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神算193

诸葛亮足智多谋的事例

上面的基本都是传说演义的,诸葛亮嘛,勉强算个军事家,倒是不错。搞点小发明还挺好。足智多谋的体现:诸葛弩。这玩意不仅影响中国战局,还影响欧洲历史,强吧

诸葛亮与张飞 赵云等人下三巴,入蜀是在那年,诸葛亮多少岁了?_百度知 ...

公元181年
诸葛亮出生于琅岈国阳都县,曹操27岁,刘备21岁。
公元182年 诸葛亮2岁
孙权出生
公元184年 4岁
张角发动黄巾起义 刘备同关羽 张飞参加镇压起义
公元188年 8岁
益州马相起义 诸葛亮父亲诸葛硅死,诸葛亮及其弟弟姐姐由叔父诸葛玄抚养。
公元190年 10岁
关东各州郡起兵讨伐董卓,袁绍为盟主,董卓挟持献帝迁都长安。
公元191年 11岁
袁绍占据益州 曹操为东郡太守 刘备为平原相,声誉逐渐扩大。
公元193年 13岁
曹操东征徐州,杀伤百姓甚多
公元194年 14岁
诸葛亮随叔父玄到豫章,后一起投靠荆州牧刘表。 陶谦表刘备为豫州刺史,陶谦死,刘备代领徐州牧。刘焉死,子刘璋为益州牧。
公元195年 15岁
献帝以曹操为充州牧,孙策袭破扬州刺史刘繇,开始据有江东。
公元196年 16岁
曹操迎献帝到许都,独揽大权,刘备依附曹操,曹操以刘备为豫州牧。
公元197年 17岁
诸葛玄病故 诸葛亮移居隆中耕读

诸葛武候巧连神数151什么意思

第一五一签
签诗:莫道事无讹,其中进退多,桂轮圆又缺,光更揩磨。
解签:好事多磨。

诸葛亮有一本书,名字是《巧连术》(巧连数?)

巧连神数全译
诸葛武候原著
○日出灵山录入
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时刻之数,九十有六;易象之数,六十有四;共二百一十五数。诸葛武候衡天地时刻以定吉凶,推卦爻象数以决祸福。凡占疑者须盥手焚香,祝云:某弟子所敢为某事敢告信。忌书三字,或人代书亦可,计其字画,上字一画作百,中字一画作十,下字一画作个,例如,“父子一”三字,共431,除去215,除至余数不足二百一十五数为止,余数为一,按数查书即可,依此类推。或见诗句,单字或长短句,有虚有实,有明有暗,有反有正,就所占事,念其意嚼其味,无不灵验。但其意虚而藏实,明而藏暗,反里含正,令人极难含嚼。若聪明处,诚者犹易,愚鲁简慢者愈难,足证诸葛武候先生神通广大,韬略精工,后人不可以做行乐之节。鉴于网络罕见本书全本,日出灵山乃据安东城文信书简破译录入,免去读者计算、连数和找字之劳,方便易行。
1 混沌初开,乾坤乃定,日月合璧,凤凰和鸣;
2 苍蝇之飞,不过数步;附於骥尾,则腾千路;
3 莫言多,莫行过,虽是千伶百俐,不如一推二摩;
4 绝妙绝妙,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归巢,花艳艳鱼跃跃,几般佳景,梦想不到;
5 绿水因风皱面,青山为雪白头,诸般皆是天造就,世上谁能强求;
6 不教盘算,偏要盘算,直算的三尺肠闲着二尺半,儿童拍手笑,父老白眼看;
7 船到江心补漏,马临涯坎收缰,鸟入笼中跃跃,鱼在网里洋洋;
8 不是赏心胜景,何必踏雪寻梅?孜孜乘兴而往,怏怏俯首而回;
9 精细既含,当此时糊涂,即便买卖已得,今后经纪休夸;
10 莫欢莫乐,成而复破,总让尔尽心竭力,寸土不足堵黄河;
11 风兼影莫乱扑,究竟费功夫,慎终仍虑后,祸福不单孤;
12 打草惊蛇,敲山震虎,以待蛇窜虎扑,唯恐无所措手足;
13 物各有主,须且消停,雪里埋尸,久而自明;
14 狐假虎威,狗仗人势,弄到其间,尽是天意;
15 以蠡测海,坐井观天,虽有见识,亦是枉然;
16 燕巢幕上,鱼游釜中,眼前得地,脑后生风;
17 得陇望蜀,得鱼忘筌,天长日久,人憎狗嫌;
18 鼯鼠黔驴,有技有能,考其实迹,能有技净;
19 奇奇海市,妙妙蜃偻,一派佳景,却在浪头;
20 乌云遮日,黑猪渡河,青山濛濛,细观阁阁;
21 雪水烹茶,桂花煮酒,一般清味,恐难到口;
22 虚而复实,实而却虚,木头产耳,窦里生鱼;
23 可叹可怜,物却有限,听之弗闻,视而不见;
24 栉风沐雨,戴月披星,何时可歇,直到三更;
25 蛙鼓惊梦,虹弓东斜,蜻蜒飞舞,蝴蝶穿花;
26 红日遮天,绿波盖地,渔舟稳坐,长线自持;
