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现象学

如何入门学习易经

易学小白之《必须要理解的易学基础》

(二)、八卦

在曰常生活中人们常将说话不算数的人,称他说话“变卦了”,什么叫卦?什么叫“变卦”?卦是一种代表宇宙万事万物的符号,可以说是远古时期的一种最简单的文字符号,它总共只有八个符号( 、 、 、 、 、 、 、 )的图象及它们的相互间变化的图象通过这些简单的图象,人们就可以知道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变化规律及事物产生的原因、过程和最终结果。这基本的八卦符号就称作“八卦”,而整个《易经》就是说卦。

(三)、八卦的产生

相传在远古时期,先圣伏羲仰首观望曰月星辰天象的变化,低头察看山川泽壑的形态,并时常注意乌兽动物的皮毛文,以及千姿百态而又各得其宜的自然奥秘。他近的取象于人的一生,远的取象于宇宙万物,孜孜不卷地追求,将观察的所得结合自己的体验,以融合贯通神明的德性,参悟天地的化育,终于创造了八卦,以此类万物的情状。

(四)、阴阳符号

要学会识别八卦符号文字,首先必须弄懂一个在易学中经常出现的特别名词——爻。爻是一个符号,这个符号简单,只有二个,中间断开的叫阴爻“- -”,中间不断开而连结的称作阳爻“—”,而大家都知道现在电脑技术使用的二进制“0、1”就是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研究我国古老的易学文化而得来的,用“0”对应于阴爻“- -”,用“1”对应于阳爻“—”。

什么叫阴阳?这是我们祖先认识宇宙事物的朴素的辩证方法。古人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矛盾着的两个方面,不仅把事物一分为二,而且把万物对立的两方面,按其性分为阴阳两大类。万物之阴是相同性,如地、女、母、黑暗、向下、死亡、反面、里面、静、冷、柔、精神、偶、小、零……,这些统称为阴性,都用阴爻符号“- -”来表示。万物之阳是相同性,如天、男、父、光明、向上、生长、正面、外面、动、刚、热、物质、奇、大、整……。这些统称为阳性,都用阳爻符号“—”来表示。这阴阳二爻画,代表阴阳二气,万物的性能即由这阴阳二气演化。

(五)、八卦符号

阴阳二爻只能表示事物的刚柔属性。古人为了认识事物,将阴爻阳爻重叠三次就有了 、 、 、 、 、 、 、 八种符号,叫作八卦。它们的名称分别叫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分别代表了大自然中的天、泽、火、雷、风、水、山、地等八类物质,也就是八种场。

为便于记忆八卦符号,《八卦》取象歌的口诀是:

乾三连( ) 坤六断( ) 震仰盂( ) 艮覆碗( )

离中虚( ) 坎中满( ) 兑上缺( ) 巽下断( )

(六)、八卦的卦名、卦序、物性、物象表:

卦符

卦名 乾 兑 离 震 巽 坎 艮 坤

卦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物象 天 泽 火 雷 风 水 山 地

八卦主要象征表:

八卦 乾 坤 震 巽 坎 离 艮 兑

卦象

卦德 健 顺 动 入 陷 丽 止 说

动物之象 马 牛 龙 鸡 豕 雉 狗 羊

人身之象 首 腹 足 股 耳 目 手 口

家庭法象 父 母 长男 长女 中男 中女 少男少女

(七)、八卦的取象:

八卦为什么叫卦?先人是这样解释的:“卦者,卦也。悬挂物象以示于人,谓之卦”。古人是擅长直觉思维的,通过卦象反映天地运行的规律及显示事物发展的吉凶悔吝,这正是我们先人高妙之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天人感应思想。

古人把世上万事万物统统都归类于八个卦中,因此,八卦各有着极为丰富的取象,我在本人著的《八卦象数预测法》教材中的“八卦类万物”章节中有着说明。

八卦所类万物是无穷无尽的,我们不可能背记下来每个卦所类物象,也没有必要去背,只要熟记每个卦的形状、卦序数、卦性、主要物象就行了。世上的事物应归类于哪一个卦,我们自已可以依据事物本身的形状,具体特性去对应八个卦的爻象,卦的形象,卦序数或所代表的主要物象来进行归类取象,任何事物不管多么复杂都能归类于这八个卦中。我们语言中“抽象”一词即由此而来。

如桃子、李子外面是果肉,为柔为阴,取作阴爻“- -”,其里面为果核为硬为刚性为阳,取性作阳爻“—”,这样其卦象就取作坎卦“ ”,而鸡蛋、鸭蛋、核桃外有硬壳,内为蛋汁、果肉就取作离卦 。城市车行道两边为白色的线条,中间为不连的线条,恰象一个离卦 。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状态下可取不同的卦,我在教材《八卦象数预测法》辅导资料中举例解说了一个热水瓶在不同状态可分别归类于八个卦,热水瓶到底应归类于什么卦,可以说它什么卦都不是,什么卦都是,这就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对待,实事求是。

