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自学周易占卜方法

如何学习易经

易经,其实是一门哲学,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通过易经的方式方法,来判断推导已经或即将发生的事情,就是占卜,实际上占卜术只是易经当中一个很小的分支。比如中医、气功、军事、数学等等诸多科学,都与易经有着紧密的联系。
要想学好易经,要改变一些思维方式方法。
我们现在使用的推导世界的方式方法是:数理化。数理化是现代科学赖以生存的基础,是科学表达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最主要方式。这种方式的推导过程是用数学表达方式,用物理说明作用,用化学体现变化,并从规律和本质上得到重复性的验证。这种方式即使抽象的,也是直观的。而这种推导方式也有局限性,就是将事物越分越细,就像把整个科学归结为一片森林,然后细分为树木,再分为细胞、分子、原子等等,以至于在观察某件事物时,只看到了点而不能看到面一样。
而易经使用的推导方法是象数理。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方式方法却截然不同。主要是使用类比推衍变化。是由点到面的推导方法,比如:手面相,通过一个人的掌纹,来推导这个人的疾病,事业、婚姻、财富等等。再比如:一叶知秋的成语,通过一片落叶来推导秋天就要来了。再就是董仲舒、邵康节提出的天人感应理论,通过天象的变化,来推导出人间的事情,是用一种系统论的方法来观察世界。通过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个卦象,来推导世界万事万物。但这种方式方法也有局限性,就是推导出的事情是模糊的,比如:《黄帝内经》中可以通过某一年的气候、风向、温度的变化,来推导来年流行的疾病,但具体是那种病毒引起的疾病,就很难推导了。再比如:我曾经在网上和几位易友玩射覆表演,预测对方吃的是什么?通过时间起出的卦象是:水火既济变火水未济卦,推导出对方所吃的东西是红色的,水分很大的的东西,这样就出现了好几种可能,有西瓜、桃子,红色的苹果等等都符合以上特性,具体是哪一种就很难分清了,只能根据时令等选择其中一种,西瓜。虽然最终结果是对的,但通过卦象无法形象具体的推出就是哪种东西。
就像画画一样,西方的油画,主要是写实,可以把一个人,一件物,画的惟妙惟肖,活灵活现,但却很难看出画的气势和意境。而中国画,不讲求形似,而讲求神似,就像齐白石的虾,起初画八条腿感觉不像,后来减了两条腿,成了六条腿,但出来的画更生动了。还有张大千的《千里长江图》将长江的气势和意境,全部描述到了一页纸上,如果通过油写实的方法,就很难做到了。
实际上,通过西方人和东方人观察事物的方式方法上可以看出一些不同。西方人看画是看细节,东方人看画是看整体。观察的太细致,无法看到整幅画的意境;看到整幅画的整体,却无法观察到画的细微之处。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另一种是逻辑方法的不同。西方逻辑思维的主要方式是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形式逻辑取法于亚里士多德,辩证逻辑取法于黑格尔。我们现在自小学习的思维方式,受西方的思维方式的影响根深蒂固。西方的推理方式是,大前提、小前提、结论的推断形式。例如:球是圆的,篮球是球,所以篮球也是圆的等。而我国易经的推理方法是归类推理。比如:震卦,为春天、方位为东方,五色为绿色、五位为酸,五行为木、五脏为肝胆、人体为手、人为长男、动物为龙、蛇;形状为长,为动等等。这些都有曲直的特性,因为春天是木生长的时节,木是长形的,绿色的,人体中的手也是长的,人体中肝胆也是绿色的,龙蛇也是长的,春天万事万物都开始动了,这些都有类比性。
我认为学好易经首先要理解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如古人所说,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

如何自学易经?

可以先从“序卦传”学起。

先看序卦传,六十四卦是按照规律排序的,规律性非常强。它符合一般事物的发展过程。通过学习易经,你可以预测一些简单的事物。

学完序卦传,你会对易经有个简单的了解,然后你可以一卦一卦的慢慢看,慢慢研究。辞卦传、杂卦传等可以看看,那些是掺入个人观点的,你可以根据你的理解,从中取舍。

易经的概念。很多现在对易经的概念比较模糊,把易经的概念局限于周易这本书。就目前而言,易经的范畴很广,包含了周易、风水、命理、占卜等很多内容。很多人说是想学习易经,其实是想学习风水、命理、占卜等术数。

所以,首先要搞清楚自己想学什么,是想学易经哲学方面,还是想学易经术数方面。易经的本质不是玄学,而是变化的解释,周文王写周易的目的是用卦象解释周取代商的合法性。易为六经之首,易经在国学经典之中的地位之重显而易见。

谈起易经,人们往往就想到算卦和算命,易经给人的第一印象好像就是用来占卜的,这是因为易经离我们年代久远,以至于大家已经不了解它的本质。实际上易经是一套人对自然、对万事万物的认知方法的归纳与总结。

