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分为易理和术数

周易分为哪两部分?是《易经》和《易释》?

易经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种,前两本已经失传,我们现在说的易经多指周易。对易经的研究分为义理派和象术派两派。也就是易数和易理。

易经07-易经与命运

周文王囚禁在狱中时,完成了《易经》,因此《易经》也被称为《周易》。文王著易,是因为感悟到人类社会的规律与大自然的规律,有很多相通之处。但是为什么《易经》从一诞生,就被蒙上了一层神秘色,甚至成为算命的工具?

穿越几千年的《易经》,都经历过哪些坎坷的遭遇呢?

有一段历史大家也很熟悉,商朝本来也是一个很好的朝代,但是传到商纣王的时候,他品行很差,暴虐无道,所以老百姓不喜欢他,反而喜欢周西伯(周文王)。为什么他叫周西伯呢?因为他是商朝封在西边的一个诸侯。周西伯很得民心,商纣王对他有点害怕,所以就假借一些理由,把他抓起来关在羑(you)里。周西伯被关的时候有两个想法,一个是说,我有这么宝贵的人生经验,这是我长时间累积,自己亲身体验的东西,如果把它丢掉了,实在是太可惜。我不如利用这段时间把它整理出来,将来也许对世界人有一些贡献。第二个想法就是说,纣王这个人,他是说杀就杀的,他不会念以前的情面,因此他知道他是命在旦夕。商纣王叫人把周西伯的儿子剁成肉酱,做成肉包给他吃的时候,实际上他也知道,这就是自己儿子的肉,但他还是吃了。他不是忍心去吃他儿子的肉,而是顾全大局,我要保住这条命,我没有办法现在就跟他对抗,我现在发作出来,正好上他的当。所以,忍辱偷生。把我的理想完成不可。因此他就在牢里头开始写《易经》,替《易经》写一些经文。

周西伯把他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透过六十四卦,卦爻,卦有六个爻,而每个爻他都给它一些词句来说明,就成为今天的《易经》。

因为在伏羲当年是没有文字的,那时候只有简单的符号,可以说是无字天书。真正成为《易经》,是周文王他在牢里头很费苦心,一个字一个字斟酌,一方面他是受到纣王的压制,很难能够畅所欲言,有一点躲躲藏藏,有一点难言之隐,有一点出不出来的苦衷,但是,他也替我们创造了一个叫做留白性。

我在字里行间,留了很多可以拐弯抹角的空间。他写完之后,有很多人想改,但一个字也改不了。尽管里面有些可以这样解释,那样解释,搞不清楚的,大家都非常尊重周文王。所以他的经文大部分都传下来。

伏羲八卦图因为没有文字,而被称为无字天书。后世有许多人企图用文字对八卦图进行注解,但较为完整地流传至今的,这样周文王写的《易经》,所以我们把《易经》也称为《周易》。那么周文王是怎样对伏羲八卦进行文字注解的呢?

他每个卦给它一个卦名,然后给它一个卦辞来解释这个卦名。每个卦有六个爻,他每个爻很费心地把它注解,给它一些爻辞。六十四卦下来,居然完整无缝,环环相扣,没有矛盾,而且可以互补,真是非常难得。后来,周朝推翻了商朝,周武王之子周武王说,人为万物之灵。

他的父亲周文王把《易经》写下来,主要是为了 教化 ,但是在当时民智未开,而且商朝是一个非常迷信的时代,你要一下子破除迷信,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他先把《易经》的宗旨写出来,讲出来,所以一直传到现在。人本来是动物的一种,要拉开和其它动物的距离,人是动物之间唯一能够帮天地来改造世界的一种动物。

《易经》是为了教化用的。但在商朝那个迷信的时代,文王才用卜筮的词句,用卜筮的形式来写爻辞,有吉、凶、悔、吝(lin)无咎这些话,替《易经》披上一件神秘的外衣。

孔子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其实也在讲这件事情。他说老百姓你要他能够完全听懂道理,恐怕有点困难。当时孔子会有教无类,会那么用心地到处去普施教化,他就是看到老百姓多半知识不普及,智慧未开,你要他听懂道理,相当困难。所以才用其他方法,有一种方法是用的现在的,非常普遍的,叫做祭祀。而且历代皇帝没有一个不祭祀的。孔子说祭如神在,你要么不祭,你如果要祭的话,心中就要有神的存在。这就是儒家非常重视的“敬”字。

