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理论测试

什么是荣格的原型理论和原型批评?

荣格的原型理论和原型批评
高明勇
引文
继弗洛伊德之后,荣格在我国正在日益广泛地受到人们的注意,文艺界对于荣格思想的兴趣变得越来越惹人注目,它的种族心理积淀学说已经开始渗透到文艺界的众多领域。而继荣格之后,原型批评已经初见端倪并日益完善,批评家们一改昔日近距离直视作品的习惯,开始“向后站”,从远距离处审视,力图把握文学作品的宏观体貌,寻找具体作品与时代及人类文化母体相联接的纽带。本文试从几个方面来阐述这一问题。

“我的人生历程是一个无意识的自我实现的历程。”
—— C.G 荣格
C.G荣格(1875年7月26日——1961年6月6日),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1900年在巴塞尔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先在著名精神病学家尤金·布勒雷指导下在苏黎士大学的精神病研究所任职,后来退职,自己开业。1933—1941年任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心理学教授,1943年起任巴塞尔大学心理学教授,主要著作有《精神分析理论》、《无意识心理》、《分析心理学文集》、《心理类型》等。
荣格在早期临床实践中,创立了“词语联想”测试法。他用这种方法去寻找和分析精神病患者的心理隐情,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情结”概念。作为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之一,荣格曾追随弗洛伊德五年,1913年终因和弗氏见解不合而与之中断关系,

MBTI是什么意思?

