是甲木旺于春季的根据。至于甲木到申而绝,是因为雷到七月而收的缘故。所以,经云:“木逢春生,处世安然必寿。”大凡命造为甲木日主的,出生月份以春天为好,行运别逢庚金来克。

乙;乙属于风木,是花草小木,夏天才能繁茂,诗云:“千章夏木青。”故乙木生于午。因为乙庚相合,所以乙木喜金砍削,不然难以成才。日主属乙木的,生在秋天为吉,正是这个道理。但乙木出生在亥月可算是叶落归根,生机已消,命运不佳了。

丙;丙火为太阳离火(离在八卦中属南属火),有文明之象。太阳早出而晚落,所以阳火丙生于寅而死于酉。丙日出生的人,出生的月份以春秋比冬夏为佳。其道理在于,春天阳光普照万物生长。秋天阳光照万物收果实。冬阳则晦,夏阳则炎。对大地万物皆有不利。

丁;丁属星火,属阴《真宝赋》说:“阴火时亥,富贵悠悠。”后天八卦乾为天门居西北方,有亥支相应,古有星象拱北的说法。所以日主是丁火的,喜欢在秋天和夜里降生,此时星光正旺,秋夜更佳。

丁火身宜弱,行运亦然。男命逢丁巳克妻、刑父;女命逢丁巳伤夫。皆因巳中丙火为劫财,戊土为伤官,又是兄屈弟下之象,还犯火蛇之故。戊;戊土为霞土。土仗火生,霞借日现,这是因为“霞者日之余,日尽而霞将灭没,火熄则土无生意”。

所以戊土和霞相 。日主为戊土的,更好四柱带水,这为霞水相应,文采斐然。如果年、月干出现癸水的更好,因癸为雨,雨后霞见,岂不文明?

己;己土属于天上的云。云为山泽之气,其气上升而云施,然云去雷交而雨降土润,则甲己化土也。命造中日主为己土的,坐在长生酉地为吉。生月喜春季,碰上甲木更好,这是因为甲己合土之故。最怕坐亥见乙,因乙木属风,云上空遇风吹,就难免风驰云化了。

庚;庚属于天上的月。原属的阳金,庚金虽不待秋季而生,但必到秋天才能旺盛,因秋月更佳,金白月明,金能生水,潮能应月,所以彼此。命造中如果是庚金日主,四柱透出乙木、己土者称为“月白风清浮云托”。如生在秋月、冬月更为吉象。但生月为春夏却美中不足了。

辛;辛金属于秋霜。八月酉居白露似霜开始,天气清肃,草木衰败,阴木到此而绝。霜怕日出,但辛偏与丙合,其因是,辛遇丙克,霜见火克之合化水也(丙辛化水)命造中,日干辛金坐卯,四柱乙木不透,此为才为贵,大富之命。如坐亥透丙,此为才透官,贵不可言。

壬;壬水属于秋露。壬生于秋天的申地,申是草木之绝地,正合秋露挟寒而降大地,肃杀万种草木之象。八字中壬为日主的命造,如果生于秋月,更好四柱透出丁火,丁为星,壬为露,相逢便呈现炎热己消,肃杀清凉之景象。

癸;癸为春雨。阴木得雨,蓬勃而发。乙木到申而死,此因春雨春天为贵,而秋雨量减少之故。日主为癸卯的命造,四柱中见己者为云行雨施,必有之才。月份以春夏为吉,有诗曰:“癸日生逢已巳乡,然星须要木来降。虽然名利多高显,怎奈平生寿不长”

地支,树之高枝,古人云:“天干犹木之干,强而为阳;地支犹木之枝,弱而为阴。”此是地支的原意。地支共有十二个字,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此十二个字也是表示树木生旺衰病死的几个阶段的。其每个字的含义是:

子;孳也,草木种子,吸足水分,得适宜温度、空气,为阳动萌生开始。丑;萌动出芽的种子,尚在地皮下将要冒出地面时的状态。寅;寒土中屈曲的草木,得到春天的阳光出土,开始成长。

十二地支用于命理却又有一番特定涵义,现在分别叙述;子:为墨池,因水色墨居北方子位,所以子有墨池之象。子年出生之人,时柱喜为癸亥,因癸亥为水旺之地,所以子遇癸亥称“水归大海”或“双鱼游墨”有这种格局之命定为写 的好手,文坛名人。丑:为柳岸,因丑中有水,有土,又有金。土堆成岸,用来围水,档水流动,所以丑有柳岸之称,如丑年生的人,时上为己未的,叫“月照柳梢”,这是极好的命。

