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中关于养生的说法

《易经》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这句话有什么关于养生方面的知识?

一阴一阳之谓道……百姓日用而不知”,这个需要用心体会、感悟。举个身边的例子:东方人吃饭用的筷子,两根筷子,一动一静,一阴一阳;西方人用的刀叉,也是一动一静,一阴一阳。但是二者也有区别:筷子简易,一手把握,把饭菜一下子都夹起来,反映的是中国人的整体观、系统观;刀叉相对复杂,左右分立,把食物切成一块块的,反映了西方人的心物对立、偏重分析实证的思维方法。


这个小差别,造成的结果大不相同,中医和西医就是很好的体现。中医讲究整体观、辨证论治,把人当作一个有机整体来看待,形神合一、天人合一,而且具体人体具体分析;同时中医亦要“知几”,“几者,动之微”,“上医治未病”。西医则是把人象面包一样切成一片片、一块块——组织、器官、细胞、直至分子原子,运用各种仪器和方法进行分析检验,同时切断了人体形神的联系,也切断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是在疾病由“证”状发展到“症”状之后才进行治疗。

这里只是举例说明阴阳之道,或有偏颇之处。在西方,黑格尔和马列将辩证法发挥到极至,可以说达到了理性的顶点。但是他们没能超越理性,没能超越语言、逻辑、思维,更不要说其他的自然科学、医学等学者了。

中医的根本和核心是阴阳平衡。《黄帝内经》开篇就讲“提挈天地,把握阴阳”。“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这与《易经》是一致的,易医同源,而从发展脉络上讲应该是易为医之源。阴阳平衡之道是“不易”的,无论过去、现在和未来,无论东南西北,以不变应万变,万变不离其宗,这就是中医的生命力所在

“会易者不占”,只要“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则自然阴阳平衡,身心健康,诸事如意,以至于达到孔子的“从心所欲不逾矩”和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

一点管见,可道者已非常道了。大道至简,不可道、不可思议之道,想要说清楚,真是至难,说出来的似乎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想起一个笑话,有个穷酸秀才搜肠刮肚地做文章,半天没有写出来,他媳妇就说他,你写文章怎么比我生孩子还难,秀才说:你生产时肚中还有孩子,我肚中却是空空如也。轻松一下,

易经说“慎言语,节饮食”,养生在“口”

易经“颐”卦,说的是颐养,养生。

卦辞

”自求口实“,说的是靠自己。用正道养身就会吉祥,观察颐养之道,就要自食其力。

怎么做?

大象说,“慎言语,节饮食”,养生求医,在自己的“口”,谨慎言语,控制饮食。如同俗语所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故而,颐卦养生,不仅指物质饮食,还指精神养生。

如果饮食、言语有节制,则可养身怡气。若是暴饮暴食、或是吃坏了东西,不止肠胃会反抗,若是妄言,则可能伤人伤已,即使非妄言,而只是啰嗦废话,不伤人烦人、也会伤自己的元气。所以老子说,”塞其兑,闭其门“,”多言数穷,不若守中”。

故而,最好的养生,最好的医生,在自己,在是自己的口。

如何从易经中参透养生之道?

其实给我的感觉是,整部易经讲的都是阴阳的道理,一阴一阳之谓道,都是处在不同环境下的阴阳,六十四卦变化万千,道理无穷。对于身体上的调理,就是要满足自己对阴阳的需要,在不同的坏境下,调整自己阴阳的平衡,使自己适应环境。阴阳是万事万物,所以可以采用的方法也是多样的。

24节气历法的由来~ 易经养生说(综合篇3)