27 伐柯伐柯,顺少逆多,总有神艺,亦未如何;
28 灯油耗尽,漏声滴彻,一听鸡鸣,逍遥自歇;
29 难矣哉;
30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1 万朵红云连旧府,一轮明月照前川;
32 白玉楼中吹玉笛,红梅阁上落梅花;
33 椿萱并茂,兰玉联芳;
34 云来树净,月落楼空;
35 一木焉能支大厦; 
36 玉燕投怀;
37 莫轻狂细端详,好鸟枝头皆朋友,落花水面亦文章;
38 棘闱难彻;
39 须谨言慎行,恐孤掌难鸣;
40 鲋鱼只得西江水,霹雳一声到九天;
41 两手劈开名利路,一肩挑尽洛阳春;
42 莫气赌莫气赌,虽有长鞭,不及马腹;
43 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44 真好;
45 老天不害;
46 天覆地载,万物仰赖,鹤鸣九皋,声闻云外;
47 左右运转,前后拥从,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48 水中之月,镜里之花,几般佳景,落在谁家;
49 海不扬波,风不鸣条,雪飞云出,半空飘摇;
50 秋风有意残杨柳,冷露无声老桂花;
51 梅老偏能耐雪冷,菊残却有傲霜枝;
52 能;
53 一心白雪阳春趣,两袖清风明月秋;
54 难;
55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56 春雨发生千野绿,秋风刮去一天香;
57 昨夜花残犹未落,今朝露湿又重开;
58 好;
59 一朵乌云惊鸟雀,半尺残月映残花;
60 九天日月开昌运,万里风云起壮图;
61 方离发福生财地,又入堆金积玉门;
62 须敞开肚皮吃饭,切站定脚根为人;
63 进一步门庭,添十分春色;
64 春风拂弱柳,细雨润新苗;
65 心中无险事,不怕鬼叫门;
66 可也;
67 不能;
68 割鸡之事,焉甩牛刀;
69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70 琼浆润尸,甘露滋心;
71 星移斗转,去旧换新;
72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73 鹬蚌相持,鱼翁得利;
74 凤毛济美,麟趾呈祥;
75 芝兰竞秀,玉树生香;
76 不危不险,去而复返;
77 泰阿倒持,于谁有益;
78 春暖鱼化,秋高鹿鸣;
79 傍虎吃食,有损无益;
80 树欲静而风不息;
81 蜻蜒飞舞在池塘;
82 伐倒大树有柴烧;
83 眼看明月落人家;
84 正遇双星渡雀桥;
85 有想;
86 一条明路,直达青天,半途而废,可叹可怜;
87 执柯伐柯,则远不多,不费手脚,更无风波;
88 闲时赏月,忙里跑风,弄到其毕,内净外空;
89 仰赖天地,何必日利,只须勤俭,胜是贸易;
90 浮生若梦,不用妄贪,知足常乐,能忍自安;
91 江水洗心,明月照肝,争南战北,不难不难;
92 好好好,一了百了,不啻雷惊,何殊风扫;
93 离而复合,成而必破,再费唇舌,亦未如何;
94 前门拒虎,后户进狼,慎之慎之,切勿要强;
95 不作风波于世上,必无冰炭在胸中;
96 莫惆怅莫惆怅,命里八尺难求一丈;
97 闲里只夸金屋好,梦中不觉玉山颓;
98 猛虎斗,飞龙争,水落石出,草木皆腥;
99 落花流水杳然去,大块文章尽属虚;
100 一樽美醴倾荒野,万里春风扫故尘;
101 知足方能图快乐,吃亏才是发财源;
102 苦雨摧残桃李色,凄风吹折杨柳枝;
103 发财臻极宜先退,得意至浓便好休;
104 灯花爆,喜鹊叫,燕子双双返故巢;
105 风中烛,草上霜,虽耀耀,不久长;
106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107 鼎折足,车脱辐,日过午,风吹灯;
108 小心哉,莫务外,一步错,步步歪;
109 桃李争春色,春去桃李撇;
110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111 先如山倒,后若抽丝;
112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113 刻鹄类鹜,画虎成犬;