易经是对我们生活的空间,天地之间存在事物的归类。很多人认为感而遂通就是迷信,其实不是,用我们现在的科学完全可以解释。感而遂通其实是一种波、一种磁场对应。

人作为无线的信息接收体与宇宙事物的波、波段、频率进行沟通,每个人的先天禀赋不一样,所达到的结果也未必一样,所以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样的问题有不同的看法。

新手如何用易经占卜

我们用易经占卜的时候首先要准备几样道具。这些道具分别是:三枚铜钱或者是三个硬币,他们的大小、形状和质量要是一致的。然后定下正面和背面,如果是现代的硬币,我们一般把国徽面作为阳面,把硬币的字和图案面作为阴面;要是古币的话,有字的一面为阴面,反面为阳面。摇卦的开始记下摇卦的年月日,方便的话记录下你摇卦的省份、县市、性别以及出生时间,留以备用。
摇卦的时候要净手焚香。首先,去把手洗干净。这样才有诚心之意,以免污秽气影响算卦效果。然后选择一个安静的场所,以免被人打扰。前期准备做完之后,将三枚硬币放入手中,心中不要有杂念,专心致志想着自己要测算的事,不要被外界打断,心中所想之事一定要是坚定的,不要是怀疑或是犹豫不决的语气。一分钟左右两掌相对虚空,随意摇动几下,然后双手分开,使得三枚硬币均匀落在平坦、干净、坚实的物体上,让硬币自行滚动至停止,不要让人为的因素影响到它。之后钱币可能会出现四种情况:三个阴面,记为老阴;三个阳面,记为老阳;一阴二阳,记为少阴;一阳二阴记为少阳。
之后,按照同样的方法,连续摇晃五次,总共记录六次。六次分别是本卦,第二爻、第三爻、第四爻、第五爻、第六爻。记录的时候记在最上面的是第六爻,也称“上爻”。从第二次起,为保证意念的专一不分心,在心中一直保持第一次摇卦时的意念,可以拾起钱币直接摇卦,省去一些不必要的礼节。
最后,把六次得到的结果从下到上依次排列,可以得到本次所测事件的主卦。第六次得到的卦象是上爻,第一次得到的观测结果是初爻。上爻在最上面,初爻在最下面,记得这个顺序是千万不能错的。然后根据这几个记录去查易经上所对应的卦象,就可以测出来自己想知道的结果了。值得注意的是,若是卦象中有变爻,就按照易经中解变爻的方式解自己的卦象。

周易如何入门?

周易入门,学习周易首先看自己想学哲学理论,还是术数预测学,哲学理论只需要学习阴阳五行的相生相克就好,术数预测学是以八字根据一个时间判断吉凶,主要学习的就是八字。哲学理论最先开始接触的是阴阳五行学说产生的源泉,只需要了解五行的生克之理,然后要开始六十四卦卦象和爻辞的学习。术数预测学,需要从四柱八字开始学起,对八字了解差不多后,就可以学习其他的预测学门类,术数预测学是深入易经学习必不可少的过程,旨在探索变化规律和自然发展的观测,是各种预测学的基础。对于初接触易经的新手,可以阅读一些相关的书籍,比如周易译注、简易经、易经杂说等等,还有像一些周易预测案例的书籍也是可以考虑的。

学习算卦怎么入门

首先你要了解周易的各卦位,八卦图,六十四挂图。在周易的书介绍里都可以了解到。然后再找算卦类的图书看。这样入门容易点。若直接看周易,我觉得想算卦很难。当然,要专业,那周易的六十四卦内容你都必须要看。
先看两本入门书:算六爻卦:《周易与预测学》;风水《地理五诀》,这是常用的入门的,也是最有用的书籍。

