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五句话察人之过不扬于众

《易经》八律

出自《易经》八律。

觉人之诈,不愤于言:察觉出来别人的狡诈之处,不愤发在言语上。

受人之侮,不动于色:受到别人侮辱,脸色毫不改变。

察人之过,不扬于他:观察到别人有错误,不向他人宣扬。

施人之惠,不记于心:给别人以恩惠,乐善好施而从不记在心中。

《易经》八律原文:

1、觉人之诈,不愤于言;

2、受人之侮,不动于色;

3、察人之过,不扬于他;

4、施人之惠,不记于心;

5、受人之恩,铭记于心;

6、受人之鱼,而学之渔;

7、识人之才,授之于权;

8、善于谋人,有容乃大。

易经中最厉害五大名言名句是什么?

易经中最厉害的五句话: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自强”,相对来说还比较容易,谁都有心血来潮的时候;“不息”可就难了,有几个能够坚持到底?天就能做到,日出日落、春夏秋冬、风雨雷电,循环不止,万古不变,这就叫“天行健”,所以君子就要向上天学习,不但要奋发自强,还要做成持之以恒。

2、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大地就是因为宽广浑厚的胸怀和德行,才能容纳百川,滋养万物,利益万物而不争。君子也应该拥有大地那样厚重的德行,才能承载万物。反过来说,没有德行,就承载不了万物,如果一个人德行不够,福报还特别大,那就要遭殃了。

3、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一种事物走到了穷尽,就会发生变化,变化能够使得事物通达,通达之后便会长久。某事物到了衰落阶段,就必须寻求变化、做出调整,从而可以谋得出路,化险为夷。

4、受人之辱,不动于色。

佛家有句话:“受人之辱,无动于色,道成近矣。”南怀瑾先生说,一个人能够承载多大的福气,关键在于他能够背负多大的屈辱。

有人辱你,面不改色,非但不是懦弱,反是胸襟,胸襟宽厚者,人生自有天地。很多人受不了言语不敬,稍有不悦就立刻翻脸,一把嗔火烧了自己的前程。

厚德载物,一个连言语都承载不了的人,如何能载得了大福。

5、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处于危险中的,常常是那些安于现状的人;最终灭亡的也是那些苟且求生的;天下大乱,就蕴含在天下大治之中。所以,有道德学问的人,在安定时不会忘记潜伏的危机,在生存时不会忘记灭亡的危险,在天下大治时不忘记大乱的隐患。

静逸先生之《机缘》

文/朱思宇
      虽生如蝼蚁,但可有鸿鹄之志。命如纸薄,却要有不屈之心。大丈夫生于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有朝一日必将飞黄腾达。
      借亚圣孟子告子张之答语,炼自之无量寿光国土: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继太史公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激吾之有生,必岀一著作,能领之走向无量光明与至上大道。
        承张载先贤之名言,成己之无量磁能大愿: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赞袁枚先生之《苔》,与大家共勉: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各有心情在,随渠爱暖凉。青苔问红叶,何物是斜阳。
        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所有的运时,都讲究一个时机。时不到,不要强生。事不变,不要强成。时机未到,莫怨莫念莫琢磨,要忍要容要坚定。时机到了,莫贪莫敖莫自大,要稳要静要随缘。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受人之辱,不动于色;察人之过,不扬于众;觉人之诈,不愤于言;水深不语,人稳不言;谋大事者,藏于心,行于事;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见祸于未生。
      人之宝贵,其一生命的取向高,其二生命的体验深,其三生命的能量强,最终能达致无上正等正觉!

易经中欲成大器者谨记八律什么意思

你说的是不是这个?1、觉人之诈,不愤于言;2、受人之侮,不动于色;3、察人之过,不扬于他;4、施人之惠,不记于心;5、受人之恩,铭记于心;6、受人之鱼,而学之渔;7、识人之才,授之于权;8、善于谋人,有容乃大.

