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题目怎么做

我有一个数学问题 也是天干地支问题 请大家帮我吧 我给20分

第一步,记住六十花甲顺序号。(甲子=1)(丙子=13)(戊子=25)(庚子=37)(壬子=49),他们是以12递增的。
第二步,计算任意干支AB的排位,其中A代表天干,B代表地支。
1、计算个位。可以发现,AB排位一定是XA
。如:丙午,A=3,排位43;壬戌,A=9,排位59。
2、计算十位。用XA减去B地支数。
如:丙午,A=3,B=7,XA-B=X3-7=Y6,得出的结果Y6必须是12的整数倍,即X6=36,在反推上去,36+7=43。
如:壬戌,A=9,B=11,XA-B=X9-11=Y8,得出的结果Y8必须是12的整数倍,即X8=48,在反推上去,48+11=59。
如:壬申,A=9,B=9,XA-B=X9-9=Y0,得出的结果Y0必须是12的整数倍,即X0=0或60,在反推上去,0+9=9或60+9=69,超过60的要减60。
如:癸卯,A=10,B=4,XA-B=X0-4=Y6,得出的结果Y6必须是12的整数倍,即X6=366,在反推上去,36+4=40。
3、按区间找出所在位置。如:丙午=43,在37-49之间,则为庚子;壬戌=59,在49-60之间,则为壬子。
以上方法是本人自己总结的,只要稍加练习,速度会很快。
同时,也可根据60以内的任意数字,写出干支。如35,个位是5,一定是戊B,35减去比35小的最大能被12整除的数,35-24=11,11=戌,35=戊戌。有如21,个位是1,一定是甲B,21减去比21小的最大能被12整除的数,21-12=9,9=申,21=甲申。

2021公务员省考行测常识:十二生肖和天干地支

【导语】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肖属相,十二生肖、天干地支是是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的重要考点,常识在省公务员考试中,其实占比还是比较大的,不难发现对于常识的考查不仅仅是在常识判断中测查,在类比推理中也是屡见不鲜。对于常识的复习我们需要做大量的积累和储备,但是我们也知道,常识内容广泛,不同于其他题型,它覆盖范围广,出题方式灵活,且有一定综合性,所以大家务必利用零碎时间翻阅梳理记忆,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进行备考复习,下面给大家整理了2021公务员省考行测常识:十二生肖和天干地支,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生肖:

代表十二地支而用来记人的出生年的十二种动物,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如子年生的人属鼠,丑年生的人属牛等。也叫属相。除了十二生肖之外我们还能经常听到:子鼠、丑牛、寅虎、卯兔......为什么生肖会和子、丑、寅等联系起来?原来这涉及到我国古代纪年历法,其中有“天干”和“地支”一说。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源自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

天干地支组成了古代纪年历法:

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了干支纪元法。用十天干、十二地支搭配纪年的方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干支纪年法。例如我们熟知的辛亥革命、戊戌变法等都是采用的干支纪年法。具体的方法就是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顺序使用。例如今年为己亥年,明年则往后顺延一个为庚子年。天干地支中共有60个单位,也就是说每60年为一个周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一个轮回。今年2019年为己亥年,那么60年后也就是2079年也是己亥年。

通过上述有关生肖的天干地支的讲解,想必大家对有关的纪年方法有一定的了解。这不仅仅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对于广大考生而言这也是常识板块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例1:天干地支是中国古代纪年的一种方式,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按照传统干支纪年法的推算规则,辛丑年的下一年是( )。

A.辛卯年 B.甲午年 C.壬癸年 D.壬寅年

【答案】D

解析:根据天干在前,地支在后顺序使用,下一年在原来的天干地支基础上顺延一个,“辛”后面为“壬”,:“丑”后面为“寅”所以辛丑年下一年是壬寅年。

例2: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甲午战争发生在1894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以干支纪年是()。

A.己亥年 B.庚子年 C.辛丑年 D.壬寅年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常识中有关干支纪年。1984年为甲午年,1900年相隔6年,天干和地支往后各顺延6个,即1900年为庚子年。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选项。

通过上面几道题目,想必大家对干支纪年法已经有了一定了解了。以后再遇到类似的计算问题,希望大家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问题。中公教育相信大家在了解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再加以题目的联系,有关这方面内容一定可以取得好成绩。

以上就是2021公务员省考行测常识:十二生肖和天干地支相关内容,希望大家在进行常识记忆的时候,能够进行对比整理,而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行测常识判断部分就是诸多考生难以提分的一个版块,而常识的学习,需要平时不断的积累,才能在考场上游刃有余,祝大家成功!

