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命知天命

大楚佳人邓曼:春秋第一聪明女人

邓曼,春秋时楚武王的夫人,以“知人”、“知天命”著称。

《左传》向来惜字如金,对这位大楚佳人,却是不惜笔墨,详加记载。

论历史知名度,邓曼也许难居榜单,但若论IQ,无人能出其右。她以过人颖慧,被历史记住。

说到邓曼,先要说说她的丈夫楚武王。

楚国初封时只有50里地,爵位是很低的子爵(公侯伯子男)。就像现在全民黑处女座一样,楚国历来被中原诸国鄙夷不屑,买椟还珠、狐假虎威、画蛇添足、刻舟求剑等等,主角都是楚国人,天生招黑体质。

但这个国家,却在群嘲中,不畏艰难困苦,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将一个没有背景、不受待见的弱小国家,建立为东周时疆域第一的诸侯国。楚国的发展史,是非常感人的一部励志创业史。

勤劳努力,不代表憨厚老实,他们不安分得很。时不时的,会有一些惊人之举,比如,僭越称王。但周王室强势的时候,他们又会撤去王号,很识时务。

楚武王继承了先辈们的雄心壮志,“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请王室尊吾号”,我有实力,提提我的爵位呗。

周王室不同意,咱虽没落了,但还是瞧不起你这蛮夷之国。

楚武王被惹火了,周天子你不封我,那我自己封自己。于是,自立为武王,这是一个还没死,就给自己封谥号的奇葩。

自此,楚国开始了称王的历史。

而这样一位有雄心壮志、为楚国步入强盛奠定坚实基础的南蛮雄主,却对自己的夫人邓曼,特别看重,言听计从。这在春秋战国时,有大志的君侯中,是极为少见的。

邓曼在历史上正式出场两次,都被原原本本记载在《左传》上,她是《左传》第一个有“话语权”的女性,总计让她说了148个字,话语权之重,无其他女性与之比肩。

邓曼第一次出场是在公元前699年,即鲁桓公十三年。

《左传·桓公十三年》记载,楚国以常胜将军屈瑕为主帅,征讨罗国。大夫斗伯比在屈瑕送行时,观其趾高气扬,心浮气躁,就向楚武王建议:“一定要给屈瑕援兵,我担心他会失败。”

楚武王拒绝了,打那么个小国,倾全国兵力,已经够够的了。

但被斗伯比这么一说,心里还是有点不踏实。回到后宫,他就把这件事跟贤内助邓曼说了,想让夫人抚慰一下心灵。

于是,一篇对当时战局非常经典的论述,诞生了。

邓曼说:“斗伯比请求增援,不是单纯说这场战争还需要多少人。他要表达的意思,是说君王要以信用来安抚百姓,以美德来训诫官员,以刑法来震慑莫傲,使他有畏惧之心。

“屈瑕已经习惯了胜利,便会自以为是,独断专行,必然轻视罗国。君王您如果不加整饬,恐怕他会轻率行事,不加防备,所谓骄兵必败啊。

“斗伯比的本意,是请君王训诫兵众,好好督察他们,召集百官,用美德勉励他们,见到屈瑕则告诫他,上天对他的过错是不会宽恕他的。斗伯比难道不知道楚国的军队已经全部派出去了吗?”

斗伯比一句“必济师“,被邓曼解释得如拨云见日,具有了跨时代的意义。(斗伯比内心OS:我要表达的原来是这个意思啊,我真是太最笨口拙了。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邓曼夫人也。)

邓曼首先阐述了治国之道,民众是根本。

需要取信于民,国君要以身作则,要让官员知道什么是美德、什么是耻辱,更要对他们有监督,赏罚分明。最重要的,是要在官员的意识中,植入一种忧患意识。

大楚佳人邓曼在这里所教的治国、统兵之道,放在现代都是非常上乘的,在两千多年前,更是一盏智慧明灯,照亮了楚国的强盛之路。

楚武王是一个有为之君,智商杠杠的,在邓曼的提示下,立马派人前去追赶屈瑕。

但事情成败,往往取决于那关键的一刹那,楚武王派出的人没有赶上。

不出斗伯比和邓曼所料,屈瑕骄傲恣意,不听劝谏,悲剧如期发生,楚师大败。

屈瑕无颜见楚武王,灰溜溜跑到一个山谷中,找了棵歪脖子树上吊了。(哦,这货就是我们粽子节屈原的祖先,屈氏始祖。)

