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相生的阴阳原理

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

因为少阴之气(金气)温润流泽, 金靠水生, 销锻金也可变为水, 所以金生水.
五行相生含义:
木生火, 是因为木性温暖, 火隐伏其中, 钻木而生火, 所以木生火.
火生土, 是因为火灼热, 所以能够焚烧木, 木被焚烧后就变成灰烬, 灰即土,所以火生土.
土生金, 因为金需要隐藏在石里, 依附着山, 津润而生, 聚土成山, 有山必生石, 所以土生金.
金生水, 因为少阴之气(金气)温润流泽, 金靠水生, 销锻金也可变为水, 所以金生水.
水生木, 因为水温润而使树木生长出来, 所以水生木.

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

五行相生相克理论认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中医的脏象学说和辨证施治原则都是对这一“放之四海而皆准”真理的扩展应用和延伸,然而,查阅文献以及教科书对此相生相克原理的渊源和解释始终是雾里看花,似是而非,令人有“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之嫌。隋代萧吉《五行大义•论相生》解释了五行相生关系,而对相克关系未作阐述:“木性温暖,火伏其中,钻灼而生,故木生火;火热焚木,木焚而成灰,灰即土也,故火生土;金居石依山,聚土成山,津润而生,山必长石,故土生金;销金亦为水,所以山石而从润,故金生水;水润木能出,故水生木。”此种解释有的令人信服,如木生火是显而易见的;有的费解(如土生金,金生水)值得商榷:对于水生木,若用“水能浮木载舟”解释应该比“水润木能出”更为合理。对于火生土的解释是:“木焚而成灰,灰即土也,故火生土”,若理解为:木燃烧后的灰烬即草木灰可增加土壤肥力是否也恰当?对于“土生金”,最令人想到的是“沙里淘金”一词。至于五行相克,笔者的理解为:植树能放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木克土);以土筑堤围水或防洪是土克水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火克金可理解为高温能熔金,并锻造出各种形状;金克木的解释是:刀剑斩木,或砂石之地多为不毛之地;教材和教学中将金生水解释为“销金亦为水”,即金属溶化为液体,似乎牵强,但查找国内文献未见更合理解释。

阴阳五行关系

都说阴阳五行,那么阴阳与五行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阴阳五行
阴阳,指世界上一切事物中都具有的两种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的力量。从前面的 叙述中已经可以明白,阴阳本来就蕴含於气之中。一气流行,无极而太极,太极的动静产生阴阳,阴阳又推动著世界和其中每一事物的运动变化。五行,是用来概括世界上几类基本要素的范畴。它们以木火土金水命名,但并非仅仅指这些具体事物的本身,而是以它们为基本框架,或者说以之为思维模型,将一切现象分成基本的五大类。五行是世界的基要素 。
阴阳学说产生于夏朝,它是我国古代哲学的源流和基础。今天的唯物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观点,与阴阳学说相一致。阴阳学说原理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每个领域,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应用。
阴阳包括五行,五行含有阴阳,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根据其属性,可分为两类,阴类和阳类。“阳类”具有刚健,向上,生发,展示,外向,伸展,明朗,积极,好动等特性:“阴类”具有柔弱,向下,收敛,隐蔽,内向,收缩,储蓄,消极,安静等特征。任何一个具体的事我都具有阴阳的两重性。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任何庞大的事物都逃不出阴阳的范畴,任何微小的事物又具有阴阳的两方面,阴阳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物极必反的现象就是阴阳转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宇宙间的万事万物,根据其特征,可以系统的分成五大类“金”“木”“水”“火”“土”。这五类事物统称五行。金,木,水,火,土,并非指具体的五种单一的事物,而是对宇宙间万事万物的五种不同属性的抽象概括,应全面领会五行的真正内涵。
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生克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也就是阴阳的两个方面。相生相克是事物的普遍规律,是事物内部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生克是相对的,没有生,就无所谓克;没有克,也就无所谓生。有生无克,事物就会无休止的发展而走向极端,造成物极必反,由好变坏;有克无生,事物就会因被压制过分而丧元气走向衰败。
在生克这个对立与统一的矛盾中,无论是生的过分还是克的过分都会因对立而打破相对平衡或统一,事物就会向一方倾斜发展。为了维护相对平衡,生与克要相互牵制。当不能相互牵制时,平衡被打破,这时事物就会出现了新的变化。
五行相生、相克
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天干地支与阴阳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阴天干:乙、丁、己、辛、癸
阳天干:甲、丙、戊、庚、壬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阳地支:子、寅、辰、午、申、戌
阴地支:丑、卯、巳、未、酉、亥
阴阳五行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行四方:东方属木,南方属火,西方属金,北方属水,中央属土。
五行生克
五行相生: 金生水, 水生木,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五行相克: 金克木, 木克土, 土克水, 水克火, 火克金.
五行生克制化宜忌:
金: 金旺得火, 方成器皿.
金能生水, 水多金沉; 强金得水, 方挫其锋.
金能克木, 木多金缺; 木弱逢金, 必为砍折.
金赖土生, 土多金埋; 土能生金, 金多土变.
火: 火旺得水, 方成相济.
火能生土, 土多火晦; 强火得土, 方止其焰.
火能克金, 金多火熄; 金弱遇火, 必见销熔.
火赖木生, 木多火炽; 木能生火, 火多木焚.
水: 水旺得土, 方成池沼.
水能生木, 木多水缩; 强水得木, 方泄其势.
水能克火, 火多水干; 火弱遇水, 必不熄灭.
水赖金生, 金多水浊; 金能生水, 水多金沉.
土: 土旺得水, 方能疏通.
土能生......>>