八卦以抽象的卦象来具体的拟象事物,均有所属所指。每一个学习者都必须要牢牢掌握其基本取象,从而能依次类推八卦之万物象,以得开悟。

八卦基本取象如下:

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乾震坎艮为四阳卦,巽离坤兑为四阴卦。

八卦形象:

乾三连 坎中满 艮覆碗

震仰盂 坤六断 离中虚

兑上缺 巽下断

八卦所属:

乾属金为老父,坤属土为老母,坎属水为中男

离属火为中女,震属木为长男,巽属木为长女

艮属土为少男,兑属金为少女。

八卦诸身:

乾为天为首,坤为地为腹,震为雷为足

巽为风为股,坎为水为耳,离为火为目

艮为山为手,兑为泽为口。

八卦性情:

乾健坤顺,震动巽入,坎险离丽,艮止兑悦。

八卦诸动物象:

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

书中的“为”作“代表”,“象××”,而不能当作“是”来理解。上述基本取象必须牢记。

(八)、八八六十四卦

万事万物发展变化,无不由于阴阳对立面的相互转化而形成对立统一,因此阴爻(- -)和阳爻(—)是演变八卦的基础,卦以其阳爻(—)代表阳性动力,以其阴爻(- -)代表阴性物质。故八卦是阴阳运化的象征。而单独的八个卦只能表示一个个体事物,不能表示两种物体相互的作用关系,古人将八个卦分别重叠起来八次,这样就得了六十四个重叠的卦,称为别卦,又叫大成卦、重卦。而原来的八个卦叫经卦。

这六十四个卦分别属八个宫,每宫八个卦,各有自己的名称。每个别卦由两个经卦组成,上面的一个经卦叫作上卦,又叫外卦;下面的一个卦叫下卦,又叫内卦。每个卦的读法先读上经卦的卦象,再读下经卦的卦象,最后读该卦之卦名。如《解》卦 ,由上卦震卦 ,下卦坎卦 、所重叠组成,震卦 卦类象为雷,坎卦 类象为水、为雨水,于是《解》卦之象意对应气候就为雷雨交加;而震 又为肝脏,坎 又类象为病,对应人体疾病就为肝病……。

(九)、八卦的种类:

八卦为先圣所作,象征自然的来源和演化。它以“天地合其德,与曰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以太极分动静,而生阴阳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八卦分为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两种。先天八卦因相传为伏羲所作,故又叫“伏羲八卦”。后天八卦相传为周文王所创故又称为“文王八卦”。

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其卦形、卦象皆相等同,区别仅在于排列方位和顺序不一,其中:

先天八卦为乾南坤北、离东坎西。

后天八卦为离南坎北、震东兑西。

八卦的方位与我们曰常中看地图的方位不同,刚好相反。

地图的方位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而八卦的方位则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这一点必须注意。

在我们曰常运用中用的是文王后天八卦图,而数却用的是先天八卦数,即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这一点很重要,必须熟记。

(十)、八卦万物类象

八卦类万物象,易源于象,无象无易,归象为易。

八卦是研究象的,天有万象,物有万象,八卦类万物之象。八卦象数预测法就是按照八卦的象来进行预测的。不懂象,就无法用八卦进行预测。象数是整个易学中极为重要的内容。物象是具体、实在的,而卦象则是抽象,空灵的信息符号。凡形于外者皆叫做象,象为相似之意。世上万物庞杂纷繁,圣人将它们分类,分别归类于一个卦,用八卦拟象万物。

如乾卦代表天、君王、父亲、上级领导、执法人员、军警人员、圆形物品、钱、贵重财物、镜子、寒冷、冰雪、马、树上结的果实等物象,也就是说,上述物象在八卦中都用乾卦来表示。而卦中的爻表示人和事物变动之象的,卦象和爻象都是物和事的象征。预测时根据卦象和爻象标志的内容,就能测出事物的发展结果,吉凶祸福。

宇宙万事万物都分别归类于八卦,因此一个卦所拟象的物类难以数计。但只要记住八卦本身的爻象及前面介绍的八卦取象和性情就可以知道事物归类于什么卦。

换言之“健、顺、动、入、陷、附、止、悦”是宇宙万物的八种功能属性,即八类动态之象,是据象归类的纲领。但是每一个事物归类又不是固定一成不变的。如保温水瓶盖着时,为金属硬圆形物象,“以乾卦 拟象,若瓶盖打开作兑卦,兑卦象 ,下二爻为阳爻,上爻为阴爻,断而不连,开口之象,故归类于兑卦;若瓶内无水,中空,作震卦 象,其象上二爻为阴爻,象中虚而上开口,故归象于震卦;若将瓶口打开,将其颠倒过来,则可视作艮卦 象,其象上为阳爻,象征倒过来的瓶底,初爻、二爻为阴爻,断而不连,恰象瓶下开口,中空之象,故又归类于艮卦。这就是“以道观物,观物取象”。