寅:为广谷。因寅居东北艮位,八卦中,艮为山,寅为戊土之生地,所以寅有山谷之意,故称广谷。寅为虎,时柱见戌辰时,辰为龙,龙虎相配,而“虎啸而谷生风”可威震四海。也是贵命。

卯:为琼林。卯居于东方,为木时,值春季之中,这时万物旺长,树木青青好比琅(玉的一种)所以就称为琼林。卯年生人,时逢已未,己为天上之云,云托月出,所以为“兔入月宫”之格,属于大贵之人。

辰:为草泽。《左传》说:“深山大泽,龙蛇生焉”。大泽为水会聚之处,辰居东偏南为水库,故称草泽。如辰年逢壬戌、癸亥时的人。就为“龙归大海”的贵格了。巳:为大驿。驿的本意是道路通达,人烟聚居,必用火土之物,而巳中有火有土,故称为大驿。巳年生人,喜逢辰时,巳属蛇,辰为龙,“蛇化青龙”而为千里龙驹了。

午:为烽堠(烽火台)。午位于正南离位,属火,色赤,生肖为马,而烽堠正是戎马兵火所处之地,故午称烽堠。午年出生之人,时支见辰为“马化龙驹”,有武将统帅之命。

未:为花园。未居西南,是木之库,好比墙垣之内的花草之林,从杂而茂,故称花园。未年生人,时逢戊戌,此为“格”。狗羊并,其命更好。

申:为名都,申居西南,八卦称为坤,坤为地,地大用名都表示也。申生于壬水,申对艮山,故有“水绕山环”之美称。申年出生,逢亥时为天地交泰之象。

酉:为时钟。因酉居,近天门(西北乾为天门),酉属金,铸钟之原料,钟响应天门大开,所以酉为时钟。命造中,酉年适寅时为“钟鸣鼓应”实为贵命。

戌:为烧原。戌居西北,属土,时值九月深秋,农家皆烧草木而耕,所以便有了烧原之称了。所以“戌与辰地,贵人不临”。但戌年出生之命。时上逢卯,却不称为“春入烧痕”的贵格。

亥:为悬河。天河之水,奔流不回,此为天河,古云“亥即天门”,亥又癸水也是悬河之象,为此,亥年出生,时柱逢寅、辰者,为水拱门雷了。

八字20种基础知识

1、四柱:是对八字年、月、日、时之干支的总称。又称为「原局」、「命局」、「局内」、「原命」、「本命」、「命内」、「命中」。

2、日主:是指八字四柱中日柱之日干。又称为「日元」、「命主」、「天元」、「」等。

3、月令:指八字四柱中月柱的地支。又称「提纲」、「月提」。

4、三元:是天元、人元、地元的总称,又名三才。天元即十天干。地元即十二地支。人元即十二地支中所之干。如地支寅中有甲木、丙火、戊土,因之,地支寅内所的甲木、丙火、戊土即人元。

5、用神:是八字中所需要之五行。取用神之法包括「扶抑I、「调候」、「通关』和特殊格局取用神四种。

6、墓库:是三合五行局之。如亥卯未木局,五行属木者,墓库在未。五行属火,墓库在戌。五行属水,墓库在辰。五行属金,墓库在丑。

7、余气:是四季末之库地。例:丑为水之余气。辰为木之余气。未为火之余气。戊为金之余气。书云:天干得一比肩,尚不如地支得一余气,因此,余气在八字命理学中,还是很重要的。

8、透干、通根:指八字中地支之五行,又见四柱天干有相同之五行,谓之透干。例:地支为寅,见天干有甲字称寅木透干。又称天透。通根:指八字四柱中天干之五行,又见四柱地支有相同之五行,谓之通根。例:天干「乙」字,又见地支有卯字,谓之乙木通根。又名:乙木有根。根气:指八字四柱中天干之五行,又见四柱地支有相同五行之余气,谓之根气。例:天干甲木,又见地支辰字,辰中内乙木,谓之甲木尚有根气,余仿之。