114 红梅结子,绿竹生孙;
115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116 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117 半途而废,令人落泪;
118 朝琢夕磨,其如命何;
119 命该如此,不可妄想;
120 精卫衔石,枉劳心机;
121 于心难忍,于心难安;
122 事不干己,何必着意;
123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124 管上窥豹,井底观天;
125 既知如此,何必如此;
126 知道莫影,却来问谁;
127 “虫带”(音第)“虫东”(音冬)在东,莫之敢指;
128 发开黑雾见青天;
129 丸泥何以封函关;
130 花开能有几时红;
131 同心合意步云梯;
132 一竿明月钓秋风;
133 掌中明珠粪土埋;
134 池上于今有凤毛;
135 麟趾春深步玉堂;
136 越鸡焉能代鹄卵;
137 莺鸠焉敢笑大鹏;
138 青草池塘处处蛙;
139 鸟兽不可与同群;
140 青蚨飞去复飞来;
141 柳暗花明别有天;
142 双斧发孤;
143 千辛刺腹;
144 百酸觉肠;
145 寸步难行;
146 痴心妄想;
147 船翻洋沟;
148 青云得步;
149 难;
150 莫轻狂,须开量,好鸟枝头皆朋友,落花水面亦文章;
151 人为万物灵,鬼为万物精,灵而弄精,精而弄灵, 灵而不精,精而不灵;
152 堪愁堪忧,大被蒙头,睡而不醒,醒而云游;
153 穷通有命,富贵在天,南颠北跑,尽是枉然;
154 螟塍(塍字右下土应为虫)蟊贼,陡生四野,恶之不尽,去之不得;
155 参居于西,商居于东,虽有方位,永不相逢;
156 竹木无心,多生枝叶,藕虽有孔,不染垢尘;
157 囊内钱空,床头金尽,身居闹市,谁肯相近;
158 鸟急奔树,狗急跳墙,今逢此事,切勿转向;
159 能;
160 山崩水落,草炙花燃,人人吐火,树树冒烟;
161 风里烧烛,旱池拿鱼,血心虽有,名利却无;
162 天生之物,因材而笃,痴心妄想,天亦难顾;
163 莫喜莫喜,始终无底,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164 不揣其本,而齐其末,虽济燃眉,恐遗后患;
165 夸父逐日,杞人忧天,心小气大,名利茫然;
166 刻舟求剑,剖腹藏珠,血心耿耿,名利虚虚;
167 为人谋,何所图,成了赚坏骨,败而落匹夫名利;
168 冰生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169 可奈何,可奈何,中流见砥柱,平地起风波;
170 淄渑之滋味宜辨,泾渭之清浊当分,若行分辨不匀,恐乱乱纷纷;
171 莫强求,一熏一莸,十年尚犹有臭;
172 与效城狐社鼠,宁为陶犬瓦鸡;
173 走韩卢而抟蹇兔;
174 蜉蝣今夜落残花;
175 鸡肋不足安尊拳;
176 狗尾续貂;
177 砍竹遮笋;
178 罢罢罢;
179 有想;
180 莫往;
181 既知轻重,何用叮咛,可止则止,可行则行;
182 以卵撞石;
183 海底捞月;
184 景星入户;
185 群蚁附膻;
186 李生道旁;
187 花发上林;
188 不敢说好;
189 河清海晏;
190 天下太平;
191 绝无所好;
192 发物蒙尘;
193 振枝败叶;
194 一木撑天;
195 破麦剖梨;
196 势若摧枯;
197 摧枯拉朽;
198 大器晚成;
199 器满必倾;
200 萋斐成锦;
201 城火殃池鱼;
202 可厌可怜,花落庭间;
203 有醴难酌,有膳难值,有气难赌,有话难言;
204 人既是鬼,鬼即是人,人会弄鬼,鬼会弄人;
205 明知莫想,却来问我;
206 既知是好,何必来占;
207 得意不可再往;
208 好事不如无;
209 是不由己;
210 谁说有成;
211 无可无不可;
212 自惹其殃;
213 不必;
214 好;
215 虽言富贵在天、穷通有命,亦须行尽人事,以听天命。

有关诸葛亮智慧的故事?