(十一)、易学的阴阳学说

1、阴阳对立

自然界万事万物万象,都同时存在着相互的两种属性,即存在着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易学中八卦是由阴阳两种对立的爻的符号组成。八卦有乾坎艮震四阳卦,对立着坤离兑巽四阴卦。乾坤两卦是阴阳之根本,万物之宗。它们虽对立,又互相统一,产生变化,生成万物。而离坎、兑艮、巽震各卦也是两两对立又相互统一的。

2、阴阳互根

阴阳互根是事物或现象中对立着的两个方面都必须以对立的那一个面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互相依存,互为作用,都不能孤立的存在。就如身与影相随不可相离,没有天就没有地,没有乾,就没坤。

3、阴阳消长

阴阳消长是指事物和现象中对立着的两个方面,是运动变化的。其运动形式始终是矛盾着的阴阳两个彼消此长,此进彼退的动态平衡进行着,从而保持事物的正常发展变化。如曰月昼夜的交替,春夏秋冬气候冷热的变更即是。

4、阴阳转化

阴阳转化就是阴阳变化。它是事物和现象中阴阳两个对立面在一定条件向其对立面转化,即物极一变,“阳极变阴,阴极变阳”。阴阳两种事物到了极点,无路可走时,在一定条件下,就会各自向对立面转化,则阳变阴,阴变阳。

5、阳中有阴,阴中有阳

在太极图中很明显的标志是阴鱼中有一个白色鱼眼圈,在阴鱼中有一个黑色鱼眼目。阳卦中有阴爻,阴卦中有阳爻如同敌中有我,我中有敌。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是事物转化的内因。

6、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同性相斥、异性相吸是指同一种阴阳属性的事物是互相排斥的,不同一种阴阳属性的事物是互相吸引的。这种现象在自然界中比比皆是。如两个男子或两个女子不能组成一个家庭生儿育女,两个公鸡在一起就会相斗。如乾震两个阳卦相遇就组成“天雷无妄”卦,有意外之灾了。一个阴卦巽木与一个阳卦震木相遇就组成“风雷益”,相互补益、助益。

(十二)、易学的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不仅是一种宇宙观,而且也是一种朴素的系统论。

它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构成,自然界的各种事物或现象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五行者为万物内外之系,消长生制之约定,无系不足以统宗,无约不足以定系。若天地弗位,万物无序,乾坤毁矣。古人把五行学说纳入推卦占卜预测术的范畴,以全息系统的观点,来观察、解释自然现象和人事,综合推衍出事物发展和结果。

1、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五”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行”是运动变化、运行不息的意思。“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运动的变化。它从一开始,五行学说就着眼于事物的阴阳矛盾作用和运动变化。阴阳的运动变化又是通过在天之风热温寒燥湿六气和在地之木火土金水五气反映出来。

2、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1)五行特性

五行学说的“五行”概念,根本不是指具体事物本身,而是对万物的五种不同属性的抽象概念。

  • “木曰曲直”,木具有生长、条达、能曲能伸的特点。

  • “火曰炎上”,火具有发热、温热、向上的特性。

  • “土爱稼祥”,土具有载物、生化的特性,为万物之母。

  • “金曰从革”,金具有能柔能刚;变革、肃杀的特性。

  • “水曰润下”,水具有滋润、向下、闭藏特性。

  • (2)事物属性的五行分类

    五行学说对万事万物的归类推行,完全依据“天人相应”的全息思想,它是八卦占卜预测学的理论核心。在“八卦象数预测法”中,常用的五行学说与事物属性的八卦分类见下表:

    (3)五行的生克制化规律

    五行学说是以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规律来探索事物。

    所谓五行生克是五类事物之间,一类事物对另一类事物的辅助、推进作用,称为“相生”;一类事物对另一类事物的抑制束缚作用称为“相克”。

  • 五行相生次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 五行相克次序: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 但在另一种情况下由于克者衰弱,而被克者亢盛,克者不但不能克制被克者,反而受被克者所反克。如:金弱木坚,金不但不能克木,反受木反克;同样火强水弱,火反克水,土反克木,水反克土,金反克火。