我们要来了解《易经》,这个敬字非常重要。《易经》我们要恭敬,因为这时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的智慧。全世界对孔子也是非常敬重的。
周文王在狱中写《易经》,为了避免商纣王的迫害,很多话不好明言。只能用吉凶悔吝等卦辞,来解释自然与社会的普遍规律,结果使《易经》这部包含着中华文明大智慧的书,从一诞生起,就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但为什么又说,这是一种幸运呢?
秦始皇要烧所有的书的时候,人家就告诉他,《易经》这本书不必烧,因为那时卜筮的书,占卜用的。可见《易经》用来占卜,盛行了很长时间,所以秦始皇烧书的时候就留给老百姓用了。

《易经》因为本身的神秘,所以逃过了秦火。

汉朝最大的问题就是把《易经》分成两部分,一个叫术数,一个叫易理。这基本上就违反了《易经》一阴一阳之谓道的精神,因为《易经》它是讲合的,所有的分都是为了合。
太极可以生两仪,可两仪怎么变来变去最后还是回归太极的状态。一个是静止的,一个是动的。动了静,静了动,这样才有变化。
我们为了研究方便,把《易经》分成易理,分成术数来研究,这个还无可厚非,如果直截了当说,术数是迷信,只有易理才是对的,也是有一偏之见。

情理,一个人过分理智了以后,连自己的生活都安排不了。

易理多在读书人手上。

民间多用术数,算命,看风水,选日子,甚至连姓名学,都搞在里面。以至于现在有人听说你懂《易经》,就说你会算命,把易理完全撇掉了。

实际上《易经》读到最后,是要明白道理的,你看今天我们一讲到八卦,马上就想到那是笑话。那就是荒唐不羁,没有依据,扯来扯去搞不清楚的东西,就叫八卦。这实在是愧对祖先。

伏羲是根据对自然现象的观察,画出了八卦。周文王发现人类社会的规律和大自然的规律是相通的,于是用六十四卦推演出世间的万物万象,但是《易经》流传到现代社会,几乎成为了一种算命用的工具,那么《易经》的真正用意,到底是什么?

《易经》它真正的用意,是希望我们透过我们对自然的观察。其实所有的学说都是用假设性的学说,叫做假说,我们用简单一句话,叫做抬头三尺有神明,来使得每一个人有所畏惧,知道说我不能太放纵自己,我不能为了自己的需求,而为所欲为。就像里的规矩,是为了我们人的安全。

尼姑,农夫,打猎人。看见尼姑倒霉,就不会看,尼姑就安全。

求神拜佛有用吗?

佛在梵文里的意思是教授,释迦牟尼佛本来也是人,他悟到道理以后,他就修成佛了。这告诉我们所有的人,如果你悟到道理,又能认真地去做,你终究可以成佛。

菩萨是没有到成佛的,所有菩萨不能开口。像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都具备了成佛的条件,他们两个是说我不成佛,因为我要救世人。所以地藏王菩萨说:地狱不空,我永远不成佛。

我们求神拜佛只是提醒我们神明在那里,不要胡作乱为,要好好修炼自己的品行。如果烧烧香佛就保佑你,佛就成了贪官污吏了。

算命是受心理的配合。算命不是让你听他的话,是有利的去达成,无力的去避免,这就是《易经》里趋吉避凶的道理。

掌握了《易经》,能够趋吉避凶吗?

《易经》有句话,叫做: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就是你自己去了解天理,然后你又顺从自然,你就会得到吉祥,就不会有什么不利的后果。
《易经》为什么那么神,因为它有三个特性。它超越了神学、哲学、科学,它涵盖了那么多东西,是因为这三个特性:
一、模糊性。讲话点到为止。

二、灵活性。怎么讲都对。慎断是非。

三、空白性。外国人画画要满满的。中国人画画留下很多空白。

这样我们就可以慢慢去了解《易经》,以及它对我们中国人的影响。以前民智未开,你这样讲谁听得懂?所以《易经》本身的命运也是很坎坷的。像《易经》里讲的,不断地出现险阻,不断地出现艰难,是一样的道理。

有时候看起来不好,实际上这样才是好的,这样你才能去磨练自己。一个人从小到死都很顺,他等于白活了。

人生经过更多的磨练,才会变得成熟。

《易经》本身也是经过磨练的。

《易经》共有六十四卦,代表着宇宙中的64中情景,占卦其实就是一种定位的手段,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了解卦像,明白其中的道理呢?看下一集。