易经入门的十个基本知识点

以下关于易经的介绍,
大部分整理于各种资料,
由于学界还有争论,
故此,存而不论。
另外一部分,
来自于我个人的理解,
欢迎各位与我探讨。
一、易经的来源
相传,上古之时,
黄河中浮出龙马,
背负“河图”献给伏羲;
大禹之时,洛水中浮出神龟,
背负“洛书”献给大禹。
伏羲、大禹等上古圣人,
观察河图与洛书,
开出先天八卦图,
那时还没有文字。
到周代之时,
周文王被商纣王囚禁期间,
将八卦重叠,衍出六十四卦,
并为六十四卦写了卦辞。
周文王的儿子周公,
为每卦六爻写出了爻辞,
至此易道大显,
故《易经》也称为《周易》。
二、易经的论文
孔子晚年喜欢学习易经,
他根据自己对易经的理解,
写了十篇研究易经的论文,
称为《易传》或者《十翼》,
“翼”有附翼、辅佐之义。
这十篇论文分别是:
《彖》上下、《系辞》上下
《象》上下、《文言》、
《说卦传》、《序卦传》、
《杂卦传》。
孔子的这十篇论文,
本来是独立于易经之外的,
自宋代程颐开始,
将彖、象、文言直接附于各卦各爻之后,
将系辞、说卦、杂卦、序卦,
附于易经之后,
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易经,
把孔子这十篇论文,
作为了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
所以,第一个读懂,
融会贯通易经的人是孔子。
也可以说,孔子的十翼,
的确也成了易经的一部分。
不过,孔子只以人文解易,
只包括易经世间法的部分,
而不包括出世间法的部分。
三、易经的含义
易以道阴阳,
古人看到太阳和月亮交替,
这是最自然最明显的阴阳变化,
所以用“日”“月”二字重叠,
会意为“易”,
因此,易有两个基本意思:
1、交易:阴阳之对待;
2、变易:阴阳之流行。
全部的易经,
只是讲阴阳之间的关系,
并以此推阐万事万物,
脱离阴阳之象和阴阳之数的易理,
绝非正理。
四、卦是什么意思
卦,其实就是“挂”,
把东西悬挂起来,让人来观察,
看它象什么,故称为卦象。
蒙卦卦象
易经的道理,全在象中,
象包含了无尽的道理,
仅仅用人事来解释易理,
只不过得到其中的一部分罢了。
五、爻是什么意思
爻,就是交的意思,
代表阴阳相交。
爻,也代表了阴阳的运动,
因为只有运动才会相交。
易经各爻,
都是从卦里面出来的,
因此,抛开卦单独谈爻,
是错误的。
孔子的《小象》,
都是解释各爻爻象的,
因此,抛开《小象》单独谈爻,
也是错误的。
六、彖是什么意思
古代的“彖”是一种猛兽,
有点象犀牛,只有一只角,
能够知道天机,人事吉凶,
牙齿最为坚利,咬物必断。
因此取“彖”的意义,
来作为总论、决断一卦基本情况的断词。
七、三易是什么
关于“三易”的说法,
大抵有如下三种:
1、指三本不同时代的易经:
《连山》、《归藏》、《周易》
《周礼》中记载:
夏代之易,以“艮”卦为首,
艮卦象征山,
因此称为《连山》;
商代之易,以“坤”卦为首,
坤象征地,
万物莫不藏于地中,
因此称为《归藏》;
《周易》,是周代之易,
也有易道周普天下万事万物,
无所不备的意思。
2、指易经的三种基本含义。
东汉郑玄《易赞》、《易论》认为:
“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
3、伏羲、文王、孔子之易的合称。
《四库全书》解释说:
三易者,伏羲、文王、孔子之易也。
一说为:天易、圣易、心易。
个人认为:
伏羲之易,为天地之易,
是用来解释整个宇宙的;
文王之易,是圣人之易,
是用来阐释万事万物的;
孔子之易,是人世之易,
主要用来阐释人间之事的。
八、易经的核心内容
易经的核心内容,
包括了三个方面,即:
易理、易象、易数。
易无象外之辞,
也就是说易理是依附于易象的。
但至王弼注易以来,
专重易理,象几乎都失传了,
到唐代李鼎祚,恢复了一二分,
到明代来知德,恢复了三四分,
到清代的胡煦,基本恢复,
到晚清尚秉和,易象大显。
数的部分,
自汉代焦延寿、京房一脉,
基本拿来作为卜筮之用了。
但事实上,
易经的象、数、理是一体的,
割裂开来单独而论都是错误的。
而象、数、理,
都是讲阴阳之象、阴阳之数、阴阳之理,
只不过把阴阳之理推演到万事万物罢了。
易经的核心是阴阳之变。
九、古代易学大家
古代研易大家很多,
自孔子以降,汉代田何传易,
逐渐流派纷呈,众说纷纭。
但由于很多都没有写书,
就不一一说了,
主要说一些有著作的。
焦延寿,核心著作《焦氏易林》;
魏伯阳,核心著作《周易参同契》;
陈抟,核心著作《河洛理数》;
邵康节、核心著作《梅花易数》、《皇极经世书》;
李鼎祚、核心著作《周易集解》;
来知德、核心著作《来注易经图解》;
胡煦、核心著作《周易函书》;
尚秉和、核心著作《周易尚氏学》。
另外一些大家,
我个人认为有待商榷,
他们有的偏重易理、有的偏重易占。
如:
王弼、核心著作《周易注》;
孔颖达、核心著作《周易正义》;
朱熹、核心著作《周易本义》;
程颐、核心著作《伊川易传》;
麻衣道者、核心著作《火珠林》;
虞翻、核心著作《周易注》;
京房、核心贡献“八宫卦”;
十、学易者的正见
孔子说得很好:
学易学得好的,精微洁净,
学得不好的,一个字:贼。
学易的目的,
乃是通过易经阴阳推阐之妙,
领悟宇宙人生之真理,
进而达到与“道”合一,
天人合一之境界。
占卜是学易的一个方便法门,
可以让人“玩索而有得”,
若过分追求占卜的结果,
则无异于舍本逐末。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