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前世是仇人

前世的仇人,今生的父子

不知道谁说的,女儿是父亲上辈子的情人,那按这理论,我有理由相信,那儿子上辈子肯定是父亲的仇人。
好像我已经无数次的说过我跟我父亲的关系了,有时候实在不想说他,但却又总是被他惹得很火,让我不得不去说他。

我以为我们上辈子肯定是仇人的,不然现在不会这么的让对方不爽,我自以为是算是个性格稳定,脾气也不算差的人了,可是却能被他的一句话就让我内心不平静,极力的要压制自己的怒火。

不知道是不是当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不满时,他的一点点的错也会被你无限放大,其实我在内心里不想去理会他的说话,但却又会在有时候忍不住去反驳他,结果是跟他发生更大的不快。

在《论语》上看见句话说:“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最初看见这话的时候,也要求自己这样对父母,可是当真正的遇见自己的父亲对我说话的语气时,我只想说,却他妈的见志不从,劳而不怨,儒家的治世之道,我是真的做不到了。

也许别人看见我这样说话,绝对会觉得我是个不孝子吧,那我想他该是没见过像我父亲这样说话的人,开口从来没有一句好话,有好话好不会好好说,而且脾气极他妈古怪,这大概跟他的成长经历相关,以前我觉得可理解,毕竟他的这一辈子也不容易。

可是后来当我一次次的体会到他的不可理喻时,就渐渐的不再同情他了,也就不再为他的坏脾气辩解了,也才明白,原来他跟村里的大多数人都处不好真的是他的问题。以前我还小的时候,听见村里人说他的不好,还觉得是农村人的背后是非而已,而当自己也真正的体会他的脾气时,才真正明白,他是真的让人无法好好相处的人。

其他人,在知道他的古怪的脾气后,毕竟是可以选择跟他不来往的,但我似乎不行,毕竟是父子,我不得不忍受我们的关系。只是大多时候,我极力的去年避免和他的正面冲突,所以往往他说话的时候,我总是不说话,他说十句我也懒得回他一句。

我也知道我这样的态度有些不对的,可我似乎也找不到用其他办法去解决这问题呢!我想,他大概是那种听不进道理的人的,即使能,也会在说过后就忘了。因为我觉得,一个人若是能有自省精神的话,大概也不必用人去跟他说“道理”而他才能明白道理的。

我不想去举例说他做人做事的方法,我看不下去的有许多,但我知,他的价值观已经形成,我是无法去帮他改变的。从来没在他嘴里听过自己的不是,而只听到说别人的是非。不过,这倒不是他一个人的缺点。见过许多他们的同辈人中,都有这特点。

我说过,我并非不知道我在处理我们的关系中,也用了错误的方法。“非暴力反抗,不合作”这是我的态度。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看了我写的东西后,会指责我的不对,若我想,若是他处在我的位置,在真正的见过我老子对我,对家里其他人的说话的态度时,还能如此,我大概也是会佩服他的。

当然,我希望我的描述也不要引起别人的误会,觉得我父亲真的是“十恶不赦”。如果真有那样的误会,真的是我的表述有问题了。

我只是在投诉他的说话的方式与态度,因为他说话从来不好好说的,每次说话都是用一种近乎是辱骂的口气或有时直接就是辱骂人的话,而且不是偶尔,而是日常的“正常”交流。我相信是他的这种“慢刀子割肉”的说话方式,让我身上的性格发生了扭曲。也丧失了人该有的自信。

说这些并不是要为自己的无能找什么借口,因为我并不打算为自己的无能找什么好的理由,这无能不用引号,是因为我自觉我确实也挺无能的。而当我在用无能来形容自己时,我以为,我这样的态度也是拜他所赐吧。

不自信,而自卑的性格里有他对我说话方式的影响。

我通常可以对陌生人态度友好,但在与他交流时,却一点也做不到,我并不想成为一个对陌生人热情而对亲人冷漠的人,可是在每次面对他的不友好时,我怎么也无法表示出我的友好。

我想大概是没有人可以忍受像唐僧一样的碎碎念的,而且通常是带有侮辱性的碎碎念,而且还是经常莫名其妙的碎碎念,让你根本摸不着头脑的碎碎念。因为有时候很久很久前的事再次被他说起,让人根本是猝不及防。

一个人长时间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还能成为正常人,真的是需要好大的耐力与修养的,在这方面,我妈做的比我好很多。虽然是父子,但我有时候根本不想去忍受这种“无妄之灾”。

所以当他用不友好的态度对我,我又不想忍的时候,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回答他。而这时,通常他就会说我没本事还脾气大,不对他好好说话。

当这样的事发生时,我就想不明白他为什么不会问自己,为什么他用不友好的态度跟我说话,而却要求我用好好的态度对他呢?难道就因为他是我老子,我就要忍受他的坏脾气与无理取闹?