    在五行中被生的五行对于生它的五行,称作化。如木生火,又称作火化土,被化的又叫作被泄,即木被火泄。火化木后,火又去生土,这叫火化木生土,或称作火泄木生土。

    五行的生克制化规律是八卦象数预测法及其它一切易学预测法中最根本的法则,是推演事物变化的最重要依据,是易学研究者和运用者必须掌握的。如真正精通阴阳五行的生克制化,刑冲克害,则就可成为大师了,是预测高手。阴阳五行是一切预测技法的根本基础,也是整个易学系列的基础。易学者必须通悟它,得心应手的运用它。我们生活中,全都是阴阳五行的表现。

    天干五合

    甲己合化土 乙庚合化金 丙辛合化水 丁壬合化木 戊癸合化火

    所谓天干五合,是指五组天干的互相作用而产生的变化,如丙辛合化水,指天干丙遇到天干辛,丙本是火,辛本是金,但这两者在一起相互起反应,纽合在一起,却变化成了水,如化学反应一般,两者的性质已变,生成新的性质。当然在实践应用中,合化是有着严格的条件的,并非一见丙辛就认为是化成了水。丙辛如此,余可类推。

    地支六冲

  • 子午冲

  • 丑未冲

  • 寅申冲

  • 卯酉冲

  • 辰戌冲

  • 巳亥冲

  • 地支六冲是指地支之间的生克变化,如地支子遇见地支午,两者相冲,互相都受到损失。至于此冲是好是坏,需要全盘推论。

    地支三合

  • 亥卯未合化木

  • 巳酉丑合化金

  • 申子辰合化水

  • 寅午戌合化火

  • 地支三合理同天干五合,即地支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变化性质,如亥卯未三个地支聚在一起,那么就变化成了木。在实践中地支三合也有严格的条件。

    地支半三合

  • 亥卯合木,卯未合木

  • 巳酉合金,酉丑合金

  • 申子合水,子辰合水

  • 寅午合火,午戌合火

  • 地支半三合理同地支三合,不过因为三者没有汇全,所以其力量较三合要小一些。

    十三)、易学思维

    易学思维也可以说是太极思维。它将任何事物都分成阴阳两部分,即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统一于太极中。它的表现形式就是阴阳太极图。太极图是至今为止,世上最完美的图案,大自然中很多事物都以这个太极图来显示。韩国的国旗则是使用的太极图象。许多广告商标都使用它。

    学易的最大收获应是使人学会一种全新的思维方法与行为方法。教人辨证看问题,顾此及彼。不但要看到事物可见的一面,而且要明了它的不可见的一面,知道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结果。

    在进行易学预测的过程中,最关键的是思维活动。只有人们依据卦象所示,思维活动合乎易理,得出结论才正确。否则则失误。断卦的正确与否,取决于思维。易学的哲学观紧紧抓住事物的整体来源和总规律不放。从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直到“河图”、“洛书”全都是极为概括地简练地,甚至形象地描述全宇宙的总体和总规律。易学具有超高级真理所应具备的数学美,简单美及和谐美,高度概括的艺术美。

    宇宙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之中。而一切的变化并非乱动乱变。“道不虚行”。而是依照一定的固定法则而变的。易学把事物分别纳入五行分类中,去研究万物的属性,并阐述它们的相生相克关系,阴阳变化态势,从而总结出来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事物发展的规律推导出事物发展的可测性。人世间社会发展和人的命运等等也要服从这必然规律。故可以预测预知。一切事物的发生存在,发展都是依据客观规律。所谓偶然的东西都是必然发生的结果,都有其本质的内在联系,并且都有兆机,只是未为常人所察觉和理解。而我们易学研究者就是要依据易学思维进行预测,先知事物发展变化的必然结果。并从偶然的兆机中,“无中生有”的推导出事物的未来。

    易的变易是重要的宇宙法则,易学时时处处考虑的是一个变字,紧紧关注着时空的变化,从事物的动态中发现事物运动的方向和结果。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它们是物质运动变化的内因。事物总是朝着它的对立面发展、变化,并尽早出现“物极一变”,“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一层又一层地螺旋式周期性变化,周而复始,无穷无尽。

    易经的哲学是:“心物一元”。它的思维方法是唯物观和唯心观统一于一体的唯易辨证法。人的思维方式有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唯物观是用实证的直线逻辑推理思维方式。心元观则是用的虚灵的跳跃的悟性思维方式。而易学思维两者兼用。它更多的使用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特异思维方法。由于在易学预测中,人们采用悟性跳跃思维,并参考外应兆机。故电脑不可能代替人脑思维,它不具备人脑的灵感,它只能按事先输入的固定模式进行运作,用电脑预测不能全面而准确。一九九五年元月十一曰十一时三十分钟,我厂杨科长求测昨曰下午有一职工骑摩托车外出未归的吉凶。我按时间起卦得《巽》之《蛊》, ,根据卦象我立即断:“该人在家为老大,车上坐了三个人,至少有一个女人,因车速过快出了事故,男的未负伤,现已破财三千元,总破财至少五千元,女的胸部受重伤,但不会死,车子今曰下午五点钟前可回来。”一切如我所说。女人受了重伤,切除了一个肾和胆。这里使用的就是悟性思维,形象思维。