MBTI是当今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性格测试工具。它已经被翻译成近20种世界主要语言,每年的使用者多达200多万,其中不乏世界500强之内的大型企业。然而,就在MBTI越来越受关注的今天,对它的误用、滥用也变得越来越怵目惊心:某些网站声称仅凭一张问卷就能判断人的性格;还有些人,素不相识,却告诉你可以从举手投足间看出你的用脑偏好,乃至断言你的职业前程、个人发展;更有甚者,把MBTI与生辰、星座、血型、手相相提并论,列为预测命运的“第五原素”……我们不禁要问,一张问卷果真具有那么神奇的作用吗?MBTI究竟是什么?怎样才能正确、合理地使用MBTI?
性格理论
MBTI全称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是一种迫选型、自我报告式的性格评估工具,用以衡量和描述人们在获取信息、作出决策、对待生活等方面的心理活动规律和性格类型。它以瑞士心理学家Carl Jung的性格理论为基础,由美国的Katherine C Briggs和Isabel Briggs Myers母女共同研制开发。
心理学认为,“性格”是一种个体内部的行为倾向,它具有整体性、结构性、持久稳定性等特点,是每个人特有的,可以对个人外显的行为、态度提供统一的、内在的解释。MBTI把人的性格分为十六种类型,由四个维度上的不同偏好构成:
其中,“外向E—内向I”代表着各人不同的精力(Energy)来源;“感觉S—直觉N”、“思考T—情感F”分别表示人们在进行感知(Perception)和判断(Judgement)时不同的用脑偏好;“判断J—感知P”是就人们的生活方式(Life Style)而言,它表明我们如何适应外部环境。
Jung把感知和判断列为脑的两大基本功能,前者帮助我们从外部世界获取信息,后者则使我们以特定的方式做出决定。它们在大脑活动中的作用受到各人生活方式和精力来源的节制,从而对人的外部行为和态度产生各不相同的影响。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性格被视为一种人与生俱来的天性。人们显然更愿意在生活处世中顺应天性,然而个人的行为表现却注定逃不脱后天因素的影响:文化传统、教养习惯、利益目标、行动时的客观条件以至环境的种种限制……因此,尽管在理论上性格可以对行为表现作出某种“解释”,但是从行为表现出发推测性格,或者相反,从性格出发推测行为表现的努力却不得不面对太多不确定因素。换言之,就一个人个体而言,外显的行为、态度与其性格之间并没有必然的、直截了当的关联,承认这种不确定性是一种基本的科学态度,它告诉我们任何单一的逻辑都不足以确定一个人的性格或者根据性格推论行为表现,在我们真的需要这样做的时候最好还是去请教受过严格训练的专业人士。
MBTI施测流程和行为规范
MBTI的第一张量表于1942年问世,之后不断修订、完善,至今已升级了10多个版本。值得一提的是,仅仅在30多年前,MBTI量表还只对接受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学家开放。事实上,在MBTI®的设计中包含着一整套严格的施测流程和使用规范——
第一步 调整测试的心态:施测师应帮助被试者放松心情,最大限度地摆脱工作、家庭等外部环境的压力,尽量展现真实的自我。
第二步 答问题卷:施测师应告知被试者尽管按照自己的理解答题,不应与其他人讨论,施测师也不回答任何相关问题。
第三步 MBTI 内容基本介绍并定位:施测师将MBTI的测试目标、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告知被试者,并指导其按要求进行自我评估。
第四步 答卷计分并比较:施测师应指导被试者计分,并对分数进行解释和深入讨论其涵义。
第五步 最后确认:施测师将引导被试者进入一个自我探索的过程,帮助其明确自己的性格类型。
施测师的作用
简而言之,施测师将确保被试者始终处于轻松自如的状态下,既没有现实中工作、生活的压力,也避免受施测师本身的诱导,确保被试者展现自我的本来面目,这是MBTI测试中,施测师的第一要务。
其次,施测师将指导被试者正确实施每一个步骤,准确理解MBTI的测试结果。MBTI问卷的得分代表了被试者对自身性格类型的清楚程度,而非其占有某种性格特征的完全程度或者表现强度;MBTI提供的性格类型描述仅供被试者确定自己的性格类型之用,其中描述的各种行为表现没有好坏优劣之分……MBTI的有效性取决于施测中规范、有序地执行每一个环节,这离不开施测师的专业指导。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施测师将引导被试者自己确定性格类型。MBTI旨在帮助人们了解自我的本来面目,即个人与生俱来的性格;既然后天的种种环境压力和客观条件可能扭曲甚至彻底逆转个人的行为表现,那么对自己性格最有发言权的当然只能是被试者自己。施测师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开道者”(而不是诊断病因的医生)提着灯笼照亮你面前的路却从不在意你去向何方——无论你的目的地在哪里,他只管提着灯笼照亮你的前方;然而,没有这样一名开道者你便陷于沉沉黑暗之中无所适从。
MBTI的评估系统说到底就是不断引导人们探索自我、进而认清自我的本来面目。甚至问卷得分也只是一种辅助或者参考,当测试结果与自评结果不符时,施测师将尝试找出原因或者作出解释,利用性格类型描述帮助被试者澄清自我认识……施测师也许还会建议他接受MBTI的进一步测评,那时性格的每一个维度将被细分为五个子维度,所有的评估与解释都将更加精细、深入。无论如何,施测师不会一味坚持问卷的得分,然后拿出一纸对应的行为描述来说服你接受这样的结果。最清楚自己性格的当然恰是你自己,这也正是MBTI的关键理念之一。
正确、合理地使用MBTI
现在我们知道,MBTI可以帮助我们认清自己,但是并不剥夺我们认知的自由,把结论强加于人;MBTI可以有效地评估我们的性格类型,但是由此并不能推断我们的行为态度、智力水平、能力强弱、工作表现(未来祸福和命运)——MBTI在职业定位、领导力发展、团队建识、婚姻家庭关系的完善的等等领域大有作为正是凭借着规范而富有技巧的使用,决非随心所欲的滥用;MBTI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而且在实践中行之有效,而这有赖于每一位施测师恪守施测流程和测试中的行为规范。事实上,MBTI的每一位施测师都经过系统的培训和严格的认证,确保在实际操作和理论知识两个方面都具备过硬的素质,有能力掌握整个评估过程,真正帮助人们发现自我。调查表明,没有施测师的参与仅使用MBTI®问卷,结论的误差率高达30%;而在未经认证的施测者的误导下,结果更加糟糕。
正确、合理地使用MBTI将使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他人,它将为我们搭建起交流与沟通的平台,帮助我们规划未来的发展之路……在沉醉于MBTI带来的诸多收益之前,让我们先迈出明智的第一步——找到经过认证的合格的MBTI施测师。
后记:当前活跃在国内管理咨询与培训、职业规划以及婚姻、学校教育辅导等领域的合格的MBTI施测师有近200位,他们都有CPP或APP的资格证书。 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 和 MBTI 是 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 Trust 在美国以及世界各国的注册商标。
参考资料:http://www.51job.com/arts/05/276299.html

一篇文章读懂性格测试工具的信度和效度

谁不想了解自己?

