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兔别称

兔有哪些别称?

传说月亮上有玉兔在长年累月的捣药,由此产生了月亮的“兔”字系列别称--玉兔、白兔、银兔、冰兔、金兔、玄兔、卧兔、兔影、兔辉、兔月、月兔……玉兔捣药用的“玉杵”也成了月亮的别称。如:
①玉兔半升魄,铜壶微滴长。(李绅《奉酬乐天立秋日有怀见寄》)
②金兔犹悬魄,铜龙欲启扉。(江总《答王均早朝守建阳门开》)
③玉杵秋空,凭谁窃药把嫦娥奉。(汤显祖《牡丹亭•闹殇》)
④沉钩摇兔影,浮桂动丹芳。(卢照邻《江中望月》)
2.吴刚伐桂—“桂”字系列别称
传说月中有桂花树,任凭吴刚砍伐却永远不倒。由此,又产生了月亮的“桂”字系列别称--桂、丹桂、月桂、桂月、桂宫、桂窟、桂丛、桂影、桂晖、桂魄……
如:
①长河上月桂,澄照高楼》(张正见《薄帷鉴明月》)
②桂月危悬,风泉虚韵。(庾信《终南山义谷铭》)
③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苏轼《念奴娇•中秋》)
④桂宫袅袅落桂枝,露寒凄凄凝白露。(沈约《登台望秋月》)
3.嫦娥奔月—“娥”字系列别称
传说后羿之妻嫦娥偷吃不死之药升月成仙,由此便产生了月亮的“娥”字系列别称--嫦娥、姮娥、月峨、金娥、素娥、残娥、姱娥、娥月、娥影、娥灵……“婵娟”本指美女,借指嫦娥仙子,故“婵娟”也成了月亮的别称。
如:
①素娥脉脉翻愁寂,付与风铃雨夜长。(宋•范大成《枕上》)
②引玄免于帝台,集素娥于后庭。(谢庄《月赋》)
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④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李郢《中元夜》)

兔有哪些称呼

兔的称呼:“月精”、“月德”、“明视”、“讨来”、“跳猫子”、“舍舍迦、“卯畜”、“缺鼻”、“三瓣嘴”
详见下文:
兔的异名别称
编者按兔,在动物分类学上,隶属哺乳纲;它也是一种常见的家畜。而在民间,它则是机智、善良和吉祥的化身。兔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发掘和整理兔文化,进而弘扬兔文化,是一项很有意义的事情。从本期开始,本报推出栏目《兔文化漫谈》,以飨读者。
“兔”字,早在先秦典籍中就已出现。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描述:“有兔爰爰,雉离于罗。”可见,至少在25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对兔子就有了初步认识,并创造出了“兔”这个字。在一本记述后弈日常生活的书中也有“兔”字:“后弈猎于巴山,获一兔,大如驴,置柙中,中途失去,柙掩如故。”这段描写充满神话色,说,这只野兔的形体竟然如同驴子一般大小,被逮住以后关到一只木头笼子里莫名其妙丢失了。
且不管古人对兔子的形态、大小是如何描述的,也不管其中的神话色有多浓厚,现在且让我们考虑一个问题:兔,为何称为“兔”?宋代陆佃在《埤雅·释兽》作了回答:“兔口有缺,吐而生子,故谓之兔。兔,吐也。”古代,科学不发达,认为仔兔是从兔的唇裂中吐出来的,显然是一大谬误。不过,陆佃是解释兔之所以称为“兔”的第一人,算是对文字学和动物学的一个小小的贡献。
古代神话,相传月中有玉兔捣药,故称兔为“月精”、“月德”。唐代权德舆《中书门下贺河阳获白兔表》:“惟此瑞兽,是称月精。来应昌期,皓然雪。”北周庾信《齐王进白兔表》:“月德符征,金精表瑞。”
兔在古代,还有“明视”的雅称。最早见于《礼记·曲礼下》:“凡祭宗庙之礼……兔曰明视。”孔颖达解释:“兔肥则目开而视明。”
在有些地区,有些民族的语言中,对兔有一些特殊的称呼。比如,元代赵孟頫写过一首《兔》诗:“耳后生风鼻出火,大呼讨来飞鸣。”这里的“讨来”,是蒙古语,指的是兔。东北某些地区,把兔称为“跳猫子”。周立波的《暴风骤雨》里有这么一句话:“一只灰色的跳猫子,慌里慌张望外窜。”在古代印度的一种语言梵语中,则把兔叫做“舍舍迦”。
按照十二生肖的排序,卯属兔,有人便称兔为“卯畜”。至于民间“缺鼻”、“三瓣嘴”等兔的别称,就很好理解了,那是因为兔的上唇中央有一条裂缝,如鼻有穴。
陈建志

兔子有什么别称?