    在学易时妨碍我们思维发展的不是未知的东西,而往往是已知的知识框架。我们要学好易学,正确占断,就应摆脱常规思维的束缚。采取反常规的超前思维模式,运用灵感思维,顿悟思维,超五官感知思维,直到最后出现特异思维——天地人遥感思维。在思维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一些于常规来说是错觉错误。而这些谬误这时恰恰往往是正确结果的诱导,低层次的粗糙思维往往引导出高层次真理。

    《周易》作为中国文化的总源头,奠定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是辨证的宏观性的,注重横向联系,定性把握和群体共存,从整体到局部,由局部到整体的“天人合一观,宇宙全息观”。

    (十四)、易占

    易经是部占筮书。易占是用易学理论为依据的占卜预测方法。

    宇宙间的事物是极其复杂的,不可能用一种机械的手段和方法来预测各种事物的变化结果。只能用高度概括、抽象的方法来反映极其复杂的事物与事物变化的复杂过程和结果,八卦即是用抽象的卦象,配之以数理,反映出具体的物象。先人作易是“仰视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直观得来的,是形象的。八卦有大量的信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具有知往察今,神奇的超前反映,超前预测的功能。任何事物八卦都有兆机,任何事物八卦都能以象告知,诏示于人。

谁有易经八卦分为哪八卦

八卦图分为,【先天八卦】【后天八卦】。

【先天八卦】,又叫伏羲八卦,卦序是:一乾、二兑、三离、四震、五巽、六坎、七艮、八坤。梅花易数预测术的起卦方法,采用伏羲八卦。

【后天八卦图】又称文王八卦图,即震卦为起始点,位列正东。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为巽卦,东南;离卦,正南;坤卦,西南;兑卦,正西;乾卦,西北;坎卦,正北;艮卦,东北。如象征节气,则震为春分,巽为立夏,离为夏至,坤为立秋,兑为秋分,乾为立冬,坎为冬至,艮为立春。 即是序数为: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五为中宫,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易经无所不知,包罗万象,那用易经怎么解释现在的社会各种现象?

易经是旧医学的哲学根基,易经无所不知,旧医学包治百病。虹飞扬[强][强][灵光一闪][捂脸]

阴阳利弊运行状态,显与藏连绵不绝,古今无不如此替换轮回,也无需更多主观解释了!

题目太大。简单来说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道”法自然,道就是自然规律。

比如“贲”卦:就是修饰的意思。如果违反自然规律,过于修饰,就会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慎防小人、伪君子。尤其当今“看脸”的时代,应注重内在素质,而不应该被外表所迷惑。像以前的明星什么凡、什么迪外表都是大帅哥,可实际上呢?一些靠整容、炒作上位的明星大伽偷税漏税,眼里只有钱,可人品呢?

《周易》中最重要的两卦就是"乾、坤";如果真的对此二卦理解透彻了,那么所有蒙住你双眼 社会 现象都可以变得清晰起来,不再是雾里看花了。

乾卦说得很多了;下面谈谈坤卦吧!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与"乾"相对应,"坤"表示女性,表示"阴柔";《易》用了母马来对应"飞龙"(乾卦);换言之,一个家庭如果只有父亲的严厉而缺少母爱,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

反之也是一样;如果只有阴柔缺乏阳刚之气,那就成了"娘炮";

下面讲的"君子攸往"..... ;无非就是告诉我们凡事都不要"争第一",跟着别人屁股后面可以降低风险;简单说,就是要甘当"第二名"。比如老子说的,不为天下先。

西南得朋,东北丧朋.. ... ;这里说的"西南、东北"分别指的是"阴阳",也就是"男女朋友";无论交结什么朋友,是异性还是同性都要把握好自己,坚持正直就会吉祥无事。

比如说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诟病的"婆婆妈妈","飞短流长"传闲话,摆弄是非,"三个女人一台戏"就是因为没有做到"正直"这一点所致。

《周易》认为,乾为君道,坤为臣道;这里可以加以引申,即"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学会如何做好"副手",通俗来说就是"不抢镜头";

一个家庭也是一样;男主外女主内,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换句话说,人前多给老公一些面子,所谓相夫教子,做好"贤内助"应该是女人的本分。
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直方大",这三个汉字小学生都认识;这就是做人的本分——正直、端方、胸襟宽大;通俗来说"心直口快"热心肠的女人,不去刻意"修行"(自我批评)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后果发生。