易经对于时空的感应比其它学说是更细腻的,不仅与天人合一外,更强调讲究强调天、地、人三才之道,因为天是一个宇宙,人是宇宙的一部分,包括天地万物也是宇宙的一部分,从认识人生宇宙的本质规律而去 探索 生命的本质。生命本质的维护与指导,离不开基本的24节气逻辑,如我们种一盆花的时候,首先你要判断这个花是适合什么季节的品种,是否需要充足的日照,然后决定什么时候浇水、施肥。当你完全了解时空逻辑对于这盆花的本质,就能好好养护这盆花的,当然人体的 养生 也是同样道理。

24节气与易经 养生 的对应逻辑:

春季 养生 要养肝;春季是生发的季节,气候变化多端,人体的经气分别运行与肝胆。

夏季 养生 要养心;夏季是阳气最盛旺季节,万物生机蓬勃,中医说法夏季容易有潜伏的病到秋季才发作至冬季更严重,就是所谓的”心病“。

秋季 养生 要养肺:秋天主收敛,阳气渐失阴气开始滋生,肺气开始内应,气候偏干燥,容易口干舌燥。所以秋季 养生 要防燥热。

冬季 养生 要养肾;冬季水流停滞万物封藏,所以这个时候要进一步闭藏养阴气,冬季五行属性属水,属肾。

从春夏秋冬的演变可以知道,万物的生长衰老都是随着阳气生长收藏的变化而改变,如同大自然的树木也是与人都是一样的,所以黄帝内经说:“春夏养阳,秋冬阳阴”就是适应自然界的四季变化之道。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春夏喝凉茶,秋冬进温补”也是顺应阴阳四季之道。 养生 除顺应四季范畴的时序,而也强调一天也要有四季 养生 观:

“晨起如春,日间如夏,暮时如秋,晚间如冬“的四时演进逻辑。

研究表明哺乳动物的寿命是生长周期的5~6倍,人体的生长周期为25年左右,寿命理论要在125~150岁,但古今中外绝大部分是年过半百而衰,寿命超过百年的更是稀少如晨星。所以后天 养生 之道极为重要,而后天 养生 又与季节气候规律密切相关的,另外人体的五脏六腑与四季节气互为相应,气血一日十二时辰的阴阳消长有规律的流入十二经脉,由此可见只有顺应四时与24节气变化,合理安排饮食起居才能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

所以24节气虽是节令气候的标志不仅指导农民生产,更重要的是每一个节气变化进程对人体的影响,是维持身体调养 健康 的基础之一。所以节气是与所有人有关(上至天子下至庶民),每一个时间维度都对其中的生命与人提出了严格要求。

~林笨笨的四季部落,用24节气与你共享人生智慧。待续.....24节气其它综合篇章(4),欢迎转发分享!

饮食养生书籍

饮食养生大全书籍

饮食养生大全书籍,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已经很多人非常注重饮食健康,非常讲究养生,下面我分享一篇关于饮食养生大全书籍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饮食养生书籍1

1、《中国养生文献全书》

《中国养生文献全书》作者陈可冀,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是一本医药卫生类书籍。汇集了我国上自春秋战国,迄中华民国时期的养生学文献300余部(篇、,是在 保持原作精髓的基础上,由国内100余位专家编纂而成的;基本囊括了养生学专著、导引养生、饮食养生、药饵养生、经络脑 穴养生等方面的典籍。

2、《一本书看懂营养学》

《一本书看懂营养学》是2010年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默草。本书从科学的角度着重介绍了常用食物的营养功效、能量;家常菜搭配中的常见错误;不同人群饮食宜忌;常见病患者因注意的饮食宜忌。

3、《食用营养圣经》

《食用营养圣经》是2010年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健康生活》编辑部。

4、《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5、《求医不如求己》

中里巴人的养生疗疾宝典《求医不如求己》被称作是“改变中国人健康生态的第一方案”。出版这一系列图书是为了让人们对中医这个宝藏多一些了解,并且把这些简易实用的养生疗疾方法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用中医打造健康。书中介绍的中医养生功法简单易行且功效显著、立竿见影,一上市即受到读者的追捧。

