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天官书星象图解

中国古星象的四象

古人将全天二十八星宿按东、北、西、南、四个方位划分为四部分,每一部分包含七个星宿,并根据各部分中的七个星宿组成的形状,用四种与之相象的动物命名这四个部分,叫做四象或四陆,对应关系如下:
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称为东官苍龙;
北方七宿似夏末秋初夜空的蛇、龟,故称北官玄武;
西方七宿犹猛虎越出深秋初冬,称西官白虎;
南方七宿像寒冬早春出现在天空中的朱雀,故称南官朱雀。
苍龙、玄武、白虎、朱雀、统称为“四象”。
对于四象,中国的不少典籍多有叙述,如《考工记》、《御龙子》、张衡《灵宪》、孔颖达《尚书疏》等,其中以《灵宪》中的叙述最生动,张衡写道:“苍龙连蜷于左,白虎猛据于右,朱在奋翼于前,灵龟圈首于后。”
中国典籍中有的称“四象”为“四维”,如 《史记·天官书》、《石氏星经》、魏人张揖的《博雅》、元黄镇成的《尚书通考》等,这些记述又互有不同,按《石氏星经》所载,不是四象,而是分为若干小象,且西方、北方都没有完整的形象,书中写道:“奎为白虎,娄、胃、昂、虎三子也。毕象虎,觜、参家璘。”又曰:“牛蛇象,女龟象。”《史记·天官书》的记载与《灵宪》所载基本相同,即:苍龙、朱雀、白虎、玄武分别代表着四季星象。中国天文学家高鲁以《史记·天官书》为依据,设计了二十八宿与四象的关系图,堪为精。
就现代国际通用的88星象而言,东方苍龙大约是占室女、长蛇、半人马、牧夫、天秤、天蝎、豺狼、蛇夫等座。北方玄武大约占人马、摩揭、宝瓶、飞马、天鹅、仙女、双角、鲸鱼等座。西方白虎大约占仙后、白羊、黄仙、金牛、波江、猎户、天兔等腐。南方朱雀大约占双子、御夫、巨蟹、大犬、南船、狮子、长蛇等座。

读《史记》天官书第五—观今夜星象,知天下大事

古代的人为了研究星星和天体,就把星空划分成了若干区域,在中国称之为星宫,在西方称之为星座。请原谅我在很小的时候一直认为星座是西方专有的概念,那是因为我没有看过《史记》天官书的缘故,在《史记》天官书里提到了三垣二十八宿,这是中国文献记载中最早关于星宫知识的记载,看到这里,我不得不对太史公司马迁点一个大大的赞,中华文化的传承博大精深,绝不仅仅是几个字几句话就能说尽的。

三垣指的是北天极附近的三个区域: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其中紫微垣传说是天帝居住的地方,是皇宫内院,除了天帝之外,还有皇后和宫女们住在里面。太微垣代表机关,代表了朝廷的各类官员。天市垣是天上的市集,是平民百姓居住的地方,代表了繁荣的集市。三垣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划分,每个都包含了很多星星。

二十八宿分成四大星区,称作四象,以动物命名之,通过《西游记》我能想到的奎木狼、卯日星官等都是二十八宿之一。古人的智慧和想象力比之今日,有过之而无不及,让我这个还算上了几天学的人很惭愧,和他们相比,我不过是一个书呆子而已,相差太远了。
“观今夜星象,知天下大事”,我想到了三国杀里面诸葛亮的观星,古代的人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说法,这里观测星象很大的作用在于预测。

比如用来预测君主和大臣之间的关系,北斗旁的辅星明而近,则辅佐的大臣受信任而且权重;离北斗远而小,则不受信任,权轻而弱。

比如用来预测朝代的更替,太白星从西方出现向东运行,正西方向上的国家获吉利。从东方出现向西运行,在正东方向上的国家获吉利。太白星出现后不会经过整个天空,如若经过整个天空,预示天下就要改朝换代了。

当然还有很多,古代看星象能预测的都是能人牛人,就像现在很多大师能预测一样,但是过去的人观测星象是为了知进退,明天下大势,发现事物发展的规律,而现在的很多大师不过是欺世盗名的市井之徒,利用了大家趋利避害的心里。殊不知真正的规律一直客观存在,等待有能力的人去发现他,利用他,而我们现在的大多数人都喜欢速成,喜欢走所谓的捷径,不喜欢下苦功夫,不喜欢用笨办法,其实最好的捷径就是在自己选择的方向上保持持续行动,成就最好的自己。

