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可以占卜婴儿性别吗

易经能给人算命吗

易经研究的是天体运行对地球上的万物的影响和关系。人是万物中的一物,自然也受自然法则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有其规律,研究这种规律的学问,就是易经术数学中的命理学。
真正高层的命理学,并非读了几本书就能搞通的,若非对自然规律法则(也就是道家说的“道”)有很深的体悟,则很难切入命理学的核心。但因传统文化的没落,现在真正精通命理学的,已经很少很少了。我们看到满世界的用周易八卦、四柱六爻等算命的,都是在用易经命理学的基础知识,准确性并不是很高。
在易经的范畴,命有定数有变数。每个人都有定数,也都有变数。用佛家的话来说,定数是过去累积的因呈现在今生的果,而变数则是当下所做的每一个行为,都会影响我们的未来。
知命乐天乐天知命,真正了解自己的命运,才能知道何时该进,何时该退。所以真懂命的人,不仅不“宿命”,不消极,反而能因势利导,做出最佳的选择。
当然,从古到今,学习易经的人,常常把易经分为象数派和义理派。象数派侧重研究易经的应用层面,命理风水都是他们研究的范畴,而义理派则侧重研究易经的意义和哲理,用易经的思想指导我们如何为人处世。往往象数派看不起义理派,认为他们只是空谈,无用,义理派也看不起象数派,觉得他们把易经拉低了,江湖术士而已,雕虫小技。实际上,稍懂易经的人都知道,易经的三大层面——“象、数、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否则都是盲人摸象。 ——此是后话。

周易算生男孩生女孩准不准

国家相关政策有规定:医生不能在孩子出生前告知其父母其性别。即使如此,大家对胎儿性别的好奇却不会停止,于是,就有人在网上发布了不少有关辨别胎儿性别的方法。那么,周易算生男孩生女孩准不准?接下来,就跟着我一起去看看吧!

周易算生男孩生女孩准不准

周易生男生女计算器只不过是一种推算,准确性不高。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周易》,易经自古就有了,是五经之首,因为保存的比较完整,因此就形成了现在世人可见到的《周易》,它共具有六十四卦,每卦分为六爻,家庭教育是主要内容之外,生男生女预测也有所涉及,根据周易生男生女预测的推算方法制成表格,也就是周易生男生女预测表问世了。母的岁数分别放置在上下爻,受胎的月数放置在中间的爻的位置,组成卦象。计算图表如下:上(父亲的岁数):单数 双数 单数 双数 单数 双数 单数 双数。中(受胎的月份):单数 单数 双数 双数 单数 单数 双数 双数。下(母亲的岁数):单数 单数 单数 单数 双数 双数 双数 双数。所属八卦(卦象):乾卦 兑卦 离卦 震卦 巽卦 坎卦 艮卦 坤卦。生男生女(参考):男孩 女孩 女孩 男孩 女孩 男孩 男孩 女孩。怎么看周易生男生女预测表呢?其实很简单,只需要知道怀孕时准爸准妈的岁数以及具体怀孕的月份就能推算出孩子属于什么卦,根据周易生男生女预测表就能知道孩子的性别了。例如:25岁男性与24岁女性在农历7月份成功受孕的话,根据周易生男生女预测表可知会生女孩。因为准爸25岁为单数,准妈24岁为双数,受孕月份7月是单数,可推测出是巽卦,对应下来是怀女孩。周易生男生女预测特殊情况:闰月。若是成功受孕的月份是闰月的情况又该怎么办呢?周易生男生女预测法规定:在闰月上半月怀孕记做上月,闰月下半月怀孕记做下一个月。例如,在润月9月15日之前怀孕的,受孕月份是9月,15日之后受孕的话则怀孕月份记为10月。 

