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后天不相配是什么意思

中医所说的“先天”与“后天”,究竟是什么意思?

按照通常的理解,“先天”是指自然的本然原则,是天生的、天赋的,有时也指宇宙本体,万物本源;“后天”则与“先天”相对,指非天生的、出生以后的。比如,我们会说某人的成功,是源于其先天的聪明和后天的努力;或者说某人的长寿,是因为他先天体质好,后天又勤于锻炼,等等。

不过,古人在具体运用这一对概念时,含义则是多种多样的。

先来看迄今所见历史文献中最早出现的“先天”、“后天”,即《周易·文言传》在阐释“乾卦”第五爻辞中的“大人”时所指出:“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对这里的“先天”、“后天”,也有多种解释,比较常见的为唐孔颖达疏:“先天”指先于天时而行事,“天乃在后不违,是天合大人也”;“后天”指后于天时而行事,“能奉顺上天,是大人合天也”。也就是说,大人的行事不论先于天,还是后于天,都与天相合。

但是,后世易学中通常所说的“先天”、“后天”,意义又有所不同。人们主要用其来指八卦及六十四卦的两种图式——先天图(伏羲八卦方位)和后天图(文王八卦方位)。

这种学说始于北宋著名理学家邵雍。在邵雍看来,先天之学与后天之学存在着逻辑的联系,其在《观物外篇》中说:“乾坤纵而六子横(先天图),《易》之也;震兑横而六卦纵(后天图),《易》之也。先天之学也,后天之学也。”认为后天之学是先天之学的应用,二者是体与用心与迹的关系,也就是后来常说的“先天为体,后天为用”

此外,像清代学者刘沅还利用先天、后天之说,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心性论:即认为心有先天、后天之分,先天之心以天理为内涵,也就是;后天之心受外物、欲望等的影响,或明或暗,不常不真,表现为。其说既强调先天之心与后天之心的区别,又要求制情复性,通过修养,由后天之心向先天浑然之性转化。

而在古代历法中,“先天”、“后天”又另有所指。

例如,古代四分历回归年误差短期内并不明显,但年代一久,就会比较显著。10年的话只差0.077日,但100年就差了0.77日,这时人们便比较容易发现,常常在四分历推算的冬至时刻到来的前一天,就已经是正午表影最长了。

这种历法预推时刻比实际天象发生时刻要晚的现象,古代称为历法后天;反之,那种历法预推时刻比实际天象发生时刻要早的现象,则称为历法先天

再来看古代内丹学中的先天、后天学说。其用“先天”来指那些无形的、自然本能状态的、功能性的东西;而用“后天”来指有形的、人为的、实体性的东西。

比如人体三宝“精、气、神”,都可以分为先天和后天。其中后天的“气”指的是呼吸之气;而先天的“气”则指元气、真气,写作“炁”。后天的“神”为思虑之神,称为“识神”;而先天的“神”则称为“元神”——

有学者认为,古代内丹学的这一学说,可以给现代人工智能的研究划定一个界限,即后天的意识都可用人工智能来模拟,而先天的意识则是人工智能无法模拟的。

先天和后天是什么意思


先天的解释

[congenital]

自出生即存在的或自出生 开始 的 先天畸形 详细解释 (1).谓先于天时而行事,有先见之明。 《易·乾》 :“夫 大人 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孔颖达 疏:“先天而天弗违者,若在天时之先行事,天乃在后 不违 ,是 天合 大人也。” 晋 陆机 《皇太子宴玄圃有令赋诗》 :“三正迭绍,洪圣启运;自昔哲王,先天而顺;羣辟崇替,降及近古。” 唐 白居易 《贺雨》 诗:“顺人人心悦,先天 天意 从。” (2).谓与生俱来,先于感觉 经验 和 直接 实践。 《高子遗书·会语六一》 :“命之所有,先天也;人之肎为,后天也。无先天不起后天,无后天不成先天。”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构衅》 :“窗前草色悟惺惺,完却先天一点灵。碧绿满山皆意趣,春风 沂水 伴 《西铭》 。” 柳青 《狠透铁》 :“他们说老汉 精神 上有一种先天的质素,使他嗅出异己阶级的 味道 。” (3).指人或 动物 诞生 前的胚胎时期。 《红楼梦》 第二八回:“ 林妹妹 是内症,先天生的弱,所以禁 不住 一点儿风寒。” 《医宗 金鉴 ·删补名医方论一·参附汤》 “治阴阳气血暴脱等之证”注:“先身而生,谓之先天;后身而生,谓之后天。先天之气在肾,是父母之所赋;后天之气在脾,是水谷之所化。” (4).指宇宙的本体,万物的本原。 清 赵翼 《 静观 》 诗 之一 :“大 《易》 论天道, 恒久 而不已;此从后天观,未究先天始。” 清 洪升 《长生殿·觅魂》 :“这坛本在虚空辟建,象涵太极法先天。” (5).指 伏羲 所作之 《易》 。 宋 罗泌 《路史·发挥一·论三易》 :“ 伏羲氏 之先天, 神农 易之为中天; 神农 之中天, 黄帝 易之为后天。岂非 《易》 道广大,变通不穷,有非一法之所能尽?” 明 杨慎 《丹铅续录·三易》 :“ 《周礼·太卜》 ‘掌三 《易》 之法。’ 干令升 注云:‘…… 伏羲 之 《易》 小成,为先天; 神农 之 《易》 中成,为中天; 黄帝 之 《易》 大成 ,为后天。’予按: 邵康节 之 《易》 先天、后天,其源 出于 此。” 尚秉和 《周易尚氏学·总论》 :“先天方位,乾南坤北,离东坎西,一阴一阳,相偶 相对 ,乃天地 自然 之法象。”