对于星象的说法,我曾经的肤浅的认识为封建迷信,但是现在想来,那也是古代人对于科学和事物客观规律不断追寻中,走过的一小步,正因为有试错,才能有进步,有总结后才会有方法。至少对于很多天体的运动规律有了最直接最准确的认识和记录,至于星象预测的准确性我不好妄加评论,现在对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我总是心存敬畏之心,而不会简单的用迷信封建来做判断。

此刻已经是傍晚,我透过窗,看到那黑漆漆的夜空上点缀的繁星,手里拿着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他的分量越发沉重,我知道文化的传承是文化自信的一部分,不用盲目的去追捧西方的先进方法,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海洋里同样有你所追寻的东西,有你值得借鉴的前人智慧。

改变自己从热爱国学开始,持续行动从阅读国学著作开始,每一天都不虚度,每一天都有心得,不断的磨砺自己的大脑,不断的总结输出于文字之间,跃然纸上的不仅是墨香,还有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领悟,自信在心底里涌起,此时北斗星正朝我眨着眼睛。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关于中国古代黄道二十四星的划分,以及每一部分星的名称,和各自代表的...

中国古代的星象划分法
古迦勒底人创造了星区划分法,这就是星座。我国古代也创造了自己的星区划分体系,人们为了认识星辰和观测天象,把天上的恒星几个一组,每组合定一个名称,这样的恒星组合称为星官。各个星官所包含的星数多寡不等,少到一个,多到几十个,所占的天区范围也各不相同。其星官数目,据初步统计,在先秦的典籍中记载有约38个星官。《史记天官书》中记载91个。《汉书天文志》中记载说:“经星常宿中外官凡一百一十八名,积数七百八十三星。”
张衡所著《灵宪》中云:“中外之官常名者百有二十四,可名者三百二十,为星两千五百,而海人之占未存焉。”
春秋战国时代,甘德、石申、巫咸等,各自建立了自己的星官体系。到三国时代,吴国的太史令陈卓,综甘、石、巫三家星官,编撰成283官1464颗恒星的星表,并绘制成星图(该星表、星图早已散佚),晋、隋、唐继承并加以发展,我国的星区划分体系趋于成熟,此后历代沿用达千年之久,这其中最重要的星官是三垣、二十八宿。
三垣
三垣即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每垣都是一个比较大的天区,内含若干(小)星官(或称为星座),据《清会典》所载,甘氏、石氏、巫氏的划分互有不同。各垣都有东、西两藩的星,左右环列,其形如墙垣,故曰为“垣”。
紫微垣是三垣的中垣,居于北天中央,所以又称中宫,或紫微宫。紫微宫即皇宫的意思,各星多数以官名命名。它以北极为中枢,东、西两藩共十五颗星。两弓相合,环抱成垣。整个紫微垣据宋皇祐年间的观测记录,共合37个星座,附座2个,正星163颗,增星181颗。它的天区大致相当于现今国际通用的小熊、大熊、天龙、猎犬、牧夫、武仙、仙王、仙后、英仙、鹿豹等星座。
太微垣是三垣的上垣,位居于紫微垣之下的东北方,北斗之南。约占天区63度范围,以五帝座为中枢,共含20个星座,正星78颗,增星100颗。它包含室女、后发、狮子等星座的一部分。太微即的意思,星名亦多用官名命名,例如左执法即廷尉,右执法即御史大夫等。
天市垣是三垣的下垣,位居紫微垣之下的东南方向,约占天空的57度范围,大致相当于武仙、巨蛇、蛇夫等国际通用星座的一部分,包含19个星官(座),正星87颗,增星173颗。它以帝座为中枢,成屏藩之状。天市即集贸市场,《晋书天文志》中云:“天子率诸侯幸都市也。”故星名多用货物、星具,经营内容的市场命名,如,《晋书天文志》云:帝座“立伺阴阳也”,斛和斗“立量者也”,斛用以量固体,斗则用以量液体,列肆“立宝玉之货”,是专营宝玉的市场,车肆“主众货之区”,是商品市场,市楼“市府也,主市价、律度、金钱、珠玉”等。
关于三垣的创始年代,尚无肯定的结论,从典籍来看,紫微垣和天市垣作为星官,首见于辑录石申所著《石氏星经》的《开元占经》一书中,而太微垣的名称始见于唐初的《天象诗》。但是,在《史记•天官书》中已载有和三垣相当的星官名称。天市垣东、西两藩的星均用战国时代的国名命名,亦是三垣创始年代的一个佐证。
二十八宿
二十八宿是中国古代所创星区划分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古人把沿黄道、赤道附近的星象,划分成二十八个大小不等的部分,每一部分叫做一宿,合称二十八宿,又名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
最初是古人为比较日、月、金、木、水、火、土的运动而选择的二十八个星官,作为观测时的标记。“宿”的意思和黄道十二宫的“宫”类似,表示日月五星所在的位置。到了唐代,二十八宿成为二十八个天区的主体,这些天区仍以二十八宿的名称为名称,和三垣的情况不同,作为天区,二十八宿主要是为了区划星官的归属。二十八宿从角宿开始,自西向东排列,与日、月视运动的方向相同:
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萁;
北方七宿:斗、牛(牵牛)、女(须女)、虚、危、室(营室)、壁(东壁);
西方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
南方七宿:井(东井)、鬼(舆鬼)、柳、星(七星)、张、翼、轸。
此外还有贴近这些星官与它们关系密切的一些星官,如坟墓、离宫、附耳、伐、钺、积尸、右辖、左辖、长沙、神宫等,分别附属于房、危、室、毕、参、井、鬼、轸、尾等宿内,称为辅官或辅座。唐代的二十八宿包括辅官或辅座星在内总共有星183颗。
在实践中,古人醒悟到,季节的变化和太阳所处的位置有关,星象在四季中出没早晚的变化,反映着太阳在天空上的运动,但直接测定太阳的位置又难于办到,于是古人想出了间接办法,即由月球所处的星象位置去推算太阳所处的位置。月球围绕地球运转一周是27日多(恒星月),恰好一天经过一宿。可见,二十八宿的创设是古代天文学史上的一大进步。
英国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评论道:“现在无疑已经证实,中国古代的天文学虽然在逻辑性和实用性方面决不逊于埃及、希腊以及较晚的欧洲天文学,然而它却是以大不相同的思想体系为基础的。”他又说:“二十八宿的界限一经划定,不论星群离开赤道的远近如何,中国人都能够知道它们的准确位置。甚至当星群在地平线以下时,只要观测和它们联系在一起的正在头顶的拱极星,就可知道了。”
二十八宿创设之后,随着天文学的发展,它的作用亦不断扩大,它不仅在观象授时,制订历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现代天体测量学形成之前,在推算、测定太阳、月亮、五大行星以及流星、慧星、新星乃至满天星辰的位置等,无不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推算方法是,古人在每一宿中选取一颗星作为定标星,古人称它做“距星”。某一宿的距星与下邻宿距星的赤经差,称做某一宿的赤道距度(简称距度),中国古代表述天体位置的两个量叫去极度和八宿度。“去极度”是指被测星辰与北天极的角距离;“八宿度”是指该天体与它西侧相邻一宿距星的赤经差,这个度量体系就是中国天文学家们建立的赤道坐标系统。
由上述可知,选取距星、测量距度是极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因此历代天文学家无不注重实测。需要指出,由于岁差的原因,各宿的距度有缓慢的变化,尽管在岁差未被发现之前,天文学家们不知道距度发生变化的这一重要原因,但历代所测数据却为现代人人研究岁差提供了难得的史料。
 