十二地支与阴阳及五行的关系 子---阳水 丑---阴土 寅---阳木 卯----阴木 辰----阳土 巳----阴火
午---阳火 未---阴土 申---阳金 酉---阴金 戌----阳土 亥---阴水
子含癸顶支含干,干支非常辩证法、博大精深。

阴阳五行,如何相生相克 五行学说也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的一种哲学思想。它以日常生活的五种物质:金、木、水、火、土元素,作为构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这五类物质各有不同属性,如木有生长发育之性;火有炎热、向上之性;土有和平、存实之性;金有肃杀、收敛之性;水有寒凉、滋润之性。五行说把自然界一切事物的性质别人纳人这五大类的范畴。五种元素在天上形成五星,即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在地上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神物质,在人就是仁、义、礼、智、信五种德性。古代人认为这五类物质在天地之间形成串联,如果天上的木星有了变化、志上的木类和人的仁心都随之产生变异,迷这色十分浓厚的占星术就是以这种天、地、人三界相互影响为厘论基础衍生而来的。五行相生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五行相克 :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

天干地支与阴阳五行的关系 中国古人采用干支纪年法,直到现在,我们还经常提到某某年的天干地支是什么,比如今年是戊子年,去年是丁亥年,其中子和亥分别表示了这两年的属相鼠和猪。因此很少有人不知道天干地支是什么,但很少有人了解干支与阴阳五行之间的密切联系。实际上,每个天干每个地支都有它自己的阴阳五行属性。正因为干支自己具有独特的五行属性,人们用干支表示的生辰八字才得以跟五行联系起来,由命理学者根据五行生克来推理出人的命运。
既然讲命理,那我们就从最基础的东西讲起,先来认识一下十天干和十二地支。
干支,顾名思义,是主干和枝丫的意思。有干有支,这才是一棵完整的树,因此天干在上地支在下,这样组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古人最初对天干地支的命名确实有这层含义,但是在八字命理学中,地支倒更像是植物在地下生长的根须。为了方便进行下一步学习,大家不妨这样理解,天干地支的组合就像一棵树,天干是树木在地面之上的枝干部分,而地支则是树木在地下蜿蜒生长的根部。这样的比喻,在命理学上是有其重要意义的,大家会慢慢体会得到。
干支诞生的年代已经相当久远了,具体不详,但可以确定,在商之前一定已经存在了,因为我们可以看到,商朝的帝王们都喜欢取一些与干支有关的名字,比如太甲,天乙等等。一年十二个月,恰好有十二地支,由此我们容易想到,古人最初是用地支来记月的,但是后来就开始用天干地支组合起来的六十甲子记年、月、日、时,也就有了完整的干支纪年法。年月日时各取一天干一地支也就有了我们平时所说的“生辰八字”。
天干是十个,五行是五个,但金木水火土又分阴阳,于是二五一十,正好配上了十天干。比如甲是阳木,乙是阴木,丙是阳火,丁是阴火。具体有歌诀写道:“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己土。”
十天干在单数位次上的属性为阳,在双数位次上的属性为阴,一阴一阳相互交替,邻接的天干又是五行属性上相生的关系。比如甲乙木生丙丁火,丙丁火生戊己土,等等。
这样一来,十天干的五行属性甚至方位含义都一目了然,非常简单明了。但是十二地支就远比天干要复杂。我们知道,地面之上的东西都清晰明白,很容易看得一清二楚,地面之下的东西却隐藏得很深入,根须嘛,容易交错纠缠难以分辨,这样,地支的属性也就随之变得复杂难辨起来。
我们把十二地支分成三组,每四个为一组,分别是四旺,四生,四库。
四旺,这是最简单的一组,它们是子、午、卯、酉,它们的五行属性十分“单纯”,即,子是阴水,午是阴火,卯是阴木,酉是阴金。由于在十天干中癸表示阴水,所以我们又说,子中藏癸,同样的,我们说午中藏丁,卯中藏乙,酉中藏辛。这个“藏”字,多少有些蕴藏储备的含义,地支在地下嘛,自然是藏起来的部分。换一个角度,我们也可以认为子是癸水的根,午是丁火的根,卯是乙木的根,而酉是辛金的根。地支,本来就是天干遗留在地下的根须,只不过子午卯酉这四条根并未经过纠缠,十分单纯而容易分辨。
四生,这一组也相对简单,分别是寅、巳、申、亥。寅,这条根是由三段根须缠起来的,它们分别是阳木,阳火和阳土,也就是甲丙戊,其中甲木的根要粗一些,我们称甲木是寅的地支本气;巳,也是由三条根缠起来的,分别是阳火,阳土和阳金,也就是丙戊庚,其中丙火是巳的地支本气;申,同样是三条根互相缠绕而成,分别是阳土,阳金和阳水,也就是戊庚壬,其中庚金是申的地支本气;亥,这个比较个别,是两条根缠绕起来的,它们是阳水和阳木,也即壬甲,其中壬水是亥的地支本气。
我们容易发现两条规律:第一,这组地支的藏干全是阳性的。没错,甲丙戊庚壬正好全是阳性五行,并且计算起来,除......>>