其他将领认错态度良好,自觉地将自己囚禁起来,等候发落。

楚武王悔之莫及,但他是一个有胸怀、有格局的君主,把将领们都赦免了:“这是我的罪过。”

以上故事,让邓曼在历史上得到了“知人”的评价。八年后,邓曼为我们展示了“知天命”的过人智慧。

事情是这个样子的。

公元前公元前690年,楚武王准备亲自出征,讨伐随国,这些小国虽然已经不管心不心服,已经口服了,但能灭了,是最安心的。

出战例行斋戒前,楚武王心儿老觉得慌慌的,就去找精神支柱夫人邓曼:“ 余心荡 。”

于是,邓曼又有了一番确定自己智慧女王地位的高端解释:“君王的福禄尽了。 物盛必衰,日中必移。盈而荡,天之道也。 这次出征,军队若没有什么损失,君王您能在行军途中,而不是战乱中去世,就是国家的福气了。”

邓曼的话,中心思想是:物极必反,霸极必衰。

她的话,一听像是诅咒。但她的目的,是劝诫楚武王不要再挑起战端,并想让他明白“天命”是不可违的。在楚国已经足够强大的时候,先要停下来切实解决国内的民生和矛盾,而不是继续扩张。

上次,楚武王听从了邓曼的,但这次,他没有领会到夫人的苦心,毅然决然地出兵了,然后,很灵验地死于出中。

天命这个东西,听起来很玄乎,很迷信,不科学。

但是,你信,或者不信,他就在那里,不走不离,拒绝违背。

说白了,天命其实就是自然规律,理解他,就需要超人的智慧,

但智慧再高,也决然跳离不了他。

“知天命”,说难很难,说容易也容易,控制自己的欲望就行。懂得满足、学会宽容、不贪婪。
邓曼因为这两番智慧言论,得到了“知人”、“知天命”的美誉。就连将女人贬低到尘埃里的《列女传》,也评价她:“识彼天道,盛而必衰,终如其言,君子扬称。”

她用智慧作为武器,成就了“春秋第一聪明女人”的江湖地位。

“知天命”是怎样的概念?

命为生死,天命既上路(行道),知天命之难,难在知,知者守心。

请问我的头骨和面相有什么含义?

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好面相。

什么是三命

三命通会 《三命通会》,作者为明朝进士万民英。该书在子平命理学的历史上拥有非常高的地位,主要是因为清朝编修的四库全书将其收录,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此书共十二卷,前九卷分列了十天干,每天干以日为主,以月时为辅,定人吉凶,后三卷极具实际操作指导意义。是八字学习者不可不看的一本书。
从全书的构成看,是一本命理学的大杂烩,作者的意图是想把该书写成其另一部著作《星学大成》一样的命学集大成者,故此广泛采集、兼收并束。万氏在多年的实践中发现,无论十神、格局、神煞、纳音论命,都有其道理和应验性,关键是能否掌握各自的精髓和运用方法,所以他只是作为一个历史的记录者来处理该书,而自己则没有提出一些能超越前人的新东西。初看时,显得过於庞杂、没有重点,给人以缺少自身思想神髓的感觉。但细看后,会觉得好东西越来越多,尤其是十二卷版的后三卷,收录了不少《渊海子平》、《星平会海》和《神峰通考》中都没有的论文,是该书精华所在。
序言
卷一
原造化之始,论五行生成,论五行生克,论干支源流,论十干名字之义,论十二支名字之义,总论纳音,论纳音取象,释六十甲子性质吉凶,论五行。
卷二
论河图及洪范五行,论天干阴阳生死

近天命之年是什么意思?