前段时间好友给我一个链接: 测试 “你的身体里住着谁”  ,看看你的灵魂、心理和行为都和哪个明星或者人物相似。

诸如此类的测试层出不穷,多数人看到后的反应都是参与测一测吧,一方面会觉得好玩,更多的还是好奇,人总是对自己充满好奇,期待无止境的探索;
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对自我成长非常重要;
如何选择一个靠谱的工具帮你提高自我认知呢?
那么我就要说说工具的信效度了。
信度(Reliability)—— 对应的就是是否靠谱 ,学术的说法,在统计和心理测量学中的信度是说测评工具的整体一致性。高度可靠的分数是精确、可重复的,并且从一个测试场合到另一个测试场合一致。也就是说, 如果测试过程重复测量一组被测,获得基本上相同的结果。

为方便大家理解信度,我们用画画来打比方。例如: 老虎  –  被测对象;画家  –  测评工具;作品  –  测评结果。

心理测量的可靠性关系包括测量的准确性、精确性、一致性和无错误性。 各种可靠性系数(值介于  0.00 (很多错误)和  1.00 (无错误)之间,通常用于指示分数中的误差量,记住越高越好。

美国劳工部专门有一个指南(见表1),帮助企业选择测评工具。
效度(Validity)对应的就是是否有效 ,具体来讲效度是 指所测量到的结果反映所想要考察内容的程度 ,测量结果与要考察的内容越吻合,则效度越高;反之,则效度越低。效度分为三种类型:内容效度、准则效度和建构效度。

还是以画画来打比方,

回过头来,我们看信度和效度的关系会发现。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一个测量的效度要高,其信度必须高;而一个测量的信度高时,效度并不一定高。
目前市场上有的性格测试工具基本分两大类,类型论和特质论;

类型论,就是先把人分成几种类型,根据测试把你放进某个类型 ,类型论的工具比较流行的有九型人格、MBTI、DISC、HBDI等等;12星座看性格算不算?这个虽然不是测试工具,但也是把人按照12个星座归类,和类型论有相似的味道。

类型论的——

好处是易于理解,迅速将人归类,从而记住对方身上的一系列特点,而正是因为归类

缺点就是容易用类型往被测试者身上贴标签,忽视了被测试者实际的丰富性
特质论的工具例如HOGAN, 大五人格测试,Lumina Spark。 涉及到自我探索,自我发展的课题,每个个体都是不一样的,自然是特质论的工具会来得更可靠一些。

记得刚才那个画画的比方吗?如果我们要知道对象是猫是虎,类型论很好用;如果我们要知道对方是个什么样的老虎,有什么优势以及可能的发展障碍,适不适合成为虎,用特质论会更可靠和有效。

 

既然认真了,那就选一款靠谱又有效的工具吧,从自己裸辞出来创业起,在性格测试工具上我就选了Lumina Learning 旗下的Lumina Spark, 为什么?信效度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当然还有其他原因,请参考我前一篇文章: 【认证师约稿】工作20年余,我决定裸辞。 对我而言,既然作为一名专业教练和咨询师,如果客户需要用工具提升自我认知,我一定会推荐可靠和有效的工具。
简单说一下Lumina Learning——

Lumina Learning由英国商业心理学会(ABP)董事Stewart Desson博士在2009年创立。以“大五”理论为基础,借助荣格理论的视角,结合积极心理学和成长型思维等最新的心理学研究成果,创新人才发展与识别的解决方案。在经历了10多年的持续迭代后,逐步形成了现在由Spark,Sales,Leader,Emotion,Select 和Team组成的从个人潜质识别,领导力提升,人才选拔到团队协作的6重立体解决方案。