饮食养生书籍2

十本必读的保健养生书籍推荐

1、《脾虚的孩子不长个、胃口差、爱感冒》 罗大伦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如果说《让孩子不发烧、不咳嗽、不积食》让家长们明白了如何智慧应对外感引起的孩子发烧、咳嗽、积食的问题,那么,这本《脾虚的孩子不长个、胃口差、爱感冒》则让父母们懂得了孩子绝大部分常见病的内在根源在于脾虚,而如何让孩子不脾虚则是做一个合格父母的当务之急,用什么方法?书里都有非常详细的辩证方法和食疗、推拿等根本解决之道。

2、《听体检说:健康都去哪了》 曾强,武强 人民卫生出版社

《听体检说:健康去哪儿了》将告诉我们面对体检应该持怎样的态度,同时详细解说体检各个项目需要做的正确的准备和注意事项,以及体检后如何深度解读体检报告。这本全方位的“体检神器”将时时提醒我们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

3、《这样吃饭更健康》 于康 化学工业出版社

《这样吃饭更健康》荟萃了于康老师微博中的精华内容,从营养科学的.角度讲述了怎样吃饭更健康的养生知识,不仅涵盖食物营养、选好食材、疾病的饮食预防和调理、健康三餐、健康饮水、三高饮食、减肥饮食、特殊人群饮食等饮食方面内容,更提出日常生活要坚持吃动两平衡。全书采用箴言的形式进行提炼,把复杂的饮食营养知识概括成一条条生动的小段子,献给广大读者朋友,以期让于康教授对于健康、对于生活,甚至对于人生的精见解以最有效率的方式与大家见面,并对大家的生活产生切实的帮助。

4、《不生气就不生病》 郝万山 东方出版社

这是一本有温度的图书,他提出的“不生气就不生病”的养生观必定引领中国健康养生图书的新潮流。不生气就不生病,不作死就不会死,这原本就是个朴实的常识,只是人们在拥有健康的时候,常常不认识这个常识。而在生病之后,焦虑紧张恐惧,更不去思考情绪对疾病的康复同样有着直接的作用。

5、《小病小痛小妙招》 张宝旬 人民卫生出版社

家传兼学院派中医张宝旬总结的60多个临床验证有效的中医保健妙招。特色:图文结合,操作性强,疗效可靠,一试便知。涉及的小病小痛,都是现代生活最常见最困扰人们的健康问题。这些小方法已在微博广为流传,书中附有部分患者使用的真实反馈。

6、《跑步,该怎么跑》 尼可拉斯·罗曼诺夫 新星出版社

《跑步,该怎么跑?》是罗曼诺夫博士多年来智慧与教学的精华,用花了25年时间,完善了这套体系完备的姿势跑步法。在这本书里,罗曼诺夫博士先从理论的角度出发,解释了姿势跑步法的科学依据,然后重点讲述了姿势跑步法中“关键姿势”的要点与训练方法。

7、《养肝就是养命》 李卉,王伟岸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养肝就是养命》从日常生活的各个角度说明肝脏的重要性,描述肝脏将要出问题的一些预警信号,告诉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伤肝的一些习惯。最重要的是详细的告诉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怎样通过居家调养、心理调适、运动保健、穴位按摩、日常饮食等简便实用的方法来养肝护肝,以及男女护肝方和四季保肝法,并从中西医角度对五种常见肝脏疾病进行分析。

8、《是真的吗?》 腾讯《今日话题》编辑部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是真的吗?》细致点评国人身边伪健康常识的幕后真相,相比同类书,本书更愿意用数据说话。伪健康常识在国人身边潜伏日久,空有说辞无法让读者信服,而本书始终把握国际主流科学界和权威组织的风向,用最权威的数据让“健康骗子”闭嘴。

9、《嗨,一起跑步吧!》 欧阳靖 现代出版社

《嗨,一起跑步吧!》:这本双封四色图文跑步书,给你针对女生的47个跑步疑难杂症大解析、13套暖身与收操动作教学、11句跑者励志名言、4季跑服跑鞋运动内衣大解析、33道适合跑者的幸福小料理食谱、50个让自己跑下去的好理由……以及满满的正能量!