金木水火土五行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阴阳五行与“精”,“气”,“神”三者有何关系 精神气,是指精、气、神,道教内丹学术语。
哲学前提:世界上的一切,从微观上讲,都是由精微物质构成的,比如基本粒子。
关于有形与无形、与主观关注点相关:当人们关注形态结构时所观察到的即为物质的有形状态;当人们关注机能变化时所观察到的即为物质的无形状态。
精,泛指有形状态之精微物质,比如粒子状态的基本粒子。在人,则指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各层次的有形元素,常呈固体或液体状态。
气,泛指无形状态之精微物质,比如波动状态的基本粒子。在人,则指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无形元素,常呈气体状态。
神,泛指精气之活力,比如基本粒子的形态功能变化。在人,则指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各层次的形态功能变化活力,比如:新陈代谢、吐故纳新的过程,显然是由浑然天成、与生俱来的一套自组织自稳定的自动控制系统在运作。
道教内丹学称精、气、神为人的三宝。精指的是构成人体生命组织的精华,这种精华可以从先天与后天两个层面来理解。先天之精,是与生俱来的,所以又叫做元精,它是本原性的精华,后天之精指的是人在 *** 时所射出的 *** 。与精相对应,气也有先天与后天的区分。先天之气是人体原发性的气,故而有元气之称,它体现了先天原火的推动,所以,写作拧4幼中紊峡矗抛值紫滤牡悖表示火在下燃烧,这种火是生命的原动力。至于后天之气指的是呼吸之气,也就是宇宙空间外在之气,对于人的生存来说,呼吸之气也是必不可少的,但这必须通过神火的温养才能成为内丹修炼的能源。