急!在线等,天干地支数学题

不会出现丁午年的,因为干支纪年是六十甲子循环纪年的,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天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己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由上可知丁亥与甲子最短相隔22年

戊戌年是什么时候,天干地支纪年法

戊戌年是什么时候

2022 年,已经到了狗年。

狗属于十二生肖之一,十二生肖又叫属相,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所以明年准确的来说应该叫做“戌狗”年。

那为什么明年又是“戊戌年”呢?这就需要我们了解一下我们对年代的另外一种纪年。

在我国,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就有了自己的历法,即“干支法”,干支纪年法大约始于东汉,也称农历纪年法,即用十天干、十二地支相配纪年,共得60个单位。那何为“十天干”、“十二地支”呢?

“十天干”即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即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用十天干、十二地支搭配纪年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干支纪年法,例如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都是采用的干支纪年法。具体的呢就是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顺序使用,例如今年为丁酉年,明年则顺序后推一个,为戊戌年,共有60个单位,也就是说每60年为一个周期。再比如我们众所周知的戊戌变法为1898年,距离明年2022 年正好120年,所以明年也为戊戌年。

这部分内容我们不能仅仅把它当做常识稍作了解,而是要重视起来。一方面多了一些知识底蕴,另一方面在我们考试的过程中有些题目会涉及到这部分内容的考查。

例1:我国农历中以天干、地支的搭配来纪年,其中十天干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搭配的方式是:在天干中和地支中依次各取一字搭配来纪年,例如1920年是庚申年,下一年的天干为辛,地支为酉,故1921年,也就是中国成立的这年,是辛酉年。那么,中国成立后的下一个辛酉年是公元()年。

A.1981年 B.1991年 C.2000年 D.2001年

【答案】A。

【中公解析】:这道题目出题老师没有故意难为考生,将干支纪年法进行了简单的说明,题目的难度下降不少。那这道题目我们应该如何思考呢?我们刚才已经说过干支纪年法每60年为一个周期,那么从辛酉年到下一个辛酉年所需要的时间就是60年,所以中国成立后的下一个辛酉年就是(1921+60)=1981年。

例2:按照我国的农历纪年法,2011年是辛卯年,那么上一个辛卯年是()年?

A.1931年 B.1941年 C.1951年 D.1961年

【答案】C。根据题目信息,这道题目所考查的就是农历纪年法的简单计算,可以直接套用结论。农历纪年法的一个特点就是每60年为一个周期,所以2011年是辛卯年,那么上一个辛卯年就是(2011-60)=1951年,故选择C选项。

当然,上面的这些题目属于比较简单的纪年问题,我们只需要记住结论就可以,但是在一些比较复杂的题目中,在解题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配合其他知识点才能解答出来。

例3:在我国常用十二生肖进行纪年,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2011年是兔年,那么2050年是( )。

A. 虎年 B. 龙年 C. 马年 D. 狗年

【答案】C。首先通过题目信息,发现合我们纪年问题的题型特征。在判断出题型后我们可以判断出这是一道周期问题,周期为T=12。从2011年到2050年需要经过2050-2011=39年,39÷12=3…3,即经过了3个循环周期又余3年,3个循环后2047年也是兔年,再加3年,所以2050年是马年。故选C。

【考点点拨】这道题目就是在纪年的基础上结合余数的知识点来解答,在做这道题目的时候我们不仅需要知道周期问题的思考以及做题,而且还得知道十二生肖的顺序。所以我们需要对干支纪年法(也就是农历纪年法)进行细致的学习和掌握。

通过上面的几道例题,大家已经对干支纪年法(也就是农历纪年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包括这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和解题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相信大家只要在以后的学习和做题过程中再进行熟练练习,就一定能够在考试的过程中完成这类题目的解答,进而成“公”上岸。

以上就是与戊戌年是什么时候相关内容,是关于天干地支的分享。看完天干地支纪年法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干支纪日是怎样计算的?