《易经》的三个内涵:理、象、数

变易 简易 不易 属于认识论;理、象、数三个法则、属于方法论的范畴。

以现代的观念而言,理是属于哲学的,宇宙间万事万物既都有它的理,也必有它的象;反过来说,宇宙间的任何一个现象,也一定有它的理,同时每个现象,又一定有它的数。

~理:是原理,虚不可见的底层主宰;理:是抽象的,比如万有引力,你不知道他为什么(相对论之前),但是却百试不爽,同样周易里会有一种理在里面,比如水满则溢,否极泰来等;理: 抽象的,本质的东西;理——存在的道理。

~象:可见的,有形的展现;象:是一种状态描述,泽灭木,想想都不是好事;象: 表现出来的东西;象:表象,表现的形式。

~数:对象的计量,对比;数:是推理的必须要素,阴阳相搏,1:5还是3:5必然情况是不同的;数: 物理属性;数:推理,运行的公式(即内在的规律)。
易经道理看人生,一举一动都是相对的。人事物理都一样,离不开宇宙这个大原则!《易经》也分易理之学和象数之学。易理是人文文化部分,主要解释人生哲理。象数部分涉及到星象学,是一套非常复杂的天文学系统包括天干,地支,五行八卦。从繁到简变成了一般人都能懂得的抽象学。后人就以为是江湖术士 实际上江湖术士这套,基本上有其最高深的文化做背景。滥竽充数的人多了,使得一知半解的去随意解释出书。就使得否定的人也会比较偏激!所有的知识体系不懂得并不代表没意义!如果没有深入研究就轻易下定义否定,那才叫迷信。

易经讲是什么呢?

若从天文、史学角度看:易经描绘了自宇宙大爆炸以来的过程,以及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
若从角度看:易经阐述了活动的原则、规律,告诫家们应该如何从政;
若从哲学、社会学角度看:易经解释了宇宙以及社会发展的哲学道理;
若从自然科学角度看:易经揭示了事物的自然规律,以及事物发展过程。警示人们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此外,还可以从各种角度来理解易经,自古易经被誉为“博大精深”、“百科全书”。那种视易经为“迷信”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是无知的。
回答您的问题,很难一言以蔽之。自己慢慢琢磨吧。

周易中的术数是什么内容?

中国术数,简称术数,泛指在中华文化中用以推算未来、趋吉避凶的各种方术系统。
术数分类:山 医 命 卜 相。
术数以卜筮、风水、命理、占梦等各种型态的预知方法,推算对象由人、事物、家居、先人墓地,以至地运、国运不等。术数的原理基本是易经的八卦与阴阳五行。
包括风水、八字、命理、大六壬、奇门遁甲、太乙神数、梅花易数、紫微斗数等。
“术数”也可写做“数术”。
“术”→ 古代原意是指道路,后引申为方法,技术;
“数”→ 对事物的量的规定。
“术数”中方法,技术首先指,以及带有性质的神秘主义的方法和技术。
所以说你这样问是不准确的,术数不完全是《周易》,《周易》中占卜或者说象数的部分才能叫术数。

女孩子可以学易经嘛,有什么坏处吗?

可以。民间关于学习易经流传着各种各样的说法,有人说,学习易经会使人倒霉,没有好下场。还有人说,女孩不能学易经等等。实际上这两种说法都是错误的,只是民间百姓的误解。

学易经是不会有什么危害的。易经本身不会给我们带来任何的伤害,它只是一本综合了卜筮、自然规律、哲学、天象学等多方面内容的书籍,学习它能够给我们增长见识,锻炼我们的思考能力,所以是没有什么缺点的。

但是有的人自身没有理解易经的意思,而且不懂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故而很容易误入歧途,反而耽误了自己的人生。

释义

《易经》认为天地万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发展之中,其阐述的就是这个“自然而然” 的规律。这规律揭示了整个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间所有事物的属性。“易”,一是“变易”、二是“简易”、三是“不易”。变易,指变化之道,万事万物时时刻刻都在变化。

简易,一阴一阳,囊括了万种事物之理;有天就有地,有上就有下,有前就有后,都是相反相成,对立统一。不易,虽世间的事物错综复杂,变化多端,但是有一样东西永远不变的,那就是规律;天地运行,四季轮换,寒暑交替,冬寒夏热,月盈则亏,日午则偏,物极必反,这便是规律。

万事万物的发展皆有“定数”与“变数”,定数有规可循而变数无规可循;定数中含有变数,变数中又含有定数,无论定数还是变数其大局皆不变。

易有太极,太极生二仪,二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