四象
古人将全天二十八星宿按东、北、西、南、四个方位划分为四部分,每一部分包含七个星宿,并根据各部分中的七个星宿组成的形状,用四种与之相象的动物命名这四个部分,叫做四象或四陆,对应关系如下:
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称为东官苍龙;
北方七宿似夏末秋初夜空的蛇、龟,故称北官玄武;
西方七宿犹猛虎越出深秋初冬,称西官白虎;
南方七宿像寒冬早春出现在天空中的朱雀,故称南官朱雀。
苍龙、玄武、白虎、朱雀、统称为“四象”。
对于四象,中国的不少典籍多有叙述,如《考工记》、《御龙子》、张衡《灵宪》、孔颖达《尚书疏》等,其中以《灵宪》中的叙述最生动,张衡写道:“苍龙连蜷于左,白虎猛据于右,朱在奋翼于前,灵龟圈首于后。”
中国典籍中有的称“四象”为“四维”,如
《史记天官书》、《石氏星经》、魏人张揖的《博雅》、元黄镇成的《尚书通考》等,这些记述又互有不同,按《石氏星经》所载,不是四象,而是分为若干小象,且西方、北方都没有完整的形象,书中写道:“奎为白虎,娄、胃、昂、虎三子也。毕象虎,觜、参家璘。”又曰:“牛蛇象,女龟象。”《史记天官书》的记载与《灵宪》所载基本相同,即:苍龙、朱雀、白虎、玄武分别代表着四季星象。中国天文学家高鲁以《史记天官书》为依据,设计了二十八宿与四象的关系图,堪为精。