9、制化:制乃克的意思,如:丙火为忌神,取壬水克之谓制。化乃通关或泄秀的意思,如:丙火为忌神,取己土来泄丙火之气,而不伤害用神庚金,谓之化。

10、泄秀:八字四柱中日主太过强旺,取食神、伤官来泄日主之旺气,谓之泄秀。

11、化杀:指正官、偏官强旺,克害衰弱之日主,取正印、偏印来化身。 12、生、助、克、泄、耗:以日主为主,生即逢正印、偏印。助即逢比肩、劫财。克即逢正官、偏官。泄即逢食神、伤官。耗即逢正财、偏财。

13、伏吟:指天干、地支皆相同。如:大运是乙亥,而流年也是乙亥,谓岁运伏吟(岁运并临)。又如:大运或流年干支是乙亥,而八字四柱中也有乙亥,谓之伏吟。又如八字中年柱干支是乙亥,而日柱干支也是乙亥,是谓伏吟。

14、反吟:指干支和干支呈现天克地冲之状况。如:大运辛巳,遇流年乙亥,谓岁运反吟。又如:大运或流年干支是辛巳,而八字四柱中有乙亥,谓之反吟。又如:八字中年柱干支是辛巳,而月柱干支是乙亥,是谓年、月柱反吟。

15、财库:指日主之财星在八字四柱地支库地。如:日主丙火,以金为财星,金库在丑,因之,日主丙火,得八字四柱地支中有丑,为有带财库。

16、官库:日主之官星在八字四柱地支库地。如:日主丙火,以水为官星、水库在辰,因之日主丙火,得八字四柱地支中有辰,为有带官库。

17、盖头:指天干五行克地支五行的情况。如:庚寅、丙申、甲戌等。

18、截脚:指地支五行克天干五行的情况。如:甲申、乙酉、丙子、丁亥等。

19、征太岁:指流年干支和日柱干支呈天克地冲的情况。

20、子星,指男命之正官、偏官。女命之食神、伤官。

以上就是与天干戊土地支辰土相关内容,是关于丙火的分享。看完天干壬地支辰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天干地支纪年的年代怎样推算?

这个。。。教你一个特笨的方法。。。。
1 先按 天干:甲乙丙丁戊 己庚辛壬葵(葵字不要那个草字头。。。我找不到那个字)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 午卫申酉戌亥
天干在前。。。地址在后。。。顺次排列。。。(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甲戌 乙亥…………因为天干有十位。。地支十二位。。所以六十年一个轮回。。就是说一共会排六十位。。)
2 找到今年的农历名称。。。往回数32位就是当年的农历年了。。。。
(确实太麻烦了。。。。。)
还有更简单的方法。。。。电子词典。。手记。。一般都配备这个功能。。。查一下就得了。。。。。(嘿嘿。。。)

关于方向的古代诗句

1.关于方向的古诗有哪些

有关方向的诗句很多,就先找一些吧:

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曹操《短歌行》)

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4、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6、千年老干屈如铁,一夜东风都作花,(张庸《梅》)

7、小园桃李东风后,却看杨花自在飞。

宋—王令

8、可怜一炬成焦土,留与东京说梦华。黄遵宪

9、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刘禹锡

10、待月西厢下,迎风户斗开。元稹

2.关于位置方向的古诗和名言有哪些

1、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相见欢》五代 李煜

释义: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2、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 秋思》元 马致远

释义:夕阳渐渐落山了,但是在外的游子,何处是归宿?家乡在何方?念及此,天涯漂泊的游子怎不愁肠寸断!

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竹枝词二首·其一》唐 刘禹锡

释义:东边日出西边下起雨,说是无晴但是还有晴。

4、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日》宋 朱熹

释义: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5、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短歌行》两汉 曹操

释义: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6、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菊花》唐 元稹

释义: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7、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宋 吕本中

释义:可恨你不像江边楼上高悬的明月,不管人们南北东西四处漂泊,它都与人相伴不分离。

8、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唐 杜甫

释义: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整个天空全映在湖面上。

9、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钱塘湖春行》唐 白居易

释义:绕过孤山寺以北漫步贾公亭以西,湖水初涨与岸平齐白云垂得很低。

10、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五代 李煜

释义: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3.关于方位词的古诗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白居易《观刈麦》)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市《泊船瓜洲》)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 轼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 煜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 燮

千年老干屈如铁,一夜东风都作花,张 庸

小园桃李东风后,却看杨花自在飞.王 令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苏 轼

不枉东风吹客泪 欧阳修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杜 牧

古来万事东流水 李白

可怜一炬成焦土,留与东京说梦华.黄遵宪

斗世无归似转蓬,今年作梦到巴东.陆游

何处东风传笑语,隔花楼阁美人家.金逸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苏轼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

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东风容易别.欧阳修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苏轼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刘禹锡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斗开.元稹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吕本中

4.关于人生旅程方向的古诗

1、身未动,心已远。

2、我和西藏之间,只隔着一张火车票!