不仅仅是女人应该如此,如果每一个男性朋友能够做到为人正直,好打抱不平,不要小肚心肠,这样的话不去"修身"也是没有坏处的。

易经不是无所不知,只是包罗万象。而且,用易经来解释现在的 社会 各种现象,未必可以解释的清楚。

易经的应用,主要是预测。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从易经诞生出来真正靠谱的预测大师,普遍只是预测个大概,多半是蒙出来的结果。易经若是管用,早就应该被用于预测票中大奖了。事实上,所谓易学大师们没一个敢预测票。别说中大奖了,他们连小奖也很难预测准。

易经被追捧,是因为其中的主要内容可以任意解释,非常适合用来忽悠人。所以,易经特别受到骗子们欢迎,广泛用于给人‘’指点迷津‘’。大师们都说易经是最深奥的学问,反正只有他们懂,你是弄不懂的,只能听他们解释。而且,易学大师们普遍都是互不认同的,都是只有自己理解对了,别人理解错了。因为直到现在,关于易经实际上没有公认的解释,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用易经来解释现代 社会 的诚信问题、内卷问题、生育率低下问题、婚姻问题,基本上只能给出牵强附会的答案,这些答案很难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当然,某些易学大师可能会给出比较中肯的建议,但是他们未必真的只是用易经在解释。我了解的易学大师们,普遍不只是研究易学,他们的知识面可能相当广泛。因为易经被神化了,他们打着易学的幌子更容易被推崇和信任。所以,那些比较靠谱的解释,未必就是从易经而来。

易经若真的是无所不知,就没有现代科学什么事了,就应该是我们在一切领域领先世界了。你如果不想当预测大师去忽悠人

,随便学点什么现代科学技术,都要比钻研易经更加有用。

《三国演义》开篇即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乃传统文化以一时而言世事也。

《周易》论大道是非,乃阴阳相反又相辅相成也。

西方哲学论真理的实质,矛盾之对立也。

世事者,大也,众也,纷杂也。

社会 者,小也,一域也;方以类聚,物以群分也。

《易经》者,以儒家及儒学之狭隘释《周易》也。

所以,《周易》以先天民族思想阴阳文化,而总括乾坤矣!简之″龙文化"。

是以,不以世事无以 社会 ,不以大无以见小也。

概乾坤及人世间乃阴阳相反相成、亦矛盾之对立统一也!所以,久安生是非,久乱必整合,乃一阴一阳之谓道也。

无恶不显善,无危不思安,无乱不盼宁,无道祈有序,饿殍梦一餐。久安欲是非,道德必以法制,温饱思淫欲,欲望必以规范,人心之几也。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穷人好领导,富人难统治!治世之难也。

所以,《易》曰:″何天之衡,亨"。

因为,动物乃思维也;人者,思想也!岂有思想而久不变者可安之理乎?

慢、快,岂有世事之发展能比的上人心欲望的速度之理乎?

所以,《易》不言之言曰:″人即便是达到了心性①相通的境界,亦不如思想之升华而合于道。

也许,民族及人类之心性相通就是思想之升华吧!

①性:正道或天赋;本义为人生而具有的特质。

地球存变化, 社会 在发展,人类要进步,文明入求新。易经也只是人类经历结累的记录,新时代发生和出现的新情况靠后人补记上去。

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有自身规律,《易经》总结论述了所有规律,如何去趋吉避凶,循正常而非反常,处处都用得着‘,只要你熟悉你就会遵循,当你不熟悉它就会感觉茫然………

易经思想无处不在, 社会 各种现象本质就是思想的规律,而思想在人类 社会 展现的现在就是资产与共 产的对立,也可以说是物质与精神,其实对立要走向统一,不论是资产 还是共 产,终究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资产是人的物质基础,共 产是人的精神追求。

综合易经思想,就是资产是阳刚,改造世界,共 产是精神阴柔,满足无产阶级共同 情感 价值 。一阴一阳之谓道。资本应该服务与共 产大众,才能是阳中有阴,阴中有阳。这就是易经思想境界之精华。

在儒家思想体现出来就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明明德就是发扬光明的德行,亲民就是不脱离群众,使人民弃旧图新。止于至善,达到完美,完美是没有的,但人类对完美的追求是永恒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关于《周易》