词语分解

先的解释 先 ā 时间 在前的,次序在前的,与“后”相对:先前。先期。原先。先驱。先河( 中国 古代帝王先祭 黄河 ,后祭海,以河为海的本源,后称倡导在先的事物)。先觉(?)。先见之明。先发制人。 家族 或 民族 的较早的一代 天的解释 天 ā 在地面以上的高空: 天空 。天际。天罡(北斗星)。天渊(上天和 深渊 ,喻差别大)。 天马行空 (喻气势豪放,不受 拘束 )。 在上面:天头(书页上面的空白)。 气候:天气。天冷。 季节,时节:冬天。

"先天后天不相配.木不结实但开花"是什么意思

中医讲的禀赋,禀指承受,赋指送予东西,肾为先天之本,禀受于父母,受孕时父母的基因对后代的基因起决定性作用,父母好的基因给后代带来的也是好基因,相反养之。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源、脾为后天之本,先天不足后天有余,也就是说先天的禀赋不足之处可从后天脾补之。可见禀赋受于父母,在未生之前,即是先天。既生之后的生长发育,则为后天。先天与后天共同构筑机体,影响人的生老病死。先天禀赋对个人后天的生长发育有密切关系。先天禀赋充足,则后天正气充沛,抗病力强,生机旺盛;先天禀赋不足,则脾肾虚弱,抗病力低下,生生长发育受限,容易产生疾病。先天不足是导致肾虚尤其是儿科病症中肾虚的重要原因。禀赋不足是指人体先天某种物质不足或功能低下,是发生痹病的首要因素。因为禀赋的天年人类目前无法达到,对于禀赋的基因中提示的疾病,如果以健康为目的,主动将身体调整到较好状态,基因中的疾病就会远离健康的人群。

后天纯阳不相配 窃恐妻室渐凋零是什么意思

感觉像是在说 事主是个gay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先天”和“后天”,该如何理解?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先天”与“后天”的概念是有所界定区分的,先天指的是一种自然原则,也是对宇宙本体的一种本源,后天则对比而言是指在出生后的,并非天生所带的。在古人运用于传统文化中,二者的概念与含义则是不一样的。

一、先天与后天的区别

从历史文献的查询中得知先天与后天的出处最早源自于《周易》,先天是与天时所合,后天则是奉命于天时,不违背其,近乎于人神之间的。先天是与天时不违,与天合大人也。后天则是对天时的奉顺,依据天时做事。二者的中心思想都是在于与天时的相结合。后世易学中对先天与后天的认识则是从逻辑联系上来说,认为后天之学是在先天之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二者是心与迹的关系,中心思想是先天为主体,后天为所用。

二、意义所在

先天与后天之说之于我们的意义在于以先天之心为里内涵,后天之心为物、欲所影响,在先后之分上对自己的性情有所认识,通过修养自己的天之心向将自己的性格转换于谦和之间。

古代内丹学认为人分“精、气、神”三体,后天,呼吸之气;先天,人之元气。也就是说人的后天创造是无限的,且是有迹可循的,是容易模仿的。可先天之神是本体的独特存在,是无法被模仿超越的。于人而言,在先天不足的情况下,后天加足自己的学习与思考。

中国传统文化对先天和后天的定义是站在玄学角度的,古人对天象的研学将其放至于对人的心性分析上,这其中的思想是极为超前的。以先天为体,后天为用,以借后天之名去学习与先天相通之问,属实是一种大智慧。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先天”和“后天”,该怎样理解?

出生之前为先天,出生之后为后天,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修炼,其实就是返后天为先天,让人能够变得更接近自然。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