3、这里的风景美不胜收,真让人流连忘返。

4、梦想,并不奢侈,只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

5、一个人的旅行,在路上遇见最真实的自己。

6、背上行囊去远方,那个梦寐以求的目的地。

7、一路涉足、一路留恋、一路回望。依旧前行!

8、旅行要学会随遇而安,淡然一点,走走停停。

9、一辈子是场修行,短的是旅行,长的是人生。

10、当遗忘变成另一种开始,我踏出了旅途的第一步!

11、要么读书要么旅行,灵魂和身体,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12、因为有梦,所以勇敢出发,选择出发,便只顾风雨兼程。

13、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古镇情怀,流水江南,烟笼人家。

14、一颗说走就走的心,一个会拍照的情侣,一段甜蜜的旅程。

15、旅行的理由不需要阐述太多,一个字就可以概括全部:走。

16、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古镇情怀,流水江南,烟笼人家。

17、出去旅行,不是去看风景,而是去寻回自己——最本真的自己。

18、我们一路上兴致勃勃地参观,当夕阳西下时,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19、人生最好的旅行,就是你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发现一种久违的感动。

20、一个背包,几本书,所有喜欢的歌,一张单程车票,一颗潇洒的心。

21、旅游不在乎终点,而是在意途中的人和事还有那些美好的记忆和景色。

22、人生至少要有两次冲动,一为奋不顾身的爱情,一为说走就走的旅行。

23、旅行是一种病,当你把身边的人都传染了,而你自己根本不想从中跑出来。

24、旅行的意义不在其他,而在自己“身体和心灵,必须有一个在旅行的路上。”

25、想呼吸着每座城市的空气,想感受着每座城市的人儿,想看着每座城市的风景。

26、流转的时光,都成为命途中美丽的点缀,看天,看雪,安安静静,不言不语都是好风景。

27、总有一天,我会丢下我所有的疲倦和理想,带着我的相机和电脑,远离繁华,走向空旷。

28、背着背包的路上,看过许多人,听过许多故事,见过旅行风景,就这样,慢慢学会了长大。

29、一个人旅行,不理会繁杂的琐事,自由自在地,去体验一个城市,一段故事,留下一片欢笑。

30、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让心灵去旅行!

5.求带有方位字的诗句,词章

竹 枝 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大风歌

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四海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望天门山

李 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秦州杂诗

杜甫

满泪悲生事,因人做远游。

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

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灰。

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

钱唐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6.古诗词中形容方位的字

描述方位的词主要也有“东、西、南、北、上、中、中央、下、外、里、内 前、后、左、右、间、旁”等

但也有其它方法

1.山南水北是阳,反之是阴

2.以五行表示

"木居左、金居右、火居前、水居后,土居中央……是故木居东方而主春气,火居南方而主夏气,金属西方而主秋气,水居北方而主冬气。"

3.以五色表示

"青,东方色";"赤,南方色";"白,西方色","黑,北方色也","黄色为土色,位在中央。""木色青,故青者东方也;木生火,其色赤,故赤者南方也;火生土,其色黄,故黄者中央也;土生金,其色白,故白者西方也;金生水,其色黑,故黑者北方也。"

4.以四季表示

"木居东方而主春气,火居南方而主夏气,金属西方而主秋气,水居北方而主冬气。"(

5.以四兽表示

"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

6.以左右表示

古人习惯以东为左,以西为右。东西与左右常可互相替代。

7.以八卦表示

八卦排列顺序一般是: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与地理方位的配合关系是:震代表东方,离代表南方,兑代表西方,坎代表北方,此为"四正";撰代表东南方,坤代表西南方,乾代表西北方,艮代表东北方,此为"四隅"。