吃瓜留子的故事
诸葛亮不仅能种出好庄稼,而且还有一手种西瓜的好手艺。襄阳一带曾有这么一个规矩:进了西瓜园,瓜可吃饱,瓜子不能带走。传说这条“规矩”也是当年请葛亮留下来的。
诸葛亮种的西瓜,个大、沙甜、无尾酸。凡来隆中作客和路过的人都要到瓜园饱饱口福。周围的老农来向他学种瓜的经验,他毫不保留地告诉他们瓜要种在沙土地上,上麻饼或香油脚子。好多人都来问他要西瓜种子,因为以前没有注意留瓜子,许多人只好扫兴而归。第二年,西瓜又开园了,他在地头上插了个牌子,上面写道:“瓜管吃好,瓜子留下。”
诸葛亮把瓜子冼净、晒干,再分给附近的瓜农。现在,汉水两岸沙地上的贾家湖、长丰洲、小樊洲的西瓜仍有名气,个大、皮薄、味沙甜。有些地方还遵守那条“吃瓜留子”的老规矩。
神机妙算救后代的故事
这件事情的真否无法考证,从记载来看,可能性还是有的。
相传,诸葛亮在临死前对后代说:“我死后,你们中的一个将来会遇到杀身大祸。到那时,你们把房拆了,在墙里面有一个纸包,有补救的办法。”
诸葛亮死后,司马0打下天下当了皇帝。他得知:朝廷中的一员将军是诸葛亮的后代,便想治治他。有一天,司马0找了个借口,把这个将军定了死罪。在金殿上,司马0问:“你祖父临死前说了些什么?”这个将军就一五一十地把诸葛亮的话说给他听。司马0听后,使命令上兵们把房子拆了,取出纸包。只见纸包里面有封信,上面写着“遇皇而开”。土兵们把信递给0,0打开信,只见里面写道:“访问后返三步。”0立即站起身退后三步。他刚站稳,只听“咔嚓嚓”一声响,0龙案上面正对的房顶上,一根玉掉下来。把桌椅砸得粉碎。0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反过来再看信后面写道,“我救你一命,请你留我后代一命。”看完这封信,暗暗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后来.他把那个将军官复原职
八卦衣的故事
在戏剧和图面中,诸葛亮都是身披八卦衣,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姿态。据民间传说诸葛亮的八卦衣是他勤奋好学,师母所赏赐。
诸葛亮少年时代,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学习刻苦,勤于用脑,不但司马德操赏识,连司马的妻子对他也很器重,都喜欢这个勤奋好学,善于用脑子的少年。那时,还没有钟表,记时用日晷,遇到阴雨天没有太阳。时间就不好掌握了。为了记时,司马徽训练公鸡按时鸣叫,办法就是定时喂食。诸葛亮天资聪颖,司马先生讲的东西,他一听便会,不解求知饥渴。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他想让先生把讲课的时间延长一些,但先生总是以鸡鸣叫为准,于是诸葛亮想:若把公鸡呜叫的时间延长,先生讲课的时间也就延长了。于是他上学时就带些粮食装在口袋里,估计鸡快叫的时候,就喂它一点粮食,鸡一吃饱就不叫了。
过了一些时候,司马先生感到奇怪,为什么鸡不按时叫了呢?经过细心观察,发现诸葛亮在鸡快叫时给鸡喂食。司马先生在上课时,就问学生,鸡为什么不按时叫鸣?其他学生都摸不着头脑。诸葛亮心里明白,可他是个诚实的人,就如实地把鸡快叫的时候喂食来延长老师授课时间的事如实报告了司马先生。司马先生很生气,当场就把他的书烧了,不让他继续读书了。诸葛亮求学心切,不能读书怎么得了,可又不能硬来,便去求司马夫人。司马夫听了请葛亮喂鸡求学遭罚之事深表同情,就向司马先生说情。司马先生说:“小小年纪.不在功课上用功夫,倒使心术欺蒙老师。这是心术不正,此人不可大就。”司马夫人反复替诸葛亮说情,说他小小年纪,虽使了点心眼,但总是为了多学点东西,并没有他图。司马先生听后觉得有理,便同意诸葛亮继续读书。
司马先生盛怒之下烧了诸葛亮的书,后经夫人劝解,又同意诸葛亮来继续读书。可没有书怎么读呢?夫人对司马先生说:“你有一千年神龟背壳,传说披在身上,能使人上知千年往事,下晓五百年未来.不妨让诸葛亮一试.如果灵验,要书作甚?”司马先生想到把书已烧了,也只好按夫人说的办。
诸葛亮将师母送的神龟背壳往身上一披,即成了他的终身服饰——八卦衣,昔日所学,历历在目,先生未讲之道,也能明白几分。
鹅毛扇的故事
诸葛亮的鹅毛扇代表着智慧和才干,所以在有关诸葛亮的戏曲中,孔明总是手拿鹅毛扇。