减少吵闹,嬉闹而转为默默关心,支持。

家有升学女阅读理解

家有升学女阅读理解1

家有升学女(有删节)

蒋子龙

做父亲真正是一门“做到老学到老”的学问。

最惨的是像我这样,年近“知天命”了,女儿才刚要考高中,对如何做父亲忽然没有把握了。

当她到夜里12点多还不休息的时候,我一方面感到欣慰:她自己知道用功,我就可以省点心了。同时,又感到心疼,小小年纪没黑没白,没有周末也没有假日,一熬大半年,怎么受得了!

……

她经常洗头,有时放学回来就洗。有时做一会儿的功课再洗,一周要洗两三次。头发不长,每次都要耗费半小时左右。开始我以为她用洗头驱赶睡意,清醒头脑。后来发现每天晚上例行公事的洗脸漱口,她有时要磨蹭40分钟。她是得了什么病了?

……

我很着急,却又不能为此批评她……

渐渐地我似乎猜到了女儿为什么要借助于玩水而消磨时间。她自己也未必意识到,与水的接触使她放松了,暂时可以忘记课本,忘记那日益迫近的升学考试,排解各种压力和紧张……

让她保留一点能够让她轻松惬意的生活习惯吧。她活得太沉重、太劳累、太单调了……他们一出生,最晚从上小学一年级起,竞争就开始了。社会的压力、家庭的压力,都转嫁到他们身上。

有时候我真希望自己是孩子们的朋友,而不是他们的父亲。做父亲就要这也担心,那也负责。而这种担心和负责却未必是孩子们所需要的。

现在跟女儿的关系又有点紧张,除去跟她谈学习,似乎没有让我更感兴趣的话题。而谈学习正是她最厌恶的话题,常常一言不发,问三句最多答一句。

我把“父亲”这两个字理解得太神圣了,太沉重了,因而潇洒不起来。好在我还有自知之明,在不断观察,不断思考,不断修正自己。

1、根据本文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入符合文意的句子。家有升学女,父母_____________。

2、本文夹叙夹议,它叙的和议的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说“这种担心和负责却未必是孩子们所需要的”,你认为此时孩子所需要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文最后一段中,作者说“父亲”两个字“太神圣了”,比较容易理解,可他为什么又说“太沉重了”?你对这个感触是怎么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吾家有女初长成》的作者是个母亲,本文的作者是个父亲,你认为他们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你愿意有一个像他们那样的爸爸妈妈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1、例:真操心

2、叙的是女儿考高中前一段时间的生活;议的是如何对待、教育子女。

3、4、5、“略”

家有升学女阅读理解2

家有升学女

做父亲,真正是一门做到老学到老的学问。

最惨的是像我这样,年近知天命了,女儿才刚要考高中,对如何做父亲突然没有把握了。

当她到夜里12点多还不休息的时候,我一方面感到欣慰:她自己知道用功,我就可以省点心了。同时又感到心疼:小小年纪没黑没白,没有周末也没有节假日,一熬多半年,怎么受得了!

我有自己的生活规律,不可能陪着她天天熬夜。即使我能熬夜也不能天天陪她,要让她自觉地为自己负责。

尽管这样说,这样想,只要我先她而睡,总是很不好意思,有点偷偷摸摸睡懒觉的感觉。深更半夜丢下女儿一个人孤立奋斗,我还敢说自己是个负责任的好父亲吗?

她进入初三下半学期,我和妻子联合跟女儿进行了一次长谈。共同分析了她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初中毕业后有三种选择:考高中、考中专、考技校。她选择了第一种,上高中。好,我们继续分析:上高中的目的是为了考大学,非常单纯。高中有两种,一般的高中和重点高中。考上重点高中就有希望上大学,进入一般的高中,上大学的希望就渺茫了,考不上大学就什么都泡汤了。

路,就是这么窄。

女儿的目标当然是选择重点高中。要实现这目标就只有两个字:拼命。

虽然把该说的道理说得非常清楚了,女儿的.命运交由她自己掌握,我们再管得过多只会干扰她,惹她厌烦。但她的一言一行,情绪的细微变化,都受到我密切地注视。我想女儿的心里也很清楚,父母嘴上说多照顾她的生活,不再过多地过问她学习上的事,其实父母真正关心的还是她的功课。所谓关心她的生活还不是为了让她把学习搞好。她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父亲监察的目光。