兔子小巧可爱,是中国人最重要的宠物之一。古代诗文中也多次提到兔子,除了用“兔”和带有“兔”字的词语外,也用其他一些词汇表示兔子。下面总结的十三个兔子的别名,你知道几个?
一、东郭逡。《战国策·齐策三》:“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原为良兔名,后也泛指良兔。
二、决鼻。缺鼻。指兔。传说月中有兔,因又借指月亮。 《太平御览》卷九○七引三国魏宋均《诗纬推度灾》注:“‘八月成光,决鼻始明。’决鼻,兔也。”
三、穴鼻。类似决鼻。明·王志坚《表异录·天文一》:“《易干凿度》曰:‘月三日成魄,八日成光,蟾蜍体就,穴鼻始明。’穴鼻,兔也。”
四、郊菟。狡兔。 《淮南子·主术训》:“(孔子)足蹑郊菟,力招城关,能亦多矣。”杨树达证闻:“郊当读为狡。”
五、扑朔。《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扑朔,指雄兔脚毛蓬松;迷离,指雌兔眼睛眯缝。但在兔奔跑时即难辨其雌雄。一说,扑朔为四脚爬搔或跳跃貌。后以“扑朔”作兔的代称。苏轼《游径山》:“寒窗暖足来扑朔,衣钵咒水降蜿蜒。”王文诰辑注引王十朋曰:“《事状》云:‘师有二白兔,常跪于杖履之间。’”
六、扑握。兔子跳跃貌。借指兔子。陆游《赠湖上父老十八韵》:“已遣买扑握,亦可致噞喁。”
七、朴握,同扑握。苏轼《游径山》:“寒窗暖足来扑朔,夜钵咒水降蜿蜒。”扑朔一作朴握。《剪灯余话·听经猿记》:“师方鼾睡,朴握暖足,伊尼卫床。”
八、朴渥,同扑握。范成大《复自姑苏过宛陵至邓步出陆》:“饮溪有迹于菟过,掠草如飞朴渥翻。”
、跳猫子。方言。指兔子。 周立波《暴风骤雨》:“在这密密层层的杂草里,一只灰色的跳猫子,慌里慌张往外窜。”
十、鹓(yuān)扶。兔的别名,传说有穷后羿被杀就是因为抓捕了鹓扶。《渊鉴类涵》卷四三一引元陈芬《芸窗私志》:“后羿猎于巴山,获一兔,大如驴,异之。置柙中,中途失去,柙掩如故。羿夜梦一人冠服如王者,谓羿曰:‘我鹓扶君,为此土之神,而何辱我?我将假手于逢蒙。’是日逢蒙弑羿而夺之位。兔曰鹓扶,自此始也。”
十一、菊道人。兔的别名。 宋·陶谷《清异录·兽名》:“吉祥僧刹有僧诵《华严》大典,忽一紫兔自至,驯伏不去,随僧坐起,听经坐禅。惟餐菊花,饮清泉,僧呼菊道人。”
十二、明视。原为古代祭宗庙所用兔的特称。后为兔的别名。 《礼记·曲礼下》:“凡祭宗庙之礼……兔曰明视。”孔颖达疏:“兔肥则目开而视明也。”韩愈《毛颖传》:“毛颖者,中山人也。其先明视,佐禹治东方土,养万物有功,因封于卯地。”卢若腾《岛居随录》卷下:“兔上唇缺,目不瞬而了然,故《礼记》谓之明视。”
十三、山蹦子。野兔,东北官话。1980年第11期《鸭绿江》:“背后挂着猎获的野物,有斑鸠,有山鸡,还有一只山蹦子。”

十二生肖雅称

十二生肖雅称如下:

1、鼠——子神,字面意思,子时之神,想必这也是根据时辰而定吧。

2、牛——土畜,牛一般被人们视作耕田最重要的劳动力之一,尤其是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古代,牛可以说是古人最得力的帮手,“土畜”,简而言之,与土地有关的牲畜。

3、虎——山君,这个称呼说实话,听起来还挺斯文,居然感觉不到老虎应有的威风霸气,但俗话说,虎乃山中大王,“山君”这个叫法可能是指“山中君王”。

4、兔——月精,嫦娥奔月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广寒宫清冷淡薄,唯一与嫦娥相伴的活物,仅有一只玉兔,“月精”的叫法估计是指月亮上的精灵。

5、龙——云螭(chī),“螭”意为古代一种没有角的龙,经常雕刻在一些建筑或工艺品上,“云螭”可以理解为腾云驾雾的龙。

6、蛇——玉京子,常见的玉一般为青、白二色,“玉京子”是否会让你想到白娘子与小青,西湖断桥的千年之恋,总会把人带入那段美丽的传说。

7、马——飞黄,“飞黄”是指传说中的神马,并且“马”在古人的心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8、羊——青鸟,传说青鸟是王母身边的使者,它的使命是向人间传递吉祥、幸福,为何与生肖羊扯上关系,这一点笔者还真不明白,有知道的朋友麻烦赐教一下。

9、猴——猢狲,人们常说“树倒猢狲散”,这里的猢狲就是指猴子。

10、鸡——家凤,自古以来,鸡就被人们当作家禽饲养,鸡与凤又比较相似,或许正因如此,才会被人们叫作“家凤”。

11、狗——黄耳,关于“黄耳”的叫法,来自一个悲伤的故事,传说魏晋时期,有一位有名的士人叫陆机,身边跟随一只灵犬,名唤“黄耳”。

12、猪——乌金,《朝野佥载》中有云:“拱州有人畜猪以致富,因号猪为乌金。”由此可见,是因为养猪可以发家致富,因而被古人看作了“金子”。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多人靠着养猪挣钱。

...兔排在第几?在天干地支中图怎么称呼?属兔的人有哪些性格特征?_百度...

兔排在第四,在天干地支中图称呼为卯兔,性格嘛,不一定。

属兔的成语

守株待兔。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