阴阳与五行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能简单通俗的解释一下吗? 五行各分阴阳

甲木少阳胆经为阳
乙木厥阴肝经为阴
丙火太阳小肠为阳
丁火少阴心经为阴

。。

八卦里面包含的有阴阳五行 阴阳家和道家有什么关系? 阴阳家是早年从到家中分离出来的。

阴阳五行的具体意思是什么 阴阳五行 大纲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如果说阴阳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
《内经》把五行学说应用于医学,这对研究和整理古代人民积累的大量临床经验,形成中医特有的理论体系,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阴阳五行
阴阳,指世界上一切事物中都具有的两种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的力量。从前面的 叙述中已经可以明白,阴阳本来就蕴含於气之中。一气流行,无极而太极,太极的动静产生阴阳,阴阳又推动著世界和其中每一事物的运动变化。五行,是用来概括世界上几类基本要素的范畴。它们以木火土金水命名,但并非仅仅指这些具体事物的本身,而是以它们为基本框架,或者说以之为思维模型,将一切现象分成基本的五大类。五行是世界的基要素 。
阴阳学说产生于夏朝,它是我国古代哲学的源流和基础。今天的唯物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观点,与阴阳学说相一致。阴阳学说原理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每个领域,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应用。
阴阳包括五行,五行含有阴阳,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根据其属性,可分为两类,阴类和阳类。“阳类”具有刚健,向上,生发,展示,外向,伸展,明朗,积极,好动等特性:“阴类”具有柔弱,向下,收敛,隐蔽,内向,收缩,储蓄,消极,安静等特征。任何一个具体的事我都具有阴阳的两重性。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任何庞大的事物都逃不出阴阳的范畴,任何微小的事物又具有阴阳的两方面,阴阳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物极必反的现象就是阴阳转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宇宙间的万事万物,根据其特征,可以系统的分成五大类“金”“木”“水”“火”“土”。这五类事物统称五行。金,木,水,火,土,并非指具体的五种单一的事物,而是对宇宙间万事万物的五种不同属性的抽象概括,应全面领会五行的真正内涵。
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生克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也就是阴阳的两个方面。相生相克是事物的普遍规律,是事物内部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生克是相对的,没有生,就无所谓克;没有克,也就无所谓生。有生无克,事物就会无休止的发展而走向极端,造成物极必反,由好变坏;有克无生,事物就会因被压制过分而丧元气走向衰败。
在生克这个对立与统一的矛盾中,无论是生的过分还是克的过分都会因对立而打破相对平衡或统一,事物就会向一方倾斜发展。为了维护相对平衡,生与克要相互牵制。当不能相互牵制时,平衡被打破,这时事物就会出现了新的变化。
五行相生、相克
水生木,木生耽,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天干地支与阴阳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阴天干:乙、丁、己、辛、癸
阳天干:甲、丙、戊、庚、壬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阳地支:子、寅、辰、午、申、戌
阴地支:丑、卯、巳、未、酉、亥
阴阳五行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行四方:东方属木,南方属火,西方属金,北方属水,中央属土。
五行生克
五行相生: 金生水, 水生木,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五行相克: 金克木, 木克土, 土克水, 水克火, 火克金....>>

阴阳和五行有什么关系

两者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比如说,阴阳分四种情况:少阳,老阳,少阴,老阴,而少阳实际上就是木,老阳是火,少阴是金,老阴是水,阴阳相杂就是土。

阴阳五行理论是什么?

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阴阳源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认为万物都有阴阳两个对立面,以阴阳来解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例如天是阳,地是阴;日是阳,月是阴。阴阳的对立和统一,是万物发展的根源。凡是旺盛、运动、强壮、外向、功能性的,均属阳;相反,凡是宁静、寒冷、抑制、内在、物质性的,均属阴。“阳”代表积极进取的一面,“阴”代表消极退守的一面。阴和阳之间的矛盾作用,推动了万事万物的形成和发展,从而产生了干变万化的世界。而且任何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会“物极必反”,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医学家运用这种思想。借以分析、归纳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寻求战胜疾病的诊断、治疗途径,就逐渐发展成了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它作为一种指导思想,渗透在中医理论体系里,是中医学最精粹的部分之一,用来解释人体生理现象及病理变化的规律。

简单来说,阴是指人体实质的物质,即体液,包括血液、津液、泪水、鼻水、内分泌液,甚至男性的精液。至于阳,则指人体非实质的物质,即身体的机能和气。

阴阳协调,则身体健康;阴阳失调,则百病丛生。

正如《内经·阴阳应象大论》所说:阴阳法则是贯通天地自然的普遍规律。是一切运动变化的根源,是生长衰亡的原因,是人们认识和把握万事万物的根本方法和准绳。所以治病也就必须抓住这个根本。

《内经》根据阴阳矛盾法则,结合当时我国天文、历法、气象、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最高成就。对医学领域中的许多问题都作了充分的论述,比如:

从解剖的角度认为:男是阳,女是阴;背是阳,腹是阴;外是阳,内是阴;腑是阳,脏是阴等等。

从生理的角度认为:气是阳,血是阴;动是阳。静是阴等等。

在病理上认为:一旦阴阳失去平衡,就会产生疾病。不管疾病怎样复杂,归纳起来不外是阴阳偏胜偏衰两种倾向,就是说阴胜就阳病,阳盛就阴病,阳气胜就热,阴气胜就寒。而且这种偏胜偏衰发展到一定程度,还会出现寒极生热、热极生寒的反常现象。总之,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必要条件。所以《内经·生气通天论》说:阴平阳秘,精气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在诊断上提出了根本原则,就是“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意思是一定要全面地了解人体各方面的情况,然后抓住阴阳这个纲进行分析,以便判断疾病是表证、热证、实证(阳证),还是里证、寒证、虚证(阴证)。

在治疗上也提出了阳病治阴,阴病治阳的基本法则。谨慎地诊察病证的阴阳偏胜偏衰,而后加以治疗,使人体达到阴阳平衡。

总之,阴阳学说讲的不是具体的生理、病理知识,而是用以指导人们研究生理、病理的一种思想方法。

五行学说和阴阳学说一样,本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朴素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古代的五行学说主要是用来说明宇宙间各种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以及运动变化规律。医学上一直继承这一学说的合理因素,主要用来说明人体生理和病理现象跟外在环境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以及人体内部各器官之间相互资生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要弄懂五行,首先要懂得“五行归类”。所谓“五行”,原指的是水、木、金、火、土五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由于这五种物质各具有不同属性,后来人们就把凡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归于一类。比如,木行的特性是生发、柔和。春季草木萌生,显现了一种生发条畅的气象。因而春在五行中就属木行。同样,由于肝脏性喜条达舒畅,象征着春和木的特性,于是肝在五行中也属于木湖天春色行。又由于中医学上认为肝和胆是表里关系。而肝又开窍于目,所以胆和目在五行中也属于木行。所以,凡是和木的特征相关的春、肝、胆、目等等就都归在本行里。这样扩展开去,万事万物就都可以按五行归为五大类。这里只是举出了五行归类的一小部分,繁衍开去还可以举出许多。五行归类表明,人体各部分之间以及人体和自然之间有复杂的内在联系。

其次还要懂得五行生克关系。“生”,含有滋生助长的意思,“克”,含有制约、阻抑的意思。以五脏为例,按照五行归类,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相生的关系:火是土之母,土是金之母,金是水之母,水是木之母,木是火之母。相克的关系: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在正常情况下,相生中寓有相克,同时相克中又寓有相生。为此,生和克的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就保证了人体内部器官运动的相对平衡。一旦这种正常的生克关系遭到破坏,一脏有病,就会牵连其他脏器受害。

应该指出,中医的五行学说是古代医学家在科学技术十分落后的条件下,对于人体和自然环境以及人体内部器官相互关系的一种概括性理解,这种在五行生克思想指导下提出的五脏疾病转变的理论,对后来中医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汉代张仲景就根据这种思想提出了“上工治未病”(上工,高明医生的意思)的重要观点,他说:“肝脏有了病变,就要想到肝病可以影响到脾脏,就应当先治脾。”后世的许多医家又在张仲景的基础上充分应用五行生克的道理,创造了许多治疗经验。如现在我们常常听到的“滋肾水以涵肝木”、“壮肾水以制阳光”、“扶土抑木”等治疗原则,这些经验帮助我们解决了不少疑难病症。从这个意义上说,五行学说的运用是我国医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成就。

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最主要的内容是:启示人们从整体方面去把握整个自然界的运动规律,并从这个高度上去认识人的生命运动规律和它跟自然界运动规律的具体联系,这正是整个中医理论的精髓。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的正确和合理性(这是主要的方面),不仅为几千年中医发展所证明,而且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现代思维科学的发展,越来越显得深刻和丰富。

阴阳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是如何相生相克的?怎么理解啊?

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生关系又可称为母子关系,如木生火,也就是木为火之母,火则为木之子。相克即相互克制和相互约束。五行的相克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相生相克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生,事物就无法发生和生长;而没有克,事物无所约束,就无法维持正常的协调关系。只有保持相生相克的动态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的发生与发展。如果五行相生相克太过或不及,就会破坏正常的生克关系,而出现相乘或相侮的情况。相乘,即五行中的某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太过。比如,木过于亢盛,而金又不能正常地克制木时,木就会过度地克土,使土更虚,这就是木乘土。相侮,即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太过,使克它的一行无法制约它,反而被它所克制,所以又被称为反克或反侮。比如,在正常情况下水克火,但当水太少或火过盛时,水不但不能克火,反而会被火烧干,即火反克或反侮水。

展开全文