古代星象名称

1.彗星《天官书》中记有天棓、彗星、天欃、天枪四,那都是具有直而长的彗尾的彗星。有蚩尤之旗,那是尾巴特别弯曲的彗星。有五残星,那是有五条彗尾的彗星,等等。
2.大流星和陨石 有的大流星,由于气流的影响,它的余迹会发生扭曲变化,人目看来就好象蛇行一样,称之为枉矢。
有的流星体很大,它们能进入到低层大气,形成火流星,最后堕入地面,造成很大的陨石坑,陨石形如狗,因称之为天狗。有的火流星未堕到地面就爆炸毁灭了,如果它们发生在白昼,人们看不到(或注意不到)它们的亮光,而只听见它的爆炸声,这就是《天官书》中说的天鼓。关于一般堕落地面的陨石,《天官书》称为坠星。
3.极光《天官书》中记载了多种极光现象。烛星:一种象火炬形状的极光。卿云:若烟非烟,若云非云,是一种无定形的弥散光面型极光。天开:在黑夜的天幕上突然出现一条光带,好象天开裂了一样。还有归邪、旬始等,都是各种形状的极光。
4.黄道光《天官书》关于格泽星的描述就是一幅黄道光图像的写照,“如炎火之状,黄白,起地而上,下大上兑(锐)。”在太阳系中存在许多尘埃粒子,它们主要分布在黄道面及其附近。
太阳光照在这些尘埃粒子上,再反射出来,被人们观测到,就成为黄道光。它的图像就如上述格泽星的描述。因为它很微弱,所以很难观测。西方是在十七世纪由法国天文学家开始观测的。
因此,司马迁在公元前一世纪的描述不能不使人感到惊奇。
5.新星和超新星它们绝大多数是原来暗得肉眼不可见的恒星,忽然亮度增加几千乃至几万倍,人们就看到天上新出现了一颗星,因称新星。有的会增亮几千万乃至几亿倍,就称为超新星。新星和超新星的亮度后来又慢慢降下去,逐渐消失不见。
古人因称之为客星。有的客星很亮,受大气衍射的作用,看上去好象射出许多光芒,古人因而又称为孛星。这两种名称在《天官书》里都有记载,但奇怪的是未作定义性描述。由于彗星也具有出现后又消失的现象,有极少数彗星也会向四周所有方向喷 射出气体,因此古人也把彗星称为客星或孛星。精细如司马迁,居然未能从运动或不运动来区分彗星和新星、超新星,这是非常遗憾的事。
除了上述这些奇异天象名称的介绍外,《天官书》中也有一些天象的记录。但这些记录极为粗略,无法具体确定其发生的日期乃至年份。从这一点来说,《天官书》的意义不是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记录,而是开创了一个在纪传体史书中有专门篇幅保存天象记录的先例(至于准确的天象记录则在《史记》的一些本纪和年表中有所记载)。

两生花开 帝皇星现 乾坤倒转 天下大乱?请问,出自哪部电影

《千机变Ⅱ花都大战》
故事的开始充满了动荡气氛,传说中的异象纷纷现世:两生花开,帝王星现,乾坤倒转,一切都预示着一场天下大乱即将来临。
女帝为此寝食难安,于是派亲信与绰号“卧虎藏龙”的叛军首领,争夺预言中的“皇族孤星”。炭头与柴头,自小随义父黑木爷卖艺为生。一次偶然,无意中从师弟桃桃手上获得藏宝图石板,先后被误认作“皇族孤星”的真身,从此飞来横祸。两人无奈被逼逃命,为了洗脱嫌疑,必须先解开预言之谜。
少女春十三少以贩卖男奴维生,看中了炭头与柴头两人,能在奴隶市场卖个好价钱,于是找机会生擒,怎料遇上武功高强的蓝翎,两人不打不相识。蓝翎为了查出“帝皇星”的真身,隐藏其玄机使身份,与炭头、柴头与春十三少,组队踏上沙漠冒险之旅。而此时正阳族叛军,早已在荒漠尽头厉兵秣马,只待“皇族孤星”一声令下便挥军远征,发动一场“复国圣战”,与女帝决战生死。“花都大战”,即从此刻开始[2] 。

北斗七星 象征

道教称北斗七星为七元解厄星君,居北斗七宫,即:天枢宫贪狼星君、天璇宫巨门星君、天玑宫禄存星君、天权宫文曲星君、玉衡宫廉贞星君、开阳宫武曲星君、摇光宫破军星君。
一些道书上说,根据人的出生时辰,人们的生命被分属于七个星君所掌管,各人根据自己的生辰,即可找到自己的主命星。
医家的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
道家的七情: 喜、怒、哀、惧、爱、恶、欲
佛教和儒家的“七情”大同小异,指的是“喜、怒、忧、惧、爱、憎、欲”
中医理论的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中医认为,这七种情态应该掌握适当。如果掌握不当,例如大喜大悲、过分惊恐等等,就会使阴阳失调、气血不周,从而这种精神上的错乱会演变到身体上,形成各种病。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82285567.html?si=3&wtp=wk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