生男生女的秘诀

一是饮食篇。根据一些民间说法,怀孕前吃什么,可能会影响9个月后生男孩还是生女孩。有人说,如果你饮食中碱性食物多,那么你生男孩的几率就大。反之,如果你吃的酸性食物多,生女孩的几率就大。二是方式。民间还有很多生男生女的秘方是关于不同的方式的。虽然我们不知道的方式是否真的会影响胎儿性别,不过,我们确实知道有些姿势可以提高你受孕的几率。三是坐浴篇。除了吃东西能改变你体内的酸碱环境,你还可以在和丈夫制造宝宝之前,用酸性或碱性的水坐浴。带Y染色体和X染色体的精子本来要以公平竞争的精神赛跑,看谁能先与卵子结合。认为坐浴可以控制生男生女的人认为,用酸性或碱性的水坐浴会改变跑道的环境,助带X染色体或Y染色体的精子一臂之力。四是温度篇。温度对生男生女会起到一定的作用。有说法认为,如果你想生女孩,性生活前,应该让你的丈夫保持睾丸凉爽。如果你想要男孩,就让你的丈夫保持睾丸温暖。五是情绪篇。你怀孕时的情绪据说也会影响你会怀男孩还是女孩。如果你受孕时心情很放松,你就会生女孩。如果你情绪紧张激动,那么多半就会生男孩。

易经算男女,大家算算准不准

首先,我们要明白《易经》预测是个什么概念,所谓《易经》预测,就是用《易经》所建立的模型,模拟我们的现实生活,然后运用相应规律进行推理。
男女性别也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所以也可以模拟预测。
但是依据我目前积累的经验,性别的预测准确率确实只有50%。并且古人的理论也各不统一,应用的时候也是有对有错。所以到现在,依然没有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也就是说,性别必定可以预测,可惜的是,现行的方法尚不够科学,准确率还太低,跟猜差不多少。当然也可能是我水平还差得远。

新手如何用易经占卜

我们用易经占卜的时候首先要准备几样道具。这些道具分别是:三枚铜钱或者是三个硬币,他们的大小、形状和质量要是一致的。然后定下正面和背面,如果是现代的硬币,我们一般把国徽面作为阳面,把硬币的字和图案面作为阴面;要是古币的话,有字的一面为阴面,反面为阳面。摇卦的开始记下摇卦的年月日,方便的话记录下你摇卦的省份、县市、性别以及出生时间,留以备用。
摇卦的时候要净手焚香。首先,去把手洗干净。这样才有诚心之意,以免污秽气影响算卦效果。然后选择一个安静的场所,以免被人打扰。前期准备做完之后,将三枚硬币放入手中,心中不要有杂念,专心致志想着自己要测算的事,不要被外界打断,心中所想之事一定要是坚定的,不要是怀疑或是犹豫不决的语气。一分钟左右两掌相对虚空,随意摇动几下,然后双手分开,使得三枚硬币均匀落在平坦、干净、坚实的物体上,让硬币自行滚动至停止,不要让人为的因素影响到它。之后钱币可能会出现四种情况:三个阴面,记为老阴;三个阳面,记为老阳;一阴二阳,记为少阴;一阳二阴记为少阳。
之后,按照同样的方法,连续摇晃五次,总共记录六次。六次分别是本卦,第二爻、第三爻、第四爻、第五爻、第六爻。记录的时候记在最上面的是第六爻,也称“上爻”。从第二次起,为保证意念的专一不分心,在心中一直保持第一次摇卦时的意念,可以拾起钱币直接摇卦,省去一些不必要的礼节。
最后,把六次得到的结果从下到上依次排列,可以得到本次所测事件的主卦。第六次得到的卦象是上爻,第一次得到的观测结果是初爻。上爻在最上面,初爻在最下面,记得这个顺序是千万不能错的。然后根据这几个记录去查易经上所对应的卦象,就可以测出来自己想知道的结果了。值得注意的是,若是卦象中有变爻,就按照易经中解变爻的方式解自己的卦象。

请问易经里什么代表小孩子,小女孩,童女,还有少女,还有年纪五十的女人...