关于鹅毛扇,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黄承彦的千金小姐黄月英并非丑陋,而是一个非常聪明美丽、才华出众的姑娘。黄承彦怕有为的青年有眼不识荆山玉,故称千金为“阿丑”。阿丑黄月英不仅笔下滔滔,而且武艺超群,她曾就学于名师。艺成下山时,师傅赠送她鹅毛扇一把,上书“明”、“亮”二字。二字中还密密麻麻地藏着攻城略地、治国安邦的计策。并嘱咐她,姓名中有明亮二字者,即是你的如意郎君。后来黄承彦的乘龙快婿,就是吟啸待时、未出隆中便知天下三分的名字中有“明”、“亮”二字的未来蜀国丞相诸葛亮。结婚时,黄月英便将鹅毛扇作为礼物赠给诸葛亮。孔明对鹅毛扇爱如掌上明珠,形影不离。他这样作不仅表达了他们夫妻间真挚不渝的爱情,更主要的是熟练并运用扇上的谋略。所以不管春夏秋冬,总是手不离扇。
清朝康熙年间,襄阳观察使赵宏恩在《诸葛草庐诗》中写道:“扇摇战月三分鼎,石黯阴云八阵图”,就足以证明诸葛亮手执鹅毛扇的功用以及他手不离扇的原因。
001.隆中对(一)
002.隆中对(二)
003.隆中对(三)
004.刘琦问计求自保
005.火烧博望坡(一)
006.火烧博望坡(二)
007.火烧博望坡(三)
008.火烧新野(一)
009.火烧新野(二)
010.火烧新野(三)
011.火烧新野(四)
012.孔明初见鲁肃(一)
013.孔明初见鲁肃(二)
014.孔明初见鲁肃(三)
015.孔明难张昭(一)
016.孔明难张昭(二)
017.诸葛亮智激孙权(一)
018.诸葛亮智激孙权(二)
019.诸葛亮智激孙权(三)
020.孔明议策
021.初会周瑜
022.智激周瑜(一)
023.智激周瑜(二)
024.东吴决断
025.孔明难兄长
026.一语解厄(一)
027.一语解厄(二)
028.草船借箭(一)
029.草船借箭(二)
030.草船借箭(三)
031.草船借箭(四)
032.草船借箭(五)
033.周瑜打黄盖
034.孔明探病(一)
035.孔明探病(二)
036.孔明探病(三)
037.孔明祭风(一)
038.孔明祭风(二)
039.赤壁之战(一)
040.赤壁之战(二)
041.赤壁之战(三)
042.华容道(一)
043.华容道(二)
044.孔明释关羽
045.刘周打赌(一)
046.刘周打赌(二)
047.坐山观虎斗(一)
048.坐山观虎斗(二)
049.坐山观虎斗(三)
050.智辞鲁肃(一)
051.智辞鲁肃(二)
052.孔明妙计破零陵(一)
053.孔明妙计破零陵(二)
054.孔明妙计破零陵(三)
055.孔明妙计破零陵(四)
056.大战长沙(一)
057.大战长沙(二)
058.孔明难鲁肃(一)
059.孔明难鲁肃(二)
060.东吴提亲(一)
061.东吴提亲(二)
062.第一个锦囊
063.吴国太相婿
064.第二个锦囊(一)
065.第二个锦囊(二)
066.第三个锦囊(一)
067.第三个锦囊(二)
068.赔了夫人又折兵
069.再辞鲁肃(一)
070.再辞鲁肃(二)
071.再辞鲁肃(三)
072.借路之计(一)
073.借路之计(二)
074.借路之计(三)
075.周瑜之死
076.孔明吊丧
077.一纸退敌(一)
078.一纸退敌(二)
079.刘备入西川
080.临别授计
081.孔明设计捉张任(一)
082.孔明设计捉张任(二)
083.智降李严
084.张飞战马超(一)
085.张飞战马超(二)
086.孔明智收马超(一)
087.孔明智收马超(二)
088.孔明说法正
089.巧抚关羽
090.东吴再讨荆州(一)
091.东吴再讨荆州(二)
092.东吴再讨荆州(三)
093.大战合淝(一)
094.大战合淝(二)
095.张飞败张颌(一)
096.张飞败张颌(二)
097.孔明激黄忠(一)
098.孔明激黄忠(二)
099.再激黄忠
100.平定汉中(一)
101.平定汉中(二)
102.平定汉中(三)
103.刘备称王汉中
104.关羽之死
105.嫁祸之计(一)
106.嫁祸之计(二)
107.刘封伏法(一)
108.刘封伏法(二)
109.刘备称帝(一)
110.刘备称帝(二)
111.孔明苦谏
112.火烧连营
113.孔明安居平五路(一)
114.孔明安居平五路(二)
115.孔明安居平五路(三)
116.孔明安居平五路(四)
117.智破反军(一)
118.智破反军(二)
119.智破反军(三)
120.智破反军(四)
121.大败三洞元帅(一)
122.大败三洞元帅(二)
123.初擒孟获(一)
124.初擒孟获(二)
125.二擒孟获(一)
126.二擒孟获(二)
127.二擒孟获(三)
128.二擒孟获(四)
129.三擒孟获(一)
130.三擒孟获(二)
131.三擒孟获(三)
132.三擒孟获(四)
133.四擒孟获(一)
134.四擒孟获(二)
135.四擒孟获(三)
136.四擒孟获(四)