其中性格特质的测评工具Lumina Spark研究了人的24个特质, 以及24个特质在3种不同面貌下的倾向;这三个不同面貌是潜在自我、日常自我和过度自我;Lumina Spark也是第一个能够研究24个特质在3种人格面貌下的样子的性格测试工具;

我们一起了解一下Lumina Spark的信度,也就是可靠性:记得吗, 通常是 0-1 之间,越靠近 1 的分值说明工具越可靠 ,美国劳工部的数据说〉0.9就已经是优秀了,看下图,我不用说了。
再来看看效度,前面说了效度中包含了内容效度、准则效度和建构效度,其中建构和内容效度很重要:

建构效度(construct validity)是用于多重指标的测量情况。此类效度也有两个次类型:

聚合效度(convergent validity):当测量同一构念的多重指标彼此间聚合或有关连时,就有此种效度存在。

区别效度(discriminant validity):此种效度也称之为分歧效度(divergent validity),与聚合效度相反。指不存在相关性。

建构效度最关心的问题是:测量工具(量表)实际测量的是哪些特征?在评价建构效度时,调研人员要试图解释"量表为什么有效"这一理论问题以及考虑从这一理论问题中能得出什么推论。建构效度要求对每个特征的测量背后有足够的理论支持,并且这些被测量的特征之间应该有合理的关系。

内容效度,也就是内容对不对,方法是跟经典的(被证明已经是有效的测量,比如大五人格测试等)内容做比较;

这里我们拿Lumina Spark与大五来做聚合效度测量,大家可以看到下表的很多数字的肩膀上有**,这一符号说明了Lumina Spark与大五在这一维度上的显著一致性;
太多术语了?看的有些累?坦白说,我在写这篇文章时也查阅了很多统计学说明,再翻阅Lumina Learning总部有关信效度的长篇资料;

总之,我想说,如果想找一个靠谱的工具提升自我认知,启动自我发展,绽放美丽人生的话,记得Lumina Spark,可信有效,有料有范的工具。

什么是荣格心理测试?

荣格类型测验1921年荣格提出心理类型学后,其弟子格雷和威尔赖特等于1944年在美国用实证方法进行的测验研究。他们制作包括300个问题的问卷分发给经临床观察确定为某种心理类型的人,根据他们回答问题的方式打分。[1]
问卷中有82个“被迫选择”题,要求被试在20分钟内答出,以测量其在荣格确定的三个维度上的倾向性:内倾一外倾;感觉一直觉;思维一隋感。当时的测验在信度和效度及被试的选择上尚存在问题。1942年,美国心理学家K.c.布里格斯及其女儿I.B.迈尔斯在荣格的两种态度类型和四种功能类型基础上增加“判断”和“知觉”两种类型,组成人格的四维八极特征,彼此结合可构成16种人格类型,经20余年的潜心研究,编制成《迈尔斯一布里格斯类型指标》,验证和发展荣格的人格类型理论。20世纪70、80年代后,一些新的荣格类型测验相继问世,如“艾森克人格调查表”、“底特罗夫心理类型问卷”、“辛格一卢米斯人格调查表”等。

MBTI职业性格测试是如何出现的?其最初的作用是什么?

一般而言,mbit的职业性格测试,更习惯性的说法是叫MBTI职业性格测试,它是现在世界上更为盛行的职业人格特质人才测评工具。

也被许多高等院校用于协助其大学毕业生挑选更合适自身的职业,被许多用人单位用于对应聘者做评测,看与其说所面试职位是否在职业性格上较为配对。

与社会心理学有关的基础理论和专用工具,一般难以避开社会心理学最重要的人物荣格,MBTI职业性格测试也是如此。心理学专家荣格在1921年发布的社会心理学种类理论恰好是MBTI职业性格测试的理论基础。

20世际40时代,美国的一对母女俩伊莎贝尔·迈尔斯(IsabelMyers)和凯瑟琳·布里格斯(KatharineBriggs)依据荣格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种类理论明确提出了一套个性测试实体模型,并以他们自己的名义取名,叫做Myers-Briggs种类指标值,通称MBTI。