易经中最有智慧的几句话,你知道吗

易经中最有智慧的几句话,句句含有哲理:
1、一阴一阳之谓道。
语见《周易·系辞上》。易经认为,事物都由阴阳两个方面、两种力量,相反相成,相互推移,不可偏废,构成事物的本性及其运动的法则。无论自然、人事,都表现比道。易经是中国哲学的源头,是中国人文化心理的渊薮,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行为指南。
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是易经中关于人生哲学最著名的名言警句。自强才能自立,自卑必将自败,宽容别人必然前途宽广。易经告诉我们,要对自己要求严一点,要自强不息,对别人厚道仁义一点,宽容是人类的美德。
3、生生之谓易。
时时有新的东西产生,这就叫做“日新之谓德,生生之谓易”,所谓“日新”、“生生”就是不断变化,更新。“生生之谓易”说的就是《易》实质是揭示生命的“大化流行”、“生生不息”的道理。这句话常常和“天地大德曰生”一起使用,主要是说明天地万物无时无刻都处在运动发展之中。在人事来说,生,就代表着希望。古人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4、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易经强调变通。易经认为,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发生变化,才会使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断的发展。 说明在面临不能发展的局面时,必须改变现状,进行变革和革命。在人生哲学上,易经告诉我们,天无绝人之路,只要权衡利弊懂得变通,才能获得长久的发展。所以南怀瑾先生说,再穷无非讨饭,不死终会出头!
5、日新之谓盛德。
日日增新变化不息,叫日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被刻在商汤王洗澡盆上的名言,它告诉我们,假如今天把一身的污垢洗干净了,以后便要天天把污垢洗干净,这样一天一天的下去,每天都要坚持。引申到人生哲学上,我们每个人要对自己的精神和道德进行洗礼,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古希腊哲人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好玩的国学说,每天给自己的精神洗个澡吧!
6、履霜坚冰至。
踏上秋霜,就应该想到寒冷的坚冰必将来临。智者可以从一叶而知秋,愚者偏偏一叶以障目。易经告诉我们,应该仔细感知事物的发展变化,做到未雨绸缪, 才能防患于未然。
7、无平不陂无往不复。
天下有平坦的大路,就有陡峭的悬崖,有前进,就会有往复。在人生哲学上来说,易经告诉我们,天下之事没有一帆风顺的,当你攀登上峭壁,前面也许就是一马平川,当你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时候,接下来也许就是喝凉水也塞牙的倒霉。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8、中行无咎。
中行,指中正,行中道。无咎是指没有灾祸。易经告诉我们,凡事要行得正坐得直,不要过头走极端,也不能不及,这样人生才没有灾祸,这与孔子的“过犹不及”和朱熹的“不偏不倚”有异曲同工之妙。

...易经提醒人再有本事也不要说这四句话,你怎么看呢?

在古代,《易经》是公认的"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所以鲁迅先生才会说:"读懂了《易经》,就是读懂了中国人的根"。

为什么从古至今,人们对于《易经》的评价如此之高呢?这主要是归因于它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暗藏着高深的智慧,学得皮毛,就能收获福报。

俗话说得好:"天狂有雨,人狂有祸",这句话其实是很有道理的,在我们身边,经常能够看到有些过于狂妄的人,最后的结局,往往非常不美好。

先哲老子先生曾经警告那些过于狂妄的人:"天欲其亡,必让其狂"。


所以,就算是再有本事,也要记住,有的话不能说,说了难免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祸端啊。

易经提醒:"天狂有雨,人狂有祸",人再有本事,也别说这4句话

第一句话:挑逗异性的话,不要说。

老百姓常常说:"温饱思淫欲",讲的就是一个人日子过得好的时候,往往就会在情色方面想入非非了。

我们身边经常能够看到人在有本事之后就会变得情色之关,做出了"家外有家"等荒唐事,结果落个名声扫地,人财两空的悲凉结局。


这不是恐吓,而是告诫,劝君牢记:做人再有本事,也要守住情感的底线,随意挑逗异性的话,不要说。

第二句话:伤人自尊的话,不要说。

人,都是有自尊心的。就算是街边乞讨的老汉,也会因为富人的骄横跋扈而不受嗟来之食。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人际交往中,一定要懂得保护他人的自尊心,这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


因此,做人再有本事,也不要轻易的说伤人自尊、贬低别人的话。

第三句话:炫耀炫富的话,不要说。

当你得意的时候,不要向那些失意的人炫耀自己的成功。如果一个人有什么就炫耀什么的话,注定是不会走的长远!

同时,我们也要记住,一个人再有本事,钱财再多,也不要轻易炫耀,到处炫富。

所以,做人再有本事,也要记住,伤人自尊的话,不要说,说了 ,难免会给自己招灾惹祸。

第四句话:欺侮老实人的话,不要说。

在我们身边,有一些人,生性老实。

于是,有些人就开始欺软怕硬,喜欢"柿子捡软的捏",他们对这样的老实人,喜欢嘲讽,喜欢欺侮。

"老实人一旦发起狠来,我们就连下跪的机会都没有了",逼急了老实人,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所以,做人再有本事,也要记住,欺侮老实人的话,不要说,说了 ,难免会给自己招灾惹祸。

以上就是易经的提醒:人再有本事,也不要说这四句话,是不是读来感觉深有感触?

这也正是《易经》的魅力,它教你从这件事推测到下一件事情,叫以类万物之情,推测出万事万物的情况。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