干支纪日与干支纪年的方法一样,每天用一对于支来表示,六十日为一周,循环记录。

干支纪日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发掘的殷代甲骨片上发现了完整的干支表,例如,甲骨文中有一条关于日食的记载,称:“癸酉贞日夕又(有)食佳若”,意思是癸酉日这天傍晚有日食。有人猜想这或许就是当时人们所使用的一种“日历”。

据考证,比较确切地知道,我国从春秋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0年)二月己巳日起,使用于支连续纪日一直到清代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止),在这2600余年的漫长岁月中,既没有间断又没有发生错乱,这是世界上现今知道的最长的纪日史料。这一史料对于历史学,尤其是对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考证和研究,都是不可多得的原始资料,因而我国保存下来的干支纪日资料,不仅是我国,同时也是世界上一份珍贵的科学文化遗产。

干支纪日法如何计算,正确的日干支推算法

干支纪日法如何计算

干支记日推算揭秘之一种:

日干支的推算一般按阳历日期来推算,先以当年的元旦干支的代表数为基础(天干1~10,地支1~12)另加所求日数,然后查表按月进行加或减(附后),再除去干支的周转数(天干10,地支12),所余的数即为所求的日干支的代表数,即可按数字转为干支,此为平年的日干支推算法。如遇闰年,因二月多一天,所以在用上法推算时,从三月份起,应在所求日干支数上再加1。

附:各月干支加减表

一月干支均减1  二月干加0支加6

三月干减二支加10 四月干减1支加5

五月干支均减1  六月干加0支加6

七月干支均加0  八月干加1支加7

九月干支均加2  十月干加2支加8

十一月干支均加3 十二月干加3支加9

为了便于记忆,有歌一首:

一五双减一  二六加零六

三减二加十  四减一加五

七零九加二  八加一七走

十上加二八  冬三腊三九

闰从三月起  余数均加一

例1:求1981年12月31日的日干支

查1981年元旦干支为己卯,己的代表数为6,卯为4,即以6、4为基数进行计算。

干:6+31(所求日数)+3(12月干加3)=40

除去周转数30,余10。10代表癸,所以日干是癸。

支:4+31+9(12月支加9)=44

除周转数36,余8。8代表未所以日支是未。

合起来可知1981年12月31日为癸未日。并由此可以推之1982年元旦干支为甲申。

第二种:

元旦加五一 下数即为七

七隔九月一 九下十一月

元上三月一 元冲四月一

四下二六一 六下数八月

八下十月整 十下十二月

闰年元旦兼三月 下五五下七月明

七隔一支为九月 九下十一单月终

双月五冲为二四 四下六八十顺行

十下十二终分明

使用:

先要记住每年元旦日的干支。如今年(05)年,元旦是乙酉日(与太岁同),为平年。按之一首歌诀推导其它各月的1号的干支。

元旦兼五一,意思是五一与元旦的干支是一样的,按今年来说,也是乙酉日。“下数即为七”,乙酉下一个干支是丙戌,那么,7月1日就是丙戌日也……“元冲四月一”,乙酉对冲(只是地支的对冲,干不变)是乙卯,所以,四月一日就是乙卯日了。

知道了每月的1日,那么,每月的11日、21日、31日便可顺利推出。

如今日是10月25日。先推出10月1日,元冲四月一,4月1日是乙卯日,“四月二六一、六月属八月、八下十月整”,很快可以推10月1日是戊午日。那么,11日就是戊辰,21日就是戊寅,25日则是壬午日了。

非常简单、快捷啊!熟练了,很快可以推出一年任意一天的干支。

以上就是与干支纪日法如何计算相关内容,是关于干支纪日的分享。看完正确的日干支推算法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