易经》概述
中国儒家典籍,六经之一。原名《易》、《周易》,汉代人通称为《易经》。“易”字,一说为“简易”之义;另一说为“变易”之义,意为以揲蓍数目之变,推求问事之变,借以释疑。“易”前“周”字,一说指周代人的筮法;一说指周遍之易,即探求普遍的变易法则。汉代人所说的《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传是对经的解释。《易经》则指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辞、爻辞而言。
《易经》成书于何时,作于何人,迄今无定论。《汉书·艺文志》提出“人更三圣”说,认为伏羲氏画八卦;周文王演为六十四卦,作卦辞和爻辞;孔子作传以解经。“五四”运动以后,史学界对传统说法提出怀疑,认为卦和爻辞中讲到周文王以后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足证《易经》成书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因此出现了周初说、春秋中期说和战国说,所据不一。
《易经》的卦象指卦的图像,由阳爻“-”和阴爻“--”两种爻象,按每卦六画排列组合而成,共六十四种卦象。卦中六画的排列从下到上,用初、二、三、四、五、上表示位序,阳爻称九,阴爻称六,爻象共三百八十四。解说卦象的辞句称为卦辞,系于卦象之下,解说爻象的辞句称为爻辞。卦辞共六十四条,爻辞三百八十四条,加上乾卦“用九”,坤卦“用六”,总称为筮辞,共四百五十条。
六十四个卦象的排列顺序,现传有两种本子:一是通行的《周易》本,分上下经,上经始于乾卦,次为坤卦,下经终于未济卦;二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本,首卦为乾,次卦为否,终于益卦。卦辞和爻辞的内容大致有三类;一是讲自然现象的变化,用来比拟人事;二是讲人事的得失;三是判断吉凶的辞句。据研究,卦、爻辞反映了奴隶制的社会生活。
《易经》虽属占卦书,但在其神秘的形式中蕴含着较深刻的理论思维和朴素的辩证观念。例如,它承认事物存在着对立面,六十四卦由三十二个对立卦组成,其卦的爻象和爻辞反映了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大人”和“小人”、吉和凶、得和失、益和损、泰和否、既济和未济等一系列对立统一的现象,它还承认对立事物的互相转化。从《易经》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的萌芽,因而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战国后期,对《易经》的研究逐渐成为一种专门学问,一些系统阐释《易经》的文字陆续被收集起来,汇成《五传》。至汉代,经学兴起,其中关于《周易》经传的解释,称为易学。易学源远流长,历时2000余年,形成了许多流派,如象数学派、义理学派等。许多著名哲学家,依据《周易》经传提供的思想资料,建立起自己的哲学体系。
《易经》的版本,流传下来影响大的是三国魏王弼注本、唐孔颖达疏,亦称《周易正义》,收入《十三经注疏》中。宋朱熹撰《周易正义》,为宋代以后通行本。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周易》,抄写于汉文帝初年,与传世各家《易》本均不同,是现存《周易》中最早的别本。古今解易者影响较大和具有特色者有:唐朝李鼎祚《周易集解》、唐朝孔颖达《周易正义》、宋朝程颐《程氏易传》、宋朝朱熹《周易本义》、现代闻一多《周易义证类纂》和高亨《周易古经今注》。
儒家重要经典之一。一名《易》,又称《易经》,包括经和传两部分经本是占筮书,其基本因素为阳爻(―)、阴爻(),把三爻重叠起来, 构成八卦, 即乾,坤,震,艮,离,坎,兑、巽。八卦再重叠起来,构成六十四卦,如泰,否,每卦均有六爻。经包括六十四卦的卦象、卦名、卦辞、爻辞四部分。卦辞是解释全卦的含义,爻辞是解释每一爻的意义。《易经》分为上下两篇,上经从乾到离,凡三十卦;下经从咸到未济,凡三十四卦,熹平石经《周易》即如此划分,知汉以来传本未变。
周易是根据数的阴阳和随机性,推断事物凶吉的书.
一般人看不懂,但也没有必要去钻研它.我也曾经看过(老师推荐的),但是看了2遍还是不能领悟.简直不知所云.周易严格的说是一本主观唯物主义哲学书籍,它集天文、数学、兵法、治国方略、做人处世、道德修养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一体,是一本锻炼人思维的好书。许多诺贝尔获奖者都是借助它成功的。我想当年的马克、恩克斯在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前也看过它。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是把周易的内容高度概括而已。
在古时,科学很落后,对很多自然现象不能解析,为此就出了<周易>学说.
简单地说,
1.易本是算命的,
2.但到了周易,孔子基本上是从哲理方面解释易,虽然此解释同样也可适用于占卜,但周易列为经书,只因其包含全面的哲理.
3.周易不能作为占卜的书,因孔子只从哲理理解易,基本没有关于占卜的论述.后世的占卜,是从易中的最基本定理重新创造的,基本与周易无联系.
4.哲理适用于任何人,但以周易用于占却不会有实践意义,
5.占卜者依然把周易列为占经是因周易还没有把易的基本原理抛弃,而其他易经已失传了.
《周易》是中华文明史上一部内涵精深、影响广泛、流传久远的典籍,有“群经之首”和“大道之源”之称。几千年来,《周易》以其外在的魅力(奇特的结构形式和抽象的符号显示),以及博大精深的内涵(千古永辉的义理和复杂神奇的运算机制),吸引着人们在各个领域对其进行研究和应用,形成了庞大的易学研究体系。
《周易》一书有《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所构成,从总体上看它是一部指导人们和利用自然规律及社会发展规律的哲学著作。其中,《易经》是我国古代先哲通过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长期观察,以及对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及其结果进行高度总结概括后而形成的。它集中反映了宇宙万事万物的现象和发展变化的饿规律。《易传》则是对《易经》进行解说,用来阐发义理的哲学典籍。
《周易》历经数千年之沧桑,已成为中华文化之根,《周易》的品格和精神深藏于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中。易道讲究阴阳相济、刚柔有应,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五千年文明史上,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久历众劫而不覆,多逢畏难而不倾,独能遇衰而复振,不断地发展壮大,根源一脉传至今,是与我们民族对易道精神的时代把握息息相关的。
《周易》是我国古代—部指导人们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哲学典藉,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构成。对其书名含义,历代有多种各有一定道理的解说,其中东汉易学家郑玄说:“《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是讲“日月之道普照周天。”
一、阴阳:《易传·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观念指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万物万象,在其内部同时存两种相反的属性,它们互相依存、互相为用,处个不断的变化之中;其运动是以彼此消长的形式进行的。并始终处于彼消此长,此进彼退的动态平衡状态之中。保持着事物的正常发展变化态势。阴阳观念是一种朴素的唯物思想和辩证法思想,《周易》的主旨,就在于指导我们在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关系上保持阴阳的动态平衡。
二、爻:在《易经》中,爻是组成卦的基本单位,其中“—”称作阳爻。“--’称作阴爻。
三、卦:由阳爻和阴爻按照一定规律分别组合,进而说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变化规律的排列符号,就叫做“卦”,卦是为特定目的《占筮》而组成的符号排列,是《易经》的基本组成单位。
四、八卦:八卦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个卦的统称:是由阳爻和阴爻按不同的组合规律.以三个爻为一组分别组成的八种符号排列,《易传·系辞·上》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八个由三个爻组成的卦,也叫经卦或单卦。
五、六十四卦:由八个单卦以不同的次序两两重合、就产生了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分别由六个爻组成,也叫别卦或重卦,其中由八个单卦自身相重所成的六爻之卦,也叫做纯卦,其卦名同单卦。
楼上的网站也可以看一下