兑卦表示少女丶小女丶童女。离卦表示待嫁于家中的中女,巽卦为长女,已嫁人为妇,五十岁以上由坤母表示,已经为人母之老女。艮卦表示小男孩`童男少男。

《易经·蒙卦》里的教育启示

《易经》这部古老神秘的宝典,它“广大悉备”,有天道、有地道、有人道;“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易经》是包含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综合巨著,是炎黄子孙文化的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先祖。“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易学既是我国儒、道两大学派的渊源,也是诸子百家的发端。《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中国的思想文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都和《易经》密切相关。

受易学浇灌而生根发芽的中国的儒家、道家及诸子百家,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涓涓细流,源远流长的易学体系,如同黄河之流,几千年来,像母亲河一样滋润着中国的神州大地,经久不息。

其中“蒙卦”更是指出我们儿童教育的精髓。

什么是“蒙”?蒙者,愚也。孔颖达《正义》言:“蒙者微昧,暗弱之名,物皆蒙昧也。”就是说蒙就是蒙昧和愚昧,就是幼稚和无知。正因为蒙昧愚昧,幼稚无知,那就必须加强学习,注意修养。所以,蒙卦实质上也就是劝勉人们为学之卦。

《蒙卦》象辞说:“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山下出泉,也可喻为人的天性,山就是天性所在地,出泉就是智慧初开。

蒙者,稚也,物之稚者,必教之以成器。事物刚开始的时候,肯定会有迷蒙,事物在幼稚阶段才会如此。所以,古人把幼儿教育称作蒙学,对刚开始的教育叫启蒙。我们常说启蒙教育,童蒙养正、发蒙即源于此。

人们通常把《学记》看作是我国最早的有系统的教育理论文献,其实在《易经•蒙卦》里早已集中而系统地表述其教育思想,比《学记》要早几百年,应该说《蒙卦》所表述的教育思想才是我国教育思想发生的源头,启蒙教育的重要性。

《蒙卦》开宗便告知我们:“蒙,亨……”即治蒙自幼时起,必前景光明,易成“圣功”。《易经》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是,先列乾坤两卦,然后就是屯蒙。乾为天为父,坤为地为母,屯为万物初生,好比一个婴儿呱呱落地。但初生的婴儿毕竟蒙昧、懵懂,因此要启蒙、要接受教育了,于是进入了第四卦“蒙”。

《易经》启蒙自幼、教育及早的思想对后世也有很大的影响,《学记》有“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民间也有“少年易学老难成”之类的俗谚。错过了教育的最佳时机,之后的教育效果便事倍功半。

杜甫诗云“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宛如儿童,出世时犹如一泓清泉,至纯至正,若自小不加以教育,使之放任自流,有了坏的习惯,劣性滋长,日后恐将铸成大错,悔之晚矣。

同样,若早期被施以不得当的教育,同样可怕:听到这个新的教育理念给孩子试试,看到那个教育方法用在孩子身上试试,不同的教育颜料都想滴在这清泉中增色,殊不知,颜色过多,则成杂色,甚至黑色,入世后的孩子岂不是成了已浊的泉水?

由此可见,教育,是出生后的头等大事。早教何等重要,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就给我们明确指出来了。孩子虽小,但生机勃勃,看似懵懂无知的状态,但内心充满求知的力量,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如果接受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则能养正,反之,改之难矣。

《礼记•学记》中“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观点,则是对《易经》教育思想的总结。

教育的目标与核心思想

教育如此重要,早期教育到底该教什么?

“蒙以养正,圣功也”一语道出教育的至高目标-----养正教育。教育要慎始,开始的方向,是人生最重要的课程,决定了人生的方向。

元者,善之长也。何为善?道德经云,利万物而不争则为善。教人向善,以养正气。“正”者,止于一也。一者“至善”,《大学》有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一止正定,道为一,止于一,即是合于道,止于一是个“正”字,合于道为正,守护正,是个“定”字,所以大学之道在于知止而后有定。

教育的核心思想是"君子以果行育德"。“育德”不仅仅是蒙卦的重点,更是《易经》的核心词之一。易经讲"道",天地人之大道,依道而思称为义,按道而行称为德,沿道而修则有礼,守道于心则有仁。可谓举大义可成正气,积小善而修大德。

《易经》明确地把德育放在启蒙教育的首位,整部《易经》中以四分之一的篇幅在谈如何“修德”,如:君子“以懿文德”、“反身修德”、“厚德载物”等重视品德修养的表述。它不断提醒我们一个人的德行好比人生的方向盘,决定着一个人生活的质量、一生的走向、对国家和社会的价值。

当今父母,扛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大旗,无不费尽心机给孩子创造条件,学知识、学技能,内心却仍是一片茫然,到底怎么做才能给孩子一个成功人生?!