137.五擒孟获(一)
138.五擒孟获(二)
139.五擒孟获(三)
140.五擒孟获(四)
141.智取三江城(一)
142.智取三江城(二)
143.六擒孟获(一)
144.六擒孟获(二)
145.六擒孟获(三)
146.七擒孟获(一)
147.七擒孟获(二)
148.七擒孟获(三)
149.七擒孟获(四)
150.降服孟获
151.孔明巧使反问计(一)
152.孔明巧使反间计(二)
153.魏延之计
154.智取安定郡(一)
155.智取安定郡(二)
156.智取安定郡(三)
157.巧夺南安郡(一)
158.巧夺南安郡(二)
159.巧夺南安郡(三)
160.姜维降蜀(一)一
161.姜维降蜀(二)
162.姜维降蜀(三)
163.姜维降蜀(四)
164.乱中取天水
165.计败曹真(一)
166.计败曹真(二)
167.计败曹真(三)
168.大破羌兵(一)
169.大破羌兵(二)
170.大破羌兵(三)
171.大破羌兵(四)
172.孟达之死(一)
173.孟达之死(二)
174.孟达之死(三)
175.痛失街亭(一)
176.痛失街亭(二)
177.痛失街亭(三)
178.空城计(一)
179.空城计(二)
180.安全退兵
181.挥泪斩马谡
182.再伐中原
183.姜维诈降(一)
184.姜维诈降(二)
185.姜维诈降(三)
186.大败曹真(一)
187.大败曹真(二)
188.大败曹真(三)
189.孔明巧退兵
190.智斩王双
191.奇袭陈仓(一)
192.奇袭陈仓(二)
193.轻取两郡(一)一
194.轻取两郡(二)
195.司马懿再度中计
196.张颌中计(一)
197.张邰中计(二)
198.张邰中计(三)
199.张邰中计(四)
200.举重若轻退魏兵(一)
201.举重若轻退魏兵(二)
202.大破曹真(一)
203.大破曹真(二)
204.大破曹真(三)
205.大破曹真(四)
206.气死曹真
207.斗阵法司马懿中计(一)
208.斗阵法司马懿中计(二)
209.增灶计(一)
210.增灶计(二)
211.孔明严词责后主
212.陇西割麦(一)
213.陇西割麦(二)
214.陇西割麦(三)
215.麦田设伏
216.智鼓士气(一)
217.智鼓士气(二)
218.张颌之死(一)
219.张颌之死(二)
220.张邰之死(三)
221.张邰之死(四)
222.李严之过
223.反间计破敌(一)
224.反间计破敌(二)
225.反间计破敌(三)
226.反间计破敌(四)
227.木牛流马(一)
228.木牛流马(二)
229.木牛流马(三)
230.木牛流马(四)
231.大战葫芦谷(一)
232.大战葫芦谷(二)
233.大战葫芦谷(三)
234.大战葫芦谷(四)
235.妇人之衣
236.司马懿千里请战
237.孔明归天
238.孔明木偶退魏兵(一)
239.孔明木偶退魏兵(二)
240.孔明遗计斩魏延(一)
241.孔明遗计斩魏延(二)
242.孔明遗计斩魏延(三)
243.孔明遗计斩魏延(四)
244.诸葛亮拜师(一)
245.诸葛亮拜师(二)
246.诸葛亮拜师(三)
247.诸葛亮拜师(四)
248.诸葛亮的八卦衣(一)
249.诸葛亮的八卦衣(二)
250.毒鱼计
251.调皮的小诸葛
252.油瓶与衣服(一)
253.油瓶与衣服(二)
254.伞
255.一个苹果
256.智讨风筝(一)
257.智讨风筝(二)
258.山鸡舞镜
259.两道难题(一)
260.两道难题(二)
261.理想与鸡蛋
262.巧对气地主
263.谁更聪明(一)
264.谁更聪明(二)
265.画
266.篓子
267.智惩奸商(一)
268.智惩奸商(二)
269.智惩奸商(三)
270.煮铜钱(一)
271.煮铜钱(二)
272.快乐与悲哀
273.吃瓜留子
274.谁是偷瓜贼(一)
275.谁是偷瓜贼(二)
276.煮袍断案(一)
277.煮袍断案(二)
278.煮袍断案(三)
279.粪便断鹅(一)
280.粪便断鹅(二)
281.粪便断鹅(三)
282.谁占谁的便宜(一)
283.谁占谁的便宜(二)
284.诸葛亮娶妻(一)
285.诸葛亮娶妻(二)
286.诸葛亮娶妻(三)
287.诸葛亮的鹅毛扇
288.智保卧龙岗(一)
289.智保卧龙岗(二)
290.妙计救乡亲(一)
291.妙计救乡亲(二)
292.巧断遗嘱(一)
293.巧断遗嘱(二)
294.巧断遗嘱(三)
295.巧断遗嘱(四)
296.真正的男子汉(一)
297.真正的男子汉(二)
298.诸葛亮与馒头(一)
299.诸葛亮与馒头(二)
300.神机妙算救后代

诸葛亮到底聪不聪明?