10、《女人体虚先变丑》 佟彤,陈小野 湖南科技出版社

《女人体虚先变丑》提示女性朋友,如果你有身材走样、面色不佳、精神萎靡的症状,很有可能是体虚,而体虚是使人变老、变丑的罪魁祸首。佟彤结合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专家陈小野多年的研究精华,从脸型、身材等方面讲述了能够体现健康状况的各种标准、日常生活中身体的体态习惯可能引发的疾病,以及哪些事、物最容易耗虚身体。并给出具体的方法,来调整先天的不足,将体态、容颜向健康的方向进行调理,从而达到真正的美。

饮食养生书籍3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精神养生是指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一、《求医不如求己》全系列包括

1、养生宝典《求医不如求己1》

中医作为中国的四大国粹之一,国人了解甚少,中里巴人最近推出自己的养生疗疾宝典《求医不如求己》,堪称“改变中国人健康生态的第一方案”。

2、养生宝典《求医不如求己2》

3、养生宝典《求医不如求己3》

二、《不生病的智慧》全系列包括

《不生病的智慧1》

从根子上修复中国人的后天之本:《不生病的智慧2》

《不生病的智慧3》-易经养生说明书

易经内病外治法《不生病的智慧4》

三、其他系列养生书籍

曲黎敏中医养生完全手册《从头到脚说健康》

《从头到脚说健康》以一种独特的视角、通俗的语言,带领读者走进中医文化这座美丽的殿堂,领略传统中医的独特魅力。

《易经养生法》

本书是首席中医养生专家、着名中医学家、易学家、作家杨力教授的最新养生着作。

写给女人的健康书《求医也要求己》

关于本书,作为一名女性,您可曾直视您身体正在面临的健康状况当血压计中的汞柱渐渐升高;当流动着红色血液的血管像快要干涸的河床一般阻滞不通,当每一次心跳都伴随着色厉内荏的疼痛片刻的绝望之后,您会万分焦急的追悔自己之前没有建立科学的健康观念并及时排除身体存在的种种隐患这正式本书要为您以及每一位女士所极力避免的。

如何保养肾气

当肾气虚弱时,乏力、脉弱是肯定的。肾气虚最大的特点,就是腰酸腿软,小便多,因为肾主二阴,小便多说明他肾气弱,尤其是在夜里。同样年龄的人,有人总觉得气不够,那么这时你就要好好保养你的肾气。 首先,房事要节制。房事不节制对肾精、肾气的伤害很大,尤其夫妻到中年以后,一定要注意房事的节制。 其次,不要用脑过度。肾生髓,脑髓靠肾来生长,用脑过度便会伤肾气。比如很多头晕并不是脑的问题,归根结底是肾虚;有的患者找我来看头晕的毛病,我就用补肾的方法,给他吃一些六味地黄加味,如熟地、枸杞、山萸肉等等,症状多半会好转,之后他就不头晕了。这些药没有一味是补脑的,养脑的药我也一样没用,只是补肾,就可以把头晕的毛病治好。还有一些人失眠,吃养心安神的药都不见效果,吃一些养肾的药,再适当加一点养脑、安眠的药,睡眠质量自然就好了起来。 最后,我们还要注意腰的保养,不要随便伤了腰,因为腰里边藏着肾虚的命门——两肾,所以也是不可忽视的地方。 以上内容选自杨力教授主讲的 《易经养生法》, 【出版社公告】 中央电视台金牌健康主讲樊正伦《养生的智慧》当当网《养生的智慧》【出版社公告】 前副总理亲笔批示,体育总局强力推荐的自然疗法《312经络养生法》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