《孝经》云:大孝为“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能做到这一点的人,毫无疑问是成功人士,而《孝经》开宗明义则指出“夫孝,德者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儿童教育,不是培养各种技能、灌输各种知识,而是养正,培养孩子为人之根本。孔子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我们培养孩子,要知道给孩子的立身之本是什么。

想给孩子一个成功的人生就读《易经》,十翼之一的《大象》就是孔子所创作的一部有关“效法天地、修身成君子”的成功学巨著,“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应从孩童时开始读经典,读易经,给孩子成功的人生打下坚实基础。

师道尊严

1、尊师:

《蒙卦》辞云:“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严师重教,诚其心意。教育、教学的成败与受教者的学习态度有很大关系。因此教育当从端正学习态度入手,去其可能有的轻慢懈怠之心。

《学记》云:“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孔子诲人不倦,主张有教无类,可无论是谁,欲成为其门下弟子都得行以束修,孔子自己说得很清楚:“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孔子如此大家何必斤斤计较于几条干肉呢?就其实质看,这是一种严师重教的手段,以此达到诚其意,正其心的目的。在学生心里师尊则教重,教重则其学必固,孔子深知其道,因此他说:“不重,不威,学则不固。”

《礼记•大学》里:“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把诚意正心当作做人为学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不也是《易经》“童蒙求我”,这一教育思想的延伸与扩展吗?想想我们现在每天在这里学习,在弟子群里学习,在早起群学习,有没有做到恭敬心。

2、重教:

孔子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也说的是这个道理。“愤”、“悱”都是指积极求通求解的心理状态,也即“求我”之态。《咸卦》中道:“咸,感也。……是以亨。”试想一方欲有所传,一方求有所受,教育、教学何患不成?

现在大群开始讲课,大家积极安排时间上线听讲,就是这种积极求通求解的心理状态。早起的家人们,每天清晨5点半齐上线学习,那种学习的热情与讲师的教学点拨的积极互动,不正是“二气感应以相与”,自然“亨”。

亨,是生成,是发展,是进步,是提高,良好的发展,谓之亨通。亨者,嘉之会也,不断地会聚嘉善之功,学习成长之路岂不通达?

3、善问:

“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在求学者当中,会出现一种乱问不止、或向老师提问是为炫耀自己等现象。再三乱问即是怠慢,怠慢就不回答,因为一个求学者,其求学之心不诚,老师则可以选择“放弃”,从心理学角度说,这在给这些不诚之人的思考与反醒的空间。

这一种正确的培养方法,也是一种较智慧的方式。相反,如果一味迎合这些不诚之人的态度,就算老师花了大量的心血,也大有可能双方一无所获。一旦为一个不诚之人付出太多无谓的努力与精力,却没有成效,这对于其实诚心向学的求学者,则是一种不公。

《学记》中说:“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善问就是叩,善待问就是鸣,问的问题质量高,得到的回答也深刻,收获自然大,善问,是快速提高的最佳方式。

学习态度:

“童蒙,吉”,为什么“童蒙”是“吉”呢?

因为儿童天真幼稚、柔顺乖巧,这时的懵懂是可以启发的,可以随着教育改变。像儿童那样虚心柔顺,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所以是很好的。这也告诉我们,一个人不怕愚昧无知,只怕不虚心、抗拒学习。蒙昧无知之所以为吉,因为幼童既柔顺又谦逊。

有这样一个故事:

明治时代,有一位知名的南隐禅师。有个学者听到他的大名,觉得很不服气,于是假意上门求教。南隐禅师看到访客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丝毫不动声色,不但请访客坐下,还亲自为他倒茶。

杯子很快就满了,但禅师还是继续往里头倒茶。学者连忙说:够了,别再倒了,茶都满出来了。这时,南隐禅师不慌不忙地说:你就像这茶杯,装满了自己的想法。假如你不能把杯子倒空,我又能告诉你什么呢?

如果想学到更多学问,先要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空着的杯子”,而不是骄傲自满,做事学习的前提是先要有好心态。

“空杯心态”并不是一味的否定过去,而是要怀着放空过去的一种态度,去融入新的环境,对待新的学习,新的事物。 

易经博大精深,涵义无穷,观天道以察人道,值得我们用心品读。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