我说过,他若是偶尔如此,我想我是可以忍的。但他把这做为日常的沟通方式,我就无法也没必要去忍受了。他说我读那么多书,一点用没有,就这样和他说话,当然原话说的比这话难听。

我不知道要怎样说,我以为我读的书并不是为忍受别人的无名之火,从而来突显我的修养。

我做不到,即使是父子,忍耐也该是有限度的。我想,在这方面,他大概该庆幸让我去读了点书,让我知道,即使在我们关系最坏的时候,我也还能留有底限。至少不会像村里传说的有的人那样,和他老子干起来了。当然我也未知这事真假,只是听到有人说过,但这事,发生在我们那里,似乎是不足为奇。

我不知道我们的关系,最坏的时候是什么时候?现在只是相处不愉快而已吧,况且也大了,没以前那时候的那种不得不忍的时候了。

高中之前的三次离家出走,大概后面两次是都跟他有关吧。

很久前的事的,有些细节都忘了,现在还能记得最清楚的该是最后的那次,第一年高考毕业后,回到家的时候,天天被他说得无地自容,到了忍无可忍的时候,向同村的小伙伴借了三百的车费,一个人到了广东。

除了车费,身上好像已经没什么钱了,来的路上,一天一夜几乎没有吃过什么东西,好像身上就十块钱,连吃顿饭都不够,那时在半路停车吃饭都是十五块的。

就这样一个人到了广东,之前根本没来过这边,好像也是那个时候,第一次在路上停车的时候见到红绿灯,因为车停了,不知道为什么会停,所以想看看原因,看出去后看见是在等红灯,而后惊讶而激动了半天,因为之前只是在书上听过,而没有真正见过。那时我们读高中的县里是没有这东西的。现在想来,真真是觉得不可相信,那会儿会没见过世面到这样。

记得来的时候,只是跟在这边打工的一个小伙伴说要来找他,那时候手机好像还少吧。我记了他的号码,说到了广东找座机打个电话给他,让他来接我。

然后就悄悄的从家里走了。连字条都没有留,那时根本不想让他们知道我去了哪,到了广东也没给他们打过电话,那时的心里几乎对他们气成了恨了。而这大概是我青春里最叛逆的时候了吧。

父子真的是前世的仇人吗

不一定,但是有因果关系存在。善因有善果,恶因有恶果。且行且珍惜,抑恶扬善。

儿子和父亲是前世的冤家仇人吗?有什么办法缓和?

儿子也好,父亲也好,是不存在前世今生的。更没有什么冤家仇人。只可能是现在父子的性格不合造成的。

今世的父子,前世是什么

其实没有前世。
但从文学角度上讲,
女儿是父亲前世的情人,
那么今生的父子,
就是前世的仇人。

为什么说“父子关系前世的仇人”?