1,连发弩 这是诸葛亮出山后发明的第一样作战兵器。以往的弩一次只能发一支箭,十分不便。诸葛亮发明的连发弩一次竟能发十支!!! 连发弩比一般的弩稍宽,射箭时平射,杀伤力极高。 2,八阵图(又名八卦阵) 这是诸葛亮出山后自己创造的兵阵,他称之为八卦兵阵。士兵排列为八卦形,八门入,八门出。此阵不易破解,善於迷惑敌人。诸葛亮后来又多次改造此阵,并由兵阵演化为石阵、马阵。 3,孔明棋 早在隆中时,诸葛亮就打算发明一种棋。公元228年,蜀国南方暴乱。诸葛亮作为一国之相,决定亲自率兵前往征讨。然而,情况并没那麼好:南方的气候令士兵难以适应。加之军中无趣,南王孟获久久不肯归服。在这样的情况下,诸葛亮发明了孔明棋来活跃士兵烦闷的心。孔明棋规则简单,是一种智力游戏。 4,火兽 诸葛亮平定南方时,曾遭一败仗:南王孟获以兽为兵,利用象、虎、野牛、狼等野兽大败赵云和魏延的兵马。诸葛亮灵机一动,他想到了野兽怕火。於是数日后,他发明了一种外型似兽,朱红色,能喷火的武器来对付孟获的兽兵。 5,搭桥枪 诸葛亮平定南方之后,决定挥师北上,完成刘备兴复汉室的遗愿。通往北方的地形极其艰难,山多河多。爬山还好,关键是渡河:士兵们每次都要花很长的时间搭桥。诸葛亮也为此苦恼。一日,他联想到古人如何造镰钩,从而发明出了搭桥枪。搭桥枪的枪杆和红缨枪一样长,枪头程螺状(有点像现在的螺丝刀)。 6,孔明灯 这是诸葛亮北伐被司马懿困于平阳时所发明的一种用来向救兵传递信息的空飘灯,也是热气球的起源。在科技不发达的三国时代,诸葛亮仍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热气球空飘这个原理的人,真是名副其实的卧龙! 7,木牛流马 这是诸葛亮五出祁山时为了方便运量而发明的一种运量工具。据史料记载,应该是五出祁山用流马,六出祁山用木牛。木牛流马善於上坡下坡,收粮等。其构造极其像牛、马。腿由粗木制成。内有一绳,绳头接舌,绳尾接腿。每行20里扭转舌头一次,方能再行。 若诸葛亮不聪明,他能发明那么多宝贝吗? 一、书法篇: 诸葛亮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书法艺术趋向成熟的时代。在他出生前四年,汉灵帝熹平六年(公元177年),首次把书刻文字称作“书法”。 这标志着作为交流工具的“写字”,与作为美学欣赏与实用相统一的“书法”,正式拉开了距离,并使后者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书法艺术。这时汉隶已成为别具风格的主导字体,同时又始创了草书、行书和楷书,使篆、隶、草、行、楷五体基本齐备。 诸葛亮喜爱书法;在青少年时代就进行过刻苦的训练,能写多种字体,篆书、八分、草书都写得很出色。 南朝梁陶弘景是一位大书法家,他所著《刀剑录》记载:“蜀章武元年辛丑(公元221年),采金牛山铁,铸八铁剑,各长三尺六寸,……并是孔明书作风角处所。”。虞荔《古鼎录》记载:“诸葛亮杀王双,还定军山,铸一鼎,埋于汉川,其文曰:定军鼎。又作八阵鼎,沉永安水中,皆大篆书。” “先主章武二年(公元222年),于汉川铸一鼎,名克汉鼎,置丙穴中,八分书……又铸一鼎于成都武担山,名受禅鼎;又铸一鼎于剑山口,名剑山鼎。并小篆书,皆武侯迹。” “章武三年(公元223年)义作二鼎,一与鲁王,文曰: ‘富贵昌,宜侯王。,一与梁王,文曰:‘大吉祥,宜公王。’并古隶书,高三尺,皆武侯迹。”北宋时周越所著《古今法书苑》也记载:“蜀先主尝作三鼎,皆武侯篆隶八分,极其工妙。”。 上述记载是可信的,特别是南朝陶弘景,距诸葛亮仅二百余年时间,他的见闻和记述应是有事实依据的。 宋徽宗宣和内府的《宣和书谱》卷13记载:诸葛亮“善画,亦喜作草字,虽不以书称,世得其遗迹,必珍玩之”。又说:“今御府所藏草书一:《远涉帖》。”这说明到北宋末期(公元1119—1125年)在皇宫内府还珍藏有诸葛亮的书法作品。 南宋陈思《书小史》记载:诸葛亮“善其篆隶八分,今法帖中有‘玄漠太极,混合阴阳’等字,殊工”。 