中国周易和西方的占星学主要有哪些方面的不同?

思想体系不同
这里的周易我们暂时认为指的是周易占卜
而周易占卜在是东方占卜主旋律,也就是说,东方所有的占卜术用的都是同一套理论:即易经。
而西方占星术则是一种独立的思想体系,且西方占卜术虽然有共通含义,例如四元素学说,卡巴拉等,但其紧密联系度完全赶不上周易
所以用一个不太贴切的例子,
一个东方占卜师,稍微指点一下,其他占卜术就都会了
而一个西方占卜师,只学会了其中一个,不代表会另一个

《易经》的三个内涵:理、象、数

变易 简易 不易 属于认识论;理、象、数三个法则、属于方法论的范畴。

以现代的观念而言,理是属于哲学的,宇宙间万事万物既都有它的理,也必有它的象;反过来说,宇宙间的任何一个现象,也一定有它的理,同时每个现象,又一定有它的数。

~理:是原理,虚不可见的底层主宰;理:是抽象的,比如万有引力,你不知道他为什么(相对论之前),但是却百试不爽,同样周易里会有一种理在里面,比如水满则溢,否极泰来等;理: 抽象的,本质的东西;理——存在的道理。

~象:可见的,有形的展现;象:是一种状态描述,泽灭木,想想都不是好事;象: 表现出来的东西;象:表象,表现的形式。

~数:对象的计量,对比;数:是推理的必须要素,阴阳相搏,1:5还是3:5必然情况是不同的;数: 物理属性;数:推理,运行的公式(即内在的规律)。
易经道理看人生,一举一动都是相对的。人事物理都一样,离不开宇宙这个大原则!《易经》也分易理之学和象数之学。易理是人文文化部分,主要解释人生哲理。象数部分涉及到星象学,是一套非常复杂的天文学系统包括天干,地支,五行八卦。从繁到简变成了一般人都能懂得的抽象学。后人就以为是江湖术士 实际上江湖术士这套,基本上有其最高深的文化做背景。滥竽充数的人多了,使得一知半解的去随意解释出书。就使得否定的人也会比较偏激!所有的知识体系不懂得并不代表没意义!如果没有深入研究就轻易下定义否定,那才叫迷信。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