都说女儿是父亲前世的情人,所以今生父亲才会把女儿当作最娇嫩的小玫瑰,捧在手里、疼在心里。
那儿子一定是父亲前世的仇人,今生父子两人才会横眉冷对、势同水火。
1、父子关系真的这么糟糕?
俄国著名小说《父与子》中,也曾用宿命论来说过这种关系,父子就是前世仇人,今生仍要继续战斗。在父亲的眼里,儿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希望的传承,作为一个事业有成的父亲,总是期盼儿子能够子承父业;而作为一个自感失败的父亲,在无形之中会把自己未完成的理想抱负,强加到儿子身上,奢望着儿子能够帮他去实现。
但是作为儿子,他却不会这么想。他和父亲生长在不同的时代,经历和阅历都不经相同,身为独立的人,势必会有独立的思想,他不会愿意成为谁的延续、谁的附庸,所以根据发展心理学来说,儿子终究要叛逆,摆脱父亲的控制,获得自我的成长。这个过程中,父子冲突在所难免,处理好的,冲突过后都能及时反省,横眉冷对个几年,还能恢复个“表面太平”的局面;处理不好的,可能直到父亲去世,父子关系都缓和不了,最终落下个永远难以弥补的遗憾。
虽说现实之中的父子关系没有像书中描述的那么尖锐,但是也着实很难亲密起来,甚至相处起来还略显尴尬和生涩。
2、父子是怎么疏远的?
前段时间看最新一期的《爸爸去哪里》,陈小春和儿子Jasper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两个人简直就是中国式父子关系的写照:平时基本不管,一管就态度恶劣,动不动横眉竖眼,但又在暗地里默默关心。
陈小春,典型的中国父亲,因为儿子的出生感受到巨大的压力,为了给儿子老婆更好的生活,选择努力打拼,努力赚钱,让老婆孩子衣食无忧,但是由于平常工作非常忙,几乎没有与儿子单独相处的时间。
父子关系的疏远,就连四岁的儿子Jasper都深刻地感受到,他的心愿是希望能与爸爸成为永远的好朋友。
这也的确是中国大多数父子的日常,虽然因为儿子的降临而欣喜若狂,但却不知道要如何与儿子相处,只想通过自己拼命赚钱来表达爱。
儿子慢慢长大,不同于女儿喜欢腻着父亲,儿子往往更独立,不喜欢依赖家人。
喜欢到父亲跟前撒娇、讨巧的女儿,给了父亲一个充分、水到渠成表达爱意的机会,可以好好的展现自己满腔的父爱。而面对略显高冷、似乎不愿意亲近自己的儿子,父亲着实犯难了,“怎样表达自己的爱?”成了难题。
于是乎,大多数父亲选择管教、命令、压制,这些做法一是为了儿子好,想要磨炼出一个优秀的男子汉;二是想用这样的方法接近儿子,希望能跟儿子多些接触和沟通。可惜儿子多半不知,这种凶狠和严格,都是父亲默默的爱。
很多儿子不理解父亲、埋怨父亲、甚至怨恨父亲,父亲也懒得跟儿子解释,觉得等他长大了自然就明白自己良苦用心,久而久之,恶性循环,两个男人谁也不肯低头,父子关系越来越差……
社会心理学家分析,父子关系不佳的根源在于:无论在哪个社会时期,男性都是更偏向于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情感与感受的。他们更自我,也更矜持。不论这种矜持与不善言辞是出于文化的塑造、社会规范的压制,又或是某种内在的价值判断,它都成了父子之间无法有效交流的障碍,并将两者之间的隔阂越拉越深。
3、父子是亲人,不是仇人
其实父子之间哪有什么“深仇大恨”,无非也就是些鸡毛蒜皮积攒下来的小事,只因为缺乏了有效的沟通,才让事情发酵、恶化。
父亲在等待儿子的一句感谢,儿子等待着父亲的一句道歉。其实只要双方各退一步、突破壁垒、多些沟通和交流、换位思考、尽量理解彼此,哪还有什么“父子是前世的仇人,今生来讨债”的宿命论啊!
所谓宿命论,无非也就是不能积极面对父子关系、逃避问题的挡箭牌!
愿天下的每对父子,都能亲密无间,不要成为前世仇人和今生对头。

为什么说父子之间是前世的冤家?

当然不可能是冤家,主要是因为男孩子比较调皮,而作为父亲性格个人的性格也有些相似,再加上孩子到了逆反期,特别是男孩子就更不听话了很难相处,也是因为孩子还不成熟吧,每个孩子到了逆反期的时候都感觉很难管教,我觉得绝大多数关系不是这样的,主要看两个人如何去相处,这点特别的重要。

一、要允许儿子存在不同见解。

要懂得放手爸爸们要知道儿子会慢慢长大,也会慢慢地学会在没有父母帮助下自己去做决定,因此要鼓励和引导他们,允许他们对问题存在不同见解,而不是一味地要求他们要听话,按照自己的意愿办事。另外儿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也需要有自己的空间,父亲与儿子之间的距离也随之不可避免地变远。

二、父亲要抽出时间和孩子相处。

无论多么忙碌,父亲每天都应该抽出三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来参与到孩子的生活中去,无论是给孩子讲个故事、帮孩子洗个澡、给孩子一个拥抱等等,都可以让孩子在生活中感受到父亲的爱。

三、著名小说《父与子》中,也曾用宿命论来说过这种关系,父子就是前世仇人,今生仍要继续战斗。是自己生命的延续,在父亲的眼里,儿子是自己生命的会把自己未完成的理想抱负,强加到儿子身上,奢望着儿子能够帮他去实现。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