她经常洗头,有时放学回来就洗头,有时做一会儿功课再洗,一周要洗两三次,头发不长,每次都要耗费半小时左右。开始我以为她用洗头驱赶睡意,清醒头脑。后来发现每天晚上例行公事的洗脸漱口,她有时要折腾40分钟。每个动作都是那么慢条斯理,有板有眼,毛巾挂在绳上还要把四角拉平,像营房里战士的毛巾一样整齐好看。看似很认真,又像是心不在焉。

她这是得了什么病?

时间这么紧,一方面天天熬夜,一方面又把许多很好的时光浪费掉。

我很着急,却又不能为此批评她。连女儿洗头用多少时间,洗脸用多少时间都看表,都想加以限制,这样的父亲未免太刻板,太冷酷无情了!

渐渐我似乎猜到了女儿为什么要借助于玩水而消磨时间。她自己也未必意识到,与水的接触使她放松了,暂时可以忘记课本,忘记那日益迫近的升学考试,排解各种压力和紧张。洗脸漱口谁也不能干涉,多亏每天还有一段自由自在的洗漱的时间。

让她保留一点能够让自己轻松惬意的生活习惯吧。她活着太沉重,太劳累,太单调了。尽管她从小就被太多的爱包裹着,为了让她长见识,长身体,我们每年几乎都要带她外出旅游,让她看山,下海,走草原,钻森林,她和同龄孩子相比应该说是幸福的。不知她将来怎样回忆自己的童年?我总觉得现在的孩子也许不会有终生难忘的童年记忆。他们一出生,最晚从上小学一年级起,竞争就开始了。社会的压力、家庭的压力,都会转嫁到他们身上。

我在一个穷苦落后的农村长到十几岁,但那是我至今唯一所亲眼得见所无比怀恋的天堂。摸鱼,捉鸟,打弹,游泳,上树摘枣,井水泡瓜,干能够干的农活,捅不该捅的马蜂窝。现在想起来连挨打都是甜蜜的,是真正的吃饱不问大铁勺。对时代背景,运动,人间险恶,社会疾病,一无所知,一点没记住。记住的全是美好的,快乐的。童年的色至今还养育着我的人生。

现在的孩子活得像大人一样累,甚至比大人还要累。

有时候我真希望自己是孩子们的朋友,而不是他们的父亲,做父亲就要这也担心,那也负责,而这种担心和负责却未必是孩子们所需要的。我把父亲这两个字理解的太神圣、太沉重了,因而潇洒不起来。好在我还有自知之明,在不断观察,不断思考,不断修正自己。选自《时文选粹》,有改动

1.文章开头,作者说对如何做父亲突然没有把握了该怎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文中写到女儿洗头发、挂毛巾的细节以及自己成长的经历,试分析其写作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全文,简要概括作者面对家有升学女观念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本文,作为九年级毕业生你有何感想?(不超过4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这句话,表达出我心中的困惑,一方面为女儿熬夜辛苦而心疼,另一方面为自己无法尽父亲的责任感到自愧。(意思对即可)

2.这句话以比喻的手法,表达出我对女儿前途的担忧,也表达了对现行考试制度(教育现状)的不满。

3.写女儿洗头发、挂毛巾的生活细节:着力表现我通过对女儿的观察和自我地思考,理解了孩子的内心世界,从而改变了教育观念,为下文作铺垫。

写我自己的成长经历:目的在于与女儿的生活形成对比,表现了现在孩子们的生活枯燥、苍白,突出了文章中心。(意思对即可)

4.①学会做孩子的朋友,理解和尊重孩子。

②孩子有自己的生活空间和生活习惯,大人不要去过多地干涉。

③懂得了做父亲的责任。

④快乐的童年是一生幸福的源泉。(意思对即可)

5.略。(只要能说出内心的话,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意思对即可)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