从宋代开始,把 前人著名书迹摹刻拓印下来,以便流传,称之为“法帖”。这一则记载说明:在宋代诸葛亮的书法作品是作为有示范意义的“法帖”流行于世的。 诸葛亮在繁忙的政务和军事活动中,始终不忘书法。《常德府志》记载:“卧龙墨池在沅江县西三十里卧龙寺内。俗传汉诸葛武侯涤墨于此寺,因名。”我们知道,诸葛亮在常德一带活动的时间,是在赤壁大战之后,战事十分紧张频繁,可是他仍然不忘临池挥毫。 遗憾的是,现在还无法看到其书法真迹,这只有寄希望于考古的发现了。 二、绘画篇: 唐朝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写道:“诸葛武侯父子皆长于画。”张彦远还在其《论画》一书中,记载了当时绘画收藏与销售的情况。他说:“今分为三古以定贵贱,以汉、魏三国为上古,则赵岐、刘亵、蔡邕、张衡、曹髦、杨修、桓范、徐邈、曹不兴、诸葛亮之流是也。”以晋、宋画家为中古,以齐、梁、陈、后魏、后周、北齐的画家为下古,隋和唐初的画家则称之为近代。近代画家作品的价格与下古画家作品价格相近,而以上古画家作品价格为最高。 张彦远记述当时一些近代画家如阎立本、吴道子等人绘画作品的售价:“屏风一片值金二万,坎者售一万五千,”“一扇值金一万。”并说汉魏三国(即上古)画家的作品,在唐代已是“有国有家之重宝”, “为希代之珍”。张彦远(生于公元815年)出身于宰相世家,家藏法书名画非常丰富,他的《历代名画记》,向有“画史之祖”的称誉,他的记载和论述,在中国绘画史上一直是可信而难得的史论资料。从他的记述中,可以大致看到诸葛亮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历史地位和艺术成就。 东晋史学家常璩的《华阳国志》记载: “南中,其俗征巫鬼,好诅盟,投石结草,官常以诅盟要之。诸葛亮乃为夷作图谱,先画天地日月君长城府,次画神龙,龙生夷及牛马驼羊。后画部主吏,乘马幡盖,巡行安恤。又画夷牵牛负酒赍金宝诣之之象,以赐夷,夷甚重之。”又记道: “永昌郡,古哀牢国……世世相继,分置小王,往往邑居,散在溪谷,绝域荒外,山川阴深,生民以来,未尝通中国,南中昆明祖之,故诸葛亮为其图谱也。”从以上两段记载可以看出,诸葛亮的确具有非凡的绘画才能。他的画作既取材于现实生活(如南中少数民族的生活)又有神奇而丰富的想象(如神龙等),而且构图宏伟,场面博大。 诸葛亮不仅能画天地、日、月,而且能画各种建筑、车马、动物和人物。能掌握如此全面的绘画技巧的画家,在中国绘画史上也是不多见的。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诸葛亮作画绝不是出于个人的闲情逸致,他的绘画艺术总是为他的和军事目的服务的。 三、音乐篇: 诸葛亮精通音律,喜欢操琴吟唱,有很高的音乐修养。 这方面在古籍中多有记述。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 “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习凿齿《襄阳耆旧记》:“襄阳有孔明故宅……宅西面山临水,孔明常登之,鼓瑟为《梁父吟》,因名此山为乐山。”当然还有卧龙吟,真是千古绝唱, 《中兴书目》记载:“《琴经》一卷, 诸葛亮撰述制琴之始及七弦之音,十三徽取象之意。”谢希夷 《琴论》也记有:“诸葛亮作《梁父吟》。”《舆地志》记载:“定军山武侯庙内有石琴一,拂之,声甚清越,相传武侯所遗。”从 以上记载就足以看出:诸葛亮在音乐方面有着很全面的修养和很 鬲的艺术成就。他既长于声乐——会吟唱;又长于器乐——善操琴;同时他还进行乐曲和歌词的创作,而且还会制作乐器——制七弦琴和石琴。不仅如此,他还写有一部音乐理论专著——《琴经》。 若诸葛亮不聪明,他能在艺术方面有那么好的造诣吗?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