8.以数字表示

数字与五行相配合也可表示地理方位。"一、六为水,二、七为火,三、八为木,四、九为金,五、十为土。一与六共宗(居北方),二与七为朋(居南方),三与八成友(居东方),四与九同道(居西方),五与十共守(居中央)。"

9.以天干地支表示

古人把天干和五行结合起来表示地理方位,流传的口诀是:"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己土。"古人也用地支表示地理方位。王莽时曾开辟一条从关中到汉中的南北通道,叫作"子午道"。颜师古解释说:"子,北方;午,南方也。言通南北道相当,故谓之子午耳。"连接地球南北两极的假想线(经线)叫"子午线"。卯时是日出东方时,故以"卯"表示东方;酉时是日落西方之时,故以"酉"表示西方。

10.以星宿表示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在黄道赤道两侧一周,选取了二十八个星宿作为观察天象的标帜,称为"二十八星宿"(各星宿包含2~22恒星)。二十八星宿以七宿为一组,共分四组,分别配以四只守护圣兽组成一套完整的星相学说:

东方苍龙七宿:角宿、亢宿、氐宿、房宿、心宿、尾宿、箕宿

北方玄武七宿:斗宿、牛宿、女宿、虚宿、危宿、室宿、壁宿

西方白虎七宿:奎宿、娄宿、胃宿、昴宿、毕宿、觜宿、参宿

南方朱鸟七宿:井宿、鬼宿、柳宿、星宿、张宿、翼宿、轸宿

二十八宿与三垣(太微垣、紫微垣、天市垣)是古代中国划分天区的标准,在古典诗词中,往往以此表示方位或地域。

7.关于方向 诗句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2)

董浩然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可千万别慌张,

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

会帮助你辨别方向.

要是你在农村迷了路,

请看看堂屋对着的方向,

大门正对的一面是南方,

大门背对的一面是北方.

要是你在沙漠迷了路,

请看看那种神奇的指南树,

它的枝叶永远朝着南方,

要是你能认出它,

就不会在沙漠里乱闯.

要是你在草原迷了路,

可要看看这种奇特的指南草,

它的草叶永远指向南方 ,

你如果认出了它,

就不会在草原上迷失方向.

树枝的茂盛和太阳有关系,

看看哪边的枝叶稠,

哪边的枝叶稀,

就可以分辨北边和南边.

8.有关方向的句子

1:有人说,人生就像一场旅途,我们需要在意的不是目的地,而是路边的风景。

有人说,人生如梦一场,梦一场醒过来发现什么都不是。有人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每个人只是在生活中扮演着各自的角色。

2:人生需要的是五斑斓,单调唯一的学习和工作那不是真的人生。 3:忽然很想醉,是因为早已心碎;忽然很想睡,是因为心里早已疲惫。

4:还是古代好混,割掉了就能当公务员。 5: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着喧哗与躁动,却没有任何意义。

6:胆大和勇敢远不是一回事,正如聪明和智能不是一回事一样。胆大是没有畏惧心理,勇敢则是有畏惧心理而又克服了畏惧心理。

——胡平《哲思手记》 7:人生在世总会不如意,挫折困难时刻来袭。 8:梦想有时候多么像爱情?假若不是痴心相信,是无法坚持到底的。

只是,失落了的梦想也像失落了的爱情,始于如此的兴奋与渴望,又终于如此的挫败与荒凉。 9:生活中,惟一的幸福就是不断前进。

10: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11: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12:那些刻在椅背后的爱情会不会像水泥地上的花朵,开出地老天荒的,没有风的森林。 13:人生有些事,错过一时,就错过一世。

14:拥有强大的内心,可以更坦然地面对挫折,可以更细腻地品味生活,可以更理智地面对诱惑,可以在一贫如洗时悠然自得,可以在富贵乡里拥抱贫穷。内心的强大是在无数次的苦难中打磨出来的,是在无数个夜晚的苦读中建立起来的。

15:以为蒙上了眼睛,就可以看不见这个世界;以为捂住了耳朵,就可以听不到所有的烦恼;以为脚步停了下来,心就可以不再远行;以为我需要的爱情,只是一个拥抱。

运用手指如何算出年份的天干地支

手指节一周是12属相。你若是石家庄的,可以到晋州学。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D5%C6%BE%F7&in=24752&cl=2&cm=1&sc=0&lm=-1&pn=0&rn=1&di=1537407521&ln=8

如何用手指掐算算命

好像用掐手指是算岁数和生肖的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