正如其他的性格测评或是职业兴趣测试一样,MBTI也是根据让试验者根据对一系列问题的诚信做答,最后依据结论开展剖析,将人的职业性格从4个维度、每一个维度有2个方位,一共8个层面开展归类,分类后再从4个维度开展组成,最后得到16个职业性格种类。

MBTI职业性格的4个维度分别是:外向(E)和内向型(I);觉得(S)和判断力(N);思索(T)和感情(F);分辨(J)和直觉(P)。在其中,内向型和外向是以大家与外部世界的相互影响是什么样的维度来区别,外向(E)型的人从和人的相处触碰中得到动能,内向型(I)型的人从自身的本质纪律中得到动能。

觉得(S)和判断力(N)是以大家当然注意的信息内容维度来区别,觉得(S)型的人根据五官来感觉全球,重视真真切切的、客观存在的物品,判断力(N)型的人则重视根据第六感来洞悉和了解全球;思索(T)和感情(F)则反映了大家怎样做管理决策,思索(T)型的人习惯性用逻辑判断,而感情(F)型的人则会关心自身的感情价值观念,及其别人的观点等。

分辨(J)和直觉(P)差别的是人的行事方法,分辨(J)式的人是封闭式定项,习惯性用结构型、招数化和程序化交易来解决困难,而直觉(P)会用更为随便和开启的概率来解决困难。

在每一个维度里,每一个人只可以是这其中一种,即,你是外向(E),就不太可能与此同时是内向型(I),如此至今,每一个人就可以在4个维度里有一定的职业性格组成,例如ESTJ、INFP、ENFP、ISTJ这些,一共16个职业性格种类。每一类职业性格种类都是自身独特的优点、有其适用的岗位,检测出去的数据显示的合适职业,就可以做为每一个人职业挑选的参照。

在具体的操作中,MBTI职业性格测试应用领域比较多,最普遍被普遍使用的种类:做为本人探寻自身的职业优点,用于做为职业职业生涯的参照;做为高等院校对学员开展职业指导的专用工具,正确引导学员根据检测找到自身的职业优点,以便捷尽快开展职业职业生涯,或是为毕业之后的工作方向做参照;

企业内部用于做为招骋和内部结构选拔人才的辅助软件,帮助人力资源单位和用工单位掌握应聘者和职工的本人职业优点,便于人岗匹配。

有谁知道MBTI职业性格测试啊?

MBTI(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一种迫选型、自我报告式的性格评估测试,用以衡量和描述人们在获取信息、作出决策、对待生活等方面的心理活动规律和性格类型。由美国的心理学家Katherine Cook Briggs (1875-1968) 和她的心理学家女儿Isabel Briggs Myers根据瑞士著名的心理分析学家Carl G. Jung (荣格)的心理类型理论和她们对于人类性格差异的长期观察和研究而著成。经过了长达50多年的研究和发展,MBTI已经成为了当今全球最为著名和权威的性格测试。
主要应用于职业发展、职业咨询、团队建议、婚姻教育等方面,是目前国际上应用较广的人才甄别工具。
人的性格倾向,就象分别使用自己的两只手写字一样,都可以写出来,但惯用的那只写出的会比另一只更好。每个人都会沿着自己所属的类型发展出个人行为、技巧和态度,而每一种也都存在着自己的潜能和潜在的盲点。本次测试主要探讨各种性格类型与相关职业的匹配程度。
MBTI倾向显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而这些差异产生于:
– 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何处,从哪里获得动力(外向、内向)
– 他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实感、直觉)
– 他们做决定的方法(思维、情感)
– 他们对外在世界如何取向;通过认知的过程或判断的过程(判断、知觉)
用字母代表如下:
精力支配:外向 E — 内向 I
认识世界:实感 S — 直觉 N
判断事物:思维 T — 情感 F
生活态度:判断 J — 知觉 P
其中两两组合,可以组合成16种人格类型。
这套题的信度和效度应该是蛮高的,个人认为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